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4500000002

第2章 茶的流派

煮煎时所食茶饼,点茶时所用茶粉,泡茶时所泡茶叶,代表着中国唐、宋、明三朝不同的情感悸动。如果一定要借用早已被滥用的艺术分类术语,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别划归在古典派、浪漫派和自然派。

茶是一件艺术作品,只有大师之手才能调教出它最高贵的品质。我们有好茶坏茶,就如同我们的美术作品也良莠不齐一样——而且通常是坏作品居多。想要制成完美的茶,是没有一道简单的食谱的,就像我们没有定则再造一幅提香[12]或雪村[13]的作品。每一种茶的准备工序都有它的独特个性,对水和温度的亲和不同,讲述故事的方法也不同。真正的美必定蕴含在这种独特中。社会常常不能认识这条关于艺术和生活最简单最基础的法则,这让我们付出了多少代价——中国宋代有一位诗人李竹懒[14],曾哀叹世间有三件憾事:“有好弟子为庸师教坏,有好山水为俗子妆点坏,有好茶为凡手焙坏。”

同艺术一样,茶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流派。它的演化可以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煮/煎茶、点茶、泡茶。我们现代人所采用的,一般是泡茶。这几种赏茶的方法都体现了它们所盛行时代的精髓。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我们无意的行动无时无刻不在泄露我们内心所思。孔子说:“人焉廋哉!”[15]也许因为我们没有伟大需要掩藏,反而在小事上暴露自己太多了。日常琐事同哲学和诗歌的最高境界一样,成为民族理想的最佳注脚。就像对葡萄园的偏好象征着欧洲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特性一样,茶道理想也反映了东方文化的不同情调。煮/煎时所食茶饼,点茶时所用茶粉,泡茶时所泡茶叶,代表着中国唐、宋、明三朝不同的情感悸动。如果一定要借用早已被滥用的艺术分类术语,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别划归在古典派、浪漫派和自然派。

茶树是中国南方土生土长的植物,很早就为中国植物学者和医者所知。在古典文献中,它被称为荼、荈、槚、茗,并因其解乏、悦心、强志、明目的特质受到高度赞扬。它不仅可以内服,还常常被制成膏药外敷,缓解风湿病痛。道家说茶是长生不老药的关键成分,佛教徒则大量饮茶以抵御他们长时间静坐中的昏昏欲睡。

4至5世纪,茶成了长江流域居民当中最受欢迎的饮品。差不多这个时候,现代“茶”字的用法形成了,显然是对古代“荼”字的误用。南朝的诗人留下了他们对“流玉飞沫”狂热喜爱的断卷残篇,当时的帝王也会将一些稀有茶叶赏给高官以奖赏他们的功绩。不过此时,饮茶的方式还很原始。茶叶被蒸煮后用石臼捣碎,制成茶饼,然后同米、姜、盐、陈皮、香料、奶一起蒸煮,有时甚至会加入葱!这一习俗如今在西藏和很多蒙古部落还保留着,他们用这些原料制成神秘的茶浆。俄罗斯人如今会在饮茶时放入柠檬片,也是从中国商队那里学到的,这是古代饮茶法留存至今的又一证明。

要将茶从粗糙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并最终将其理想化,就得需要中国唐朝的一个天才人物登场了。随着8世纪中期陆羽的出现,我们有了最早的茶道传道者。他出生的时代,佛家、道家和儒家正在相互取经。当时的泛神象征主义要求人们要见微知著。诗人陆羽在茶艺中看到了与统御万物同理的和谐与秩序。在他的传世名作《茶经》中,他系统指定了茶的法则。从此陆羽便被尊为中国茶商的守护神。

《茶经》共三卷十章。第一章论述了茶树的自然特性,第二章讲采茶方法,第三章说如何选择茶叶。陆羽认为,最好的茶必须“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襜然,浮云出山者轮菌然,轻飙拂水者涵澹然”。

