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3600000007

第7章 奖惩机制的建立(1)

在管理比较好的班级里,教师要制定出归属于课堂管理体系的一套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和一套纪律奖惩机制。该课堂管理体系对于教师根据特殊的课堂需求制定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奖惩办法等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得到合理的运用的情况下,其间的相互作用就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良好发展,也因此使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一般情况下“纪律”一词似乎是处罚学生的象征,而实际上,马扎诺(2003)曾有力地明确纪律干涉应该是积极结果与消极结果的平衡。也就是说,得当的纪律是强化积极行为的策略与回应不当的破坏行为的策略的集合体。这章包括五节内容,分别谈及五种重要的纪律干涉——这也将积极结果与消极结果的平衡更明了地展示给我们。

·教师的言行反馈。

·以实物作为鼓励。

·处罚。

·小组偶发事件。

·家庭偶发事件。

以上五种分类多少有些人为化因素。尽管本章中我们分别对某一类讨论,不过在现实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其中两种或以上策略是很有必要的。如何运用还主要决定于所处的环境以及学生情况。那么通过对这几节的研究学习,你就会看到我们提供的例子当中并不完全单独采用一种策略。同样,这也正说明教师会在需要时综合运用某些已制定的策略。此所谓“博采众长”。

推敲现有做法及观念

请你在阅读该章之间,利用部分时间反思并推敲一下,对于课堂“纪律”和“结果”这一理念,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展望以及当下是如何做的,并将答案写在对应问题下面的空白处,便于比较自己阅读本章中提到的对应策略。

·当系统地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时,你通常利用哪些手势、反应或暗示来确定学生的行为是适当的?又是如何来确定其行为不适当?

·你一般采取哪些措施制止学生不适当的、破坏性的行为继续发展?

·你曾经使用什么样的物质奖励手段?在哪些情况下使用?

·你怎样使用明确而直接的处罚手段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

·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对学生的积极的群体行为以及不当的群体行为奖惩?

·请描述你是采有哪些措施使家长或监护人参与到预防或应对他们孩子的纪律问题的?

·设想有一次你因为邀某学生家长来谈孩子的行为问题而使学生在班里的行为得到了改善,在你来看,这一方法奏效的原因是什么?

·设想你曾经邀某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行为问题,然而学生在班里的行为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在你看来这一方法没有奏效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的言行反馈

教师的言行反馈包括言语反应和肢体反应,他们向学生表明某种行为是否恰当,这些反应由各种不同的言语和非言语暗示组成,它们可以用来预先警告学生的不当行为,亦或认可或探究某些行为是否适当。班会上,教师通常在教室前面组织学生做好下一节课或下一个教学单元的准备(布置讲台等)活动。其实,在班会上,教师也可以面向学生设定、练习下节课所需用的暗示和信号。如果有必要,教师还需要向学生解释一下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暗示、信号。

课堂活动推介

本书中我们主要讨论以下两类教师反应:

·纠正不当行为。

·支持并推行正当行为。

指出不当行为

指出那些不良行为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包括言语行为和身体行为(或称非言语行为)反应。依据当时所处情况的不同教师可以单独或同时使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反应。一般而言,由于初中生对于那些不易察觉的交流方式经验更加丰富,也更加配合默契,所以,非言语行为暗示在初中阶段更为有效。例如,中学以及中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转动眼睛”是什么意思,这种交流方式甚至可以横扫整个教室,十分有效。以下策略包括言语行为反应和非言语行为反应。

(1)提问或简洁的言语提示

如果某个学生有行为不当、举止不端或带头制造麻烦的苗头时,直视学生和点学生的名字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同样地,你也许可以简单问一句:“什么事啊?”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这就足够了。

(2)含蓄地中断讲课

在小学、初中阶段,教师有意的中断上课就是一个最有效的非言语行为暗示。当你发现有学生屡次行为失当时,你只需停顿一下课,制造出一种不自然的沉默气氛。这种策略可以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一齐引向制造麻烦的学生;这种沉默气氛加上教学的中断,足以中止那些调皮学生的不当行为。但是,如果这位学生捣乱的动机就是要与老师作对并想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这种策略产生的结果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在使用这一策略时,必要时,你须考虑好用什么“言语”来面对这位学生。

