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1300000012

第12章 孤悬海外:琉球是怎样陷落的

1879年10月,3名衣衫褴褛的海外客匍匐在总理衙门门口痛哭不已,引起了众多过路人的围观。他们是谁呢?原来是做了“亡国奴”的琉球耳目官毛精长等3人,他们在国王尚泰被日本人掳走后,历经千辛万苦前来母邦求援,以“尽逐日兵出境”,但在他们的痛苦哀号声中,他们的母邦却无能为力,事后只能发给他们300两银子作为川资,让他们设法自行回去。求助无望之下,琉球国使者林世功悲愤自戕,希望以死来唤起母国的关注。

林世功曾留下一份“以死乞师”的请愿书,情极可怜:“琉球国陈情通事林世功谨禀,为一死泣请天恩,迅赐救亡存国,以全臣节事。窃功因主辱国亡,已于客岁九月,随同前往进贡正使耳目官毛精长等,改装入都……泣念奉王命抵闽告急,已历三年,敝国惨遭日人益肆鸱张,一则宗社成墟,二则国王世子见执东行,继则百姓受其暴虐。皆由功不能痛哭请救所致,已属死有余罪,然国主未返,世子拘留,犹期雪耻以图存,未敢捐躯以塞责,今晋京守候,又逾一载,仍复未克济事,何以为臣……”

林世功自戕后尚有后话。10余年后,江西名士文廷式在《闻尘偶记》中有这样一则记载:“甲午之役,有奏请缉奸细者,言其人住南城外羊肉胡同,谢姓。廷寄命给事中唐椿森缉拿之。唐至,令军役勿遽,先捡其来往书札,则琉球遣臣来救于中朝者,流寓京师十二年矣。每岁皆有表文,而总督不为达,其旅费则琉球遗民倾助,流离琐尾,备极可怜。”由此看来,这位谢姓人士并非“奸细”,而是琉球使臣求助团的成员,没想到流落京城街头巷尾十余载,实在可悲可叹。

从地图上看,琉球群岛像弯曲的胡子一样散布于东海,距中国浙江、福建千余里。《隋书·流求传》中将之称为“流虬”,其中就颇为形象地描绘了它的地理特征。中国古代出海打鱼的渔民,对这个海外大岛多有提及,其名字也因各朝而变化,或作流求,或作琉球,《元史》中也称之为“瑠求”。

元朝末年,琉球群岛形成北山、中山和南山3个独立王国。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派杨戴出使琉球,分别册封了这三国国王,琉球也由此成为明朝的藩国。数年后,中山国统一南北两岛,中山王也就被明朝正式册封为琉球王,这种藩属关系一直保持到清朝。

琉球与明清的藩属关系,其间也出现过一定的波折,那就是日本的介入。明朝中后期,日本丰臣秀吉北侵朝鲜时,曾派诸侯岛津氏派兵3000征伐琉球,在俘虏了国王尚宁后,又令其向日本萨摩藩输送钱财粮食,以供军饷之需。直到50多年后,琉球王才摆脱了萨摩藩的控制,随后又主动遣使到中国,请求大清皇帝册封。当时的顺治皇帝应允其要求,将琉球王册封为尚质王,规定每两年进贡一次。

在地理位置上,琉球与日本也颇有关系,除了明末萨摩藩曾攻伐过琉球一段时间外,后来的日本也常假借琉球与中国交通。明清时期,琉球也与日本发展贸易,萨摩藩一度将之视为属下,由于古代航运条件的限制,清廷也未予过问,而日本也未做进一步要求。因此,这种“两属关系”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中日因琉球问题发生冲突,是近代以后的事。1871年,琉球所属的宫古岛、八重山岛渔民因风暴而漂流至台湾南部,后有54人被生番(即台湾原住民)所杀,剩下的12人死里逃生,回到琉球,史称“牡丹社事件”。事后,日本向清廷提出抗议,称琉球属民被台湾人所害,而总理衙门却以“台湾生番之地,置于化外,政教未逮”加以敷衍,日本人由此抓住把柄并在次年出兵征伐台湾。

