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400000005

第5章 享清华·人在清华大学,胸怀世界(2)

那些年,时光精粹如水晶,清浅地掠过他头顶的天空。他的目光,滑过一行行墨色的文字,他的手指,游走过一页页静默的书香;他的灵魂,飘移过一个瑰丽如月的世界。当他的思想同这些文字撞击,就演奏出一首惊艳的小夜曲,温柔、安静,又带着震撼世人的力量,像荒丘的风,生生不息,终不枯竭。

遇上最好的伯乐

每一匹千里马,都心心念念遇上一位伯乐;每一颗来自深海的明珠,都不愿意被堆积于茫茫人海,被淡忘,被蒙尘与遗失;每一位身怀才华的人,也都深深渴望着,在不久的将来,甚至就在下一个瞬间,便有步履轻盈、目光和蔼的人推门而入,愿意挖掘开发,帮助自己将最动人的一面打磨造就。

是的,千里马需要伯乐慧眼相识,明珠需要识货人拂去满身尘埃,有才华的人们也需要有人来安慰、鼓励、宽容,甚至是包装。

钱钟书是幸运的。

清华大学赋予他一个通往天堂的台阶,而他不卑不亢、沉稳有度地拾级而上,直至走到鲜花烂漫的境界。他的成功不是偶然,除却他孜孜不倦的努力之外,一路上,也有"贵人相助",一路偕行。

罗家伦先生,是钱钟书人生道路上第一位"贵人"。论声望,罗家伦似乎并没有其他清华大学校长那样出众,然而论功绩,却是清华大学改革校风、有容乃大的一代宗师。在他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第一,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第二,破格录取了钱钟书。光是这两样,就足够这位老先生在清华大学校史上拥有一席之地了。

但他和钟书的缘分并不长,很快,他被调离清华大学,告别了这所美丽的校园。然而,他们依旧有书信往来。罗家伦很是欣赏钱钟书这位小友,甚至将自己的诗作寄给这位小友品鉴。罗家伦的诗其实写得极不错,钱钟书也是个好诗之人,于是专门写了诗评寄回去,用的依旧是文言文,翻译成白话便是:"您的诗写得真是如珠如玉,我从前听说您诗字双绝,字我是见过的,如今见了您的诗,才觉得盛名之下,果然不虚。这首诗我一定会好好保存,如果有机会,我也想请您帮我看看我写的诗。"

后来,他果然将自己写的诗寄给老校长。老校长亦是十分欣赏。一老一少,几乎是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的典型代表。

另一位大诗人陈衍,亦是钟书的良师益友。这两人相识,始于路上巧遇。那时,他们都还不知道彼此的名字,只是那位老人,时常看到钟书行走在前往图书馆的路上,每一次见他,怀中都抱着五六本书,于是终有一日忍不住拦住了他,翻了翻钟书手里的书,却露出遗憾神色。

钟书不由狐疑,他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位老人,忽然想起,眼前这位就是著名的诗人陈衍,号称石遗老人。他即刻毕恭毕敬地请教,为何老人看到他手里的书,会是那样的神色。陈衍笑问,他早就听说清华大学来了个才子叫钱钟书,可为什么这个才子只喜欢外国文学,中国文学这样深厚,却不下苦功夫钻研呢?

这个问题几乎是问到了钱钟书的骨子里──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究竟有什么差别。他已思索许久,此时有人提问,自然滔滔不绝:东西方的文化都是人类文化,没有谁高谁低的问题。但是我以为中华文化其实在根骨上比西方文化更高,但西方的逻辑、系统却是比我们的要优越一点的,这也是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其实面对着自己的长辈,有点无礼,可陈衍不以为意,依旧面带微笑侧耳倾听,这个学生很有意思,也很有本事。听到最后,他不由夸赞钟书,人人都说他学贯中西,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后,两人成了莫逆之交。陈衍先生是戊戌变法的后人,思想比遗老们要开明许多。他与钟书所深爱的西洋小说译者林纾是好友,这位先生却是个怪人,才华横溢,一生翻译了众多外国小说,读者遍布大江南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深远。可这位老先生却最厌恶旁人称赞自己的译作,如果有人告诉他,自己因为他的译作而爱上了西方文化,老先生定然是要勃然大怒的,他以为,自己的译作是用古文翻译的,如若看过自己的译作,应该爱上的是中华文化。幸好,作为林纾先生好友的陈衍,并无这样的怪癖,他虽然比钱钟书要大上四五十岁,却很是开通,算得上是旧文人当中脾性最好的人了。

