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2700000003

第3章 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3)

周有光:我没有什么贡献。我刚刚讲过,我提倡两门学问:一门就是现代汉字学,一门就是比较文字学。现代汉字学的提倡可以说已经成功了。由于我是外行,外行就是指从另外一个专业来研究语言文字学,所以我能看到原来研究语言文字学的人不注意的一些问题,他们原来没有注意到,而我能够注意,因为我是外行。外行有外行的好处。(笑)你比如说,拼音搞拉丁化的时候就有一个同音词问题,同音词问题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人研究,为什么?只看汉字的话,同音是没有关系的,写法不一样就行了。那么我提出来一个原理:同音词的问题是语言问题,不是文字问题。同音词的问题应该说是太浅近了。可是许多人不了解,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原来在这个圈子里,他没有跑出这个圈子。(张宜:他就想当然了。)对!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嘛!你要跑出去一看,就知道孔夫子了不起呀:他“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个思想了不起。我们要登月球而小地球,这样子我们的学问才能够有进步。要看世界。最近有一本章诒和①写的书《往事并不如烟》。你看了没有?我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里面讲的都是跟我很熟悉的人啊。她讲史良,史良是我小姐姐的同班同学,那时常到我家来。她讲储安平,储安平是我老伴儿的同班同学。她讲罗隆基,我老伴儿读大学时,罗隆基在那所大学教书。她讲聂绀弩,我二十几岁时就认识他了,他的诗里面还讲到过我呢。(笑)……所以她讲的都是我很熟悉的人。

张宜:这本书能跟您产生共鸣。

周有光:是的。所以她讲的我知道哪些话是真的。(笑)张宜:在现代汉字学和比较文字学方面您对您的工作还满意吧?

周有光:我这个人是很容易满意的。为什么呢?我不求名,不求利,(无论安排)我做什么工作,我都满意,我受一点委屈无所谓。***提倡吃小亏占大便宜。我说我吃大亏不占大便宜,也不占小便宜。(笑)这也是我能够长寿的原因之一。(张宜:您的心态好。)我无所谓的,名啊,利啊,我都不争,我完全不争。

张宜:那您在反右的时候、“文革”的时候受到冲击了吗?

周有光:反右呢,我逃过了,可是当时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不是一九五五年调来(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了嘛,一调来的工作很忙。一反右可不得了,上海有名的经济学教授一个个都是大右派。毛泽东最讨厌的是社会学,社会学家在解放初期都到青海柴达木去开垦去了,等到后来要平反时,人都差不多死光了。第二讨厌的就是经济学。因为经济学的东西跟他的(主张)直接矛盾啊。所以我那些在上海的同事,如上海经济研究所所长自杀了,我的同事有好几个自杀了。复旦大学我一个最喜欢的研究生,还是博士生啊,也自杀了。可是我当时在北京我就不知道,事后上海来人告诉我说你逃过了一大劫。反右给经济学教授的影响大得不得了。北京的高校在解放后把经济类(院校)合并成北京财政经济学院。上海财政经济学院是由华东十四个大学的经济系合并而成的。我被(从复旦)调到那儿去做财政经济学院的教授兼研究处处长。那个研究处很大,里面有很多研究生。上海的经济发达,所以经济学也是发达的。因而反右运动时,受冲击的人多得不得了。等到平反了,人都死了一半了。我逃过了这一劫。(笑)所以他们说我命大。记得抗战时一颗炸弹在我身旁炸下来,我旁边的人都被炸死了,我却没有死。还有一次,我到乡下去办事,晚上回来我的办公处却找不到了!被炸光了;我回家,家也给炸光了,家人也找不到了。日本人非常坏。

张宜:“文革”的时候呢?“文革”时您去宁夏了吧?

周有光:反右我逃过了,“文革”我逃不过的。我那时也同样下放到宁夏平罗。把劳改营改造一下作为我们的五七干校。我们的干校方圆二十六里之内没有人烟。是林彪的政策要把知识分子流放。斯大林把知识分子赶到北极圈以北,零下五十度,大部分人都给冻死了。中国没有这样的地方,就把知识分子赶到西北、东北等气候环境恶劣的地方。我去了才知道,我们那个五七干校旁边还有二十几个站,每个站至少有五千个犯人。解放后至少搞了一千万个政治犯,单是我们那个地区有一百多万人。我们是在林彪死后才回来的。我在那儿种田,种了两年零四个月。好像是六九年去的,我是七二年回来的。第一年是真正的下田,对于我来说倒是很有意思,我向来没有种过田嘛。我是第一次挑秧。种稻子要挑秧。田埂就这么宽(周老师用两手为我示意田埂的宽度,不足一尺),而且全是水,很滑,哧溜脚。挑一担秧不能跌下来,一跌下来就狼狈了。还好,那时我还能挑,秧苗还没有掉下来过。第二年才优待年纪老的,我就做轻的工作了。

张宜:那时您有多大年纪?

