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灵珠是京城的镇京之宝。如果没有卵灵珠就没有今天的京城。但说到卵灵珠就不得不提古龙塔,说到古龙塔又不得不说古龙灯,说到古龙灯就不得不说到阿拉丁了。
据历史的记载,在唐朝时期,有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名叫阿拉丁。他是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拥有了这盏“神灯”。这盏“神灯”后来被阿拉丁带到了京城,后又被取名古龙灯,又名古龙塔。当时京城还不叫京城,叫幽州。取“古龙灯”这个名字是这盏“神灯”上有八条伏龙,以八卦的方位附立在“神灯”上,前面加个“古”字是时间厚重的原故,也是后人心灵上对这盏“神灯”的一种敬仰。古龙灯上的八条龙分别叫:云龙、土龙、雷龙、山龙、火龙、泽龙、水龙、风龙。每一条龙尾巴劲起的部分,抵在了灯的底座圆盘上,尾巴尖翘起,前身双手紧抓油盘,反身向外张开着血盆大口,凌厉威武。当年阿拉丁,这个放肆的家伙拥有这盏“神灯”后傲慢无礼、目中无人、鄙夷一切,到处寻找法师挑战,最后却在幽州的一个小乡村被一位无名隐士打败了。阿拉丁感到无比的羞耻,越想越痛苦,当晚半夜,他把古龙灯扩化成一座七十七丈高的通天巨塔,矗立在村庄一旁宽阔的平地上。灯盘里,即塔顶上还闪烁着南瓜大的一团火晕,光芒十分强烈。起初周边村庄的老百姓一个个饶有兴趣前来观看,还别出心裁地建议,如果哪个男子勇敢地爬上巨塔塔顶,这个男子将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可以任意挑选乡村上他钟意的女子作为妻子。可是渐渐地,他们发现不对劲了。他们的地盘一日比一日炎热起来,几个月后周围百里成了一个热烘烘的窑炉,一年后千里之外都受到它的影响,土地上所有的植被遭到彻底的摧毁,由黄变黑逐渐碳化了。而曾经富饶美丽的乡村,以及周围百里,仅仅在半年间就转变成了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虽然陆陆续续请来了无数个法师,却依然没有得到拯救。阿拉丁本人呢,从那天起就再也没有人见到过。显然他是想把乡村上的人家置于死地。有的人猜测,现在可能他自己也无法再收控这盏“神灯”,不得不隐姓埋名躲避大家的追责与追杀。古龙灯强大的法力,恶劣的破坏力迫使当地百姓一家家远离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
然而,其中有一对母子却不轻言放弃,并且下定决心,扛起挽救家园的伟大使命,誓言要恢复曾经温馨的家园。
母子俩每天去打听,满世界奔波寻找得道高人,希望有能力的大法师来摧毁这座标志灾难性的灯塔。苦苦奔波了十年,有一天,这对母子俩虽然还是没有寻找到有道高士,却听到传言,有一种方法可以化解这场可憎的灾难。也就是因为这个方法,才有了卵灵珠,这颗力量无比神奇的珍宝的诞生。
这颗卵灵珠具体是怎么来的呢?
“北冥鱼卵,道化为珠”说的就是这颗卵灵珠的由来。
据说,在北海里生活着一种体形巨大的鱼,名叫鲲,鲲一千年才能成年,成年即有了鱼卵,产下鱼卵后即刻化身为一只体形巨大的飞行动物,鹏。鹏,直飞九天之上,从此远离北海。而留在北海里的鱼卵又要经过一千年吸取北海中的灵气,才能孵化成小鲲……如此繁衍生息。
这对母子俩听说只要能从北海中捞取鲲的鱼卵后请六十四个道法师,运用道家法术道化鱼卵,就能凝聚成一颗散发出无限凉气的活卵珠,而后在灯塔塔顶,即火团上再加装一个特殊的鱼卵支盘,把鱼卵置放在里面,就可以平衡古龙灯灯火上的热气,回到曾经一样美丽的家园。
偶然中得到这个消息的母子俩,苦苦寻找摧毁灯塔办法的他们格外激动,他们决定按着这个说法远赴北海,完成这份艰巨的使命。母子俩誓言如果不成功,将致死不归。
上天不负有心人,最终母子俩经过一番千辛万苦,走到了千里之外的北海,捞取了鲲的鱼卵,完成了他们值得骄傲的伟大使命。从此幽州回到当初一样的美丽景色。
经过道化而成,梨子大的水灵灵的卵珠,定名为今天所说的卵灵珠。如今卵灵珠里还有活生生蠕动着的乌黑黑的鱼卵,只是经过法术炮制后,永远也不会孵化成小鲲鱼,只会散发无限凉爽的气息。
从此古龙塔上出现了两团光晕,一个是卵灵珠散发出来的光晕,一个是油盘里灯火散发出来的光晕。下面的光晕标志着灾难,上面的光晕意味着温情。
