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1100000012

第12章 三国非主流顶尖智囊的悲喜人生

自从《三国演义》火爆问世以来,由于罗贯中铆足了吃奶的劲儿替诸葛亮摇旗呐喊吹喇叭,诸葛亮在中国人心中“首席智囊”的形象深入人心,已经很难改变过来。

诸葛亮不仅成为三国智囊的头号代表,而且也几乎成了三国这段历史的代言人。说到三国,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恐怕还不是曹操或刘备,而是诸葛亮。

其实这种“以一代百”的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在一个优秀的团队或某个行业中,有许多精英人才,但往往为大众所熟知的只有一个或几个明星人物。比如一提唐诗,必说李杜;一提宋词,必说苏辛;等等。

其实李杜苏辛只是各自文化时代的代表人物,不能说明其他同时代的诗人词家水平就差,谁敢说王昌龄、王维、白居易、小李杜、罗隐、大小晏、柳欧秦陆、李清照写得不如李杜苏辛?

话题回到三国,都说三国谋士如雨,这话不假。魏蜀吴三大智库中的精英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比如诸葛亮、荀彧、荀攸、庞统、郭嘉、法正、鲁肃、刘晔等,个个都是大牌。

这些智库精英因为效力于魏蜀吴三大政治军事集团,在历史舞台上的曝光率非常的高。一线明星往往都是这样,越红越炒,越炒越红,老百姓想不知道他们都难,可以称他们为三国的主流智囊集团。

有了主流,自然就有非主流。这里的非主流不是讲个性,而是历史舞台上的曝光率。因为各种原因,除了在魏蜀吴三家舞台上曝光率超高的那些大牌谋士之外,三国历史的天空中还散落了几颗闪亮的巨星。

这些非主流的超级谋士论知名度可能要略逊于诸葛亮、荀彧这些人,但要论谋略级别,他们和诸葛亮等人同等身价。比如贾诩、陈宫、陈登、田丰、沮授、徐庶等人,先来说说贾诩。

贾诩在这六人中显然非常的另类,首先他是曹操手下的超大牌智囊,身价绝不比荀彧低。之所以没把贾诩放在《曹操的智库》那一篇,而放在这里讲,是考虑到贾诩腕虽大,但他不是曹操的心腹。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属于大隐隐于朝的那类高人。从这个角度来讲,贾诩可以算成非主流,一如蜀汉的“小贾诩”刘巴一样。

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贾诩出生在凉州武威郡姑臧。自东汉开国以来,东汉王朝就和散居于凉州周边的羌氐各部族进行了百年战争,这里长期兵荒马乱,复杂而险恶的生存环境正好造就了贾诩超强的适应能力。

贾诩的谋略水平放在整个三国谋士群中来考量,都是超重量级的,三国谋士还没有谁敢说自己的智商在贾诩之上。当初贾诩弃官还乡,路上遇到了一支反叛朝廷的氐兵,贾诩和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活捉,叛氐要活埋他们。

贾诩的临事应变能力非常强悍,他为了自救,谎称自己是护羌校尉段颎的外甥。当时段颎是朝廷专剿羌氐反叛的方面大员,在西土威望非常高,加上贾诩和段颎都是姑臧人。氐兵知道段颎的分量,当然不敢加害段校尉的外甥,就把贾诩给放了。

贾诩真有本事,吹牛撒谎脸不红心不跳,和氐兵头目有说有笑,喝了鸡血,拜了把子。然后贾诩揣着氐兵送的盘缠,大摇大摆走了,而与贾诩同行的几十个倒霉鬼全部被活埋。

当然这只是小聪明,难度系数并不高,是个反应快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说:谁谁是我舅舅,谁谁是我二大爷。真正显示出一个人的谋略智商的,还是在大场面上。

不过贾诩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正式出场亮相,就留下了千古骂名,可以说,三国初期的大乱,贾诩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巨贼董卓被王允和三姓家奴吕布联合干掉,董卓手下的三大马仔李傕、郭汜、张济见前程无望,准备散兵回乡,不在官场上混了。

