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1300000014

第14章 清官固穷:“救时宰相”阎敬铭

光绪年间的户部尚书、理财专家阎敬铭,人称“救时宰相”,其为官清廉耿介,口碑极佳。阎敬铭,字丹初,生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陕西朝邑人(今大荔县),年少好读,后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年仅18岁。在之后的会试中,阎敬铭屡试不中,无奈之下,他只好参加了吏部举行的“大挑”,以图进入仕途。

“大挑”是清朝特有的科举制度,每六年举行一次,只有在会试中连续3次以上不中(含3次)的举人才可以参加。清廷的用意,原本是因进士录取名额太少,而参加会试的举人人数众多(每次数千人),为防止人才浪费特别是士子怨愤,清廷准吏部对连连落选的举人进行考试,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教职用,意在让这些落第的举子能有较宽的出路。

“大挑”与考举人的乡试、考进士的会试还不一样,它并不重视文章辞赋而主要根据应考者的形貌、应对与时事进行考察,每届“大挑”,由皇帝钦派亲王大臣在内阁举行。据说,被挑中的主要与其相貌有关,这下阎敬铭可就吃大亏了。《春冰室野乘》中说,阎敬铭长得身材短小,脸形像个枣核,二目一高一低,尚有大小之分,模样十分古怪。在“大挑”中,接受挑选的举人们按每班20人进入,众人站定后,某亲王立刻被阎敬铭的怪模样吸引住了,他瞧了瞧,觉得此人长相实在有损大清形象,于是高声道:“阎敬铭先起去!”

尚未等到自报履历便第一个出局,阎敬铭被气得半死,又无可奈何,他只能更加发愤读书,以待下一次的会试。好在老天有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恩科中,阎敬铭考中进士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翰林院,散馆后被授为户部主事。在此期间,阎敬铭多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并小有名气。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因战事紧张,湖北巡抚胡林翼请调阎敬铭担任前军粮台之职。由此,阎敬铭大展身手,他不仅将军需粮台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对军务时有建言,由此得到了胡林翼与湖广总督官文的极大赞赏。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阎敬铭被任命为湖北布政使,仕途青云直上。

鉴于其突出的才干,阎敬铭不久调任山东巡抚,成为独当一面的开府大员。总的说来,阎敬铭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不是为官一方而是为国理财。光绪八年(1882年),阎敬铭奉命入京,出任户部尚书。巧合的是,此时正值李鸿章南下、张树声北上,两位大员仪从煊赫,气势逼人,而阎敬铭却布衣敝车,行李萧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个进城赶考的寒门老儒。

阎敬铭上任后,发现户部官员素质低下,账目混乱,一些贪官往往利用职权中饱私囊,危害很大。之后,阎敬铭决心革除积弊,力行改革。他上任第一天就亲自看账,并找来各管事的官员问账,结果发现无论是领办、会办还是总办,都不知部库的存银几何、出纳几何和盈亏怎样,有的人甚至连基本的算账、看账都不会。

查完账目后,阎敬铭再查三库。所谓“三库”,系指户部所管的银库、缎匹库和颜料库,阎敬铭进去看后,发现后库中物品堆积如山,毫无章法,加上日积月累,鼠咬虫蛀,很多存品(很多还是贡品)都已霉烂而无人管理。银库问题更大,那些司官差役,无不从中上下其手,就连搬运银锭的库兵,也都抓住一切机会从中窃取,有的甚至把银子塞在肛门里偷带出库。

一番查验后,阎敬铭当场斥逐一批书吏差役,并奏参了当时号称户部“四大金刚”的司官姚觐元、董俊汉、杨洪典及旗人启某,此4人后被清廷“革职回籍”。据说有一次,阎敬铭见掌管银库天平的属官史松泉锦衣华服,随后命当堂检验砝码,果然查出此人轻出重进,侵吞库银。

