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边
闫羿捂住聋拉的手指:“大夫,我的手指能接好吗?”
对面坐着一位资深的老中医,老神在在:“能,不过痊愈还要等上一个月,小伙子,你这是怎么搞的?”
闫羿沉默片刻,本来还想捉弄一下他的,单梓宸他又凭什么?凭什么得到她的青睐?可不曾想那人也是练家子,反而被弄得手指骨折了,不所谓不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打架时不小心弄的。”
“这,看着……”
不像啊!别人打架折的大多数不是手臂?而且看这手指都没有任何变形的程度,大夫摇了摇头,这年头的小伙子很猛啊。
……
中考过后,林招忆每天在家都闲得发慌。介于单梓宸还要上课,她上午会时不时地去他家的书房看看书,走动走动。
有时碰着单父,她礼貌地打个招呼,单罗军满脸慈祥地招待她,还说要她有空常来玩,林招忆很高兴地答应了。
她还会去林凤的花店观摩观摩,也学到了很多花的暗语。林凤对花的摆放,花色的搭配以及客户的需求都能完美的融合。但门外汉终究是门外汉,对花这一艺术始终是提不起兴趣。
林招忆更喜欢去单梓宸的书房里“拾掇”。――其实就是莫名的一通乱搞。
有时候明明罗列整齐的书被她这里插一本,那里丢一本。在别人看来的杂乱无章,在她眼里却是艺术家的乐在其中。
书总是不会乖乖得自己躺整齐来,还是要等到单梓宸放学回家收拾一通。
林招忆读书总是囫囵吞枣,大致浏览一遍,单梓宸每每问她读过的每一本书的细节时,她总总“嗯嗯呀啊”乱说一通,算作是蒙混过关吧。
可她每次都能那么幸运,他曾不止一遍说过:“细细品味一本书胜过你不求甚解读十本书。”
林招忆总是有无数个借口:什么,她不能在一本书上吊死。什么她不能做到对一本书从一而终。等等的五花八门的借口她总是信口拈来。
或许林招忆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越来越依赖单梓宸了,比如:一到周末就去他家蹭饭,遇到什么问题都第一时间告诉他。
林一天和林凤起初是认为这孩子性子野了点,交到了新朋友就会多闹腾几天,不过很快就会喜新厌旧了,这是他们认识十几年的经验才总结出来的结论。
可事情渐渐出了他们掌控范围内,林爸林妈开始严禁林招忆出门了。
林招忆就呆在房间里,拿出爸妈刚帮她买的最新款的智能手机登录微信和单梓宸聊天。
起初林父林母是两人轮流看守了几天,后来看着女儿这么一直闷在家,也不是长久之计,也慢慢放松了看管。
放松看管的后果是林招忆更加肆无忌惮了。
周末时分,林招忆还是会跑去找单梓宸。她总是缠着他教她写作文。
林招忆曾提及过自己想当一名作家,心有愿,但天不遂。
她写出的总是一些杂乱的没有一丝章法的文章。
“我不喜欢闲着,一但闲下来就喜欢写写写,但写的大都是一些不忍直视的文。”
她也倒是诚恳得多,对自己的评论也是犀利不失优雅。
单梓宸教过她许多,难到数学里变换多端的几何运动类型问题,简单到大大小小的标点符号。
可就数这作文,她总是领会不到一丝真帝,琢磨不透一分理论。他觉得林招忆在写作这方面,不仅没有适诣,天赋也是平平。
单梓宸也是很疑惑,怎么会有一个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停留在小学时期?
“小忆,你为什么总是想写作?”
林招忆思虑片刻很认真地说:“写作,不仅可以记录下来我在活的点点滴滴。更是让我内心深处的灵魂觅得一个好归所,写作,我把它当成一种神圣的工作。
以前便有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用笔作武器,划开新中国文化的新篇章,他的杂文更是极具讽刺和抨击恶势力的意味。
而后莫言更是写下无数朴实的佳作,成为我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何等荣耀!当时他的一本《红高粱》家喻户晓,红遍大街小巷。这……就是写作的魅力,这是我一直所崇尚的巅峰!”
单梓宸点点头若有所思,他家的小忆长大了……
她有追求,有梦想了。
你若想站上那文坛上抒写辉煌和奇迹,我便助你一臂之力!陪你站到世界之巅,完成你的梦想!
“小忆,你以后每天都来书房”
“为什么?”
“看书!”他答道,“练好写作,第一步。”
单梓宸接着说:“就是这――看书!”
腹有书香气自华,多读书多思考多背多记。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他老人家得出的结论经过了数千年的考究与验证,总不会出错吧!
腹有墨,而心不燥,冷静下来自然写成好文章。且写作最忌讳的就是杂乱无章,要是随笔还好些,如果是一本好书是绝对要列好一个大致的提纲的!
写作本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长年累月呕心沥血的成果,看看人家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甘于创作十余载,生命终到尽头也未完成,当然也怪他死的有点早。
再看看人家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也是写了整整六年余,才成了而今能震撼中国文坛,影响世人的一部热血奋斗的巨著!
所以,写作得慢慢来,急不得。
还有很多作品都是某些作家心血来潮写的,当然不是讽刺也不是批评,这种作品不会爆火,至少不会成为影响世人的佳作。
林招忆在单梓宸的谆谆教诲下开始慢慢接触写作,单梓宸帮她在电脑上下载了一个写作的APP,林招忆注册了一个账号。
她的昵称:人生若只如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