当初返乡的百姓为了纪念这对母子俩的卓绝功绩,在灯塔北脚下建起了他们的家园,给他们的家园取了一个温馨的名子——子母城。直到康熙四十八年,康熙把子母城改建为园林,赐给皇四子胤禛,子母城才改成为今天的圆明园。正因为卵灵珠所以古龙灯脚下盛夏十分凉爽,清朝自康熙以来各朝皇帝每到夏天都在圆明园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也因此圆明园又被称为夏宫。
自卵灵珠道化而成以来,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的一次次更迭,国土分分合合,又合合分分,京城一次又一次易主,地名改了又改,但是这座灯塔依然毅立在这片土地之上,璀璨明亮,依然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有一件隆重的事情一直也没有改变,那就是每年的三月二十二,是京城的大法事日子。——为了这个日子,唐朝时期,皇帝就已经命令工匠在古龙灯铜柱主心骨上加装了一个罗圈形阶梯,从灯塔脚下直至灯塔塔顶,方便士兵从塔顶取下卵灵珠。
在这个日子里,京城所归属的帝王,都会指令六十四个道家法士登台,为卵灵珠续法,给卵灵珠注入新的能量,以维持卵灵珠的灵气与生命。
今天正好是三月二十二,咸丰九年,咸丰皇帝早已经指令由安德海太监总管安排大法事的一切事物。大法事的特定时间是傍晚八点钟。也就是八点之前,古龙塔塔顶上的卵灵珠必须要取下来,并送到法事台上。
法事台如同一个祭坛,四面都是由一层一层阶梯构成,共七层,到得顶部十分宽大、平坦。法事台就坐落在古龙灯南面脚下。
任何一个国家的,集体的重大事情,如果是太平盛世时期,往往隆重而热闹。大法事也一样,往常都会由帝王坐镇,带领着一大群臣子或外国客观以及京城老百姓,观看大法事。大法事正式开启之前还会由受邀而来的诗人激昂朗读诗词;由宫中的舞女跳舞、唱歌;法师表演新创造出来的法术等节目,以此作为大法事的前戏,博取大家的欢心,以此助兴。
清朝自从康熙以来,一直也是如此。然而,自从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之后,大法事这个关乎国家命运、原本应该隆重的日子突然变得无人在乎一般,皇帝不在观看台坐镇观看,舞女也没有了,诗人也不见了,法师也不来了,京城的老百姓也毫无兴趣,见不到几个,大法事已经没有前戏了,只是由六十四个苍老的法士,把最基本的法事做完,简单了事。这几年来,唯一对大法事还有乐趣的也就是京城的一些孩童和少年,或远道而来,从没有见识过的外地人。如今大法事就如民间的一场普通法事。唯一不同的就是,每一年的大法事有几个法师带着一群法兵在维护法场安全以及防范卵灵珠遭遇意外事故。
此时时间已经不早,晚上八点钟即将到来。围绕法事台三十丈外,布置了一群法兵,由两个法夫长领头,他们一律手握青钢剑。法事台的四个角上早已经布置好了四只大铜鼎,里面点燃了熊熊大火,照耀着法事台上的一切。法事台前拥挤着一群孩子和几个外来的大人,他们发出叽叽喳喳谈论的声音,兴奋不已,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观望着法师台上的一切情况。
法事台中央已经摆好了一架,以古龙灯模型仿作成的铜灯,十一二岁少年的个子高度。灯身上附着八条龙,灯架架顶上的油盘里垫着一块金色的锦布。卵灵珠也由一群官兵从古龙塔塔顶游戏接龙一样传递了下来,由镀金托盘盛载。此时正由一个年轻的士兵双手捧着,一步一步庄严地登上法事台,走到了中央的灯架前,他小心翼翼地从托盘里取出,放入到灯架中的油盘里,然后退下。
这颗鱼卵道化而成的梨子大的卵灵珠浑身散发一团光晕,一股分外凉爽的气息向人群弥散。大家心里涌起一份难以言喻的舒畅,使人精神格外抖擞。
卵灵珠里至今依然还有活生生的,却还未完全成鱼形的乌黑黑的鱼卵在蠕动着。但是观众们离的太远无法具体看清楚,即使最前面的观众也只是看出卵灵珠的肉质感,通透的外层乌黑黑的珠心。
围绕卵灵珠五丈外,摆放着六十四张特制的蒲团,色泽黑亮,六十四张蒲团摆设成一个八卦符的形状。主管此事的马公公一直在指挥着这一切的基础布置。笙、鼓手、铜锣相应的乐艺师也一一到场。这时,时间已经正好八点钟了,事情也布置完了,只待六十四位法士登台做法了。
法士们也已经在法事台左边排成笔直的两排,双手捧住一块刻有太极图案的木牌,名为法事牌,他们肃穆、庄严,只待一声宣告了。
于是,手握拂尘的安德海太监总管登上法事台,面向六十四为法士,从袖卷里抽出圣旨,打开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道之行也,天下同乐,值此法事佳节,普天欢庆,自唐朝高宗卵灵珠道法炮制落成典礼以来,法事关乎国民之大事,年年盛开,今,三月二十二戍时正点,正值一年一度大法事肇庆之时刻,为秉承先人先帝之伟志,谋天下苍生之福祉,着六十四法士精心之续法,保来年之安定,特颁旨宣告,大法事正式启事,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六十四位法士伏地高声礼敬。安德海收起圣旨后退了几步,转身走下法事台。
