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的时候,高健给徐文办公室打了个电话,说在研究所里已经做出来了几台极物收音机原型机,问徐文要不要送一台过来审定下。
徐文回答“不用,我过来。”后就立马放下手边的事情,兴冲冲的一路小跑过去。
这么重大的事情,徐文怎么可能就让这些研究人员送一台极物收音机过来,而不是去研究所确认下,然后一起庆祝呢?
到了研究所,研究所里面的员工都聚集围成了几堆。
估计这些人都是在围观和试用极物收音机,徐文走到这堆人边上,果然就听到里面有人说,“你试完了没有,让我也试试。”
徐文想了想,就没和这些研究人员打招呼,直接去了旁边高健的办公室。
二三楼的实验室装修在两周前就已经全部结束,除了高健和财务有了独立办公室外,其余科研和行政后勤人员仍然在大办公区内办公。
门没关,徐文看到高健脚翘在办公桌上,戴着耳机,手里摆弄着一台银白色极物收音机。
看到徐文出现在办公室门口,高健大吃一惊,连忙把翘在办公桌上的双脚撤了下来,只是太着急,差点摔了一跤。
前面刚打了电话,怎么一下子人就过来了,老板对这个极物收音机未免也太重视了吧!
心里犯着嘀咕,高健赶紧起身到门口迎接徐文。
“高总,这个极物收音机感觉如何?”徐文接过高健递过来的收音机。
“这个做出来的效果真好,非常的COOL!我都有点爱不饰手了。”
徐文用手指摩挲这极物收音机的表面,质感非常强,磨砂的感觉非常舒服。
“徐总,你手里的这个极物收音机外壳是用航空铝材做的,耳机是BOSS的,里面的音频处理芯片是TI的,收音机芯片是索尼的,锂电池是松下的。用的都是全世界最顶尖的材料,就是量产成本比较贵,要150元一个。续航能力是一个月时间。”
“不过我们也另外做了一个低配的设计,除了保持外观的航空铝材没变外,其他的全部采用质量还过得去的国产部件,量产成本可以控制在30元附近。续航能力也有1月时间。”
高健走出办公室,指了指在一楼聚成几堆的研究人员,
“外面他们在试听的就是采用国产配件做的产品。这两个方案唯一的外观区别除了颜色外,就是贵的这个采用了彩色LCD屏,便宜的是黑白LCD屏。不过这两个方案做出来的实物模型都非常的COOL!音质上,其实只要不是专业的,根本听不出什么区别的。”
留洋多年的高健说话的时候偶尔会蹦出一些英文单词,不过这个徐文也习惯了。
不要说他们,徐文在香港的一天内就到处听到汉语英文夹杂在一起的言语,习惯了。
“高总,你们都做了两个版本方案了啊。我前面还在想这个成本是多少呢!到时候正好做一个高低搭配的产品好了,有钱的买高端,贵的;钱不多的就买这国产的好了。这样挺好。不过外型这块还是要多做一些方案,颜色上也可以多一点变化。”
徐文有点喜出望外,没想到高健居然提前做好了两个不同配置版本的方案。不过按照徐文的规划,这个极物收音机还是要利用品质和材质以及颜色区分多拉开一些产品档次,不要孤零零的高低端各一种,那也显得太可怜了。
“这两个方案什么时候能投入量产呢?现在工程化设计完成了吗?”
“工程化设计这块很容易,这个极物收音机本身就没什么技术难度的,就是一个创意设计。至于量产,我问过原先在收音机厂的那些技术人员,原先收音机厂的生产工艺只要稍微调整下就能生产这个极物收音机。如果今天就能定下来方案的话,最多1个月就能进入完全量产阶段,无非是材料采购这块需要时间。”高健给了个很确定的答案。
徐文一听就放下心来。极物收音机到现在算是研究成功了,后续就是营销的事情。高健不管销售的事情,徐文也就没多问。只是徐文要离开的时候,高健问到,
“徐总,这个极物收音机等量产后我能送几台给朋友吗?”
