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39900000002

第2章 说是艺术——魅力说之道

说话是一门艺术,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不管你是天性木讷、不善言谈的内向性格,还是自我感觉良好到想不搭理谁就不搭理谁的外向性格,都绝对不能随心所欲、目光短浅地应对所有沟通,那些想用“呵呵”二字以不变应万变的懒人,他们的情商急需提高。

“呵呵”与“哦”——无回应的绝境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网络的依赖逐渐增强,如今网络聊天工具已然取代了常规意义上的联络手段——书信、固话、短信等,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是,人们在享受网络聊天带来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某些网络聊天用语带来的心理绝境。

一项名为“最伤人聊天词汇”的网络调查显示:在网络聊天时,“最让人不爽的词”莫过于“呵呵”“哦”“额”等词汇,其中“呵呵”以绝对优势摘得桂冠,成为公认的“最伤人聊天词汇”。为此,有网友略带酸楚和无奈地讽刺道:“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分手缘于‘哦’。”

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中,笑声无疑是最具有反馈愉悦功能的信号,笑声可以抒情,还可以用来调节气氛,一旦交谈出现尴尬、僵持的状况,笑容是最有效的救命稻草。在这种情境下使用诸如“呵呵”“哦”“嗯嗯”等拟声词可以让枯燥的聊天变得有趣,让心情变得放松、愉快。因此在网络聊天时,“呵呵”经常会作为模拟笑声的应答语,代替面对面交流时双方发出的笑声和展露的笑容。

这本是从现实语境到网络语境的平行迁移,为何它会成为“聊天终结者”,成为最伤人的聊天词汇呢?这个应该和“呵呵”在使用过程中的含义更迭及这种变化带来的“无回应绝境”有关。正常情况下,“呵呵”的含义表示开心、欢喜和满意,如同平日常见的词语“呵呵笑”“乐呵呵”,最初应用在网络聊天里的“呵呵”的含义也是如此,用来表达友好和亲善。不过,放在特定的语境和心境下,同样一个词汇的含义便会发生变化。举例来说:

甲:你一个月薪水有多少?买房了吗?有心仪的对象没有?

乙:呵呵。

很显然,乙的意思不是“呵呵笑”那么简单。甲问了一系列关乎个人隐私的问题,乙出于情面不好直接拒绝——询问者可能是七大姑八大姨,也可能是受人尊敬的长辈,便用“呵呵”来打了一个马虎眼,一方面礼貌地化解了尴尬的气氛,另一方面也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隐私。可以说,“呵呵”在这里发挥了一个含蓄拒绝、躲避话题的功能。

只是如此,至于当选“最伤人词汇”吗?那要看人们还在什么场合使用它了。实际上,“呵呵”成为最伤人的网络聊天词语,也是因为它是被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很多人会在不知道该说什么时用“呵呵”,在无奈时使用“呵呵”,在自嘲时使用“呵呵”,在尴尬时使用“呵呵”,在内心五味杂陈时也使用“呵呵”……总之,只要遇到任何不喜欢、不愿意面对、无法面对的情况,“呵呵”便成了万能灵药,仅仅两个字,便传递出最强大、最意味深长的含义,“呵呵”的伤人之处也从这里生发出来。正如下面这个例子所示:

甲:在吗?

甲:忙什么?

甲:听说楼下新开了一家鱼火锅,这个周末我们去尝一下怎么样?我在网上调查过了,网友都说那里环境很好,菜品也不错,最重要的是这个月有折扣,超划算!

乙:呵呵……

此处的“呵呵”,看似云淡风轻,但在问者热情、答者冷漠的强烈对比之下,发挥出了无异于能够杀人于无形的六脉神剑的强力。网络聊天时,一方辛辛苦苦地打了一堆字,等待半天,另一方回应一个“呵呵”敷衍了事,或让人捉摸不透,或让人黯然神伤,或让人暴怒跳脚。总之,“呵呵”一出,期待被无视,热情被践踏,赤诚之心受到了伤害,友谊的小船甚至会说翻就翻、沉入茫茫大海。至于“哦”“额”,它们和“呵呵”的功能相近,其杀伤力因人而异,但本质是一样的。

归根结底,人们对这类词汇如此“不爽”,是因为它们代表着一个话题的结束。作为应答用语,它未提供任何有效信息,更严重的是,它无法满足发问者的心理期待,将发问者置于一个“零回应”的绝望之地。沟通、交流、对话,皆为了促进信息的交流,你说我听,我听你说,语言在流动,情感也在流动,这便是信息与情感的“礼尚往来”。“呵呵”的出现则代表只有“往”,没有“来”,试问热情满满的一方怎么会不反感、不气愤、不暴跳如雷呢?