在清华大学期间,钟书还结识了一位对他极其欣赏的教授。那就是钟书的老师吴宓先生。这是一位十分宽容善良的老师,唯有在上课时要求严格。可钟书很少听他的课,上课时基本上都是在看自己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吴宓却并不怪罪他,反而很有纵容他的意味。对于这位学生,吴宓是格外宠爱的,甚至每次上课之后,都会请钟书当堂站起来,评一评自己讲课内容里的优劣。

而钟书也毫不客气,当着诸多学生的面就大肆点评,因为他知道,这位老师是不会在意的,反而会因为他的直截了当而心有快意。何况,他也认为,若是有意见不言明,反而藏着掖着,那才是对老师最大的不尊重。多年后,当他自己也走上了讲台,同样成为了一名老师,才恍然发现,当年的自己有多么骄狂不羁。为此,他专门写信给吴宓,请求原谅。未想,吴宓根本就没把当年的事情放在心上,反而安慰说,自己非常高兴能够遇见钱钟书这样的学生。他教过的学生千千万万,可也唯有钱钟书,才能让自己为他一再破例。

钱钟书即将毕业时,吴宓非常希望钟书能够留下来,继续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毕业之后便留在清华大学,为学术界作出贡献。为此,师徒两人甚至彻夜长谈,但最后,钱钟书还是婉拒了老师的邀请。他觉得,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已经没有读研究生的必要,他同校内的几个学长交流过,真正有才华者寥寥无几,他无须再为了一个学位浪费有限的人生。对此,吴宓虽然觉得惋惜,也深知钱钟书的决定或许才是最正确的。读研究生,然后留在清华大学执教,或许是许多人眼中的美妙人生,光辉、皎洁,又一帆风顺。但是,这在钟书眼中,却并不是最期许的,他并不愿意将自己的人生仅仅停格于此,虽然他亦是深爱着这所校园。

他还有许多许多地方没有走过,还有太多风景没有看透,他对于这个世界来说,还是太渺小,太轻微,而他不愿意如同一颗最普通的尘埃那样平静、平凡地活着。岁月悠悠,时光芬芳而冷酷无情,一生这样短暂和匆忙,在仓促的流光里,人们不能预测未来,不能折返前尘,唯一能够紧紧握在手心的,便是匆匆的此时。可此时有多久呢?其实短到一睁开眼睛,就倏忽无踪。所以,像钟书一样,放弃可能沉稳的未来,放弃那些旁人眼中的美满,勇敢地承担起可能的风险,走向人生的未知,这未尝不好。

因为那时,一颗心,是满的,是从容的,是无知的,亦是无惧的。

踏墨走笔

清华大学为钱钟书提供了一个尽情汲取知识的园地,也正是在这里,他开始了创作活动。那是这片古老土地上新旧交替的年代,一切都有可能发生。青年是热血澎湃的,女人是逐渐挣脱围裙的,满清的遗老们虽然抵抗着,但新世界新思潮的力量摧枯拉朽,已经势不可当。

钱钟书诚然是嗜书如命的,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意气书生。他也同样关心着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样密切关注着中国的命运。当时的学生,若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除了上街奔走呼号之外,最直接的便是出版刊物。而正好,清华大学有自己的刊物,叫作《清华周刊》,在学生当中很有影响力。

《清华周刊》原来是清华大学的学生自己创办的刊物,一开始,也并没有怀抱什么远大目标,只是打算将学子们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来,供闲暇之余,博君一笑。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华周刊》渐渐增加了传达时事的功能。通过这个渠道,清华大学学子们能够尽快了解到国内外时事,而他们的爱国心,也因此更加被激发起来。与时俱进的《清华周刊》增添了一些关于时事政论的栏目,影响力越来越大,渐渐开始走出校园,走向全国,在知识分子、工人中间都很有地位。

《清华周刊》最为人所知的是政治时事板块,然而它的文学板块,也同样备受瞩目。能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到《清华周刊》上,对于当时的学子来说,是一件挺光荣的事情。而那时的钱钟书,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个平台──如果说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是他汲取养分的辽阔天地,那么《清华周刊》就是钱钟书施展才华的光辉舞台,他在这一寸仿佛渺小的版面里,将自己的才气化作墨色,昭告大众。