第四章主要列数了茶具二十四器,从三足的风炉开始,讲到收贮所有茶具的都篮,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陆羽对道家符号象征主义的偏好。另一个与此有关的有趣观察是茶对中国瓷器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瓷器的诞生,是为了再造玉石之细腻光泽,结果到了唐朝,南方有了青瓷,而北方有了白瓷。陆羽认为青瓷是茶碗的理想颜色,因为它又给茶增添了绿意;而白瓷则让茶略带桃色,令人不快。不过这是因为陆羽当时用的还是茶饼。之后,宋朝的茶道大家开始使用茶粉,他们就更加偏爱青灰色和深棕色的厚重茶碗。明朝的茶师则更喜欢用白瓷薄碗来泡茶。

第五章中,陆羽讲述了煮茶的方法。他舍弃了盐以外的所有配料,在被讨论最多的水质和水温的问题上,他也驻足良久。他认为山泉水最佳,江水次之,井水最次。煮茶有三个阶段:“为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茶饼需用火烤,直到柔软如婴儿手臂,然后置于精纸之间碾碎成粉末。第一沸时要加盐,第二沸加茶,到第三沸时,要向壶中加一勺冷水让茶叶沉下去,“育其华也”。接着将茶水倒入碗中饮之。此物只应天上有!轻薄的叶片如同悬在晴朗天空中的鱼鳞云,又如漂浮在翠绿溪流上的睡莲。唐代诗人卢仝有诗云: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16]

剩余篇章分别是:普通饮茶法的粗俗之处、历史上杰出茶者的综述、中国著名的茶园、制茶饮茶工序可能的变化,以及茶具的插图。可惜,最后一章已经遗失了。《茶经》的诞生在当时一定造成了相当的轰动。陆羽成了当时代宗皇帝(763—779年在位)的贵客,他的名气为他带来无数追随者。一些雅士据说能分辨陆羽和他弟子煮的茶,也有达官贵人因品味不出这位大师亲手烹煮的茶而被史册记上一笔[17]。

宋朝,点茶法逐渐流行,由此创造出茶道的第二个流派。茶叶被放进小的石臼捣成细粉末,备好的茶粉用细竹制成的茶筅点入热水中。新的工序导致陆羽当时说的茶具有了变动,对茶叶的选择也有了不同。盐被彻底弃用了。宋人对茶的热忱没有止境,享乐的茶客展开竞争寻找新品种,还定期举办比赛来比较优劣。宋徽宗(1101—1124年在位)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却不是个好君王,为了寻找珍稀的茶品豪掷千金。他自己就二十余种茶写了一本论著[18],并将“白茶”奉为最稀有、最高质的茶叶。

宋人的茶道理念与唐人不同,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见解不同。他们努力将先人试图符号化的东西具体化。对宋代理学来说,宇宙法则不是反映在现象世界中,现象世界就是宇宙法则本身。刹那即永恒,涅槃存乎心。道家说永生存在于无穷变化中,这占据了他们所有的思维模式。有趣的是过程而非功绩,真正重要的是达成完满,而非完满本身。人因此得以直面自然。生命的艺术中生长出了新的意义。茶开始摆脱它诗兴消遣的形象,成了自我实现的方式之一。王禹偁颂扬茶是“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19],苏东坡写过茶完美无瑕的力量,如同真正的君子可以对抗腐败。佛教教众中,如南禅,因为吸收了很多道家教义,制定了一套精巧的茶道仪式。僧侣会在达摩祖师像前聚集,如同领圣餐那样从同一只碗中饮茶。正是这套禅宗仪式,于15世纪在日本发展成为茶道。

不幸的是,13世纪蒙古部落突然入侵,中原大地遭到毁灭和占领,被野蛮的元朝皇帝统治,宋代文化的所有成果毁于一旦。15世纪中期由汉人建立的明朝虽然企图重建,但是内乱不断,中国于17世纪又为满族统治。各种习惯习俗全无旧日痕迹。点茶法被完全遗忘。一位明代的训诂学家已经完全不知宋代文献中提到的茶筅是何形状。如今饮茶是直接将茶叶投入盛有热水的茶碗或茶杯中。西方世界对旧式饮茶法一无所知,也是因为欧洲人接触茶就已经是明末之事。

