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8200000002

第2章 伊顿公学——英国(2)

托尼·里特回到母校后,为了更准确地对学校教育现状做出评估,遂与位于英格兰中部的奥克汉姆中学合作启动了一个名为“奥克汉姆20:20”的项目,研究学校教育与职业生涯之间的关系。在一些企业的帮助下,这个项目对毕业生的现有雇主进行调查并且获得极大反响,调查发现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失败暴露出了英国现有教育原则的弱点:缺少主动性,团队工作效率低,口头表达能力差。作为调查的一部分,托尼·里特同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进行了交流。他们认为,保证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前提是热情、精力充沛和持之以恒的耐力,而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则只是一条底线。

近些年,在英国乃至世界教育界,一直没有停止关于教育与实践关系的争论。有人认为保证商业世界的成功才是教育的目的,而并非是为了确保具有创造性的成年生活。对此,托尼·里特表示不敢苟同,他认为:“多才多艺、自信、坚定并擅长自我表达的年轻人在他们从事的任何事业中都有获得成功的希望……伊顿从来不把自己看作是满足就业需求的工厂生产线。伊顿乃是一个让学生认识并发掘自我潜力的所在。我们期冀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的价值,这不仅有益于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支撑了一个更大的目标,使他们有能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

对于世界教育界皆欲窥其个中原委的伊顿教育精髓,托尼·里特归纳为五项原则:

第一,伊顿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研究的习惯。知识固然是很重要的,然而它只是学习过程的一小部分,能使他们获益终生的是对知识的热情以及探索的精神。伊顿公学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讨论、研究如何利用资源来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在伊顿的教室里,学生向老师提出挑战会受到鼓励。

第二,一所学校的教育方式应该多样化,使学生能够做出充分的选择,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托尼·里特先生把伊顿公学的课程设置形容为一个制衣间,学生只需找到适合自己的号码就可以了。伊顿公学以其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教育的模式而闻名,课程的选择特别多样化,有些学生爱好科学,而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对艺术、甚至对变魔术情有独钟,伊顿都会根据他们的不同兴趣尽量给予满足。仅从音乐教育来说,每周就有上千堂一对一教学的音乐课,从管弦乐、室内乐、合唱团,到爵士乐乃至摇滚乐队,样样俱全。

在伊顿,学生的第一学年是在广泛的游戏和活动中度过的,宿舍管理员和导师会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发展个人特长的项目。在这些选择中,没有什么所谓的主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成就感和他人的认同。

第三,学校应当注重尊重个体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来自学生的不同背景,以及他们品格的多样性。同时,伊顿学生也因其多样性的存在而保持了独特的平衡。如今,伊顿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有70名,大约占20%。他们与其他学生在一起生活。里特先生谈及一个来自伦敦最贫穷地区的学生,他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他的父亲,母亲也因吸毒而自杀。现在,他已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了伦敦大学法学院。在伊顿的确有很多学生来自富有的家庭,但是学校也非常注意学生的多样性,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学会与背景不同的人相处。学校也营造了这样一种氛围:重要的是学生的品格,而不是他的背景。

第四,寄宿制生活也使他们能够学会“积极地宽容”,与不同的人和睦相处。为了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伊顿提供了牧师般的关怀,从心理到生理均给予丰富的知识。伊顿提供一种特殊的平衡,以小型的寄宿公寓为基础,学生获得了一种家庭式的安全感,这显然是很重要的。寄宿制公寓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归属地。公寓由管理员及其家庭成员组成,50名13至18岁的男孩通常与4至5名成年人在一起生活。对每一位学生来说,他的寄宿公寓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典型。在这里,他要学会怎样处理不同的思维方式,怎样为了住宿社区的和谐与其他人合作。另一方面,寄宿制公寓也是学生接受“牧师关怀”的坚实基础,它给学生们带来的家庭式的安全感是相当重要的。宿舍管理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他们讨论自己的困难,同时也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这也构成了伊顿生活的一个特点。

在集体生活中,学生逐渐学会了将个人的需要和整个团体的需要有机地协调起来。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在与各年级官员代表和管理员的论谈中被不断地审视着。这些讨论使他们逐渐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学校特别鼓励学员们学会自律,因为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会带来无价的好处,使学生自己能够有自律的习惯,是学校戒律最终的价值所在。

