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8300000010

第10章 1962年

安徽等地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生产责任制以包工包产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经营管理制度,早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在某些地区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只是由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因为"左"倾思潮的影响和认识上的分歧,时起时落,时兴时废。到了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60年代初期,这种生产"责任田"的方式又一次在安徽等省出现,只是安徽出现得较早,而且做得又具有典型性,一度决定在全省推行,引起了全国的瞩目,也给农业生产关系的几度演变留下了历史的经验。

因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失误。也因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严重减产,城乡粮食短缺,如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渡过经济困难就成为领导农业生产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就在这时,安徽率先推行了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办法,但却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初,安徽宿县一位农民向公社党委要求带着他生病的儿子上山开荒和休养。父子俩开荒16亩,收粮3300斤,扣除费用,上交粮1800斤、现金60元。他建议最好把田包给社员去种。他的建议对省委负责同志震动很大。全椒县吉河乡的几个农民,也向华东局负责人提出了这个要求。于是,省委派了一个工作组到合肥市蜀山公社南新庄小队搞"按劳动底分包耕地,按实产粮记工分"的联产到户的试点,结果得到群众普遍拥护。这种"责任田"采用"五统一"的做法。即计划统一、分配统一、大农活和技术性农活统一、用水管水统~、抗灾统一。试点尚未结束,邻近的生产小队纷纷要求照办。安徽省委在讨论了试点情况,并请示毛泽东之后,决定全面试行"责任田"的办法。至1961年3月,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占总数的39.2%。

但是这种做法引起了不同的看法,在1961年3月中旬的广州会议上,有人认为安徽农民所搞的"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生产责任制是"包产到户"。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为了争取了解和支持,于3月20日写信给毛泽东等人,解释安徽实行的"责任田"并不是一成不变地采纳"包产到户"的办法。他认为,"包产"这个办法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坏处。好处是,改变了计算工分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缺点,堵塞了投机取巧的空子。因此,能更好地体现多劳多得的政策;能提高每个社员对包产的责任心和生产积极性,从而改变过去对包产只是生产队干部关心或包办,而社员不甚关心或完全处在被动的情况。坏处是,可能发生"各顾各"的危险,有些农活可能出现争先恐后的现象,自私自利的思想可能发展,困难户的困难可能得不到解决等。在实行中吸取它的好处,同时,又规定办法防止它的坏处。曾希圣在信中特别强调了"五个统一"(计划、分配、大农活和技术活、用水管水、抗灾),并就这"五个统一"中两个最重要的"统一",即分配统一与大农活和技术农活统一做了详细的说明,以免除有些同志对此产生误会。他认为,从试点来看情况是好的。他估计增产的可能性很大。至于今后是否会出现新的问题,他认为现在还不能完全预料,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才能最后作出结论。

安徽全省"责任田"的试验在农村中不径而走,发展到39.2%,已到了难以收缩的地步,而省内外对此做法议论纷纷。为了说明真相,取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支持,安徽省委于4月27日又向中央、毛泽东并华东局上报了《关于试行包工包产责任制情况的报告》,说明"责任田"不是"包产到户",更不是"分田"。这和《农业六十条》所说的"实行严格的田间管理责任制","有的责任到组,有的责任到人"是完全一致的,请求中央告知邻省,"以免发生误会"。同年7月24日,省委再次向中共中央、毛泽东、华东局上报了《关于试行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办法的报告》继续对"责任田"做法详加解释,强调说明这个办法是不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为了争取毛泽东的进一步支持,在毛泽东外出视察,路过蚌埠时,曾希圣连夜赶到蚌埠,在列车上向毛泽东汇报情况。他说:过去包产的办法,只有队长一个人关心产量,社员只关心自己的工分;现在的办法,不仅队长关心产量,而且社员也关心产量。田间管理,长年包工好处很多。毛泽东当时表示:"你们认为没有毛病就可以普遍推广。""如果责任田确有好处,可以多搞一点。"毛泽东这一态度使"责任田"在安徽省内迅速推开。到8月中旬,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增至74.8%,10月中旬增至84.4%,到年底就达90.1%。

据安徽省有关部门1961年10月对36个县的典型调查,实行责任田的36个生产队,平均每一亩粮产,比上一年增长38.9%;而另外条件大体相同,未实行责任田的36个生产队,平均每一亩粮产比上一年只增长12%。更为喜人而又发人深思的是:阜阳、宿县两个地区,由于广泛推广责任田,取得了多年少有的好收成。山芋大丰收,自己吃不完,就支援河南、山东和江苏的部分灾区,使人很受感动。在责任田起重大作用的1961年至1963年,安徽省年年超额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

同类推荐
  • 不释

    不释

    王朝新立二世,却因一幅画卷风雨飘摇。乱党搅动,外敌侵袭,大势洪流席卷而来。一个仗剑天涯的少年身处其中,以一种诡秘的力量,去……
  • 梅毅说中华英雄史(全十卷)

    梅毅说中华英雄史(全十卷)