(3)走回讲台,中断授课

当全体学生行为失当或者课堂气氛失控时,你只需走回讲台,默立,然后用眼睛扫视班里每位学生,进行眼神交流。

(4)眼神交流

有时只进行眼神交流就足以使实施不当行为或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中止不当行为。有时,你会发现自己还能够在与某学生进行眼神交流的同时,继续与其他学生甚至全班学生交流。如果这种方法不奏效,你可以中断讲话(使用“含蓄地中断讲课”策略),走近那位麻烦制造者,再与之保持眼神交流。

(5)不易察觉的手势语

有时一个轻微的手势,如将手指放到嘴边上或轻轻摇头就可以中止学生的不当行为。多数情况下,学生都能明白有人正在做一些不允许做的事,或正处在不当行为的边缘。这样,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暗示学生:这种行为应该马上停止。

(6)规劝学生

“规劝他们”这一策略运用于那些屡次犯错的学生。例如,你可以把学生带到一边,平静地问他:“你希望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啊?”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选择的机会:要么改变态度,要么停止上课。于是,在学生犯错之前,教师就已经阻止了不当行为的发生。然后,可以采用一些非言语暗示管理这位学生,如拇指朝上(表赞许),拇指向下(表不满),扬眉毛(表惊奇、怀疑),微笑、做手势“OK”。如果这位学生依然带头扰乱课堂教学,你可以简单地问一句“你曾经承诺的今天要好好做的事情呢?”或者在学生开始实施不当行为时,问一句“你今天的表现还好吗?”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支持正当行为

教师的言语和非言语反应在鼓励学生的正当行为方面也很奏效。正如在对待不当行为时作出的反应那样,你也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单独或同时使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

(1)用简洁的语言对学生的正当行为进行肯定

要认可并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不一定要用冗长的语言或谈话,其实我们可以“话少而意味深长”。例如,当学生正在从事积极行为或正在履行诺言时,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声“谢谢”,“太棒了”,“干得不错”或“很好”。

(2)微笑、使眼色及其他暗示

积极的反应可以用有效的非语言暗示来表达。一个微笑,拇指向上(表示称赞),眨眨眼,或用拇指食指表示“OK”都表达出对学生行为的肯定。而学生也期盼这样的暗示。对于所有的年级来说,积极的非言语暗示都很重要,因为它们有力地增强了支配者(教师)与合作者(学生)之间的情绪的稳定性,而这种稳定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所必须建立和保持的。有些初高中学生更青睐于这种无声的、不提名的、暗示性的褒奖,而不太适应教师言语上的表扬。

(3)发现好学生

理查德·科文和艾伦·门德勒(Richard Curwin,Allen Mendler,1988)在他们的《处罚的艺术》(Discipline with Dignity)一书中所提到的“发现好学生”也是一种认可、鼓励学生正当行为的办法。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在组织小组活动或做实验的过程中,都可以使用这一策略,这种策略具有半神秘性。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易察觉地)通过提示、简短的几句离题话或者非言语暗示来认可学生的积极行为,教师在课堂上走动巡视的时候是采用这一策略的最好时机。这一策略的场所性很强。所以,利用好你和某学生或某些学生所处的机会很重要。“发现好学生”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也是教师得心应手驾驭课堂的成果。(参看第四章:心理定向)

以实物作为奖励

本节主要介绍一些奖励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这些策略颁发奖品给那些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课堂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则不能给予奖励。重要的是教师应同时向学生阐明颁发这些奖品的意义和原因。能够坚持正确使用物质奖励这一策略很关键,不能使学生产生奖励只是一种诱饵或者是强迫他们的计策的误会,应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健康的动力。

课堂活动推介

教师对本章所讨论的纪律干涉的运用会因年级不同而有所变化,然而对于物质奖励来说,这种变化的体现会更真实(即物质奖励因年级的不同其区别会更明显)。因此,本节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述:

·以物质作为鼓励——小学阶段。

·物质奖励——初中阶段。

以物质作为鼓励——小学阶段

和初中教师相比,小学教师更倾向于使用物质奖励手段,其中包括积极奖励和消极奖励,如下所示。

(1)分数奖励

给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奖励分数是奖励积极行为的一个很简单的办法。例如,一位小学三年级教师对每一位上课认真学习的学生各奖励一分。每个学生在一天之内可以累记积分,而总分排在前三名的学生则可以在周末获得一次“受到款待”的机会。如此循环应用。

(2)“灯标”