这时在董卓女婿牛辅手下混饭吃的贾诩却吃饱了撑的没事做,想显摆显摆自己的智力水平。贾诩给李傕壮胆,说如果我们一哄而散,官府的一个小亭长就能把咱们收拾了。不如弟兄们齐心合力,东向与王允决战,事成,我们做诸侯,事败再逃不迟。

李傕这些人本就是江湖强贼,被贾诩这么一激,果然壮起了狗胆,张牙舞爪找王允寻仇,最终族灭王允,大败吕布。各路军阀杀在一处,砖头横飞,中原地区遭到了战争的空前破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因为贾诩说了句不该话的话,在历史上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其实真正要为李傕、郭汜之乱负责任的,除了贾诩,还有死脑筋的王允。如果王允不是要对李傕、郭汜斩尽杀绝,拒绝李、郭向朝廷投诚,逼得二人走投无路,事情也不至于闹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

贾诩是个游离于主流社会价值道德体系之外的非主流鬼才,贾诩存在的价值,也许不能用爱国爱民这样的泛泛标准来要求。在乱世中,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人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彰显,整个社会也会随之进步,毕竟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人组成的。

就贾诩来说,李傕、郭汜这些乱世草头王不可能给贾诩实现个人价值提供很好地舞台,跟着强盗土匪能有多大出息?但当时群雄混战,袁绍和曹操都只处在事业刚起步的阶段,贾诩未必对他们有多少深入了解,再加上距离遥远,显然他们还不是贾诩合适的买家。

在贾诩的选择菜单上,张济的侄子张绣是个不错的人选,而且盘踞在南阳一带,收入比较稳定。贾诩觉得暂时在张绣家里吃饭比较安全,就暗中和张绣挤眉弄眼,果然就把张绣的七魂六魄给勾了过来,派人来请贾诩过去当军师。

张绣的这块舞台虽然不算太大,但足够贾诩伸展自己的神鬼之才了。贾诩之所以能在三国江湖上扬名立万,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南阳的那次超精彩的演出。配合贾诩精彩演出的绿叶是三国头号枭雄曹操。

那还是建安三年(公元198年)的春天,因为张绣和荆州牧刘表结盟,曹操感觉到了南线的压力。再加上前一年张绣在南阳大败曹操,致使曹操长子曹昂和重将典韦战死,曹操想报一箭之仇,便大举南征。

但曹军刚到南阳没多久,就从北线传来田丰劝袁绍偷袭许都的消息,曹操不敢拿自己的老巢开玩笑,立刻撤军回去。张绣当然不想放过曹操这条大鱼,带着弟兄们,摇头晃尾巴,红头涨脸地要给曹操“送行”。

贾诩拦住张绣,劝张绣不要追击,追则必败。张绣瞪起牛眼看着贾诩,检查贾诩的脑袋是不是被驴给踢了,这么好的发财机会为什么不要?张绣不听,风一般地冲了出去,可很快张绣就被曹操的伏兵打败,差点把内裤给输掉了。

贾诩等张绣回来后,立刻又劝张绣再去追曹操,必能大胜。张绣这回有些相信贾诩了,拎着板砖冲出去,果然将曹操揍得鼻青脸肿。张绣越看贾诩越不像个人,他怎么如此能掐会算?曹操几乎被他招招算定。

张绣诚心下问,贾诩大笑:“这事很简单,曹操初来便退,肯定是许都受到了袁绍的威胁,才急忙北撤。曹操用兵谨慎,料得将军必定在后追袭,所以曹操必在半路设下伏兵,将军果然中计。至于再追反胜,因为曹操打退了将军的追袭,以为我们不会再追,对我们放松了警惕。”

这下张绣彻底服了,贾诩能把人情世故看得如此透彻,当今世上也没几个人,无非郭嘉、程昱、法正而已。当然如果用事后诸葛亮的观点来看,贾诩的妙计实在没什么稀奇的,但问题是“马后炮”一文不值,如果凡事都“事后如何”,那历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像贾诩这种级别的谋士,蹲在张绣这座小庙里着实委屈了他,就像张鲁这等小虾米用不起法正一样。张绣对贾诩来说也只是一个跳板,贾诩注定不可能跟着张绣啃一辈子窝头。

