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3800000037

第37章 慧眼识谎(4)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他的辞官,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这种通过眼神来识人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实用的,比如一个成功的推销人员,要想在业务上游刃有余,无往而不胜,可以从如下几种眼神识别顾客的心理:

①顾客眼睛闪闪发光,通常表明对方精神焕发,是个有精力的人,对会谈很感兴趣,同时也意味着他是很难应付的人。

②顾客目光呆滞黯然,通常说明他是个没有斗志而索然寡味的人,你可以努力地挑起他的购买欲望。

③顾客目光飘忽不定,通常表示这是个三心二意或拿不定主意紧张不安的人。

④顾客目光忽明忽暗,有可能说明他是个有心机的人,很难受语言的诱惑。

⑤顾客目光炯炯有神,一般看来他是个有胆识的正直之人。

顾客有时为了压低物价,会心口不一,但是通过观察顾客的目光,推销者可以准确地揣摩顾客的心理,进而做成买卖。

心理学家珍?登布列在《推销员如何了解顾客的心理》一文中说道:"假如一个顾客眼睛向下看,而脸转向旁边,表示你被拒绝了;如果他的嘴是放松的,没有机械式的笑容,下颌向前,他可能会考虑你的提议;假如他注视你的眼睛几秒钟,嘴角乃至鼻子的部位带着浅浅的笑意,笑意轻松,而且看起来很热心,这个买卖大概就有戏了。"

一个人的眼睛往往是他灵魂的忠实解释者,而这种解释通常是无意的。

8."酒后吐真言",如何识别其真假

酒后之言有真实的部分,也有虚假的部分,因而酒后之言,不可一概不信,更不可一概全信,而要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取舍,去其虚伪,取其精实。

"酒后吐真言"是很多人了解人心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酒精的作用下,有人酒后出狂言,酒后出胡言,会把人误导。对于酒后之言,不可一概不信,更不可全信,只有正确分析,因人因时而宜,去其虚假,取其精实,才是看人的正确之方法。

酒之于人,可谓由来已久。古今中外,不管地理位置相距多么遥远,生活习惯相差多么悬殊,各个民族的人却都独立地发明了酒,而且使之与各种文化、习俗甚至政治、历史发生深刻的联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有的人甚至把饮酒和才情的发挥、文思的涌现、灵感的勃发等联系在一起。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喝了酒会以发蘸墨,龙飞凤舞地大书而特书;武松在景阳岗喝了十八碗酒,才打得死那吊睛白额猛虎。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除了特殊的人而外,大多数人喝多了酒,在酒精的影响下会失去常态,所以,醉汉的话是不能全信,不可深信,但又不能不信的。这就要求在听的方面,须有更多一些讲究。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仔细判别,酒后说话之人醉到了一种什么程度。事实上,醉酒的程度大体可以分成四个等级,即微醉、初醉、大醉、沉醉。

对于微醉的人,由于其理智依然十分清楚,其言谈并未受到酒精的影响,思路也清楚,所不同者,有酒助兴,神经略显亢奋而已。此时,谈话者一般表现为神采奕奕,谈锋颇健,而且思路清楚,逻辑性严密,对于一些平时少言寡语、城府较深的人来说,这时可能大异于平时。所以,可以认为这是听话、交谈的大好时机。但是,也要记住,此时说话人醉酒极轻,思想活跃,完全能够控制自己,所以不该把他所说的全都认为是"真言",要知道,说不定由于他们此时的思想活跃,反而在语言中运用了更多的技巧和隐语。因此,必要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功夫仍不可少。如果要讲开诚布公,那么,对于平日讲话较少、城府较深的人,这倒是一个与之促膝谈心、进一步窥视其内心隐秘的大好时机。

初醉者在醉酒程度上已较微醉更进一层,此时,说话人在思路上、交谈的欲望上已出现不受主观意念支配的现象,可以说,这才是"以酒遮脸"。一般情况下,这也是"酒后吐真言"的前期阶段。

正因为此,初醉者此时谈话的特点是,或者滔滔不绝,不让别人插言;或者神情激奋,表情认真;或者斩钉截铁,一言九鼎;或者态度神秘,令人莫测;或者思路灵活,大异往时;甚至语惊四座,极度坦诚。总之,此时人由于酒精作用,大脑的活动已进入亢奋状态,在较大程度上已不受日常习惯和顾虑的限制。虽然语言是清晰的,逻辑是合理的,情绪是兴奋的,态度是诚恳的,但是却已异于平时,再不受脸面、环境、关系、礼俗等的约束,可以说,他已经到了道平时所不想道,说平时所不肯言,破除隋面关系,扫除世俗障碍,照理而言,据实陈述。所以,这是千金难买的听真话的大好时机,切不可轻易放过。

