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0200000007

第7章 爱自己,爱生活

认识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认可和接纳自己则更难。我们会认为喜欢自己应是理所当然的事,难道世界上还有不喜欢自己的人吗?如果我们换几个说法,不少的人都具有自卑心理,大家就容易认可了。其实“自卑”就是对自己某方面不满意的心理状态。通常人们总以为自卑者在生理或心理方面具有缺陷,那固然是可能的;但不是必要的条件。身心各方面并无明显缺陷的人,仍然可能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因为他虽然各方面并不次于他人,甚至比别人还优越些,但他仍然可能不满意,仍然可能不喜欢他自己。

不能接纳自己的人,由于他对自身的某方面(或全部)不满意,他可能拒绝认识自己。比如有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穷困,因而装成很富有的样子;有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能力的有限,盲目地去从事力所不能及的工作。这些人把真正的自我伪装之后,希望在别人眼中建立另外一个形象。这一类的行为并不罕见,也并不难于了解。不过对当事人而言,这些行为有时并不是有意识表现出来的。换言之,他可能并不觉得自己是在“装腔作势”。

不能接纳自己的人,可能运用好些方法,来避免认识自己的真正面目。一种常被采用的方法,就是离群索居不和别人来往。我们常以四周他人对我们所表现的行为作为“镜子”,以了解自己的情况。如果一个人不希望了解自己,就不用去照“镜子”;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远离“镜子”,不与他人接触,就看不见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了。远离人群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减少了和别人比较的机会。

另外一种防卫自我的方法是,当事者将对自身的不满甚或自责的态度,全部转移到外界去,转移到别人身上去。如把本来“我不喜欢自己”或“我讨厌自己”等心理,转变成“别人不喜欢我”,或“别人在讨厌我”。即使真的别人不喜欢你,也不一定表示自身确有过失。但人若为自己所不容,则只能说明你不能接纳别人。一个人既认为四周的人在谴责他,在轻视他,又不容易喜欢周围的人,那么,他与别人的关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不能接纳自己的人,也很难接纳别人,因为他连自己都不喜欢,又怎么能喜欢别人,从另一方面讲,只有喜欢自己的人才有可能喜欢别人。

不能接纳自己的人,不仅是难于接受别人,有时还会有其他方面适应的困难。因为喜欢自己的人,常会努力保护自己,爱惜自己。他会重视自己身体的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和名誉,不肯陷自己于不义,也不会无端地把自己暴露于危险之中。他会洁身自爱,以取得别人的尊敬。他会设法适应环境,并且会努力谋求自身的充分发展。不能接纳自己的人由于不觉得自身有什么可贵可取的地方,经常会自暴自弃。他对于自己的身体、信誉、地位、前途等等都不加以重视,因而也不肯在修身、养性、求知、服务等方面做任何努力,以求发展自己的潜能。他不求别人的敬重,也不注意别人的批评,甚至还会把自己陷于不利的情况,或是表现出危害自己的行为。美国精神医学家麦灵格氏称之为“自残”的倾向,并写了一本书专门讨论此类的行为——将自己评定等级。他发现那些平日被教师认为不易管理、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多数有将自己列入较低等级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常认为自己品行欠佳,缺少毅力,智慧较低——显然表示出对自己不满意的态度。而事实上,那些学生在平日的行为中,充分显露了“不爱惜自己”的倾向。比如,他们时常会为极小的事和别人争斗,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那是一般“自爱”者所不肯为的。从这些事实中我们不难看出,不能接纳自己的人是难于适应环境的。

自我接纳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增进我们对自己的接纳之感呢?这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事实上“自我接纳”和“自我了解”二者是有密切关联的。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常比较容易接受自己,而一个人若抱有接受自己的态度,他就能发现客观的自己。

我们平日在说到自我了解时,就常以为有些人是了解自己的,另一些人是不了解自己的。这种非此即彼的分类观念,和事实常不相符合。因为完全对自己毫无了解的人可能很少,真正能完全了解自己人也不多;大多数的人都在这两极端之间,对自己有各种不同情况的了解。

