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9700000030

第30章 每天读点品格哲学(5)

敢于负责——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什么样的人算敢于负责任的人呢?可能有各种解释,如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但我觉得,一个人敢于负责,首先要敢于对自己负责。

责任往往是代价的代名词,人们不愿意负责,是因为人们不愿意、或者说不敢承担代价。因此,敢于承担自己的行动,就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正如一位伟人所说:“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如果智慧和勤奋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种东西更为珍贵,那就是勇于负责。

一个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窗,人家要求索赔12.5美元。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可小男孩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这个男孩靠打工赚钱,终于还清了父亲的12.5美元。

这个男孩大家很熟悉,就是后来当选为美国总统的里根先生。

一个敢于负责的人就是不管在什么环境、什么条件下,都能明白自己的责任,并且能积极地把它当做一件分内的事情去完成,去弥补。

一家集团公司欲招收一名部门经理,经过一番紧张的笔试和面试,最后留下了三名应聘者。面试地点在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并没有问他们一些关于业务方面的问题,只是饶有兴趣地带领他们参观他的办公室。最后,总经理指着一只茶几上的花盆对他们说,这是他刚从一个拍卖会上买来的,花费了好几万元。就在这时,秘书走进来,告诉总经理说外面有点事情请他去一下。总经理笑着对三人说:“麻烦你们帮我把这张茶几挪到那边的角落里,我出去一下马上回来。”说完,就随着秘书走了出去。

既然总经理有吩咐,这也是表现自己的一个很好机会,三人便连忙行动起来。茶几很沉,须三人合力才能移得动。当三人把茶几小心翼翼地抬到总经理指定的位置放下时,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那个茶几不知怎么折断了一只脚,茶几一倾斜,上面放着的花盆便滑落了下来,在地上摔成了几大块。

三人看着这突如其来的事情都惊呆了,他们不知道总经理回来后会如何看待他们的办事能力,而且这花瓶值好几万,弄坏了又如何交待?

就在他们目瞪口呆的时候,总经理回来了。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总经理非常愤怒,脸也气得有点扭曲,咆哮着对他们吼道:“你们知道你们干了什么事,这花盆你们赔得起么?”

第一个应聘者似乎不为总经理的强硬态度所压倒,直着嗓子说:“这又不关我们的事,况且我们又不是你们公司的员工,是你自己叫我们搬茶几的。”他用不屑一顾的眼神看着总经理,很不以为然的样子。

第二个应聘者却讨好似地对总经理说:“我看这事应该找那茶几的生产商去,生产出质量这么差的茶几,这花盆坏了应该叫他赔!”他也说得理直气壮。

总经理把目光移到了第三个应聘者的身上。第三个应聘者并没有立即为自己辩解,而是俯身拿起那些碎了的瓷片,把它放在一旁,然后对总经理说:“这的确是我们搬茶几时不小心弄坏的。如果我们移动茶几时小心一点,那花盆应该是没事的。”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总经理的脸却由阴转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总经理握住他的手说:“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负责的人,肯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我们公司欢迎你这样的员工。”

这时,另外两人才明白过来,这其实是总经理的一个责任测试,而在这小小的测试面前,他们却都败下阵来。

人们往往对于承认错误和担负责任怀有恐惧感。因为承认错误、担负责任往往会与接受惩罚相联系。一些人在出现问题时,首先把问题归罪于外界或者他人,总是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开脱,而在管理者看来,这些都是无理的借口,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也不会减轻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掉。

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缺乏责任感难免会失职,但与其为自己的失职找寻借口,倒不如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职。敷衍塞责,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会让老板觉得你不但缺乏责任感,而且还不愿意承担责任。没有谁能做得尽善尽美,但是,一个主动承认错误的员工至少是勇敢的。如何对待已经出现的问题,能看出一个人是否能够勇于承担责任。

由于我们能力的欠缺,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有一些失误,但产生失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面对失误的态度。只有敢于负责的态度,才能得到他人的谅解和尊重,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宽恕。因为一个人懂得承担责任,这比千万次竭尽所能推辞责任更具有震撼力,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能成就大事业的人。

哲人说,当我们竭尽全力,尽职尽责时,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赢了,因为这个过程带给我们满足,使我们成为赢家。“勇于负责”是世界500强企业最重视的员工素质,是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的神奇法则。人们不应把问题归咎于自己周围的环境,而应以勇于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样一切都会有所改变。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伟大的工程都始于一砖一瓦的堆积,任何耀眼的成功都从一跬一步开始,但这一砖一瓦、一跬一步的累积,都需要我们以勇于负责的精神去一点一滴地完成。

