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500000004

第4章 年华浅·铺开学业的锦绣前程(1)

父亲的爱是一座城

父爱对每个人来说意义不同,但是父爱的存在会让人拥有一种安全感,像是无论走了什么陌生的路,回头总有人在微笑着看着你、守着你。

小杨绛是个孝顺的孩子。每天早饭后,她会给父亲泡上一碗酽酽的盖碗茶。茶香萦绕中,杨荫杭为女儿的乖巧颇为欣慰。当他想吃水果或干果的时候,杨绛还会懂事地帮父亲削果皮或者剥干果壳。

在他们定居苏州的时候,十六岁的杨绛开始在苏州振华女校读中学。

那正是战乱频频的动荡年代,北伐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学生运动也常常发生。一般时候,学生运动主要是以游行、示威、静坐或开群众大会等方式来举行的。有一次,学生会要各学校的学生上街搞宣传,也就是拿一只板凳,站在上面向路人演讲,呼吁人们开展革命。杨绛被推选上了。

十六岁的杨绛虽然长得还很娇小,但是已经别有一番少女的韵味了。她并不想参加这次活动,因为当时苏州常有轻薄人欺负女孩子的事情发生。

对于被推选上的学生,学校规定,如果家里不赞成,就可以不参加任何开会、游行、当代表的活动,等等。所以,这是一块很好的挡箭牌,一些不愿意参加的学生就以这个为理由来拒绝。

回家后,杨绛和父亲说起了这件事,问父亲能不能和学校说"家里不赞成",这样就可以避免去做宣传了。

没想到,杨荫杭对女儿的请求一口回绝。他义正词严地告诉女儿:"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杨绛还是很担心:"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呀。"

杨荫杭继续严肃地说:"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由你。"

然后,他又给女儿讲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在他当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的时候,张勋闯入了北京。江苏绅士联名登报,表示对张勋的拥戴和欢迎。他的一位属下擅自把他的名字也列入其中,原以为名字既已见报,杨荫杭即使不愿意也没有办法了。但是,向来坚持己见的杨荫杭说"名器不可以假人",马上在报上登上一条大字启事,申明自己没有欢迎。

有人批评杨荫杭"不通世故",但这并不能改变他的性格。他对自己的观点总是非常坚持,很少会因为别人而改变什么。讲完自己的故事之后,他还对女儿说:"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tosayno!你敢吗?"

"敢!"小杨绛有些苦着脸说。

其实,父亲教给她的是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家作为挡箭牌,那只是一种逃避的表现。要想真正面对这个问题,就必须正面去解决它。无论什么问题,都只有面对,才能很好地解决。一味地逃避,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第二天,杨绛到学校后便坚持说:"我不赞成,我不去。"这几个字看起来简单,但是要面对那么多同学、老师说出来,而且是顶着他们满怀希望的目光,是需要鼓起巨大的勇气的。

最后,杨绛果然没有去参加演讲宣传。她的理由先是被打击认为"岂有此理",到那时没几天就成了"很有道理"。因为当时女同学上街演讲遭到一些不轨军人非礼的现象的确存在。

年少的杨绛对政治没有任何兴趣,在她以后漫长的人生路上,这也是她的一大特点。

经过这件事,杨绛懂得了面对与逃避的不同。面对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而逃避问题的话,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父亲的教诲,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简单的"Daretosayno"为她指引了人生的航线。

很多时候,拒绝比接受更难。如果不懂得拒绝,人生路上往往会多出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只有敢于拒绝,才能把握好人生的康庄大道。

当时高中国文老师在班上讲诗,课后让学生也效仿作诗。当时杨绛的课卷习作曾被校刊选登。《斋居书怀》:"世人皆为利,扰扰如逐鹿。安得遨游此,翛然自脱俗。"老师批──"仙童好静。"

杨荫杭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总是非常尊重女儿的观点,他从来不会强迫女儿学习自己的理念,就算是女儿的功课做得不好,他也不会责备她。很多时候,他更习惯于让女儿顺其自然地成长,而不是呆板地说教或严厉地教育。