周有光:六十多岁。我回来后,有人让我写(这段经历),我就写一篇我跟林汉达的一段往事。林汉达曾经是教育部的副部长。(说着找来登有这篇文章的书《世界华人学者散文大系》。)这套书有好多本,这本是第二本。这本书按照年龄编排,我排到最后一个。我的年龄最轻。(笑)在这一本里我的年龄最轻。他们选了我两篇文章。当中一篇叫《跟教育家林汉达一同看守高粱地》。(笑)这种文章写完后,我都忘掉了,因为我不重视这样的文章。我是搞学术的,这些属于杂文、随笔吧。(笑)应当说解放前,拿整个中国来讲,保守思想的人比解放后还要多。解放后有保守思想的人减少了,因为时代的关系嘛。这是第一个原因。解放后的缺点是许多人学苏联转不出来了。胡适之最反对“言必称孔子”。清朝的人写文章一定要说“孔子曰”。解放后,一定要说“斯大林说”“列宁说”“马克思说”……钻到这个圈子里跑不出来。马克思有他创造的一面,也有他错误的一面啊。他否定资本主义这是错误的。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时期啊。在中国这一点今天仍然有些人不懂啊。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阴暗面,资本主义时期打仗打得最厉害,这当然不好;可是另外一方面,资本主义时期是科学昌明、生活提高,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时期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苦了。恰恰相反,根据统计,资本主义时期的生活水平是大大提高,比封建社会提高了很多。原因是什么呢?在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够产生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来说重要得不得了。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作《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我可以送给你看看。我写过两篇文章,一篇发表了,写美国的这篇发表了。还有一篇讲苏联的没有发表,我不准备发表。近年来国内也出版了许多书,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把苏联完全否定了。普京到中国来在北大演讲的第一句话就说,我们俄罗斯是否定十月革命的。我最近看了一些书,主要是中文的,还不是英文的,我做了许多札记。后来我的这许多的札记不准备留了,我就把它们压缩成一篇文章自己留着参考,是讲苏联的。我也可以送给你看看。(说着递给我这篇《苏联历史札记》。)张宜:您是什么时候看的这些书?

周有光:去年。写美国的这篇发表了,引起很多人的重视。杂志的编辑部告诉我好多人来找这本杂志,是我九十七岁时写的。写苏联的这一篇是九十八岁时写的。对于美国的看法,我提出一些人家没有讲过的话。(笑)张宜:周老师,在语言学文字学方面,您最钦佩谁啊?

周有光:关于文字改革,关于语言学,关于文字学,我觉得赵元任是最可钦佩的。我最重要的东西是从他的书里得到的。他吸收了国外的学术加以消化而且的确得到了精华,并用之于中国。他能真正用之于中国,这一点了不起。赵元任的全集全部是用英文写的,在美国出版。现在翻译成中文了,还没有出版。

张宜:现在吴宗济先生在帮忙编中文版的《赵元任全集》。

周有光:对。

张宜:在您的学术著作里,您最看中哪一本啊?

周有光:可以这样说,是《比较文字学》,因为《比较文字学》的许多材料是从国外来的,但这里面的理论是我的,好多理论是我的不是外国的,别人的书上也没有的。

张宜:学界对它的评价与您的看法一致吗?

周有光:《比较文字学》出来了以后,写书评的人不多,恐怕慢慢地能有人写书评。这本书才出来没有几年,这本书看起来也比较费劲。所以我想评论要慢慢地来。

张宜:您能谈一谈汉字文化圈吗?

周有光:这是一个大事情,是对汉字的看法。我看文化就要看世界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人讲文化只讲中国文化,好像世界上除了中国文化就没有什么了。有的人讲东方、西方,这些讲法都是很糊涂的讲法。我说西方是哪一个西方?至少有三个西方嘛:在古代,西域是西方。西天指印度,也是西方。最后,西洋也是西方。可见有三个西方嘛。西域、西天、西洋,三个都不一样。这种提法不对。还有东方,好像就只有中国。东方的文化,至少包括西亚、南亚、东亚。你的兴趣很广,我还有一篇文章也可以给你,这是我最近写的。(周老师递给我他二○○三年九十八岁时写的一篇题为《人类社会的文化结构》的文章。)这一篇文章就讲我对文化的看法,对整个世界文化的看法,文化的划分等。地球上流传至今的主要传统文化有三种标志来区分:一个是地理的标志,分为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西欧文化。第二是文字标志:汉字文化圈、印度文化圈、阿拉伯字母文化圈、拉丁字母文化圈。第三是信仰的标志,按宗教来划分:佛教文化、印度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

张宜:这个理论是您提出来的?

