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2700000027

第27章 一生有光(5)

周有光:“国学”二字说不通,没有一门学问叫“国学”。早在几十年前,国民党时代就已经有人写文章分析“国学”两字的不合理。民国那时候就有好多人说:不要用“国学”这两个字!国歌、国徽是有的,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徽”,然而“国学”怎样规定?过去有过“国乐”,后来早就叫做“民族民间音乐”;过去有过“国术”,后来叫做“功夫、武术”;过去有过“国剧”,后来叫做“京剧”;过去有过“国医”,后来叫做“中医”。正如“国乐、国术、国剧、国医”的旧名称早就不用了一样,近几十年来早已没有人说什么“国学”了,可是有些人一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要用“国学”两字,这是没有进步的表现。就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十个大学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那样,他们强调中国的“本位文化”。弘扬华夏文化是可以的,最重要是更新,不能够复古。华夏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不能丢开国际现代文化来搞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补充国际现代文化的,不是代替国际现代文化的,这一点要搞清楚。

郑雄:您曾举文艺复兴的例子为证,主张对古代文化的精华加以提高和发展,再创造新的文化。您对当前的“国学热”怎么看?

周有光:用“华夏文化”的说法来代替“国学”两字比较好。我主张研究华夏古代的东西,温故而知新。不仅要“温故”,而着重在“知新”。几百年前欧洲(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是对于古希腊传统文化的“温故知新”,西欧“知新”就引导出启蒙运动、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民主自由运动,西欧当时“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故,知启蒙、人本、人道、民主、自由之新”,开创了历史新篇章。而近来我国复古风很厉害,其中一种是真正的复古,以为古代好现在不好,光是去“温故”而不来“知新”,这是错误的。孔夫子说“述而不作”,先把古代的东西学好,不要乱七八糟自己搞,这个态度开头是很对的,但再进一步就不行了。我们今天要“述而又作”,“温故知新”,社会是进化的,我们要学古代的,也要创造现代的。孔夫子说“述而不作”,今天我们要提倡“述而又作”,“温故而又知新”。其实孔夫子创造了很多东西。不仅继承,还要发展和更新。

郑雄:最近以来,官方在搞“孔子学院”,在国际上传授和推广“华夏文化”。教外国人学习中文。我最近写了一本书名叫《孔子教拼音》,你要教外国人学习汉语,首先必须教会他们《汉语拼音方案》,利用《汉语拼音方案》,做工具、做“拐棍”才能学会汉语普通话的正确发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注音学认、写汉字。

郑雄:官方又搞了各种各样的“尊孔”、“拜祖”、“祭祖”,民间也在“读经”、“学习儒学经典”。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儒学(国学)”似乎越来越受推崇。为什么“新儒学”这些年来这么红火?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周有光: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否定西方文明,一直在大搞“思想改造”、“跟传统观念进行彻底决裂”、“反对封建思想、反对资产阶级世界观”,直到八十年代中国大陆无人敢说学习西方。同时,“文革”完全抹杀中国的传统文明,闹了一出“批林批孔”的怪剧。但是,真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整整三十年后,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又忽然想起了孔夫子的儒学。有人说,这是“文化大革命”的结果。被称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一九六六-一九七六),使整个中国筋疲力尽、奄奄一息,原来信奉马列主义的人们发生了信仰危机,事实上否定了苏联模式的列主义。改革开放之后,人们觉得旧有的一切传统文明消失殆尽,没有什么文化了,脑袋空空如也。忽然听说“四小龙”起飞是以儒学为背景,由此想起了孔夫子。有人以为马恩列斯毛加上孔孟老庄可能产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看法只是臆断或猜测。

郑雄:有人喜欢汉字,想要把它推广到全世界去。有人不喜欢汉字,想要对它进行改革,甚至要把它废除。为什么这两种相反的思想同时存在?

