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72400000001

第1章 关于本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文坛出现了不少反法西斯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就其内容和艺术手法而言,都不乏众口交誉的传世名作,如德国作家雷马克的《流亡曲》和《凯旋门》,西格斯的《第七个十字架》和《死者青春常在》,海姆的《人质》和《今日十字军》,美国作家马尔兹的《十字奖章与箭矢》,等等。然而,从印行版本、读者数量以及影响的深远程度而言,都比不上一个默默无闻的犹太小姑娘的作品:安妮·弗兰克的日记。

安妮·弗兰克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奥托·弗兰克是一名德籍犹太商人。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弗兰克一家便离开德国,流亡到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定居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占领了荷兰。德国法西斯也在荷兰用残酷手段迫害犹太人。为了逃避生离死别的命运,弗兰克全家便佯传失踪,躲进一座楼房的后部,即所谓“后屋”。除了她们一家四口——父亲、母亲、姐姐和安妮——以外,还有她父亲公司的职员范丹先生一家三口——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和一个名叫杜赛尔的牙科医生一起避难。

八个犹太人在后屋生活,必须保持绝对安静,因为楼下的办公室和库房白天都有人工作。他们在这种名副其实的暗无天日的情况下生活了两年多。小安妮就是在这种特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十三岁生日。在她收到的生日礼物中有一本日记簿。从这一天起,安妮开始写日记。日记除了开头那一小部分外,都是写于后屋,是以书信形式假托写给女友吉蒂的。安妮把自己的忧虑、欢乐、爱情和失望全都倾诉在日记中,这本日记成了她的知心好友和莫大安慰。

安妮是一个聪明、善良、纯洁、敏感和热情的少女,上进心很强,学习努力,对一切问题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她的爱好和兴趣十分广泛,涉猎的范围遍及许多方面。即使在那前途渺茫、生命时刻都有危险的绝望处境中,她也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日记洋溢着这个超常少女的颖慧与才华。她以与女友谈心的形式,探索人生的意义。她对生活的洞察超越了后屋那个弹丸之地,也超越了她所处的战争年代。她冷眼观察周围这一群普通人,记下了她对成年人的看法以及对各种问题的思考。不难理解,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狭小的天地里,没有必需的生活空间和活动余地,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自然会受到损害。安妮正是通过对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对后屋避难者之间的种种纠葛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法西斯统治下人性的扭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方面,安妮能对自己一分为二,无情地剖析自己,纠正自己的偏颇。此外,日记还记下了她心中的爱情萌芽和她对待爱情的严肃态度。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1944年8月4日,盖世太保冲进后屋,八个犹太人连同他们的朋友科夫伊斯和克拉勒都被逮捕,送到阿姆斯特丹的盖世太保总部。他们被监禁了几个星期。科夫伊斯因病保出就医,克拉勒被送到荷兰的一个集中营里。弗兰克一家、范丹一家和杜赛尔被送到维斯特博克去。9月3日,这八个犹太人坐在装着一千名犹太人的最后一艘轮船上离开了荷兰,后来又被装上一列货车,经过德国境内,最后到了波兰的奥斯威辛。在站台上,男人和女人分开了。奥托·弗兰克就是在那里和他家人生离死别的。1944年10月,安妮、玛戈特和范丹太太被挑选出来,送到德国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去。弗兰克太太独自一人留下。她精神恍惚,拒绝进食,1945年1月6日终于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死去。范丹先生在毒气室被毒死。杜赛尔被押回德国,死于诺恩加梅集中营。1945年2月,党卫队在苏军进击下逃离奥斯威辛,把彼得·范丹带走了,此后再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奥托·弗兰克活了下来,被苏军解放。

在贝尔根-贝尔森,安妮曾遇到她的同学莉丝。后来莉丝回忆那次见面的情景说:“天黑了,我等得浑身发抖。过了好久,我忽然听见一个声音:‘莉丝,莉丝,你在哪儿?’是安妮在喊我。我顺着声音找去,看见她在铁丝网那边,衣衫破烂。夜里很黑,我勉强能看出她那瘦瘦的、晒黑了的面孔,一双眼睛显得很大。我们哭了又哭,因为这时候我们当中,除了隔着一层铁丝网以外,再没有别的。我们的命运没有什么两样了。我告诉安妮,我母亲已经去世,父亲也快要死了。安妮告诉我,她一点也不知道她父亲的情况,她母亲留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这里只有玛戈特和她在一起,可是她病得很重。她们到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以后,还看见过范丹太太。”

