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77900000003

第3章 培养孩子自控力,家长必须先要会沟通

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应把孩子当好朋友一样对待,从内心深处爱孩子,并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感受,这样孩子就能从内心深处接受这一点,并受你的“控制”。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孩子的自控力自然而然就能提高了。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很重要

当父母对孩子表示重视和尊重的时候,孩子就会把心中的郁闷倾诉出来。这样孩子在变得开心的同时,也更乐于和父母沟通交流。这有助于加深孩子对自己的好感,也有助于与孩子的关系更加融洽。

其实,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从根源上对孩子的某些行为和想法进行明确的指导,进而让孩子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某些行为,提高自控力。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应当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其实,一个好父母不应当采取这样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与主见后,做父母的更应摒弃这种做法。而应倾听孩子的心声,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孩子才会快乐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可以分享他们的成功、喜悦,分担他们的忧愁、痛苦。同时他们也希望父母可以听听自己的理想、抱负,而不是只爱听“好消息”,不爱听“坏消息”。

譬如,当孩子放学回家后,兴致勃勃地跟父母说起学校里发生的一些趣事时,他们却不愿意听,甚至会怒斥他:“你瞎操什么心,小小年纪懂什么,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其他的事情不必要操心,赶快回房间学习!”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父母不愿意听他说话,觉得什么事情说了也是白说,还不如将它埋在心里。久而久之,这种消极情绪找不到发泄和化解的渠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突然爆发,变成一种对抗情绪,那时父母与孩子沟通起来就更困难了。

因此,父母不但要倾听孩子说话,更要学会如何倾听。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要做到:不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要尽量让孩子充分地表达他的意见;不随意打断孩子说话,在他一时没接上来时,耐心等一等。这样一来,孩子觉得得到了尊重,也就会把父母当成倾诉的对象,甚至会和父母成为好朋友。

孩子是一个成长中的人,他每时每刻都可能遇到困难,随时都可能遇到迷茫费解的问题,并且他们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干扰:一会儿哭得伤心欲绝,一会儿又笑得阳光灿烂。他们在内心里极其渴望有人能理解他们的感受。所以这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评论家、指导者,而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所以父母们应该明白,倾听的目的,不是看孩子说的对与错,而是用“倾听”的动作来给孩子支持和理解;通过倾听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独,父母永远是他们心灵的归宿。

所以聪明的父母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听者。

1.用正确的姿态倾听

父母要想改变孩子“不听话”“对着干”等逆反心理,就必须先让自己摆脱传统的教子观念,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孩子,而用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沟通。这样的话,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从“不听话”变为听话,从“对着干”变为愉快合作。

一个8岁的孩子经常对同伴这样抱怨:“跟妈妈讲话真没意思,她一边干家务一边和我说话,眼睛从来不看我,有时我都不知道她是不是在听我说话。”

因此,父母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要做好姿态。

首先是“停”,手上和心理的“停”。即父母要暂时放下正在做和正在想的事情,注视对方,给孩子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是“看”。即仔细观察孩子的脸部表情、说话的声调和语气、手势以及其他肢体动作等非语言信息。

最后是“听”。即专心倾听孩子说什么,同时以简短的语句,如“你觉得老师不公平吗”“你很生气自己被冤枉吗”等,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出来。

也许孩子的行为确实有不对之处,但父母千万不要急于批评和纠正。待孩子说完之后,父母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首先去接纳孩子,如“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我体会到你很伤心……”。然后慢慢地引导孩子,如“有什么方法呢”“以后你将会怎样做呢”等,激励孩子思考,并帮助他从错误中走出来。

2.表现出听的兴趣

当孩子向父母倾诉时,孩子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早知道了”。听到这句话,孩子“说”的欲望全被打消了。

当然,如果孩子经常听到的是父母这样的话“知道了,早知道了,别烦我”“该干吗干吗去吧,谁有工夫听你神侃”,那孩子肯定会把自己心灵的大门紧紧关闭,从此有什么事也不会再向父母说。

其实,认真听孩子倾诉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做父母的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冷暖、吃住、学习,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所讲的事情表现出兴趣,孩子就会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

因此,当孩子对你说某件好玩的事情时,父母一定要表现出兴趣,认真地听,并把这种认真的态度传达给孩子。可以用以下方法传达:

(1)运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一般最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因为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

(2)语言表达。在倾听孩子说话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

你会发现,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你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你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慢慢地,他就会养成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的坏毛病。那些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幼年时很可能就缺少好的听众。孩子从小没有感受过自己语言的魅力,必定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失去应有的信心。

3.再忙也要听孩子说

“我妈从来不愿意听我说话,她每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很忙!’”“我家里人很少在一起说话聊天,每天都是自己忙自己的事情,在家一点都没有意思!”

