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6700000002

第2章 跟鲁迅接触最早的山西人(1)

鲁迅最初跟山西精神上的联系,是他在南京读书的时候。

鲁迅于1898年离开故乡绍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管轮班,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的矿务班,1902年初毕业。矿路学堂的课程有金石学(即矿物学)、地学(即地质学)等。鲁迅在此读书3年,成绩优秀,以后继续搜集资料。1903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写出《说鈤》(鈤今通作镭)和《中国地质略论》两文,又跟同学顾琅合编《中国矿产志》一书。在那之前,帝国主义列强出于经济侵略和殖民掠夺的需要,派出许多科技人员,对我国进行了大量地质勘探。据勘测结果,山西的煤炭储藏量非常丰富,为全国之最,足够世界一千年(一说六千年)之用。《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都论及山西矿产资源,后者特辟专章论《山西省矿产》。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我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压迫之苦下成长的。鲁迅的故乡绍兴地处沿海,附近有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之一的宁波,绍兴城内也有了外国的教会,颇为霸道。章太炎在《徐锡麟传》中就说,“绍兴城中有大善寺,天主教会欲得之”。这种情形激起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抗精神。青年鲁迅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格,正是强烈的爱国主义。到日本后不久,他在《自题小像》中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志向。在学习矿产知识时,已经认识到开发矿产在富国强民方面的巨大作用。《中国地质略论》中说:“石炭者,与国家经济消长有密切之关系,而足以决盛衰生死之大问题者也。”同书第二章更有这样的话:“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捡;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者也。”文中写到德国人利忒何芬在中国各地考察情况。利忒何芬曾说:“惟扼胶州,则足制山西之矿业,故分割支那,以先得胶州为第一着……”鲁迅述及此事,又一次明确表示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阴谋的高度警惕,他说:“一文弱之地质家,而眼光足迹间,实涵有无量刚劲善战之军队。”

哪里有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哪里就有被掠夺者的爱国主义怒火在燃烧,反抗运动在开展。1906年,山西人民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争矿权”运动,而这一运动发起地正在日本的东京,鲁迅当时就在东京自学。山西留日学生李培仁为了唤起全国人民对这一活动的注意,蹈海自杀,在留学生中引起震动。这是留日学生中爱国主义热情的一次大喷发。这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显然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所知,鲁迅留日期间所交往、所接触者,都是浙江同乡,而未见有外省人。在写《鲁迅与山西》一书时,笔者致信同乡前辈李尤白,问及几位山西人跟鲁迅的关系,李在复信中说,他知道景梅九跟鲁迅有过交往。他说,1947年或稍后自己在西安帮景梅九编《国风日报》时,曾经看到过景写给柳亚子和鲁迅两封信的底稿,以及鲁迅逝世后景的两首悼诗,该诗当即在报上发表,已经引用在所写景梅九的传记里。又说,“有一次景老来我寓,和他谈起章太炎、鲁迅、郭沫若等人时,他说他在日本留学时,在章太炎寓所与鲁迅相识,鲁迅还可能比他大一点,郭沫若则比他小,去日本留学也晚。章太炎则比他们都大着好几岁。”景梅九为山西安邑(今运城市盐湖区)人,名定成,梅九为字,生于1882年3月,小鲁迅半岁。幼聪慧,12岁中秀才,17岁到太原入晋阳书院、令德堂就读,后转入山西大学堂中斋,接着被选送入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1902年冬考取官费留日,入东京帝国大学本乡第一高等学校理化科,比鲁迅赴日晚半年。他是山西最早的留学生之一,后被选为山西留日学生同乡会会长。以后积极参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是同盟会山西分会评议部长,山西留学生的“争矿权”斗争即是由他参与发动的。1904年初,女革命家、浙江人秋瑾赴日,景找到秋瑾,畅谈革命,甚为相契,后跟秋瑾等人合伙创办《白话报》,是景从事新闻事业之始。此后经常跟秋一起开会,秋瑾回国,景担负送行之责。章太炎出狱到日本后,景又结识章太炎,跟孙中山等人亦来往频繁。景是章所办《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景有关山西“争矿权”的笔锋犀利的系列时评都在《民报》发表。1906年11月27日《民报》举行周年纪念会,景参加筹备,孙中山、章太炎发表演说,由景担任日语翻译。景随后创办《第一晋话报》、《晋乘》、《汉帜》等报刊,宣传革命,抨击君主立宪谬论。1907年初梁启超在政闻社成立大会上鼓吹君主立宪,景跟宋教仁、张继、黄兴等一起,受同盟会指派,将梁赶下了台,后来他在中篇白话小说《罪案》中对此做了生动描写。景回国后在北京创办了三种报纸,最有名、时间最长的是《国风日报》,被称为“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北京创办的报纸”,其地址曾被清廷官府搜查。为此,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发勋章。后景提倡“无政府共产主义”,国内的喉舌《学汇》专刊就载于《国风日报》,每天一期。他又是世界语的积极提倡者,《学汇》鼓吹尤力,景亲自把爱罗先柯的《世界语者之宣言》翻译发表。鲁迅曾任教的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景是积极发起者,陈廷璠所写《创办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的提议》亦载于《学汇》。以后景致力于国学研究,在考《红》治《易》上成就突出,其所著《石头记真谛》为“红学”索隐派集大成之作。有人把景跟章太炎相提并论,有“南章北景”之称。从1906年6月章太炎到日本,至1907年景从帝国大学毕业回国,景和鲁迅同在东京约一年半。此时鲁迅尚未听章太炎讲《说文解字》,但前往拜访不是没有可能,两人相见即在此时。鲁迅是后来所用笔名,当时用原名周树人,所以景在《悼鲁迅》诗开头说:“庐山真面无人识,鲁迅原来却姓周。”景梅九可能是鲁迅所接触的第一个山西人。鲁迅后来在给许广平信中说高长虹“似是安那其主义者”,当因高跟景梅九关系较好,误为二人思想相同,以致有此推断。

