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需要通过广告来推销自己、扩大销量,我们也同样需要通过自我宣传,展示自己的优点,去赢得人们的认可,去争取发展的机遇。
在”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成为陈年皇历的今天,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制胜良机稍纵即逝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放下包袱、除掉枷锁,要学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技巧来展示自我,使自己尽快地脱颖而出。
酒香也怕巷子深,推销改变命运
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人生处处存在着推销,从推销自我到推销产品,你需要拥有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的推销能力。
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善于展示自我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一个人仅仅拥有才华是不够的,他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才华为人所知,得到社会的认可。
这是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各个领域的界限非常清晰。对于隔行如隔山这句话,人们体会更加深刻了。但是社会的发展又需要各个专业和领域的协同和沟通。沟通是现代社会的首要法则。怎么才能要别人更快地接受和认同你呢?你必须用最简洁的语言,以最有利的方式,在最恰当的时机表现自己,内容是最主要的。
张艺谋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已经27岁了,而学校规定招生的最高年龄是22岁,制度无情,年龄一项把张艺谋阻拦在门外,他多方奔走,终无结果。
他失望了,但他没有绝望,他要创造自己的命运。当时国内时兴”某者来信“,提倡”伯乐精神“,强调各级领导要重视和认真对待来自基层的各种意见和要求。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建议,给文化部长黄镇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还附了几张能代表自己摄影水平的作品。
黄镇看到信后认为张艺谋人才难得,遂写信给电影学院,并派秘书前往游说,终于使电影学院破格录取了张艺谋。
我们身处困境不能解脱,关在屋子里生闷气总不会有任何好处。积极寻求出路,适时地毛遂自荐,才不会使仅存的一丝希望破灭。
自我展示就像是戏剧高潮中的精彩表演一样,让人一看便被明星风彩迷住了。有的人虽然腹有诗书,胸藏大志,但是由于缺乏表现力,缺乏脱颖而出的勇气,最终才能被埋没,等到年纪老迈时才后悔,可此时已是”廉颇老矣“。像汉代的将军李广一样,虽然很有才干,可是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给后人留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抱憾之语。
毛遂自荐,抓住时机,主动”才美外现“,就会赢来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否则,只能让”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最终在”怀才不遇“的慨叹声中凋谢。
空谷百合无人问,一朝推销天下知
推销会改变你的人生技能,帮助你改变人生的品质。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推销。
所谓推销能力,就是把某样东西卖出去、推销出去的能力。
这样东西不一定是产品,也可能是你自己或者你的才能。推销能力就是想办法把想要展示的东西展示出来,把想要推销出去的东西推销出去。
幼儿园的小朋友,乖乖地讨阿姨开心引起阿姨的注意,以便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玩具。孩子往往是坚持不懈的推销员,当他特别希望拥有某些东西时,可能会向他能想到的每个亲戚、朋友求助,甚至是能帮助他的一些不相识的人,他们坚持并且表现得主动。大多数情形下,他们都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这也是推销能力。
父母每天通过说服、诱导、教育和激励来打动孩子。通过语言和事例,父母将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推销给自己的孩子。他们教导孩子吃什么,穿什么,如何行事,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以及孩子们必须学习的内容。这也是推销能力。
企业的一名员工,通过公司的初试、复试、严格的考核,不断推销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便获得更多人的认同,获得提拔。这也是推销能力。
一名企业的领导,把企业的观念、策略、行为传达给下属,制造一个共同的远景和梦想,并把它推销到每一个人都非常认同的程度,让大家接受你的观点,让每个人认真配合,支持自己要采取的行动。这也是推销能力。
各类政治人物,走州过府,走街串巷,脸上挂满笑容,亲切而又随和。一会儿拥抱握手与人谈心似朋友,一会儿亲吻、逗弄孩童似慈父;有时凝重沉静、宣扬政纲,有时慷慨激昂、针砭时弊;有时大声疾呼宣传时事,也有义愤填膺怒斥声,这嬉笑怒骂的一幕幕,到底为何?并非穷极无聊,实乃推销。他们做出的各种姿态,各种承诺,主要的目的就是推销他们的政治纲领,推销他的思想,最终推销他们自己,让选民接受他们,投他们的票。这也是推销能力。
