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9700000009

第9章 每天读点生活哲学(3)

在《红楼梦》的第十三回,王熙凤梦中与秦可卿有一段对话,颇值得人寻味:

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话,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书旧族了!”

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佩,忙问道:“这话虑得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

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划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保永全了……”

此时,宁荣二府尚属鼎盛之期。秦可卿是贾蓉之妻,在贾府中是一个善于思索、怜贫惜贱、慈老爱幼的重孙媳妇。她从辩证的观点提出了贾府“荣”时防“衰”的价值信念——“否极泰来”,可谓深谋远虑。

唐朝有一个督运官,功不显,名不就,史书却有专门记载,实属罕见。相信人们看过“罕见”的理由,会多一些对人生的思考。

据《唐书》介绍,这个督运官在一次监督运粮船队时,遇不测风云而翻船,粮食损失颇巨。巡抚在考核他时说:“监运粮食受损,成绩中下。”督运官听后一句话没说,从容地笑退出来。巡抚颇欣赏他的气度和修养,把他叫回来重新评估道:“损失粮食非人力所能及,成绩中中。”督运官仍然没有半句惭愧或辩解开脱之类的话。巡抚深为他的坦荡胸怀所感动,最后评价他:“宠辱不惊,遇事从容,成绩中上。”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名人中,一个小小督运官的一件小事能引起特别关注,正是因为人们推崇他“宠辱不惊,遇事从容”的心态和修养。

《幽窗小记》中的一副抒情对联写得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其大意是,为人做官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联中“看庭前”三个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之意,而“望天上”三个字,则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小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却又隐含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这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地道出了人生对待名誉和地位应持的正确态度。古代那位运粮的官员,之所以能做到“宠辱不惊”,就是因为他具有对事对物、对功名利禄,失之不忧,得之不喜,自始至终保持了心平气和、淡泊自适的境界。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越来越重,精神越来越空虚,思想也异常浮躁呢?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然而文明社会却使得很多人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但这样又何苦呢?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面对一生中N个过错与得失,一些人往往准备着N+1个理由。在这N+1个理由中,又可能没有一个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或怨天尤人,或叹世事不公。还有一些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把得失与过错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在得失和过错面前,或疯或狂,演绎了一幕幕人间悲剧。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有“范进中举”为例,在国外现实生活中,此类现象也是大有人在。意大利著名音乐家科莱利,在一次规模很大的音乐会上,因其出色的表演赢得了热烈持久的掌声。掌声过后,一位行家指出他搞错了一个音符,这犹如重磅炸弹在他脆弱的心灵深处引爆,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一世英名因一个小小的音符而留下瑕疵,从此一病不起,郁闷而终。

看来,“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在名利面前,看淡的少了,所以痛苦的多了。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类明证。有些事情不容易做到,就证明我们更需要修炼和学习,应学习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他们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能够超然物外,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当属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赵朴初在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和崇高。

有所忌惮——常怀敬畏之心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就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少女,有时候,我们好像掀开了这层面纱,看到了庐山真面目,但蓦然回首,却发现她离我们其实很远。

虽然现今人类可乘航天飞船冲出地球系,但人类对地球以外的事物还未曾了解或了解不多。人类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所谓的人定胜天,只能看做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绝不可能在某一个点实现,最起码不是现在。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对她的敬畏之心,时刻警醒自己,人类不是无所不能的。因为,对于大自然,人类永远都是有所希求的。”正因如此,古代的先哲们经常告诫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孔子说:“吾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也说,“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反复地思索,他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正因为对这个世界有了敬畏之心,我们才获得了尊严,才加速度地离开了动物界,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正如帕斯卡尔所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要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开始趾高气扬起来,总是感觉自己能把所有的东西践踏在脚下,总是消解任何所谓神圣的东西,他们对大自然、对人、对道德不再敬畏,在行为上也开始肆无忌惮起来,甚至感觉自己能够倒转、扭曲大自然最一般的规律,认为大自然可以为自己所玩弄,并在这种玩弄中获得一丝快感。

