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3300000008

第8章 红桑葚紫桑葚(1)

庄园那时候我们学校被喊做景家庄园。因为看不到四川大地主刘文彩那样的收租院和地牢,便让人有一种名不副实的遗憾。镇上最老的顺子大爷也记不得庄园主人的相貌,因为他压根就没有回来过。真实的情况是他请最好的木匠石锁去京城住了一个月,据说是游遍了京城大大小小的清王府,然后带回一张图纸,然后工匠们就照着图纸栽花堆石烧砖盖房。然后,这座庄园就归了人民政府,成为我们学校。

其实我挺喜欢那叫做庄园的三进院落,雕梁画栋凌檐翘角,高高的石阶上回廊环绕,廊柱下有精美的石刻,尽管风雨剥蚀,却有着一种败落后的奢靡和美丽的苍凉。想它新建成那会儿,红墙碧瓦的怎么像住人的家?若是摆一尊大肚子弥勒佛,倒更像一座寺庙。当我一个人悄悄穿过穹形的垂花门,一脚一脚踩在廊子的青砖地上,用手抚摩那些雕着花纹的窗棂和门框,想着里面曾经有过的花天酒地和穿金戴银的少爷小姐们时,心里就会愤愤不平: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大地主,这才是奢侈糜烂的剥削阶级生活的有力见证,哪像我们家,顶着一个富农的帽子,却只住过一孔黑乎乎的破窑洞。

走进学校的新大门,穿过操场,两排新建的平房是男生宿舍。再后面一座像生产队库房那样的房子,是我们学生食堂。食堂门前两棵女贞树之间拉一道铁丝,几块抹布在风中飘扬,让我想到弟弟的尿布。住校的同学们吃过饭后,蜂一般挤在铁丝下的水盆里涮碗,然后抢着抹布,一边擦碗一边四处张望,“这就是地主的后花园哇,看那石头,从南方坐火车来的,看那哨楼,烟囱一样,真他妈排场哇,啧啧。”

上学时,我们女生喜欢走桑树涧,在竹园边掐两片薄荷叶贴在额头上,一上午都不会打瞌睡。在溪水边抿抿两鬓,头发便像抹过油一般光滑。经过这家人过去的马房院时,扒在刺栅门上看那个地主婆是我们每天的功课,有时候她在窑门前的灶前烧火做饭,浓烟熏得她不断地拿手绢擦眼睛。她经常踮着脚尖往铁丝上晾手绢,也是家织的却洗得白是白粉是粉,一块一块用枣刺别着在风中飘扬。我们总是惊讶,同样是从黑乎乎的窑洞里走出来,那地主婆的脸是那么白皙,连一道道的皱纹似乎都与众不同,有着一种我们看不懂的神情盈溢在眉间。

桑葚熟了的时候,我们总是偷偷地溜出这昔日的大门,用竹钩去钩桑葚。我们把铁丝弯成钩缠在竹竿上,把柔如少女腰肢的枝条拉下来,让那又大又紫的果实把嘴巴填满。第一次摘桑葚我被那红艳艳的果实骗了一下,酸得我倒牙。阴兰兰笑我:“你真是个书呆子,熟透的桑葚是黑紫黑紫的,不好看但透心甜,那红艳艳的是徒有一张好看的脸。”她哪里知道在这之前我从来就没有见过桑葚,我童年所在的西北小城是连桑树也不长的。