在正常的情况之下,人们总是会随着自身生活经验的增加,而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因此也有人认为应该把完全的自我了解,看成是整个人生发展的目标。

要增进自我了解,培养自我接纳的态度,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任何一种经验,都是个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过程,也就是个人运用某种才能或品质的结果。这项经验的回馈作用,使当事者对自身的情况获得进一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接触的面越广,将越能促进其对自身的了解。不过人们常有维持已有的“我观”的倾向,凡是和其“我观”不相符的经验,会在潜意识中有拒绝的倾向,甚至会根本回避和那些经验有关的情境。因此一个人不能把自己囿于某个固定的生活圈子里,而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生活范围,多从生活中摄取一些新的经验。

二,诚实而平静地检讨自己的得失每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必定会有得有失。他在某些方面可能有卓越而且使自己满意的成就,而在另一些方面则可能会遇到阻碍或挫折,成绩并不理想。对于这些结果,个人要能平心静气地认真分析。一方面要有勇气承认自己在能力或品质上的缺陷,以及在工作方法或过程中的缺点;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失败与挫折给自己造成太多的心理负担与精神打击。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是有短处和弱点的,重要的是应知道如何对付自己的缺点。如果某项缺点是可以改善的,就要能毫不迟疑地进行改善;如果某项短处是确实无法改善的,例如某些不能矫治的身体残障,那就要鼓起勇气面对现实,不必隐讳。伪装或能使别人暂时不致发现你的弱点,但因伪装而增加的心理负担,却常是十分沉重的。而更重要的损失,则是使当事者不能在其“弱点”的限制之内,谋求合理的适应与发展。有时候伪装不仅妨碍正常活动,而且对其他方面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例如:某君有口吃的毛病,因为怕别人取笑,就尽量不在人前说话,甚至回避团体活动,希望别人注意不到他的“缺点”。但是这样并不能解决他的问题,而且由于他时常要观察别人对他的态度,反而使自己终日处于紧张状态。后来他接受了心理医生的意见,不再掩饰自己的“毛病”,开始在别人面前适当地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学术性及非学术性的)的意见。在发言之前,他先把所要说的内容,作充分准备,整理成为简练而有条理的词句,缓缓地说出来。由于他所说的话经过了充分准备,提高了他的信心,降低了说话时的恐惧心理。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的口吃虽无显著的改进,但他已不再怕说话,而他与别人的关系,也大为改进。别人往往更注重他的意见,敬佩他的学问,而不再留意他口吃的毛病了。

三,建立符合本身情况的“抱负水准”

所谓“抱负水准”就是每个人对自己成就预期的水准。比如某高中毕业生在参加大学入学考试之前,有人问他有多少把握,他根据以往录取的标准和自己过去的学业成绩,会有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表示那位青年对自己在投考大学这件事上为自己预定的目标,也是他用以衡量自己的量尺。

“抱负水准”是具有动机作用的。人们以某种程度的成就为目标,朝此前进,以期达到那个目标。一个人的抱负水准若是过低,虽然目标容易达到,但是不能带给他真正的满足,因为他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抱负水准若是过高,超过了其能力,虽然他已竭尽全力,仍然达不到自己所希望的目标,从而导致产生挫折感。所以在制订抱负水准时,要以自己实际的条件为依据,根据已有的经验,对自己的理想目标,做适度的调整。艾金逊在做抱负水准方面的研究时,做过一个投环测验:投掷的距离由被试者自己决定,结果发现凡是成就动机较高的人(也就是肯努力工作,愿意克服困难追求成功的人),多选择在中度距离位置投掷;而成就动机较低的人,则多选很近或很远的位置投掷。换句话说,后者是希望在十分有把握或完全凭运气的情况下工作,其抱负水准不是偏低,就是过高;前者则是情愿在有适度把握,又有适度冒险的情况之下做努力的。