任何人都不喜欢在沟通中被无视、冷落,偏爱坦诚的人宁愿听到“我不想聊了”,也不想被对方拿“呵呵”“哦”“额”这些既冷漠又假惺惺的词语敷衍了事。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喜欢“呵呵”这个词语,认为“呵呵”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用法,简洁又方便,在他们忙于手边活计,又不好意思直截了当表示拒绝时,就“呵呵”一下——这些人可能会被评为“最令人不爽的家伙”。

日常里的聊天,随便“呵呵”两下无足轻重,然而在商务对话、职场对话中,若随便敷衍以“呵呵”或其他同类网络聊天用语,可能会由此生出灾祸。电影《杀死比尔2》中便有一段“呵呵引发的血案”:话说,白眉道长礼貌地向少林方丈问好,方丈没有回礼、没有说话,只在心中道出“呵呵”二字,对眼前人物未做理睬。第二天,道长要求方丈为前日失礼自刎谢罪,否则便血洗少林。方丈当然不会遂他的意,于是少林寺六十名僧人无一幸免,皆死于白眉道长手下。电影情节固有夸张、离奇的成分,不过少林寺的悲剧不失为一个教训。

说话是一门艺术,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不管你是天性木讷、不善言谈的内向性格,还是自我感觉良好到想不搭理谁就不搭理谁的外向性格,都绝对不能随心所欲地应对所有沟通,那些想用“呵呵”二字以不变应万变的懒人,情商急需提高。沟通技巧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并不只限于网络聊天和戏剧艺术,它是影响深远的人生课题,需要我们用心修炼。

纠结“你”与“您”——沟通礼先行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为:当过上了粮仓充实、衣食饱暖的生活之后,人们就可以顾及礼节的问题,就会看重有关荣誉和耻辱的事情。这句话本是管仲治国的主张,在他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下,齐国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得到发扬,政令畅通无阻,齐国的国力空前强盛,成了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管仲的这句话被司马迁记录在《史记》中,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论语》上说,“不学礼,无以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礼,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曾子在孔子旁边坐着闲谈,孔子问他:“以前的圣贤之主有着至高无上的德行和精要奥妙的理论知识,用它们来教导天下人,人们就能够和睦相处,君臣之间也没有什么矛盾,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吗?”曾子听完孔子的话后,立刻明白孔子要把最深刻的道理教给他,他立即从席子上站起身,恭恭敬敬地给孔子行礼说:“弟子愚钝,不能参悟这些道理,还请老师将这些道理教给我。”

这就是著名的“曾子避席”的故事,当曾子得知孔子要传授给他道理时,他起身避席,这一行为在古代是非常有礼貌的,表示了他对老师孔子的尊重。后来,很多人都向曾子学习,不令而从,这便是礼的可贵之处。

中国是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进而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标准、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在接受教育时,我们也不止一次听到“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这样的话。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我们历来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力求做到与朋友相交以诚、对待父母以孝、待人接物以礼,这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基本修养,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种标志。

可惜的是,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言谈举止失去了对礼的尊崇。

A君和B君都去参加一个朋友孩子的百天宴席。A君递上红包之后,吉祥话说了一大堆:“这孩子生得真漂亮,一看就是父母基因好。”一句话,把全家都夸到了,乐得举家上下合不拢嘴。B君则不然,从一开始递完红包说了句“恭喜”之后,就没怎么说话,敷衍地走了走过场。等吃饱喝足要走了,他来了这么一句:“你儿子这百天酒我吃了,将来这孩子死了可不怨我。”孩子的父母听完怒火万丈,其他宾客的笑容也僵在了脸上。