站在学术神圣殿堂上的教授们,他们也在推销。不论是讲台上的和风细雨,谆谆善诱,或是眉飞色舞,情绪激昂,还是在深夜的灯光下苦心勾画、著书立说,这也都是在推销!他们推销的既有各种共通的科学知识,也有他们个人的见解,更包括他们个人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这也是推销能力。
……
生活中,推销能力无所不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谦虚谨慎、默默无闻,虽然他们在工作中可能也很勤奋,但是,一旦公司面临困境,他们往往首先被炒鱿鱼。为什么?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干过什么,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有多重要。世上求贤若渴的大有人在,但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的人却并不多见。而且,即使有刘备的存在,你自己能够有”卧龙“传扬千里的名声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即使你有才华,也必须想方设法让别人知道,否则,你就只能默默无闻,过着失意的生活。
推销是所有企业中持久而具有激励的要素,因此没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企业经营者敢低估推销的重要性。通常一个推销员不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或具备经验,不过必须了解推销的重要性,并且在企业经营的每一时刻,都要能运用良好的推销术。推销始于企业的创立采购或制造消费者可能需要的商品或服务。推销的意义就是给予顾客购买的机会,让他晓得有些什么商品,且使其产生购买的兴趣。若期望在企业界有所成就,就必须脚踏实地去实践。疏于推销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温州经济之所以能够崛起,很大程度上缘于温州商人具有强大的推销能力。曾经有段时间,温州的农民购销员活动在全国各地,总数在14万人以上,人们戏称”十万大军闯南北“。有4000多名购销员常年在各地活动,他们把产品推向全国。
这些人的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城市乡镇,他们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受到了锻炼。长期的外出活动实践,培养了他们交往的才干,积累了经商经验,使他们熟悉了各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及市场需求状况,建立了不少稳定关系的渠道,为购销活动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温州的推销员是一支勤快、精干、灵活的”特种部队“,为温州商品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管是把你自己推销出去,还是把公司的产品推销出去;不管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还是大公司的一名决策者,你都需要杰出的推销能力。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你的能力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你的产品需要世人的了解。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推销的重要性。不要害怕被拒绝,你需要的,只是诚实、勇敢和技巧。
擅长包装自己,把自己推出去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有需求,就需要有人供给,而要想在诸多供给者中脱颖而出,你就必须向别人推销自己,证明你是最好的。
推销自己,就要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最突出的特色去打动人,使自己成为一望便知、众所瞩目的亮点。相应地,就要努力掩盖和淡化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这就是所谓的”包装“。包装并非是造假,也不是不诚实,它是符合人的本性和习惯的一种手段,只不过它带有非常明显的利益动机而已。目前,在大型企业中非常热门的”企业形象策划“就是一种包装。
大多数人不懂得包装的重要意义,更不会想办法去包装自己。他们不仅在思想意识上缺少包装自己这根弦,而且往往由于缺乏技巧而不能发挥包装自己这种优势。
由于有的人把技巧和方法没有当作工具而是当作具有道德属性的东西,因此他们排斥技巧并且拙于技巧,这样就很难把自己的优点最完善地通过包装凸现出来,很难把自己的成绩最得体地呈现出来。更多的情况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甚至还适得其反。
由此我们也可推知,许多人并非不想包装自我,只是不善于包装自我,由于方法失当、手段贫乏而致使效果不佳,或得非所愿。
运用包装手段,可以使你更快地得到别人的注意,也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实力,从而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千里马,就一定要跑起来,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让别人信服,不要秀于内而拙于外,表现得像匹庸马、劣马。
只有在你看起来非常优秀的情况下,你才有机会证明这种优秀,进而别人才接受你的优秀,你才会获得发展,从面变得更加优秀,更具有竞争力。
适度自抬身价是种生存手段
除了要善于推销你自己,适当的时候,你还可以有意抬高自己的身价。