“我和爸爸根本无话可说,他好像也不喜欢和我说话,所以我只好上网聊天了。”

其实,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他们是很希望与父母交流的。孩子有高兴的事,首先想到的是告诉父母,与父母分享快乐;如果有烦恼的事,也很想得到父母的开导和帮助。但是,大多数父母都没有与孩子交流的习惯,他们总是说“我很忙,哪有时间听你说个没完呀”。

于是,在这种观念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越来越深。

“每天暂停十分钟,听听少年心底梦”,这是一则公益广告,它通俗地讲出了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诉说的重要性。

对大多数父母来说,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哪怕只有十分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妈妈可以在做饭的时候,让孩子一边帮自己择菜,一边与孩子聊聊在学校的事情;爸爸可以在孩子睡前的十分钟,听他们唠叨一下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听孩子诉说,是帮助孩子成长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做父母的一份责任,父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4.不要打断孩子的话

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问杉杉:“你长大后要做什么呀?”

杉杉歪着小脑袋想了好一会,然后低着头告诉妈妈:“妈妈,我想做小偷。”

妈妈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气愤,心想真是个不争气的孩子,做什么不好,偏偏想要做小偷。刚想训斥她,但看她低着头的样子,突然强烈地想知道孩子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于是,她控制住自己的怒气,语气温和地问孩子:“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想做小偷吗?”

杉杉有点不好意思了,她结巴着说:“我,我想偷走夏天的太阳送给妈妈,这样妈妈的冻疮就不会复发了。”妈妈的眼里闪出了泪光,情不自禁地将女儿拥入怀中。后来,杉杉的妈妈跟别人说起这件事时,仍然很激动:“当时我真的很庆幸自己多问了一个为什么,庆幸自己倾听了孩子的心声,否则我不仅错怪了孩子,更为可怕的是我会伤害一颗善良而又纯真的心灵。”

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的,当他们在讲述自己奇怪的想法时,父母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话。随意打断孩子的话,不仅是不尊重他们的表现,更有可能使孩子关闭心灵的大门,从此拒绝与你沟通。

5.倾听孩子的委屈

苗苗放学一回家就向妈妈哭诉:“妈妈,我恨老师。”

妈妈看着女儿委屈的样子,赶忙放下手中的家务,一边给女儿擦眼泪一边问:“看你伤心的样子,能告诉妈妈为什么吗?”

“老师让我读课文,有一个多音字,我没注意读错了,老师当众指出了我的错误,同学们都笑我,搞得我很没面子。”苗苗很伤心地告诉妈妈。

妈妈刚想好好安慰一下女儿,这时电话铃声响起了,苗苗马上停止了哭泣,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妈妈,谢谢你听我说话,我没事了。我和小欣约好了要去公园玩,我玩一会就回来。”

当孩子跟父母诉说自己的委屈时,做父母的应该如何面对呢?

首先,父母要认真地听孩子讲述事情的整个过程。也许孩子只是想找一个倾听者,他们诉说完,心里就会舒服了,也许用不了很久就会忘掉这些委屈。这时,父母需要做的仅仅是听就可以了。

有时,孩子还需要安慰。听孩子诉说完自己的委屈,父母可以这样说:“这肯定让你感到非常难受。”这时,父母不要做任何判断,先直接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这样可以让孩子感觉找到了心理依托,会很信任你。

接着,父母可以继续开导孩子。如可以这样说:“我记得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也被别的同学嘲笑过。”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孩子受到委屈后会感到非常孤单,当听说父母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时,他会觉得自己不那么孤立,同时他也会愿意继续听父母说下去。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让他走自己的路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爱的陷阱,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过分爱护。掉进这个陷阱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培养自控力的机会。

一位母亲为他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青少年问题专家咨询。专家问:“孩子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一个死结,您是不是不再给他买带鞋带的鞋了?”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弄湿了衣服,您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母亲点头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用了一个小时,您嫌他笨手笨脚,对吗?”