他曾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小说琐征》的作品,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但他自己却曾经笑谈自己当时用错了方法,明明是文学的东西,他却是用历史的角度来进行考证。其实这未尝不是另辟蹊径,别具一格。这篇文章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是他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证研究积累出来的成果。写得最好的是第三个部分,是考证汤显祖《牡丹亭》的。

他虽然还年轻,但见多识广,逻辑严密,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把《牡丹亭》中的隐含在深处的政治意图进行了探索与揭露。其实在大多数人眼中,《牡丹亭》是一部瑰丽灿烂的爱情喜剧,为情生,为情死,生生死死,都是为了一个动人的"情"字,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于是,太多人关注着《牡丹亭》的情,却忽略了汤显祖的意。每一部作品问世,都有其意义,或高峻如巍巍泰山,或轻浅如洁白鸿毛,作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写下《牡丹亭》的目的绝非只是为了写一出悱恻如风月的感人爱情,比之《红楼梦》,《牡丹亭》的身后,也隐藏着太多太多的东西。

钱钟书将这个切入点从普罗大众所关注的"情",转入汤显祖的写作意图,不论是对于他自己,抑或是文学发展史,都是一次不小的进步。为了这篇看上去并不长的文章,钟书颇费了一番心血。考证,研究,定论……没有一件事情是简单的,一点一滴,都需要他用上全部心思。幸好,这份苦心得到了回报,他的名字,越来越多地被众人熟知。如果说在苏州时,钱钟书还只是一位江南才子,那么到了清华大学,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他已经成为了全国都闻名的大才子了。

钱钟书才华和人气都如此出众,自然被《清华周刊》重视和器重。不久,钱钟书就被任命为文艺组编辑。当时的《清华周刊》是众多刊物中最为举足轻重的,别的且不论,以它学术组编辑是吴晗,文艺组编辑除了钱钟书之外还有一位吴组缃来看,这种阵容,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与此同时,钱钟书还兼任了《清华周刊》的英文副刊编辑,可见,《清华周刊》亦是钱钟书的伯乐。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是第一个令他从温煦江南走向大千中华的华丽舞台。

在这个舞台中央肆意奔跑的钟书,曾在这段期间写过不少文章,只可惜大多都没有流传下来。如果这些文章得以保存,显然又可以震惊文学界。都记得钱钟书古文写得极好,行云流水,灿若星华,几乎可以同"唐宋八大家"媲美,却没多少人记得,钱钟书的古体诗,亦是写得极好,风流飘逸,又不失沉静端庄,若是比作女子,那定然是梦中才能一亲芳泽的绝代佳人。

之所以不太有人知道钱钟书同样擅长古体诗,只因为他不愿将此事昭告世界。他很厌恶那些会写一点古诗,就急不可待地刊印出来,用来赚钱,恨不能天底下的人都叫他一声大才子的人。钱钟书骨子里,甚是有点儿傲气,觉得这种行为,恰恰证明了自己眼低底子浅。都说钱钟书颇有些恃才傲物,然而却没人想过,他的傲气,是他的生活态度,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而在所有真正有才华的人面前,他永远都是平和谦逊的。有主见的人,总是值得人佩服的。

诚然,真正才华横溢的人,是烈火淬炼的金子,是暗夜里依旧明亮如昼的明珠,是沉默在幽深小巷里始终令人垂涎的香酒,不会因为低调而被尘埃埋没。时光推移,岁月荏苒,总会有人发觉,在繁华深处,藏着那样一颗柔润骄傲的心。

他在写给父亲的家书中曾写道:如果有一日真打算去刊印自己的古体诗集子,那不用多印,一百册足矣。能够让一百个人读过自己的诗,成为自己的知音,已经太足够了。他最后又极其"狂妄"地写下:"不屑与人争名也!"确实骄狂,确实不羁,也确实有骄狂和不羁的资本。他的傲气,建立在他满身才华的基础上,纵使有人不服,也比不过他,掠不去这风采。

一九三二年三月,某一期的《清华周刊》中发表了钟书的一首古体诗:《得石遗先生书并示人日思家怀人诗敬简一首》。这首诗,让人看到他的另一面才华,还得到了陈衍,也就是题目中的石遗先生以及罗家伦先生的高度赞赏。若不是还有这首诗的存在,以钟书低调又"狂傲"的性子来说,恐怕也不会轻易将自己的诗作展露在众人眼前。而那时的钱钟书,不过是一介大三学生,可他的声名和学识,早已远远超越了同龄人。