后来贾诩最终从良跟了曹操,但因为他和曹操过去的恩怨,使得贾诩在心中对曹操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这也影响了贾诩在曹操那里的智力发挥。

不过贾诩天生就是混大场面的,他总是能在有意无意中改变历史的进程,他仅有的几次漂亮手笔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于这一点,后来的魏文帝曹丕想必是最有体会。

随着曹操日渐老矣,确定帝国继承人的问题刻不容缓,但曹操一直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犹豫不决。要不是贾诩一句“吾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耳”,曹操未必就选择曹丕。可以说没有贾诩,就没有曹丕的未来,曹丕对贾诩感恩戴德一辈子,贾氏一族终魏之世,富贵等身。

人这一辈子,活着就是活着,无论是庙堂决胜,还是商场搏杀,抑或是草根糊口,都只是一个证明曾经存在过的过程。贾诩就是这样,自跟了曹操之后,贾诩就下定了归隐的决心。虽然贾诩死于公元223年,实际上贾诩的政治生命早在公元199年就已经结束,那一年贾诩五十三岁。

贾诩虽然大隐隐于朝,但毕竟曝光率非常的高,世人对他的用智生涯也比较了解。相比之下,同样跻身于三国一流谋士圈的陈宫就没那么幸运了,陈宫别说名扬四海了,就是连篇像样的正史传记都没有。

陈宫和贾诩一样,都和曹操有着很深的过节,尤其是陈宫。在曹操早期的创业过程中,陈宫注定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而且就感情倾向来说,曹操显然更喜欢陈宫,可惜他和陈宫此生有缘无分,最终上演了一出生死离别的人生悲剧。

陈宫的早期活动与史不详,只知道他是在曹操于初平二年(公元192年)七月曹操任东郡太守后出场的。至于《三国演义》说曹操献刀刺董卓失败潜逃,被时任中牟县令的陈宫捕捉,陈宫怜惜曹操是个英雄,就弃官与曹操私奔,纯属天才的臆想。

罗贯中是天才,陈宫同样是天才,我们都知道后来荀彧“经营兖州、巩固根本”的战略对曹操争雄天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曹操当时只是东郡太守,兖州是怎么落到曹操口袋里的?谁是曹操得到兖州的第一功臣?陈宫!

因为原兖州牧刘岱在和青州黄巾军的大战时丧命,兖州群龙无首,周边各大军阀肯定对兖州垂涎三尺,就看谁下手快了。陈宫敏锐地发现了这次黄金商机,陈宫和荀彧一样,都认为经营战略根据地的重要性。第一桶金,对创业初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征得了曹操的同意后,陈宫单车简从,来到兖州府治,在兖州高层面前对曹操进行了一次精彩的形象推广。陈宫的目标非常明确,要让兖州高层接受曹操成为兖州牧。

不知道是历史记载有遗失,还是陈宫的原话如此,史书只留下了陈宫游说兖州高层的一句话:“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

不过从这句简单的话来看,陈宫的语言艺术却非常的不简单,话不在多,管用就行。陈宫并没有用流行的排比法,拿冀州牧袁绍或徐州牧陶谦来和曹操比较,如果陈宫用了排比法,就等于把实力更佳的袁绍和陶谦放在下任兖州牧的候选名单上,这对实力弱小的曹操来说非常不利。陈宫一上来就将曹操定位为兖州牧的唯一候选人,从而加大了曹操中选的可能性,这是陈宫的聪明之处。

陈宫非常善于对当事人进行形象包装,他直接把曹操和拯救天下联系在一起,“如果请曹东郡来做兖州牧,必能安一境之民”。陈宫明显在对兖州高层进行道德恐吓,言下之意很简单,如果不迎接曹操,那你们就是一伙不爱惜百姓的民贼,这顶大帽子谁戴得起?