当时的中国官员缺乏最基本的国际法概念,日本人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事实上,琉球乃是中国的藩属国,琉球渔民被台湾原住民所杀,此乃本国内政,日本岂有干涉之理?即便琉球是“两属之国”,日本也无权独霸其管辖权。再者,即使中国官员称琉球渔民被杀系台湾生番所为,其所谓“化外”,也不过称其未经儒家教化,并非搁置不理,又岂能成为代琉球出兵的理由?日本之强蛮无理,由此可见一斑。

有一点必须指明的是,征伐台湾的并非日本政府,而是违抗政府命令的西乡从道,其行为只能算地方军阀所为。在中方的强大压力下,加上日军在台湾感染时疫,西乡从道不得不自行撤退,征台之举完全失败。

可惜的是,在此事件之后的谈判中,清廷犯下重大错误,那就是在1874年的《中日北京专条》(又称《台湾事件专约》)上,写有台湾生番“将日本国属民等妄加杀害”“日本国此次所办,原为‘保民义举’,中国不指以为不是”等语,从而造成了一种外交事实,即凸显了琉球与日本的特殊关系、日本有权保护琉球之后果。不仅如此,清廷还为日本此次出兵赔付了白银50万两,作为抚恤银和日军在台湾修路及营房的费用。

清廷在这次事件中的妥协,主要原因还在于当时缺乏可供出洋作战的战舰,而这也成为中国近代海军之发轫。从那一年开始,李鸿章便开始从英国和德国购买或者建造军舰,以期捍卫辽阔海疆。

打造一支近代海军,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功,而日本抓住时机,加快了吞并琉球的进程,这就是所谓的“琉球处分”。1875年,日本权臣大久保利通以替琉球讨伐生番的名义,将琉球三司官池城安规等召至东京,要求他们停止向清廷朝贡,不再接受清廷的册封,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今后琉球的外交事务统由日本外务省负责等。琉球三司官以害怕冒犯中国的理由拒绝了大久保利通的提议,要求仍按传统习惯行事。

在日本的一再威逼之下,琉球一边遣使说理,一边派人到中国乞援。1877年4月,琉球国王密遣紫巾官向德宏来华陈情,告以日本阻止琉球朝贡中国之事。经闽浙总督何璟、福建巡抚丁日昌上奏后,清廷颁下谕旨,称“琉球世守藩服,岁修职贡,日本何以无故梗阻?是否借端生事,抑或另有别情?著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即传知出使日本大臣何如璋等,俟到日本后,相机妥筹办理”。

1877年底,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到达东京,随即就日本阻止琉球朝贡之事展开了交涉。而琉球官吏也分别拜会了驻东京的英、美、荷兰等国公使,以争取这些国家的同情与支持。日本政府得知此事后,随即对琉球藩吏下驱逐令,禁止他们继续在东京停留。受此侮辱,琉球官吏“全都面露愤然之色”,并赴日本官员私邸发泄他们的不满。

对于中方的抗议,日本外务卿寺岛宗则却借口何如璋的照会“言辞激烈”而屡屡纠缠不休,不予正面回复。究竟何如璋在照会中是如何强硬的呢?现在看来,不过是一说理帖子。试节录如下:“查琉球国为中国洋面一小岛,地势狭小,物产浇薄,贪之无可贪,并之无可并……我大清怜其弱小,优待有加;琉球事我,尤为恭顺。定例二年一贡,从无间断……又琉球国于我咸丰年间,曾与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荷兰国立约,约中皆用我年号历朔文字,是琉球为服属我朝之国,欧美各国无不知之。”这段是梳理琉球的历史。

接着,何如璋又称:“今忽闻贵国禁止琉球进贡我国,我政府闻之,以为日本堂堂大国,谅不肯背邻交,欺弱国,为此不信不义无情无理之事……今若欺凌琉球,擅改旧章,将何以对我国?且何以对与琉球有约之国?琉球虽小,其服事我朝之心,上下如一,亦断断难以屈从……务望贵国待琉球以礼,俾琉球国体政体一切率循旧章,并不准阻我贡事,庶足以全友谊,固邻交,不致贻笑于万国。”

