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1900000040

第40章 进城读书

“爹、娘,修房子的材料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家里的房子也该推了,您们看看我们是不是找个其他地方住下?”又是一天傍晚,独孤诚和张氏进了堂屋,独孤武叫住了准备进屋的父母。

出人意料,独孤诚和张氏并没有急着回房,走到独孤武对面坐了下来。

独孤诚点头道:“是该推了,明日把家里的东西搬一搬,搬到······”

搬到谁家暂住,独孤诚说不出来,最近这段日子老两口成天都去泾阳县,对村里的情况了解不多,不知道还有那户人家的房子没被工匠们暂住。

“爹,我安排过了,我们搬到七叔家暂住些日子,距离三叔家近,也跟搬走的七叔已经说好了,根子亲自去谈的。”

知道儿子把村里的屋子给工匠们居住与村里人商量过,独孤诚欣慰的笑道:“长大了,晓事了,这段日子一直忙前忙后,我和你娘都没帮上忙。”

既然把话题送到了嘴边,独孤武便笑道:“爹、娘,您们最近天天去泾阳县有啥事啊,孩儿与同福酒楼的掌柜熟识,可以帮上忙。”

“找牙侩商量买房。”张氏看着儿子,笑道:“知道我儿有本事,昨日找到牛掌柜,听说我们是你爹娘,今日就把事情给办妥了。”

张氏后面的话,独孤武自动过滤了,脑海中想的全是家里要在城里买房的事,有些意外爹娘竟有这个想法。

“娘,既然要在泾阳县买房,那咱们家还修房子干嘛,不如到泾阳县修房不是更方便?”

张氏摇摇头道:“在泾阳县买房,是让你自己去住。”

“娘,您这话啥意思嘛。”

独孤武有些担忧,看张氏的样子似乎是觉着儿子大了,该有属于自己的家了,但是他可从来没想过离开这个家。

“啥,啥意思,让你去泾阳县读书。”独孤诚开口了,语气一如往常,从来不好。

近几日,张氏和独孤诚其实是去泾阳县找房子,至于找房子的原因当然是为了让儿子能继续求学,所以老两口不仅在泾阳县找了间不大宅子,还给独孤武找了一位夫子。

独孤诚和张氏并没有考虑过独孤武的想法,在老两口看来,他们这一辈子也就这么过了,守着家里的田地,静静地老去,将自己掩埋在正阳村。

但是小儿子不一样,他今年才十五岁,从小便是读书种子,不能像他们一样,把自己的一生都留在正阳村,不指望小儿子能做官,但是光耀门楣的法子又不是只有做官一途。

当着夫子便很好,一来是读书人,受人敬重;二来能教授许多弟子,弟子之中难免会有成材之人;不敢想儿子能做到孔子那个地步,但也想过儿子将来门生众多,桃李满天下,如此一来,也算是光耀了独孤家的门楣。

要教人学识,仅仅凭自己一个人看书是不够的,还得有人指点,或者跟随他人学习该如何教导学生,但是正阳村没有这个条件,只有泾阳县才有。

听到读书,独孤武有些不太高兴,望着屋外的夕阳直叹气,感觉自己若是去了泾阳县读书,怕是会像天边的夕阳一般,剩下的时间不多。

独孤诚突然想到今日回来时与夫子说好最近两日便带着家中小儿前去考校之事,突然开口道:“对了,等明日搬了东西,你随我去泾阳县拜见夫子。”

一个乡野少年,尽管在家里读了很多书,但是求学却也并非几句话和丰厚的束脩便能敲定的,还得看人家老师愿不愿意收你,也就说得考校你一番才学和品行,才学和品行让夫子满意了,才会收下你这个学生。

独孤武有些发愣,他从没想到爹娘去泾阳县是为了这件事。

“老子跟你说话呢,听见没?”