旧大门前的两尊石狮子我不喜欢,总感到它们在对我龇牙咧嘴,示威一般。跨过那道包着铜条的高门槛时双腿会感到一丝冰冷,少了些亲切。正厅的校办公室,开大会时就会打开两道中门,就能一直望到后面的藏书楼,那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让我觉得不像是走进学校,倒像是走进一部电影。相比之下,厅房前那座戏台显得有些简陋,背靠正厅三面敞开,被刮掉字迹的柱子像两根光秃秃的旗杆矗在台前,开学那天,两根旗杆上挂着“欢迎一年级同学”的横幅,校文工团就在上面演节目。我们新生坐在台下院子的最中间,二、三年级学生分坐两边,而在廊子里坐着老师,正面的小亭子里坐着老校长和教导主任。许多年后我才知道,那戏台曾经是一镇子的人们心仪的地方,每年的正月,请最有名的蒲州梆子剧团来,连本戏会从初五唱到元宵节,绣了八仙过海的大红缎子贺幛横挂台前,雪亮的汽灯光芒四射,照着台下女眷的粉面桃腮,天天入洞房夜夜做新郎的着名小生,就是勾引张家四姨太私奔后又被抓回活活打死的九岁红。从那以后,这台上再也没有了霓裳飘舞弦歌声声,那曾让主人得意的“借仙境以作高台,衣冠济济,无非黄粱梦中虚富贵;傍学宫以奏雅乐,音韵锵锵,不啻武城邑里闻弦歌”的楹联,也在一天夜里被铲去。原来我们学校的前身就是楹联里说的“学宫”,曾经就在这座庄园的旁边,是庄园的老主人出资建起的全县第一所高小。

二进院子是我们初一女生宿舍,据说曾是姨太太和小姐们的住房。每当下课后走回宿舍,我们几个女生就会抱怨:“为什么二、三年级女生都能住前院仆人住过的房,单单让我们住这地方,难道不怕那些资产阶级腐朽气息腐蚀我们的灵魂么?”可没有人听到我们的抱怨。再说,我们只能在宿舍里悄悄地说,还敢去哪儿说呢?不过,沿着我们宿舍门前的廊子往后进一道垂花门,就能看到藏书楼,雕花的木楼梯和阑干,有着菱形图案的花格子门窗,檐下木刻的一出出戏剧故事,都会让我们想入非非。踩着一级一级的木楼梯上去,没有等身后自己的脚步声消失,一切秘密就被那把锈绿的大铜锁挡住了,就像是翻着一本章回小说,总在节骨眼上且听下回分解,有着一种不可抵御的神秘和诱惑。倚着阑干望去,整座院落错落有致,就连桑树涧的桑树和竹林也尽收眼底。那时我总觉得,藏书楼与地主这个词是不搭界的,难道他每天用鞭子打过奴仆后会去坐在书楼里读书写字么?顺子大爷说地主在北京有六房姨太太,他死后他那六房姨太太的归宿就成了我日夜的猜想,我想着她们一定是被抢进了这座宅子的,我还想着她们在这高墙大院里如何的争风吃醋,如何勾心斗角地上演着属于大户人家里女人的故事,像是瞎子阿丙的二胡曲,凄艳而又哀伤。

三进院子衔接处的每座小屋,住着几位已成家的老师。音乐老师师杰住二进院子的西北角,我们文工团员去藏书楼下的排练大厅会经过他的窗前。体育老师邓天才住二进院子的西南角,篮球队的同学也要经过他门口才能进办公室拿篮球去操场。俄语老师裴纹住二进院子的东北角,是整个院落的一个死角,她是我们学校唯一的女教师。政治老师文龙住二进院子的东南角,不但进院子的所有学生要经过他的目光审查,就连住在院子里和要进院子的其他老师也要从他窗前经过。前院的东西两间,一间住老校长,一间住教导主任。其实除了最南边的大门,每进院子都有东西两个门,可谓四通八达。但二进和三进院子的门几乎常年锁着,所有住在院子里的老师和学生要去西边的操场,或者进东边的三排教室,都必须从前院办公室门前经过才能出去或者进来。从操场或男生宿舍去教室东边的厕所,则得绕一个大圈从藏书楼后面过去。这就使我们每一个女生都处在老师的目光保护之下。据说这样的布局安排,是经过学校深思熟虑的。我们每个班级四十多名学生里只有五六个女生,学校让结过婚的老师住在女生宿舍周围,而那些男生们如果走进垂花门,首先会遭到老师的盘问。除了文工团排练的男生和去拿篮球的体育队员,还有就是给老师送作业的班干部,一般男生没有特殊理由是进不了这个院子的。