人超过初醉,到了大醉就已经开始失去理智。此时,人的思维已经紊乱,意识已经模糊,判定能力已经失去,已经说不出什么有逻辑、有思想的谈话,从这种意识几近模糊的谈话中,已经很难获得说话的真实含义以及真实思想,故此也就谈不上什么真言假言了。

人进入沉醉状态时正常意识已基本消失,大多沉沉入睡,即使未曾入睡,也完全失态,即使尚能发声,也是语无伦次,彼此全不连贯的咿唔之声,既谈不上什么语言,更谈不上传达什么思想和信息了。

综上所述,微醉的人言语中有真有假,初醉、微醉才是谈话和听话的黄金时间,所谓"酒后吐真言",就是指这个时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听者应当集中精力,努力获取真实的信息,万勿以酒后之词无足轻重而弃之。如果说话人已进入大醉的阶段,则听者必须注意,万勿随意地把"酒后吐真言"的说法滥推到这个阶段。如果人已进入大醉、沉醉,则此时之言多不足信。

9.名分是虚假的谎言

很多时候幌子打得越大,说明越有问题。因为真正好的产品和有才能的人,是不需要用这些虚假的名分来作宣传和增添光彩的。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留意,就可以找出它的规律。比如很多谎言之所以能够得逞,最主要的是它们往往打着一种幌子、一种名分的招牌。贴在电线杆子上的广告,凡是打"祖传秘方"牌子的,你大可不必信它,因为它果真是祖传秘方功效奇特,便用不着这么自吹自擂。所以,牌子打得越大,就越有问题。

凡是将名衔当招牌打的,凡是把应该自然显示的效果用某种名牌或者某种名分说出来的,其实际本事和实际效果多值得怀疑。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名分的宣传来识破谎言。例如我们常看见电视里播放的什么晚会,主事人在介绍某位人物时,只要说他是"著名"的某某,这个人一般而言是等着晚会以后才去"著名"的。而真正著名的人物上场呢,主持人不会说他是"著名"的某某,或许会这样说:"你们看,这是谁?"

现在很多单位一级人物一大排,一级记者、一级演员、一级编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许多人在发表文章时,名讳之前总不忘加上几个大字:国家一级。

小张是个作家,一次到某个地方,人家请他们单位几个同事吃饭,他们这支队伍领头的要让人明白这不是一般的队伍,便在拿筷子前向主人介绍这些名人。介绍者先介绍张三:"这位是张三同志,一级作家。"接下来介绍李四:"这位,李四同志,一级记者。"然后轮到小张了:"这位是某某同志,著名作家。""著名"的摆在了"一级"之后,等于宣布:这家伙不是一级。宴席开始了,主人们挨着敬酒,轮到小张名下,主人说了许多恭维话,"久闻大名"自然是随便说的。小张也装糊涂,承认人家久闻自己的大名,但他心知肚明,自己的大名人家恐怕今天才第一次"闻",还不知"闻"清楚没有。

别人都称"一级",自己才是个"著名",还被排在后头,表面也无所谓,但肚子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之后回家乡,小张便对家乡的朋友们谈感受,言辞愤愤,颇为这个"著名"耿耿于怀。心想:我在本县该是走一路风光一路的,本县无人不知本作家何许人也。一种自得,一种安慰,在家乡才能够满足。

不幸那安慰和自得才冒头,便又挨了当头一棒子。小张得了感冒,到一个镇卫生院去看病,一个朋友陪着他。朋友为他开道,医生听说他是著名人物,就没有按程序来,先开了药,然后才让他去门口缴费。医生的那张处方上没写小张的名字,只画了一个"张"字。镇卫生院,没有大医院正规,挂号收费取药在一个窗口。小张的朋友跟里面那位小姐很熟,就跟她聊了起来。小姐先拿药给小张,小张还要发票,她提起笔,看了一下处方,问:

"你叫什么名字?"