或许那时,他的心,是一座小小的城。书香是填满大街小巷的柳絮,笔墨是林立高楼间随风轻摇的铃铛,有美景,有音乐,看起来和听起来,都是满满的,仿佛一点也不寂寞。可是啊,那些娇艳的风景似水流过去,恍如屋檐下无声的滴雨。他会不会在某一个石榴花开的瞬间,觉得自己的影子好长,好长,被金黄的阳光照得好凄凉。可这只是瞬间的思流,瞬息明灭,如波光泡影,年轻的才子心里,还只容得下自己、梦想和未来,还没有开窍,打开一丝浅浅缝隙,容纳一缕经久不息的月光。

同类推荐
  • 肯尼迪: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肯尼迪: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图说世界名人:肯尼迪(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介绍了,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也称杰克·肯尼迪),美国第35任总统,美国著名的肯尼迪家族成员。他的执政时间从1961年1月20日开始到1963年11月22日在达拉斯遇刺身亡为止。肯尼迪在1946-1960年期间曾先后任众议员和参议员,并于19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信奉罗马天主教和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总统。
  • 刘胡兰

    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朱强编著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讲述了刘胡兰生平事迹。
  • 漫画一生 一生漫画:华君武传

    漫画一生 一生漫画:华君武传

    本书是描绘我国漫画大师华君武一生的传记式作品。作者从华君武的童年起笔,按照时间顺序,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著名漫画家从求学到参加革命,以及建国以后从参加工作到最终辞世的生命历程。作品图文并茂,在展现华君武一生经历的同时,也带领读者赏析了华君武的多幅漫画作品,使读者对这位漫画家的创作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他的生平与思想。
  • 中国古代六大太监就是会玩权

    中国古代六大太监就是会玩权

    太监不是一般人,他们忍受生理残缺之痛,身陷利益纠葛之中,饱尝人间冷暖。太监们都很生猛,他们并非碌碌平庸之辈,而是一群卓绝群伦,能在皇宫那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的翘楚能人。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有六个大太监不得不提:赵高、高力士、童贯、刘瑾、魏忠贤、李莲英。这六个人中有大奸、大佞之徒,也有大忠、大义之辈;有善于逢迎拍马、趋炎附势的无耻小人,也有城府极深、大智若愚的厚黑高手。他们因何能够在权力的顶端获得他人无法企及的地位?又是如何能够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前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离奇经历?在他们的浮华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可告人的辛酸荣辱与惊世秘密?
  • 我的故事:增订版

    我的故事:增订版

    从《窗外》到《还珠格格》,琼瑶的作品深入人心,影响了近半个世纪的人们的价值观与爱情观,可以说“琼瑶现象永不过时”。但读过此书你会发现,你从未真正认识过她,即使她的名字已经无人不知。所以她说:我要写一本书,来介绍真实人生中的我!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从她四岁时讲起。琼瑶生于战乱、长于忧患,童年受尽流离之苦,少年尝尽愁滋味,爱情到访却百转千回,所以写作成为了她生命中的伊甸园、避风港。人到晚年,她的“生死观”再度引起大家的热议。她用细腻又温情的笔触,完整地回忆了自己这传奇的一生。《我的故事:增订版》由琼瑶本人修订,新增五万字内容,书中还新增了数十张珍贵的照片。认识真正的琼瑶,应该从本书开始。
热门推荐
  • 机甲时代之美食革命

    机甲时代之美食革命

    【本文一对一,美食+机甲,欢迎跳坑~!】她,是大兴王朝名震京城的第一御厨,倒霉的卷入宫廷内斗,身死魂穿,却是到了一个机甲遍地的星际时代!原来人类早已经冲出地球开拓宇宙了吗?作为一名连京城都没有出过的‘乡巴佬’来说,千白芷呵呵一笑: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原来现在的业余活动已经变成了看机甲战斗了吗?作为一个连打架都没有看过几场的‘土鳖’来说,对着一群‘铁疙瘩’打来蹦去,千御厨表示:我实在是欣赏无能。不过,在这个机甲横行的时代,对机甲接受不能如何能够生存下去?是随波逐流?还是另辟蹊径?作为一名精神力达到s级的厨子告诉你们:左手右手两把抓!锻炼实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机甲战士保家卫国,发扬厨艺担负起改善人类饮食的重任!所以说……千白芷最后到底是成为了最会做饭的机甲战士呢?还是成为了最会开机甲的厨子?嗯……不好猜呀~
  • 长歌浮生

