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4000000011

第11章 孔子(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一生以最多的时间从事教育,为培养行仁政、施礼治的人才费尽心思。弟子相传有三千人,著名的有七十余人。

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长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没有任何人比孔子起过更大的作用。

孔子不仅在中国,在一些亚洲国家也广有信徒,并成为西方世界最热衷研究的东方思想家。

困苦与理想

孔子是商殷王室的后裔,其先祖受封于宋,传到孔子的曾祖孔防叔时,为避宋国内乱迁往鲁国。孔防叔做了鲁国的防邑大夫(今山东费县东北),从此防叔也就算入了鲁国籍。防叔生子伯夏,伯夏生子叔梁纥(qì),遂由防邑迁至陬邑,做了陬邑大夫,故又称为陬梁纥。叔梁纥有一妻一妾,生育了九女一子。儿子孟皮有足疾,不适合继嗣(sì)。叔梁纥晚年妻子去世,又娶颜氏女征在。结婚后,颜氏恐丈夫年高不能生育,祈祷于尼丘山。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八月二十七日,孔子降生了。

“是个儿子,是我的儿子。”叔梁纥接过儿子,抱在手里,他如愿以偿如愿以偿:愿望实现。地得到了一个胖儿子,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征在听说是个大胖儿子,她为自己高兴,更为丈夫庆幸,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对丈夫说:

“给起个名字吧。”

叔梁纥一定是早已有了考虑,脱口说:“儿子因祷于尼丘山而生,他是老二,就叫孔丘,字仲尼,你看怎么样?”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丘长到3岁时,来不及把儿子培养成人,年近70的叔梁纥与世长辞了。

曲阜是鲁国的都城。征在到了曲阜,没有住到娘家,在城西北平民区借了几间茅屋居住了下来。

生活是艰难的,但是孔母颜征在是坚强的。她噙(qín)着泪水,忍住丧夫的悲痛,尝试过各种营生。她在门前开垦了一小块荒地,种上五谷杂粮和一些蔬菜,总算勉强糊口。她还给人家洗洗补补,做些零活;冬天夜长,就在菜油灯下编织草鞋,也可以赚些零花钱用。就这样,征在节衣缩食,苦苦支撑着,惟一的希望和安慰便是她的儿子孔丘。她一定要把儿子抚育成才,将来光宗耀祖,重振家业,实现丈夫的遗愿。

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孔丘长到了6岁。初冬那天早晨,征在把孟皮和孔丘叫到一起,说:“今天你们可以到街上看热闹去。”

孟皮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有什么热闹可看?”

征在说:“皮儿,今天是鲁国举行郊祭的日子。你要带弟弟好好玩玩。”又对孔丘说:“丘儿,哥哥的腿不方便,你要照顾好哥哥。街上人多,两个人别走散了。”

嘱咐停当,征在让他们吃饱了饭,穿暖了衣服,哥儿俩欢天喜地出门去了。

鲁国城墙有11个城门,他们随着人流来到了南门外的沂水边。“啊!真热闹啊!”孔丘叫了起来。原来他们已经走近了祭台附近。祭台四周的幡(fān)旗被西北风吹得啪啪作响。参加郊祭和看热闹的人群密密麻麻,万头攒动。孔丘拉着盂皮的手好不容易从人缝中钻到了祭台跟前,却又因为台高人矮,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又从台前挤出来,到了沂(yí)水河边,爬上比地面高出好多的河堤。

“啊,看见了”孔丘又叫了起来。祭台前摆着供桌、供桌上面放着各种祭器,有圆形的俎(zǔ),有方形的豆,祭器里面盛放着各种各样祭品,还有整猪整羊。祭典开始以后,由赞礼官引领主祭人行跪拜礼,致祝词,同时,乐师带领乐队击鼓奏乐,由舞队表演舞蹈。孔丘看得高兴,竟也模仿着台上的各种动作,手舞足蹈起来。直到赞礼官宣布“郊祭完毕”,他才恋恋不舍地挽(wǎn)着哥哥一起回了家。

傍晚时分,哥儿俩又饿又累地回到家里,等候已久的母亲才放下了心。

观看郊祭活动使孔丘兴奋不已,他不断地向母亲重复着这一天的所见所闻,他纠缠着母亲看他表演祭台上的各式动作。征在看儿子如此热衷,索性买来了一大堆陶制的俎豆等祭器,教给他陈俎豆,设礼器。孔丘高兴得不得了,拉着哥哥在天井里一起演练祭礼,天天如此,竟不知疲倦。

从此以后,凡有祭祀活动,孔丘都要去看热闹。因此,孔丘对祭祀的一招一式,赞礼官的言语行动,也就学到个八九不离十了。

征在看孔丘如此不厌不倦地玩他的俎豆游戏,有一次跟他开玩笑说:“儿啊,难道你想学会了礼制,长大后当一名赞礼官不成?”