高中的时候,杨绛还不会分辨平仄声,她的父亲说,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果然有一天,杨绛把四声都能分辨出来了。晚上,父亲踱过廊前,敲窗考她一些字的发音。女儿答对了,他会高兴地笑;答错了,同样也会高兴地笑。

正是父亲这样特别的教诲,让杨绛从小就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在学识上也有很深的修养。她从小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当杨荫杭发现女儿对某本书感兴趣的时候,就会把书放在她的书桌上。但是如果杨绛长期不读,书就会被收回。这相当于一种谴责,即便父亲什么都没说,但是杨绛心里会非常难过。那种无声的谴责简直比一顿打骂还要让她难受。

父亲的爱是一座城,筑起了杨绛心中的温暖,让她从小得到良好的教诲,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漫漫人生路,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将让她终生受用。

"看"章太炎先生谈掌故

每个人的中学时代都会有那么一两件刻骨铭心的事,可能是一个极大的荣耀,但也可能是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在杨绛读高中的时候曾经上过一次报。但这次可不是因为她获得了什么荣誉,而是因为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那件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九九八年,她还特意把这件事写成文章发表出来,这就是很多杂志都刊登过的《"看"章太炎先生谈掌故》。

杨绛回忆:"大约是一九二六年,我上高中一二年级的暑假期间,我校教务长王佩诤先生办了一个"平旦学社"(我不清楚是否是他主办),每星期邀请名人讲学。"

杨绛也参加了学社的活动。但是多年后想起,关于谁讲了什么却都记不得了,只对"章太炎先生谈掌故一事,至今记忆犹新"。

王佩诤先生事先叮嘱杨绛,让她做记录。天真的杨绛以为做记录就是做笔记,想到听大学者讲学,做笔记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便一口答应下来。

讲学的地点在苏州青年大会礼堂。杨绛的大姐也要去听讲,姐妹俩便约好一起去。但是临行前,杨绛的姐姐又是换衣服又是换鞋,耽误了一些时间,杨绛也只好耐心等待。等她们匆匆忙忙赶到礼堂的时候,讲学早就开始了。整个礼堂挤满了人,不仅早就没有了空座,就连贴着墙的地方和座位间的空隙里都塞满了小凳子,坐满了黑压压的人。

看到这样的场景,杨绛只好准备挤进去了。她刚看好有一处人稍微少些的地方,准备挤过去,等待多时的会场工作人员就赶紧叫她过去,让她上台──原来,记录人员的座位是在台上的。

杨绛看了一下台上的格局:章太炎先生正在谈着他的掌故,在他的左侧有三个座位,三个人已经开始做上记录了,在他的右侧有两个座位,一位女士已经坐在靠里面的位置上了。靠台边的位置空着,显然,那是她的位置。

杨绛没有想到做记录是要上台的,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有些胆怯,尤其是为迟到而感到很不好意思。但是已经答应了教务长,她只能硬着头皮走上台去。

那天她上身穿着一件淡湖色纱衫,下身穿着白夏布长裤,脚上穿着白鞋白袜,梳着一条又粗又短的辫子。当人们看到这个迟到的记录人员时都感到很惊诧,章太炎先生也不例外。他看了一眼这个女学生,然后又继续他的讲学了。不过这仅仅是一段小插曲。杨绛就座后,这段小插曲就像没发生一样。

为她准备的小桌子上已经摆放好了砚台、毛笔和一沓毛边纸。在讲台的左侧记录座位上一位是王佩诤先生,一位是杨绛的国文老师马先生,另外一位是两位老师的老师金松岑先生,每个人一张小桌子。和杨绛挨着的那桌坐着的是金松岑先生的亲戚,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教师。

台上,章太炎先生激情昂扬地谈着他的掌故,几位有着很深资历的教师认真做着记录,台下的听众也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也有人拿出小本认真地做着记录。

在这样严肃而紧张的环境下,坐在台上的杨绛简直如坐针毡。面对桌子上的纸笔,杨绛心中大呼糟糕,因为那时的她毛笔字写得很不好,用她的话来说,是"出奇的拙劣",以至于她的老师说她拿笔就像拿扫帚一样。而看到旁边的几位师长,他们都在挥笔疾书,这更让杨绛心中暗暗叫苦。不说她的拿笔姿势不规范,即便规范,也做不到像那几位师长一样写得那样潇洒自如啊!但不管怎样,既然已经坐在这里,就要做好该做的事。她磨了墨,拿起笔蘸好,准备记录了。

