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87300000001

第1章 《诗经》评点与传统《诗经》学概说

“诗三百”虽然在其产生之初和产生之后的两千多年中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文化载体,并非只属于文学范畴,由于《诗经》评点主要是从文学的视角来审视并赏析《诗经》文本,因此,本书也从文学本位的视角对《诗经》约4个世纪的评点历史作出梳理和评价。《诗经》的评点,虽然也残存着经学的痕迹,但其主体则是对于“知有经而不知有诗”的反拨,不再着力“鸟兽草木、史传地理、典章制度、文物礼教之学”,其取向正是“知有诗而不必知有经”,所“究心”者乃窥“二千五百年前作者之用心”,以独特的文学批评方式,致力于“以求吾国文学递迁之迹,以求吾国后代诗人与古代诗人心心相绍之理”。

《诗经》评点借助评点这一中国自宋代以来特有的文学批评方式,于明清两代取得较大成绩,绽放出异彩,因此,我们需要对评点的形式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第一节 评点

一 评点

评点最早是在南宋出现的,起初用来评选诗文。这种样式,可说是一种具体的、实际的批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点和优点。

《诗经》评点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自己的特质。“评点”一词本来有两个含义:一为评论圈点;一为评论比量。有种评点往往是在手抄作品原文的时候同时进行的。关于这种,可以参考谭帆对于评点的界定:

一、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话”“品”等一起共同构成古代文学批评的形式体系。

二、正因为评点与所评作品融为一体,故带有评点的文学作品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本形式,这种文本一般称之为“评本”。

三、评点在总体上属于文学批评范畴,是一种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判断和分析。

二 注解

注解有很多种类,如《十三经注疏》中存在的传、注、笺、疏、正义、集解、注疏,都属于注解。

汉朝的注解一般称传、注、笺、章句、故(诂)、训等,《汉书·艺文志》著录的著作名称中还出现过解、说、微等。

郑玄在注解《诗经》的时候,把自己的解说标明“笺”,表示不与毛传相杂,便于读者识别,成为一种独创的体例。

而郑玄对于其他儒家经典的注解由于不具备这种体例,遂名为“注”,而不称“笺”。

“注疏”是注和疏的并称。

三 传统注解与评点内容、形式之区别

传统《诗经》注解与《诗经》评点有本质上的不同,以《诗经》的历代注疏而论,其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一般不出以下几种功能:

第一,扫除文字障碍,用通行的语言解释古字、古义,并对难字注音。

第二,揭示篇章要旨,串讲句意。

第二,考证文本词语的出处(语典)和故事来源(事典)。

第四,补充史料,考证史事。

第五,阐发文本深层的思想意义,阐述注者本人的见解。

第六,对前人对同一文本所做的多种注解进行系统总结与梳理,间附按语表明己意,或不发表己意。

再看《诗经》的评点,则不外乎这样几种功能:

第一,揭示诗歌体式、命意、题材、诗境方面的开创性及其影响后在诗歌的表现;

第二,与其他在体式、命意、题材、诗境方面相近的诗或诗句进行比较,以显示其优长,用于对比的诗歌范围不限于《诗经》;

第三,用另一种形象化的语言来形容比拟所评点诗句的意境或风格,使读者的感性理解更加准确;

第四,揭示诗背后的本事(此点与注疏内容有相同处);

第五,对诗义进行引申,借以阐述批点者个人的思想见解和感受(包括政治、伦理、社会、人生等,这一点跟注疏内容也有交叉);

第六,示以文章规矩,即对所评点诗或诗句所涉及的诗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字法、句法、结构、修辞及其他具体诗歌创作手法(注疏也偶有涉及诗艺的著作,但比例极小,一般像朱熹《诗集传》那样只标明“赋也”“比也”“兴也”等,基本不做具体评述);

第七,为读者点明诗篇精彩之处,当然有时也会点明败笔;

第八,偶尔也涉及训诂内容,但不占主流。

《诗经》评点的内容特点是,以批评的随意性取代笺注的严肃性,以句法的点拨和分析取代本意的探讨,以艺术的鉴赏取代语词的训释,不太留意史实的钩沉和本事的索隐,总体上以文学的鉴赏、艺术的分析为要务。

另外,《诗经》评点与注解有完全不一样的习惯性用语和术语。

涉及训诂的注解术语一般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是用于注音的,有“音某”“某某反”“某某切”“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等。