这位母亲惊愕了,从椅子上站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您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您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钱时,您最好给他送去。这是您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再来看一则事例:

在国内某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才生,因成绩出类拔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谁知该大学生却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愿出国。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他不会洗衣服、不会买东西、不会烧饭、不懂得与别人交往,也就是说,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大学四年中,他的衣服、铺盖都是妈妈定期到学校来取回去清洗。

很显然,这位大学生是在其父母的过分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所谓过分保护,是指父母亲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像老母鸡护小鸡崽儿一样,始终将子女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他们不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的父母出于望子成龙之心,将子女活动的范围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在某些地方,他们对子女实行了直接、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种清规戒律来约束孩子的意志行动,没完没了地纠正和指责,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就会出差错。殊不知,这种过分保护做法将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过分保护会使孩子失去锻炼、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过分保护也使孩子感到能力缺乏,因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一个总是依附父母成长的人,永远都无法学会独立面对社会,更无法自己独立生活,最终失去自主性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与爱,其实就是一种伤害。

孩子们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验证自己的能力,去应对危险的局势。作为父母,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如果我们过多地做,就剥夺了孩子锻炼发展自己的机会,也剥夺了他自立能力的形成和自信心的建立。

明智的父母,应当鼓励孩子持有自信心,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条件,尽量地培养自理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信心在能力的支柱上成长。

一位初三的学生曾给“知心姐姐”写过一封信,信中说:“妈妈,您为了让我一心一意地学习,平时什么活都不让我干。每到节假日,我总想帮您做点家务活儿,但您却说:‘不用你干,你只要努力认真学习,就算帮了妈妈的忙了。’一个星期天,您从街上买菜回来,我高兴地想帮您择菜,您却说:‘你放下吧!下星期测验多考几分就行了。’我心里明白,您这是责怪我单元考试名次没有排在前面。我扔下菜,跑回自己的房里伤心地哭了。妈妈,您对女儿学习生活的关心照顾是‘无微不至’的,然而,您知道吗?您的女儿多么想求得您对女儿的理解,多么希望您不再像保姆似的‘关照’我,‘代替’我,而是像舵手一样用您那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我指引航向,让我在大千世界的海洋里搏击、奋斗、成长。”

这位女孩的肺腑之言,说出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心里话。过度的爱护更易伤害孩子,正像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父母应该适当地放开双手,让孩子去“经风雨、见彩虹”,不要一直把孩子困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每一个独立了的儿童,他们懂得自己照顾自己,他们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的欢乐中,映照出人类的尊严。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

虽然孩子需要母亲怀胎十月,靠父母的辛勤养育才能长大成人,然而作为独立的人,应该是拥有独立人格,并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就像《圣经》里所讲的那样:“你们要知道,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他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你们只是负责照顾。”

因此,父母们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不属于任何人,他属于整个世界。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要放开双手,让他们走自己的路。成长的路上,他能够依靠的只有他自己,而我们只需要扮演好一个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角色,并为每一次进步鼓掌。

不过度指挥孩子,孩子才能学会“自控”

很多人认为,自控力不强的孩子,都是因为父母缺少对孩子的管教、控制所致。的确,有很多孩子缺乏自控力是这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但并不完全如此,还有一部分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恰恰是因为他们的父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时时刻刻都在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甚至用暴力或威胁的方法强力控制孩子的行为,强迫他们服从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在父母的严加“管教”之下,完全丧失了学习自我控制的机会,只会盲目、被动地顺从他人的意志,当然他们也就不可能学会“自控”了。

宁宁刚上小学一年级,妈妈就给他准备好了房间,说是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宁宁从学校刚回到家中,妈妈就开始管束宁宁:不能看动画片,不能玩玩具,要先把作业做好,然后再做妈妈给他买的课外练习。

宁宁虽然不满意,可还是坐在自己的小桌前,磨磨蹭蹭地开始写作业。妈妈不放心,过10分钟就进来检查宁宁做作业的进度。宁宁虽然很反感妈妈的做法,但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在孩子很小时,有的父母就会为孩子准备属于他自己的房间,而且在孩子的房间里,有着最豪华的设备。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自己的空间里安心地玩乐,安心地做作业了。可是父母是否会想到,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独立的房间,更要有属于自己的、自由的遐想空间。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们也需要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有自己能自由玩耍的空间。如果时间上全由父母安排,空间也由父母支配,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不会被培养出来。