果然,陈宫道德恐吓式的游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济北相鲍信等兖州高层认可了陈宫对曹操的评价,曹操凭着陈宫的三寸不烂之舌,转眼间就把兖州划到了自己的户头上。

虽然陈宫为曹操发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因为政治理念上的分歧,他和曹操的距离越来越远。公元193年,曹操因为名士边让“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而杀掉了边让。

边让是中原名士,在士林威望甚高,边让的死让曹操的名声在兖州士林一臭到底,陈宫越来越无法容忍曹操的专横跋扈,特别是曹操为泄私愤,率军南下徐州屠城,屠杀无辜百姓数十万。一时间曹操恶名远扬,而“性刚直壮烈”的陈宫再跟着曹操混,就无法摆脱为虎作伥的骂名。

不过陈宫做事也够狠的,他表面上继续为曹操效忠,暗中联系了陈留太守张邈等人,趁曹操南征徐州、兖州空虚之际,发动叛变,迎接吕布入兖州。因为事发突然,曹操毫无防备,差点被陈宫整得倾家荡产。从此二人正式决裂,陈宫也开始了人生的另一场演出。

陈宫有些饥不择食,不知道他怎么就看上了吕布这个有勇无谋的武夫,事后证明,陈宫的选择是错误的。吕布横看竖看都不像是做大事业的,比项羽还不如。吕布虽然得到了陈宫,但吕布似乎不喜欢用智,陈宫明明是个一级厨师,吕布却自己操刀上案,让陈宫给他跑腿打杂。

吕布的刀工手艺可谓不入流,没折腾几刀,就让曹操把菜刀横在吕布的脖子上。这回吕布有些怕了,又想拜曹操做干爹,但遭到了陈宫的强烈反对。陈宫和曹操早就恩断义绝,势同水火,陈宫无法想象再次面对曹操会是个什么场面。

陈宫给吕布出的主意非常好:曹军远来,负月余之粮而来,势必不能久战。只要我们顶住曹操一个月,等曹军泄气的时候,我们捅曹操一刀,就可以喝庆功酒了。

吕布真要听陈宫的这招毒计,曹操撑不了多久就会撤,吕布不一定能灭掉曹操,但至少可以保全徐州。可吕布却听了老婆的谗言,放弃了自救计划,放纵曹操进入腹地,等待吕布和陈宫的,是人生的倒计时。

故事的结尾我们都知道,公元198年,曹操在白门楼生擒吕布,陈宫到底没有躲过曹操,被吕布手下叛将五花大绑地请到了曹操面前。曹操终于得到了报复陈宫的机会,曹操挖苦陈宫:“公台平时以半仙自许,现在怎么会落到我的手上?”曹操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别提多快意了。

当然,曹操是很恨陈宫,但他未必就会杀了陈宫。魏种当初叛曹,曹操也恨得牙根痒痒,但后来生擒魏种,曹操讲了一句很感人的话“唯其才也!”将魏种给放了。曹操对陈宫,也是一个道理。

陈宫也知道只要自己服了软,曹操依然会重用他,但陈宫就是看不惯曹操的为人做派,他不屑于曹操伸出的橄榄枝,鄙夷地瞪着吕布,告诉曹操:要不是这个匹夫不听我良言善计,你曹某人也不可能站在我的面前。

曹操爱惜人才是出了名的,陈宫表明了对自己的态度,可曹操还是不死心,拿陈宫的老母亲和妻子做诱饵,劝陈宫归降。男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何况像陈宫这样的侠儒,更不可能做出这种有损男人尊严的事情。

陈宫摇头拒绝了曹操的好意,在哀声向曹操求饶的吕布面前,昂着头来到刑场,含笑赴九泉。曹操被陈宫的英雄壮举感动得泪流满面,曹操虽然杀人成瘾,但具有男人的真性情,面对同样够MAN的陈宫,曹操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在男人圈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丢面子。当初陈宫投靠吕布,就是想证明给曹操看,自己离开曹操照样可以成功。只可惜他选错了东家,满盘皆输。如果陈宫再跟着曹操,就算曹操对他百依百顺,陈宫又如何在曹操面前抬得起头来?人生一世,早晚一死,死又何妨?