到了后期,中国茶仅成了一种妙饮,与理念再无关系。纷至沓来的灾难让这个国家再无热情追寻生命之义。中国开始走入现代化,也就是说,开始变得老气,不再抱有幻想。他丢掉了对幻想的崇高信仰,而这正是诗人和古人永恒青春与活力的来源。他成了折中主义者,礼节性地尊重宇宙的传统。他与自然狎昵,但不愿屈尊去征服或崇拜自然了。他的茶叶常常带有花的芬芳,但是唐宋仪式的浪漫在他们的茶盏中已荡然无存。

紧随中华文明脚步的日本,同样经历了茶的三个阶段:早在729年,史料记载圣武天皇[20]在奈良皇宫赐茶给百名僧侣。这些茶叶很有可能是我们的驻唐使节带回,并用当时流行的方式烹煮。801年,最澄和尚[21]带回一些茶树种子,将它们种在比叡山。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不少知名茶园出现,贵族和僧侣从茶中获得愉悦体验。1191年,去学习南禅的荣西禅师[22]带回了宋茶。他带回来的新种子在三处播种成功,其中一处就是京都附近的宇治,如今是世界最佳茶品产地的代名词。南禅在日本迅速传播开来,茶道仪式和宋朝的茶道理念也随之流行。到了15世纪,在幕府将军足利义政[23]的扶持下,茶道仪式完全成型,并成了一种独立神圣的表演形式。从那时起,茶道在日本完全生根。中国之后用的泡茶法,对我们来说也是晚近的事情了,直到17世纪中期才为世人知晓。在普通消费方面,它取代了点茶法,但是后者茶中之茶的地位仍无可撼动。

正是在日本的茶道中,我们看到了最极致的茶道理想。1281年,我们成功抵御蒙古大军,这使我们可以延续被游牧民族生生切断的宋代茶道。茶于我们而言,已经不仅是一种理念化的饮品;它是宗教化的生活艺术。茶成了膜拜纯净与文雅的借代,成了一项神圣的社会功能:宾主合力,共创尘世至福境界。茶室是沉闷现世中的一片绿洲,疲倦的旅人相会于此,共饮艺术甘泉。茶道是一出即兴的戏剧,围绕着茶、花、画编织出一幕幕剧情。没有一抹色彩打破茶室的色调,没有一丝声响扰乱器物的韵律,没有一个手势干扰仪式的进程,没有一句碎语破坏环境的统一,所有进行着的,都是简单的、自然的——这正是茶道的旨意。神奇的是,它还常常得以实现。所有的仪式后面,是“欲辨已忘言”的哲学真意,茶道,便是道教的化身。

同类推荐
  • 烈焰瓷都

    烈焰瓷都

    通过追寻改变景德镇的都昌人的足迹,记录了鄱阳湖上一个特殊群体在景德镇明清以来五百年的创业史,追溯时代的变迁,书写背负土地的农民在民族手工业大潮中的蜕变,再现丝绸之路上世界瓷都的千年辉煌,在哲理思辨中搜寻余味无穷的人生经验,在融入“一带一路”中寻求生活普遍的文化意义。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这是一部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之书,在从容书写之间,极尽冲和淡雅之风度,书尽千年风骚墨事。
  • 青少年国学全知道