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是一个自由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兴趣和爱好。现在的父母把目光和爱都聚集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监护过度,以致孩子完全没有个人空间,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的关注与监护之下。父母按照自己的意志,想把孩子培养成自己心中设想的样子。这样一来,父母的爱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压力,使孩子无所适从,进而失去自我。

孩子不是物品,不是可以随意摆放的东西。孩子是有思想的个体,是需要在宽松环境里健康成长的人。作为父母,你了解孩子的需求吗?你知道该怎么样陪伴孩子快乐地成长吗?包办一切的爱会使孩子失去自我,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失去锻炼的机会,最终使孩子无法制定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对生活感到迷惘。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非常痛苦,相信这也不是父母们希望看到的。

的确,孩子需要一定的规则与限制才能健康地成长。可是,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也是需要把握好度的。如果说放任自流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那么过度管教同样也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父母以“管教之名”行“控制之实”时,孩子就会失去自我成长、自我约束的机会。如果父母不给孩子自由成长的机会,孩子就会缺少独立的精神和责任感,最终就会变成一个怯懦无能的人。因此,每个父母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一下自己:

1.放下权威架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父母应放下权威的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只是提出想法和建议,让孩子自己选择。

很多父母之所以不让孩子自主选择,是因为担心他不能正确地选择。但是,孩子需要在错误中成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当父母的想法跟孩子有冲突的时候,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不尊重我而只是要我听话,我会是什么感受呢?这样就会更多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想法了。

2.不要对孩子过度关照

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都包办代替、照顾过头,对孩子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孩子一旦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就会变得有大脑而不去用,有手脚而不去动,也不参加任何实践活动,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孩子不会做家务,生活不能自理,一旦离开妈父母、家庭就会感到寸步难行,不知所措。父母适当的关心和照顾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旦照顾过了头,就会带来上述的种种问题。

3.用宽容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

孩子是稚嫩的、不成熟的、容易犯错误的。回顾他们成长的过程,正是一连串的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谅解也是教育。”对孩子的过错能宽容理解是优秀父母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宽容使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变成孩子可亲可敬、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从而顺利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宽容也使孩子不会失去积极寻求“开门”方法的乐趣,变得自立自信、勇敢坚强。

4.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

父母应对孩子少使用命令的口气,而多一些商量的方式。这样就会使孩子消减对父母的抵触情绪,从而在父母与孩子之间营造出一种温馨友爱的氛围。这样做不但体现了父母的修养与教养有方,也会使孩子变得更加懂事、可爱。

表扬不是越多越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围绕孩子的抚养观念成为父母的通则。他们认为表扬有利于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但由于他们对这种表扬的本质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所以容易走向极端。

确实,恰如其分的表扬,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增强他们信心的同时,还会鼓励他们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始终朝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自控力。然而,表扬也是一门艺术,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的表扬会造成孩子浮躁的心理,会使他们养成浅尝辄止的态度:过于自信,盲目乐观,把握不住生活和学习的方向,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会在乎表扬了。由此可见,一味地表扬就跟一味地批评一样,效果会适得其反。

芳芳上小学的时候,作文成绩特别好。为了能让女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每次芳芳在写作文的时候,妈妈总是不忘了说一句“你写得可真好”。刚开始的时候,芳芳听见妈妈夸赞自己,写得就更来劲儿了。但是随着夸赞次数的增加,芳芳渐渐对妈妈夸赞的言语感到了厌烦。

有时候,妈妈在一旁夸个不停,她就会放下手中的笔,直愣愣地看着妈妈一言不发,直到妈妈知趣离开后,她才将笔拿起来重新构思作文。芳芳在日记中曾写道:“妈妈不厌其烦的夸奖让我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我现在真是烦透了。”

批评和表扬对孩子而言是同样重要的,表扬过度也有害。赞美太容易得到,人生就会失去意义,失去动力。孩子过多地被吹捧、被肯定,会让他们失去防御能力,反而更容易受到伤害。对于孩子的好成绩,父母既不能毫无表示,让他觉得不受重视,也不能过度赞扬,让他失去正确的方向。所以,父母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就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

1.表扬要及时

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还要指出表扬的原因。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2.表扬要具体

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3.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

