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800000002

第2章 现代亚非文学(1)

现代亚非文学概论

现代亚非文学是指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直至今日的亚非各国的文学。但由于发展不平衡,有些国家和地区,迟至20世纪20年代才完成从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

20世纪是个动荡与发展并存,破坏与建设并存的世纪。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亚非各国的文学发展出现纷繁复杂的局面。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为支持战争,加紧开发、掠夺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源,使得亚非一些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不少国家的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力量不断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鼓舞了亚非各国人民为争取彻底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在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各国人民进一步觉醒。大战的胜利为其进行民族解放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开辟了广阔道路。亚洲的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中国等,先后获得独立和解放。非洲各国人民至70年代初也大多获得解放和独立。亚非各国在这样一个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孕育了以民族革命文学为主流的现代亚非文学,并使之逐步成长。

20世纪亚非现代文学是新生事物,因而表现得生机勃勃,不仅表现出重新振兴之势,而且在20世纪后半期已表现出飞跃发展、走向世界的态势。当然,与同时期的欧美现代文学相比,亚非现代文学在某些方面成绩还不够明显。但无可否认,亚非文坛上已经涌现出许多具有世界影响的优秀作家、作品。总体观察整个20世纪亚非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对内反对封建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性。

亚非地区的大多数国家长期处于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近代以来又多先后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饱受民族压迫、经济剥削之苦。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乱生活,又使亚非许多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这一切都为各国的民族文学,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使之在自己的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亚非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深刻矛盾的主题,反映了亚非人民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表达了亚非人民要求独立、自由和民主的迫切愿望。

第二,植根于深厚的民族传统,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性。

亚非现代各国的民族文学几乎都是在古老的文学传统土壤中孕育成长、开花结果的。任何一位有影响的民族作家几乎都是独特民族特色的继承者,也是民族新文学的开创者。这个时期在亚非各国出现的不少伟大的作家,首先都是一些具有强烈民族情感的爱国主义者。他们源于民族传统、民族生活、民族情感的创作,使他们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坚强斗士。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印度的普列姆昌德、埃及的塔哈·侯赛因等。

普列姆昌德毕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而奋斗不已,他强调“文学的复兴就是民族的复兴”。作为印度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创作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而且在世界上也有较高的声誉。塔哈·侯赛因是埃及和阿拉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一生不趋时媚俗,不肯向封建权贵和传统势力低头,也反对全盘否定阿拉伯古代文化遗产。他是一位将本民族文学推向世界的积极追求者与探索者。

第三,由于发展的日益平衡、内容的逐渐认同、文体的弃旧图新所表现出的趋同性。

统观亚非现代文学的发展,尽管有先后之别、快慢之分,但逐渐齐头并进,纷纷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例如,中国、日本、印度、埃及等国的现代文学,比与之相邻国家或地区发展得要快,要早,也更为丰富多彩。另外,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现代文学发展得较早一些,西亚北非地区现代文学发展得较晚一些,而黑非洲地区则更晚一些。但到了20世纪后半叶亚洲各国的文学发展,已由原来的不平衡,逐渐趋于平衡。

亚非现代文学尽管开始时起步不同,题材各异,但是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历史前进的大趋势、表达人民的愿望和情绪等方面,都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来了。亚非现代文学正是由于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格调积极向上,因此,才显示出真理之所在,才成为亚非人民向各种恶势力斗争的有力工具,在这一点上亚非人民自觉地取得了共识。

趋同性的最后一点表现在亚非现代文学的体裁方面。就传统而言,亚非各国文坛原有的民间故事、话本、诗剧、散韵结合的故事体、章回小说体及各国曾流行一时的律诗体等,在现代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现代意识和现代科学思想的影响,亚非各国人民不约而同地将西方的现代小说、现代戏剧、现代诗歌等引进国门,用以表现民族的精神。时至今日,亚非各国的文坛上无论使用语言的技巧有何不同,也不论其表现手法怎样各异,但其所用的文体则大致相同,这是与传统很不相同的。

第四,现代亚非作家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教育,因此,作品表现出融合性。

这些作家长期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上,通晓民族文学,热爱民族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但是,他们又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西方文化教育后成长起来的,因此,从他们的创作中,极容易发现运用西方文艺观点、文学理论、文学形式、创作手法表现本民族文学内容的事实。正是这种融合性才揭开了民族文学的新篇章。亚非许多作家都是以直接翻译西方作品开始文学生涯的,也有的作家是通过翻译作品接受创作启蒙的。无论是通过改写、移植、模仿、翻译西方作品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还是用西方的文学表现形式来反映民族的社会现实生活,这种融合性无疑都对这些国家文学的发展,起到并仍将继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上述亚非现代文学的几点特征,是将其置于世界文学体系中考察出来的。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非作家先后有6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充分说明现代亚非作家已在世界文坛崭露头角,并为世界所公认。当然,决不只是这几位亚非作家达到现代世界文学的最高水平,还有许许多多的作家异常优秀,我们坚信亚非文学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现代日本文学