第二种是用于释义的,有“某,某也”“某某曰某”“某某为某”“某某谓之某”“某,言某也”“某某之言某”“某某之为言某”“某,谓某某”“某,犹某某”等。

第三种是用于表示词的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有“某某,某某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样子”。

第四种是用于串讲句意的,有“言”“谓”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说的是……”。

第五种是用于指明虚词的,有“某,词也”“某,辞也”。

以上这些传统注疏里的术语,在《诗经》评点中是极少存在的。

四 传统注解与评点的优缺点

注解的功用,主要在于使得古代文本的语言、名物、制度、本事、故实、思想、意念更清晰地表现出来,其价值自不必多言,但其对于诗歌所描写的形象、意境、诗法、风格、结构等艺术层面的问题却呈失语状态,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而这种遗憾,恰有评点来为它弥补。

细究传统经学注解的弊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考证繁琐;二是穿凿附会;三是语言酸腐可厌。

五 评点与传统诗评

“评点”一词,在当下流行语中含意比较宽泛。大众对于所有的有针对性的评论性文字或口头讲的话语几乎都称为“评点”或“点评”。

文学评点是文学批评的一种,虽然我们在广义上可以称它为文学批评,但是我们却不能把一般的文学批评称作文学评点。

其实,文学评点是一种特别的文学批评形式,正如同词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一样。

同理,广义上我们可以说一种评点著作就是一部批评著作,却不能反过来说一部批评著作就是一种评点著作。

另外,《诗经》评点之所以和一般的《诗经》评论不同,不仅仅因为评点和被评点文本如影随形的关系,还因为《诗经》的评点是对阅读《诗经》的介入。评点是对阅读的介入。

因此,与现代的学术论文最大的不同是,评点没有代替读者的阅读,而是介入阅读,参与读者的阅读活动。在读者与作者之间,评点“通作者之志,开览者之心”,是二者的桥梁。《诗经》评点同其他文学作品的评点一样,还具有读者与文本的互动性,这是其他文学批评样式不具备的,不管是“话”还是“品”还是“论”。

另一方面,读《诗经》评点本的读者与作诗者的文本和评点者的文本互动,譬如一人听两人晤谈,细辨雌黄,别有乐趣。

六 评点与高头讲章

《诗经》评点也有列在书籍天头的眉批,乍看似乎和高头讲章的形式相似,但其实内容上有本质的区别。

《诗经》的高头讲章对于《诗经》评点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直接影响,这从高头讲章和评点混合纠缠在一起的几种著作就可以明显看出来。

第二节 传统《诗经》学概说

一 古代传统《诗经》学的经学性质

回顾明代以前《诗经》学的发展,我们既要肯定以注疏为主的《诗经》经学阐释学在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就,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诗经》经学政治中心论与实用主义观的特点及其弊端。

《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作品,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宗教颂赞祷祝类、政治叙事类、言志抒情类。

《诗经》作为先秦的儒家经典之一,在两千多年的研究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逐渐演变的历史——从歌到诗、从经学到文学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文学的阐释一直以来都是细流,一直都作为附属存在着。

二 先秦《诗经》学

刘毓庆认为,先秦两汉是《诗经》由“诗”而“经”而“经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赋诗言志’,即诗以文学的灵动性出现在会盟燕享的春秋时代。”“《诗》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由‘诗’而升为‘经’,并肩负起传承礼乐文化的使命,广泛地渗透于儒学理论架构的时代,即战国时代。”“第三个阶段是《诗》之经学研究启动并逐渐经术化,即周秦之际至西汉宣帝前的一段时间。”“第四个阶段是经学的极盛与成熟,这主要指元、成之后的汉代经学。”

三 《诗经》汉学时期

汉代齐、鲁、韩、毛四家《诗》的陆续出现及兴盛,是汉代《诗经》学的最大现象。夏传才这样总结了汉代的《诗经》研究:

汉代的《诗经》研究是当时学者对《诗经》所作的解释和论述。汉代的《诗经》研究就是汉学的《诗经》研究。汉代的《诗经》学,奠定了封建社会两千年《诗经》研究的基础。

夏传才批评了汉代《诗经》学的封建政治伦理教科书化的解读倾向,认为其附会引申儒家的教义,逾越了《诗经》的文学范畴。在这方面,顾颉刚的论述颇为详细。他在《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中这样评述汉儒以通经致用的目的曲解《诗经》:

诗是主于发抒情感的,情感与理智常常不容易得到平衡,所以这三百五篇里有的愤怒,有的颓废,有的浪漫,本来不尽可作道德的规律看。

唐代出现的《毛诗正义》,可以说是《诗经》汉学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诗经》汉学的最后辉煌。

四 《诗经》宋学时期

宋人有怀疑精神,王柏《诗疑》对前人旧说尤其是《诗序》大胆质疑,甚至提出删诗的主张。王质、郑樵、朱熹、程大昌、杨简等人也都否定《序》的价值,攻击《诗序》,主张去《序》以说诗。宋元明的传统《诗经》学的发展,主要受到了理学发展的影响。

朱熹认为,读“诗三百”应该只把《诗》当作当下的人写的诗来看待,比如让别人诵读一篇诗,自己在旁边聆听,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再去搜检相关的注解。

明初尚仍元代之风,对于《诗集传》极为崇信。胡广等奉敕撰《诗经大全》,即以朱熹之说为主。及李先芳、朱谋玮、姚舜牧、张次仲、何楷诸人的著作相继而出,研究的趋向才为之一变,非朱宗毛与折衷毛、朱的人才渐渐地多起来。

同类推荐
  • 笛鸣悠悠

    笛鸣悠悠

    眷念,是一种情怀,是一份刻骨铭心的爱。当岁月的年轮翻飞,烟尘一路远去,面对故土,眷念也便愈发深切。风来了,且听……这悠悠笛声,似文字,似旋律,似实景,亦是意象,不管怎样,我总感觉到她来自于心灵,来自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的点点滴滴……
  •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是英国作家杰夫·戴尔的一本电影随笔。在这部作品中,他成功地用文字还原了电影艺术大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潜行者》的每个画面,并对其中所蕴含的隐喻与象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同时,作为塔可夫斯基的铁杆影迷,杰夫·戴尔为读者讲述了该电影拍摄时的一些趣闻轶事,以及自己年轻时观看此片的感受。这些由《潜行者》而诱发的回忆与联想丰富了原本严肃的电影文本。杰夫·戴尔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的文字引导着众多对塔氏和《潜行者》感兴趣的读者进行了一次十分愉悦的电影探索之旅。
  •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微因不仅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还曾是新月社的诗人。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本书收录了林微因一生的经典作品,分为文学和建筑两部分,文学部分收集了林徽因所作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以及与友人的部分书信;建筑部分则收录了林微因在建筑领域昕发表过的一些精彩文章。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

    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本文以四大部分组成:元前文学精品,中世纪文学精品,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精品,十九世纪文学精品,四个部分十世界古代文学大作的总体大纲。
  • 某个不曾遭岁月蚀掉的画面

    某个不曾遭岁月蚀掉的画面

    本书是张晓风最新情感美文集,精选50年文章菁华。干净的文字、淡淡的情思,道出一个女子岁月沉淀后对爱情与婚姻的理解:爱一个人,就是想全心全意和他过日子,将彼此的时间和生命占满;婚姻中,我们不过都是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可述,但生活中淡淡一句话里,却也有感念不尽的柔情;身为人母后自己体会的种种,忆起母亲的不易和牺牲,世上有什么角色比母亲更孤单?
热门推荐
  • 我在玄幻世界捡属性

    我在玄幻世界捡属性

    陈歌得到了一个捡属性的金手指。捡到力量属性,力量+9999…!你靠肉体力量轰爆了星球。捡到敏捷属性,敏捷+9999…!你移动起来连光都只能在背后吃灰。捡到能量属性,能量+9999…!你的丹田灵力量如海似洋,连续突破n个境界。捡到节操属性,节操+9999…!…“等等,节操属性是什么鬼?我像那种缺节操的人吗?”陈歌腹诽。即使加了海量节操,你的节操依旧没有超过人类节操的平均值。陈歌:……
  • 发芽种子