如果说景梅九跟鲁迅在日本东京见面细节不易证实,那么,另一个姓景的山西人景耀月就很可能是鲁迅冲破同乡圈子,开始跟外省人特别是北方人打交道的一个重量级人物。景耀月,芮城人,1844年生,比鲁迅小三岁,是“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民主革命的积极参加者。辛亥革命成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景耀月以同盟会中坚干部名义出任次长(各部大都如此)。鲁迅经许寿裳推介,到教育部任职,成为景耀月的“部属”。蔡元培北上接袁世凯南下,部务即由景耀月代理。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写道,景在部扩充自己实力,欲拉鲁迅到身边而鲁迅拒之,遂产生隔阂,景于是在报请大元帅府任命的部员名单中划去“周树人”三字,但被南返的蔡元培制止。鲁迅对民国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作为感到失望,1961年请同仁陈师曾治印,嘱刻“俟堂”二字,据许寿裳解释,意思是因受到景耀月排挤,乃以“君子居易以俟命”自命,并跟陈师曾“槐堂”的室命相匹配。后鲁迅以“唐俟”为笔名,亦由此而来。

同类推荐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胶东半岛鸟文化

    胶东半岛鸟文化

    城市,可以被称为是一本“可读”的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只能从地域文化的亮点中寻找。胶东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独立性,是一支原生态独立起源的文化,胶东文化偏重于齐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
  • 海上文脉

    海上文脉

    浓密的梧桐树叶,掩映着一幢幢历史优秀建筑;激昂的交响乐曲,演奏出一曲曲华彩乐章;宁静的藏书楼,珍藏着一本本百年典籍;耸立的龙华塔,见证了一页页申城演变史。徐汇区古属昆山县,唐、宋代隶华亭县,元、明、清代为上海县辖地。1945年后,分为常熟区、徐家汇和龙华区。1956年,常熟区和徐汇区合并,定名为徐汇区。1984年龙华乡、漕河泾镇和长桥地区划入后,形成如今54.93平方公里的区划范围。海上文脉,俯仰古今!历史学家论言:谁要了解十七世纪迄今的中西文化交往过程,谁就会把目光投向历史上的徐家汇。徐家汇也越来越成为近代中国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首处空间中心。徐汇的文物和建筑就是一部中国的文化史和革命史。作为海派文化气息和经典建筑品质最具特色的城区之一,“海派文化,人文徐汇”的鲜明地标,如今一个个出现在新时代的徐汇版图上。《海上文脉》带你走进徐汇……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

    如果你觉得生活糟糕透了,就来见识一下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无论情况怎样糟糕,澳大利亚人都表现得像一只在树上发呆的考拉,快乐幸福。鲨鱼伤人报道频出;遭遇鳄鱼;踩上杀人蛇;差点触到夺命水母;剧毒蜘蛛迎面落下……翻开本书,马上被澳大利亚人的乐天魅力感染,成为乐天派!《全民发呆的澳洲》是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得意之作!作者比尔·布莱森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更斯、简·奥斯丁、雨果、柯南·道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奥威尔、勃朗特姐妹等文学大师比肩而列。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青梅有点拽