日本现代文学的开始,是以无产阶级文学为先导的。最初,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俄苏文学的影响,留学法国归来的小牧近江(1894~1978)同金子洋文(1894~1985)于1921年创刊《播种人》杂志,成为日本现代文学开始的标志。在此刊物上发表文章的主要有有岛武郎(1878~1923)、江口涣(1887~1975)、平林初之辅(1892~1931)等。

《播种人》的创刊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诞生的标志,因为它自觉选定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小牧近江在《艺术上的国际主义与世界主义》一文中,主张要发展建立在国际主义基础上的无产阶级艺术。平林初之辅在《文艺运动和工人运动》一文中则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文艺运动首先是无产阶级运动,其次才是文艺运动”。他们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文学的阶级性。这些理论建树,对以后的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923年11月,关东大地震的“天灾人祸”迫使《播种人》停刊。1924年6月,青野季吉(1890~1961)、平林初之辅、小牧近江、金子洋文、前田河广一郎(1888~1957)等13名《播种人》同人,又创办了宣传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文艺战线》。文艺理论家青野季吉发表了著名的《“调查了”的艺术》(1925)一文,提倡“有意识、有目标地去调查现实,由此而产生出思想”。在这种理论引导下,一批无产阶级文学作品纷纷问世。叶山嘉树(1894~1945)的小说《卖淫妇》(1925)、黑岛传治(1898~1943)的小说《二分铜币》(1926)、里村欣三(1902~1945)的小说《苦力头的表情》(1926)等。

1925年11月,以《文艺战线》的同人为主,成立了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统一战线组织“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联盟”。第二年,青野季吉的评论文章《自然生长和目的意识》(1926)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文学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性质不同,前者是“自然生长起来的”,不是运动,只有在阶级意识的启发下,才可能形成运动,“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就是文学领域灌输目的意识的运动”。青野季吉的“目的意识论”给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发展带来了转折。

以青野季吉的《自然生长和目的意识》一文为契机,“文艺联盟”内部出现了论争和裂痕,最后导致了无产阶级文学内部公开分裂成“劳农艺术家联盟”、“无产阶级艺术联盟”和“前卫艺术家同盟”。1928年3月25日,对共产党表示支持的文学艺术家终于成立了“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简称“纳普”)。从此,“纳普”成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领导者,为无产阶级文学的成长壮大做出了贡献。1934年,“纳普”被迫解散,无产阶级文学遭到全面扼杀。但是,小林多喜二(1903~1933)、德永直(1899~1958)、中野重治(1902~1979)、宫本百合子(1899~1951)、佐多稻子(1904~)、村山知义(1901~1977)等一批无产阶级作家,以自己不朽的创作,将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推向高峰。

德永直是“纳普”时期最重要的无产阶级作家之一。她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便去印刷厂当学徒、1922年进入东京博文馆印刷厂当排字工,并先后发表了《无产者之恋》、《马》、《多余的人》等短篇小说。其间,他参加了出版行业工会的组织工作。1926年,他参加领导了印刷厂工人长达2个月的大罢工。罢工失败后被厂方开除。1929年,他在纳普的机关刊物《战旗》上发表了取材于这次罢工的长篇小说《没有太阳的街》。这部小说真实地记录了那些生活在两山之间太阳难以照射到的人们的悲惨生活。将参加罢工的工人及其家属这些社会底层的人们为争取生存权利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组织罢工及罢工工人与各方面的矛盾等,一览无余地展现给人们。因此,尽管小说在艺术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成熟,但是它的问世还是引起了文坛的轰动,并得到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德国、苏联等国相继翻译出版,中国在30年代也翻译了这部小说。

