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2400000024

第24章 “四清”运动(3)

1964年8月5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由***主持修改《后十条》。同日,***带着田家英离开北京先后去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考察“四清”运动情况,准备在广州由田家英执笔修改《后十条》。出发前,田家英对我说,他是毛泽东的秘书,随***出去思想有顾虑。但是党中央副主席要他去,他不好不去。田家英还认为,他在1959年庐山会议时的一些言论和1962年提出“包产到户”的建议受到批评以后,在政治上毛泽东已经不那么信任他了。果然,这次田家英随***出去,毛泽东认为***把田家英拉过去了,从此对田家英明显地疏远了。

原来,毛泽东几次提出领导干部要下去蹲点、亲自向群众宣讲两个《十条》。但是省、市一级领导干部下去的并不多。1964年10月,中央发出《关于认真讨论***同志答江渭清同志一封信的指示》,再次强调要下去蹲点,省、市委书记们就纷纷下去了。有一次,毛泽东见到我说:“还是少奇厉害!我说了多次叫省委书记们下去,他们就是不动。少奇一骂,他们就下去了。”

1963年冬,王光美在***的支持下去河北省抚宁县卢王庄公社桃园大队蹲点。王光美在桃园大队总结的一套“左”的经验,为***指导全国“四清”运动提供了依据,认为它是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典型经验。有一次王光美在北戴河宣讲她的“桃园经验”,一口气讲了五个钟头。毛泽东就说:“这个学问就那么大?什么问题讲五个钟头还讲不完!”下面的同志对此也有些反映。这个情况我对***讲了,我说你从来对你的夫人要求严格,为什么这次让她到处去讲话呢?***说:“这也没有办法,谁让人家手里掌握第一手材料呢。”

这几件事都引起毛泽东对***的不满。

1964年冬,“四清”运动“左”的倾向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运动中发生的问题,中央利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各地大多数负责同志都在京的机会,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准备再制定一个指导“四清”运动的新文件。我是人大代表,按照中央的通知回京参加会议,同时,参加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

这次工作会议由***主持。在会议进行过程中,毛泽东、***之间在“四清”运动的性质以及开展运动的方法等各方面都有分歧,刘受到了毛的批评。会议开始用了五天时间交流情况,提出问题,准备起草文件。关于当时农村的主要矛盾,***说是“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毛泽东说运动的性质就是解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只好接受毛泽东的意见。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由陈伯达起草会议《纪要》,题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全文共17条,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批“照发”。12月28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这个《纪要》。

《纪要》印发后,会议继续进行。12月28日,毛泽东在会上讲话,他从1962年北戴河会议和八届十中全会讲起,说那个时候单干风刮得很厉害,邓子恢就是一个;我讲了形势、阶级、阶级斗争以后,情况就变了。他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两本小册子,严肃地说:“宪法”、“党章”都是我们自己通过的,为什么自己又不遵守?我们这些人算不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如果算的话,有没有言论自由?准不准许我们和你们讲几句话?我这个党员能不能参加你们的会议?毛泽东的这些话是有所指的。因为在一次会议上毛在刘讲话时插话,曾被刘无意中打断;在这次工作会议之前,邓小平考虑到这是一次例行的工作会议,曾对毛泽东说,你也可以不参加这次会议。

根据毛泽东讲话精神,12月31日,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说《纪要》“中央尚在修改中,请停止下发,并自行销毁”。1965年1月3日晚,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又不指名地批评***,说“四清”工作队1万多人集中在一个县“搞人海战术”,工作队学习文件40天不进村,是“烦琐哲学”,反人家右倾实际自己右倾。不依靠群众,搞神秘化扎根串连,结果运动冷冷清清。1月8日,毛泽东在《纪要》中加写了一段话:“所谓四清四不清,过去历史上什么社会也能用;所谓党内外矛盾交叉,什么党派也能用;都没有说明今天矛盾的性质,因此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后《纪要》形成23条,1月14日正式发出,这就是那个在当时家喻户晓的《二十三条》。

毛、刘关系出现裂痕,还可以追溯到1959年庐山会议。庐山会议原本是反“左”,彭德怀的信印发以后突然变成反右,对此刘并不赞成;1962年七千人大会,刘说,产生困难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发生的缺点和错误,首先要负责的是中央。显然,刘的这番话毛是难以接受的。1962年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指责邓子恢主张包产到户,同时不指名地批评***没有顶住“单干风”,思想右倾。1964年底毛、刘终于在“四清”运动性质问题上爆发了正面冲突。1965年10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各中央局第一书记谈话时说,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怎么办?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就造反。各省有了小三线,就可以造反嘛!过去有些人就是迷信国际,迷信中央。现在你们要注意,不管谁讲的,中央也好,中央局也好,省委也好,不正确的,你们可以不执行。毛泽东讲的中央出修正主义,指的就是***。可以说,从那时起,毛泽东已经公开号召全党向***造反了。

