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0500000002

第2章 爱河之源——童年的记忆(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谨以此文献给我童年时代的亲友和师长。

此文作于1987年,以志四十不惑。

一三个名字

我从开始学习写作发表作品,就不曾认真地取过笔名。因为我的名字已经不少。

除了大名之外,我有两个乳名。一个乳名叫“九十”;一个叫“来有”。两个乳名都有点来历。

第一个乳名九十,记载了我出生体重。旧制秤九斤十两,折合现行市制十一斤多。有这样的出生体重,我当年可以算作巨型胎儿。乳名称呼“九十”,表示了我最初的“不同凡响”,自然也反映出父母的骄傲心情。

第二个乳名来有,是我奶妈家给取的。我出生后母亲没有奶水,托人找到一个奶妈。义父姓雷,家境比较清苦。奶妈哺育了我,她家可以得些钱米度日。所以,义父的母亲雷老太太就给我取了第二个乳名“雷来有”。

而我现在用的大名石山,是我的祖母为我取的。我在故乡村子里读初级小学,始终是用乳名“九十”。至今村中老少,仍用这个名字称呼我。到我考上高小,要出村读书,名字问题在奶奶心目中变得严肃起来。出村读高小,容易的吗?奶奶说:要上高学了,可得取个大名!大约因为我的故乡是山村,出门就爬山,我的堂兄弟们取名都带个山字。有宝山、靠山、东山、锁山之类。奶奶想了好几夜,终于做出决定:就叫个石山吧,顺口,好听!

我听从奶奶的决定,要把名字写上作业本。奶奶不识字,她是只知道读音的啊。那么,山是大山之山;石,是哪个(Shi)呢?奶奶理直气壮地道:石山的石嘛,还能哪个石?

是小学老师在我的毕业证上,写上了“石山”二字。张石山从此,名正言顺。

从那以后,在故乡山村红崖底,奶奶就第一个改口喊我“石山”,坚持不懈,大声疾呼。老人家希望她为我取的大名从此流行开来。然而,在我的故乡山庄,人们仍然称呼我的乳名九十;除奶奶之外,没有第二个人叫我石山。奶奶去世之后,大伯挺身而出,继承了奶奶的衣钵,又成了唯一坚持呼喊我的大名的人物。

十年前,大伯也下世了。于是,在我的故乡庄子上,就再也没有人叫我石山了。

这些年,我以“张石山”之名发表了不少作品,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所谓小有名声。但这个名字对我的家乡父老来说,是陌生的。他们熟悉那个叫“九十”的孩子。九十这个名字,和我的童年密不可分。因而,每当我回到故乡,满耳充斥着对我的乳名的呼喊,我就仿佛回到童年,心中溢满了温馨的记忆。

二我的奶奶

我是在太原出生的,两岁上被父母送回故乡交给奶奶抚育。所以,我最早的记忆是故乡的生活场面,我记得最早认识的第一个人是我的奶奶。

记得我还在炕上玩耍做游戏,我站着和坐着的奶奶一般高,而我的脚和奶奶的奇形怪状的脚也恰好一般长。奶奶的脚是那样小,样子又是那样奇异,这都使我极其好奇。

平常,奶奶总是在炕上坐着。穿一身青布衣裤,上身板正,青布大襟褂子一尘不染;两条腿盘得严严实实,两只膝盖对得十分整齐;裤口一向都用裹腿条子扎紧,两只脚则完全藏在身下,不知去向。

有时,奶奶也下地走走,找她的老姐妹去聊天或者摸纸牌。奶奶下地出门,总是一只手柱了拐杖,一只手扶了我的肩,在起伏不平的石板街上扭打扭打地走。短短半条街,起码得扭打一顿饭的时辰。

有一次,奶奶突然决定上沟里边的张家庄去看一个亲戚。红崖底到张家庄,不过二里地;奶奶不愿张扬铺排,骑驴坐车什么的。要带我步行前往。

她扶着我的肩膀,扭动了半上午,走出村子不过半里地。后来,奶奶脚疼,再也无法走路,她就跪下来前进。我离开道路,跑到河滩里去逮蚂蚱。河滩里灰色的石砾中,跳动着大大小小的灰色的河蚂蚱。靠近庄稼地的青草坪上,就有其他颜色的了。有褐色粗胖的“老牛驮羊”,有绿色瘦长的“扁担”,有摇着大腿“吱吱”叫的“磨大腿”,还有通体鲜红的红蚂蚱……我逮了好多蚂蚱,扭头去看奶奶,她好像还在原地,并没有跪前去几步路。

那一次走亲戚,我们究竟到了张家庄没有,后来又是怎么回村的,我都记不得了。然而,奶奶在河滩里跪动的身影,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那是小脚妇女备受苦难的一篇活的特写。

大约就在那次走亲戚之后,奶奶告诉了我——我是怎样从太原回到故乡的。

原来,太原解放后,我一岁半离开了奶妈家,回到父母身边。但那时母亲开始参加工作,我就每日被反锁在家。这时,奶奶到太原来见到了我的处境,十分心疼,我也格外依恋奶奶。据说,我曾经策动奶奶一块逃亡。我说:

“奶奶,咱们逃跑吧!逃得远远的!”