噹!法事台左角处的击锣艺人敲响了一声沉长的铜锣声。
咚咚咚咚咚咚咚!法事台右脚处的鼓手不停地敲击大鼓,八个笙艺师吹起了笙。
六十四位法士起身昂首挺胸,他们背后齐披着或是雪白的,或是黑白相间的长长的头发,法袍整齐,步态庄重,双手持着法事牌,在胸前,一步一步登上法事台,一排往左走,一排往右走,两排到得对面中轴点相遇在一起,停了下来,各自转身,一一在他们脚下的蒲团上盘腿坐落下来。
他们一起面向中央灯架里的卵灵珠,利用法力把法事牌立在眼前的平地上,收回双手,两掌掌心向上,平摊在双腿上,凝息静气,微闭双眼,口里开始默念《启语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为二元,二元乃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阳之雄,知其雄;阴之雌,守其雌,雌雄二会乾坤中。乾坤之祖,能有能无;能有能无,终为本;终为本,道本无形;道本无形,莫知能名;莫知能名,是谓真形;是谓真形,杳杳冥冥;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其中有精,混混沌沌;混混沌沌,阴阳寅明;阴阳寅明,终其结晶;终其结晶,唯取雌气灵。
随着这段《启语经》的默念下,法士们的背心和头发青烟缭绕,披着的长发骤然散乱,像马鬃狂飙了一霎那,他们面前的法事牌打了一个火热的颤抖,往后倾斜,一道道光束从法事牌的阴心圆圈里射出,向中间的灯架射去,一共六十四道光束齐聚在了灯架的卵灵珠上。卵灵珠开始作起无规律的旋转,吸纳着每一道光束的能量。
道法士不停地默念《启语经》。叽叽喳喳的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下来,齐聚精会神瞧看法师台上的变化。
很快,半个钟头过去了,六十四个道法士的额头上开始冒出大颗大颗的汗珠。他们慢慢站了起来,平放的双掌一只上一只下相互来回转动,力道柔美。双掌青烟丝丝缭绕。
突然,他们有力地把左掌掌心贴在了右掌掌心上,与此同时地面上的小木牌飞起。他们的右手往回一收,小木牌落在了他们手心里,他们紧握小木牌一起逐步举起。与此同时,卵灵珠随着木牌的高举而抬高,六十四个道法士慢慢起身,相互逐渐靠拢,推动卵灵珠转向灯塔一侧,面对着灯塔,他们一边继续默念《启语经》。在他们念到最后一句“唯取雌气灵”时,他们共同奋力,往高空一送,卵灵珠在六十四道光束的努力下向七十七丈高的灯塔塔顶腾去。
如果不出意外,卵灵珠会轻盈盈地落回到灯塔塔顶的支盘里,这是他们往年的经验。
大家望着卵灵珠往上升起,都是一脸的喜悦之情。
不料,在卵灵珠腾起到二十丈的高度时,身后的高空传下一声刺耳的尖叫声。大家齐扭过头往后瞧看,夜色下,只见一只乌黑黑的大鸟向卵灵珠疾速飞来。
“大乌鸦!大乌鸦!”法事台前的观众中,有一个小男孩见到大鸟脱口而出,情绪异常激动。
“不好。”法事台上其中一位法士大喊道,赶紧使用手里的法事牌运动法力,一道疾厉的光束从法事牌中心射出,向大鸟射去,自己往后颤了几步。
光束并没有击中大鸟,大鸟把身子往一边偏了偏,避开了这道光束,一只爪子努力向卵灵珠抓去。
它夺到了,卵灵珠被它牢牢地握在了爪子里。但是在它夺取卵灵珠时因刚刚为了躲避光束的袭击而造成飞行失重,导致飞行失衡,身子擦在了灯塔的塔身上,灯塔发出了一道闪电,击在了它的身上。
它受到重创,它扑腾着翅膀失去了力量,身子飞快地往下掉落。
这会儿大家看清楚了,它是一只秃鹫。
眼看秃鹫就要掉落在法事台上,这时秃鹫展翅一个挣扎又飞了起来,向皇宫飞去,忽然秃鹫又往下落,跌落在护城的墙头上,然后它再一个振翅飞了起来,飞过了紫禁城,消失在了夜色里。
所有的道法士这时都虚脱了,早就做好准备的另外六十四个法徒冲上法事台一对一搀扶着各位法士。那位最后还向秃鹫放射出一道光束的法士已经无力支撑自己,口吐鲜血,倒在了台面上。
所有的人因为秃鹫的突然出现和举动万分惊愕。
“长臂猴,调遣所有法兵,报告螳螂法师,追拿窃贼!”两个法夫长中的一个,名叫短壁虎,一个叫长臂猴,短壁虎叫喊一声后,从一旁拉起一匹浑身赤色的马,一跃而起,落在了坐骑上,驱使坐骑向秃鹫飞去的地方追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