    长歌浮生

    因传闻埋葬着武林秘籍和万千金银珠宝而叱咤风云的明德山庄遭遇灭门惨案,被视为凶宅,长久以来无人打理,甚至无人敢前往。多年之后,盐商之子,拥有不少身家财产的富豪郭昊乾挥霍千金买下了江湖上曾经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的明德山庄。自那之后,郭昊乾的人生开始走向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江湖也好,快意也罢,麻烦上身总是甩也甩不掉的……
  • 温故(之三)

    温故(之三)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赐,也不是什么神做的手脚,而是源自人类将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那个重要特征——记忆。历史的投影有过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渺然足迹,所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时间之流,不舍昼夜,不仅把已经发生的,而且终将把正在发生的以及行将发生的一切,都裹挟而去,统统融入历史的投影。最早意识到这投影价值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历史既是人类活动的归宿,更是面向未来的智慧之源。谈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英国作家奥威尔的表述则更加直截了当,他说: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现在。
  • 寂寥江湖

    寂寥江湖

    公子温如玉,少君世无双。朝堂上三国争霸,江湖中豪杰称雄。江湖,是一个是非之地。而人,是是非之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江湖在人心中,是非在人心里。这是一个江湖是是非非的故事,也是是非人的江湖……
  • 乱浮世

    乱浮世

    总是做同一个梦的少女,把自己困于计划中的女孩,和宫女交换命运的公主……林顾云走过万千浮世,给一个又一个人完成执念。乱梦一场,醒来,林顾云回到那里,那人白衣墨发,身姿绰然,笑着对她说:“阿顾,对不起,但是不后悔。”她走过了太多地方了,看过太多太多了,似乎也懂得了。那些属于她的她也拿回来了不是吗?她笑,眼角那颗小痣越发的黑,幽幽抹抹的似乎勾出一抹红色。他也笑,他的阿顾啊,大抵是这世上最善良的姑娘了。
  • 同学录(全集)

    同学录(全集)

    暌违三年,书海沧生继《十年一品温如言》《昭奚旧草》后又一部高口碑备受期待之作!有高山四季,有河水千古,有人,等你到泛黄岁月的最后。多年以前,你是我的同学;多年以后,我是你的同学。从懵懂豁牙的童年时始,等到可以好好谈恋爱的少年。从笨拙学着爱你时始,等到安心看你爱上别的女孩。从养了两个“林林”开始,到放开世界上的“林林”为止。是谁趴在法学院的墙头,爱着医学院的漂亮医生?是谁做着穿袈裟的法海,却普度不了青衣的众生?我是这样愚蠢的姑娘,病入膏肓很多年,咬牙切齿地暗恋。他将永远不朽,在我心尖。重逢之前,我与你是同学;重逢之后,你与我是同学。一问傻狍子,岁月静深枕臂望天等没等到赶路人。二问阮爸爸,稻田垂钓费心筹谋等没等到好女婿。三问少年人,油灯熬尽沉默布局等没等到好姑娘。是谁放生一荤一素两个“林林”,水里、雪里爱着世间不变的林林?是谁告诫浓荫盛夏的庸俗分手,用整个青春换来满满一本对岳父的诺言?薄脸皮的同学装作没看见,百年后的日子《同学录》为鉴。提笔整个人间六月,耗尽一辈子的四月人间。你爱的,爱你的,随手翻翻。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总有一天,终将相见。
  • 逆天了反派

    逆天了反派

    新鲜的世界,重新开始。伊重华:我本想好好做个小透明,天道不愿,看我如何逆天而行,破天道,登仙界。
  • 世界与她

    世界与她

    这是一个普通的流水账式小说。看得懂的人自然会懂。
  • 再回头你是否还在原地

    再回头你是否还在原地

    “不要妄想我爱上你,你不配”“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对我”墨琛逼迫自己不回头:孟晨曦,等着我,一定等我!孟曦晨呆坐在地上,拼命抽打着自己,试图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梦,但是这些.....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 婚宠百分百,总裁爱上我

    婚宠百分百,总裁爱上我

    他是帝王般的男人。她不过是不起眼的女人。本应该是两个这辈子都应该牵扯不到一块的人。但偏偏事情没那么简单。“女人,医药费的事考虑好了吗?”“总裁大人,能不能别缠我?”“你想清楚了,这个世界上,想要跟我的女人,从国外排到了国内。”“总裁大人,你想跟我在一起嘛?”遇到她,除宠之外别无他法。“命中注定,你是我的人!”“可我们,只是误会。”“我会把误会变成现实!”倘若你有喜欢的男人,本总裁把他腿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