不久范丹太太就去世了。玛戈特也在1945年2月底或3月初死去。一个生还者回忆道:“安妮那时已病了。她不知道她姐姐已不在人世。不过几天后她便感到了,不久她也死去。临终时她很平静,不觉得有什么不幸降临到她身上。”死时她还不到十六岁。在罪恶滔天的法西斯强盗的摧残下,一个含苞欲放、才华横溢的少女就这样夭折了。

战争结束后,奥托·弗兰克回到阿姆斯特丹。他们的朋友米普和贝普将安妮的日记和手稿交给他。这些都是她们在盖世太保袭击后屋后在旧书报堆中发现的。奥托·弗兰克把安妮的日记抄录下来,作为纪念,在亲朋中传看。一位荷兰教授建议将日记公开发表。弗兰克先生把日记略加删节,就以《后屋》为名,于1947年6月在阿姆斯特丹首次出版,很快就印行了好几版。1950年,海德堡兰贝特·施奈德出版社将日记译成德文出版,第一次只印了四千五百册,当时德国很多书商还不敢把这本书陈列在橱窗里,但是这本书很快就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接着,它又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在三十多个国家出版。单是在联邦德国,仅菲舍尔一家出版社出版的《日记》袖珍本到1988年就再版六十余次,印数达二百二十三万五千册,多次被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其影响的深远和受读者欢迎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1955年,日记被改编成剧本,在纽约演出,得到巨大成功,获得普利策奖和其他多个奖项。1956年10月1日,话剧《安妮·弗兰克日记》在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奥地利和瑞士这四个德语国家的七个大城市同时上演。在法国,日记也由乔治·纳孚改编成剧本,演出轰动了整个巴黎。观众们从剧场出来时眼中都含着泪水,大家都为这个少女的真挚感情所感动。在阿姆斯特丹,朱丽安妮女王观看了演出。这个城市正是剧中事件发生的地方。《纽约时报》报道这次演出的情况时写道:“当演出达到高潮和结尾——德国盖世太保猛击后屋门的声音响起时,剧场中发出一阵压抑着的啜泣声。幕落下好几分钟,观众仍寂静无声。皇室成员离开剧场后,大家才站起来。没有鼓掌。”在美国,《安妮·弗兰克日记》于1959年改编成动画片,1967年拍成电视片。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人们后来又发现了关于安妮的更多情况。1958年,德国作家恩斯特·施纳贝尔发表了一部很动人的作品,他曾访问了四十二个熟识安妮或是与她有过接触的人。1963年,一个名叫卡尔·西尔伯鲍尔的维也纳警官被查明就是1944年8月冲入后屋,逮捕弗兰克一家的盖世太保中士。他被撤了职。因为他隐瞒了这段罪恶的历史。1966年,曾在荷兰工作过的前党卫队中尉威廉·哈斯特和他的两名助手在慕尼黑被捕。这三人被控告曾指挥流放近十万名荷兰犹太人到奥斯威辛去,其中包括安妮·弗兰克。在审讯他们时,一个当过党卫队少校的名叫威廉·楚普夫的人证明,出卖后屋避难者的可能是弗兰克公司的一个雇员。那家伙得了一笔平常的奖赏:捉一个人得五盾(约合人民币十元)。西德法院判处哈斯特十五年徒刑,两名从犯分别被判处九年和五年徒刑。

安妮·弗兰克生前说过:“我要活下去,就是死了也要活下去。”她的愿望实现了。为了纪念她,荷兰成立了一个安妮·弗兰克基金会。这笔基金也用于未来的发展,帮助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提高修养。为此设立了一个国际青少年中心,作为各国青少年聚会的场所。位于阿姆斯特丹市普林森运河畔的那幢房屋被辟为安妮·弗兰克纪念馆,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地前去参观访问。

阿姆斯特丹市的蒙特索利学校——安妮的母校——现在改名为安妮·弗兰克学校。在德国、以色列和其他国家还有她的纪念处,代替她在贝尔根-贝尔森的无标志的坟墓。但是,最重要的是,她的日记被保存下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正如恩斯特·施纳贝尔所说:“她的声音被保存下来了。这是几百万被压制的声音中的一个,它说出了这几百万人是怎么生活的……它比杀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时代的一切声音更响亮。”著名的法国女作家爱尔莎·特丽奥莱写道:“安妮·弗兰克如果还活着,也许会成为作家、诗人。安妮·弗兰克的日记透露出一种早熟的才能,一种勾魂摄魄的感染力……对于那些要对这件丑事负责的人,安妮·弗兰克应该引起他们痛切的内疚;对于那些曾和小牺牲者一起受苦、同样受苦和为她受苦的人,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应当成为他们沉痛的回忆。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具有崇高的人性,同时它又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