最后一项原则就是:培养学生自信、热情、宽容和正直的品格,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伊顿期冀学生正直,明辨是非,坚持自己认定的真理。正是因为这种品格而使伊顿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誉。

无法复制的文化氛围

课程设置并不是伊顿公学的治学精髓,而是学生们每天24小时每周7天的伊顿生活及其形成的独特文化氛围。导师制度在学习生活中是极为重要的。学校13岁至15岁的孩子都会拥有一个能够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项目的导师。每个学生当他们在16岁成为高中生时,将自行选择个人导师。学生必须主动要求导师监督指导自己的功课,并让导师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师生关系无疑会为以后的学术发展与文化生活带来更多的契机。有研究证实,这种师生关系对他们成年之后的智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

里特先生说,他希望伊顿为学生营造一种文化。譬如说假如想培养有领导才能的人,只设置领导才能的课是徒劳的,而要让对方去生活当中体验怎样做一位有才能的领导。在寄宿制公寓中,高年级学生可在辅助领导低年级学生的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顾问。伊顿期望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某一个阶段里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也在这方面为学生创造了不少机会,比如管理宿舍,领导一支运动队,或是在社团和俱乐部担任领导者。所以从全部意义上而言,伊顿的课程并非像人们想像的可以将它贴上一个标签,尔后四处宣扬。伊顿是注重通过小事来培养自己的学生的。

大概正是因为这种特立独行的文化氛围,不少人觉得伊顿公学远离社会,为她的学生营造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王国,甚至类似“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学生难免与现实脱轨。然而,真实的伊顿公学其实坐落在一个小镇上,学校是开放的而不是与外界隔绝的,学生从一个教室到另外一个教室必须要穿过小镇,他们每天都会接触镇上不同的人。伊顿公学与其他学校和机构有着广泛的联系,既有英国本土的公立学校,也有其他国家的学校,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相互学习。同时,学校也大力与国际上的许多机构和中学建立联系,以便给学生提供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而最关键的一点是,伊顿的学生都懂得,当自己告别中学时,应该有贡献社会的雄心壮志,倘若他们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说明这是伊顿教育的失败。这是伊顿的任何一个成员的耻辱。

在长达五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伊顿公学始终如一地秉承欧洲经典的男校教育方式,一方面这样更能使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学习、运动等方面,然而同时也就面对着一个挑战——怎样和异性相处从而形成完整的人格。在伊顿的校园生活中,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层面的平衡很重视,让他们有机会和女生交往。据里特先生说,伊顿公学会时不时地和一些女校搞联谊活动。例如,伊顿公学非常喜欢戏剧,学校每年都要上演24部不同的戏剧。在排演剧目的时候,就会邀请女校的学生来扮演其中的女性角色。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学生既保持了心理上的平衡,也初尝了社交生活的滋味。

保持文化的多样视野也是伊顿刻意追求的一个目标。伊顿的学生在16岁时就会选修一门外语,过去他们选择的外语全是欧洲语言,法语为第一外语。可是近来,第二热门的外语就是中文。近年来,伊顿公学非常注意与中国学校的交流,并实行了北京四中学生去伊顿公学的暑期交流计划。言及中国学生和伊顿公学学生的差异时,托尼·里特觉得首先他们都是很优秀的,挺勤奋,也挺专注。但是,跟伊顿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孩子特别渴望成为一个好学生,故而对自己的约束比较多,而伊顿的男孩则更为张扬。

目前,不少国内的学校提倡向国外的先进经验学习,同时也有不少国外的著名中学和大学打算与中国的学校合作。对此,托尼·里特表示:首先,假如说你想模仿,抑或说复制其他学校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好办法。真正了不起的学校应该有传统的精神,有自己关注的问题。无论在中国也好,在日本也好,若是只想克隆复制的话是绝难成功的,可是如果你想学习别人的经验,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运用,则是大有裨益的。里特先生认为,与其他国家的学校建立联系,最好的办法当属相互访问,如此可以建立个人的联系,而非商业合作。这种传统的操守不但显示出伊顿公学对教育这项神圣事业虔诚的执著,也体现了伊顿几百年来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基础。