小张的朋友很吃惊:"嗨,这么著名的作家你都不知道?×××你看过吗?还有××××,都得过奖的,还……"见那位小姐一脸茫然,小张的朋友忍不住了,干脆说,"你真是,我们本地这么知名的大作家,你都不知道?"

那姑娘脸一红,显然为自己的无知而惭愧:"哦,我都不敢相信是您呢。晓得晓得。您是……"

小张接着说:"某某。"

"就是嘛,怎么会不晓得呢?久闻大名呢。"小姐说着,将小张的名字写上了发票,嘴里还在说"久闻大名"。

回到单位,那张发票却报不了,因为不是小张的名字,当初因朋友热心介绍弄得小张不好意思,接过发票不及细看就往衣袋里一塞,这时才看清,那位久闻自己大名的小姐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绝对不是因为疏忽,而是因为她不知道这位"著名"的作家是哪路神仙。

可见,这所谓的"著名"的名分只是个幌子,既是著名,何须介绍?需介绍,何由著名?"著名"二字从介绍人嘴里出来,那说明本身就是一个谎言。

现在"一级"满天飞,只不过,一级演员不知他的拿手好戏是什么,一级作家不知写过哪些作品,一级记者最显眼的是他一把胡子,连舞台上插科打诨的都成了大师级……总之,一级人物比一级产品多。这种现象说穿了其实不值钱。一个单位就只那么几个人,而评职称是年年都要搞的,只要你在那个位子上不犯错误,等那么几年,那个"一级"总会轮到你的名下。

因此,高级别很多时候只能证明他在某个单位和领域有一些年头,至于实际本事,你还得先冷眼看他怎么整。不然,那些介绍出来的"著名"皆可以称为骗人的道具。

可见,名分是虚假的,是没有用的。如果一个人需要用名分介绍自己,就是用谎言为自己增加光彩。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需要这些名分的。

同类推荐
  • 北大人的社交课

    北大人的社交课

    《北大人的社交课》就是一部帮人成长、助人成功的实用交际学,它摆脱了冗长的理论带来的无益的教条和说教,也避免了因过于实际而产生的人情冷漠、“厚黑”当先的消极影响,着重于与人交往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本有样可学的社会实用手册。
  • 超强阅人术

    超强阅人术

    这是一本打开他人心扉,窥探其内心的宝藏。在这里,有世界上最实用、最有效、最全面的读人方法。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你如何像FBI一样轻松破译他人身体密码;如何做到一叶知秋,透过姿势看人心;如何拨开迷雾,识破笑容背后的真相;如何驾驭有术,在言谈中得知对方真性情;如何借助慧眼,从日常兴趣爱好中探究其性格……纵观全书,姿势、手势、眼睛、笑容、服饰打扮、日常习惯、兴趣爱好等,翔实而又具体地为你提供阅人的方法与线索。而掌握了这些,就能轻松摆脱无所适从的困惑,让你从容地生活在安全、幸福的港湾;也能够掌握生活或工作中的交际王牌,让你移步生莲、惹人喜爱。
  • 晋升VS跳槽

    晋升VS跳槽

    对于打拼在职场中的人来说,晋升意味着更多的薪水,更高的地位,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晋升承载着你的追求与理想,给予你尊严荣耀与自我满足。职场中人,应该而且必须追求晋升。然而,晋升毕竟是种稀缺资源,相对于企业的总人数来说,得到晋升的人永远是少数。于是,怎样才能实现晋升就成了一个萦绕在你脑海的问题。
  • 察今

    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 做人左右逢源 办事游刃有余

    做人左右逢源 办事游刃有余

    做人左右逢源,我们要学会用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方法去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办事游刃有余,要求我们学会巧办事、办巧事。办事游刃有余首先还是要做人左右逢源,先学会做人,后才能学会做事,有了人脉,才能做好事、做大事。
热门推荐
  • 做保镖的那些日子

    做保镖的那些日子

    身为一名铁憨憨,我真的只想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的绝世宠后

    王的绝世宠后

    梦的读者群,新的哦,72792057(桔子皮的味道)欢迎亲们前来活跃气氛哦。那一夜,她被卖入妓院烙上妓印那一天,她被买下训练三载那一年,她将心托付却被当作礼物送出她是谁--“穿上衣服,你不必为我暖床!”苏寻玩味的看着她,一袭黑衣,头发轻轻一束,浓眉间带着一丝笑意“不管你是不是我的妹妹,你首先是我的女人。”雪千夜灼热的眸子透着些许疲惫,一年多的寻找让他几乎发狂。宫闱深处,权谋计量她回眸浅然一笑,右肩上的胎记形如蝉,艳如血。红颜一笑江山飘摇挑起葱葱玉指,她的声音如烟飘渺,我是--血蝉!梦新文出炉,大家多多支持哦,<爷,妾是杀手>隆重推荐好友的文:<一个妈妈三个爹>,超级搞笑的文风,诙谐的语言,精彩的情节,绝纱的故事.保证点开就不想再关掉的文.梦梦人格担保.
  • 人气决定成败