陈宫是三国早期少有的侠儒,和荀彧、诸葛亮这样的纯谋士不是一个类型,能和陈宫归于一类的还有在《曹操的智库》篇讲过的程昱。当然,我们还不能忘了和陈宫同时期同地域的另外一位侠儒——陈登陈元龙。

陈登不仅是和陈宫同类型的侠儒,他们还都是非主流的高端谋士,智力级别相当于郭嘉、法正,只可惜生逢其时,未逢其主,如流星一般划过历史的天空。

陈登是灵帝时太尉陈球的族孙,前沛国相陈珪之子,少有吞吐天下之大志,包并八荒之雄心。有些好高骛远?是的,但人是需要雄心壮志的,社会的进步实际上就是一个个野心的实现组成的。陈登可不是绣花枕头一包草,是有真才实学的。

史载陈登“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书读到这个份上,即使陈登不在江湖上闯荡,在士林中照样能成为一代大儒。不过东汉的读书人都渴望在政界做出一番成绩,陈登自然也不例外。

陈登人生的主要轨迹大多数都留在了徐州,但这不影响陈登在三国史的地位。人要想功成名就,在什么地方发展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看给自己配戏的是不是大腕?陈登接触的都是些什么人?刘备、吕布、曹操、孙策,陈登想不出名都难。

要说陈登和以上这几位大佬的关系,除了和孙策是真刀真枪对干之外,他和刘备、吕布、曹操的关系不太好确定,说亲不亲,说疏不疏。陈登和他们都算不上至交知己,只是刘吕曹三人的利益关系纠结在一起,所以他们和陈登自然就扯上了关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死后,徐州别驾糜竺按陶谦的遗愿,请刘备来接任徐州牧。不知道刘备是真的谦虚,还是顾虑名声,死活不接招,说不如把徐州交给大军阀袁术。

陈登向来瞧不起袁术,“公路(袁术的字)骄豪,非治乱之主”。陈登觉得跟着刘备混,比跟愚蠢的袁术更有投资前景,半劝半逼地推任刘备为徐州牧。

陈登在江湖上的人脉非常广,为了说服刘备的假仁假义,陈登居然请动了大牌军阀袁绍劝刘备接收徐州。袁绍真给陈登面子,陈登的信一到,袁绍立刻回书,吹捧刘备“弘雅有信义”,刘备的形象广告打得差不多了,也就扭扭捏捏当上了徐州牧。

当然陈登并没有把自己拴在刘备的破船上,他跟刘备更多的是一种英雄相惜的关系,换个说法就是陈登不是一家之私臣,而是天下之公臣。不久后,吕布偷袭了徐州,陈登又和吕布纠缠在一起。陈登对吕布的印象并不好,以陈登对于明君的标准来看,吕布显然还不够档次,草头军阀而已,怎么看都不像是做大事的。

在陈登的周边,能符合陈登标准的,也只有刘备和曹操。刘备很快丢掉了徐州,至少暂时失去了和陈登合作的资格。唯一符合标准的,只有曹操。陈登的为人秉性雄侠豪爽,和曹操性情比较接近,这也注定了陈登必须要倒向曹操。

吕布派陈登赴许都答谢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封他为左将军,并让陈登在曹操面前斡旋,让朝廷把徐州牧的位子给他。陈登正愁没机会见到曹操,一到许都,陈登就劝曹操早点除掉吕布。

陈登估计将他所了解的吕布老底都捅给了曹操,有人送大礼,曹操自然笑纳,封陈登为广陵太守,让陈登暗中削弱吕布的实力,他们里应外合,找机会铲除三姓家奴。

因为陈登根本就没有给吕布跑徐州牧的事情,陈登刚回来,吕布就发了脾气,说陈登只图自己富贵,把他给甩了。陈登的反应很快,他说他确实求曹操了,并威胁曹操说,吕将军就像一头饿虎,必须给饿虎吃饱肉,否则饿虎就将吃人。