孔子委屈地说:“娘,你天天教哥哥读书识字,你也教教我嘛!”

儿子要求读书识字,做母亲的自然高兴:“那好吧,明天开始,我教你识字。”

孔丘等不到明天,说:“不要明天嘛,我现在就要认字。”

征在找出了几年前教孟皮时用过的几块竹简,擦去尘土,从中挑出易认常用的几块,大约有300个字,告诉他,在一个月内要会认会讲。并且,当时就教了他几个字,孔丘学会了,不满足,还要学,征在又教,又学会了;还要……如此这般,这几天,孔丘便完成了学300字的任务。征在赶紧又给他写了300字,又写了300字,又写了……

后来,征在改变了单纯从字的做法,她结合着认字,给他讲一些历史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尧舜(shùn)禅(shàn)让、大禹(yǔ)治水、文王演易、武王伐纣(zhòu)、周公制礼作乐……孔丘学得更有兴趣了。

儿子孔丘在学习上显示出来的无比聪敏和极为认真的态度,使征在从心里感到满意。但是同时,也感到了自己的学识有限,她常常被儿子问得张口结舌张口结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无辞答对。于是,她决定把儿子送到不远处的学校去学习。

仲尼这时候的学习态度,简单地说,就是“尚古”,也就是“崇尚古制”的意思。

这里所说的“古”,就是指我国古代的尧、舜、禹、文、武、周公时代的政治和文化。这些帝王都是仁慈贤明的,他们在位时国内的政治都安定而修明,很能为民造福。

可是,到了仲尼那个时代,情形就不大相同了。

原来,在周天子支配之下的12国诸侯,互相争权夺利,纷纷与王室脱离关系,宣告独立,过去的修明政治如今已被搞得混乱不堪了。

鲁国是东方的小国,势弱力小,随时有遭受他国侵吞的危险。加上国内权臣们的勾心斗角,天下纷乱如麻。仲尼目睹(dǔ)这种情形,不免怀念起古代的修明政治和安定的生活,因而对古代的文化和古时候圣人的所言所行,都很细心地去研究。

《诗》、《书》、《礼》、《乐》等,是研究我国古代史实及作学问不能少的重要经典。

《诗》是周朝民间的里巷歌谣和朝庙的乐章。仲尼在曲阜看到有由遥远的周派遣来的盲人乐团,所以他便在当地的大学里,随着音乐的伴奏去学《诗》。

美丽的诗句和清幽悦耳的音乐使年轻善感的仲尼心神陶醉。他想:《诗》的绮(qǐ)丽、幽雅、丰润和悠闲,一切都是在歌颂古时周朝文物的盛况。

《书》是以记三代时的典章训诰训诰:古代一种告诫性的文章。为主。如要明白文、武、周公等修明政治的施行情形,读这书是最为方便的。

对于《礼》,仲尼更是热心了。

在曲阜,有司掌礼节的礼官。仲尼曾向他们请教过各种礼仪。

《乐》是五声八音的总名。孔子后来曾学乐于苌(chánɡ)弘。

《诗》、《书》、《礼》、《乐》,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所整理的,因此,仲尼很尊敬周公。

经过长期盘算,他暗自作出决定:他要边学习边赚钱,养活母亲和自己。为了赚钱,他学会了不少本领:他跟隔壁的曼父哥学会了赶车,他跟吹鼓手学习吹奏音乐,并且好几次接受办喜事、办丧事人家的雇佣去吹唢呐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他还到叔孙氏家去放过牛。在家里,他也总是帮着母亲干活:挑担、推车、刨(páo)地、浇园、垫圈……夜间,还和母亲一起编草鞋。

终于,有一天,母亲发现了孔丘背着他为赚钱而在外面干的那些活计。一心盼着儿子出人头地的征在知道以后,心如刀割,她恨儿子没出息:孔门是贵族的后代,虽说后来已经没落,但你父亲还是陬(zōu)邑大夫,大夫的儿子怎么能去干那些卑微之事呢?征在越想越生气,第一次对儿子大发雷霆(tínɡ):

“你瞒着娘在外面干了哪些卑贱之事?”