《日记》的中译本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1959年第五期《世界文学》发表了我翻译的日记的一部分,读者反应十分强烈。我收到不少读者来信,要求我把日记全部译出,以飨广大中国读者。为了不辜负读者的殷切期望,我把《日记》全文译成中文,并交由某出版社出版。1961年,出版社已将译稿审读完毕,准备发排。但没有想到,当时刮起一股左的台风使这部书稿半途而废。十年浩劫后,这部稿子由于种种原因仍然被埋没在书箱里,尽管《书林》等刊物曾发表评论推荐它。1982年我去联邦德国访问,有机会去荷兰,终于实现了参观安妮·弗兰克纪念馆的夙愿。在联邦德国,许多德国朋友劝说我再次努力使《日记》在中国出版,因为它几乎在世界各国都已出版,在台湾、香港等地也已出版了中译本。我当时还有点犹豫不决,因为国外曾有人对这本书提出疑问。如美籍学者夏志清于1983年5月在香港《明报》撰文说:“《少女日记》很可能不是安妮·弗兰克自己的作品,而是她父亲奥托·弗兰克同人家合造的赝品。《日记》当年太轰动了,刚出纸面本我就读了,连刪节本也看了。为了查一查《少女日记》出版日期,在哥大图书馆卡片目录上找到一本书,揭发《日记》是伪造的。奥托·弗兰克生前从不把女儿的日记示人,究竟一共有几本日记簿也大成问题。我们在报章杂志上看到安妮的字迹,也是不一致的。奥托1980年去世,死前曾上过联邦德国汉堡法庭,法官认为日记四册之一是用原子笔抄写的,而在1941—1944年间,荷兰还根本买不到原子笔。至少这一部分日记是安妮·弗兰克死后伪造的。按道理,此项消息大有新闻价值,但《少女日记》是大战后第一本反纳粹、同情犹太人的畅销作品,美国出版界一向是同情犹太人的,竟把消息封锁。《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皆不载此事,至今每年还有很多人到安妮·弗兰克荷兰故宅朝圣去……安妮·弗兰克已变成了犹太人民族浩劫的神圣象征。”1983年11月,我应邀参加了联邦德国文学翻译协会的年会,在会上认识了荷兰著名女翻译家英格博·莱塞纳(Ingeborg Lesener)。我向她请教了《日记》的真伪问题。据她说,《日记》由奥托·弗兰克重抄并删节了一部分,因为这些片段涉及目前仍活着的有些亲友,不宜公开发表,但《日记》绝非伪造,这在荷兰是已有定论的。听了她的介绍,我才放下心来。现在,事隔三十年之后,本书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也算得上是我国出版史上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吧。

高年生

同类推荐
  • 年兽霹雳啪啦

    年兽霹雳啪啦

    “不能去往人间,根据《妖精法典》,一百九十条:一个妖精不可以私自去往人间,并且和人成为朋友。第三百四十条:妖精害怕火光,鞭炮、灯笼……妖精不可以受到人的邀请去人的家里做客……妖精必须天黑出行……”虽然年兽熟读《妖精法典》,但是还是阻止不了它对人间的热情。号称史上“长相最不吓人,性格最温顺,最胆小的妖精”年兽“霹雳啪啦”偷溜出天庭,私下来人间,惹出的一系列事故汇集的故事,妙趣横生,老少皆宜。
  • 虫子爬吧

    虫子爬吧

    《周涛童趣作品:虫子,爬吧》主要内容是:虫子们爬动的时候,那是姿态万方,各显其能的,看起来令人神往,有时候一不小心是可以使人入迷的。总的来看,虫子爬行的各种姿态比人丰富多彩得多了。蚂蚁显得有点儿匆忙,但也经常有左顾右盼、犹疑彷徨的时候。它是一个坚定的种类,但勤劳坚定如蚁,也难免有“遇歧路而坐叹”,有团团旋转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刻。所以,看看蚂蚁对我们人类是有启示意义的,因而也就懂了为什么自古就有“走路怕踩死蚂蚁”的人物。
  • 新黑猫警长第二辑:千年龟的秘密