周有光:是在学习别人的学说之后我提出来的。传统文化有四种。传统文化到了十九世纪以后,慢慢形成了国际现代文化。比如,我们使用电灯,电灯当然是西洋发明,可是今天全世界都使用电灯了。你不能说电灯是西洋文化了,而是世界文化了。所以现在有国际现代文化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的,到了二十世纪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了,笼盖全世界。我提出,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结构要从世界的观点来看。(笑)这都是些不成熟的意见。

张宜:您目前对语言文字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有何看法?现在像您这样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人多吗?

周有光:现在中国关于语言学、文字学的杂志、书和文章越来越多,当中很多都很好,符合现代要求。把语言学、文字学推进的文章也不少。但是有许多恰恰相反,扰乱视听啊!把人们引导到错误上面去。所以要看这些文章的话,要有鉴别能力。

张宜:怎样去培养这种能力呢?

周有光:先要抓住几个要点。要点可以归纳成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时间的,一个就是空间的。时间的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空间的就是要用世界的眼光。一个是时间是发展的;一个是空间要扩大,扩大视野。比如说,在民国初年小学校的课本本来都叫国文课本,后来就改了,叫国语课本。这个“文”到“语”的改变,改变了思想。这个很重要。中国原来只有“文”的概念,没有“语”的概念。讲话可以随便讲的。我读书的时候老师都是用方言教的,老师自己不会讲普通话的。“国语”是到了民国才提倡的,而且当时大多数人都不重视国语,以为重“文”轻“语”是当然的。可是这一点改变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所以我一辈子写了许多文章。我常说,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违背这一点,都是错误的。

张宜:您说学外语是不是也该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呢?

周有光:在我的经验当中,学英语说、听和看是一码事。不是三桩事情,也不是两桩事情,可是(学)中文常常把它们分开的。听说一直到今天,广东有的学校里面有一门课叫普通话课,他们把普通话的课当成外国话来讲的。(笑)他们平时都讲广东话,就上这一课的时候说普通话,就跟我们学英语一样,这是不对的。应该所有的课都用普通话来教嘛。其实这并不是难的事情,为什么办不到呢?思想认识上不去。其实并不难,就是不认识,你没有办法,这是一条。还有好多条,我就不能仔细讲了。比如,语言是第一性,文字是第二性这样一个重要原理,今天还有有名的大学教授违背这个原理。(笑)张宜:周老师,在语言文字研究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人,您能举几个例子吗?

周有光:我刚刚说的赵元任,我是很佩服的。

张宜:当代的人呢?

周有光:每一个人呢,都有缺点,都有优点。比如王国维。王国维的学问是非常可以钦佩的,可是他的思想很糟糕。(笑)他不能适应现代,他自杀了。他为什么自杀呢?我想来想去,就是他不能适应现代。每个人都有缺点,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张宜:现在在搞语言文字搞得比较好的有哪几位呢?

周有光:我不能说好不好,许多人都搞得很好。可是我是有点儿偏向的。我是偏向于(提倡)现代化的人。(笑)我是有偏向的,这是我的缺点。(笑)张宜:这方面您能提几个人吗?

周有光:比如说,王均的思想跟我的比较接近。噢!我给你看一本书。(说着,周老师去找来。)最近从美国寄来的书。这是我的一本书①,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的大学里作为教科书。译者张立青在美国的大学里教了几十年的中文,是个美国教授。他花了三年的时间翻译我这本书,在Ohio大学里面作为教科书,还有几所大学采用这本书。这就是把中国的新的语言学、文字学的思想传到美国去。(笑)因为我偏向,跟我往来的人都是主张(语文)现代化的人。反对现代化的人跟我往来得比较少。我有偏向,所以我提的人是不可靠的,不全面的。

张宜:(笑)您说得很客观。

周有光:(笑)可以说是稍稍有一点儿客观,不一定客观。

张宜:您对语言文字方面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有何看法?语言文字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

周有光:我觉得,对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在国外、在中国都很好。因为外国,特别是美国,他们的传统是既研究古代又研究现代,他们的确是厚今而不薄古,这是他们的传统。我们现在慢慢地也向着这个方向走。这是好的。我特别满意的就是我们提倡的许多语文现代化,教育部都在推行,并且已经得到政府的承认。这是很重要的,没有政府的力量很难推广。应当说,在这方面是进步。

张宜:周老师,您的治学特点是什么呢?