奶奶叹息到:

“唉!奶奶脚小,跑不动啊!”

我鼓励奶奶:

“不怕!有我!你一只手柱上拐杖,一只手扶上我,咱们跑吧!”

后来,奶奶回到家乡,就因为不时想起我的那几句娃娃话,病倒了。父亲是着名的大孝子,结果就将我送回到奶奶身边。父亲当时唯一担心的是:这孩子脑子也还聪明,送回山沟里变傻了怎么办?

奶奶立刻反驳道:

“山沟里怎么啦?你是从哪里出来的?”

父亲顿时无言以对。

从那以后,我才幸福地生活在慈祥的奶奶身边。

三博爱医院

从我记事,我就知道自己不是“生”下来的,而是开刀从肚子里取出来的。

平常走在街上,人们总爱指指点点:

“这个娃了不得!没有走‘红门’!只有太上老君没有走‘红门’!”

“红门”是什么玩意儿,为什么人人都走“红门”而偏偏我却没走,这些都使我极为困惑。我询问地去瞅奶奶,奶奶不回答我,只微笑地告诉人们:

“这娃娃,头顶上有两个旋儿哩!”

立即就有人来验看我的头,终于确信无疑。然而奶奶又介绍了:

“这娃娃,手上是十个‘斗’哩!“于是,又有人来验看,同时惊呼:

“呀!一个‘簸箕’也没有!”

旁边人就念叨:

“男人九‘斗’,越吃越有!好,好,大富大贵呀!”

头有双旋,手有十斗,出生时候又没走什么“红门”,人们将我形容成一个不同寻常的人。我小时候就很有几年认为自己不同寻常。

后来长了几岁,在周围也见到头上有双旋的人,也见到双手指纹十只斗的人。那委实都没有什么稀奇。至于我出生的全部情况,也渐渐弄得明白。

解放前,父亲在太原做搬运工,扛大件。由于他的力气和品格,当上工头。

不久,我们地下党就发展他加入了组织。建立了一个地下交通联络站,由他担任站长。为了掩护工作,组织上又把我母亲从家乡送来太原,和父亲建立家庭。

母亲结婚时只有十四岁,生我的时候十六岁。母亲年龄小,个头也很矮,结果难产。只好到当时英国人在太原开办的教会医院做剖腹产手术。那教会医院叫博爱医院,据说做手术之前,操刀的修女还虔诚地做了祷告呢!

当我出生后,父亲很绅士地说:修女,是你把这娃娃接生到世界上,你给他取个名字吧!

修女用怪异的汉语说:这个孩子儿,有九斤十两,就是在我们英国,也属于巨型胎儿。我看,就叫个“九十儿”吧!

博爱医院旧址在我们太原市杏花岭街口。

到现在,我被那修女接生到人世间已经四十年了。当我路过杏花岭街口的时候,胸中偶尔会生出某种复杂的感慨:假如不是那位修女会做祈祷并且会做手术,那么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会有我这个人。

有时,我真想知道,那修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她还是否在世。我想当面向她表示我诚挚的谢意。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了。

四寻菜砍柴

奶奶有七个儿子。儿子以下有二十几个孙男孙女。由于我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奶奶最疼我,有时就到了公然袒护的地步。大家有意见,但奶奶自有充足的理由:哪个孩子都有爹妈,九十儿爹妈在太原,我不亲他谁亲他?所以,在奶奶一手统治的家族里,我差不多就是一个享有特权的公民。婶子大娘们的孩子挨了我的打,多半都不敢还手。敢怒而不敢言。

奶奶尽管宠爱我,但她对我的管教也很严格。她老人家的许多规矩是谁都不能违反的,她的规矩很多,难以一一列举。最突出的有两条:一条是节俭;一条是勤劳。这正是中国农民立身持家的两大法宝。

平时,我们全家老少都要吃糠。即便粮食充足,也不例外。到农忙时节,庄稼活儿若累,下田上山的受苦汉们才能吃到不掺糠的玉米面。妇女儿童,仍旧坚持吃糠。而无论吃什么,抛米撒面都是绝对不允许的。喝瓜菜居多的米汤,碗底儿上必须不剩一粒米。奶奶有时开导:

“米可是好东西。‘一米度三关’。不敢抛撒!”