周有光:客观的答案是:汉字本身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技术性,另一方面是艺术性。文字是从图画发展而成的。原始图画向两方面发展,一方面发展成为文字技术,另一方面发展成为图画艺术。文字技术是实用的,图画艺术是欣赏的。文字从娘胎里带来了艺术基因,因此文字本身也有技术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文字要学习容易、书写方便、传输快速、便于打字、便于在电脑上进行文字处理,这些是技术性的要求。文字要写出来美观,要发展成为书法艺术(书道),悬挂起来装饰厅堂,给人看了得到精神愉快,这些是艺术性的要求。

郑雄:看来任何文字都有技术性和艺术性的两面性,汉字并不例外。

周有光:可是拼音文字技术性强而艺术性弱,汉字技术性弱面艺术性强。

郑雄: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周有光:因为,文字离开原始图画越是近,艺术性就越强、技术性就越弱;文字离开原始图画越是远,艺术性就越弱、技术性就越弱。古埃及的“圣书字”碑铭体图形非常漂亮,“碑铭体”的书法艺术很强,“侣体”、“人民体”的书法艺术越来越弱,走向拼音文字以后,(例如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离开原始图画早已非常远了,字母A不再画成“公牛”,B不再画成“房子”了,艺术性基因变弱了,所以拼音文字虽然也要求写得好看,可是拼音文字的书法艺术发达不了。而汉字不同,它离开原始图面不很远,比拼音文字至少要差两千年,因此它的图画基因没有退化。美洲玛雅文字离开原始图画也不很远,艺术性很强。汉字的书法艺术,在其他意音文字如丁头字、圣书字、玛雅文字等都退出历史舞台以后,真是独步世界。

如今汉字要进入电子计算机、进入手机,《汉语拼音方案》大显神通。为什么呢?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汉字笔画输入、拆字输入并不方便,广大网友们上网、发电子邮件、发手机短信,越来越多地使用汉语拼音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电脑与手机的普及,使得几亿人认可了《汉语拼音方案》的成功应用。

从四小龙崛起谈“新儒学”

郑雄:如今大家都在津津乐道“大国的崛起”:特别是“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的崛起。请问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周有光:所谓“金砖四国”(BRIC)这个称呼翻译不妥。这是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的四个英文首字母。由于该缩写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类似,因此可被称为“四砖”;无端扣上一个“金”字,莫名其妙。后来加入一个南非(SOUTHAFRICA),其英文缩写变为“BRICS”,可称为“五砖”。

郑雄:原来没有“金”字招牌。

周有光:首先要搞清楚:崛起的标准是什么?崛起的标准,在经济上是人均GDP超过两万美元,在政治上是实现真正的民主制度,人道主义和人权的普世观念得到保障,在文化上是精神文明得到发扬,人民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就经济上来说,巴西人均GDP为一万零两百美元、俄罗斯人均GDP为一万六千一百美元、印度人均GDP还只有三千一百美元、中国人均GDP还只有六千美元;此外还有南非人均GDP为一万零六百美元--也就是说,目前只有俄罗斯人均GDP接近了两万美元“崛起”的标准,而印度和中国则相差得很远,估计再需要五十年才谈得上“崛起”。主要因为印度和中国人口众多,国内具有广大的市场,于是引起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注。我们不能够因为“崛起”的高帽子而洋洋自得,必须看到我们与世界的差距,急起直追,努力赶上去。

郑雄:实事求是地说来,印度和中国目前还没有达到“崛起”的程度,不能沾沾自喜。

周有光:我写过一篇文章:“小国崛起”。提出:值得注意的倒是战后小国和小地区崛起,东亚“四小龙”、北欧五小国,这是全球化的新现象。

小国以及港台地区的崛起,有一条共同的底线:政治民主,不侵略别国土地;经济富裕,不专靠天然资源。小国崛起的经济标准是人均GDP超过两万美元。小国和小地区崛起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郑雄:“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的崛起,有我们借鉴的地方?