周有光:我这个人是外行啊!我是叫作“马浪荡十改行”啊!(笑)谈不上治学,也没什么特点。

张宜:周老师,您认为汉语是以词为单位还是以字为表意单位呀?

周有光:当然是以词为表意单位。

张宜:现在有人提出以字为本,您怎么看呢?

周有光:那是错误的,那就违背了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了。

以字为本位就是违背了这一最重要的基本原理。比如说,我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你能理解),我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你就听不懂了。为什么呢?因为理解要以词为本。

张宜:可是话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啊。

周有光:以字为单位的缺点是什么呢?文字是很晚才有的,而语言都已经有了多少年啦。以字为单位是完全错误的。我刚刚讲了嘛。第一条就是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以字为本就违背了这一条。

同类推荐
  •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顿,曾经的穷孩子,曾经的仅读过普通院校的平凡学生,曾经的退伍军人……如今的商业巨擘。沃尔玛,曾经不名一文的平价商店,曾经饱受挤兑的乡间小店,曾经被对手侧目的小字辈……如今雄冠全球的商业帝国。
  • 新文新民新世界:梁启超家族

    新文新民新世界:梁启超家族

    在近代中国曙色初露的浩茫空际,曾升起一颗璀璨的启明星,那便是梁启超。这位诞生于南粤的旷世奇才,虽寿未满甲子,然而立德、立功、立言之宏大罕见其匹。他是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天才的启蒙思想家、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是一位德业双修、情感与理智并富的可敬可爱的哲人。本书着力探究梁启超家族独有的特色和长期积淀的文化内涵,写出了知识分子家庭的文化底蕴、文化品味和文化走向,阐述了梁氏家族的文化个性,解读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梁门传奇。
  • 水利泰斗:张光斗传

    水利泰斗:张光斗传

    张光斗,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结构专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贡献巨大,也有着诸多争议。本书全面叙述了张光斗从幼年以来的成长历程,描述了他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奋发向上,一心为国的赤子情怀,注重实践,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平凡温馨的家庭生活。
  • 比尔·盖茨传

    比尔·盖茨传

    比尔·盖茨从小就很个性鲜明,聪明好动,精力旺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争强好胜。童年时期的小盖茨非常喜欢读书,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书相伴度过的。他经常一连几个小时都坐在父亲的书房里如痴如醉地阅读。但是他对一般的儿童书籍,例如卡通、童话之类的并不感兴趣,而是非常喜欢阅读各种大人们的书籍。他最喜欢读的就是《世界百科全书》。小盖茨不但对书中的内容从头读到尾,而且还非常喜欢在读完后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思考。比尔·盖茨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大清王朝之爱新觉罗

    通过对爱新觉罗家族全新解读,再现清朝原貌,重温近代中华盛衰。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安乱、争战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近三百年的兴衰昌亡,成败得失,令人荡气回肠。爱新觉罗家族十二位皇帝的功过是非,昭前警后。清朝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在明朝朱氏家族统治日渐没落的时候,东北苦寒之地的一个家族日益崛起,这个家族起先只是为了报杀父之仇,随着实力不断扩大,志向也由复仇变为建国乃至征服天下。清爱新觉罗家族自入关后,共历十帝,统治近三百年。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历史中,家族问争斗没有前朝各代激烈,的问题在于“华夷之争”下的民族融合。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使封建经济达到了,但同时,由于闭关自守、盲目自大,使中国在近现代落看于世界发展。
热门推荐
  • 反选择委员会

    反选择委员会

    时空是平行的,三千世界也是平行的。在我们这个世界——循环界以外,还有个与我们联系紧密的无量界。非常遗憾的是,他们偶尔会跑来杀我们的人。这种杀戮行为,我们称之为“选择”。反选择委员会是一个秘密组织,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抵制“选择”。基层民警寻秋池因特别的机缘加入了“反选择委员会”,编入华东局行动七处,与同事潜渊、九皋,及后来加入的法师一起,介入了各种选择事件。
  • 天龙策(下)

    天龙策(下)