    《梅毅说中华英雄史》是梅毅历时十年完成的通俗历史读物。全系列书始起秦汉,下迄辛亥革命,是一部全景式广角化展现中华英雄史的著作。梅毅十年写史,高擎英雄大旗,“继承太史公开创的历史文学余绪和评判史实的精神,效法历史演义家的结构布局和善于演绎的流风,倾心于散文、小说家捕捉细节、铺叙感受的技巧,试图熔于一炉”,他以历史的逻辑和历史的纵轴、横轴构建传奇化的个人经历,以历史真实为基础,增添合理想象,兼文兼史,钩沉华丽血时代的精彩瞬间,浓墨重彩地记录英雄,体现出那些英雄们平凡中自然而然的感人情怀,挖掘出埋藏于历史深处的复杂而伟大的人性!
  • 大唐辩机

    大唐辩机

    如今各种穿唐盛行,王邵却倒霉的拿了根下下签,居然成为了大唐第一绯闻的男主角“辩机和尚”。王邵欲哭无泪,未曾想自己还未发迹,已有屠刀高悬于其顶。更想不到,垂死挣扎的他还是被历史的巨轮卷进了那段腥风血雨又波澜壮阔的贞观长歌之中……
  • 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

    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 大明流浪记

    大明流浪记

    赵一凡穿越到大明弘治年间。别的穿越者都是大富大贵,锦衣玉食,吃香的喝辣的,到了晚上再来个左搂右抱,要不就是横刀立马,驰骋疆场,称王称帝。而赵一凡却是号称穿越史上第二苦命之人。不带系统,因为实在是太穷了,买不起。
热门推荐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晚安,假面老公

    晚安,假面老公

    婚礼前夜,她躺在手术台上,他用手握着闪着寒光的刀子一寸一寸的割开她的衣服。她不挣扎,只是望着他的脸:“为什么?”他湛黑如墨的眼眸里噙着冷魅没有回答。
  • 最是辛夷晚来盛

    最是辛夷晚来盛

    樊嵘国抱着马一一坐在榻榻米上,马一一仰着头看着樊嵘国问到:“你喜欢我什么?”樊嵘国看了看马一一,想了想,抚摸着马一一的头眼里满是星辰的说:“我喜欢你在我最好的年纪给了我最好的感受。”
  • 非尔不栖

    非尔不栖

    遇到傅延安之前苏寻从没想过有人会爱自己治愈小甜文高冷腹黑小狼狗治愈不相信爱情的小可爱谨以此文献给因原生家庭曾不相信爱情的人,包括我自己。
  • 八月之光

    八月之光

    女人从没想到老成会对自己说谎。嫁到八下村二十一年,女人早已看惯了老成的慢条斯理,而在他还是个瘦骨嶙峋的毛头小子时,就已显示出了性格中的沉静。二十一年光阴,仿佛全都凝固在了他那张黧黑的脸孔后面。从心灵到相貌,女人没看出他有任何改变。这天晚上,老成从容不迫地给女人讲述了自己的又一次塔镇之行,也像过去一样,没有流露出丝毫让人感到颓丧的神情。女人在锅沿上敲一下弯勺头,坚定地帮他做出总结:“有空再去!”本来种种情况足以引起女人怀疑。老成这次不光在塔镇滞留时间较长,且未按原路返回。
  • 农家小少奶

    农家小少奶

    (已完结)穿越成小村姑?好吧,可以重新活一次。吃不饱穿不暖?没事,姐儿带你们发家致富奔小康。可是,那个比她大七岁的未婚夫怎么破?本宝宝才八岁,前不凸后不翘的,为毛就被看上了?退婚,他不肯;想用银子砸他,悲催的发现,她的银子还没有他的零头;想揭秘身份以势压他,那曾想他隐藏的身份比她牛叉一百倍!婚没退成,反被他压……本文一V一 新文已发《农女艾丁香》求收藏求抱养
  • 我只是想培养一个英雄而已

    我只是想培养一个英雄而已

    我是一个反派,在我与某个宇宙为敌之后,我过上了轻松写意的日子。不过我总觉得,我的生活少了一点什么。我想应该就是一个能与我为敌的超级大英雄了吧。但是整个宇宙都找不到这种大英雄,我该怎么办?那就自己培养一个好了。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抓住那时光

    抓住那时光

    如果你的生活一贫如水,何苦还让精神平淡无奇呢?太多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太多的人无法挽留,何必怀念?只能怀念!
  • 无望的等候

    无望的等候

    坐落在皖南徽州地区群山绿水环抱中的C氏家族的古民居,历经了一百多年的沧桑,依然气势宏伟,熠熠生辉。据地方志记载,该地区的休宁县,曾出过十七名状元,所以文化底蕴深厚,村民们尊重知识,以读书为荣。即使是农家子弟也大多读过两三年私塾。然而在花团锦簇的背后,并不都是歌声和笑声。小时候,妈妈曾牵着我的手到四房去探望一位年近花甲的长辈——我的四叔婆。我们与她虽然不是直系亲属,可在大家族中按辈分我是她的孙女。不知从何时开始,深深的庭院只她一人独居。我们踏进她家堂前的门槛,见她怀抱琵琶,正在弹奏古曲《汉宫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