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2900000006

第6章 泗水亭长刘邦的理想

刘邦和秦始皇是同代人,较秦始皇小三岁。他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见证者,也目睹着秦始皇治理天下的成败得失。他衷心向往的是做一个秦始皇式的“大丈夫”。

秦王朝从建立之日起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徭役征发,修长城,建陵墓,筑宫殿,规模庞大,用人无数。这些劳动力主要都来自于东方原来六国地区。刘邦身为亭长,管理地方治安,经常受命押送刑徒到首都咸阳服役,可以目睹关中的社会情况。有一次,刘邦又送一批劳动力到咸阳服役,在办理完交接手续以后,照惯例到大街观光,正好碰到秦始皇出巡。当时咸阳城内,万人空巷,平民百姓都到大街上看秦始皇出行的盛大场面。刘邦站在人群里,看着秦始皇的威武雄壮的车骑、浩浩荡荡的仪仗、庄严肃穆的场面,想象着坐在车子里面的秦始皇君临天下的神圣感觉,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表现了对秦始皇威武气势的无限向往之情。

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司马迁不愧为伟大的史学家和伟大的文学家,以其如椽巨笔,仅仅用七个字就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刘邦的政治抱负。当然,这并不是说此时的刘邦已经有了聚集豪杰、起兵造反的想法和计划,但这说明了刘邦不安于现状的政治追求,做亭长只是一个起点,还有远大的目标在后面,至于这个目标是什么,此时的刘邦自己怕也说不清楚。但刘邦肯定自己不会在亭长的位子上长期待下去。因为刘邦是个基层小官吏,了解平民百姓的疾苦。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广大百姓盼望的是从此远离战争、安心生产,过几天太平日子。但是,秦始皇统一以后天天劳役不断、兵役连绵、横征暴敛,使广大百姓生存艰难。家家户户,男丁不是上前线打仗就是到关中服劳役,再就是被关在监狱内,“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赭衣塞路,囹圄成市”。人们本来对秦始皇的统一寄予厚望,结果等到的是更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摇手触禁的法网,百姓不满的情绪在积累,怨恨在增加,说不定哪一天,这大一统的秦王朝就会发生变化,到了那一天,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奇迹,我刘邦一定要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即使秦王朝的统治真的千秋万代,我刘邦也要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司马迁在描述刘邦见到秦始皇出行场面表现的同时,还描写了项羽的表现。项羽本是楚国宗室,是个典型的贵族。在楚国灭亡以后,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起逃到吴地,藏身于会稽吴中(今江苏苏州),暗中结交吴地少年英杰,窥测天下形势,准备一旦有变,就举兵复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东巡,途经会稽,项梁、项羽叔侄夹在人群中,项羽看到秦始皇出巡的威武雄壮场面,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项梁大惊失色,一把把项羽拉出人群,把项羽嘴巴堵住,说:“不能乱说,否则要招来满门抄斩之祸。”项羽也和秦始皇同代,年龄比刘邦要小一些,和刘邦共同上演了推翻秦朝的历史活剧,二人一度主宰着历史的舞台,争夺天下,都是了不起的英雄人物。把“彼可取而代之”和“大丈夫当如此也”稍作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刘邦和项羽的性格差异和政治上的分野。

同类推荐
  •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法界巨擘:倪徵奥传

    法界巨擘:倪徵奥传

    倪徵奥的一生堪称传奇,东京大审判,他以凛然正气,将侵华日军战犯绳之以法,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他以高见卓识,贏得了国际法界的尊崇。
  • 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

    盛唐,狂人也寂寞:李白传

    李白是中国诗坛上最为耀眼的明星。他的才华不但征服了芸芸众生,也征服了帝王将相,蜚声海外。但他的身世却是一个千古之谜:他生于何处、双亲是谁、为何去了西域、与大唐皇族有无血缘?作品在试图解开谜团的同时,描写了李白任侠学剑,拜师学道、漫游江南的经历。与杜甫、郭子仪等人的深厚情谊、感人的儿女情长和对一位公主的朦胧情愫等,也真实揭露了宫廷的荒淫无耻和“安史之乱”的血腥屠杀,以及诗人受牵连沦为阶下囚的遭遇,最后捉月而死,为他的人生划下了凄美的句号。作品以李白生平为轴,钩沉轶闻逸事,情节生动,文字流畅,雅俗兼容,可读性强,塑造了诗人可信可亲可爱可敬的艺术形象。
  • 中南海里的家世渊源

    中南海里的家世渊源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介绍了老一代革命家的家世背景及他们走向革命道路光辉历程的生动故事。
  • 名人传记丛书:华兹华斯

    名人传记丛书:华兹华斯

    名人传记丛书——华兹华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同人心一样不朽:“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时光如你灿若星辰

    时光如你灿若星辰

    【甜宠盛宴,万年醋精厉卓衍vs软萌深情夏筱薰,双洁】一场阴谋,她被塞进了厉卓衍的房间,只是,这个男人却找来了医生……她的清白保住了,她的心却遗失了。后来的厉某人:媳妇你看看我!媳妇儿送你花~媳妇儿送你大宝石~夏筱薰:滚!再后来,一只萌宝冒出来说:爸比~妈咪说她最爱我!于是某个打翻了醋缸子的幼稚男人,咬牙切齿,像一个树袋熊般努力地也挂在了她的身上。
  • 混沌游猎

    混沌游猎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这是一部属于不朽者的传说。
  • 炎黄补天师

    炎黄补天师

    他叫之维,仅仅就叫之维。我是在三年前的某一天下午认识他的,那天我在街上走着,正常的好像几百个和我一同向前走的路人一样挑不出任何瑕疵。
  • 沙漠之星

    沙漠之星

    长篇儿童文学。维吾尔少年巴达木,自幼受科学家爷爷英雄事迹的影响,励志长大之后要当一名科学家。为了寻找爷爷当年牺牲的地方,他跟随水利专家的父亲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途中他们遭遇到了大风暴,群狼的围攻,以及沙漠中最可怕的“嗜金蚁”的袭击,随时面临人亡车毁的险境。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父亲和司机叔叔将生还的机会给了巴达木。千钧一发之时,一个沙漠狼人带着他的狼群突然出现。小说将写实与幻觉结合,通过虚实交错的艺术笔触,弥漫着魔幻与迷离的色彩。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6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6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6》心理健康健康的概念古而有之。最初,人们所说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强调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身体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深刻地意识到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心理健康是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46年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界定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
  • 中国的房价问题

    中国的房价问题

    住房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房价居高不下,何时能降?保障房、高首付、限购能否拉住房价这匹野马?房价究竟与那些经济因素息息相关?
  • 永恒的乐园

    永恒的乐园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4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4卷)

    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长街行

    长街行

    王小鹰,1947年出生,1968年高中毕业后赴黄山茶林场务农。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曾任《萌芽》编辑,后在上海作协从事专职创作。著有长篇小说《假面吟》《长街行》《你为谁辩护》《我为你辩护》《丹青引》《我们曾经相爱》《吕后·宫廷玩偶》《问女何所思》等,中短篇小说集《一路风尘》《相思鸟》《意外死亡》《前巷深·后巷深》,以及散文集《女人心事》《寻常隋怀》《可怜无数山》等。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1年)、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1998年)、第四届长中篇优秀小说二等奖(1998年)、第四届上海文化艺术奖之优秀成果奖(1989年)、上海市四十周年优秀作品奖(1989年)、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