生活总是会给每个人以相应的回报,无论是荣誉还是财富,条件是你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努力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勇于负责的精神,才会产生改变一切的力量,凭着这股力量,才会有超越想象的坚强和隐忍,才能经得起各种打击、失意和批评的考验,从而也会更快、更稳地取得成功。

见贤思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劣势;没有绝对的长处,也没有绝对的短处。鱼儿游弋水底是一种本事,鹰搏击长空何尝不是一种能耐?至于鱼儿和老鹰的生存技能,好象无法比较,因为它们之间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庄子·天下》篇中曾经记载了庄子和惠施的一段对话:

惠施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把它叫臭椿。它的树身长的非常粗大,无法用木匠的工具去量;它的小枝子又生的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它虽然生长在大路旁边,但是,木匠来回经过,却没有人理睬它。你的言论,大是很大了,就是没有用,所以,大家都不相信。”

庄子说:“你见过野猫吧?它们屈着身子埋伏起来,等着捕捉出来活动的小动物。在捕捉小动物时,东西跳跃,不避高低,结果踏中猎人设置的捕兽机关,死在捕兽的网子里面。再看那牦牛,它大得像垂在天边的云彩,大是很大了,但不会捉老鼠。现在你有那么一棵大树,发愁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广大无边的旷野里?人们无所作为地在它旁边徘徊,逍遥自在地在它下面躺着休息,斧头无法砍伐它,任何东西也不能损害它。虽然没有什么用处,但又有什么祸患呢?”

庄子笔下的这棵大树,之所以没有被砍伐,成其天年,恰恰是因为它没有一点“用处”。相反,那些所谓“有用”的树都被砍伐走了。相比而言,怎么才算有用呢?庄子通过这段对话告诉我们,所谓的“用处”都是相对而言的,就像这颗弯弯曲曲的大树看似无用,但却能成其天年,这不就是最大的用处吗?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只小羊和一只高大的骆驼相遇了,恰好骆驼肚子也饿了。于是,它就抬头吃起了树上的树叶,吃得很开心。小羊见了十分眼红,它见那树太高,怎么跳都够不着。这时,小羊和骆驼同时发现了一个木栏中有许多又新鲜又茂密的小草。骆驼十分为难,因为它的个子太高,无法钻进去吃草,而小羊却笑着钻进木栏里吃了个饱,留下骆驼在木栏外干瞪眼。

这个故事流传了几百年,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该去发现并学习他人的长处,而不是去嘲笑、讽刺他人的短处。

马克思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哲学家和船夫的故事。

哲学家与船夫正在船上进行一场对话。“你懂哲学吗?”“不懂。”“那你至少失去了一半的生命。”“你懂数学吗?”“不懂。”“那你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

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

看着哲学家在水中胡乱挣扎,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

在这生死攸关之际,挽救哲学家生命的并不是他那引以为豪的“哲学”,却是那位“无所长”的船夫。船夫真的“一无所长”吗?当然不是,否则这位哲学家早就丧身海底了。可见,世界上的事物并非十全十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话也包含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要求我们对待事物都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这一事物的长处,也要看到它的短处,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孔子之所以博学,是和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思想主张分不开的,也是和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的反思精神分不开的。他虚心向别人学习、求教,学习别人的长处,规避别人的短处,才成就了孔子的博学。如果失掉这种优秀品质,相信孔子也很难取得大的成就。如果上面故事中的那位哲学家能够认识到船夫的长处,后来也就不会在危难之际遭到船夫的讥讽了。

从前有个国王,得了一种世界上罕见的病。经医生诊断,此病只有喝了狮子奶才能痊愈。可是怎样才能得到狮子奶呢?大家都一筹莫展。

有一个聪明的男孩子得知此事后,想出一个办法。他每天跑到狮子洞穴的附近,给母狮子送上一只小狮子。到第10天,他和母狮子已经很亲密了,终于顺利地取到了一点狮子奶,可以给国王当药用。

可是在去王宫的路上,他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却吵起架来,闹得不可开交。吵什么呢?原来是争论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取奶的过程中最重要。

脚说:“如果没有我,就走不到狮子洞,自然就取不来奶。”

手说:“如果没有我,拿什么取奶?”

眼睛说:“如果没有我,看也看不见狮子,怎么取奶?”