回顾伊顿公学569年的历史,伊顿的历任校长始终秉承一种教育信念。正像1896年的伊顿校长威廉·考利所说:一个孩子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以后难免会有很大一部分被忘却。但被忘记的知识的影子却能保护他避免陷入许多错觉。比知识更要紧的是学习能够贯穿一生的品质与习惯。末尾,他这样写道:去一所伟大的学校是为了学会认识自我。

同类推荐
  • 民主是个有条件的好东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民主是个有条件的好东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试着论证人们要获得民主这个“好东西”是有条件的,提出了当下社会主义下民主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一些条件,希望有益于民主建设的实践。
  • 新社会治理观

    新社会治理观

    本书分为四章,配图70余幅,约38万字,书中全面、系统、客观地介绍了瓮安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瓮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强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书稿兼顾瓮安的历史文化沿革和人文地理,以史料、政府权威统计数据和鲜活的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典型场景,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新瓮安的风采。
  •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毛翰生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为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面对辉煌的古典诗歌遗产,我们又不免羞惭于自己的贫乏。文学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技术,科……
  •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冷情狂妃

    重生之冷情狂妃

    重生以来,她狂妄,无情,步步为营只为了权倾天下。他霸气,专情,机关算尽只为了让她再回到自己的身边。命运多舛,龙景逸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逆天改命,得偿所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20世纪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来说,是开端的世纪,是转型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也是收获的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中国历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传统中国历史学中分离出来,在3040年代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服务的、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倾向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占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新中国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逐占了主导地位。
  • 梦死人亡

    梦死人亡

    成年的陈语嫣,男友被抢,朋友背叛,最后的温暖也只是为了利用她。梦里16岁的陈语嫣,被绑架无人知晓,父母破产,被孤立,被无限,男朋友不信她,朋友厌恶她。
  • 居馨叵测:神厨小娘子

    居馨叵测:神厨小娘子

    居馨上一世身为孤儿死于车祸,本以为就这样结束,未曾想命运才刚刚开始。这一世,她有了亲和的父母,用上一世绝顶的厨艺在这个时代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重来一世,芙蓉虾,佛跳墙,文思豆腐,橙酿蟹……看她十八般厨艺轮番上阵开创美味帝国,用实力守护自己的身边的亲人。颇大公子赖皮道:“娘子你快回来,你再不回来为夫就饿死给你看……”居馨:“……”这货是谁,我不认识。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8条投资商律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8条投资商律

    沃伦·巴菲特被世人誉为股神,他所创造的种种奇迹,在投资界被传为佳话。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当今世界最为精明的股市投资者。他那独特、深刻但又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投资智慧和哲学已成为全球股票投资者的“圣经” !为了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求,我们精心编写了探讨投资智慧的书籍《巴菲特最有价值的8条投资商律》。本书共分为8大部分,分别详细阐述、深度挖掘了巴菲特最为独特、最具可操作性的八条投资规则。在阐述股神巴菲特全新的投资理论或策略的同时,并结合大量投资界案例加以分析,极具可读性。此外,巴菲特精辟而深刻的言论,也会在瞬间激发读者的灵感,让自己有所启发,从中受益。
  • 崇祯皇帝登基始末

    崇祯皇帝登基始末

    大明天启七年(1627年)秋八月,时令已近中秋,燠热了一个夏季的京师,此时已是金风送爽。靠近西山的刘家村,是个景色秀丽且僻静的所在,村边有个不大的湖泊,没有水榭亭台,只沿岸边三三两两地搭建了几处茅草屋,古朴而简约,村民们也没有过分在意。这一天,湖边来了一老一少两个垂钓人,看上去像父子,更像是师徒,其实从他们的谈话内容以及彼此所采用的口吻不难听出,他们是主仆关系,只不过少年主子是以师礼礼敬长者罢了。
  • 这次没有分离

    这次没有分离

    青梅竹马,沈杉桐“小竹马,我长大了,不是小孩子,而且我很健康,不用你处处为我操心吧。”中黎逸:“不,你用。”沈杉桐感觉自己被中黎逸宠的分不清对错了。中黎逸:“你是我的小青梅,当然你永远是对的了。”沈杉桐:“你妹呢?”这家伙可是很宠妹的。中黎逸理直气壮的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说的也不可信。”沈杉桐、茹靖琪:“……”
  • 何以其名

    何以其名

    奇幻武侠,阴谋诡计。你永远猜不到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