有时,她又吓唬:

“可不敢抛撒米面!丢一颗米,死了到阴曹地府,阎王爷要罚吃一条蛆!”

所以,直到现在,我喝稀饭的时候,也总要习惯地将碗底儿刮得干干净净。

从四五岁上,奶奶就叫宝山、靠山带我到地里去挖野菜。家乡话叫“寻菜”。

农家糠菜半年粮,一年间各种野菜要吃不少。

“二月半,旮里旮旯刨小蒜。”

“三月半,柳絮儿泡捞饭。”

“四月半,甜苣芽子满手攥。”

诸如此类的民谚都和各种野菜有关。其他野菜,灰灰菜、扫帚苗、刺荠菜、茉萝蔓,也都要按时令挖了来吃。很小的时候,我就认识了上述各种野菜了。和大哥二哥一块寻回一筐子野菜,奶奶非常高兴,特别要夸奖我几句。我也就很早体会到了劳动的欣喜和自豪。

满了六周岁,奶奶又叫我开始上山砍柴。

虽然我们村子四周全是山,但在六周岁之前我却没上过山。山上究竟有些什么呢?山外面又是什么世界呢?第一次上山,显得庄重而又神秘。山,是那样大!有那么多山梁和沟壑,像滔天巨浪从极目之处滚滚而来,有向极目之处滚滚而去,有那么多种类的树木柴草,树木上有那么多山桃野果,柴草间开遍了那么多五彩山花。而且,山林中还不时窜奔出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山鸡拖着长长的尾羽从斜刺里飞过,黄羊子闪着黄缎子一样的皮毛就从眼前三丈五丈的蹦跳而去。大山,家乡的大山,一下子迷住了我,征服了我。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和神秘的大山紧密相连。

只是,我还不会砍柴,不会使镰刀。大哥二哥们帮我砍好柴,又帮我捆好柴,而我又不会扛。连背带抱好不容易舞弄回村,村街上的人们都拿我逗乐子:

“嗬,这是拿来给老鸹垫窝的吧?”

可见我的柴儿是多么的小。我觉得惭愧,也有些委屈。手心里磨了血泡,手背上划开了血道,人们还要笑话。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但奶奶见了我委屈的样子,只是说:

“这是你。你爹和你七叔,五岁就上山了!”

六岁上山,这是奶奶疼我才特别放宽了要求的尺度。山里人爱讲一句话:男孩孩不白吃十年饭。生在山乡,不能上山下地,不会劳动,那还不是一个废物?

从那之后,我就没再间断过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寻菜砍柴,抬水抬粪,推磨推碾,什么都干。在同年仿纪的伙伴中间,我决不比别人落后。而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奶奶才更喜欢我。她真正喜欢爱劳动的孩子。

五写仿认字

在正式上学读书之前,在家里已经有人教我读书认字,还有写仿打算盘。家庭教师就是大伯。

那时的乡间,根本没有什么儿童读物。看不到小人书,也看不到画册。记得奶奶的房间西面墙上,挂过四幅牛郎织女故事的条屏。除此之外,就只有一张家家户户都贴着的灶王爷。灶王爷是麻纸上印刷的质量极差的图画,线条和色块根本不吻合。灶王爷是一张大红脸,灶君娘娘是一张大白脸。他们的眼睛都是不规则的四边形,斜斜地瞪了人看。

而大伯给我开蒙的课本,是一册线装的发黄发脆的《三字经》。这本书上倒是有插图,比如“三才者,天地人”,画着三个头顶有两只角、两角间丛生着朝天毛发的鬼怪。这大约就是伏羲、神农、黄帝了。让人又是想看,又是害怕。越害怕,越想看。

“人之初,性本善”,大伯教一句,我背一句。渐渐认得许多字,意思不很明白,大伯还要讲解。但我后来验证,大伯把许多地方都讲错了。比如“香九龄,能温席”,本来说的是黄香孝亲的故事,九岁知道替父亲暖被窝。大伯则抑扬顿挫地讲到:

“香九龄这个人呀,是能温习功课的呀!”