徐文听了后觉得奇怪,转回身来问,
“高总,为啥问这个问题?按公司规定,在你权限范围内是有100台产品礼品规格的。”
“哦,我不是喜欢跑步吗?我在美国的时候加入了美国最大的跑步俱乐部,结交了一些跑友。我想送几台过去给这些朋友。”高健一脸不好意思的回答道。
“哦,这种权限范围内的事情,高总你以后自己决定就行了,不用问我的。”
从电子科研所这边拿了一个极物收音机回到办公室后,徐文就让秘书打电话把刚上任的收音机厂几个厂领导一起叫到了小会议室。
这些厂领导是半个月前重新竞聘上岗后才上任的,原先都是电子厂和收音机厂这边颇有能力和抱负,但被领导打压的中层干部。
这次好不容易翻身做厂领导,现在他们都正处于想做一番事业,但苦于没米下锅的阶段。前两天他们就集体去电子科研所拜访了技术总监高健,看看传说中的极物收音机研发进度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投入生产,但都没看到成品,只是看到中间成品,心中还有点忐忑不安。
今天徐文想和他们谈的就是一旦这个极物收音机工程化设计完成,量产后产能是多少,在现有生产设备条件下能不能达到年产百万台,到时怎么保障高负荷生产和高良品率的事情。
聊下来,徐文感觉还不错,这些厂领导看上去做事都很本分,但总体来说都还有冲劲,精神面貌和刚被接收的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在送这些新电子厂领导出门的时候,徐文也告诫他们在努力做事工作的时候尽量不要贪小便宜,违反公司规定,也表示只要事情做好了,公司的奖励会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
进展出乎徐文的意料之外,在电子科研所和收音机厂的紧密配合下,到12月10日,极物收音机就完成了8个型号的工程化设计,直接进入了量产阶段,在现有50来名员工的基础上,流水线日产能就可以达到2000台以上。
12月份正是付清21家企业地块收购款的高峰期,整个公司的资金都比较紧张,但在和李丽芬、钱根水和王丽萍商量后,徐文咬咬牙,还是从超市流水中挪了1000万资金出来。
央视广告时间段挤不进去,就从地方台入手。
在1000万资金的诱惑下,从12月下旬开始,在帝都、魔都、粤都、鹏城和津门等一二线城市地方台的黄金时间,开始全面播放极物收音机的广告。
广告是找了年轻纯美的高正正做的广告,找高正正的原因非常偶然,只会因为她在王府井书店买书的时候被负责这个极物收音机广告的广告公司总经理偶遇看中后做的这个广告。
以手握极物收音机,戴着耳机在奔跑的男孩女孩,全面突出了年轻人喜爱的酷,而在广告最后还标明针对国内销售的极物收音机标配价格是99元/台和199元/台两种。99元的成本是30元,199元的是彩色LCD显示屏,其它配置和99元的一样,成本在35元附近。至于全进口配置的成本太高了,在国内销售市场太小,暂时就没考虑在国内投放。
针对国外的销售还没启动,但通过高健这边陆陆续续给美国这边的跑友和跑步俱乐部寄过去了300多台定价69美金的全进口配置极物收音机。
1995年的广告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在广告密集播放后,仅仅一周时间,公司就收到了大量从各地发过来的订单,约三百万台的极物收音机,就连预定金都被打过来了3千万。
徐文现在是痛并快乐着,一方面忙着从生产任务不饱满的郁美净日化暂时借调400名员工过来收音机厂救急,另一方面着急采购生产线,同时还准备全面招工。
从现在到1996年春节前,就算是三班倒,现在的450工人和产能产能最多就只能满足这一批订单的七成,后面如果再来订单的话暂时是没法接了。重新采购生产线,培养工人,释放新产能,再到高良品率量产的话至少也需要1个月时间,也就是春节后的时间了。
这时候,美国跑步俱乐部这边也发了几个采购单,大致10万台左右。另外美国最大的家电销售企业百思买在跑友俱乐部会员,公司员工的力荐也试探性的发了一个10万台的订单,虽然数量都不算多,但经不住每台单价都是99美元,这两笔订单算下来就差不多有2000万美元,居然成了本年度津门市NK区最大的出口创汇业务。
这下子,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极物收音机在国内和国外的销售加起来直接过了4亿,顿时就在津门市放了一个大卫星,也直接就把NK区今年前面还处于津门倒数的经济增长拉到了整个津门市前三位,惊动了津门市和NK区的主要领导,各个领导的现场视察接踵而来。
在得知收音机厂的生产能力问题后,津门市几个主要领导一商量,直接把也在梅江南这边,占地500多亩,前一阵刚停产收录机的渤海无线电厂零成本整体划拨给百联公司,还帮着联系津门市的几大行,给了百联公司3亿元的贷款授信。
津门市领导们的要求很少,只是希望后续所有极物收音机的生产和招人都必须在津门本地,不能把产能释放到其它省市。
徐文想来这事情还是不好,虽然百联现在算是港资企业,但接收归接收,承诺归承诺,万一以后换了个领导翻旧账的话还是麻烦。
想清楚后徐文还是找了津门市政府下面的评估单位对渤海无线电厂做了整体性评估后上津门市国资拍卖平台,最终出价1000万整体买了下来。
和政府间打交道还是尽量公平,不要去贪任何便宜,省得以后麻烦。这是徐文的一贯思路,就算徐文现在已经是港城人还是这样的思路。
渤海无线电厂有近1000名员工,虽然停产了近1年,但企业内的生产线都还不错,是80年代中从RB进口,还八成新,稍微改动下就可以直接生产极物收音机,不需要再去采购新的生产设备了。只是工人这块还需要培训1~2周时间才能上岗。
在1月底的时候,培训完成的这1000名员工也投入极物收音机的生产,在1450名员工的饱负荷生产下,极物收音机的月产能达到了近200万台。
这个时候因为春节因素,仅仅国内的订单就已经累积达到近600多万台了,而美国这边的百思买电器在前面10万基础上又增加了50万台订单,欧日这边也陆陆续续有了近10万台订单,不得不说资本家的嗅觉真是像狗鼻子一样的灵敏。
极物收音机从投产到现在仅仅2个月,确认总收入就达到了近5个亿,其中外销近3个亿,4000多万美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