1923年关东大地震,致使不少文学杂志停刊,也为不少的作家提供了崭新的题材机遇。在1924年,主要作家横光利一(1898~1947)、川端康成(1899~1972)、片冈铁兵(1894~1944)等14名年轻的同人作家创办了《文艺时代》杂志。当时著名评论家千叶龟雄(1878~1935)在读了《文艺时代》创刊号后,发表题为《新感觉派的诞生》(1924)的专论,对该派作家感觉之“新”进行了肯定。于是,新感觉派由此得名。新感觉派的文学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西方表现主义、达达主义、立体派、未来派等先锋艺术风格的影响,企图以新感觉、新认识、新表现来革新文学。由于新感觉派作家多为文学新人,创作倾向处于变化时期,再加上当时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是主潮,因此,新感觉派艺术生命很短暂,它随着《文艺时代》1927年停刊而完全解体。但是该派中的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还是为文学史留下不少风格独具的作品。

横光利一是新感觉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早年就喜好文学,曾积极向《文章世界》投稿。并同早稻田大学校友创办同人杂志《街》、《塔》。其早期作品多取材于自己的家庭,如《姐弟》(1917)、《能够悲痛的时候》(1921)等。1923年,他成为《文艺春秋》杂志的同人,同年发表中篇小说《太阳》和短篇小说《苍蝇》,在文坛引起很大反响。这两部小说已充分显示出新感觉派的艺术特色。《太阳》采用福楼拜历史小说《萨朗波》日译本的直译式文体,以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着意表现为争夺美女而进行殊死决斗的强烈色彩,以及女主人公卑弥呼凭借美貌,努力改变被掠夺、遭欺侮的命运,最后登上犹如太阳一般光耀的王位这一过程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新鲜的语言勾画出动态形象,造成新奇的视觉效果,以表达对命运、人生、事件之间关系的特殊理解。

《苍蝇》也是如此,马车驭手因喜欢吃豆包而导致了豆包满腹后产生瞌睡,最后马车坠入深谷。小说从一只大眼睛的苍蝇的视角描写人惨死的悲剧,以表现偶然事件对人生的制约力。

1929年底,一些在文学上或思想上与无产阶级文学持不同观点的作家组成了“十三人俱乐部”。1930年4月,在“十三人俱乐部”的基础上又组成“艺术派”作家的团体“新兴俱乐部”,一些非主流派作家也加入了这一团体。这些被称为“新兴艺术派”的作家中,不少人露骨地描写都市享乐的物质生活,低级庸俗。如龙胆寺雄(1901~)的《放浪时代》(1928)、浅原六郎(1895~1977)的《都市点描派》等。由于这派一些作家迎合商业出版的需要,艺术审美趣味浅薄,所以,不到一年,新兴艺术派实际上就从文坛上消失了。但这种派别的作家也有一些佳作问世,如井伏鳟二(1898~)的《鲵鱼》(1929)和《夜深梅》(1930),堀长雄(1904~1953)的《圣家族》(1930)等。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一些新老作家写了不少属于纯文学性质的作品,一时间文坛又相对繁荣起来。如德田秋声(1871~1943)的《伪装人物》、永井荷风(1879~1959)的《墨东绮谭》(1937)、谷崎润一郎(1889~1965)的《春琴抄》(1933)、岛崎藤村(1872~1943)的《黎明前》(1929~1935)、志贺直哉(1883~1971)的《暗行夜路》(1937)、伊藤整(1905~1969)的《幽鬼街》(1937)等。

1933年以后,日本文坛称之为“文艺复兴”的一段美好时光很快就过去了,被“日本浪漫派”和“国策文学”等宣扬“日本精神”、“民族主义”的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文学所取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文坛上各类文学刊物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复刊或创刊,为战后文学繁荣准备了条件。最先发表作品的,多是那些在文坛上久负盛名的作家。如志贺直哉的《灰色的月亮》(1946)、永井荷风的《舞女》(1946)、谷崎润一郎的《细雪》(上卷,1946)等。

同类推荐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往事如烟

    往事如烟

    “沿流水勾起老冰排”是关东人的口头语。意思是说,许多往事是偶然间想到的,一吐为快。睹物思人,往事像过电影似的,勾起了乡愁。作者是地地道道的关东土著人,现已是年近古稀。人越老越愿意怀旧。他总想把过去经历的往事,讲给青少年朋友听。再不讲,就带进棺材里去了。读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会被这本书中的传奇故事所感染、而陶醉的。作者也不愧是讲故事的高手。他能抓住读者的心。那一个个故事就像五颜六色的花朵,让你赏心悦目,和故事中的主人公命运连在一起啦。随着故事中的情节而喜,而悲,而起舞,而大呼:“这故事写绝啦!世上还真有这等事?”信不信由你。反正你读完是不会有上当受骗感觉的。惟其是,也就达到此书的目的啦。
  • 周作人作品精选集(全集)

