登陆注册
1961300000023

第23章 明清时期(5)

《红楼梦》前80回即以手抄本在社会上流传了30年。当时,一部《红楼梦》的手抄本值数十两黄金。京师流传的竹枝词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民间戏曲演出《红楼梦》时,观众总是泪流满面,感慨万千。后来官府把《红楼梦》列为禁书,可是《红楼梦》仍然在民间不胫而走,广为传播。不论是公子王孙,还是平民百姓,都四处打听,想方设法弄来一部一饱眼福。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因一本文学着作而引出一门学问的作品。在《红楼梦》问世之后,作品的影响越来越大,研究评论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人们怀着各种心情来探测有关《红楼梦》的一切,推波助澜,于是形成了专门的学问——“红学”。

现在看到的《红楼梦》后40回是一个叫高鹗的人续写的。高鹗续书的某些篇章写得很不错,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断章取义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艺术上的成就更逊色多了。

当《红楼梦》快要写成时,意想不到的灾难降到曹雪芹头上,曹雪芹唯一的儿子被传染上了痘疹。那时候,出痘疹要吃牛黄、珍珠等贵重药品,他家穷得连锅都揭不开,哪里有钱去买药呢?曹雪芹眼睁睁地看着活蹦乱跳的孩子一天天憔悴下去,真伤心透了。到了秋天,孩子病死,曹雪芹因为过于伤心,身体也垮了。不久,他也染上痘疹,病在床上。冬天,曹雪芹的病更重了。除夕那天,除旧迎新的鞭炮响了,可是这位文学巨匠却“泪尽而逝”,寂寞地离开了人间。

郑板桥

郑燮,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郑燮自幼丧母,早年家贫,刻苦读书。后中举,担任知县。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被清政府罢官。做官前即开始作画,辞官后则以卖画为生。能诗,亦擅长书法,其诗、画、书皆有成就,号称“三绝”。他的事迹正史记载不多,倒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很广。

郑板桥为人洒脱,天性纯厚。下面就是他任潍县县令时的故事。

郑板桥出任山东潍县县令时,正遇上潍县连年遭灾,农产歉收,粮价飞涨,一斗粮食竟价值千钱。郑板桥于是大兴工役,招募远近饥民来修城凿池,以工代赈,用这个办法,救济灾民。又劝说县里的富户人家,开粥厂来拯济饥民。并且将积存了大量粮食的人家一律予以查封,责令他们以平价出售,不许囤积居奇,抬高粮价。郑板桥平日处理诉讼时,也总是向着穷人而抑制富豪。许多贫苦百姓就是这样生存下来的,对郑板桥不胜感激。

还有一次,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县令时,帮助百姓胜讼。事情是这样的:有位穷苦的读书人状告富人家赖婚。郑板桥便收留这位读书人在县衙内,再发公文传召那位富人家前来,很从容地对他说:“你的女儿的确不能下嫁给贫穷人家做媳妇,可是你能不考虑你的女婿的境况吗?如果你肯拿出一千两银子来变换婚约,那里有我做主,事情没有办不成的。”富户人家一听非常高兴,立即很爽快地如数交纳了1000两银子。郑板桥又很从容地对他说:“你的女儿总不可能一辈子不出嫁,坐在家里当老姑娘的道理吧。我替你再找一个好女婿,怎么样?这1000两银子就拿去用作置办嫁妆好了。”富户人家正在万般感谢不已时,郑板桥已令人去叫那位穷苦书生赶快出来,借用县衙大堂作为举行婚礼的场所,让贫苦书生领着富户人家的女儿,并带上那1000两银子回去了。这件事就这样办得大快人心,人们暗暗为一对小情人感到高兴。

还有一则关于郑板桥练习书法的题闻:郑板桥学习钻研书法时,经常用手指在空中比比划划的,就像是着了魔的样子。有一次,他在睡梦中还挥动手指写字,手指触碰着了他夫人的身体,夫人叫喊起来,说:“人各有体,你怎么乱划到我的身体上来了!”郑板桥一惊,醒来后便默默地琢磨着夫人的这句话,明白了一味摹仿古人是不会有所成就的。于是,此后他攻研书法便不再摹仿古人,而是立足于独创,终于自成一体,他名之“乱石铺街”。他也因此名噪一时。