有这么说话的吗?好好一场宾主尽欢的宴席被他这么一句不礼貌的话弄得不欢而散,大家没按着B君狠狠地揍上一顿都算便宜他了。假设让我们在一个彬彬有礼、举止大方的人和一个粗暴鲁莽的人之间选一个进行沟通的话,想必很多人都更愿意与前者进行沟通。因为前者更有礼貌,更加表现出对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对自身形象的看重。

守礼有时候也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当我们向陌生人、上司或者长辈询问问题的时候,这种由下至上的礼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电影《老炮儿》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对男女骑着车,在胡同穿行时迷路了。男的在车上、嘴里还嚼着食物,用含糊不清的话对着六爷说:“我问一下,新街口怎么走?”六爷压根儿不稀罕搭理他。因为这个问路的小辈一点不懂礼貌,你向别人问路,至少要下车、用个“请问”“您”之类的敬语吧。这些他全没有说,人家能给他指路才怪呢。但六爷最后还是扯着嗓子给他指了路,因为见到别人遇到困难却袖手旁观不符合六爷待人接物的规矩,这是六爷的礼。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乏名人守礼节、以礼待人从而实现高效沟通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张良就是一个非常懂礼节的人。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秦国灭掉韩国之后,张良立志要为韩国报灭国之仇,为此他组织了对秦始皇的谋杀,结果谋杀失败,秦始皇派兵追捕,张良逃到了下邳。

在下邳避居的时候,张良闲来无事经常去下邳桥散步。有一次,张良遇到一位老人,他穿着朴素,却非常有精神。老人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鞋子掉在了桥下,对张良说:“年轻人,我的鞋子掉下去了,你下桥去帮我捡上来。”张良一听老人颐指气使的语气,心里有些不舒服,但看对方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就没有计较老人的无礼,忍着心中的不快下桥帮老人把鞋子捡了回来。老人得寸进尺地伸出脚,命令道:“我老了,弯不下腰,你给我穿鞋。”张良心想,反正都已经帮他把鞋捡上来了,帮他穿上又有何妨。于是便将他当作自己的长辈,跪下来小心翼翼地给老人穿上了鞋子。

老人穿上鞋之后,乐不可支地下了桥,张良目送着他离去的背影。没走多远,老人回过头说:“我看你这孩子是个可塑之才,五天之后的早上,你在这个桥上与我碰面吧!”张良跪下来顺从地回答道:“好的。”

到了约定的那天,天刚蒙蒙亮,张良就急忙赶去下邳桥,不料老人来得比他还早。老人见到迟到的张良,生气地说:“我年纪这么大都能及时赶来,你年轻力壮的,见长辈怎么能来得这么晚!我们五天之后的早晨再相见吧!”说完,老人拂袖而去。

第五天早上,鸡叫过一遍,张良便起身往下邳桥赶去,但老人仍旧比他来得早。老人非常生气:“上次和你说了要早点来,你怎么又来晚了?五天之后你再过来吧!”说完老人又走了。

张良这一次长了个心眼,半夜就去了下邳桥,在桥上等着老人过来。很久之后,老人终于来了,见到早早就到来的张良,老人显得非常开心,称赞道:“年轻人就是要这样才好。”

说罢,他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递给张良并对他说:“你认真研读这本书,等你把这本书读透了,就能够当帝王的老师了,待到将来天下局势大变的时候,它能助你建功立业。十三年后,你在济北郡谷城山下能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张良看了看手里的书,意外发现这本书居然是姜太公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兵书,等他惊喜地抬头寻找老人时,四下已无老者的踪影。

张良回去之后,拿着这本名为《太公兵法》的书一遍一遍地翻阅,一字一句地细细研读。十年之后,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张良也组织了一批人马响应。当时,沛公刘邦率兵占领了下邳附近的土地,张良就归附了刘邦。在与秦兵作战时,张良时常根据《太公兵法》中的内容向刘邦建言献策,立下了很多功勋。刘邦称帝之后,功勋卓著的张良在论功行赏时被封为留侯。

张良始终记得将这本兵书传给自己的老人,当他跟随刘邦行军经过济北郡谷城山下时,果然看到了山脚有一块黄石。张良命人将这块黄石运了回去,尊称这块黄石为“黄石公”,并将这块儿黄石当成珍宝供奉起来。

从孔融让梨到程门立雪,从曾子避席到张良拾履,无不是在说“礼”的重要性。礼虽然没有逐条逐项的规范,却切切实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把“礼”字挂在嘴边,会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样的话,但“礼”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界定呢?