尽管学校把男生宿舍与我们远远地隔开,也把单身男教师安排在男生宿舍旁边,可我们心里想什么学校哪里知道?每下晚自习后我们经过文龙老师门前回宿舍,就抬轻脚步放慢速度,偷看门缝里溢出的灯光。躺在那盘大土炕上,我们激烈地争论:“你说那女生用什么方式让文龙老师爱她,是作业写得好还是上课老举手?”“听说她是团小组长,文龙老师是团支书嘛,这还不明白。”“学生嫁给老师其实挺好的,就是年龄差距大了点。”“不就差八岁么,男人大知道疼人。”“你怎么知道?”“我妈说的,你没看邓天才老师,那次他老婆哭着跑出房门,直奔桑树涧要跳沟,天才老师紧紧跟在后面,追兔子似的,听说追回去绑在桌腿上继续打,就那还同学呢。哪像人家文老师,恩爱夫妻。”我们天天晚上开这样的讨论会,学校哪里知道?

学校也有让我心里难受的地方。比如往西直通镇街的学校新大门两边,就写着这样一副楹联: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校门为贫下中农子女所开。这副楹联让我觉得自己在这所学校读书不那么理直气壮,有点寄人檐下的味道,因为我生错了家庭。还有,一报到我们班就有两名同学去参加入团积极分子学习,却没有我,他们的考分还排在我后面呢。看到他们学习回来后的兴高采烈,我卷子上的那些红五分就黯然失色,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揪着,一阵阵地难受。这种难受没有人知道,也不能对任何人去诉说,只能悄悄藏在我心里。所以我总是走小路翻越桑树涧从废弃的大门进学校,然后穿过廊子去教室,没有人知道我舍近求远是因为那副楹联。

尽管这样,我仍然深爱我们的学校,因为它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排练厅《黄河大合唱》是我参加文工团排练的第一个节目。我们从“风在吼,马在叫”唱到“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到了《黄水谣》,只剩下我一个人的声音。我唱着“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嚣如虎狼……”,唱着唱着,我的眼泪出来了,声音像是没有上油的纺车,一顿一顿的,不再流畅。我不知道是为自己优美的歌声感动,还是为自己能担当独唱而感动,我知道不能哭,可眼泪不听我的指挥,自己一串串地往下滚。大家都盯着我,我的背上像扎了枣刺,我知道那是阴兰兰的眼睛,她一定在用眼睛对师杰老师说,让我唱《黄水谣》吧,欧阳惠珠唱不了。

师杰老师停下风琴,望着我,“你要表现的是悲愤而不是悲伤,明白吗?记住,悲愤不能用泪水,要用声音去表现,要有力度,再来一遍好吗?”他示范地唱了一句。他说话的声音低沉而柔和,像琴声抚过我的每一根神经,唱的声音有一种出自胸腔的共鸣,嗡嗡作响,让我感到震撼。我心里甜滋滋的,因为这是说给我一个人听的,不是讲课。

我突然就找到了感觉。又一个高音“米”后我落在中音“拉”上,结束了演唱,排练厅里一片静默,师杰老师坐在琴前不动,侧着头深思了片刻,然后一扬头说:“好!”他手下的琴键也随即发出强烈的一声轰响。我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眼泪直往外涌,连我自己都能感觉到那种荡气回肠仍然在排练厅里飘荡。