孔丘长跪于地,抱着母亲的腿哭诉:“孩儿欺骗了娘,您打我吧!”孔丘承认了自己怎样放牛,怎样给人赶车,为谁家当了吹鼓手。最后他说:“孩儿知道不该去干那些卑贱之事。可是不能看着娘那么劳累,让娘养活儿子一辈子啊。孩儿何尝不知道放牛,当吹鼓手之类的事跟自己的身份不合,可是,为了糊口,做一些下等人的事,古圣贤也是有先例的呀!……

征在搂住儿子,再也没有说话,母子俩哭成了一团。

鲁昭公七年(公元别535年),孔丘17岁。

长年含辛茹(rú)苦,被生活重担压得未老先衰的颜征在终于一病不起,刚刚30多岁便匆匆结束了她的一生。孔丘悲痛欲绝,一头哭倒在母亲身上。

当母亲出殡(bìn)的时候,仲尼可就遭遇到了困难,因为,他不知道父亲的坟墓在什么地方。

母亲在世的时候,或许是为了生活的奔波,未曾带过仲尼去扫墓,而在仲尼稍微懂事的时候,又已离开故乡,搬到曲阜居住。那时更是难得回乡一趟,难怪仲尼不知道父亲的墓地了。

虽然这样,仲尼还是把母亲的灵柩(jiù)送回了故乡陬(zōu)村。

儿时最为熟悉的尼丘山,仍旧是那么亲切美好;难以忘怀的山麓(lù)小村,依然朴实宁静。

仲尼首先去拜访母亲在世时的朋友曼母。

仲尼向曼母打听父亲坟墓的所在地。恰好,曼母知道孔父安葬的地方,便很详细地告诉了仲尼。

仲尼辞别了曼母,把母亲的灵柩又运往防镇,找到了父亲的坟墓。因为没有墓碑,仲尼怕以后不容易找,就把坟墓修饰了一下,立上了一座四尺高的墓碑。

把母亲的灵柩安葬好以后,仲尼跪拜了良久才离去。

孔子服丧期间,大街小巷纷纷传着一个消息:季孙氏要大摆筵(yán)席,宴请社会名流及文人学士。季孙氏是鲁国执政的贵族,不少人都想与他结交。孔子听到消息后也兴冲冲地前往,他觉得自己既然是担任这陬邑宰的孔纥(qì)之子,又懂得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应该有资梏参加。当时他仍在服丧,腰间还系着麻绳。

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站在大门外,专为主人迎接来宾。

阳虎穿戴整齐,举止得当,对来往的宾客毕恭毕敬,笑容可掬(jū)。可是当孔子大步走来时,阳虎顿时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拦住孔子呵斥道:“我们请的都是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并不是打发叫花子。你来干什么?去!”

孔子涨红了脸,在众目睽睽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之下被羞辱了一顿,最后只好悻悻而归。经过这次挫折,他明白了如果不依靠自己的努力,只寄希望于所谓的家世和一知半解的礼仪,是不能使自己在社会上取得任何立身之地的。孔子没有灰心丧气,反而对学习更加勤奋,他决心自己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办学与求知

孔子说:“君子谋求的是行道,不是衣食。耕田的人,免不了要饿肚子。学道则可以做官得到俸禄。君子担心的是学不成道而不是贫穷。”

为了当一名君子,孔子曾经成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苦思冥想。这样,除了弄得头脑发昏并没有什么用处。后来,孔子产生一个想法,他把人分成四等:生来就懂得知识与道理的,是第一等;主动学习才懂得的,是第二等;遇到困难才想到去学习的,是第三等;最下等的是碰了壁也不知去学的人。孔子将自己归入第二等,是“学而知之”的资格。他恢复了正常的寝食后,便更加努力学习。