日本外务卿寺岛宗则抓住“日本堂堂大国,谅不肯背邻交,欺弱国,为此不信不义无情无理之事”数句斥责之语大做文章,非要何如璋作出解释,实则是在回避“琉球归属”的问题。

李鸿章对于何如璋的强硬颇有点不以为然。之前,何如璋曾给李鸿章寄过一函,其中称:“如璋熟知中国此时决非用兵之时,即虑日人,亦我天恩宽大,必不因弹丸之地,张挞伐之威。口舌相从,恐无了局。然无论作何结局,较之今日之隐忍不言,犹为彼善于此。即终无了期,而日人有所顾忌,球人借以苟延,所获亦多。失此不言,日人既灭琉球,练之为兵,驱之为寇,转恐边患无已时,斯又度时审势,反复踌躇,而以为不得不言者也。”

李鸿章接信后,尽管其在复函中也痛斥日本“阻贡不已,旋改年号;改年不已,复欲锁港。无理已极”,但他又认为,“琉球以黑子弹丸之地,孤悬海外,远于中国,而迩于日本”“琉球朝贡,本无大利,若受其贡而不能保其国,固为诸国所轻;若专恃笔舌,与之理论,而近今日本举动,诚如来书所谓无赖之横,瘛狗之狂,恐未必就我范围。若以威力相角,争小国区区之贡,务虚名而勤远略,非唯不暇,亦且无谓”。

在交涉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何如璋致函总理衙门,提出“上、中、下”三策:一是遣兵船责问琉球,征其入贡,示日本以必争;二是据理言明,约琉球令其夹攻,示日本以必救;三是外交辩论,或援万国公法以相纠责,或约各国使臣与之评理。总理衙门在征求李鸿章意见时,李鸿章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认为暂时可用第三策应付。

清廷的妥协主要还是因清朝海军刚刚起步,外购军舰尚在询价当中,无力承担起对琉球的保护责任,对于日本的举动,当时能采取的方法也只能是外交羁绊。事实上,日本在1877—1878年的国内政局也极为混乱,先是西乡隆盛在萨摩藩发起叛乱(史称“西南战争”),最终失败战死。次年,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大久保利通被人暗杀。可惜的是,清廷当时连一艘巡洋舰都没有,因而也就未能抓住这短暂的机遇。

1879年3月,日本政府对琉球下达“废藩置县”令,曰:“琉球藩旧服王化,实赖复育之德;今乃恃恩挟嫌,不恭使命,是盖舟程远隔,见闻有限所致。朕一视同仁,不深谴既往之罪。兹废该藩,移置尚泰东京府下,赐以第宅。且以尚健、尚弼置于华族之列,俱置籍东京府,着所司奉行。”由此,日本将琉球王尚泰抓到东京软禁,琉球群岛也被日本鹿儿岛县与新设置的冲绳县一分为二:北部数岛并入鹿儿岛县,余下诸岛则成立新的冲绳县。对于清廷的强烈抗议,日本充耳不闻。

作为琉球的宗主国,清廷始终不承认日本吞并琉球的事实,并向日本进行了多次交涉和抗议。由于琉球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后李鸿章邀请来华旅行的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设法调解。在压力之下,日方提出将琉球群岛三分,北部归属日本,南部即宫古、石桓、八重山群岛在内的先岛群岛(当时已为日本控制)归中国,中间的琉球主岛仍划为日本之冲绳。更为居心叵测的是,日本在这份拟稿中加上了一个附加条件,即日本也要像英、美等国一样,取得“最惠国待遇”。

当时中俄因伊犁问题也在展开谈判,其间危机四伏。由于担心日本与俄国勾结起来,李鸿章主张对日本的拟稿采取拖延战术,等待中俄谈判结果的明朗化。日方急于骗取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多次催问签约事宜,但最终因中俄在伊犁问题上达成妥协,总理衙门拒绝在日方拟就的拟稿上签字,日本公使宍户玑最后只好悻悻离京,以示决裂。琉球群岛主权归属一案也就此搁置,最终未能了结。