虽然陈登复述曹操的话却是“(待吕布)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从而否定了陈登的求情。但陈登对曹操到底说了些什么,吕布根本不知情,这极有可能是陈登面对吕布的责问,临机生变想出来的谎话。

曹操的这句话(陈登复述)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饥鹰理论”,人都是利益动物,只有在没有满足人的利益的情况下,人才会尽力做事。否则一旦吃饱,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无论是用人,还是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人的饥饿感。

要做出大事业,就一定要有饥饿感,陈登当然也是一头饿鹰,英雄没有野心不是英雄。可惜英雄多短命,陈登只活了三十九岁,就得病而终。顺便说一句,最后一个给陈登看病的是三国传奇名医——华佗。

在三国的非主流顶尖谋士中,不能不提河北王袁绍手下的两大智囊——沮授、田丰。沮授和田丰如果放在曹操的智库中,就相当于荀攸和荀彧,如果袁绍能从善如流,虽然袁绍不一定能消灭曹操,但也不至于被曹操打得那么惨,四州基业,一朝丧尽。

关于沮授和田丰,将放在袁绍的专题中进行详细详解。

同类推荐
  • 中国美学通史5(宋金元卷)

    中国美学通史5(宋金元卷)

    《中国美学通史5(宋金元卷)》是叶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美学通史》的第五卷即宋金元卷。本卷从宋金元时期的历史出发,对宋金元时期的美学史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从社会形态的发展来说,宋金元是中国古代社会最为成熟的时期,思想文化发生转向,有前期儒学向后期理学即所谓新儒学转变;从政治结构来说,周边民族进一步壮大进而建立全国性王朝;从经济结构来说,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文化、商业文化繁荣;从士大夫的精神生活来说,方式和内容丰富多彩。
  • 青铜甲

    青铜甲

    自周朝建立,武王分封天下。助商灭纣的有功之臣封土建国,共计八十一位。各诸侯国相互吞并导致烽火连天,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传说。这部书发生的年代是在战国后期,也就是秦国正式开始统一天下之时。长达数百年的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为结束这个黑暗时代,不再有无休止的杀戮。吕子领昭王命游走于各地,招贤纳士以充实秦国实力。为寻求和平之光,他带领我华夏好男儿用生命和热血谱写出华丽的乐章。可是当面临忠诚与信仰,和平还是战争的抉择之际,他又该何去何从?
  • 大楚国公爷

    大楚国公爷

    这一年,大争之世这一年,大楚称霸中原,万国来朝这一年,少年打马自西而来......
  • 逍遥在初唐

    逍遥在初唐

    隋大业十三年二月,瓦岗李密率领精兵七千攻打大隋最大粮仓兴洛仓,占据仓城,开仓放粮,任饥民取食。穿越后一顿饱饭没捞上,自认是穿越客中拖后腿存在的贺礼,于此时,终于找到机会,以清新脱俗不做作的姿态,闪亮登场。#房谋杜断逍遥郎#
  • 我带偏了平行世界

    我带偏了平行世界

    东汉末年,我是天公将军张角的弟弟,我要带领黄巾集团覆灭大汉王朝。三国后期,我是平襄侯姜维的发小,我要裹挟着最弱的蜀国在夹缝中求生存。元朝末年,我是陈汉皇帝陈友谅的哥哥,我要陪着他大战明太祖朱元璋。别问我为什么有这么多身份,问就是被逼的。PS:这是一本正经的小说
热门推荐
  • 我要稳稳的生活

    我要稳稳的生活

    笑笑一路坎坷,只想找到属于自己那稳稳的幸福生活,只要稳稳的幸福。与你一起携手,共赴才米油盐!
  • 报告校草大人

    报告校草大人

    传闻圣伊高中的校草大人桀骜不驯,说好的生人勿进,却把她宠上了天。慕汐樱冷眼一横:“你说什么?”某大校草一秒变怂包,化身呆萌小奶狗:“老婆,我错啦~我再也不敢了!”装逼一时爽,追妻火葬场!***【1V1】【双洁】【巨宠贼甜】【女主扮猪吃虎不小白】
  • 游戏竞赛趣味百科(趣味智力测验百科)