《大国崛起》轰动一时。“小国崛起”是全球化的新现象周有光:二战之后,东亚国家和地区有四种文化背景:儒学文化、共产主义、佛教、伊斯兰教。经济起飞的国家和地区都以儒学为背影,“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之外,还有日本。日本某大公司把《大学》作为培训职员的必修课。国际传说,儒学有发展经济的潜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一些共产主义者开始研究儒学;一九八四年成立中国孔子基金会,一九八六年出版《孔子研究》杂志。一九九八年,出版了《中国儒学百科全书》,许多人大力提倡“儒学的现代化”,认为新儒学可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意识形态。

郑雄:您怎样看待“新儒学”呢?

周有光:我认为值得好好研究。首先就必须“再学习”,系统地、仔系统地、仔细地重温儒家经典。我一九九○年八十五岁时离开办公室退休回家,开始自修儒学。目的是想知道:什么是儒学?儒学在二十一世纪有点什么用处?我这才正式开始“学儒”。我从小虽然背诵过“四书”,但是过去读《论语》不求甚解,还没有仔细地温故知新,难于达到一知半解,只能希望半知略解了。

郑雄:孔子学说是否以“仁”为核心?

周有光:据许多学者研究的结果,孔子学说还是以抽象的“仁”为核心,以“修己”和“安人”为基本内容。“仁”从人从二,二人共处就需要行为选择。孔子选择“爱”作为共处原则。“仁”就是“爱人”。“己欲立丽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修己”是完善自己的人格。“安人”是为社会服务,使人民安居乐业。“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郑雄:一部《论语》,有不少经典的教诲。

周有光:春秋末,诸侯兼并,民不聊生,孔子希望重建西周的安定社会。理想未能实现,退而办教育。原来只有“官学”,入学限于“国子”(高干子弟),孔子首创私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实行教育民办,提倡学术自由。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弟子三千人,来自十来个国家,学成的贤者七十二人。在春秋时代,这是大规模的教育事业。(“有教无类”美国加州大学刻石立碑于校园,译曰:Teachingknowsnobounds.)郑雄:周礼是什么?

周有光:周礼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宗法社会的礼仪。孔子只谈现世,不谈来生,“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很少谈“性”和“天道”。子贡说:“夫子之性与天道,不可得而知也。”孔子学说侧重社会实践,不作玄虚空谈,与其说是政治哲学,不如说是人文社会学,是道德哲学。

郑雄:孟子倒是提出了一整套的政治哲学吧?

周有光:孟子比孔子晚一百多年,继承孔子而发扬孔子。孟子认为,向善要求和为善能力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人,生而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能作出道德行为的选择。关于修己,他提出“存心养性、寡欲养气”。关于安人,他从“仁政”引出“民贵君轻”的民本理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因孟子说民贵君轻而把孟子逐出孔庙!

郑雄:诸侯逐鹿中原,最后成功统一全国的还是实践法家主张的秦国。

周有光:法家主张“耕战”,以暴力统一天下。孟子主张仁政和王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真理重于生命。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许多儒生以身殉学,私人办学的自由没有了。

郑雄:《春秋》是“述而不作”的孔子编撰的一部鲁国历史。

周有光:《春秋·公羊传》诠释《春秋》,诠释出了历代中国统治者都需要的东西。《公羊传》对《春秋》一开头的八个字“隐公元年春王正月”用了两百个字来阐述“微言大义”,两百字中,起到彻底改变孔子地位作用的就是三个字:“大一统。”

正是这“大一统”引起了权势者们的兴趣。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更在8万字的《春秋繁露》中将之抬高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的地位,从而形成了中国皇权社会一套完整的统治体系。所以,自汉武帝后的“尊孔”,尊的就是经《春秋·公羊传》和董仲舒加工过的、将“大一统”精神发扬光大的“孔学”。

郑雄:鲁迅的话一针见血:“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

周有光:汉初重黄老,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汉武帝积极建国,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先秦多国相争,百家争鸣;汉代统一天下,统一官学。法家残暴,道家虚无,墨家偏激,儒家中庸。儒家是和平时期的选择。儒家也需要法律,儒家和法家的分别,不在要不要法律,而在儒家以法律辅助仁政,法家以法律施行暴政。

儒外学术对儒学的冲击

郑雄:有人认为汉代以后“儒学”越来越变味了,具体情况怎样?