师杰老师像个魔术师,风琴、小提琴、二胡、手风琴、口琴、小号,在他手里如同玩具一样,轻而易举地就把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让我们学会了用声音和动作去艺术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潘解放告诉我,师杰老师还有更绝的,有一次带他们男生去采柏树枝搭彩门,路过红旗水库,他把衬衣一扔就从高高的崖上扎进水里去了。他们男生都吓呆了,大声哭叫着救人时,师杰老师从很远的水里露出头来,抹一把脸上的水珠,冲着他们笑。潘解放说:“你没有见过师老师扎猛子的姿势,真是顶呱呱哇,连脚都是直的。像射出去的箭,又像跳起来的鱼,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师杰老师让我做每天下午的播音员。我打开广播室的门,盯着墙上写的“先低后高”的纸条,按顺序打开扩音器,把要放的唱片挑出来,当唱针的声音响起时,我的心里充满喜悦。有时候,我为大家朗诵普希金或者雪莱的诗,听着自己清脆的声音从扩音器里传送出去,在操场和教室间飘荡时,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里都饱胀了满足。还有几次,我为大家唱歌,唱歌剧《刘三姐》插曲,唱电影《洪湖赤卫队》和《红珊瑚》插曲,我不用师杰老师的指点就知道怎样把广播员的工作做得花样翻新。那一刻我便忘记了自己不好的家庭出身,忘记了不能参加入团积极分子活动的沮丧,由自卑变得自信。

师杰老师还代我们的美术课,他能几笔就勾出一个夸张变形了的自己或者同学,那些线条在他的笔下随心所欲变幻无穷,仿佛有了生命,非常有趣。但他只画男生从不画女生,不知什么原因。我太想让他画我,可他从不答应。其实我心里很矛盾,让他画我只是想让他专注地盯着我。可我又怕那些线条把我的鼻子画大了,嘴巴画歪了,眼睛画成一条缝,总之一个夸张变形了的我。后来我才懂得了他当初说的话,“女孩子不能用漫画表现,要用素描。”那一次他已经把炭条找出来了,但看了看我又说,“算了吧,以后有时间再画,该上自习了。”我沮丧极了,总认为是自己不够漂亮,才不能引起他的画兴。

我原本不喜欢美术课,就因为是师杰老师的课,所以格外努力,一心想像在音乐课上那样引起他的注意和好感。有一次,他让我们设计花布图案,我费尽心思,缠住妈妈找出过年穿的新棉衣,那是当年从城里带回来的。我用蓝色涂底色,然后用紫颜色填那些用铅笔勾出来的菱形图案,最后用金黄色点缀那些散落在各处的小星星。我的设计赢得了师杰老师的赞赏,用红笔为我打了个大大的五分,还在右上角批道:设计新颖用色大胆。这张作业被贴在学校黑板报的美术栏里,这段时间我每一次上课都要专门从黑板报前绕过去,心里充满了得意。师杰老师问我,“是你自己要用这样的颜色吗?”我点点头却脸红了。我撒了谎。为了这个谎言不被揭穿,我拒绝再穿那件棉衣去学校。

每晚下自习后,我沿着走廊回宿舍,总忍不住要去看师杰老师的窗口,灯光从那一个个白麻纸糊的小方格子里透出来,有一种格外亲切的吸引力。他没有睡觉时,中间的玻璃是不遮挡的,远远望去,会看到他坐在桌前写着什么,还会看到他在屋里走来走去。等他把那张报纸放下来时,就是要休息了。第二天早上,我站在门前的廊子上刷牙,耳朵却捕捉着他关房门的声音,我会在他匆匆的脚步刚好走过我们宿舍门前时把牙缸放回去,拿着俄语课本出来,用俄语对他说:“老师,您好。”用俄语问好是他最初要求我们的,那时我们的俄语老师裴纹还没有来,她在当军官的丈夫那里度假,师杰老师就有了代我们俄语的机会。裴纹长得可真漂亮,纤巧秀丽,皮肤白的像鸡蛋青,就连说话也像唱歌,让人想到电影里那些演员。如果把她比做一盆文竹,师杰老师的妻子就像一株橡皮树,文龙老师的妻子则是一棵向日葵。可如果听过师杰老师的俄语课再来听她的课,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比如说,听裴纹老师的课是听课,听师杰老师的课就像是在与一位苏联友人交谈。