早年在湖北掌办军需时,阎敬铭即实行“一体办公”的制度,也就是说,主官与同僚们在一个大屋里办事,以防止有人从中买通牟利,行贪贿苟且之事。到户部后,阎敬铭将所有办事章程都公开张贴在墙上,以杜绝书吏差役们“搞猫儿腻”“讲惯例”。这种“政务公开”的方式,实际上也堵住了这些人搞权力寻租的可能。

在整顿户部积弊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云南军费报销案”。军费报销一向猫儿腻甚多,当时各省报销者往往将并非军事用途的款项纳入军费报销中,经办的户部官员也借机纳贿舞弊,各方心照不宣,大量的公家钱款就此流入了私人的腰包。早在阎敬铭上任前,云南方面即来京打点,正当他们与户部官员讨价还价时,阎敬铭被调任户部尚书的消息传来,于是双方赶紧谈妥了8万两好处费,之后从速了结了本次报销。

这等事在此之前可以说是习以为常,由于其中往往牵涉朝中与地方大员,一般人即便深知内情也不敢揭发,由此积弊日深。阎敬铭上任后,正好遇上御史陈启泰揭参此案,由于涉及军机大臣王文韶、景廉(原户部尚书),清廷并不打算大动干戈,但在阎敬铭的坚持与言官邓承修、张佩纶、盛昱等人的推动下,“云南军费报销案”最终顺藤摸瓜,一批参与分利或有瓜葛的大小官员均被惩处,如户部云南司主事孙家穆、太常寺卿周瑞卿等均被革职赔赃流放,而王文韶、景廉也因失察而受到降级处分,前者还被逐出了军机处。

户部掌管朝廷财政命脉,但因管理无方,竟成为官员贪污的利薮。对实际情况了然于胸后,阎敬铭开出药方,户部中的“满员多不懂筹算,事权多半由胥吏掌握,这些胥吏平日弄虚作假,贪得无厌,要想从根本上厘清度支账目,凡南北档房及三库等处,非参用汉员不可”。由于当时财政困难,库款缺乏,慈禧太后驳回满洲大臣的反对意见而同意了阎敬铭的整顿要求。在阎敬铭的主持下,户部采用了新的度支记账制度,随后又裁退了部分蛀虫官员及胥吏,并重新选用了一些有才干的汉人官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清廷的财政困窘状况。

经数年的整理后,清廷国库开始逐步丰盈,以光绪十五年(1889年)为例,清廷岁入白银8076万两,岁出白银7308万两,当年盈余白银768万两,这已是太平军兴后的最好成绩。更令人敬服的是,阎敬铭经手的国库银子数额巨大,数不胜数,但他本人却是一个出奇的俭朴之官。正所谓“人以群分”,阎敬铭最信任的两个司官,一名李用清,一名李嘉乐,作风即与之极其相似。

李用清回原籍山西守制3年期满后,返京时居然自己背着一个小铺盖卷儿,徒步3000多里进京;李嘉乐则每次都是让夫人帮他剃头,目的就是省钱。阎敬铭对这两个人非常欣赏,他以为做官必须从“俭”做起,唯此才能“无欲无贪”。

1877年,山西遭遇灾荒,大量饥民流离失所,清廷虽屡派官员前去赈济,但饥情并没有得到缓解,后即调阎敬铭去视察赈务。受命后,阎敬铭一路上敝车荆服,到山西后更是穿一身粗糙的“褡裢布”官服上任,属下有穿着绸缎的,定要被他责骂,甚至要罚捐饷济灾。事后,阎敬铭查办了在赈济中贪污舞弊的知州段鼎耀等人,并严厉弹劾了礼部尚书恩承等官员对地方的滋扰,在其苦心经营下,山西灾情才有所缓解。

时人笔记《药裹慵谈》中说,阎敬铭做山东巡抚时,从来都是穿着布袍布靴,丝毫没有地方大员的样子。州县或者候补官员穿的衣服稍微鲜亮了一点,往往会遭到阎敬铭的呵斥。时间长了,其下属也投其所好,一个个假装很穷的样子,都穿着破烂的旧衣服办公,知道的人晓得这是督署,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丐帮在开会。但阎敬铭就吃这套,那些故作简朴的人往往能够得到他的青睐。