独孤武回神,点了点头,问道:“爹,我不想去泾阳县读书。”

独孤诚呵呵一笑,怒道:“敢不读书,抽死你。”

为了独孤武读书这件事,独孤诚下了血本,在泾阳县买了一处小宅子,虽说有牛福的帮忙,但也花费了不少钱财,整整五十贯。

而且,去求夫子也不容易,作为乡野之人,上门求见时,人家根本不理会,就是带着牛福一起去的时候,人还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受了好些委屈。

现在儿子却说不去读书,没有当场抽一顿,都算是独孤诚最近的养气功夫得到了提升。

没办法与不讲理的老爹讲道理,独孤武望向了张氏,“娘,你可是答应过孩儿的,孩儿可以不读书。”

张氏笑道:“娘是答应过你,不过那不是晚娘的意思么,如今晚娘不反对,娘还是觉得武儿多读书好,等明日搬了家,你便随你爹去泾阳县。”

父母已经做出决定,独孤武依旧不死心:“爹、娘,您们让孩儿去读书没问题,但是家里的房子咋办,房子该修什么啥摸样都是孩儿想得,有些东西得要孩儿从旁指点,您们看是不是缓些日子,等咱们家的房子修好再说?”

拖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反正拖到房子修好至少也是两三个月之后的事了,等到房子修好之后,再想想其他借口便是。

但是独孤诚和张氏并不给独孤武拖时间的机会,独孤诚怒道:“你以为老子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明日搬了家就跟老子去泾阳县。”

张氏笑道:“家里修房的事,你不用担心,我和你爹会看着,你答应工匠们的工钱一分也不会少,若是最后武儿不满意,到时武儿在泾阳县修房子也行,总归家里现在不缺钱财。”

张氏说的没错,家里有五百多贯钱财,哪怕在泾阳县修房,也不会缺那点钱财,毕竟现在修房有规矩,独孤家现在的身份可不敢修建大宅子,弄不好就得被人告逾制,所以用不了多少钱,顶天也就百来贯罢了。

独孤武灰心丧气的回了房间,对家里难得有一顿肉食的晚饭也没了食欲。

翌日一早,独孤家搬家。

独孤诚似乎急于让儿子去泾阳县求学,竟然请工匠们一起帮忙,本就东西不多的家,半个时辰之后便被搬空。

独孤武趴在租住家里的床上唉声叹气,独孤诚在屋里找着衣服,平常时候穿的简陋一些还好,带着儿子去拜夫子却不能太过寒酸。

“快收拾,寻摸件顺眼的衣衫换上,跟我去泾阳县。”

独孤武躺在床上没动,干笑着:“爹您别闹,现在还早着呢,今日一早又搬家,孩儿累了,睡会儿,等吃了饭再走不迟。”

装模作样的打了个哈欠,结果只打到一半就被独孤诚一巴掌给拍了回去。

“老子让你收拾你就收拾,怎如此多废话。”

张氏觉得儿子不愿去泾阳县求学是因为初次离开父母离开家,心中有些舍不得,狠狠地瞪了独孤诚一眼,一边忙着收拾儿子的衣物,一边劝独孤武说泾阳县离家不远,可以休沐的时间回家看看,她特意打听过,每七日便有一天的休沐。

而且,他们也会时常去泾阳县看望独孤武。

这就是没一点转圜的余地了,独孤武也认命了,对于爹娘来说,有钱了其实不是修房子,而是儿子读书啊,尽管不喜欢读书,这份心意却不敢糟蹋了。

父子俩早饭都没吃,匆匆背着包裹出了门,一路上独孤诚交待了许多东西,都是关于拜夫子的事,独孤武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路过晚娘家,独孤诚很不客气的在晚娘家吃了两个饼子,叫着陈家的小子等他回去时便跟着他去正阳村帮忙。