尽管如此,大伯对我的学前教育始终是严肃而隆重的。晚间,炕上摆开一张方桌,方桌上点起煤油灯。平素灯火管制极其严格的奶奶,这时允许将灯头儿挑大,不再吝啬灯油。她老人家远离桌子,正襟危坐,虔诚地注视着我读书认字的场面。无论我学到多晚,奶奶都要那么直撅撅地坐到多晚。婶子大娘们在地下走动,也都小心地蹑手蹑脚,绝不敢弄出声响来。

除了读《三字经》,我的晚间功课还有写仿和打算盘。

打算盘比较好办。“三遍九”、“九遍九”,只是简单的加法。除法当中最难的不过是“四归”和“七归”。有“学会四、七归,走遍天下不吃亏”的说法。

我心算很快,所以口诀都能理解。渐渐手法打到熟练,算盘功课就算毕业。大伯这方面没有更高深的东西来教我。

写仿却不容易。手总是抖动,笔画很难写得横平竖直。浪费许多麻纸,大伯的脸色始终很难看。写得满头大汗,奶奶探过身子来看着我写的仿,又小心地去瞅大伯的脸。大伯面容僵板,鼻孔里哼一声:

“哼!不用说写匾写碑,写副对联也贴不出去!”

过年写春联,我们村写得最好的是锁爷,连小学校的老师都要时时请教锁爷哩!学习写了许多年仿,我终于没敢在村子里写过一次春联。现在参加一些会议,有时要用毛笔签到,我很为自己的毛笔字差劲而惭愧。

幸好奶奶一向节俭,我写过的麻纸一张都没有毁弃。糊窗户、裱笸箩,或者铰了鞋样子,全派上了用场。

由于大伯对我的学前教育,我认了不少字,对读书认字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大哥大姐们上学读书的课本我已经差不多可以通读,平日听他们背书,结果我背得比他们还快。大伯就和奶奶商量,准备送我进学校念书。奶奶说:

“这么大的事,给他爹打一封书子吧!”

六我的父亲

写信,奶奶叫做写“书子”。每次写书子,奶奶都是请锁爷来执笔。奶奶或者差大伯去请,或者亲自去请。这功夫,大哥宝山和我就分头研磨摆方桌。

锁爷到来,一张红枣似的窄长脸,脸上点染三五颗浅麻子,头上戴一顶青布六棱瓜壳帽,模样很是威风。他自己带着笔,先使笔尖舔舔墨汁,说:再研!这中间,他就听奶奶说书信的内容。研好了墨,锁爷从怀里取出眼镜,架在长麻脸上,然后下笔书写。偶尔从眼镜框子上方栽下来脸面,看着奶奶问点什么。不一会儿,信就写好了。奶奶留锁爷吃饭,他不肯。只吃一盏茶,然后告辞。

不久,父亲就从太原赶回来了。

在这之前,父亲回家乡来看过我,也曾接了奶奶和我到太原小住。但我的印象很模糊。只是记得父亲回家,家里就变得十分热闹。每天晚上,许多人来听父亲聊天。他说太原市的楼房有半座山高,街上的“电蹦子”一眨眼就跑得没影。

他说呀说,直到我睡了一觉,奶奶叫我小便,他还在说。煤油灯昏黄的光线中,奶奶直撅撅地坐着。大伯们一人叼一支汉烟袋,模样都很恭敬。而到了早上,大家都起炕了,父亲却蒙着被子呼呼大睡。大娘扫地掸桌凳,比平日格外蹑手蹑脚。父亲终于起床,大娘早依了奶奶的吩咐,给父亲做好了荷包蛋。总而言之,父亲的派头和家中的氛围都在证明: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最多的舆论是说:父亲是个“挣大钱的”。这自然使我十分骄傲。一度另有一种说法:父亲是一只“大老虎”。因而我就又骄傲地给人们宣称:

同类推荐
  • 徐志摩诗选

    徐志摩诗选

    本书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诗歌精选集,收录了徐志摩诗歌的经典名作,包括《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等。在作品的选择上,既注重其思想艺术成就,也注重体式、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性。读者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激情、睿智的徐志摩。
  •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幽幽香草 昭昭美人:《楚辞》赏析

    幽幽香草 昭昭美人:《楚辞》赏析

    《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带有浓烈楚地风情的具有浪漫主义风情的一种文体,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屈原对楚国浓浓的爱国之情。本书通过浅显的语言,将《楚辞》这一楚地特有的诗歌形式展现给读者,带读者去感悟屈原灵魂深处那一抹浓重的爱国情怀。
  • 悦成长青少年文库:白鹅