设置“灯标”是奖励积极行为的另一种办法。如果学生遵守纪律,为其亮绿灯,而对于那些言行不合要求的学生则给予黄灯(警告)、红灯(取消课间休息)、甚至蓝灯(取消课间休息,写字条给家长)的惩罚。那些在一周之内都始终保持绿灯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贴贴纸。当学生的贴贴纸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例如5张——他们就可以从班级准备的“百宝箱”中任选一件小玩具或者自己喜爱的奖品。其中的一种选择就是奖给学生计算机上机票,他们可以在课余时间持票免费上机——如玩计算机游戏。

(3)星期五快乐俱乐部

为了奖励那些周一至周四表现好的学生,许多小学教师特设了“星期五快乐俱乐部”作为物质奖励手段之一。俱乐部在每周五放学之前,聚会一小时,那些获得本周“会员资格”的学生可以在那里做一些有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游戏。

(4)班级海报

评判学生行为也可以通过班级海报来体现。例如,一位教师把一张大大的足球海报贴在教室前面,上面写道:“底线得分!棒极啦!”海报上囊括了所有小组及各组的活动安排,这些活动都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每达到一个目标后就能催人向下一目标奋进。这种方法也能使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得到巩固。例如,这位教师在教室里张贴一些用图纸剪的手形招贴画,学生可以在上面抒发自己对其他同学的感谢之情,其中有一位署名为穆罕默德的学生写道:“在我受伤时艾丽卡帮助了我!”

物质奖励——初中阶段

伴随着学生由小学到初中,由初中到高中的过程,表扬与批评所使用的物质手段也明显减少。更具有内在性、象征性的奖励逐渐取代了物质奖励形式。此外,初中阶段的物质奖励通常不会轻而易举得到。

(1)言语表扬与批评

有位独树一帜的中学教师,他会根据学生在每天必填的周报表上记录的课内外行为,对他们进行言语上的表扬和批评。这位教师每周都要检查学生在表格里所填写的内容,然后,定期与学生一起回顾这些内容。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周末写家庭作业时的行为(积极行为、不同后果的消极行为)填写在周报表上。这一做法的标准就是“行为报表”本身。

(2)颁发证书

另一种方法就是用颁发证书来肯定那些品行端正(如有责任心、值得信赖)和成绩优异(如荣登光荣榜或荣获国家优等成绩奖励)的学生,这种奖励的优点在于一名教师或若干教师、助理教师、选修课教师、评分等级小组、学校或学区等都可以成功地使用它。使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意识,从而认识到孩子在学校里究竟学的怎么样。

(3)奖励郊游

郊游是初中阶段广泛使用的另一种物质奖励。中学教师和管理者经常利用郊游来奖励那些平均GPA成绩有所提高的学生,那些通过努力在州标准化考试中获得成功的学生,或者季度学习成绩达标者。例如,科罗拉多州的切利·格里克校区就为那些在最后一个学期里成绩优良、品行端正的八年级学生设立了到主题游乐园的年终游。个别学校还规定了参加郊游活动的标准。有的中学规定,在第二学期有三次违纪记录的学生,将没有资格参加此项活动,也有的学校为学生参加郊游规定了最低GPA分数线。尽管各个学校的标准、尺度各不相同,这种做法还是得到了区行政官员和家长们的赞同与支持。

处罚

处罚策略主要针对学生行为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更明确地说,处罚是学生不良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一般来说,一旦教师的言语、非言语干涉、教育等对学生某种达到极端的行为不奏效时,可即刻采用此惩罚策略。处罚策略通常由温和的处罚组成,所有年级都适用。但是,处罚手段的等级可以有所差别——从简单的暂停上课到严重的撵出校园,这些处罚手段通常在课堂管理、教学楼管理和特别管区的守则里有所体现,并获得合法化。使用处罚策略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要运用得当,传达信息要清楚,处罚与相应的行为要一致。

课堂活动推介

根据年级层次的不同教师所使用的处罚策略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本节将从以下两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处罚——小学阶段。

·处罚——初中阶段。

处罚——小学阶段

和中学教师相比,在课堂上小学教师有效地使用惩罚策略更具典型性。在这里,我们将回顾针对小学生的两种主要策略手段(尽管这两种手段也适用于初中)——暂停上课和“矫枉过正”。

(1)暂停上课

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多数时候恰当的反应就是命令学生离开教室。尤其在小学阶段,一个通常的做法就是在教室里设一张“空座位”(为那些被勒令暂停上课的学生而准备),例如,有一位教师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了这样一个座位。这位教师与学生一起订立了一些守则以及相应的处罚条例,并张贴在教室里。对于“干扰别人”这种行为的处罚手段如下所示:警告;暂停上课;去办公室。