周有光:汉初以来,儒学不断受到儒外学术的冲击,发生量变和质变。首先,是“阴阳五行说”的介入。董仲舒认为“天人同类、相互感应”,提出“天人感应说”,把天看作人格天,并且引进阴阳五行说,万事分阴阳以合于五行(金木水火土),使儒学蒙上神秘化的面纱,甚至提倡巫术(算命)、建立一套神乎其神的神学,对于所谓“阴阳五行”牵强附会,死搬硬套。比如“春夏秋冬”明明是四季,偏要加上一个“长夏”以符合“金木水火土,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水、长夏为土”的五行;比如“东南西北”明明是四个方向,偏要加上一个“中”以符合“西为金、东为木、北为水、南为火、中为土”的五行。

郑雄:如此荒谬的类比推理,迄今仍然有市场,有人信,岂非咄咄怪事。

董仲舒的“皇家儒学”使得儒学上升为“国学”。到底什么叫做“天人感应”?

周有光:“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神学术语。西汉时董仲舒据今文《春秋·公羊传》,演绎出天道灾异说。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郑雄:这是出于神学思维。

周有光:汉代阴阳五行说畸形发展,迷信盛行。此后,还有老庄玄学对于儒学的腐蚀。

魏晋南北朝(共三八四年),外族入侵、南北分裂。佛教大盛,道教大起,玄学大行。儒学独尊变为“儒、佛、道、玄”四学并立。何晏作《道德论》、王弼注《老》《易》,以老庄道家思想糅合儒家理论,称为玄学。哲理尚“贵无”,政治重“无为”,教育倡“愚民”,跟儒学根本对立。以老庄解释孔孟,使儒学的本质受到严重腐蚀。南北朝开始,儒学宗教化,称为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立。郑雄殷商巫术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代表了典型的神乎其神的神学思维。魏晋南北朝清谈空论的玄学,又使得儒学宗教化。周有光隋唐时代,以儒学概念解释佛教,形成中国佛教。蕾代文化成为东亚高峰,由于实行开放,多方吸收,“江河不择细流,所以成其大”,特别是西天取经,至今里巷传说《西游记》。日本来华的和尚留学生是来学中国佛教的。

郑雄:唐代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学,跟佛教抗衡的结果如何?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瓦格纳

    名人传记丛书:瓦格纳

    名人传记丛书——瓦格纳——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歌剧大师:“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

    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

    康之国编著的《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内容介绍:1911年(农历辛亥年)是清廷的多事之秋,这个腐败、专制、卖国的政权正一步一步走向倾覆。这年的6月,四川爆发了反对清政府把铁路专利权出卖给洋人的“保路运动”。为镇压这次运动,清政府命令端方自湖北领兵进入四川,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时隔不久,武昌却爆发了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说起来。清政府对武汉的控制不可谓不严,因为武汉是当时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革命党人活动的重点地区。但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革命党人在新式陆军中正大量地做着革命工作,新军中正酝酿着反清的武装起义。
  •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最终打败了西楚霸王。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他是如何掌握天下,又如何成为开国帝王的呢?《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就会告诉你答案。他既见利忘义又胸达大度,他既冷漠无情又惜才爱才。时势造英雄,一代草根成君王。权权谋与智慧,成王败寇后人评!
  • 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

    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

    胡兰成被称为汪精卫的“文胆”,是一位声名狼藉的文化汉奸,而他在爱情上的不专一,也使张爱玲的精神深受伤害,而遭怜惜张爱玲的人斥骂。胡兰成与张爱玲的感情纠葛始终是人们口中不老的话题,而本书则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析和诠释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人生经历和他们之间那场为世人所关注和议论的爱情婚姻。他们两人的人生爱情轨迹如同两条直线,原本平行,始终不会有交集的点,然而爱情的力量使他们的人生轨迹出现了倾斜,两条直线有了交点,而造物弄人,最终却在刹那的激情与热烈之后,他们又重新走向了各自的方向,而且渐行渐远
  • 张爱玲传

