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717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伯·布莱克斯东在《弗吉尼亚·吴尔夫:一篇评论》中说:“阅读了《灯塔》之后再来阅读任何一本普通的小说,会使你觉得自己是离开了白天的光芒而投身到木偶和纸板做成的世界中去。”这代表了有关《到灯塔去》的一种看法;读过此书的读者,也许还有别的乃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可能会嫌情节成分太少,人物面貌不清。历来关于吴尔夫的批评,大多针对她的人物;人物性格通常借助情节展现,所以连带涉及情节;此外还责怪她视野太过狭隘。以上两种意见,姑且不置可否,有一点须得指出:批评者——不管是论家还是读者——所希望获得的,吴尔夫压根儿不打算供给,她另外奉献一些别的。布莱克斯东因此否定其他作品虽未必可取,但《到灯塔去》的确不是一本普通小说。那么也就不能用读普通小说的眼光来读它。这句话说来简单,实行并不容易。我们要想与吴尔夫一类作家达成共鸣,却又只能这样。就像她所说的:“不要对你的作家发号施令,要试图与他化为一体。你要做他创作活动中的伙伴与助手。”(《应该如何阅读一部作品》)每种创作方法都是独立的价值体系;不同的阅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创作方法。画地为牢,干脆不读算了。

对于上述批评意见,吴尔夫自己早有回答。好比讲到人物,她在《本涅特先生与布朗太太》中说:“我想辨明,我们说的小说中的‘人物’意味着什么。”早在《到灯塔去》完成之前八年,也就是她即将转向意识流小说创作时,在《现代小说》一文中所说就很明白:“让我们考察一下一个普通人在普通的一天中的内心活动吧。心灵接纳了成千上万个印象——琐屑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深深铭刻在心头的印象。它们来自四面八方,犹如不计其数的原子在不停地簇射;当这些原子坠落下来,构成了星期一或星期二的生活,其侧重点就和往昔有所不同;重要的瞬间不在于此而在于彼。因此,如果作家是个自由人而不是奴隶,如果他能随心所欲而不是墨守成规,如果他能够以个人的感受而不是以因袭的传统作为他作品的依据,那么就不会有约定俗成的那种情节、喜剧、悲剧、爱情的欢乐或灾难,而且也许不会有一粒钮扣是用庞德街的裁缝所惯用的那种方式钉上去的。”这显然有别于前辈作家如威尔斯、本涅特和高尔斯华绥等对人物的理解,——同样也有别于至今仍囿于传统阅读习惯的读者的理解。问题不在名目,内容完全不同。而这么把握人物,情节也会另作安排。进一步讲,所关注的既非同一方向,又遑论视野宽窄。吴尔夫说,这是“精神主义者”与“物质主义者”的区别;简而言之,其一看“内”而其一看“外”。

无论作家写作,抑或我们阅读,这都是前提所在;所以非得饶舌一番,不然不得其门而入。上述特色,《到灯塔去》较之吴尔夫早先诸作都要来得充分。所写内容即如前引《现代小说》所述,人物为拉姆齐夫人等一干人,情节是“到灯塔去”,如此而已。剩下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怎么写成这个样子。相对于吴尔夫来说,写法问题对此前的贝内特等几乎不存在,循规蹈矩就是了;然而在她却必须予以解决。否则所有追求——特别是人物方面的追求——都落空了。而这正是她所关注的,一如她在《本涅特先生与布朗太太》中阐述的:“我相信,也就是说,所有小说都要与人物打交道,小说的形式,或者笨拙、冗长、枯燥,或者丰富、轻快、活泼,都是为了表现人物展开的,不是为了说教、歌咏或赞颂大英帝国的荣耀。”只是着眼点不同而已。