前几天看新闻,说在某公园一位6岁女童跟老虎照相,被咬致死。我不知道该愤怒还是悲哀,为了钱,人可以忘记老虎吃人的天性,利用它做赚钱的工具;为了玩,人可以忘记老虎吃人的天性,宁愿花钱也要玩一玩。老虎失去自由,被关了很久,表演完了还要卖笑陪人照相,终于恼羞成怒了。俗话说,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真应了这句话,老虎一发威,悲剧就上演。人为什么就丧失了敬畏之心?

于此,我又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本画册。画册里讲一个法国小女孩和非洲野生动物的故事。小女孩的父母是专门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师,常年在非洲野外。小女孩因此结识了很多非洲野生动物朋友,留下了一张张亲密的照片,比如和蛇、大象、金钱豹、鸵鸟在一起。照片拍得很美,堪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可我却感到一丝不安,我担心她总有一天会死在这些动物手里。真的,上的山多终遇虎。兽性是不容揣测的,永远别丧失了敬畏之心。

1764年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却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特殊位置,他在经历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作出了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此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的规定,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了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一场大火使这本书成了稀世珍本。这位学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了褒奖,然后按照校规将他开除。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作任何解释,他只亮出哈佛大学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

有个“海归”朋友告诉我说,在美国,公司作决策时,往往有许多不同意见,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地鸡毛,但是一旦规则定了下来,不管是哪一派都会百分之百去执行;相反,在国内,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好像和气一团,没有争议,可是一旦新规则定下来后,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阳奉阴违地作对。

国人对规则往往没有尊重的习惯。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中国人的表现可以说是最差的。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还是车站、机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胜。在很多人心目中,不排队或者插队不但不觉得羞耻,反而是“能干”、“机灵”的体现。而在德国,有人为了考验德国人是否守规则,分别在两个电话亭上贴了“男”、“女”标志,结果,德国人果然按照电话亭上的标志,分成男女两队各就各位,就算一边排着长队,另一边的电话亭空着,也没有人会打破这一规则。

敬畏本质上是一种信仰。敬畏感的消失就是信仰的缺失,因为有信仰,人才会有所忌惮;有所忌惮,才会让一个人的人生有规矩,有目标;而有目标的人,才会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没有忌惮,必定是群魔乱舞,欲壑难填。欲望就是没有尽头的。它其实就是一个巨大而黑暗的虚无,会让我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有信仰,有所忌惮,人才能活出一种更高的境界。

宁静致远——“慎独”的功夫和境界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哲学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它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强调的“道”“不可须臾离”之意,是“慎独”得以成立的理论根据。

按照郑玄先生的注释,“独”是指“独居”、“独处”,“慎独”就是谨慎自己在独居、独处时的言行、行为。如在《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一语后,郑玄注曰:“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按照现在人的话来说,“慎独”就是人们在独处之际仍能保持道德的操守,独善其身。“慎独”指的是人们在独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佛家讲:“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在这里,观心,指观察一切事物,当自我反省解。据《辞海》注:“观察心性如何,谓之观心。”“妄穷而真独露”中的妄为妄见,妄念。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皆非真有,肯定存在就是妄见。真为真境,脱离妄见所达到的涅盘境界。机趣中的机是极细致,趣,当境地解,即隐微的境地。“大惭忸”,惭忸是惭愧、羞愧,此指很惭愧。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一个人独坐静思省察自己的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念全消而真心流露,当真心流露之际,皓月当空,心旷神怡,精神十分舒畅,感觉体会到了毫无杂念的细微境界。假如这种真心能够常在,而偏又感到真心难以全消妄念,于是心灵上会感到惭愧不安,在此中感到悔悟而有改过向善的意念。