古人有一个规矩,就是给人写字画画,索取报酬。郑板桥曾经亲自写了一个公开的告示,张贴在门口的墙上,公布出了别人向他索要书画应付酬金的价目表。上面写道:“大幅的6两银子,中幅的4两银子,小幅的2两银子,条幅或对联一两银子,扇面或一、二尺见方的小件5钱银子。”又说:“凡是送礼品和食品的,不如送银子为好。送银子实在。原因是你送来的东西,不一定是我喜欢的东西。如果你送银子,那是我特别高兴,特别满意的。我为你写的字、画的画,都会十分好。送别的礼物已属于给我添麻烦,赊欠,我更怕你赖账,还是送现银为好。”最后,他还声明:“本人年纪大了,精神不好,不能奉陪诸位先生说些没有意思的话。我的态度是清楚明白的了。画竹你要花的钱比你买竹所要花的钱当然要多,超过6尺的特大画幅要3000两银子。”他用了四句诗来概括和表述:“价钱就这么定了,任凭诸位跟我拉什么新朋旧友关系,我也只会当作是秋风打从耳边吹过,不加理会的。”

《碑传记》又记载了另一件极能显示其为人、其性格的趣事是:郑板桥擅长书画,篆体字和隶体字都写得非常好,尤其是画兰竹更是精妙,他的书画人们都非常珍重,相互争着想得到它们。郑板桥为人性格奇怪,特别喜欢吃狗肉,说这狗肉味道特别鲜美。那些小商小贩和普通百姓要是煮好狗肉请他吃,他就常常画个小幅来送给他们。而他的一个小幅价值2两银子,这当然要高出狗肉的价值的十数倍,但他十分乐意。而有钱的大商人即使拿出上千两银子来诱惑他,请他专门为自己题款作画,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尽管他穷得以卖画谋生。郑板桥就是这样一位令人“费解”的人,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那人格高尚的形象。

在郑板桥身上还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郑板桥在扬州卖字画时,有一位大盐商极想得到他的字画,但总不能到手。后来虽然是几经辗转才算是购买得几幅郑板桥的字画,却到底因为上面没有郑板桥的题款而感到不光彩。因为大盐商考虑到没有题款便说明郑板桥与自己不是亲戚朋友。他反复地想,终于想到一个计策。有一天,郑板桥出去游玩,去了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忽然听到一阵优美悦耳的琴声,便顺着琴声传来的方向走过去寻找,走不多一会,便看到在一片大竹林中隐隐坐落着一个很大的院子。走近前一看,里面很是雅致净洁。他走进门去,便看见有一位老人。眉眼和胡须都不一般,很像古人,气度非凡。老人正襟危坐,专心致志地弹着琴,旁边一个书童在烹煮狗肉,恰好这时狗肉煮熟了。郑板桥一见非常高兴,连忙过去与老人搭话。他对老人说道:“你也喜欢吃狗肉吗?”老人回答说:“各种各样的美味当中,唯独只有狗肉的味道最好。你也是知道它的美味的吧,请来尝一块!”

于是,两个人连姓名也没有互相通报,便坐在一起大嚼起狗肉来了。郑板桥看见屋子的墙壁上光光的没挂什么,就问他为什么没有悬挂些名人字画。老人回答说:“没有好的,在我们扬州这里郑板桥虽然很有名气,然而我老夫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字画,也不知道他的字画是不是真的很好。”郑板桥听了,笑了起来,说道:“郑板桥就是本人。请让我为你写几个字,画两幅画,好吗?”老人回答说:“好吧。”

于是取出一些纸来,郑板桥一张一张地为他写好了字,画好了画。老人告诉他说:“我的名字叫某某,你可以替我写上,再落个款。”郑板桥一听,觉得有些奇怪,便问道:“这是某盐商的名字,你怎么也叫这个名字呢?”老人回答说:“老夫我取这个名字时,那个盐商还没出生呢。再说,同名字又有什么妨碍?清白的自然清白,混浊的自然混浊,二者是互不搭界的事啊!”郑板桥一听,觉得也是这个道理。当即照老人报的姓名题款署名,然后告别走了。第二天,盐商便大宴宾客,又拜访好朋友帮忙,务必请到郑板桥来赴宴。郑板桥来了一看,宴会厅堂四壁墙上挂上了自己写的字和画的画。再仔细一看,原来都是自己昨天替那个老人作的。他这才明白那个老人是盐商所安排指使的,自己却是受了那个老人的骗。郑板桥被弄得哭笑不得,可是事已至此,也不好怎么办了。由此可见,郑板桥及其字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其之高!