礼,其实就是我们待人接物时的规矩。中国有句古训叫:“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简言之,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守礼节。礼节其实就是礼貌、礼仪,这是我们在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是我们维系社会正常生活时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沟通、穿着、情商等。

从沟通方面来说,礼仪是社会交往的黏合剂。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各种各样的礼仪规范来塑造个人形象,准确地把握人际交往的尺度,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大程度上做到了避免自己进退失据、失了分寸。在与新朋友沟通时,得体的穿着是礼仪,大方的举止也是礼仪,而这些礼仪会轻而易举地令他人对我们产生好感,更容易令我们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接受,拉近与新朋友的距离。对于老朋友而言,礼仪能加深彼此的情感、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当我们待人接物遵循礼仪的时候,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个人形象,还会帮助我们与他人达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状态,在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如利剑出鞘——声音特质之重

生活中,我们需要和很多人进行沟通,这些人的身份具有多样性,性格、习惯和立场也各不相同,在沟通时给我们带来的体验也各具差异。所以在日常经验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我们很容易下意识地分辨出某句话是出自何人之口。

比如,当我们听到有人说“您好”“欢迎光临”“我能为您做些什么”时,我们能快速地判断出说这些话的是从事服务行业的人,这是他们的职业特点——彬彬有礼、随时待命;而“具体怎么实施我不管,我要看到的是成果”“我再耽误大家两分钟的时间”“你把相关资料准备一下”这类话更多则出于领导者之口,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都能从管理者那里听到这样命令或指令式的话。

朋友之间相处则大不相同,没有服务行业用语中的礼貌和疏离,也没有领导者的威严,有的只是亲密无间,因此言辞中带有的情绪也更为强烈。比如,“晚上一起去撸串儿K歌呗”“周末陪我去逛个街吧”“最近热播的那个电视剧超好看,你一定要看下啊!”这样略带一丝撒娇、一丝霸道的话,只有在关系密切的人面前才能讲得如此理直气壮。

细心比较之下可以发现,我们之所以能够通过声音来辨人,是因为不同的人在与我们进行沟通的时候,其说话的语气、语速、音量和所表达的情绪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国外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人际沟通中,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当我们与人对话的时候,肢体语言所占的比重为55%,声音所占的比重为38%,语言仅占7%的比重。可见,声音作为承载语言的载体,在沟通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每个人的惯用音调都有其特色,有的人说话时声如黄莺出谷,音似风动银铃,一字一句都婉转动听;有的人说话则声若洪钟,令人警醒。每个人的惯用语气也有其特点,有些人说起话来和风细雨;有些人说话则掷地有声;有些人说话的方式是婉转迂回;有些人则在沟通时单刀直入,直切要害。

经常跟幼师接触的人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幼儿园里的教师在和小朋友们讲故事的时候,说话的语调都是非常轻柔且抑扬顿挫的,短短的一句话中往往带有极其丰富的感情;而小朋友们也更容易被这样的语调所吸引,安静地坐下来听老师讲故事。这种语言特点可以巧妙地抓住儿童的好奇心,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教授孩子如何准确地发音以及掌握大量的新鲜词汇,在无形之中令孩子懂得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同样起到寓教于乐效果的声音还存在于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中。动画作品需要声优去配音,为了丰富角色个性,很多角色的声音往往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人们说话的声音,它们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就像早期蓝猫系列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中,为蓝猫这一角色配音的葛平老师,字正腔圆、吐字清晰、语调夸张且强而有力就是其声音最突出的特点,而他婉转的语调也更能够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喜爱之情。

不同行业、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在沟通时,他们的声音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不仅和个人从事的行业有关,还与人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英国第四十九任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素来以言辞果断、坚毅著称。有一次撒切尔夫人带人参观英国首相府,走到楼梯口的时候,客人看到墙上挂满英国历任首相的画像,但同时也发现墙上已经没有悬挂撒切尔夫人画像的地方了。客人正想开口,撒切尔夫人先声夺人,她字正腔圆地提声说道:“不必担心,我会把他们全部都挤掉的。”