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刷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他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4.要表扬,更要鞭策

当孩子取得一点小成就的时候,有的妈妈会对其大加表扬,其实她们犯了这样一个错误:只表扬,不鞭策,只看到了孩子的成绩,却看不到孩子尚存在的不足。这样会使孩子误会妈妈的意图,认为妈妈对自己的成绩已经很满意了,他可能因此会忘记自己的不足,从而变得骄傲自满。妈妈要让孩子知道,考第一、当班长、得奖状都不是终极的成就,也不是人生唯一的目的,不断进步和超越自己比得意于眼前的成绩更有意义。

最后,需要家长们注意的是,表扬最好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从而增强儿童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

恰当的批评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批评孩子可以说是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必修课。但是,批评孩子也是有技巧的,如果家长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如果父母批评孩子不分时间、地点,或采用不适宜的方式批评孩子,甚至把批评变成对孩子的情感虐待,这些惩罚方式就有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变得自卑、孤僻,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甚至批评后他们还是会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这便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批评孩子一定要让他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为了取得良好效果,就得讲究批评的艺术。恰到好处的批评,同样可以引导孩子有意识地杜断某些不良行为的发生,提高自控力。

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堪称世人的楷模,他曾经说过一段话:“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处。”

父母可以从他“奖励四块糖”的故事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接受批评。

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

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

这时男生哭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形象地告诉我们,批评孩子也要找对方法。许多妈妈喜欢用疾风暴雨般的批评方式,有的妈妈说:“训斥或臭骂他一顿,我自己也挺解恨,这孩子太气人了!”诚然,这种大发脾气式批评可能会收到暂时的效果,但它只是表面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父母会痛苦地发现,孩子对父母这种近乎原始的批评方式越来越无所谓,有的孩子会说:“我妈妈就会说这几句话,她批评我第一句,我就知道她第二句要说什么,没啥新鲜的。”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呢,那就是批评方法有问题。因为你的批评没有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接受,孩子只是因为惧怕你的威力而临时做做样子而已,这样的批评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批评孩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需要特殊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随意批评孩子

有的父母凭着自己的喜怒随意批评孩子,同样的行为有时遭批评,有时则随他去。这会使孩子以为只要父母心情好,做错事不要紧,要是父母心情不好时,做任何事都有可能挨训。

父母的这种做法,往往使孩子很迷惑,或者使他专看父母脸色办事。批评不仅没有起什么效果,反而会模糊孩子的是非观念。

2.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

对孩子来说,自己发现错误,才算真正地“明白了”问题。比如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父母可以不马上指出哪里错了,而是要耐心地启发孩子:“这样做,对吗?”“你对自己做的事是怎么想的”,让孩子冷静地反省,当他明白错在哪里了,他就会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3.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当众批评往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引起孩子的厌烦心理。

有些父母认为,当着别人批评孩子,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自尊,刺激孩子改正错误,但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

4.批评孩子要对事不对人

父母批评教育孩子时,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小错误就否定孩子以前的努力,更不能搞大清算,把孩子以前所犯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将孩子批评得体无完肤。

父母只需明白地告诉孩子,这件事情做得不好,错在什么地方,以后要注意改正,这就足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了。

5.批评孩子要点到为止

批评孩子不能没完没了、唠唠叨叨,这种批评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作为父母,只需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让他有所醒悟,并下决心改正就可以了。

6.批评孩子要及时

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7.不要对孩子“翻旧账”

父母教育孩子要就事论事。就算孩子在一个问题上总是犯错误,因为那样会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无法翻身,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另外,也不能在批评一件事情的时候又提起了一个其他的错误,这样做只会让父母的谈话更加缺少中心,不仅不能提高孩子对这件事情的认识,还会让孩子对父母的批评心不在焉。

8.对孩子的批评中还要带有肯定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和肯定,父母批评孩子时,也应该设法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肯定孩子以前的努力和成绩,批评中的肯定是最有效的批评,不仅可以督促孩子改正错误,还可以帮孩子建立自信。

9.给孩子指出改正的方法

有的父母批评孩子时,没有指明改正的方向和具体方法,只是单纯在指责孩子这不对,那也不对,孩子听了大半天之后,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这种批评是没用的。批评时不应把重点放在“错误”上,而是应引导孩子对错误行为进行补救。例如,孩子与同学发生冲突,如果错在自家孩子,父母除了要严厉批评之外,还要让孩子主动向对方道歉,弥补在对方身上所造成的有害影响等。总之,父母必须把改正方法说明,而且要多说“做什么”,少说“别做什么”。