    发芽种子

    我觉得每个事情的发生有偶然性,也会有必然性,在感情中或者从感情通透到生活中,我认为每个相遇或许相识都是一个偶然,但是最后的合适或不合适都会有必然因素,很多人说,人这一生是天注定,也有的人说人的一生在于个人的对生活所做出的抉择,这个世界谁也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下一秒我们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生活巧合,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这本书是围绕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汇集了很多年少有为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对年轻阶段发展探索心得,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受益,懂得年轻该如何精进,
  • 桃夭之长歌怀采薇

    桃夭之长歌怀采薇

    杜蛮记事起就知道自己是抱养的,养父母不但视自己如己出,还把一个小丫头宠成了远近闻名的“蛮将军”。六岁时确认生母,得知身世;十二岁寻到生父,花了三年时间闹得生父家鸡飞狗跳;十五岁才醒悟生父另有其人,三年白忙了不说,刚确定身份就被赐为和亲郡主,嫁给结了不知道多少梁子的靖边王长子赵长歌。赵长歌满面春风揭开盖头,采薇郡主颔首低眉未语先羞。成亲三日,赵长歌盯着采薇郡主未擦脂粉的素白脸蛋儿,皱着眉头越看越眼熟:“郡主,咱们是不是在哪儿见过?”采薇郡主“呵呵”笑两声,梗着脖子坚决不认:“没……有啊……”
  • 听说我老公很傲娇

    听说我老公很傲娇

    〖豪宠+巨甜〗“听说季总裁是高岭之花不近女色?” 她摸了摸自己微微凸起的小腹,笑了,不近女色? “听说季总裁冷漠果狠又无情?” 她想起昨晚男人在她耳边的轻喃温语,又笑了。 ———— 某天,她问:“季瑾言,为什么你总对我这么好呢?” 他淡淡:“因为你是我相伴一生的妻子,是我未来儿女的母亲,我自然要对你好。” 她噘嘴:“季先生,你这个回答太过官方了!” 他笑:“因为我爱你,如琼向海,如鸟投林。不可避免,退无可退。” 借用前人的一句话:他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唯有她,他希望有来生。
  • 梦幻的复仇之路

    梦幻的复仇之路

    一个人获得的东西究竟是上天的安排,还是阴谋的产物?小人物就只有小人物的道,反抗不了,就默默享受。(非爽文,无女主)
  • 梅杰波尔坦的1叉线

    梅杰波尔坦的1叉线

    这是怪物的世界,是曾经熟悉的世界,也是不熟悉的世界。以《怪物猎人ol》世界为辅,脑洞为主!混杂其他怪物猎人系列。
  • 我们村的最后一个地主

    我们村的最后一个地主

    头发白了,胡须白了,眉毛白了,身材也不端直了,消瘦而爽朗的脸庞上总是挂着笑,那笑容仿佛版画家用刻刀固定在木板上一样,线条明朗得如同春雨洗濯之后那瓦蓝瓦蓝的天空。他,就是我的祖父冯巩德。祖父的笑跟婴儿的笑差不多:单纯、天真、自然,缺少打扮,缺少内涵。祖父的高寿似乎就扎根于他那无拘无束的笑容里。他的生命和他的笑容一样顽强一样精神。祖父活得很不容易。但他活下来了,活到了我们村里的最后——最后一个地主。
  • 爱在心痛蔓延时

    爱在心痛蔓延时

    第一次见厉若承,我输掉了人生的第一场官司;第二次见厉若承,我失去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第三次再见厉若承,他把我强按在电梯里,说让我告他.....;在和他的一次次交锋中,我永远处于下风,可是我却盯上了他,不把他送进监狱誓不罢休!我本以为厉若承处处打压我,肯定也是恨我入骨,可当我被生活逼到走投无路,弄得满身伤痕时,他却紧紧将我拥在他怀里,说:“尹惜,我爱上你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读史学心机

    读史学心机

    历史之中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既然历史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我们要专注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持不懈;体味“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凌云;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 一贱如顾

    一贱如顾

    男主顾臻跟别的总裁不一样,他不但思维逆天,就连行为也是异于常人,女主就是一糙汉子,为人率真,是个急性子,因为相亲进错房而与男主发生一系列狗血的事情,从此这俩人各取所需,组成了一对最佳饭侣,并开始了漫长而搞笑的合作旅程。文风接地气,有小温馨,有微量狗血,我且乐着写,你们且宽容看,有不足指出来我一定改正,但是我心脆弱,不要一上来就说太脑残之类的话,这只是一个故事,一本小说,所以大家不要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