这里有关人物的不同看法,亦即通常所谓人物真实与否的问题;吴尔夫一再论说,同样围绕此点进行。然而我读《到灯塔去》,以为若用“人物的存在”来代替“人物的真实”,恐怕也就不成问题了。不存在的,也就是不真实的;写法如何在所不论。林德尔·戈登在《弗吉尼亚·吴尔夫:一个作家的生命历程》中写道:“‘时过境迁’部分以非人化视角观看季节的循环,在令人震惊的随意性括号里抹掉了可爱的人物拉姆齐夫人、普鲁和安德鲁。这是造物者自身的角度。”读书至此,觉得空旷极了,寂寞极了。回想此前——也就是回到人的角度——切实感到所有的人曾经存在;他们的感觉,思想,言谈,举止,都是证明。即以拉姆齐夫人而言,她是那么具体地存在着,无拘生前死后。其他人物如拉姆齐先生、莉莉·布里斯科和詹姆斯等,也都存在。那么接续刚才的话说,存在的,也就是真实的;写法同样在所不论。

似乎与作家的看法相呼应,《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这样想:“我们的影像,你们藉以认识我们的东西,都是肤浅可笑的。在这些影像下面是一片黑暗,无边无际,深不可测;我们只不过偶尔浮到表面,你们就是依靠这个认识了我们。”所涉及的还是前述“内”与“外”的问题。但是吴尔夫的小说并没有完全放弃“外”,而是借助与“外”的联系来写“内”;也就是说,在现实环境与内心活动接合处,选取一个足以充分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视角。正如埃·奥尔巴赫所说,“在弗吉尼亚·吴尔夫手中,外部事件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它们统帅一切的地位,它们是用来释放并解释内部事件的。”(《摹仿——西方文学中所描绘的现实》)所以情节尽可能地被简化,因为复杂非徒无益,反而有碍,不过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总体而言仍然需要一个事件的框架,就局部而言则在细节选择上多所精心,人物所有的心理活动都被置诸这一框架之内,而为那些细节所触发,所联络,造成无数如她所强调的“重要的瞬间”,其间针线相当绵密。H.П.米哈尔斯卡娅所言不差:“她的作品结构,总是给人某种理性主义的感觉,让人觉得里面有一番周密的苦心思考。这种苦心思考,使她的小说区别于许多现代主义作家那些结构混乱而故作松散的作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小说的发展道路》)

笼统地讲“内”或“内部事件”,仍有可能忽略吴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关键所在,——这里使用“意识流”一词,其实她写的并非纯粹的意识流;正如多·斯·富尔在《弗吉尼亚·吴尔夫》中所说:“她决心让种种印象、个人分析、对外界的感受等等在作品中占支配地位;她决心运用观察角度、感觉以及回忆的技巧。”人物既作为意识活动的主体存在,同时也在被观察分析之中;作家并未完全认同于某一人物的视点,自己作为观察者的视点仍然若隐若现,而这个观察者的视点与对人物的外在描述是一致的。这使得作家能够同时从内外两个方面去把握人物,自由进出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可以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大致分为相对内向或独立的意识与相对外在或随机的感受的话,吴尔夫始终无所偏废,而是一概包容,各尽其极,并使之相互促成,层层递进,达到丰富饱满程度,从而实现按一己标准“表现人物”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她有着非比寻常的体验和表达瞬间感受的能力;而“内”与“外”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以人物的感受为基础的。

以上系就某一人物而言;《到灯塔去》的特色,却在于对此有所超越。米哈尔斯卡娅说,作家“力图把几个主人公的‘意识流’融进同一道河床,再现出几个人的意识同时进行紧张活动的复杂画面”;就意识流小说而言,是为一层进境。这有赖于梅·弗里德曼所指出的:“在开始和结尾部分里占主导地位的情绪和回顾,是以真实的变化为背景而表现出来的,不像在《达洛维太太》中,只以回忆中的变化为背景。”(《意识流:文学方法研究》)如果说《达洛维太太》中所有人物的心理活动有一个指向既往的总的方向的话,这里拉姆齐夫人等则要自由得多,他们的心灵朝着四面八方展开。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具即时性,也更其片段化。它们之汇聚一流,完成于“重要的瞬间”,——精心选择的一系列现实环境中的细节,既触发了不同人物的感受与意识活动,又促成了彼此间的相互联络转化。不同人物的“内”,“内”的不同层面,“内”与“外”,在作家笔下打成一片,简直天衣无缝;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才赞同A.M.福斯特在《弗吉尼亚·吴尔夫》中所说:吴尔夫本质上“是位诗人”。