郑板桥在任潍县县令时因当地连年遇灾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挺身而出为民请赈,但同时也得罪了不少富豪,终于被上司罢官。虽然在仕途上遭遇坎坷,然而其为人疏宕洒脱,而天性纯厚,被免职后,以靠卖画为生,但仍深受老百姓爱戴。

一次,郑板桥到济南述职。那时候,官场风气极坏,山东官场的应酬都在妓院进行,当地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一个官儿一个瓜。”瓜是指妓女。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官员都玩弄妓女。官场这么乌烟瘴气,正直的郑板桥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有一天,一些大官在趵突泉举行宴会,因为郑板桥是当时的名士,也被请了去。郑板桥看着那些开怀痛饮的官员和浓妆艳抹的妓女,心中十分厌恶。一会儿,有人起哄让郑板桥当场写诗助兴。郑板桥不假思索,拿过笔来一挥而就,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写完,他出了一口长气,仿佛把这些天郁积在心头的龌龊之气,都吐出来了。那些官员兴冲冲地过来看诗,只见诗中写道:

原原本本岂徒然,静里观澜感逝川,流到海边浑是卤,更谁人辨识清泉。

谁都能看懂,这诗的意思是说这里的水流到海边就像卤水一样混浊了,谁还知道它是从清泉里流出来的呢?那些官员看了诗,都气得脸色铁青,拂袖而去,一场宴会就这样不欢而散了。几天之后,郑板桥离开济南,回到县里去了。可是,那些大官却不肯这样善罢甘休,他们无中生有,硬说板桥贪赃枉法,下令免了他的官职。

郑板桥听到免官的消息,毫不在意。他准备了3头毛驴,一头铺上垫子,准备自己骑坐,一头驮着平日心爱的书和琴,一头让一个小伙计骑着在前面带路。临行时,他戴着风帽,穿着毡衣,骑在驴上向来接任的新县令说:“我郑燮因‘贪赃’被免官。今天我走了,行装是轻便简单的。诸位君子是清官,情操高尚,被上司器重,来此任职。将来诸位离职的时候,带的行装恐怕不会比我少吧?”说罢,扬鞭上路,回扬州去了。

从此,郑板桥便又在家乡卖起字画来。当时,在扬州地区形成了一个新画派,主要代表人物除了郑板桥以外,还有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李方膺、罗聘等7人。他们八个人的绘画,突破了当时画坛墨守成规、一味地模仿抄袭古画的正统派的旧框框,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新画法。他们着重从意境上表现花鸟、人物、山水,画出的画生意盎然,妙趣横生,有很高的成就。而正统画派认为他们“怪”、“偏”,称他们为“扬州八怪”。他们不满现实,傲视官府,所以在思想上也被认为是“怪人”。

同类推荐
  • 俄苏现代作家作品浅析

    俄苏现代作家作品浅析

    本书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世界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书中主要介绍了俄苏现代作家及其作品讲析。包括:普希金、屠格涅夫、高尔基、法捷耶夫、马雅可夫斯基等著名作家。
  • 为什么是哀歌

    为什么是哀歌

    现在回想,就《哀歌五十四章》,春天我在太行山上,就给诗人潞潞打过一次长话。在电话里,潞潞除对李杜这次颇具规模性的诗歌创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他还特别强调了作品中的语言环境:较之诗人以往的创作,尤在语流、语感上,均有明显的变化和改善。我在陵川老家那个拆了围墙的老院子周遭转悠着,举着那个可以在省内漫游的太原小灵通,说了一大通。我的观点颇多。其中,我还从李杜《哀歌》的创作,一直延伸至今日多部优秀诗作反而出自于那些多年罢笔不写的沉寂者之手。从96年、97年计,李杜亦沉寂了十年。同样,《哀歌》也不是单摆浮搁的。
  •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言、意、象、境为核心,探讨中国诗歌艺术理论;下编具体沦述、分析屈原、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温庭筠、韦庄、苏轼、周邦彦、陆游等13位诗人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成就,全书将诗歌理论与诗歌史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将对诗歌理论的探索与诗人之艺术的具体研究互相印证,是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
  • 闲庐序跋集