这霸气十足的一句话,足以让客人知道她的自信和坚定。她能说出这样的话除了因为她英国首相的身份之外,也是她的性格使然。在撒切尔夫人年幼的时候,父亲对她的教育就非常严格。她的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这太难了”“我不能”“我做不到”这样示弱的话,经常给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上游,做永远走在别人前面的一个人。”这样的教育对于一个女孩来说近乎苛刻,但正是由于撒切尔夫人谨记父亲的教诲,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鼓励着自己不断奋进,所以她成了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坚毅的性格和言行为撒切尔夫人赢得了“铁娘子”的美称,但她也有着柔和且善解人意的一面。

在切克斯的宴会上,有一名女侍者在上菜的时候不下心把菜汁洒到了一位高官身上,这位女侍者慌乱极了。这时,善解人意的撒切尔夫人走到手足无措的女侍者面前,温柔地低声安慰她道:“亲爱的,不要太担心,我们每个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一番体贴入微的话化解了女侍者的恐慌不安,赢得了对方的感激和尊敬。

沟通是门技术活,也要讲究面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如果撒切尔夫人用回答客人时的坚毅口吻去说出这番话,是否能起到安慰作用就很难说,或许还会适得其反。举例来说,当我们下命令的时候,相比细声细气、期期艾艾的语气,斩钉截铁地说出来的话更能够令人信服。因为两者所传达的信息与言语的贴合度是不同的。当我们的声音传达出来的信息与所说的言语不一致的时候,不但不能够加强言语中所传递的信息,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削弱或否定我们的言辞。豪爽壮硕的将军在给众位士兵训话的时候,粗犷和响亮的声音更能够加强当权者自身的威信,坚定士兵的信心,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由此可见,无论何种音调和语气,终究都是为语言服务的,在不同的情境之下,我们应该采取适宜的音调和语气与他人沟通。我们想要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不妨试着让自己的音调和语气与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要传递出的情感更为契合一些,这样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诚之者,人之道——说出你的真诚

曾经有一份调查问卷让人们回答:人在沟通中必备的因素是什么?很多人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沟通的必备因素是信任,相互之间的信任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有的人认为是相互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才能够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有的人认为是倾听,懂得倾听的人沟通起来才能够事半功倍;但更多的人认为在沟通中最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是真诚。

事实的确如此,诚为信之本,不诚则无以言信,正如儒家经典《孟子·离娄上》所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儒家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亚圣”孟子也认为“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即反省自己以达到诚的境界,就是最大的快乐;荀子也把“诚”看作是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真诚是儒家思想为人之道的核心,是君子立身处世的不二法门,也是古往今来世人所推崇的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

在我们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就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与人交往要真诚。如果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比作盖房子的话,那么真诚无疑是一所房子的基石,只有在真诚的基础上才能衍生出信任、理解等。离弃了真诚的沟通,有时候甚至会带来信任危机、灭顶之灾。“狼来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很多人都只认为这不过是一个童话故事罢了。实则没有那么简单,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就是经典的“狼来了”戏码。

周幽王有一名妃子名叫褒姒,她是中国古代四大宠妃之一,也是大名鼎鼎的祸国妖姬。褒姒原本是褒国的一个美女,周幽王带兵攻打褒国,褒国一看打不过,立刻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之后便真的收兵回国了。虽然周幽王非常宠爱这个倾国倾城的大美女,但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褒姒总是表现得不太开心,也不怎么在周幽王面前展露美丽的笑颜。周幽王见褒姒整日闷闷不乐非常担心,就想方设法逗褒姒展颜一笑。

周幽王身边的一个弄臣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周幽王听完后觉得不错,便按照他所说的方法行事:他令士兵点燃了附近二十多座烽火台上的烽火,一时间狼烟滚滚直入九霄。在古代没有手机、电脑这些通信工具,当边关受到外敌入侵的时候只能够通过点燃烽火台,借助狼烟报信,通知各地诸侯率领手下兵马前来勤王。

各地诸侯一看王城方向狼烟滚滚,就马不停蹄地带着兵马赶了过去。结果,这些焦急万分的诸侯到达王城时并没有看到外敌入侵的情景,一个个面面相觑。而褒姒看到这些平日里高贵威严的诸侯们在知道自己被周幽王戏耍之后愤愤不平的样子后不由地笑了起来,周幽王见状十分开心。但他不知道由于失信于诸侯,他的祸根就此埋下了。