直到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战败,清廷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台湾及澎湖列岛由此被日本割占,“琉球问题”也就不再是主要问题。1901年,琉球最后一位国王尚泰在日本死亡,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琉球国也就变成了日本的冲绳县,琉球的复国运动也日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同类推荐
  • 汉末理想家

    汉末理想家

    汉末天下,硝烟弥漫,群雄四起;或为保全性命,或为成就功名和霸业,人们彼此争斗不休;也皆因此陷入并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追求理想化的世界以及自我坚持的理念的苦战之中。这里没有系统,没有超强外挂,只有一个空怀大志,但自身行动能力与志向相差甚远的热血青年,无凌驾天下的武艺,也没有无出其右的诡计;却误入了这汉末群雄四起,纷乱的天下,如何保全性命?闯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在完善自我,披荆斩棘的道路中艰苦奋战,实现理想?……
  • 大明之特种兵王

    大明之特种兵王

    一个穿越到明朝的历史系大学生,凭借一腔热血,以无穷的勇气和智慧,平定后金,安抚西北,杀稳了明朝的半壁河山。白龙分队,大明兵王,他的故事,将会永远流传。
  • 回到唐朝做教育

    回到唐朝做教育

    上官婉儿:传天后口谕,科举教育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今日查封,以儆效尤!李图:我现在就整改!不要封……明日……就该收脩金啦!
  • 隐世

    隐世

    物理学家罗亚在寻找平行世界的时候,被失控的强子对撞机乱流击碎身体。可是罗亚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出现在了战国末年。强悍的大秦帝国。试图复国的周朝后裔,隐世家族的诛神计划,诸子百家对这个世界的掌控,还有来自遥远大西国的后代……这些拥有庞大势力的国家和组织,无不围绕罗亚展开了行动。这个世界,因为罗亚的到来,产生什么样的剧变?
  • 回到北宋当驸马

    回到北宋当驸马

    北宋末年,天下承平已久。燕云之北,大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好游猎、喜奢靡,不理国政。再北,女真。护步达冈之战已历3年,在完颜阿骨打猎猎大纛之下,女真人瞠目结舌的看着花花世界,垂涎欲滴。中原,江南。在艺术家皇帝徽宗赵佶的引领下,堆山造林、唱词吟曲。烈火油烹、繁花着锦的盛世之下,是数代先皇呕心沥血积攒的家当即将被挥霍一空。便在此时,一个叫燕青的投行大拿穿越时空,附身于大名府卢俊义家仆“燕青”之上。他原本只想活得像条咸鱼,抹上盐,风干了,挂在屋檐下,用呆滞无聊的眼神对整个世界翻白眼……怎奈徽宗的女儿,茂德帝姬赵福金,竟然与他的爱人长得一模一样。——该做些什么,才能抢走蔡京的儿媳,才能当驸马?
热门推荐
  • 谁走在你向往的路上

    谁走在你向往的路上

    谁的青春不迷茫。踏上青春的不归路,我们不怕动荡,不怕转机,不怕突然,只怕还没有出发,只怕孤零零地被遗忘在世界的角落。青春,不是用来忧伤的,再多的感叹调,也谱写不出绚丽的乐章;远方,不是用来遥望的,脖子伸得再长,也看不见远方的风景。出发吧,追随那些已经走在你向往的路上的执着身影,去见识未曾见过的风景,去结识未曾相遇的人。梦里能达到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能达到。
  • 如果窗外有晴天