    张爱玲传

    她的轨迹并非只有香港的“传奇”、上海的“流言”,这些只是她漫长人生一个辉煌的起点,她还有无尽的美国岁月。她的前三十年像过山车一样惊险刺激,五彩缤纷,她的后半生却悠长得像永生的历史。上海时期的她是戏剧化的、传奇性的,有点像小说;美国时期的她更像平平淡淡的散文。前半生她像个小说家,后半生她更像个学者。
热门推荐
  • 养老护理日常照护技术

    养老护理日常照护技术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 妾非良妻

    妾非良妻

    前一世,她为了一个男人,斗皇后,助贤臣,拉谋士,最后他却害死了她的家人,好友,以及自己最珍爱的知己。她饮尽毒酒,发誓若有来世,绝不入宫为妃,绝不助帝家之人!哪知最后人算不如天算,她还是被卷入了漩涡之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视她如命的男人一起携手共创繁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是石四懿

    我是石四懿

    【青春偶像剧,适合改编成电影】嘿,我是石四懿。我老爸负责赚钱,我双胞胎老哥负责努力读书,我和老妈负责玩和花老爸的钱。三胞胎家庭,快乐多多!看我的快乐日子吧!我是石四懿,不是十四亿!
  • 殷商玛雅征服史(典藏版)

    殷商玛雅征服史(典藏版)

    这是一本适合公交上、窝在沙发里、蹲在马桶上舒适阅读的便携轻小说。讲述了由攸候喜指挥官带领二十条大船的殷商军团周游世界的整个旅程。因为指南针指错了方向,于是军团将错就错,在南美洲开始了他们的征服史。舰队成员汇集了士兵、巫师、公关学家以及聪明而又啰嗦得不可思议的鹦鹉。书中涉及军事学、历史学、地理学、天文学、考古学、逻辑学、量子力学、语义学、哲学、古代唯心论与诡辩术等社会和自然学科。尤其是现代的篮球赛和埃及的金字塔,在文中呈现一种更新颖的诠释。
  • 一眼百年,不再匆匆

    一眼百年,不再匆匆

    “前世”的记忆,换来今生的执念。迷雾重重的梦境中,那个被辜负的白衣身影,她无数次地伸手去触摸他,却只触到漫天冰雪,彻骨寒凉。情牵两世,缘定今生,愿相爱的两个人永远不要记得那段黑暗的记忆,既然一眼百年,那么不妨亦醉亦醒。自从她懂得利用漂亮女人天生的优势后,这种恰到好处的撒娇还从来没失败过。但今天她显然是忘记了,眼前这个人是顾清岚。顾清岚原本看她的神情还是温和的,在看到她这个笑容后,眉心反倒微蹙了起来,上下打量了她一圈才开口:“以后不要再让我看到你露出这种表情。”路铭心一愣,这笑容可是她的招牌之一好吗?顾清岚再一次露出了那种很勉强的神情,摇头淡淡丢下一句:“太媚俗。”
  • 爱的刻舟求剑

    爱的刻舟求剑

    爱是一种雕刻的人生,倘若爱的记忆雕刻在心底,任凭岁月如何变迁、恋人如何远走高飞,自己如何成长褪变,曾经的美好与感动都不会风蚀消散。有人说,时间和新欢是医治情伤最好的灵丹妙药,如果情伤不愈,只能说明时间还不够久或新欢不够好。可是,就算岁月蹉跎,时光荏苒,谁又知道哪一刻,才能卸下昨日的甜与涩,开启爱情新的航班呢?爱他人,爱自己,爱生活,这是关于爱情的主张,这是获得幸福的秘籍,这是走向圆满的保证。
  • 激流漂筏:知道这些就够了

    激流漂筏:知道这些就够了

    你也许在影视里看见过激流漂筏,但你了解这项运动吗?它有哪些行话?怎样才能保证安全?应该如何准备……?若想知道,就看本书吧!
  • 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本书精选了我国文化经典里的诸多名言警句和趣味典故。所选警句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是必须传承的文化精髓,让孩子熟读经典,与古圣先贤直接对话,能使国学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丰富他们的知识,启迪他们的智慧,非常具有现实的教育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