    闲庐序跋集

    本书是熊召政近两三年来的序和跋作品集,收集了作者的说文、谈艺、述忆之类的随笔、杂文共88篇。情真意切,性情真挚,文采动人,值得爱好文学艺术的青年好好品读,把握文艺的方向与正气,学习老一辈文人的为文与为人精神。该书的出版为中国当代文艺复兴梦再添砖瓦。
  • 地方地名故事

    地方地名故事

    《地方地名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
热门推荐
  • 推理笔记9:蜥蜴神传说

    推理笔记9:蜥蜴神传说

    城市中流传着蜥蜴神吃人的传说,使得人心惶惶。一切都源于一桩旧案,齐木和米卡卡的女同学冉雨萱身负蜥蜴神转世的诅咒,城中也出现蜥蜴杀人的命案,为了调查案件及解救冉雨萱,齐木和米卡卡这对冤家拍档去往沙湾古镇,探访神秘古怪的蜥蜴宅。岂料一行人被困在宅子里,命案一个接一个发生,与此同时,第二本暗黑笔记的下落也始终扑朔迷离,齐木和米卡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当所谓的“真相”浮出水面,谁又能料到水面之下还藏有暗礁。隐藏在夜色深处的真正蜥蜴神,到底是谁?
  • 你是我追逐的光芒

    你是我追逐的光芒

    顾晚樱与路离的偶然相遇,却无意间给路离带来希望。顾晚樱小时候说的谎言,却让路离深信不疑。不论在什么时候,路离总是在她的眼神里看到希望的光芒。两人相遇的缘分让人惊叹,从小到大――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在别人面前路离是好孩子,只有自己知道对方是什么样子。变着法的欺负她,套路她,调侃她。东西直到失去才会珍惜,有一天,两人迎来分别。这时候顾同学已离不开路离。彼此约定,樱花落便是归期。可惜很多东西错过了便是错过。再也回不去了……
  • 企鹅欧洲史·地狱之行:1914—1949

    企鹅欧洲史·地狱之行:1914—1949

    20世纪初,欧洲欣欣向荣、歌舞升平。突然,享受着这一切的欧洲人被拖进大战,历经极深的苦难、哀痛和惊惧。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曾雄踞文明之巅近百年,如今却骤然落入野蛮的深渊。在文明的讴歌声中开启的20世纪,沦为战争的世纪。从1914年到1949年,欧洲接连经历两场惨烈的大战,似乎铁了心要自我毁灭。那是大混乱的时代。族群仇恨、领土之争、阶级冲突、经济危机毒化了政治,在战争的阴霾下,人性之恶借着机器和技术彰显。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两次大战之后,在地狱行了一遭的欧洲试图在人性和文明的废墟上重生,新欧洲的轮廓逐渐清晰。20世纪上半叶,欧洲走向地狱,又历劫重生。在这段令人战栗的历史之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正带着它的烙印前行。
  • 御制孝慈录序

    御制孝慈录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您的萌宠娇妻已上线

    您的萌宠娇妻已上线

    坠海撞到一个美型果男,七忙八慌之下还抱住了他……是什么体验?——
  • 原来你早已占据我的内心

    原来你早已占据我的内心

    你们有没有想过当初小学/初中时经常欺负你的某个人,此时此刻已经成为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那个人?
  • 陪你一起过春夏秋冬

    陪你一起过春夏秋冬

    孟清嘉和苏智诚之间懵懵懂懂的小青春,我说不清楚,也不知道我喜不喜欢你,但我甘愿陪你度过春夏秋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时至今日我还爱你

    时至今日我还爱你

    前言:埋藏的爱和久违的你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爱你,七年,十年,二十年,哪怕是一辈子,也不嫌够。沈星辰,一个让我穷极一生也要去追爱的男人。七年了,从最初的暗恋,到后来的执念,但人的心是会累的,执着了那么久,我应该再继续下去吗?也许是“等待”到了一定的期限,失望到了一定的程度,心就会渐渐的静下来,自我反思,或许我不应该再期待什么,也不应该再奢求什么,想着想着……
  • 解放生命

    解放生命

    国已经进入“银发时代”,这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平添了老龄化的新变量。养老问题涉及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本书从生命信托的理论创新和业务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从当下中国养老的混沌现实出发,本书对信托与生命的契合性、生命的信托本质、养老信托存在的法理基础、发展的市场需求等进行了逻辑探微和客观分析,在深入研究中国现实国情和制度基础的前提下,作者以崭新的视角,宏观的视野,在两大层面进行了原创性的理论创新,深入探寻养老问题全新解决模式和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