    如果窗外有晴天

    锦瑟的华年,是多少人心中最温润的时光。而在记忆中的那一年晴天,陈向缘第一次遇见林然砚。阳光是暖的,从树叶的缝隙中折射出青春的模样。或许未来的路有多坎坷,即便是风雨前阻,陈向缘也未曾后悔遇见过那个少年。“陈向缘,从此以后,你便躲在我身后,将来任何风雪雨霜,我替你挡!”当西装革履的俊美男人朝她单膝下跪,并拿出戒指的那一刻,陈向缘终于哭了。“你不离,我不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回忆校园文,甜虐结合,欢迎入坑。ヾ(^。^*))
  • 爱上你等于爱上寂寞

    爱上你等于爱上寂寞

    爱情是天地间最美好的字眼,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关于爱情的美好梦想。本系列丛书(共三册)叙述的一百余则爱情故事,令人感动,令人感伤,令人感悟,于不经意间会触摸到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令你的心灵震撼。喧嚣尘世中,你是否很久未曾感动了?翻开这本书,你的情感闸门将由此打开……
  • 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在那洪荒之中,有一条时间长河,蜿蜒曲折流淌不息,明朝就如一叶扁舟,航行在那时间长河之中,杨齐一不小心坠入其中。穿越了,还是明朝末年~兵荒马乱,灾难连年,不过想想或许能见到崇祯皇帝,或许能和李自成、吴三桂、后金女真过过招儿,或许还能和卢象晟称兄道弟?貌似也不是不可以!那就让这明朝末年,因我而不同!兵荒马乱?我平!灾难连年?我赈!定要扬我大国之威,四海八荒臣服来贺!本书又名《梦殇大明》,查证大量历史资料,因为明朝没有“明史”,所有历史皆是清朝历时四任皇帝编纂,经三次大改,最终修编成册,所以很多历史均以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本人追本溯源,力求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明朝末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梦醒与嬗变

    梦醒与嬗变

    百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悠远的时间区限,讳言说死,而称“百年之后”,祝愿婚姻久长说“百年好和”。百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活不到的年限,所谓“人生不满百”,“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百年也就成了时间久远的代名词。一件事情过了一百年,即使在节奏很慢的古代,也算是有历史的了,而一个事件过了一百年还会让人想起它,仅仅这年限就足以证明这个事件意义不同寻常。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我们今天的改革的性质与当年的戊戌维新已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在当年改革者的足迹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不少教益。比较起来,近代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没有像戊戌事件那样离我们今天的事业那样近。
  • 梦境执行局

    梦境执行局

    人的一生要做十万多个梦,闭上眼睛,我们将进入你的梦境。
  • 故乡的童年

    故乡的童年

    家乡的村庄极小,四周皆峭拔着摩天的山,紫巍巍的,有几缕轻云在山尖儿上擦来擦去。山环儿里的人家,被一层层的树紧拥着,院落里是斑斑驳驳碎金般的花荫。有一径石板墁就的梯形路,依山在树影里绕;绕到山口便看不到踪迹,仅有一片贼蓝贼蓝的天,镜般在山口两壁上嵌。故乡老旧而内闭,山外便极具诱惑。山口外有学校。偌大个四合院,墙刷得极白;且有一行极光彩的红字,队伍般在墙上雄赳赳、气昂昂。院中有棵极老的柿树,黝黑的干上已有锅口大的洞蚀出,干瘦的学子仄进身去,顷刻便掩了身影。
  • 相墓手札

    相墓手札

    沐林枫是一个厨师,因为出身于精通相墓之术的“疙瘩”世家,被国家一个重点课题组找到,希望他帮助寻找能够证明“华夏文明起源”的商末古墓。就在沐林枫答应东方教授参加课题组的同时,国外的文物走私集团也派出了盗墓高手,准备与课题组争抢寻找攸候喜的陵墓。要找到古墓必须先找到沐家祖传的《帝葬山图》,于是沐林枫成了双方争夺的对象。沐林枫在曾祖的坟墓中发现了祖传的相墓之术,要想继承相墓绝技就必须成为看护古墓的“守灵人”,当沐林枫成为守灵人后,却发现自进退两难,因为课题组的工作是寻找和挖掘《帝葬山图》上的古墓,而他的责任是保护古墓不受打搅。
  • 飞龙全传

    飞龙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