晚娘在一旁看着自己小叔子一个劲儿的笑着劝说小叔去了泾阳县要好好读书,早忘了自己初到独孤家时反对独孤武读书的事。

读书挣回五百贯,那可是五百贯,活了十几年的晚娘或许连一整贯钱都没见过,更别说五百贯。

她当初听到这个消息时,张大的嘴巴都能塞下一颗完整的鸡蛋,自然而然的加入到了支持独孤武读书的人的行列之中。

在晚娘家歇过脚,父子二人走上了进城读书的路。

独孤武呆呆愣愣的跟着独孤诚的脚步,看样子就知道他不情愿,独孤诚偶尔停下脚步踹一脚,一言不发的往前走,父子之间没有一点交谈。

泾阳县的家不大,与正阳村的独孤家差不多,唯一有区别的大抵便是泾阳县的家看着要比正阳村的家气派些,周围都有人住着,不在像正阳村那般冷清。

但是在独孤武心里,泾阳县的小宅子却比正阳村的家冷清多了。

独孤诚与街坊四邻打着招呼,请街坊四邻关照家中小儿,独孤武进门之后便没再出门,躺在床上呆呆的望着屋顶,想着自己是不是真应该好好读书。

进屋放包袱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家里的不同,老旧的柜子里放着的全是新衣服,虽不多却有那么个几套,看针脚就知道衣服是出自母亲的手笔,为了进城读书这件事,父母肯定是操了不少心啊。

同类推荐
  • 回忆陈光甫与上海银行

    回忆陈光甫与上海银行

    陈光甫(1881—1976),民国时期著名民族金融家。1915年创办上海银行,并历任该行的总经理、董事长。上海银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私营银行,存款额曾居全国商业银行之首,1951年实现公私合营。本书收录了吴经砚、资耀华等许多业内老人的回忆文章,记述了陈光甫创新性地开拓业务,使“小小银行”成长为金融巨头的经过,是研究上海银行和民国金融史的重要资料。
  • 旧制度与大革命(译林人文精选)

    旧制度与大革命(译林人文精选)

    作为托克维尔的代表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动力和机制等出发,来剖析社会转型的迷局,力图回答以下问题:为何法国大革命在改革中猝然而至?为何繁荣却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为何减轻人民负担反而引发暴乱?为何大革命的结果背离了初衷?处于转折期的国家有几种未来?等等。
  • 我城主大人

    我城主大人

    韩源意外的成为了城主大人,当看着皑皑白雪,城市只有村落大小,城民也不过三百,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时,他想了想:那个,我还能重来一次吗……“请问一下,你们的城主大人在哪里?”“在那儿种田呢!”有人指了指正在插秧的城主大人。一个人与一座城,不得不说的故事……
  • 一世贪唐

    一世贪唐

    21世纪大商人夜修,被人陷害,判处死刑,心有不甘意外穿越到了唐朝为山海县一落魄县令。且看他如何得近智如妖的狄仁杰狄公的赏识,在晚年疑心重重的武帝武媚娘手下平步青云,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小贪贪钱,大贪贪国,今世再不让他人掌己之命运乎。
  • 逍遥小书生

    逍遥小书生

    21世纪工科男,穿越古代成为一名穷书生。大脑里面居然装着一个图书馆,各种知识应有尽有!这辈子不说封侯拜相,怎么也得当个大官玩玩吧?迎着初升的朝阳,李易发下宏愿,勇敢的迈出了在这个世界的第一步。“站住!”高头大马之上,一绝色女子身着劲装,细细打量一番,素手轻挥:“绑了!”身后的凶恶山贼一涌而上……洞房花烛夜,看着推门进来的绝色女子……李易的宏愿发生了小小的改变。官居一品,算什么?封侯拜相,没意思!我可是要成为山贼王------的男人!书友群:686508501,欢迎大家加群!(郑重提醒:本书轻松使用,切勿较真!)
热门推荐
  • 山河策之采薇