然而,这时候她又震惊地发现,章太炎先生的话,自己竟然一句也听不懂!她不知道章太炎先生谈的是何人何事,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开始谈起的。最重要的是,章太炎先生那一口杭州官话在杨绛听来简直像是天书,即使她忽然听到了某句家乡话,也是听不懂的,因为内容太深奥了。

多年后,杨绛不禁感慨道:"掌故岂是人人能懂的!国文课上老师讲课文上的典故,我若能好好听,就够我学习的了。上课不好好听讲,倒赶来听章太炎先生谈掌故!真是典型的"名人崇拜",也该说是无识学子的势利眼吧。"

其实无论是在什么年代,这种"名人崇拜"始终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就像一些不喜欢体育的人却追捧体育明星,也正是这种"名人崇拜"心理在作怪。

杨绛的座位是最显眼的,她的几位老师的位置都偏后,唯独她的位置是在讲台的前面的。所以她的一举一动,讲台下面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作为一名记录人员,她必须要拿起笔认真记录。她专心地听,可还是一句都听不懂。

坐在台上的杨绛急坏了,她真是羡慕死了坐在里面的美女老师,她甚至想如果能坐在那个靠里面的位置上该有多好啊!而且还有外面的人挡住从台下投来的无数道利剑般的目光。

同类推荐
  • 优秀职场女人是飞行虫

    优秀职场女人是飞行虫

    如果将森林比喻做职场的话,那些优雅的飞行昆虫都会拥有他们栖息的生活圈子,这是自然的规则,就好比在职场中奋战的女人们,她们和森林中优雅的飞行昆虫一样,都有着生存的共同点。本书对刚涉入职场的基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中、高层职场女性具有自我培训、方向性引导等价值。
  • 内山完造:魔都上海

    内山完造:魔都上海

    内山完造1913年首次来华,以后在中国长期居住。内山完造是鲁迅先生的挚友,中国人民老朋友。自起汉名邬其山。在中国期间,内山完造与鲁迅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体会。鲁迅先生曾在给内山完造的赠诗中提到,内山完造是“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由于广泛接触大江南北多阶层的中国人,内山完造得以对中国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开书店,使内山完造得以博览群书;“漫谈会”的交流探讨,又使内山完造逐渐形成自己的中国观。本书反映了内山完造的中国观,它不是系统阐述性的论文,却通过中日日常生活的比较,相当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颇有大家风范。
  • 改革大佬王安石

    改革大佬王安石

    历史上,改革人物向来受到争议,而尤以宋朝的王安石为最甚。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罪恶的阴影与神圣的光环从来没有如此纠结地围绕在同一个人身上,除了王安石。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力图挽救积弊已久的大宋王朝。可是,他试图富国强兵,却招致朝中几乎所有大臣的群起攻击;他想要为民谋利,不料百姓却拿他像猪狗一样谩骂。而且,他不但生前不被看,理解,死后数百年也都背负着骂名,直到近代才有人为其翻案。
  •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最是人间留不住

    拣定安宁或沉静的一隅,焚上一炉沉香,暗香袅袅里静睇着那炉上斑驳,借此窥得一点长眠在岁月中的过往。在幽香细细中我们还窥得见那些岁月里的女人们。她们鲜活在时光里,庄妍靓致,风雅超群。她们或倚楼独望,或长风吟诗。她们飘扬的衣袂化作了时代的旌旗。她们像岁月里的浮光锦,不沾染一丝世俗污淖,留给我们的都是皓月般完美的倩影。世代的笔墨已经将她们的故事渲染得锦绣如斯,而历史仍旧让我们从只言片语中感受到现实的粗粝。
  •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从福特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亨利·福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汲取他那种对自己的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勇闯难关的坚定信念。
热门推荐
  • 木偶山庄