    游戏竞赛趣味百科(趣味智力测验百科)

    本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标题提问简单明了,正文讲述精炼扼要,一问一答,相得益彰,详略得当,通俗易懂。正文还有趣味小版块,是对主要内容的适当补充、引申、扩展、点评、启发和引导等,用以开拓思维和引导知识,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捡了个蛋后运气爆棚

    捡了个蛋后运气爆棚

    她本是将军府嫡女,奈何容貌丑陋,胆小如鼠,魔法斗气全无,天生废材体质,在武力为尊的苍琅大陆受尽欺辱。一次意外,当21世纪古医传承世家的天才少女成为将军府嫡女,说我丑?恢复容貌分分钟迷倒一片,废材体质?咱有医术在手,洗精伐髓,浴火重生,魔法斗气双修!不服气?打到你服气!本想升级打怪,发家致富,女扮男装撩妹子,桃花朵朵开,可谁来解释一下,怎么甩掉这个跟屁虫?(咳咳,好吧,承认他是有点帅~)
  • 纯情小语

    纯情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太子殿下你正经点

    太子殿下你正经点

    爹渣娘死,死士出生的沈汀兰与当今最金贵的太子殿下成了好朋友!太子殿下:既是好朋友,那你可以帮我个忙吗?少女认真、严肃、真诚地点头:好。“我缺个太子妃。”“我帮你找最好的女子。”太子:“你就是最好的女子。”沈汀兰一直认为,她是死士,要保护柔弱金贵的太子殿下。但结果是,太子殿下把她护在羽翼之下,把她宠成了真正金贵的那个人儿。
  • 颖者悲歌

    颖者悲歌

    一事无成、其貌不扬的封二牛,老婆胡溪桐却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气质出众美貌无双。二人只是有名无实的夫妻,结婚的原因也只是醉酒后的一次错误。封二牛在一次车祸后走投无路,暂住胡溪桐家,受尽了胡溪桐家人的冷嘲热讽。穷困潦倒的封二牛无奈下求助胡溪桐,在胡溪桐的公司当了一名小小的保安。这时,封二牛又结识了胡溪桐的朋友华建德。华建德性格孤僻,如同一匹草原的孤狼,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在意也不关心,偏偏对封二牛另眼相看。在华建德的介绍下,胡溪桐和封二牛加入了一个古老而强大的组织稷上阁。在阳光照不到的世界暗处,传承千年的颖家稷上阁一直隐匿于幕后默默地守护众生。这是一个崭新的恢宏的时代,新一代的稷上阁精英汇集在西里尔学院,共谋颖家和世界的未来。烽火狼烟已经冲天而起,暗影世界的权柄在旋转不休,在那登顶的路上,唯有坚定的信念能够给予支撑。也许曾经自卑无能,也许曾经失去一切,可是一颗执着且炙热的心有着可以焚烧世界的火焰,只待有人将它点燃!
  • 双途

    双途

    在武林一张分赛的擂台上一举斩获桂冠的神秘蒙面女子,究竟背负何种身份和过往,去往总擂台的路上究竟会发生什么......深宅之内波诡云谲,江湖上人心难测,儿女情长能否如愿以偿......
  • 听保健专家讲故事

    听保健专家讲故事

    本书从树立科学的健康观、维护心理健康、讲求科学饮食、改善睡眠、健身运动、女性特殊生理期保健、男性保健、老年人养生、常见病家庭防治、远离癌症,以及美容与健美等主面介绍了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计划,材料新颖、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实用性强。只要你仔细阅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施行,定会助你的健康一臂之力。阅读本书,在破译生命奥秘的同时。会学到如何获得充沛的生命能量,智慧的思维方式,平衡的心理素质。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八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八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