“四清”是60年代我们党发动和领导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多年过去了,对这场运动应该怎么看?杨尚昆在和我们谈话的最后,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不能脱离历史孤立地评说“四清”。50年代,在当时“左”的思想指导下,农业合作社本来已经发展过快,1958年又匆忙大办人民公社。试想,在绝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摘掉文盲帽子的情况下,如何能在短期内培养出以百万计的能把每一个生产队的账目、仓库、财物、工分搞得清清楚楚的会计人才?特别是“大跃进”以后“共产风”、浮夸风猖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群众生活普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干部多吃多占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大多数社员还没有吃饱的情况下,干部们多吃一个馍,多拿一棵葱,在今天看来根本不成为问题的事,在那时就是大事了。从“四清”入手,教育干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达到密切干群关系,克服困难,发展生产的目的,这条路并没有什么错误,问题在于以阶级斗争为纲“左”的思想的指导下,运动越搞越“左”。《二十三条》纠正了“烦琐哲学”的一套做法是好的,但是把矛头指向了“党内走资派”,实际上打击面更宽了,最终发展成为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文化大革命”。搞过“四清”的地方同没有搞过“四清”的地方比,生产也没有明显地上去,这就说明“四清”至少是一次不成功的政治运动。我认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63年至1965年间,在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这些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在1964年下半年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在1965年初又错误地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不过,这些错误当时还没有达到支配全局的程度。”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杨尚昆蹲点半年,突出地体现了他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既忠实地执行中央的指示,又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善于创造性地完成任务。1988年夏,我因公出差去西安,抽了一点时间去我蹲点的原沣桥大队所在地马王村看了看。马王村面貌依旧,只是觉得人比过去少了些,据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我找到时已78岁但身体健壮的董化宇老人,他一眼就认出我来了,不等我问候他,他却把当时到这里参加“四清”的中办同志问了个遍。他仍住在原来的那幢“厦子房”,居住条件似乎没有什么改善,但屋里彩电、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真是今非昔比。他说现在党的政策好,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了,那时你们来只能给你们吃“搅团”,现在吃啥有啥。他希望中办的同志都能回去看看。多年过去了,村里人对我们这些“四清”工作队员,仍然这样亲切!我想,如果不是“四清”中我们执行了杨尚昆的一条“中间路线”,恐怕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气氛了。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前沿报告(第5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前沿报告(第5辑)

    本书为十多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在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点所作的报告和该博士点师生的研讨报告。其内容包括关于实现“中国梦”“生态和谐”“绿色革命”等一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稿共15章,计20万字。
  • 中国道路辩证法:社会主义探索四个三十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道路辩证法:社会主义探索四个三十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开放的辩证发展历程。本书主旨是探求中国道路六对辩证法树立根本,贯通社会主义四个三十年筹谋新命。本书提出中道辩证法、实践知行辩证法、群众路线民主、总体阶级、融合经济、驾驭资本、自主性开放等。
  • 建国后毛泽东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创造性贡献(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建国后毛泽东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创造性贡献(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为了能够完整呈现毛泽东在新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具体形象,本书选取建国后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就毛泽东为新中国法治建设所作出的显著的、卓越的、创造性的贡献作一简明扼要的梳理和研究。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

    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

    “政治前沿新知识文库”以“资政”为视角,聚焦于“国家治理”中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与政党权威、文化、政治与网络、国际问题与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与“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政治、政策问题结合起来,以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读者对象,致力于更新其执政理念,提升其执政能力,努力打造一项影响深远的出版工程。
热门推荐
  • 使孩子心灵健康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使孩子心灵健康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本书可以让孩子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从这些简短的故事中获取人生的智慧: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迎刃而解;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对待同学和朋友要真诚友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关心。一本好的故事书,使孩子们懂得无数受益终生的道理。
  • 男子汉故事

    男子汉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颜神今天上热搜了吗

    颜神今天上热搜了吗

    【双洁1Ⅴ1女扮男装+娱乐圈+电竞】作为娱乐圈颜值担当,演技并存的影帝,颜暮是无数粉丝朝思暮想的笔尖少年,是永不落幕的深夜星辰。她从未跌落过神坛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始于颜值,忠于才华,陷于人品。某天一条消息刷爆娱乐圈,女友粉暴风雨般的哭泣记者看着眼前温润如玉的少年问:“你第一眼对他是什么印象?”“痞里痞气的,一见面就拽我衣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美男个个很绝色

    美男个个很绝色

    本是至尊杀手,因为一场小打小闹,却悲催的穿越了,来到了异世大陆,面对一系列美男,她改如何选择?沐晨: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可以告诉我吗?帝千寒:女人你看了我这么久,莫不是看上我了?风无洛:答应你的事情办到了,你要娶我,哼!君星辰:月姐姐我终于找到你了,我好想你啊!陌梓年:我能帮到你的,哪怕是这条命,我也给。顾枫:既然你买下了我,我这条命就是你的。
  • 当往事成风回忆如虹

    当往事成风回忆如虹

    碍于家庭的的压力,林静姝独自来到苏州,与相识了仅仅两个月的男友相会,并且投入了他的怀抱。噩梦就这样开始了……
  • 盛世孽缘:错爱33天

    盛世孽缘:错爱33天

    高中一次邂逅,她被他惦记上了。大学找上门的偶遇,单恋的他开始强攻心上人。从此,她是他护在怀里的心尖宠。 宠着宠着恋人变成了仇人。 恨着恨着又小心翼翼地宠成了珍宝。可春风得意没多久,他又被她抛弃了。 这一次,他是否还会幸运的拥她入怀? 而她,又是否还会等在灯火阑珊处? ———————
  • 佛说寂志果经

    佛说寂志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喜欢你这件事你知道

    喜欢你这件事你知道

    青春,是一次告白,一场暗恋,一个你。励志成长,以温柔对待万物,无论世界多么嘈杂,我们一直都在。
  • 愿你如初,温暖如昨

    愿你如初,温暖如昨

    "无论是在你的青春里低吟浅笑还是颠沛流离,相爱、拥抱,以为美好一直如此。后来,我终于明白,原来世事都敌不过时间,拥有、失去、绝望、伤痛、哭闹、爱恨,都是它的手下败将。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唯愿你常驻光明,温暖如初。本书从心动、表白、相爱、放手等四个不同角度回忆了那些年的爱与坚持,清新治愈,温馨动人,语言隽永,韵味悠长,内容积极健康,很适合少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