“慎独”须静。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如是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朝的洪序明也说:“淡泊明志,肥甘丧节”。所谓“明志”,就是说不会被利欲熏心,而能保持高洁的志气。而“丧节”是指丧失节操,节本来指“竹节”,在此则用以表示人所应该遵守的本分,凡是有廉耻心的人,都不能为了名利,而出卖自己的节操。

“慎独”须有一颗超然物外之心,若被外物羁绊则难以淡泊。明朝洪应明的《一日一禅》里有这样的描述:“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意思是说:能过着粗茶淡饭生活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样清纯,像玉一样纯洁;而讲究穿着华美服饰、饮食奢侈铺张的人,他们在显贵们面前,往往自甘作出一副卑躬屈膝的奴才相。因为一个人的志向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往往都是在贪图物质享受中丧失殆尽的。

淡泊之人,没有任何的羁绊和约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生观,不从众,不受他人之惑,明是非,知廉耻,立身处世能登高望远。即使不能超凡绝俗、出人头地,也能严谨操守。其胸襟空明博大,自有别于势利小人。衮衣玉食者则反之,他们忘记了自己是个人,不知道自己是谁,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人格,不辨是非,不知廉耻,在权贵面前卑躬屈膝,极尽谄媚之能事,说的是官话套话,就是不会说人话,吃的是民脂民膏,干的却是危国害民的勾当。

“慎独”讲反省,这正是儒家所讲的“吾日三省吾身”。春秋战国时期,宋昭公众叛亲离,只得架车出逃。在路上,宋昭公就对车夫说:“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出逃了。”车夫就问是因为什么呢?宋昭公说:“以前,不管我穿什么衣服,别人都说这衣服华美;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别人都说我英明。这样我内外都发现不了自己的过错,所以今天才会这样狼狈!”从此,宋昭公改弦易辙、以仁善治理国家。他死后,谥为“昭”,昭就是明显,就是能够自我反省。所以,一个人有过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反省的勇气和智慧。“慎独”,强调人的自我反省,增加修养,与人为善,从而使他人愿意亲近你,人际关系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慎独”的功夫需要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休闲的时间。这是修养的外在条件。独处之时,更要分清善与恶。“善”与“恶”都源自人的“一念”,同时人的许多欲求也随之而来,而君子则能够在没有行动之前考虑再三,绝不能贸然进行。若不然,就有可能走上“恶”的极端,这就很可能违背了“中庸”思想。

同类推荐
  • 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你曾经思考过人生中的“大问题”吗?比如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之外还有什么吗?我在宇宙里是怎样的存在呢?为什么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本书从《阿维斯陀》(the Avesta)、《薄迦梵歌》(the Bhagavad Gita)、《圣经》(the Bible)、《古兰经》(the Qur'an)、《旧约塔纳赫》(the Tanakh)以及《三藏》(The Tipitaka)等书中摘录了100多句经典名言解答这些问题,不但发人深省,而且信息量十足,带你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 35位著名学者纵论马克思主义

    35位著名学者纵论马克思主义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组织院内外著名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新时代的理论与实践等,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孔子这样说

    孔子这样说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该书选取了《论语》中为国人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章句,针对孔子中庸、修身、齐家、孝悌、仁爱等思想,借助于古今之生动实例,准确严谨地予以分析解读,给读者以思考空间。
  • 逻辑十九讲

    逻辑十九讲

    《逻辑十九讲》是美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新思想运动”之父威廉姆·沃克·阿特金森针对大众读者所撰写的一本逻辑学通俗入门读物。《逻辑十九讲》一书从逻辑学最浅显的概念入手,用通俗和生活化的语言,系统、简洁地阐述了逻辑学最基本的原则与思维方式。其中诸如推理、归纳、因果关系、真假命题、是非条件等专业术语,作者都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旨在让读者明白逻辑对于日常生活及普通思维、行为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并掌握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以扩展、提高读者的认识面和认知能力。
  • 孟子与离娄