吴尔夫的诗人特色,大概还表现于作品的象征意义。论家对此众说纷纭,特别是关于灯塔的寓意,多有揭示。然而吴尔夫说:“我写《到灯塔去》并无特别的意义。一本小说非得要有一条主线贯串全书,才能使其构成一个整体。我觉得各种情感都会由此而增长,不过我不想仔细思考这些,相信人们会把它作为自我表现感情的寄存处——他们已经这样做了,有人认为它是这么一回事,而另外的人则认为又是那么一回事。除非运用这种模糊、笼统的方法,否则我是无法驾驭象征主义的。至于是对是错,我不清楚,但是直截了当地告诉我这事是指什么,那在我看来是一种讨厌的做法。”(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七日致罗杰·弗赖伊)前面提到现实环境对于人物心理活动所起作用,灯塔作为这一环境的成分之一,意义大概与其他成分并无二致,不过因为贯穿始终,作用显得大些罢了。其实《到灯塔去》写到的任何环境成分,无一不经过精心挑选。吴尔夫首先考虑的,可能还是小说写法问题。别的方面则早已被她所认识,所理解,就像《现代小说》等文章中说过的那样。至于象征的问题尚在具体写作之外,有也罢,没有也罢;或者说,是小说造成了象征,不是象征造成了小说。

讲到寓意,小说第一部临近结尾处,拉姆齐夫人——到第二部她就死了——的一段内心独白,可能更其重要:

“他们还会存在下去,而无论他们存在多久,她继续想到,都会回到这个夜晚,回到这轮明月,回到这海风,回到这幢房子——回到她的身旁。想到无论他们存在多久,她都将被牢牢牵记,萦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这令她沾沾自得,她对这样的奉承话很容易动心;她将被他们牵挂着,还有这个、这个、这个,她想着,拾级而上,满怀柔情地嘲笑楼梯平台上的沙发(她母亲留下的),那把摇椅(她父亲留下的),还有那张赫布里底群岛地图。所有这些都将在保罗和明塔的生命里复活;‘雷勒夫妇’——她试着念了念这个新的称呼;当她把手放在育儿室的门上时,她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由感情而产生的交流,好像彼此间的隔膜已经薄如蝉翼,实际上(这是一种快慰和幸福的感觉)一切都已汇合成一股流水,那些椅子、桌子、地图,是她的,也是他们的,究竟是谁的已不再重要,即使她不在人世,保罗和明塔也会继续生活下去的。”

这不禁使人联想到《达洛维太太》中,克拉丽莎听到塞普蒂默斯的死讯,独自退入斗室的一番自省:“她为他的离去感到高兴,他抛弃了自己的生命,与此同时他们还在继续生活。”二者似乎不无相通之处。同样是生离死别,而某种精神得以延续下去,其主旨乃是对生命本身,对生命的存在状态和对生命的创造活动的珍重。《到灯塔去》动笔前,吴尔夫曾强调要写出“我通常写入书中的一切东西——生与死等等”(一九二五年五月十四日日记);是否可以认为,《到灯塔去》中其他最终活下来的人与拉姆齐夫人的关系,正对应着《达洛维太太》中克拉丽莎与塞普蒂默斯的关系,不过更其充实,更其深远而已。

止庵

二〇〇二年九月十六日

同类推荐
  • 渡河

    渡河

    溽热像一贴膏药,紧贴着小县城。和往年不同,湖面吹来的风,又潮又粘,散发着枯枝败叶初腐的气味。傍晚的街上,行人多了起来,背心、蒲扇、薄衫、短裙在暮色里流动。经一天炙烤的路灯们,无精打采低垂着头,睁着半迷糊的眼。灯影下的罗显辉,西装笔挺,打着领带,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他在树影里张望了好一会,吐掉烟蒂,大步穿过马路,走进了这家新开张不久的咖啡馆。还没进门,罗显辉就冲着柜台喊,小姐,来一碗加啡。服务员听他直呼自己小姐,有些不悦,说,是咖啡,不是加啡。罗显辉说,管你哪样啡,来一碗。服务员说,我们这里咖啡用杯子装,不用碗。
  • 哈克历险记(英文版)