    青梅有点拽

    她五岁时对八岁的他说:“哥哥,陪我一起玩好不好?”“好。”只陪你一个,他心里道。她十四岁时对十七岁的他说:“异辰哥哥,我喜欢小君,是因为他长得好看。”“我长得比他更好看,不是吗?”自恋无比。她十八岁时对二十一岁的他说:“叶异辰,你可不可以不要管我,真的很烦。”明明就要走了再也不回来了。“正有此意。”低垂的睫毛,带着点儿拒人千里之外的意思,转头离开。重逢……她说:“我喜欢你。”“好。”“诶!好什么?”不知所云。“好,我同意你当我的女朋友。”再次抓住她,他便会紧紧抓住不放手,让她再也离不开。其实从未走远……
  • 古龙:楚留香新传(全4册)

    古龙:楚留香新传(全4册)

    读古龙长大的人,都活得很酷!在《楚留香新传》里,酷就是绝不做自己不屑做的事。 读了楚留香,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理想人生! 113部电影、104部电视剧、32个游戏、14部漫画不是真正的古龙,刀一样、诗一样、风一样、酒一样的文字才是真正的古龙!《楚留香新传》系列全四册,囊括《楚留香新传:借尸还魂》《楚留香新传2:蝙蝠传奇》《楚留香新传3:桃花传奇》《楚留香新传4:新月传奇·午夜兰花》四部经典 。楚留香是古龙笔下一个不像人的人, 因为他完美得像神。 但是他终究是人, 他懂得人间悲苦, 享得人间喜乐。 他风流倜傥,人去留香。 他受人喜爱,蜂蝶簇拥。 他来去自由,绝不做自己不屑做的事。 他就是理想人生的化身。
  • 逍遥女王爷风流史

    逍遥女王爷风流史

    她无心权位,却卷入乱局,一无所有后,峰回路转,找回身份,一身华服,重回龙潭虎穴,几经波折,终掌握自己命运动乱开启,为国家,为爱人,披甲上阵,集奇人异士共平战乱,造就属于自己的传奇他是,她在这个世界第一个依赖的人,重重阴谋下,无奈另娶他人他是,让她怦然心动初恋脸,乱局中,自愿站在她身后,为她开拓商业版图他是,肆意洒脱的少年将军,他们有婚约,有盟约,亦有情他是,不见素黎君,怎知倾国色,国破家亡的落难皇子,搅弄风云前生的感情背叛,今生小心翼翼,情归何处
  • 扶蓝

    扶蓝

    体弱多病、浪荡多情、虚有其表的花花公子——这是外人对蓝焰的评价。纯洁、善良、姿色过人——这是蓝焰对自己的评价。他在她面前认真扮演着玩世不恭的角色。她却说:“你说喜欢我的样子真诚。”他曾对命运绝望。直到遇见她,才明白命运早有安排。
  • 极品良娣太子慢慢追

    极品良娣太子慢慢追

    【PS:新书《世子妃很难追》正在连载欢迎入坑嗷】穿越后的薄浅沫抱着发家致富当米虫的志向,结果只留下了天天想着怎么走遍天下,什么太子单于不管了,可是后面总有个尾巴怎么回事,“殿下,你牵我干什么?”“怕你乱跑……”她又不咬人,怕什么。(本文纯属以汉朝为背景,并不符合历史走向)
  • 夏北辰如果再遇见

    夏北辰如果再遇见

    【宠文】【重生】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到这儿的,带有年轮的香樟树,上了厚厚一层铁锈的秋千,以及落在地上泛黄的树叶。上一次见到他,还在五年前,他英俊的脸已经变得苍白,黑白的照片就挂在冰冷的墓碑上。我想去触碰它,伸出的双手像是被束缚,再也没有了力气。夏北辰,如果再遇见。
  • 中外寓言故事

    中外寓言故事

    雨寻主编的《中外寓言故事》从中外寓言宝库中精选出近百个经典寓言,分为外国篇和中国篇两部分。这些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浅显易懂,意存深远,其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深奥的哲理用简单的故事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经过我们的精心加工和改编,这些寓言故事最适合小学生阅读与欣赏。
  • 家谱上的逃亡

    家谱上的逃亡

    我舅舅春虎决定修家谱的那一天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穷人。承认自己是个穷人,是需要勇气的,在此之前,遭再大的难,受再大的罪,春虎总觉得挺一下,前面还是有好日子的。这一次春虎是彻心彻肺地承认。他说自己老了,该去了。“我能活到八十多岁,我想都没敢想过,呵呵。”春虎脸上的皱纹堆成一堆,黑黝黝,闪闪发亮。本来舅舅修家谱,我们不赞成。这个“我们”里,还包括我妈春莲。穷人修什么家谱,只有你这个书呆子舅舅会想出这样的主意。我妈春莲说,穷人就像那地上的灰尘、早上的露水,一阵风来,痕迹全无。
  •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以及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半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