教育需要智慧的“惩罚”,而不是体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让父母气愤,甚至束手无策的时候。教育孩子需要奖励与惩罚手段并行,因此,惩罚也是教育过程中,让孩子认识错误的必要手段,智慧的惩罚不仅会让孩子自觉改正错误,还有利于提高他们控制不良行为发生的控制力。但是,父母应当知道的是,惩罚也是应该讲究智慧的。

中国有两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但实际上有大量的研究证明打孩子是愚蠢的,打孩子的后果是严重的。

大多数打孩子的父母都说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但是结果往往并没有帮助孩子,反而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孩子感受到的最大伤害不是皮肉之苦,而是人格上的侮辱以及精神上的伤害,他会产生一种怨恨。所以说,打骂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曾说:“在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更多地采用自然教育法,少用人为惩罚。”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然惩罚和人为惩罚呢?斯宾塞认为,当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后,吸取这方面的经验,以后不再犯,就是自然惩罚。人为惩罚则是指,父母明确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另外,他还提出,体罚是一种极端的人为惩罚方式,父母应当慎用。父母要知道,这绝对不是主要的教育手段,而且也不要认为只靠这个方法就能把孩子培养成才。

作为父母要明白,惩罚的真正目的是要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认识到错误,然后改正自己的行为。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那实施的惩罚就没有任何意义。

下面这个案例中,韦尔登校长惩罚孩子的方式则很好地说明了:如果惩罚得智慧,就很可能因此铸就孩子成功的人生,值得所有父母借鉴。

约翰·麦克劳德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解剖生理学家、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他在上小学的时候特别调皮。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看看狗的内脏长什么样,于是他和几个小伙伴偷了一条狗,然后把它杀了。

没想到这条狗是校长韦尔登家的宠物。当校长知道自己心爱的狗被麦克劳德杀了之后非常生气,但他还是强忍住心中的愤怒,向麦克劳德问道:“你为什么要杀这条狗?”

麦克劳德回答说:“我只是想看看狗的内脏长什么样,想知道它为什么会跑。”

校长听完恍然大悟,原来是好奇心驱使这个小男孩杀了这条狗。

他接着问道:“那你看到了什么?”

麦克劳德回答说:“它肚子里有心、肝、肺、胃和肠,腿里面有关节、肌肉和筋。它就是依靠筋来拉动关节才动起来的。”

校长听他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仍然决定得惩罚一下这个小男孩。他的惩罚方法独创一格,即罚麦克劳德画一张骨骼结构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

麦克劳德知道犯了错误没法逃避,只好认真地把两幅图画好,并交给了校长。校长看后十分满意,决定不再追究这件事。

事后,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打动,决定发奋研究解剖学,终于在自己的努力下成了一位著名的解剖生理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

麦克劳德每当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总会提及校长对他的那次惩罚。他说就是因为校长那特殊的惩罚,才让自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本以为校长会把自己开除或者采用粗暴的惩罚手段,可是没想到他并没有那样做,而是给学生留下了改正错误的空间。

韦尔登校长这种智慧的惩罚,不但保护了麦克劳德的好奇心,还培养了他将来从事科学研究不怕犯错、善于改错的良好品质。

那么,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应该怎样做才是智慧的惩罚呢?

1.尊重孩子的权利

父母要学会用文明的方法对待孩子,用爱呼唤爱,用真情呼唤真情。因为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被尊重的权利,拳脚相加是一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要知道父母可以批评、惩罚孩子,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尊重孩子。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办法让孩子改正错误。

打孩子既是违法的,也是不明智的,而且有可能使问题恶化。这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是被打好的。因为当孩子被打得多了,他的思维就会僵化,学习也将只是应付,何况打孩子还影响亲子关系,关系不好教育就更难了。所以一定要善待孩子,将心比心是做好教育的最简易方法。

2.事先把后果跟孩子说清楚

惩罚的措施和后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以起到威胁的效果。如果父母事先跟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把后果跟孩子说清楚,那孩子自然也就明白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了会有什么惩罚等,这样无形之中就会增加一道心理防线,从而自觉抵御犯错的冲动。