    周作人作品精选集(全集)

    周作人的文章属于最耐看的一类,声名远远高于同代的作家,学问力度毫不逊于鲁迅。他将思想家的意绪和艺术家的灵感汇于一身,以小品文的面目出现,叙天下经纬,议红尘旧事,形成了独立的文风。《惶惑的人,寻路的文:周作人杂文精选集》,本书收入周作人《荣光之手》《日本管窥》《在女子学院被囚记》等多篇经典杂文、小品文、杂谈。《花前月下,青丝白发:周作人散文精选集》,本书收入周作人《自己的园地》《苦雨》《乌篷船》等多篇经典散文、随笔,杂谈,篇篇精到。《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周作人译文精选集》,通过民国翻译大家周作人经典译本,重温日本文学、希腊文学的闲雅之美。
  • 林徽因散文集

    林徽因散文集

    林徽因,我国二十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及作家,曾被胡适誉为“旷世才情、风华绝代”,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她的作品一样,都为当世所仰叹。本书精选林徽因最有代表的的诗歌、散文、小说、书信若干合为一集,以飨读者对这位才女才情的仰慕。本书版本典雅、素朴,内文排版大方,是阅读、收藏不错的版本。
  • 徐志摩诗文:再别康桥

    徐志摩诗文: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真、善、美,追求自由和理想。在他的文字里,他的故事里,在他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几位名媛的爱情纠葛里,我们都能感悟到徐志摩率真而诚挚的人品、良善却不乏孟浪的个性。他创立了新月社,搅动了中国文坛一池春水;他艺术至上、笔无遮拦,他追求自由,勇敢却不无残忍地摆脱了旧式婚姻的束缚,成为民国离婚第一人;他35年短暂的生命历程,是那么潇洒自如、轰轰烈烈。本书收录了徐志摩情诗64首及部分散文,分为几个篇章,并配以清新文艺的插画,两者相得益彰,令读者在阅读中体悟诗人的真挚情感。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骷髅也疯狂

    网游之骷髅也疯狂

    人家挖矿我挖坟,人家用金疮药我吃坟头草,人家用魔法药我点香烛,人家打坐回复我住棺材,人家用魔法攻击我扔烧纸,﹉﹉且看一只骷髅如何玩转网游,搅乱风云终成魔!书友群:49509036.欢迎大家来探讨剧情!
  • 无法湮灭的悲怆

    无法湮灭的悲怆

    本书重新还原那段悲抑的历史。当赵登禹挥动大刀倒在血泊、赵尚忐惨死汉奸宵小之手、杨靖宇的弹尽粮绝英雄末路都以细节的方式呈现时,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当一个团半日之内临阵“升迁五个营长,都壮烈牺牲”,却仍与力量悬殊之敌对峙,当田横五百士的遭遇重演,被日军逼上绝路的八百多名十七岁左右的新兵,在叩拜了天地父母后前赴后继地跳入黄河,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哭泣,不只是泪奠英雄,更为那打不垮的民族之精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凭爱无所不能

    凭爱无所不能

    创业是一个敢死的行为。但是,连死都不怕的人,才会散发出致命吸引力。此书对人性时时的心理,对欲望的揭露,对人生不完美爱情的完美捕捉。印证了一个问题。世上的人心,如风象星座的性格。时时如风,未知表象。爱恨情仇,离不开色欲权财。什么是真的?人人未知。
  • 大明奇才

    大明奇才

    江西中部的吉水县文水河畔、有座巍峨挺拔的大山,犹如一支巨大的毛笔,笔峰高耸入云,直指蓝天,当地人称之为文峰山。相传,三国时期,关云长兵败走麦城,死后被玉皇大帝封为关武帝。上天受封成仙之日,路过吉水县境,关云长被文峰山的雄姿所吸引,坐在赤兔马上俯瞰山中景色,不想正赶上城东太平山龙华寺的和尚撞钟,座骑被宏亮的钟声所惊,一蹿直蹦云霄,关云长没有防备,失手掉落了马鞭。马鞭从云端直落而下,不偏不倚正落在文峰山顶上的一块大青石板上。“轰隆”一声巨响,青石板裂为两块,马鞭插入石中,瞬间长成一株青翠欲滴的毛竹。
  • 杏花梁