    山河策之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果要评选天下最悲惨公主的话,燕聆雪大抵也是榜上有名的。先是摊上个恋爱脑的母亲,又被迫拥有了眼里只有权势的父亲,兄弟是不怎么友爱的,姐妹也不尽是和谐的;天降了一个相公,看着英姿飒爽一表人才,却是个软心肠,最喜欢做烂好人,连累她也跟着受罪。不过不打紧,燕聆雪是全越国骨头最硬,也最记仇的女人,让她吃亏,可是要等着受百倍报复。“从今天起,我正式成为你的师姐,你要乖,有好东西要记得先献给师姐,明白?”“明白的师姐,我会努力学习,早日成为你的师兄,哎哎别动手嘿……”搞笑的相遇并不能影响燕聆雪白捡一个好夫君,但是命运从来不会给她好脸色。她的一生,就是征战与麻烦并存的一生。精疲力竭,将踏上归途,还有重重责任等她去担,但是燕聆雪会是靠谱的人吗?“再议,都再议哈,嘿嘿,我先歇着去了……”
  • 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

    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

    末世女顾诚玉穿越到了古代架空王朝,成为家中最受宠爱的农家子。既然穿成了男娃,那就带领全家赚钱发家吧!谁知老娘却非要做诰命夫人,这事儿咋整?本文有强大的金手指。
  • 匿名信(人间职场浮世绘)

    匿名信(人间职场浮世绘)

    海外留学归来的高级管理人才杨木,通过权钱交易当上了某医院院长,上任之初忽然接二连三收到患者的举报信,指控妇产科男医生吉瑞是一个隐藏多年的色魔,院长杨木急于在工作中干出政绩,他决定让已接近退休年龄的妇产科男医生吉瑞立刻办理退休手续离开医院。吉瑞难舍自己的工作环境,这些女患者究竟是谁、住在哪里他已经记不清了,而且写举报信的人大多匿名。吉瑞不情愿地从院长那里拿回这些信,开始了对女患者的漫漫寻找。因为寻找写举报信的女人,吉瑞上了媒体,杨木忽然想起举报吉瑞的那些密信,担心一旦被媒体披露会极大地影响自己的政治前程和医院的声誉,于是他悄悄地潜入了吉瑞的住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镇魂诀

    镇魂诀

    是兴盛?还是没落?青龙大陆成为魔法天空,人人崇尚魔法。他空有精神力,却无法感知外界的元素,被家族遗弃沦为商人。一块镇魂玉佩引发家族灭门惨祸,又遭接连追杀。他将怎样逃脱?以后又将怎么样生存?爱恨情仇他又将怎样抉择?
  • 佛说越难经

    佛说越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妆·张爱玲

    盛妆·张爱玲

    张爱玲久负盛名,万众景仰,这套“张爱玲系列”共分三本,分别是《初妆·张爱玲》、《盛妆·张爱玲》和《卸妆·张爱玲》,这三部长篇小说,分别写她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少年、青年和老年。她是酷爱梳妆扮的,正好用“初妆”、“盛妆”、“卸妆”三个词来形容她人生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部分,构成张爱玲完整的一生。
  • In the Shadow of the Glen

    In the Shadow of the Gl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篮球风云榜

    篮球风云榜

    这是一本写关于篮球的书,一个篮球世家讨厌篮球的少年,为了逃避篮球,背着家人报考了注重学习的重点高中,本以为能够从此不再和篮球为伍,没想到却再次被卷入篮球世界的争霸战当中,正如他老爸跟他说的,这就是他的命。谨以此书,献给我刚出生的小公主,是她给了我麻烦,乐趣和无限的动力。
  • 瞬间的资本智慧:唐晓康教你实现人生三大自由

    瞬间的资本智慧:唐晓康教你实现人生三大自由

    本书通过讲述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投身银行业、完整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多次主持并成功完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资本市场拼搏经历,总结了自己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对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分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金融投资者取得伟大成功的原因,认为只有智慧与金钱并重,才能发挥惊人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