    新黑猫警长第二辑:千年龟的秘密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能听见一切可疑的声音!对了,我就是黑猫警长!我用智慧、果敢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着白猫警士们消灭一切来犯之敌,侦破一个又一个案件,誓死保卫森林市的安全!黑猫警长的形象和故事已经在中国少年儿童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经典不会随时间的磨砺而黯然失色,只会在岁月的砺炼中愈加璀璨!你瞧!黑猫警长又出发了!全新的黑猫警长系列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大家将会领略到黑猫警长利用高科技破案的风采,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增长知识和智慧!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9(两汉传奇卷1):大风起兮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9(两汉传奇卷1):大风起兮

    汤小团三人组要进入大汉王朝,寻找第二把钥匙——神农琴。在汉朝建立之前,他们见到的刘邦和项羽是什么样的呢?是否大大出乎你们的意料呢?
  • 快乐心灵的名人故事

    快乐心灵的名人故事

    本书从世界范围内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政治领袖、军事统帅、思想宗师、科学英杰、发明大家、文学泰斗、艺坛巨擘、名家名流,讲述他们的成长=、成才历程,让青少年朋友在阅读中体验他们在政治活动中的宏韬伟略,战争环境下的雄风与智谋,哲学伦理中的深邃与博大,科学技术中的严谨与神奇,文学艺术中的激情与创造……期望青少年朋友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提高素质,树立远大的志向。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全民妖师

    全民妖师

    一辆吉普车,一头熊,一只豪猪,两个少年……就这样,翻山越岭面对各类妖魔鬼怪的旅程开始了。(本文内会有非故意加入的英雄联盟各位英雄,与它们的背景故事相融合的情节,真实还原每一位英雄的性格,特征,例如将杀戮当做艺术的戏命师,例如锻造世界顶尖神器的熔铸之神奥恩,以及泰达米尔,翠神艾翁等等,完美与小说结合到一起,除了亚索,敬请期待!)
  • 霸道总裁:丫头,来吧

    霸道总裁:丫头,来吧

    前一刻还信誓旦旦要潜他的丫头,下一刻就要逃之夭夭。丫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他可不打算这么轻易放过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笠阁批评旧戏目

    笠阁批评旧戏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书法纶贯

    书法纶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才毒妃:逆天四小姐

    天才毒妃:逆天四小姐

    震天帮的第一女杀手,在一次重要任务中被伙伴背叛,死于枪下,醒来竟发现自己穿越成了简太师府最不受宠的庶女四小姐。什么?几个姐姐欺负她?没关系,她要让她们知道什么叫以牙还牙!什么?要她嫁给残废王爷?嫁就嫁,反正王爷残废了,她正好可以逃之夭夭。可是,这个残王,好像有点厉害……宇文徵掐住她的下巴:“嫁给本王这个残废,你是不是很不甘心?”简云苓讥笑:“王爷是残了,不过不是身残,而是心残!”
  • 干部是干出来的:做最优秀的新时期党员

    干部是干出来的:做最优秀的新时期党员

    党的事业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讲出来的,更不是想出来的,党的事业是干部引领群众干出来的。干是真理、是真功,是最有说服力的实际行动;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只有干出来的干部,人民才信得过,自己才立得起,路才能走得稳。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只有通过埋头苦干,科学实干,才能真正干出干部的人生价值。
  • 五美缘

    五美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幻灭梦境

    幻灭梦境

    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是一场消遣的游戏,还是一场博命的冒险?谁在影射现实,又是谁缔造虚幻?谁能一觉长眠,自称枕中仙?大梦一场唏,大梦一场嘘。湖海独泛舟,万古逍遥游。佳人自离去,莫要为情留。
  • 城堡(四师推荐版)

    城堡(四师推荐版)

    此版本《城堡》为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四位知名作家指定推荐版本,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苏童作序深度解读。主人公K,深夜迎着大雪来到城堡脚下的村子投宿,自称是城堡主人伯爵大人聘请来的土地测量员。按照常识,你想要去往某个地方,一定有很多条路可以到达。但是K每天在村子里奔来跑去,那座肉眼可见的、不远处的城堡,却始终无法进入。城堡是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然而对其官僚制度有着强烈感受的人不是那里的村民,而是外来者K。村民默守着对城堡世代相传的恐惧,只有K这个闯入者质疑着一切的合理性。每个人都生活在制度之中,却很少有人能透视制度,《城堡》只是写下了一个土地测量员,就深入地处理了一个时代。余华曾评价“卡夫卡对水珠的关注,是为了让全部的海水自动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