3.让孩子立刻体验犯错的后果

对于惩罚来说,立刻执行是确保惩罚有效的关键。一般来说,如果孩子一旦犯了错误后立刻能体验到犯错的后果,那么他对这件事情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就不容易出现我们常常说的“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情况。

4.父母要保持一致

面对同样的错误,不能今天惩罚,明天又不惩罚,这样孩子就会糊涂,不知道到底何为对与错。另外,给孩子定规矩、提要求时,父母也要保持一致,惩罚要有同样的原因,要使用同样的方式。

5.不要带着“坏情绪”教育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最初的行为并没有那么糟糕,却因为我们在惩罚时加入了自己的情绪,才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最后弄得不可收拾。因此,当你发怒的时候,千万要注意,给自己立一个规矩,先从1数到100。数数的过程就是一个让人冷静的过程,冷静下来教育孩子才会理智。

不管怎样,父母要想帮助孩子发展自控力,在惩罚孩子之前,父母首先应该保持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性地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冷静地思考一下,用其他更好的方式来代替打骂,打骂只能说明父母欠缺教育的智慧。

【家长实践作业】——带孩子去超市购物

休息日带孩子去超市购物之前,要提前和孩子约法三章,规定他只能挑选一样或两样东西。如果孩子不同意,就取消他参与购物的“资格”。

孩子想买的东西可能会很多,在他决定要买东西时,家长可以提醒他,一定要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数量结束这次选购。

同类推荐
  • 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

    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

    3岁左右的孩子,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集体生活——幼儿园。如果说三岁之前的家庭生活重视的是孩子的自然成长,那么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就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心理、能力、品格、学习等方面的开发了。只有在幼儿园阶段将孩子的各项素质都培养起来,孩子上小学,乃至将来的人生才会轻松一些。《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针对当下很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一去幼儿园就哭、不睡午觉、不和其他孩子玩、总是尿裤子、不会吃饭、胆子小……凡此种种情形,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引导孩子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本书将在最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各种敏感期的表现,并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对策。本书分8章,即孩子的8大敏感期,分别为: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与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在孩子的这些敏感期内,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鼓励、爱与自由,而不要错失孩子敏感期的教育时机。有一点需要提醒父母,孩子的敏感期有很多个,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都不是固定的,而且在同一敏感期中的孩子的表现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 如何说宝贝才会听

    如何说宝贝才会听

    一系列专门针对2至7岁孩子的“如何说”奇妙工具:帮助父母应付日常的育儿挑战:吃饭,穿衣,出门,打闹,打针吃药,撒谎,睡觉……帮助小宝贝成长为独立、合作,与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及同伴都保持亲密关系的大孩子。是的,“如何说”奇妙工具对2至7岁的孩子也有效!乔安娜和茱莉在这本书中分享的就是她们举办“如何说”讲座和工作坊时的新发现和新应用,更新互动故事,更多实用工具,带领宝贝的爸爸妈妈走出育儿的烦恼、忧虑、无助、无力、无奈……同时让孩子在爱和理解之中、在不被评判之中健康成长,甚至教会他们受用一生的人际交往工具。
  • 和女儿说的知心话

    和女儿说的知心话

    细心的妈妈或许早已发现女儿的变化,然而面对女儿的疏远,不少父母也慌了手脚;面对女儿的叛逆,不少父母也会觉得无所适从。妈妈有许多悄悄话儿想和女儿说一说,却难以启齿。因为女儿的疏离,慌张的父母更想紧紧地抓住女儿,却往往适得其反。
  • 20个父亲的教育智慧(家校教育智慧丛书)

    20个父亲的教育智慧(家校教育智慧丛书)

    儿童的主要教养人是儿童的父母,但由于父亲社会角色的限制,在现代社会中,父亲参与儿童的教育往往缺位较多。父亲是否应该更多地参与家庭教育?如何参与?父亲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与母亲有何不同?这些都是困扰许多家庭的共同问题。本书以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家长获奖案例为基础,梳理优秀和感人的30个智慧父亲的育儿故事,展示父亲在教育子女中的独特作用,引发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共鸣。
热门推荐
  • 苍岭搜仙记

    苍岭搜仙记

    小时候,我天真地认为,如果世间没有我,天就塌了,地就陷了。成仙后我才明白,确实如此!所以,我必须认真地做下去,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 恋上霸道总裁