四,不以和别人比较作为唯一衡量自己的量尺和别人比较是建立“我观”的参照标准之一,事实上由于我们经常和别人接触,随时有比较的机会,而且大家又习惯于这种方法,因此与人比较也是颇为重要的参照标准。在学校里,分数和名次是衡量学业成就的量尺,孩子们拿它来比较高低。离开学校以后,大家很少有机会一起参加考试了,就得找其他的东西来做互相比较的量尺。如每月的收入、官阶或地位的高低、房舍的大小、汽车的有无(或等级)、财产的多寡……都是大家所密切注意的。有时还要把个人所隶属的团体、子女的学位或职位、儿女亲家的社会地位,以及应酬时所出入的饭店酒家等也都包括在内。这只要听太太们在菜场里闲谈的话题,就很容易看到大家是在拿什么东西来评量人。

可惜的是这样的量尺都不是适当的量尺。因为一个人的收入、地位、财富等的多寡或高低,除了他本身的因素以外,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并不能根据那些来对当事人做推断,更不能用他们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低。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承认自己可能在某方面比不上别人,相反,我们应该有勇气承认事实。不过,我们不必以在某些方面高于他人为傲,也不必以在某些方面低于他人为羞。人不是为着要和别人相比较而生的,只要能充分发展自身的各种潜能就可以了。一个人若把超越别人当作他努力的唯一目标,他一定会失败。因为他绝不可能同时在各方面超越所有的人。反过来说,即使某人一般能力都较别人低,但他总有自己比较擅长的一方面。如果他能够把握这个长处,努力求进,使之得以充分发展,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同类推荐
  • 和成功学大师学语言的突破

    和成功学大师学语言的突破

    在本书中,卡耐基指出,要突破语言的障碍,必须要学会:赞美的艺术,批评的艺术,幽默的艺术,沟通的艺术,说服的艺术,演讲的艺术,谈判的艺术。
  • 生活吧,就像没有明天一样

    生活吧,就像没有明天一样

    很多人总想着明天会怎样怎样,却不知道,即使明天来了,你的这种拖延的心理也会把事情拖延到下一个明天,日复一日,这种心态就形成习惯,难以更改,终究会误了自己一生。而且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最重要的是要活在当下。把自己的生命尽情地展示出来。
  • 女人好口才,职场好未来

    女人好口才,职场好未来

    语言表达是女人形象和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场中的女人们若想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好工具、好帮手。一个聪明的女人懂得拿起语言的工具并且善加利用,让自己成为一个吐气如兰、妙语连珠的职场新女性。这样的女人自然能够博得老板、同事、客户、家人、朋友的青睐,必然可在职场生涯中获得好人气、好运气、好福气。
  • 《老子》64个人生智慧

    《老子》64个人生智慧

    本书对《老子》一书在原文解释的章句今译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当前社会的现实“请”老子直接走上讲坛,面对我们这个时代发言,与我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这也是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延伸。本书为使哲学走出哲学家的殿堂,走向大众,加深人们作为民族文化源泉的中华古文化的认识,弘扬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方面作出了努力。
  • 活在当下(白金版)

    活在当下(白金版)

    安吉丽思努力在每一个生命的片刻,每一桩人生中都带着爱、带着欣赏、带着觉察去全身心地品味。保持这样的生活态度,必然会在生活中体会到许许多多别人未曾发现的美妙滋味和人生领悟。生命其实可以被看作一种物质,它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命长度看似相近,但是在这相近数量的生命里,我们能够萃取的精华却是大相径庭。生命的宽度与高度完全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活。安吉丽思在书中给予我们的重要练习,就是从我们日以继夜运转不息的头脑中跳出来的,回归到我们的身心。把注意力聚焦在我们的感官,聚焦在我们的心灵,当下的味道自然呈现,生命的喜悦自然浮现。
热门推荐
  • 灵舍物语