依照《周礼》男子18岁就算成人了。孔子19岁时娶了鲁人亓(qí)官氏为妻。来年即生了个儿子。鲁国的国君昭公出人意外地派人送来一条鲤鱼作为祝贺。孔子深以为荣,即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的时代,贵族们可以通过世袭得到官职。孔子的出身不够高贵,惟一的途径是学成做官必备的全套本领,即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来入仕。贵族的子弟可上贵族学校求学,其余的人想受教育就非常困难。孔子靠自己的努力,学识逐渐渊博,使得人们刮目相看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说刮目相待。。

有人称赞说:“了不起啊,孔子!虽然名声不高,学问却这么广博。”

孔子听罢谦虚地说:“我能干什么呢?驾车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六艺中,驾车最简单易学。

鲁国的东南有个小国,叫郯(tán)国。孔子27岁时,郯国的国君郯子来鲁国访问。鲁昭公设宴待客。郯子学问渊博,在席上说了许多古代的掌故。

孔子听说后,十分佩服,请求郯子接见。在郯子那儿,孔子长了不少见识,并认真思考学术的流失。自从周朝王室衰微,许多原来从属王室的文化人士散落四方,文物典籍也渐失保护。

孔子对此深感忧虑。

通过参政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是遥遥无期的事。孔子为自己找到一件终生实践的事业:创办私学。

当时的贵族学校,分为小学和大学,由政府直接控制。平民子弟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学业由王宫垄断秘不外传的局面已成为过去。孔子办学前,私学虽还未正式出现,但私人授徒的现象,已零星存在。

孔子说:“只要给我一点点见面的薄礼,我就愿意教他,而不论他是谁。”孔子第一个正式办起了私学。

孔子的首批学生中,有比他小6岁的颜路,小9岁的仲由,以及秦商、冉(rǎn)耕等。

仲由,字子路,原是一名市井无业青年,头插公鸡毛,腰佩长剑,身挂公猪形饰物,一脸惹不起的神情。他一身盛装,前来拜孔子为师。

孔子说:“你昂昂然的为什么呢?你看江河之水源于高山,可源头之水浅得连酒杯都浮不起。到了中下游,如果不乘大船,不避大风,人就无法渡河。你现在穿着华丽的衣裳,盛气凌人盛气凌人:傲慢气势逼人。,还有谁敢指出你的错处呢?”

子路退出,换了一套武士的服装又进来,拔出长剑,在庭院中舞将起来。

舞罢,子路说:“古时候的君子没有不佩剑自卫的。我听说老师的令尊大人,生前是一员虎将,至今偪阳城还有许多人在称道。老师也应该学剑习武,继承祖业。”

孔说:“古代的君子以忠为根本,以仁为中心,见有不善的拿忠来教化,遇有强暴的以仁来感化,何必要用剑来自卫呢?古时候成汤讨伐夏桀,武王讨伐殷纣,都没亲自拔剑。以德服人,令人心悦诚服;以力服人,令人口服心不服,你说是吗?”

子路听了,肃(sù)然起敬,说:“我今日得闻老师这番教诲,好比久居暗室,忽见明灯。请老师等我换了衣裳再来受教。”

子路说罢退出,更换常服,解除佩剑,缓步登堂,不再有武夫的鲁莽鲁莽: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轻率。。孔子见了心中喜欢。

孔子说:“仲由啊,你听着,喜欢自夸的,华而不实又自告奋勇的,爱卖弄小聪明给别人看的,便是小人。而君子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说不知道,做不到的说做不到,这就是智,就是仁。”

子路肃立,说:“弟子记住了。”

孔子弟子中,唯有子路好勇多力。子路自觉地保护老师,使他不再听到那些讨厌的声音。

一天,孔子问子路:“仲由,你平生最爱好什么?”

子路回答道:“弟子最爱舞长剑。”

孔子说:“我不问你的武功。我想知道以你原有的才能,再加以学问,你喜欢学些什么呢?”