有一次,齐河县令穿着狐袍来见他,阎敬铭见后大怒:“你身上的狐袍,想必是百姓的脂膏吧!你难道不知道本官发给各州县官员要求勤俭的训令吗?何以如此大胆!”该县令故作惊恐:“属下知罪,但大人有所不知,卑职此袍的价格现在比羊皮褂还要便宜。省中承大人指示,大家都争着购买羊皮褂,现在狐皮的价格骤落,因此我才买了一件。何况,现在省中的官员,上班时穿羊皮褂,回去后还是穿狐貂,不过为取悦大人罢了。对此,卑职不敢附和。”

阎敬铭听后愣了半晌,想想有些道理。不久,此人便由县令提拔为知府。此事传闻颇广,《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即以此为样本,其间更是绘声绘色,做足了添油加醋的功夫(不过未直接点出阎敬铭之名)。

在地方上任职时,阎敬铭往往将自家的纺布机安放在衙署大堂后面。当他升堂办公时,属员们经常听到后面的机声轧轧。原来,其夫人就在大堂之后纺绩,而他家的冬衣絮袍,也大都出自其夫人之手。曾有人对此不以为然甚至暗中讥讽,但阎敬铭不为所动,他常指着身上的棉袍向僚属们自夸:“内中之絮,内人所手弹也。”

阎敬铭在山东搞得太清廉了,久而久之,手下官员们实在受不了,他们纠集起来找阎敬铭诉苦:“大人为官至清,但这样下去,我们快吃不上饭了!”阎敬铭听后大为诧异,随即从衣袖里掏出半块锅盔递给众人:“你们没饭吃,吃我的。”满堂官员哑然失笑,但他们也知道阎敬铭是在故意装糊涂,堵他们的嘴罢了。

阎敬铭的清廉俭朴还真不是装出来的。《清稗类钞》中说,阎敬铭身为山东巡抚,但家中吃饭却是极为粗陋。有一次,他请新上任的学政来家中吃饭,桌上所放不过几盘白盐青菜,中间一碟是干烧饼,一点肉食也没有,阎敬铭却吃得津津有味。学政见后目瞪口呆,根本无法下筷,阎敬铭却一边嚼着烧饼,一边还不断劝学政多吃。盛情之下,学政窘得没办法,只得勉强吃了半碗糙米饭,随后赶紧告退。回去后,学政不无揶揄地对人说:“阎大人哪里是在请客,简直就是祭鬼啊!”

不过,这样俭朴的督抚大员,在当时还真不止阎敬铭一个。“云南报销案”中被牵连去职的前军机大臣王文韶在回到老家杭州后,曾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除夕的日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偶至账房见潘厨子,言近在抚署司庖,内外上下共32人,每月伙食94元,柴米油盐及厨子辛工一应在内,到此半年,从无只鸡特豚之添菜,每日早点烧饼、麻花各一件,静澜之俭德向固闻之,初不料其刻厉至此也”。

王文韶日记中说的“静澜”,指的是当时的浙江巡抚卫荣光(字静澜)。与阎敬铭的白盐青菜相比,卫巡抚每天早上吃点烧饼、麻花,整个抚署半年都不曾吃过一次猪肉、鸡肉,这也可以说是俭朴到家了。

身为大清财相,阎敬铭反对一切无谓的开支。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想重修颐和园,以便在撤帘归政后有一个颐养天年之所,由于工程浩大,费用极高,遭到了朝中大臣们的反对,其中又以阎敬铭的反对声最为激烈。后来大臣们的谏阻虽然成功,但这大大得罪了慈禧太后。不久,慈禧太后便找碴儿将阎敬铭革职留任,以示警告。

受此打击,阎敬铭不久即以年老为由请求告老还乡,但当时朝中还离不开他,于是慈禧太后又加以慰留,直到两年后,阎敬铭才得以退归乡里。尽管不在朝堂之上,但是阎敬铭仍不忘国事,继任户部尚书翁同龢有一次去看望他,据其日记中所说,阎敬铭自称有“三大愿不遂,激昂殊甚。三大愿者:内库积银千万,京师尽换制钱,天下钱粮征足”。