    公元1602年,努尔哈赤励精图治,欲问鼎中原,为了控制情报系统,命精通汉文的孙女赫梅蓝下嫁都护府总管大明叛将李永芳。孰料赫梅蓝嫁入李府后决死不圆房,却与武长春产生恋情。武长春是李永芳的女婿,明朝锦衣卫安插在后金的高级卧底间谍。李永芳觉察出两人的暧昧关系,想方设法离间二人灭掉武长春。大明国土辽阔人才济济,努尔哈赤和四贝勒皇太极精心制定“天龙策”,旨在离间大明君臣,绝杀大明高级将帅精英人才。武长春冒死盗取“天龙策”,送交大明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但大明高层忙于内斗一盘散沙,阉党魏忠贤与东林党的酸儒们竟然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将极为重要的战略情报“天龙策”抛在一边。
  • 究极莽夫

    究极莽夫

    恶魔与古神的自相矛盾、平民与贵族的冲突、王族与新兴教会的权力摩擦……一个冒失的青年倚仗生来自有的【侵染】之力,以莽夫的行径贯行着自己的理念。PS:从高中写到大学的摆烂之作,目前正在努力努力完结。????
  • 乾达婆城

    乾达婆城

    传说中有一种叫做乾达婆的乐神,不吃凡间食物,唯用香气作为滋养,“乾达婆”在梵语中有“变幻莫测”的意思,香气和音乐都是隐约缥缈,难以捉摸的,所以人们把海市蜃楼也称为乾达婆城。那高跟鞋落在地面的声音,活像一只妖冶的小手在轻佻地拍着鼓,一步一声,都是为了魅惑众生。萧左始终与那女子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他尽量让自己看上去如一个路人而非一个跟踪者,他不敢靠得太近,直觉告诉他,前面的女孩拥有如兔子般敏感的神经,如果她逃出他的视线,也许从此以后就再也见不到她。
  • 重炮狙击

    重炮狙击

    平板可变重炮,V信更强于电台。林成语正想为抗战添砖加瓦,却发现事情远非那么简单。一个疯子带来的一场异变,将带着整个世界走向崩溃。只有他可以阻止这一切。
  • 我可能是只假猫

    我可能是只假猫

    本准备当一只普通的猫,没想到竟慢慢变成反派大魔王......“我真的只想当一只人畜无害的小猫咪!但可不要惹我......”主角精致如妖的脸颊没有一丝表情。(无敌+妖怪+单女主+宠妹狂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农家贵女

    农家贵女

    李叶秋重生了,在被养父母算计之前,把自己嫁了出去,却不想误打误嫁的猎户竟然是京中世家公子。原以为这辈子可以不入京,既然重生回来老天爷都不放过她,那她怎么也要笑到最后看着那些人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宝宝的笨蛋妈咪

    宝宝的笨蛋妈咪

    那晚,蜜月旅行的他和单身的她发生一梦缠绵…“啊,你是什么人,你怎么能爬上我的床?”第二天早上,她发现自己床上多了个男人。“我也想知道你是谁,你看清楚这是我房间。”他的新娘怎么变成了一个陌生的美丽女人?“天哪,真不是我的房间,对不起,我上错了床…”呜呜,天下间还有这样的事情,她失身还要道歉。两人糊里糊涂有了一次缠绵,那么真正的新娘在哪?“道歉有什么用,你还不赶快起来去向我老婆解释。”男人的老婆进房间看到的就是这一幕,生气的跑了出去。那日,她苦苦向男人老婆解释自己的错误,但是他们依然离婚了。一对新婚夫妻就被她拆散,于事无补,她草草结束了自己的旅行。可悲的是,一个半月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才不过一次她居然就?怎么办?孩子他爸可不知道孩子的存在,她也无法找到他呀?两年后,他与她再次‘重逢’,其实是他蓄意安排的一场意外再遇。自两年前的那一晚之后,他时不时的想起那夜的旖旎缠绵,终于找到了她。他对她展开强烈的追求攻势,可对爱情持怀疑态度的她断然拒绝他…再次面对这个有过一次缠绵的男人,她心里好乱,他是来和她枪宝宝的吗?“每周六和星期天来给我暖被,我就不和你抢宝宝。”他,他竟然提出这样一个可恶的条件,可她却没有拒绝的权利,只好妥协…◇筱筱作品◇〈酷总裁的偷孕妻〉〈宝宝的笨蛋妈咪〉
  • 作为一个女配的自我修养

    作为一个女配的自我修养

    她本来可以当一个隐退山林的过气艺人,哪知却因为一只..?彻底断送了自己本该归于平静的生活。我只想当个山村野人,不想再奋发努力了啊!努力了半辈子的人诚如是的说。但天往往不遂人愿,一切归零。于是她为了活命,只能奋发图强,重新来过。好烦,明明我已经可以后半辈子养养猫遛遛狗不用工作在家躺着了,还得到这个世界练功升级打怪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