子路直率地说:“我不知学问有什么益处。”

同类推荐
  • 海盗神父(第一部)

    海盗神父(第一部)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加勒比海盗”,世界十大海盗之一巴塞洛缪的传奇故事,作者深入巴塞洛缪的内心世界,为读者展示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做天下最酷的生意

    做天下最酷的生意

    扎克伯格,以他独特的个性和成就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视线,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尊为新一代社交网站的传奇人物。面对每一次关键性的选择,他总能够以灵魂的方式把生意做到最酷,用扎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一开始,我想做的东西就可以不值钱,但它必须酷”。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样也出于我们的选择。本书结合心理学知识,为我们细剖扎克伯格成长路上的点滴,使我们能够比对自身,发现个性中待完善之处和能力上的盲点,由此靠近扎克伯格,历练出万变时代的不变能力,成就自我。
  •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互联网行业、通讯行业、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和创业者的必读书!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却是一位从大学辍学的80后。一个沉默寡言、言行举止都令人琢磨不透的“社交障碍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网络帝国的王者》是一本全方位解密Facebook商业秘密及马克·扎克伯格成功幕后的书,看他怎样实现从0到百亿元的疯狂。
  • 一代女皇: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一代女皇:武则天》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钝吟杂录

    钝吟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血族新娘的咒怨:蛇皮嫁衣

    血族新娘的咒怨:蛇皮嫁衣

    一个血族女皇的成长史。宿命的轮回:重生的血族女皇流落人间,历经一切诡异与离奇,接受重重考验,历尽磨难;注定的天命:天蝎实验揭示她的真实面目,圣血的洗礼,让她进化成一名特殊的吸血鬼,终成血族女皇;纠葛的情劫:人间真爱,让她牵肠挂肚,血族王子,疯狂追恋,面对人间与神鬼世界的诸份爱情,她该如何选择?是放弃还是长相厮守?是背叛还是不离不弃?
  • 我有一个装逼打脸系统

    我有一个装逼打脸系统

    【都市仙侠系统文,万人追更!】被雷劈?不存在!获得坑爹系统,从此再也不怕装逼遭雷劈!都市侠客系列开启!简介无力,请看正文!ps;欢迎大家入坑!!!
  • 也曾爱你如痴如狂

    也曾爱你如痴如狂

    “嫂嫂,好久不见!”他微笑,眼神里全是冷意。为了林落白,他愿意奉上一切,甚至是自己的性命。可在订婚前夜,他却被这个女人亲手送进监狱,还转身嫁给了他的哥哥。他发誓,总有一天,他要把这债,千万倍的讨回来!“林落白,你对我所做的一切,这辈子都不够你还!”他面色阴冷,誓要将受到的痛苦千倍万倍的还回来!她面色淡然,心想,她都要死了,还哪来什么一辈子……
  • 倾世为欢颜

    倾世为欢颜

    前世被害身形俱灭,到了异世的重生就如凤凰涅槃。同名同姓,性格差异,无颜成如西施美人,借尸还魂倒成就了另一个不同色彩的人生,只是这路上虽多忐忑,却还有另一半相随。爱情是什么?重生涅槃后她无心无情,只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她也未尝不是呢?历经沧桑与磨难,但往往只有选择才是最残忍,最狠绝。选择,他与她会选择怎样的答案与未来?
  • 穿越诸天之从侠岚开始

    穿越诸天之从侠岚开始

    我是萌新请多多关照,本书和其他小说不一样,主角不可能会无敌,绝望总会伴随着希望,挥之不去,此后会插入很多穿越者
  • 他为世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

    他为世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

    要想征服脚下的版图,就必须先征服人心。以小说笔法,参考史料,还原一个真实有料的成吉思汗。9岁,父亲被塔塔儿人毒死,众叛亲离;18岁,被仇敌蔑儿乞惕部抢走妻子,兴师动众;22岁,遭到结拜兄弟札木合的忌恨,挚友变仇敌;45岁,联合各部,统一蒙古,建大蒙古国,被推举为成吉思汗;以3万兵马起家,用43年时间统一蒙古草原,横扫欧亚大陆,征服720多个部族。从铁木真到成吉思汗,一路狂飙突进,出生入死,传奇不灭,征服不止。成吉思汗,一个用力量谱写历史的征服者。
  • 皇后请安分守己

    皇后请安分守己

    莫名其妙成为天溯王朝的皇后,既然做不到相濡以沫,那便相敬如宾,只要安分守己,便可安然无事,鬼魅般的他,让人发指,让人胆怯,逃不了也躲不掉,那就迎难而上。白天他冷漠无情,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夜晚他却对她无话不谈……没想到在这个异世还能遇见他,多年之后再遇见,你依旧是我心中最柔软的感触,可为什么要在我爱上别人的时候又出现在我面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