    悦成长青少年文库:白鹅

    丰子恺先生能文能画,精书法,通音乐,会翻译,不仅是造诣深厚的艺术大师,也是成就卓越的艺术教育家。在其散文随笔中,丰子恺先生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将深刻的艺术理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对艺术的理解及感悟娓娓道来,精辟、透彻,而易于读者理解、接受。本书包括“赞美童真”“艺术理念”“感悟自然”“人生哲理”四辑,每辑都精选了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作品,让读者感受这位“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的文学和艺术魅力。
  • 雨巷(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雨巷(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雨巷》收入其诗歌,散文和诗论。其中《雨巷》以其优美、伤感、惆怅、朦胧而富于音乐美的特性,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热门推荐
  • 情深不负时光

    情深不负时光

    秦晋一直以为,那个说会爱他一辈子,余生非他不可的女人,就真的非他不可,直到后来,另一个男人搂着她,严肃的开口道:“在你眼里她是一个笑话,而在我心里,她是一个神话!”秦晋才明白,这个女人不是非他不可,而是他,非她不可!“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秦晋挑起她的下巴,阴鸷的开口道。再后来,两人离婚,满城风雨,秦晋却瘫坐在病房门口,只求再见她一面!
  • 这样的男人趁早滚

    这样的男人趁早滚

    糖糖喜欢吃糖,也希望自己的爱情如同蜜糖一样甜蜜。从和宇航相识到相恋,她一直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女孩。如果没有好友的横刀夺爱,那现在糖糖还是最幸福的女孩。
  • 清代官德丛谈

    清代官德丛谈

    本书是一本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书。作者通过对清代官场众生相的真实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从传统政治文明中发掘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历史遗产,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冀求与向往。既有很好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省事丰,是史学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 系统的超级皇帝

    系统的超级皇帝

    辣鸡书,不想说什么!第一次感觉这么辣鸡!操蛋!
  • 成功者简单思维

    成功者简单思维

    世界上的最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明智的思维方式是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的。很多人都会跟着别人的思维走,要想走出这个怪圈,你必须要有足够的承受力来,因为不随波逐流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你要知道,总有那么有一群人在按照自己的思维行事,而往往取得成功的也正是那群人。日本有一则古老的传说,一个好勇斗狠的武士向一个老禅师询问天堂与地狱的意义,老禅师轻蔑地说:“你不过是个粗鄙的人,我没有时间跟这种人论道。”
  • 细雨闲花多寂寞

    细雨闲花多寂寞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这后宫中,寂寞如斯,人总要找些理由活下去。我是沈微雨,小字云闲我从来都知道,自己的命运由不得自己——这世间多少红颜枯骨,葬送在这暗无天日的宫墙之后,从来不多不少沈微雨一人
  • 唐朝新计划

    唐朝新计划

    天外陨石,带魂强穿,贞观四年,西域三十六小国楼兰国中,秦千岁蓦然睁开双眼,天赋异禀,搅动风云,一步一步走向世界之巅,数强列国皆为蝼蚁,三六归一,骑马攻突厥,炮轰马六甲,抽刀下倭国,南征入罗马,搬运喜马拉雅.............天朝建立,历史由此改写。PS:本书纯属虚构,与真正历史不符,如有雷同,那他就雷同了你想怎样。PS:书友吹水交流1群:725058538。PS:新书幼苗,还请多多关照。
  • 在你的世界,璀璨运行

    在你的世界,璀璨运行

    六位大学生的“非典型性”生活。她是初入大学的表演系学生,靠着多接几单平面广告维持自己的生活;她是人气颇高的90后青年作家,大学生涯对于她来说“whatever”, 写书赚钱万人追捧才是终极目标;她是一米八女巨人,胸大无脑爱美妆爱自拍的校女篮运动员,喜欢肌肉美男金刚芭比。六个性格身份迥异的人,在共同的标签“大学生”下有了莫名其妙的生活偶遇,相互交织的人生,年少不知的浅薄与阴谋。
  • 爱你不过梦一场

    爱你不过梦一场

    都说如果对一个人的好感超过了4个月,不用怀疑,那是爱。顾小北爱了沈之初八年,卑微到尘埃里,而他却不屑一顾!顾小北以为嫁给他之后、沈之初会慢慢爱上她。可是三年的婚姻,换来的是沈之初带着恨意的打击和嘲讽!一次次的伤害,将她带入了无尽深渊。“沈之初,爱你我宁愿梦一场。”顾小北跳入大海的那一刻她轻笑:“现在梦醒了,你自由了。”从那以后,沈之初才知道自己亲手丢了一个叫顾小北的女孩。
  • 家有萌妃洛小白

    家有萌妃洛小白

    一朝穿越,巧遇九王爷,问世间懵逼为何物,只待你刮目相看。“洛小白?谁给你取得名字,跟郡主的狗一个名字!”“哈!王爷说的可不就是嘛?我不就是您的狗腿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