回乡后,阎敬铭仍热心地方公益,他不仅捐款修建义学,还在朝邑县城西侧(今大荔县城东)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丰图义仓”,慈禧太后特为之题写了仓名:“天下第一仓。”10余年后,这个义仓在庚子年的灾荒中赈济了众多饥民,救人无数。家乡父老为纪念他,后在仓西面修建了一座“阎公祠”,如今丰图义仓犹在,稳固如初。

1892年,阎敬铭病逝于山西寄寓,据说慈禧太后怒气未休,打算不给阎敬铭谥号,但查本朝恤典中没有不给大学士谥号的惯例,最后由内阁拟了“文介”二字。慈禧太后私下里还愤愤不平,对人说:“可恨阎敬铭骗去一好谥法。”

自古难当官,清官更难当。阎敬铭为官40余年,一生经手钱物何止千万,但从不妄取一分一毫。终其一生,阎敬铭不讲排场,不蓄家财,虽身居高位而“望之若老儒”,其俭朴虽有矫枉过正之嫌,但对老百姓来说,却也不失为一好官;而其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的作风,更是为晚清官场之少有,为天下士人所尊崇。

同类推荐
  • 绝代驸马

    绝代驸马

    意外落水,让薛文誉穿越到了乾朝,并成了琳琅公主驸马。本想混吃等死的他,竟发现这个朝代正处于小冰河时期……据他所知,可怕的小冰河期,曾伴随着四个封建王朝的覆灭!身处这样的时代,薛文誉表示:我不想尚公主,我只想回家…… PS:本文非历史正剧,只为博君一笑,还望书友们多多支持,拜谢!
  • 隋唐之枪绝

    隋唐之枪绝

    隋末刀兵起四方,黎民涂炭遭祸殃。官逼民反民必反,农民起义有瓦岗。
  • 穿越之我要当球长

    穿越之我要当球长

    一个扑街的历史写手穿越到中世纪的里海,并立足高加索开启新的华夏篇章的故事。新人新书,请多多支持!
  • 古国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古国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万里长城到紫禁城,从恢弘的秦兵马俑到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中国古代文化让世界瞠目。而这些仅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冰山一角。那些埋藏在地下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物宝藏将把您带入一个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世界中。那些令人称奇的文物用各种方式为您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秘密。这本《古国之谜》为“CCTV考古中国”系列图书之一,由CCTV《走近科学》编,将带您去往那神秘的世界。
  • 罗马史(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罗马史(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热门推荐
  • 夏临

    夏临

    已时过六年,可夏暖却还清晰地记得,她与朋友们的相遇,那三年的点点滴滴,离别时的不舍……以及,秋安哥哥的笑……六年后,她去了有秋安哥哥的城市,去寻梦,去寻他。虽然被拒绝,但她想,也许这只是秋安哥哥的自欺欺人。而安秋,去了她梦想中的城市,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去追她的音乐梦了。初桃也终于和肖沉在一起了,安禾也找到了人生目标。好像一切都已步入正轨,但生活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日常向,前期主要是回忆,平凡的一群人,非爽文,无三,慎点)(可以批评不合理的点,提意见,但不接受任何辱骂,不迎合)
  • 倾世毒女素手天下

    倾世毒女素手天下

    亡国恨,杀亲仇,丧子痛。她是西越倾城公主,却错把豺狼当良人。三年屈辱,浴血重生。她本就是尊贵至极,岂容他人凌辱践踏。时光倒回,她步步惊心,只为护她的国,保她的亲人。还有,复仇!曾经纯真任性的小公主,双眸再次睁开,已是地狱之中爬出来的浴血凤凰。不择手段,双手沾血,也无怨无悔。
  • 太神医