    木偶山庄

    七彩的世界里追寻真实的那一抹色彩。迷茫里对自己的身份苦苦追寻。黑白的战争究竟谁对谁错?生与死之间又有何意义!人生如同玩偶一般被自己,被他人,被称为命运的存在戏弄。抓住命运的那根线,真的可以摆脱命运?手中抓着别人的线,享受着玩弄命运的感觉。殊不知自己仍然还在网罗中。最好的年代往往也是最坏的年代。不如躺在夕阳中,坐看余辉。
  • 名门甜妻萌萌哒

    名门甜妻萌萌哒

    5岁,他把她从街上拎回家,让她面壁思过一个晚上。8岁,他把她从学校接回家,让她写检讨书一个晚上。12岁,就在她以为,他是她的全世界的时候——他把她一个人扔到国外,不闻不问,整整六年。18岁,她回来了!本以为从此再无瓜葛!却不料,她上个大学,他摇身一变,成了她的专业课教授。毕业后,她找个工作,他再次变换身份,成了她的Boss。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清冷腹黑男,和一个天才美少女的成长与甜宠故事!1V1,男强女强,苏萌甜炸,宠入骨髓!
  • 荒云记

    荒云记

    你想要鲜血?你想要力量?你以为仇恨就是血海翻腾,癫痴若狂?当神祗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需要的不是信仰,而是一个新的神祗,他就是这样一个神祗。
  • 无敌从神开始

    无敌从神开始

    有人说神明很强大,我随手招来一个世界砸死他。有人说可以从天地万物,从荒古世界撸出或捡到无数属性,我伸手从万界千域之中抓来一大把。有人问我是谁,我只能告诉他,我是你亲爸爸!没错我是所有强者的亲爸爸,因为我比他们任何人都要强大,强大到令那些无论神帝还是魔帝,无论是无敌高手还是一界至尊,都得跪下得喊我亲爸爸!
  • 婚字当头

    婚字当头

    大龄被催婚,谈恋爱被小三,工作被顶包,安西一夜成长,扔掉柔弱不能自理的性子,成长为独立自信的新青年。工作,家庭,爱情她统统都要,老公不听话,婆婆不讲理,同事难相处,这都不是事。
  • 声入我芯

    声入我芯

    冬日的暖阳,照耀着大地银铃般的笑声,混在一群小盆友的稚嫩童声中……一眼万年多年后“你个变态,当年居然学跟踪”“嗯,那不是跟踪,是送你回家”“你还更改我地址,让我笔友找不到我”“那是帮你过滤交友”……“……”当大灰狼发现老婆电脑里N年前他的照片满脸委屈的说“原来,你才是大灰狼……”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荒野上的他在等风来

    荒野上的他在等风来

    可能唯一令人一生留恋的不是人来人往的路过,不是熙熙攘攘的错过,不是莽莽撞撞的走过;而是茫茫人海中一眼的悸动,身边的少年是你。我们曾终日流浪,也曾鲜衣怒马少年时,一日看尽长安花,但我们谁都没能逃过岁月,跑过时间。有幸遇见,成了你眉眼间的欢喜雀跃。
  • 江风烈

    江风烈

    作者简介:王芸,中国作协会员。迄今已在《小说选刊》、《人民文学》、《新华文摘》、《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小说月报》等刊发和转载了近两百万字散文、小说。部分作品入选《二十一世纪年度小说选·二〇一〇短篇小说》、《二〇一〇中国短篇小说年选》、《二〇〇三年度中国最佳短篇小说》等三十多种选本,曾获第七届屈原文艺奖人才奖、第三届湖北文学奖等。出版有散文集《穿越历史的楚风》、《接近风的深情表达》、《经历着异常美丽》、《纯洁与斑斓》等。湖北省作协文学院第七、八、九届签约作家。上 部那一天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铮铮的气息。
  • 异域之风火燎原

    异域之风火燎原

    天际飘渺的庙宇楼阁,林中恐怖的哀嚎深渊,鲜花盛放在冬夜,青草枯萎在春天。在神迹与魔物纷纷出现的混沌里,谁能掌握天与地的秩序?是被命运选中的幸运儿,还是绝世无双的翘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切犹如梦幻,如今出现的他又是谁?----来《异梦》看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