    恋上霸道总裁

    宋嘉才二十岁,可宋父却要他现在就结婚,想来想去宋嘉都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好不容易等到成年可以自己的恋爱自己做主,没想到自己的人生却再一次被自己的父亲所主宰,宋母不甘心,宋嘉也不甘心,他想要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于是他离家出走了,开启了自己追求自由爱情的漫漫历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当魔王斗地主输了后

    当魔王斗地主输了后

    夜魔族的王,一代枭雄,偏偏喜欢斗地主。和玉帝蓬莱打牌,却被二位联手坑,魔王一气之下要毁灭世界,却被天上掉的车砸死。魔王不甘心,附身小娃娃,想要报仇。谁知自己附身的娃娃居然是个傻子,魔王一气之下把自己气死了!只留下这一身强大力量,给小傻子继承。这就犹如唐僧进了妖怪窝,十六年后……
  • 娇妻有点狠:帝少,枕边撩

    娇妻有点狠:帝少,枕边撩

    帝都战少被睡了,还是被一个从古代来的女将军!穿越前,武朵被渣男弃,白莲花欺,惨死异乡。穿越后,没有渣男,没有白莲花,没有宅斗,没有争宠。在这里,到处充满了正义、善良、包容、真情、勇敢……在这里,虽然她没有一个亲人,但她收获了友情、爱情。她一步步蜕变成长,他伴她左右,强强联合,共同进退。多年以后,武朵才明白,这世上,敢欺负她而又让她心甘情愿被欺负的只有枕边这个将她宠上天的男人。战昶:小朵儿,来,让本少撩一撩。武朵:滚!
  • 拳破未来

    拳破未来

    一滴血可以活死人。 一只拳,可以破未来。 披荆斩棘,创造未来的武道之路,不由分说!
  • 凰妃浅笑:废柴杀手逆天下

    凰妃浅笑:废柴杀手逆天下

    她是杀手界的“废物”,却没人敢轻视她。惊才绝艳,惊鸿一瞥,天下臣服。一朝穿越,竟成了一个只记得姓氏的迷之少女。也好,省得她与奇葩们费脑力斗智商。遇到他后,她立刻改主意:我靠,还不如宅斗呢!他是弑光之王,冷酷无情,一张黑色面具遮挡着他的绝美容貌,也压制着他的感情。当面具掀开,他又如谦谦君子,无数少女为其倾心。繁华城外月色凉,竹林湖畔初相逢。他与她相逢,自此天上地下,舍命相陪。他说涉过崎岖,只是想再看她一眼……她说逆转天下,只为此生与他一起……天命说,她与他注定为敌,永世都不可相爱……她轻笑,天是什么?命是什么?人在做,天在看,那还请这片天好好看着,看她如何一手逆乾坤,破这天定宿命!
  • 金牌特工:王妃太狂

    金牌特工:王妃太狂

    一着不慎,穿越书中世界,云若想死的心都有了,别人穿越,不是个皇后也是个王妃啊,可她呢,是王妃不假,但却是那书中炮灰王妃。作者给主角开金手指,给她留着的除了惨还是惨。云若为了自己,逆天改命。富贵险中求,我命由我不由天!灵药?抢!武功秘笈?夺!金银珠宝?拿!本想躲得主角远远的,谁知他们非要找上门来。好!既然如此,她云若只好遇神杀神遇佛杀佛。那王爷,咱婚约已经解除了,麻烦滚远点。那表哥,你不是深爱女主角吗?那神秘的路人甲,你在原作中不是只有几个镜头吗?为什么非赖上了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霸权之锦绣行

    霸权之锦绣行

    这是虚拟的四国争霸,但能从中国历史中寻觅到蛛丝马迹。非穿越,不宫斗,有的只是群雄争霸,儿女情长,阴谋诡计。庞大的古代战争场面,权臣间的争权夺利,帝皇的心机与胸襟,江湖间的血雨腥风。究竟四国中谁是最后的霸主?谁最终统一神州?为江山,为美人,为权势……
  • 朝鲜纪事

    朝鲜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糖尿病自然疗法

    糖尿病自然疗法

    书中所介绍的各种自然疗法,有继承前贤的经验,也有编著者长期的实践经验,内容翔实,简单易行,疗效确切,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文字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城乡广大群众阅读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