一般情况下,”自抬身价“是对人的一种批评。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自夸自大,增加自己的分量,因而让人反感。但在人人都想出人头地的现代社会,”自抬身价“不妨成为可供人们借鉴的一种生存手段。因为其他人也许没有时间来评价你、掂量你,或者对你估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你只好自我推销,甚至有时适度抬高一下自己。
但生活中很多人不习惯”自抬身价“,甚至对此多生反感,认为那是”自吹自擂“,是虚伪不诚实的表现,不是正人君子所为。
为什么有人总是以一种消极和被动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自抬身价“这个问题呢?这与其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念不无关系。毫无疑问,这种人是传统观念的最忠实的维护者,因为传统观念往往代表了一种道德标准,这在中国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传统文化是主张泯灭个人而张扬集体的,展现自我往往被视为出风头,会被别人怀疑为别有用心。
很多人总把自己看作是本分人,不愿突破常规,不愿被人视为异类,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压力和心理惯性的作用下,从众、谦逊、收敛自我,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显然,他们只是从道德伦理这个角度而不是从利害得失这个角度来考虑表现自我这一问题的。
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优势和成绩,这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虽然他们可能很有才干,但是由于不善于主动展现这种才干,因此便很难引起他人特别是组织和领导的重视,从而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遇。而且,即使他们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因为不为人知,也得不到相应的社会承认,甚至是给他人作”嫁衣裳“。
”自抬身价“的行为随处可见。例如,有些影星提高片酬,主持人提高主持费,演讲者提高出场费,乃至于公司的同事要求老板加薪等,这些都是”自抬身价“的行为。当然,其中有些人确实名副其实,与他们所称的身价相当,但有些人则夸大其辞,根本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可是,只要他们敢自抬身价,多半能够如己所愿。
能不能够立刻如其所愿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为自己抬高身价,你可以为自己定下一个基准,好比为商品标价一般,这有”昭示众人“的味道,以便下回”顾客“上门时,能按新的价格”成交“!
在现代职业生涯中,人也成为了一种商品,每个人的身价都不同,有的人年薪5万,有的人可能年薪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在一定条件下,商人们也会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整商品的价格,有些顾客就是那么奇怪,商品低价时他们偏偏不买,等价格提高了,非得抢着买,并且称赞质量好,其实东西完全一样。
人也是如此,身价太低,别人看不起,把身价提高了,反而觉得你真了不起,是个大人才!所以在有些情况下,你可以适当自抬一下身价。
”自抬身价“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自己本身确有价值,而别人评价不足。这种情形下,你更应该自抬不可,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根本没有那份才能。当然,你不一定非得把自己抬得很高,但至少要和你的才能等值。第二种情形是,你本来只有六分的才能,却抬出了八分的身价,例如你本来只是个中专毕业,却跟人家说自己大学毕业,或者你目前年薪只有1万,却对他人声称有4万,别人也不会高估你的价值。
不管你从事的是哪一种行业,担任什么职务,借机适度地自抬身价,就算被人笑,也比自贬身价要好。而且只要”抬“成功,你就会从中受益。你以后的身价只会上升,不会往下掉。
自抬身价还有另外一个好处--肯定自己,并成为敦促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因为身价抬上去了,你就应该使自己各方面都跟上去,否则你的身价就保不住了。
摆谱--展示强势的身份信号
摆谱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让自己看起来更”有面子“,而是一种推销自我的手段。适当摆谱可以展现自我价值,或者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身价,提高自己的竞争筹码。
1991年,冯仑(北京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等人南下海南,在工商局注册了一家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实际上他们只凑了500万。区区500万要做房地产生意,简直是天方夜谭。
为了筹备资金,冯仑找到了一家信托公司,先给对方讲了一通自己的经历:冯仑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毕业后,先后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武汉市经委和海南省委任职,历任讲师、副处长、副所长等职务,还主编过《中国国情报告》等图书。如此复杂而有背景的资历,让对方不敢对他有丝毫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