    杏花梁

    “5·13”事件过去了,时间对于我来说过得很缓慢,简直像停止了。我沉浸在一种很糟糕的情绪里难以自拔。五月过去,六月过去,七月八月九月十月都过去了,可是我还在持续做着噩梦,老是梦到那个凌晨看到的情景。确切点说,凶杀案发生在晚上,5月13号的夜里。那一夜,我们第一中学高一(3)班晚自习是吴老师辅导数学。自习结束后,走读生背起书包回家,我就在其中。到家后,我躲进自己房间,无心看书,对着台灯出了会儿神,摊开日记,想写点什么,心里乱,胡乱画了几笔,感觉疲倦,就爬上床睡了。
  • 盛妆·张爱玲

    盛妆·张爱玲

    张爱玲久负盛名,万众景仰,这套“张爱玲系列”共分三本,分别是《初妆·张爱玲》、《盛妆·张爱玲》和《卸妆·张爱玲》,这三部长篇小说,分别写她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少年、青年和老年。她是酷爱梳妆扮的,正好用“初妆”、“盛妆”、“卸妆”三个词来形容她人生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部分,构成张爱玲完整的一生。
  • 蜜婚,娇妻难宠

    蜜婚,娇妻难宠

    “谁给我买这件婚纱,我就嫁给他!”和同事玩大冒险,庄笙晓不小心中招,很丢脸的在婚纱店穿着婚纱向不知名人士求婚。只是,人有的时候倒霉,真的是喝杯水都会塞牙缝,这不…“小姐,你的这件婚纱,那边的那位先生已经帮你买下这婚纱了。”一句话,让庄笙晓风中凌乱了,而她从此的生活,也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先生,我昨天是开玩笑的。”“没关系,我是认真的!”“可是我不想结婚!”“没关系,我想就好!”“但是我对你没感觉!”“没关系,我对你有感觉就好!”“闪婚是不对的,我们都不了解对方!”“婚后我们可以慢慢了解。”…有口难言,庄笙晓真的没有想到,就因为那么一句玩笑话,她就由未婚大好青年到了已婚妇女行列,真的没有谁,比她更坑爹了!简介无能中,亲们请看正文,此文关于婚后相处,关于爱与遗忘,希望亲们喜欢。
  • 总裁前夫,休想复婚!

    总裁前夫,休想复婚!

    新文开坑啦!地址:http://m.pgsk.com/a/813623/《萌宝五岁·总裁爸爸,去哪儿》欢迎新老读者包养~~★☆★常言道,人生何处不狗血。在和项慕川离婚的前一天,夏温暖发现自己怀孕了。小三哭求她别用孩子留住男人,她笑着回答“没问题”。丈夫质问她为什么不告诉他,她淡淡说着“没必要”。公婆觉得对她有所亏欠想补偿,她大手一挥“没关系”。三年的婚姻赔进了她最美的年华,疯长的爱恨弄垮了她最温热的心,但夏温暖签下协议的那一刻,却觉得一切也不过如此而已。不是不爱,而是累了。可是,为什么那个该死的总裁前夫非要处处纠缠?她病倒,他在一旁照顾。她被人欺负,他立刻赶来救场。她被爱慕者追求,他毫不留情掐断她的桃花。就连和闺蜜上街,都能和他来个“偶遇”!项慕川,搂着你的小情人给我有多远滚多远!老娘不想见到你!★☆★某日,项太太接到了项先生的来电,对话如下。“有事?”“桑尼(犬名)想你了,你回趟家吧。”“项慕川,你真的是,连条狗都不如。”(冷笑)“……”★☆★又某日,项太太置办家具时遇到项先生,对话如下。“喜欢什么尽管买,我来结账。”“好啊,我要这个、这个、这个……”“这位女士,请问您的住址,我们稍后给您送过去。”“啊,你问他。”项太太一把将项先生推到经理面前,“你前阵子不是砸坏了你和你小情人公寓里很多的家具嘛,买下这些够你重新装修的了。”“ㄒoㄒ”★☆★
  • 孔雀海

    孔雀海

    那枚羽毛很轻,颜色是纯白,在手心里没有任何重量。沙木看着这枚羽毛,微微闭上眼睛,像是回忆起了某些不为人知的情绪。在县里仅有的邮局营业大厅里,清早的戈壁还有夜晚残余的清冷空气,沙木穿着一件旧夹克,他的表情在昏沉的大厅里显得黯淡。工作人员也许尚未睡醒,伸了个懒腰敲了敲玻璃窗,提醒这个高大阴郁的少年别再走神了。艾力达也适时地推了推沙木的肩膀,这个有着修长睫毛和热烈笑容的维族少年,用浓郁的地方口音说,嗯,沙木,你不说要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