    太神医

    什么?你说秦小强太弱?他得到太阳之神的真传!说他没钱?他有天才的大脑,还有一双透视眼,无价!你说它没实力?说他没名气?他只是低调而已……
  • 嫡狂之最强医妃

    嫡狂之最强医妃

    【毒术医术Max真狠毒貌美女主VS颜值武力Max假无害忠犬男主】第一毒师“剔骨刀”温含玉穿越书中世界,成了国公府痴傻丑陋的嫡小姐。人前她是温家傻女,人后她是无双毒医,一手绝世医毒之术惊绝天下。他是贵妃之子,却也是从死亡的炼狱里爬出来的苟活之人,世人唾之骂之,生已无望,死亦不能。唯温含玉一人言:阿越,你是老天赐给我的宝贝。她是耀眼的阳光,却将他这个黑暗的囚徒视若珍宝。温含玉:他是我的男人,谁若要欺他,先从我尸体上横着过!乔越:她是我往后余生的全部,她若有恙,我覆了这天下又何妨!……他们对于彼此,如鲸向海,似鸟投林,无可避免,退无可退。……看文指南:1、架空向文,经不起考究,女主自有光环,金手指偶开。2、作者写作水平有限,不喜自行打叉离开,不用特意留言告知,谢绝写作指导,人参公鸡自动反弹。3、1v1双强双c互宠,坑品保证,放心入坑。
  • 因为如此所以当初

    因为如此所以当初

    这是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活,很多人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保持初心的肖萧和自由洒脱的赵狄一起来到了大学,认识了刘风,任杰,雅丽,乔思恩……面对离别,背叛和爱而不得,肖萧和赵狄始终不离不弃,刘风也始终理解信任,同样的大学却有不一样的温暖,最终的他们总会有自己的归处。
  • 塑造未来

    塑造未来

    常人往往会对未来充满恐惧,甚至有些人不惜破坏规则、违反伦理,企图获得美好的未来。本书作者独创“动物法则”来帮助我们理清自我,塑造未来。
  • 云掩栖云寺

    云掩栖云寺

    巍峨连绵的秦岭,千山万壑,古木参天。在秦岭北麓的群山之中,云雾常年笼罩着一座千年古刹。古刹前面庄严肃穆的山门上,刻着三个古朴苍劲的大字:“栖云寺”。寺内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大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文殊菩萨等神佛彩塑;庭院里传出朗朗的木鱼声和和尚们的诵经声,一派祥和安宁的禅境。“叭!叭!”几声清脆的枪声传来,栖云寺做早课的众僧神情骤然慌乱。崎岖的山路上云雾缥缈,两个汉子钻出薄雾绕过山林,一前一后快速向古刹奔来。在他们身后不远,一队日伪军端着枪气势汹汹地追来,两个汉子慌不择路跑进寺里躲避。
  • 为卿明眸

    为卿明眸

    【多重反转,深切互宠,瞎眼蜕变,痛击奇葩】患有情感缺失症的魏本卿,在姑奶安排下,入住2A3宿舍,三位舍友,一个不修边幅总是缩头缩脑,一个俊美如斯桃眼多情却是女儿郎,一个高傲冷清学习狂魔却是年级倒数……合着一屋不正常。【文艺版】三个女子音容相貌姿态各异,她撼了一下,好似看见尚稚嫩的她们,走进现在的风华绝代。【精彩片段】??????张露很是烦躁,她盯着屏幕上巧笑嫣然明媚动人的女子,这怎么可能是那个上不了台面的土包子!手机信息嘀嘀嘀震个不停,都是艺术班相熟的男生发过来的,他们此刻就坐在这里。“露露,求介绍!!!”“这么漂亮的女孩子,你们班是怎么窝藏到现在才让我们知道的,太美了吧!”“露露,我要那个女孩子的联系方式!”“露露……”“露露……”“露露……”烦死了!张露一把把手机倒扣在桌面上。
  • 悟名为空

    悟名为空

    “悟”即吾心,这个心是清净的根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悟得吾心本是清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倾颜之泪

    倾颜之泪

    泪,迷了谁的眼?泪,又倾了谁的颜?他说,颜儿,我守三界,护苍生,独独没有守护好你!来世,红尘踏破,惟愿此生,不负苍天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