同类推荐
  • 究竟之旅

    究竟之旅

    《纽约时报》年度好书,重走玄奘路,从中国到印度,美国记者记录穿越中亚的千年之旅。公元六二九年,玄奘为寻求佛教真谛,沿着世界上千年来重要的贸易、征服及思想之路,越过冰山、穿过灼热沙漠的旅程是一次“究竟之旅”。一千三百多年后,美国汉学家理查德·伯恩斯坦,尽一切可能追循玄奘足迹西行。从西安出发,穿过丝路绿洲,攀越险峻山隘,途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抵达印度,而后折返中国。玄奘西行,为解决“执卷踌躇、捧经侘傺”的根本疑惑;伯恩斯坦也试图解决自己的困惑,犹太人的身份,中年人的危机,沉默中的孤寂……与玄奘、与历史对话,他重新认识、发现了自己。
  • 伯希和北京日记

    伯希和北京日记

    《伯希和北京日记》是伯希和的义和团运动亲历记录。1899—1901年,伯希和在越南、中国各地游历,义和团运动爆发时,他恰好在北京,亲历了使馆区被义和团围攻的全过程,随时局的发展,他抽零碎的时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在小纸片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写出的日记是零散的、碎片化的,然而极具现场感。法兰西学院的编者将日记手稿详加辨认、整理,原样呈现出来,并且补充了伯希和第二次在远东地区生活时的日记,尽可能完整呈现这位学术大师青年时代充满冒险性的东方学术之旅。
  •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言、意、象、境为核心,探讨中国诗歌艺术理论;下编具体沦述、分析屈原、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温庭筠、韦庄、苏轼、周邦彦、陆游等13位诗人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成就,全书将诗歌理论与诗歌史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将对诗歌理论的探索与诗人之艺术的具体研究互相印证,是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
  •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本书是豆瓣“囧叔”首部文学随笔吐槽集,作者善于观察世情世态,常用嬉笑怒骂,幽默且犀利的文笔来描写身边所见到的人、所发生的事,趣味盎然的人情世态,或叙或议或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全书内容尝试从每一个凡人身上,发掘出不凡的故事……更意在告诉读者“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凡人、庸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庞大的故事的主角”。
  • 相逢是一树花开

    相逢是一树花开

    《相逢是一树花开》是由一线教师亲自撰写的一部教育叙事散文集,共20篇,约5万字,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个乡村女教师对学生、对家乡、对亲人、对朋友、对教育最真挚的情感,天然去雕饰,真实而感人,是一部值得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关注的教育类励志书籍。
热门推荐
  • 舍之有道,得之有方

    舍之有道,得之有方

    人生充满了各种选择,而不同的选择也决定了我们不同的人生。选择其实也就是一个舍弃与得到的对比。我们不可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在选择一个事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个事物。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虽然很多东西是我们不愿舍弃的,不过我们最终还是要舍弃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配要逆袭:皇叔请留步

    女配要逆袭:皇叔请留步

    作为21世纪新新女性,却穿越到复仇小说中成为了人人讨厌的恶毒女配。白莲花女主重生要复仇,她要成炮灰?那个啥,女主咱们做朋友好不好。大婚之夜被侮辱,割舍,割耳,血流成河,生不如死。为了改变命运悲剧,她势要逆袭女主。女配也出彩,白莲花女主快滚开。美人皇叔曰:你是女配,我是男配,不如咱们凑成一对?男配们表示不服:我们也是男配。
  • 天下第一:功夫皇后