    灵舍物语

    传说世间有一灵舍,只要在那里拿出店主认可的物品,将可以交换任何东西
  • 大妖孙悟空2之苍穹世界

    大妖孙悟空2之苍穹世界

    当我终于踏上巅峰,我才发现,自己终究只是个任人宰割的蝼蚁。可是,我不甘心,我不认输,我是齐天大圣是孙悟空。既然你们要站在老孙的头顶,那俺老孙就把你们的世界,桶个窟窿!
  • 猎魄魂师

    猎魄魂师

    高中生曙若徐欻与其女票栎槿汐月猎杀恶魄,救援父母的玄幻故事,他们的团队晓勇善战,保卫人类,誓死捍卫世界生灵……
  • 穿越诸天万界之有求必应

    穿越诸天万界之有求必应

    类型:【诸天领主文】什么?你会《太玄经》?不好意思,我有一个军团都会什么?你会《葵花宝典》?不好意思,我随便一个侍女都会这是一个世界之主率领一个名叫【天听】的强大组织,攻打各个世界,最终立于九天之上的故事抢夺【生死簿】,让诸鬼皆退的九叔掌管鬼界地府怎么样?抢夺【封神榜】,让众仙都匍匐在我脚下,我来封神怎么样?自立天庭,西方佛门,道家三清,皆由我重新建立秩序
  • 反穿之我在古代当学霸

    反穿之我在古代当学霸

    【甜宠文】来自22世纪的学霸祁语,来到一个神奇的古兽人位面,兽人都进化出了朝代。且看学霸带领着她的小系统如何用自己的头脑玩转时代…虽然这里不先进,但这里很多帅哥(??.??) 话唠小狼狗, 沉默的傲娇凤凰, 神秘的……一切尽得你来探索 ———— 来了就是朋友*^_^*
  • 百科知识开心问答大全集(超值金版)

    百科知识开心问答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是一本能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各类知识的书。《百科知识开心问答大全集》中搜罗了生活常识、科普知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生理常识、环保常识、经典国学等诸多内容,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汇集了各类学科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答题,将娱乐与学习巧妙结合,为渴求充电的人们搭起了一座简便、快捷地积累、获取知识的桥梁。
  • 铅笔知道答案

    铅笔知道答案

    有一天,爱娃捡到了一支铅笔,一开始她只是用这支铅笔涂鸦,但是当她做数学考题的时候,她清楚地听到了题目的答案,而其他人都听不到这个声音!在好友索菲的帮助下,爱娃做了各种千奇百怪的“实验”,但也随之揭开了越来越多有关家庭的秘密,这让爱娃焦虑不已。与此同时,铅笔越用越短。面对这样的事实,爱娃会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呢?
  • 凌剑帝尊

    凌剑帝尊

    天啸大陆,天才繁盛,宗门林立,一个小城中一个顶着七年废物称号的少年,在一次意外之下坠崖重生,觉醒了神秘的血脉之力获取了强大的功法向着武道的巅峰前进。
  • 南夏林寒

    南夏林寒

    前世,她拼尽全力的要远离他,只为可以与他的弟弟双宿双飞,谁知,刚与他解除婚约,她就被人追杀,看着自己的身边人一个又一个地死去,然后自己爱的人和闺蜜欲杀她而后快,她的心冷了,生死攸关之际,是他挺身而出替她死去,她也明白了他的心意……重获新生,她回到十九岁将与他退婚的时间,她发誓一定要好好爱他,与他白头偕老……
  • 案例:共享经济—链接未来世界的入口 (第24辑)

    案例:共享经济—链接未来世界的入口 (第24辑)

    《案例》是蓝狮子(中国)企业研究院,针对中国企业“创新”与“变革”两大主题进行实证研究,推出的电子单行本系列,旨在为中国企业管理者和财经研究者提供鲜活的商业案例。共享经济源自于一种认知:如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兴趣来过日子,那么资源很快会因为物欲而枯竭。于是,在人口激增、资源枯竭的背景下,共享经济应运而生,它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商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