    哈克历险记(英文版)

    《哈克历险记》是由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所写的小说,初在英国发表于1884年,1885年在美国出版。该小说普遍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中的一部,并且一直处于“美国文学”中的佼佼者的位置。该小说主要描写了美国密西西比河两岸的情形,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书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方式,尤其对美国黑人的语言描写入木三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就是说,只有看英语原版小说,才能领略得到作者描绘出的情景。本版本是美国诸多学生教材里使用的版本。
  • C城特工

    C城特工

    林诚从火车回望时,看到“千手徐”黑黝黝的枪口正对准自己的眉心。刹那间,他全身血液凝固,头脑中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千手徐”果然厉害,我还是没跑掉!“六点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林诚闲闲斜倚在座位上,闭着眼睛,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如果频频抬腕看表,三五次之后势必会引起对面老徐的警觉,他会迅速分析出自己对时间特别感兴趣的原因,加强警觉,导致后面计划落空。别看这家伙现在一副懒散疲惫的样子,却是市国家安全局最有经验的押解高手,人称“千手徐”。
  • 杀之境

    杀之境

    多少年过去后,黎斯犹记得那天清晨墨绿色的小雨。这是归云州一个名叫胡安的南方水镇,黎斯推开水阁的窗户,一封浅黄色的信笺就摇曳在风里。这封信是黎斯见过最古怪的一封信。浅黄信面画了一串葡萄,葡萄透明如同纯净的珍珠,五十余粒紧密排列在梗端。梗端中间的一粒葡萄呈现独一的红色,如血般浓稠。五十多粒葡萄上无序地写了二十六个字,黎斯将二十六个字拼凑成了话:遥遥天涯,与君相望。念念清风,可记佳人。
  • 溥仪的屈辱之旅

    溥仪的屈辱之旅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日本天皇为了让全世界接受中日亲善、中日共荣的谎言,于1939年11月安排川岛芳子陪同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到被日本人称作模范矿区的阜新视察,并邀请国际媒体前来采访,用以欺骗国际社会。但阜新人民的抗日斗争粉碎了日本人的政治阴谋,使伪皇帝溥仪的阜新之行成为一次惊险与伤心之旅。阜新车站戒备森严,一队队全副武装的日本兵和伪警察在站台持枪警戒。
热门推荐
  • 猿朋豹友(人猿泰山系列)

    猿朋豹友(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九界血尊

    九界血尊

    她,曾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宗主。她,曾经是领着十万军队的将领,被自己最信任的人计划刺杀,却意外重生在一个新生儿的身上,前世的记忆并没有被驱散,她发誓她一定要用她的力量拿回属于她的荣誉,她发誓一定要让背叛她的人生不如死。。
  • 菜农逍遥行

    菜农逍遥行

    豪门阔少、世家贵子、门派翘首道:死光头,你要模样没模样,要身材没身材,就是一个刨土的货,有什么资格和我们抢女人?言守道:不对吧!我从来没有和谁抢过女人,是女人在抢我!且看言守,从微末到巅峰,兄弟相随,红颜相伴,弦歌挂锄走天涯!一锄在手,谁与争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感恩挫折学会坚强:世界上最神奇的青少年挫折教育课

    感恩挫折学会坚强:世界上最神奇的青少年挫折教育课

    《感恩挫折学会坚强:世界上最神奇的青少年挫折教育课》讲述了挫折,是懦夫的拦路石,又是勇士的健身器。只要能坚强面对,它便是成长的一笔财富,人生的一所学校。成长的路上,总会有失意彷徨,对挫折报以微笑,坚强的心上就总能生出无穷的力量。
  • 我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