    天下第一:功夫皇后

    三年后,已经长大亭亭玉立的她,拥有绝世武功的她,会去实现自己的誓言吗?当她见到他后,她会惊喜还是失望?会选择离开还留下?他寻她许久后未果,他以为她死去。在被世人说成有断袖之癖君主的他,日日留恋花丛来以示臣民,自己是爱江山更爱美人。一日,他在男人的天堂花楼——无情楼遇见了她,一个长得很像‘他’的她。在两人一夜销魂后,她突然消失。握着手上她所留下的乌剑,那是三年前‘他’从自己身上抢去的。在脑袋一阵空白后,他突然明白,原来‘他’就是她。这可恶的小女人,竟然屡屡欺骗着自己,他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把她寻出来,让她也尝尝欺骗的味道。女主角闵情是一个酷爱武学的‘武痴’形像,也是身在武学世家,一本秘诀把她带入了一个没有任何历史记载的皇朝,遇见了紫眸的他。男主角夏殷泽起初则是一个初出江湖的青年,由于种种原因他很冷言,不喜说话,因为怕别人了解他的内心,他对身边的人都稍施防备,唯独对作男子打扮的女主倾心相对。她也发誓要保护他一辈子,她在救了他后,掉落断魂崖!在崖底她被奇人救起,并教其功夫,三年后她只差最后一式便学成‘反八步赶蝉’的绝学,可是奇人却去世。
  • 淘妃嫁到:王爷手下留情

    淘妃嫁到:王爷手下留情

    穿到荒山野岭穷困潦倒?她忍。政变打仗颠沛流离?她再忍。好不容易遇上个美男,弯的?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对这种暴殄天物丧尽天良的行为,她决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要时候亲自上阵以身试教解救美男于基世界的水深火热之中。美男闻言,乖乖躺下,一脸娇羞:“来吧,不要怜惜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宠王妃

    盛宠王妃

    她是蜀国门阀世家的养女,他是凉国的一国之主。她被当做一颗棋子送入凉国后宫,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疆域崩析、国仇家恨、后宫诡谲抵挡不住他称霸中原的野心,默默的守候与信任,成全了她的凤位。将她放在掌心,齐驾并驱。蜀国的沉沦、平国的衰微……当他们再回到蜀国,残垣断壁何止蜀国江山,更是无法入梦的人儿……
  • 雅典人泰门

    雅典人泰门

    《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大约写于1607—1608年。雅典富有的贵族泰门慷慨好施,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些阿谀奉承的“朋友”,无论穷人还是达官贵族都愿意成为他的随从和食客,以骗取他的钱财。泰门很快家产荡尽,负债累累。那些受惠于他的“朋友们”马上与他断绝了来往,债主们却无情地逼他还债。泰门发现同胞们的忘恩负义和贪婪后,变成了一个愤世者。他宣布再举行一次宴会,请来了过去的常客和社会名流。这些人误以为泰门原来是装穷来考验他们的忠诚,蜂拥而至,虚情假意地向泰门表白自己。泰门揭开盖子,把盘子里的热水泼在客人的脸上和身上,把他们痛骂了一顿。从此,泰门离开了他再也不能忍受的城市,躲进荒凉的洞穴,以树根充饥,过起野兽般的生活。有一天他在挖树根时发现了一堆金子,他把金子发给过路的穷人、妓女和窃贼。在他看来,虚伪的“朋友”比窃贼更坏,他恶毒地诅咒人类和黄金,最后在绝望中孤独地死去。
  • 虚无言

    虚无言

    这是什么奇葩设定?我已经是主角了,还要更酷炫一点吗?等等等等,要人命的啊,我可以反悔吗?
  • 三番馆的酒保

    三番馆的酒保

    山手线电车已经转了五圈半,梅冈品子终于下定决心站了起来。她乘坐的是内环绕线,电车徐徐驶入新宿站台,车门一开,稀稀落落的乘客下了车。此时已是晚上九点多,大半的男乘客都是醉眼蒙眬的样子。这些人在车上的时候坐得东倒西歪,可一到站立马精神起来,下车的步履沉稳坚实。每次见到这样的情景品子都觉得无法理解,这些男人为什么要装出这种醉态毕露的样子呢?品子是去新宿还高利贷利息的,她借了很大一笔钱。这是一件令她痛苦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因为今天是发薪日,哪怕延迟一天,利息就会像滚雪球般膨胀起来,让她招架不住。
  • 上海·一九三七

    上海·一九三七

    这是一部抗日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群以新闻工作者为主的知识分子亲身经历了“八一三”上海战事的过程。反映了在国难当头的艰难岁月里,他们胸怀祖国和人民,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不畏复杂斗争和颠沛流离的磨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