    人气决定成败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桶板有多长,而不是最长 的桶板有多长,真才实学好比木桶的桶板,它们的长短决定了你能装多少 水,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则是那个木桶的桶底,它决定了你能不能装水。 55招社交绝学,55迅速打通你的人脉。本书从55个简单易行的小方法出发,快速提升你受欢迎的程度,让你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人气王。
  • 沟通力就是销售力

    沟通力就是销售力

    营销实战派名师余尚祥与你分享信任真经,教你通过沟通建立自己的人格魅力!《沟通力就是销售力》一书的重点是如果与客户高效沟通,如何培养你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如何力求让你遇到的陌生人成为你的客户,让你的新客户变成你的老客户。做销售,不仅要开拓新用户,更要维护老用户,尤其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背景下,传统的老方法未必管用。《沟通力就是销售力》则从时代背景出发,从允许客户不信任、做好销售过程中的角色转变和信息传达、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解答等方面,切实为销售人员介绍了经典案例和沟通技巧。
  • 四大名捕大对决(又名四大名捕走龙蛇)12:铁布衫

    四大名捕大对决(又名四大名捕走龙蛇)12:铁布衫

    江湖多年无事,“武林四大家”暗流涌动。“西镇”蓝元山约战“北城”周白宇:于谈亭一会,决战胜负,确立主从。周白宇以必胜信念,白衣赴会,却只是拉开变局序幕……美人计,谁为谁筹划?九宗名媛奸杀案,出自谁手?什么样的阴影推动作恶?两河武林第一世家习家庄庄主习笑风神智失常,伤妻屠子、狎妓逐弟,一时间人人侧目。
  • 目中界

    目中界

    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青春,那些我们即将忘却的目光,还有眼中尚未染色的世界???这是一个讲述普通女孩秦小椋日常生活的简单故事,她爱做梦,也爱幻想,身旁会有一个两个好朋友,偶尔也会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数着满天的星光,默默的想象???我们都走在青春的路上,谁也不会比谁少受一点伤其实,它只是想要告诉你:虽然我们会胆怯,也许我们会迷茫,但那些曾经追求过的梦想、思考过的想象,遇见的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成长14岁,让青春萌芽绽放!
  •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Nicholas Nickleby(II) 尼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Nicholas Nickleby(II) 尼

    Nicholas Nickleby (or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Nicholas Nickleby) is a novel by Charles Dickens. Originally published as a serial from 1838 to 1839, it was Dickens's third novel. Left penniless by the death of his improvident father, young Nicholas Nickleby assumes responsibility for his mother and sister and seeks help from his Scrooge-like Uncle Ralph. Instantly disliking Nicholas, Ralph sends him to teach in a school run by the stupidly sadistic Wackford Squeers. Nicholas decides to escape, taking with him the orphan Smike, one of Squeers's most abused young charges, and the two embark on a series of adventurous encounters with an array of humanity's worst and best—greedy fools, corrupt lechers, cheery innocents, and selfless benefactors. 'Nickleby' marks a new development in a further sense as it is the first of Dickens's romances. When it was published the book was an immediate and complete success and established Dickens's lasting reputation.
  • 直恋想象

    直恋想象

    恋爱可以用来想象可直接想象的恋爱,你愿意去恋么?
  • 快穿:男主总想杀我全家

    快穿:男主总想杀我全家

    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男主角,他们瑕疵必报,快意恩仇,杀人如麻~他们功成名就杀死作死的小炮灰~曾珂(接唱):啊,英俊的男主角~系统:恭喜你成了那个炮灰曾珂:我拒绝系统:想活命就由不得你了为了小命,曾珂走上了一条讨好男主的狗腿不归路。第N次被男主按在床上的曾珂欲哭无泪:说好的要我狗命呢?男主:只要你爱我,我的一切都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