这时,舌头也突然加入进来,说:“如果不能说话,你们一点用处也没有。”

身体各部位一听,更不服气了,群起而攻之:“你舌头没有骨头,完全没有价值,别再妄自尊大了。”

舌头一看情势不妙,赶紧闭口不言。

进了王宫,舌头才开口说:“到底谁最重要,待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到了国王面前,男孩子献上狮子奶,国王分辨不出这是什么奶,便问那男孩子。

男孩子回答说:“这是狗奶。”

这时身体各部位才知舌头的重要,连忙向它道歉。于是,舌头才改口说:“不,是我说错了,这是货真价实的狮子奶。”

这是一个犹太人的寓言故事。在犹太人眼中,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用的,一时无用,另一时也许就有用。世界就是这样奇妙地处于这种辩证关系中,总是各有长处,各有短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犹太人就是这样看待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并且努力使自己扬长避短。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王阳明心学课:修炼强大的自己

    王阳明心学课:修炼强大的自己

    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活,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其实幸福只是一个过程,但很多人却把幸福当成了结果。人一旦把幸福当成结果,就如唐僧取经一样,内心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得到幸福真经。所以,要获得幸福,需从修心开始,王阳明的心学便是教我们如何修炼内心的,我们也可以把王阳明的心学看作是一堂恢复我们丧失已久的良知的修行课。他的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译文经典)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译文经典)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的重要著作,它通过考察基督教的经济伦理观,探讨了宗教文化对于英美等国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以及它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由此,韦伯试图回答: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仅仅出现在西方,而同时期的东方却呈现出停滞之势。
  •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

    本书围绕“哲学为何物”这一问题,层层展开,对“哲学的问题”“哲学的方法”“哲学的价值”等难以通俗论述的问题做了清晰的分梳。清晰有力的框架、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本书成为一本经典的哲学普及读物。有志于提高哲学素养、提升人生境界的读者不可不读。
热门推荐
  • 回到三国变成树

    回到三国变成树

    天啊,大家快来看啊,这里有颗科技树成精了!
  • 音游狂犬

    音游狂犬

    音游,顾名思义,便是“音乐游戏”的简称。简而言之,便是玩家随着音乐进行各种相应操作的游戏,极其考验玩家的手速,反应,眼力以及对节奏的把控。而与之相对的音游玩家,因这个群体对音游的痴迷与执着,被冠之以“音游狗”的名号——故而,当各色各样的音游交汇成一个绚烂多彩的世界,当各路音游的玩家与魔王曲交互错杂成一段纷繁绚丽的乐章,勇者的刀光与魔王的剑影交错于故事开始的瞬间,此所谓之,音游狂犬。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温室大棚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温室大棚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书深入介绍了科学种植、生产加工等新工艺、新技术,切实帮助广大农民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引导农民朋友们脱贫致富,轻轻松松奔向致富之路。
  • 岁月

    岁月

    本书讲述了北京西郊一座煤矿职工家属三户私交甚笃的煤矿工人家庭,黄子余家、焦吉祥家和于富礼家的故事。主要围绕三家人的第二代——焦建国、黄国强、于一心以及后搬入这座院子的刘保国,这“50后”四兄弟不同的命运,讲述了“50后”一代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感受了共和国建立的高歌奋进,并在时代的大潮中不断成长的故事。
  • 江南如歌

    江南如歌

    从儒听闻塞上不如江南繁华。塞上人镇守边疆为人豪爽刚强,而江南人擅长经商,人娇弱却衿贵。“如歌,为何你如此不同?”如歌只想安静的翻个白眼。“我未来可是要做将军的!”娇贵塞上王子×俏皮南方姑娘“喂,小王子。我看上你了,要不要跟爷回家呀。”
  • 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

    本书介绍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知识,对刑事诉讼各个环节中的概念、原则、规范和要求等做了较为详尽的系统介绍。
  • 啥玩意儿啊

    啥玩意儿啊

    昂……生活随笔……这完全是我的个人日记本……不小心翻到的同志赶紧退……
  • 浪子彦

    浪子彦

    崖山海战,大宋最后的灭顶之战。此后,剑圣彦青云带着亡宋最后的星星之火,期望着可以燎起重新的复国烈焰,却突然神秘失踪生死不明。他的孩子彦子韬继承了他的《浪子剑法》,并在其基础上做了巨大的改进,真正的将其发扬光大,江湖众人闻名遐迩,且人称外号“浪子彦”。然而,随着十五年之约的临近,他最爱的女人却在他面前微笑的死去,而他却丝毫都无能为力。陈年往事的残酷真相也随之一并揭发,备受打击的“浪子彦”最终又该如何抉择……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