    青少年国学全知道

    中国古代的个人修养,主要是儒家道家的修身思想,如本章介绍的“厚德载物”“格物致知”“天人合一”“守静存养”,等,这些都是个人修身的核心内容。
  •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本书从现存的我国各民族的婚俗习惯出发,力求客观地加以介绍,使读者能粗略地了解、掌握我国婚姻有史以来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表现出的差异判断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趋势,以便于使我国婚俗礼仪向更简捷、更健康、更经济、更文明、更具民族特色的方面发展和确立。
  •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本书为学部委员专题文集,收入作者关于近代思想与文化研究的论文。本书所收论文,写于1985—2011年,26年之中,作者一直关注着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想与文化转型的问题。这是关涉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的大问题。作者试图揭示这个转型过程的内外机制与种种条件,揭示我们已经走过的轨迹,这对于我们如何走向未来,真正摆脱种种中世纪式的羁绊,迈入现代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是很有意义的。
热门推荐
  • 风雪伴君眠

    风雪伴君眠

    她一直记得,那人在她耳边低语:“待我君临天下,便以江山为聘,许你一世安乐,如何?”只是,她那时从未知晓,这世上,会有一人,愿为她角逐天下。如若时光不曾辜负,且与他穷尽眼中欢意。罢了,此生负他太多,但求来世,远离朝堂,生于寻常人家。年岁正好,与他携手,漫步于风雪,直至白头……
  • 琼阁锁剑录

    琼阁锁剑录

    执着仙山琼阁,便如观那镜花水月,甫近即远,终究嗟乎徒劳...大宋年间,扬州一桩灭门案引的绿林好汉、江湖侠客、官府巡检多方周旋。一介白衣与一个黄口书童,机缘巧合下,逐渐抽丝剥茧、拂尘见金,可最终随着案情谜底的解开,不为人知的秘密也…
  • 长门悲歌

    长门悲歌

    那年,她与他相识。她是陈家最受宠的嫡小姐,他是皇帝身边可有可无的庶出皇子。一纸婚约,一场阴谋,帝王家的人,最是无情啊……(此故事是由陈阿娇和汉武帝刘彻改编,以第一人称叙述。纯属虚构,不喜勿喷)
  •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们穿行而过;纷繁绵长的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泥沙,同时也沉淀出无数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情与壮美,让后来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慨叹。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以撰写出历史名著《史记》而光耀千古,为后人称颂和敬仰!作为一代史家,司马迁将全部的人生奉献给了历史,也给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以《史记》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本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力图将司马迁的伟大一生呈现出来。读者如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能有益于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 西轩客谈

    西轩客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教妖女一统江湖

    魔教妖女一统江湖

    她身为魔教之主,必要之时心狠手辣,偶尔也会冷幽默。她总是一身黑衣,独断独行,一路披荆斩刺,简单来讲就是夜行侠。她独自一人一马一剑行走江湖,总而言之就是很帅很酷。(纯属虚构,切勿模仿)
  • 罪恶终结2墓碑之礼

    罪恶终结2墓碑之礼

    神秘绑架,奇葩学院,疯子老师,怪胎学员,本着打算高考结束进行旅游的陆一鸣突然遭到绑架,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经身处一艘前往“海天学院”的海底高铁中。既来之则安之,当他平静下了心中的反抗,接受时,小世界的家伙们开始不安分,神秘世界的面纱也在向他慢慢拉开。
  • 瀚宇之生死结界

    瀚宇之生死结界

    我们本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矮人啊~我们选择隐世躲避杀戮......现在我们只是想要回家。杀戮却从未停止......
  • 是篮球之神啊

    是篮球之神啊

    2006年春天,斯坦福即将被裁掉的替补后卫李真在雷电中醒来。一个声音在脑袋里响起:“这个世界有太多篮球运动员挥霍上天赐予的天赋,只要你足够努力,我会惩恶扬善,帮你攫取他们的天赋”“凡是为伤害你而做的动作都将被惩处,你会得到施暴者的天赋。”“还有…如果有人毫无保留的爱你,你也会提升……”“你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子。”“你会是超越那个老流氓的篮球之神。”
  • 混沌力量

    混沌力量

    本应是手足的师兄弟,竟然成了夙敌;成了夙敌的师兄弟,竟然又不得不携手合作。屡遭风险,时有奇遇的两人,在神魔两族都无力回天的时候,能得到传说中最强大的混沌力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