    我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

    “末那大叔”刷爆你朋友圈的爆文。末那大叔:2017年3月创办,一个月内,7篇爆文阅读量突破10万+,其中2篇100万+,曾一个月增粉近80万。现全网粉丝破1000万。2017年6月,《用力爱过的人,说再见时要充满仪式感》刷爆朋友圈。2018年4月,《后来的我们》一文阅读量突破1000万+。2018年9月,《世道变坏,都是从小人狂欢开始的》点赞10W,阅读量2000万,成为全民焦点爆款。现公众号头条每篇文章50万+,公众号后台每天留言消息总量近一万条。抖音红人,具有绅士风度的温情父子,末那大叔&北海爷爷,充满仪式感的时尚生活方式,精致儒雅,在抖音上超500万人关注。被称为具有绅士风度的温情父子,播放量近20亿次。CCTV4《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节目嘉宾(1月26日播出)。
  • 毕摩的故事

    毕摩的故事

    这天,像以往一样,吉克葜尔者到别家去做“毕”回来。回来了,打着火把照着明回来了。想起家哟,家有个如花似玉的妻子,妻子名下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妻子的确漂亮,想起进山撵山的人就这样唱来着:“快点啊,快点/快点逮住猎物啊/逮住了好去讨阿底呷呷做妻子……”猎人们,坐在深山里唱的这支歌谣,唱的就是阿底呷呷。阿底呷呷又是谁呢?正是他的妻子!多少有头有脸的男人梦寐想得到,终归是他的了!终归是他的,他就要珍惜、要爱护、要袒护……他想到这儿,不禁哑然失笑,未了,他又轻轻摇晃起头。就加快了步伐,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 我就是个蟠桃而已

    我就是个蟠桃而已

    世界上最幸运的是什么?一只蟠桃修炼成了仙!世界上最倒霉的是什么?被某英俊无敌的帝君抓住要吃了她!!桃桃这辈子没什么大的愿望,就希望吃吃喝喝玩玩乐乐,顺便拐个帝君回去过小日子。可玉帝不让她如愿,什么历劫,什么赐婚,她统统没在怕的!!只是,当千帆过尽,一切沧海桑田时,她还能拥有本心,和他白头到老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盛宠田园之锦绣农女

    盛宠田园之锦绣农女

    前世,她被扔下万丈山隘,只因为成亲十年未能为相公生下一儿半女!山涧回荡着公婆刻薄的声音:“一只不会下蛋的鸡,死了正好。”再睁眼,她重回到过去。她发誓,这一世就算是终生不嫁,她也绝不会再入那个家!【虫灾】“锦绣!”康伯看着庄稼上的大肥虫子,一脸紧张的朝着面前垂髫的小娃大喊,“怎么办,怎么办!”锦绣不慌不忙的拉着弟弟的手,指着棉花地,“记住,这就是咱们的晚饭。”接着,一群裤裆还没缝上的小屁孩涌入田间,为“晚饭”添砖加瓦。大商三十三年,岐山虫灾,灭。【赌石】“锦绣啊,这石头能值几个钱,咱不如去买些糖葫芦,还能给你和哥儿解个馋。”爹爹看着及笄的女儿,“咱…”“爹,有了这个,今年哥儿上学,不,咱们全家的口粮都有了…”锦绣看着眼前浑圆却粗糙的石头,轻声道。大商四十年,岐山赌石,盛行。【大婚】“锦绣,今日以后,你便是我大商王朝的国母!”他面露红光拥她在怀,“从此后宫独宠你一人,国舅一家赐予国姓,享万世荣光!”锦绣浅笑,抱住他的腰肢,鼻间全是他身上独有的龙诞香,“今生今世,白首不离。”锦商一年,百业待兴,繁荣异常。*重活一生,她感谢老天的恩赐,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利用智慧和手段,她让家乡富足,让父母安康,让胞弟光耀门楣!当年他还是落魄的闲散王爷,遇见拥有一双灵动眼睛的垂髫少女,自从情根深种。上刀山下火海,他豁出一身尊贵下泥潭采藕,也只为了佳人一笑。我有万里江山在怀,却只愿脚踩山花手持云霞,为你妆扮窗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