同类推荐
  •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位于革命老区平山县西北,距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90公里。西柏坡背靠太行山、面对大平原,能攻能守、进退有路,具有独特的地利优势。更重要的是,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早在1931年,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到1937年,平山县的党员近2万人,同时,该县组建了2000人的“平山抗日团”,被毛主席誉为“王者之师”。此外,平山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这正是党中央由延安迁往西柏坡的主要原因。
  • 西点军校公开课

    西点军校公开课

    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在这些精英人物的身上无不闪耀着顶天立地的种种可贵品格。到底是什么成就了这些超级精英呢?本书全新角度、无盲区揭秘西点军校培养成功人士的独特秘诀,力求用经营理念超越传统教育理论为你揭开西点军校的神秘面纱,详尽还原西点军校优质管理秘诀,迅速提高你的领导力、执行力、人格魅力,10单元70课最详尽的介绍让你全面解读成功需要的意志品质。接近成功,从《西点军校公开课》开始。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公共管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共性,因为只有找到了共性才能够制定公共政策,一本学习公共治理学科最全的入门教科书。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晚上十点以后

    晚上十点以后

    把,思想,化,作,文,字,陈于,纸,上,,,,,
  • 我有一只临摹眼

    我有一只临摹眼

    春秋孕育十二载,一朝觉醒右眼,拥有临摹之力。【神通术法】【炼丹炼器】【天赋传承】【过去记忆】统统轻松获取。然后苍寒发现了一堆穿越者超凡者和气运者……你是剑仙转世?很好,剑仙传承到手。你的戒指里面有老爷爷?太棒了,老爷爷在手,天下我有。什么?你是气运之子,命运宠儿,来自华夏,诸天万界唯一主角?没事,马上这些都将属于我。ps1:原书名《一眼超脱》ps2:看完三章,不好看来打我 ps3:书友群:961714988
  • 玉泉其白富禅师语录

    玉泉其白富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请真爱

    请真爱

    我们是一群精灵,一群发疯的精灵,一群即将吞噬整个星球的精灵!
  • 云收雨过江添景

    云收雨过江添景

    褚云心是镇国将军褚明的独生女,母亲早亡,自幼被皇后接到宫里抚养。一次偶然出宫,结识了容妃娘娘,从此被迫卷入后宫争斗。为求自保进寺清修,却遇到了京城鼎鼎有名的烟雨楼主人连景然。连景然身边的绝美女子,和他素来交好的燕王盛琰煦,看起来都不是简单的人物。父亲兵败,她无奈嫁人,之后的王府之路该如何步步为营?皇帝驾崩,太子即位,她和夫君的命运又会走向何方?战火平定之后,会是坦途吗?乱世情深,恩怨纠葛,一个传奇女子的波澜一生。本文背景为架空朝代,如有不符历史之处还望多多担待。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顾南寻她意

    顾南寻她意

    (全文完)他说过,无论天涯海角,他都会找到她,余生的种种,他会陪她一起度过。只是,这是场一梦南柯,还是只会变成回忆?都说遗忘是最大的悲哀,与他来说确实场爱的救赎。“知意,我只求,我这一生能好好的陪在你的身边,其他的,我真的什么都不求。”他常常对她说这句话,可同时却又在向他一步一步接近,她总会有种错觉,在遗忘又再次爱上的同时,她总是会觉得惶恐。只是或许,此生,他们根本就不应该相遇。
  • 彩云阿飘

    彩云阿飘

    贺彩云怎么也想不到,她就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嫁给了一个平凡的男人,偏偏得个不平凡的癌症,还得到老公更不平凡的三年不离不弃,到此为止,多感人啊!为毛死后又变成阿飘,去经历那更更更不平凡的事呢?
  • 这个世界很武者

    这个世界很武者

    我叫罗清,29岁,加班猝死没关系,转世重生带奖励。人生导师高挑妹,刀术师傅长发黑。日行一善有所谓,福佑天报的恩惠。追求幸福别嫌累,苦难人生酸爽味!。。。人生总有不如意,熬过今天有明天。明天你又在期待什么?先定个小目标怎么样?拔刀劈砍四千次如何?来点有难度的嘛,这个只是我十二岁时训练菜单的一个项目。罗清收刀入鞘,该去荒野开始今晚的猎杀。
  • 我是生活小能人

    我是生活小能人

    本书归纳了儿童生活中各种小常识,总结了各种儿童生活技巧,帮助解决儿童可能遇见的各种生活难题,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本书主要适用对象为小学生、家长和小学教师,也可作为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的补充教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