五年之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惊慌失措的周幽王连忙命人点燃了烽火台上的烽火,但这一次他没能等来救兵,因为上一次的欺骗让诸侯们耿耿于怀,毕竟谁也不能够确定这一次的烽火是不是周幽王又一次为了博美人一笑而使出的手段。就这样,孤立无援的周幽王被迫自刎,皇子伯服被杀,褒姒也被酉夷太戎掳去。

君王不诚,则统治难以为继。周幽王无疑是个昏君,他不计后果地做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摧毁了自己在天下人心中真诚的一面,断送了祖先传下来的基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位沦为反面教材的昏君也为后世的君王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让另一些人为了守住祖先打下来的大好河山而对建立自己真诚的形象加以万分重视和不懈努力。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在秦国变法图强,但当时由于各国纷争不断,民不聊生,百姓对待国君和朝廷的态度也非常微妙,直白说就是缺乏信任。

为了建立一个诚信威严的形象来帮助改革的推行,商鞅下令在都城的南门外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当众承诺:“谁能够把这根大木头搬到北门,谁就能够获得十金的赏赐。”众人一听,开什么玩笑,不就是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吗?这么简单的事情哪用得着那么多报酬,这其中是不是有诈?虽然民众们不相信搬木头真能获得那么多赏金,也被这高额的赏赐深深诱惑了,但他们都在那里观望着,谁也不敢贸然出手。

商鞅见状,把赏赐提高到了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扛着木头一口气不带喘地到了北门,结果这个人真的得到了五十金的赏赐。大家见状,肠子都悔青了。

百姓一看商鞅是个言出必行、真诚可信的人,便非常推崇他,因此他在秦国变法的政策也在民众的支持之下逐步推广开来。变法带给秦国的直接利益非常显著,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大幅度上升,最后秦王扫六合,全国得以统一。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徙木为信”的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自取灭亡,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而商鞅立木取信,终致秦国国力强盛,睥睨六国。两个人在真诚守信上的不同选择导致了不同结局,“诚”字对于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不得不令人重视。

真诚地与人沟通是放之世界皆准的道德需求。在美国,华盛顿、尼克松、克林顿三个人虽然都做过美国总统,但无疑民众们更爱戴和尊敬华盛顿,因为我们在小学课本上就曾学习过华盛顿在父亲面前承认自己砍掉樱桃树、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的故事,至少在做人方面,华盛顿更为真诚一些。而尼克松则因为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而失信于民众,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撒谎而遭弹劾,这些“不真诚”的言行在他们的政治生涯中留下了难以洗去的污点。

生活中,我们期许被人真诚以待,也更愿意与真诚的人交往。如果我们跟一个人进行沟通时,对方总是对某些信息遮遮掩掩,或是仿佛在鬼鬼祟祟地搞一些阴谋诡计,那我们就很难放心地跟他交流,因为我们感到了敌意和疏离,感到了自我保护的必要性。

而我们在与真诚的人沟通时,身心会不由自主地摒弃压力感,达到放松的状态,往往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带来顺利、和谐、成功的沟通效果。

清朝时期,在苏州吴县有个叫蔡林的商人,向来以真诚待人、重诺守信著称,所以他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有一个朋友曾把重金寄放在他那里,出于信任,这个朋友没有让他留任何字据。不幸的是,这个朋友没多久便因为一场大病去世了,由于去世得太过突然,这个人没有留下半句遗言。

蔡林知道后,派人把这个人的儿子请了过来,交还了这笔重金。这个人的儿子也是一个耿直真诚之辈,认为没有字据不好接受别人平白无故给的千金巨资,便推辞说:“我的父亲生前从来没有跟我提过这件事,而且这么多的钱,你们却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这太不合理了,我怎么能接受这笔钱呢?”蔡林说:“字据虽然没有立在纸上,却牢牢地刻在了我的心里。你的父亲正是因为了解我的为人,才觉得没有必要告诉你这件事。”