    孟子与离娄

    《离娄》重点论述了君臣之道、父子家人相处之道,说明了为君王者治国施政的最高修养境界—--至诚,为人臣者。高官厚禄者的责任——能格君心之非,为人师者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的职责——促成完整的人格,为人子女者事亲尽孝之道——守身,即坚持一种人格、行为的标准。此外,还讨论了君子修养的目标,即“自得”以恢复“赤子之心”。南先生特别指出,后世学者对《孟子》多有误读,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什么,朱熹认为是“贫不仕”,“陷父母于不义”,他则反对此说,认为应依《孟子》本文,理解为不能事亲、不能从兄。
热门推荐
  • 神州奇侠正传3:江山如画

    神州奇侠正传3:江山如画

    萧秋水没有死。风大雨急夜黑,萧秋水却没有死。他人在断崖之下,“江水之中,江水滔滔,天地无情,他知道唐方看不见他,然而他却看见唐方。他可以隐约看见,崖上的唐方,透白的脸,纤细的腰身。他想喊,却一连喝了几口水。萧秋水不谙水性,他一直没有练好泳技,他凭憋一口真气,才勉强能把头部口鼻,浮出水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浅蓝之心

    浅蓝之心

    简略浮夸版:一个热爱作死的研究者在成功作死后,意外获得了第二次的人生,于是,他欣然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绝不停止作死的脚步。标准版:一无所有之人意外开启了新的人生,在这个世界,众神已陨,白银精灵的光辉和伟大的浮空城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留下的,是是已然被知晓的充满灾难和不安定的未来,而他,不得不走下去。。
  • 青丘狐之异狐

    青丘狐之异狐

    九尾狐曹匪一家贪恋人间的繁华,逃离青丘来到人间,引出一系列爆笑事件。最后误打误撞得道成仙,无拘无束惯了的九尾狐能适应天庭规矩的生活吗?原来天庭也不过是一个捧高踩低之地,还不如反下界去,做我的万妖之王!
  • 武唐侠义风云录

    武唐侠义风云录

    滚滚历史不曾留,难逃恩怨情与仇。侠义在心剑在手,莫让万物为刍狗。江山由来白骨垒,夜半梦醒亡人堆。看尽权势与富贵,不如花间酒一杯。江湖,朝廷,恩怨,情仇,侠义,计谋!恩怨情仇伴随天下大事,快意江湖难逃朝堂之手!最传统的武侠,最纯粹的江湖,刀光剑影,爱恨情仇,书写着武唐时期的一曲不灭赞歌,逃到天涯逃不尽,逆流而上定乾坤!
  • 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五代名画补遗

    五代名画补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妖帝主

    大妖帝主

    当孤辰再次睁眼时,却成了陌生世界中的一只狐妖!!!(推荐一部小说:神魔驾临) 不要问我为什么要推荐,因为老子是神坏!!!
  • 买宋

    买宋

    一翩翩少年郎,梦回大宋,阴差阳错买了个爹,没想到这个便宜老爹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八贤王,这……更凑巧的是,仁宗皇帝无子,论宗亲自己最近,要让自己继承大统,这……以武举之身入仕途,天下第一武状元,本是文人鄙夷的武夫,却以才华名满天下,这……平西夏,征辽邦,拥新法,促变革,继皇位,争礼仪,且看一介翩翩少年郎,如何买爹买来一个大宋……………………(本书为戏说党,并非考究党,许多桥段来源于历史典故,相声评书,如王华买爹神马的,不喜勿喷QAQ~~~)
  • 虎爪山王

    虎爪山王

    这一年,正是暮秋天气,关东街上忽然来了一辆镖车。车只一辆,货也不多,镖师连下手和跑趟子的竟有七八个之多。除车上坐着两人外,余均骑着快马,一到便往东头一座最大的通商客店驰去。店伙早就得信,备好上房,因为这镖车乃北五省最有威望的武胜镖局,总镖头杨武、副总镖头朱大成本领高强,威名远震,交情又宽,自立镖局以来从未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