一个人若以真诚为名,与他沟通的人大多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心理防备,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人不会欺骗自己,更多的信任和理解也因此产生。即便我们在与真诚的人沟通的时候未必能获得想要的结果,至少我们也能够获得真诚的对待,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真诚也是相互的,如果我们希望在与他人沟通时被对方真诚对待,那么,不妨从自身做起,用真诚的言语来对待他人吧。

以情感人——打动人心的沟通

中国有句成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指的是在人际沟通中,告知道理可以使对方信服,表述真情可以使对方被打动。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手段。

一扇大门被一把坚实的锁锁上了,一根铁棒走上前,使出了吃奶的力气都没能将这把锁撬动一丝一毫,而这时一把小巧玲珑的钥匙走了过来,它瘦小的身子插到了锁孔中,轻轻一转,大锁应声而开。铁棒疑惑不已:“为什么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把锁撬开,而你轻而易举就做到了呢?”钥匙说:“也许只是因为我最了解锁的心吧。”

每个人的心,都像一扇上了锁的大门,我们跟别人沟通,其实就是打开这把锁、推开这扇门的过程。有的人拿着铁棒简单粗暴地去撬门;有的人则带着关怀,将这份关怀凝聚成与锁相配的钥匙去开门。哪一个能够更快更好地达到目的,结果再明显不过。

一个公司曾经让两名管理者A君和B君给公司的全体员工做一项咨询,目的是看看这两名管理者谁更适合出任总经理。

A君一看,公司上上下下一百多员工,一个一个咨询的话,时间必然不会太充足,还是速战速决好。于是,他将员工集中起来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挨个询问。

A君:“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吧。”

员工甲:“我是设计部的×××,今年二十五岁,在公司工作六年了,负责策划方面的工作,目前正在……”

A君挥手打断员工的介绍:“你做策划这么长时间了,有没有总结出什么经验?你认为什么样的策划方案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员工甲:“我……我认为,首先自己的专……专业知识一定要扎实,其次是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完成相应的……”

A君:“那你一般是怎么了解客户的需求,是由设计部直接跟客户联系还是由市场部联系?”

员工甲:“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市场部联系客户,然……然后传达给设计部。只有要求较高的客户会由我们设计部人员直接联系,询问……相关要求和其……其他……”

A君:“你对你目前所负责的工作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吗?或者说未来几年你有怎样的职业规划?”

员工甲:“我……个人认为如果公司能够提供一些更为专业的培训,会……会对我们的策划提供更大的帮助。至于职业规划,我目前……目前还没有考虑,不过……”

A君:“好了,你可以出去了,叫下一位进来。”

从询问开始到询问结束,员工甲始终没能完整地回答出任何一个问题,这并非由于他的表达能力有问题,而是他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理解A君对时间的看重,但他这种咄咄逼人、照本宣科的沟通方式不仅会让员工感到紧张,而且无法获取更多有益的信息。

B君则不同,他知道要做普查实在太过耗费精力,索性就抽人询问。他将咨询时间选在了午餐时间,端着餐盘和基层员工坐在了一起。首先,他将最近热播的一部电影作为切入点,提起了职员的兴趣,进而B君跟员工乙聊了起来:“我听你的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你老家是山东的吧?”员工乙惊喜地点了点头。

B君接着说:“听着像是山东汉子,我之前去过山东青岛,带着全家去看海,我儿子特别喜欢你们那儿卖的水母。”员工乙说:“那个不好养,买了也活不了多久的。对了,你去青岛玩,有没有去栈桥和五四广场看看?那边很热闹,风景也不错。”B君:“没来得及啊,之前不是很了解青岛,也没跑几个景点。你家是那边的,不如给我介绍一下吧,下次就不愁没地方玩了。”员工乙:“行啊,下次要去直接给我打电话就成,免费给您当导游。”B君:“我记得青岛那边发展也不错,你怎么想起来到这里工作了?”员工乙:“原来上大学的时候学了这个专业,觉得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好……”

几顿午饭下来,B君就将这些基层员工的情况了解了七七八八。由于跟B君沟通时没有工作时的压力,很多员工都觉得这样的闲聊非常放松,思路不会被打断,在跟B君交流的时候也更愿意倾诉更多的东西,B君由此获得了很多信息。公司认为,沟通在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因此公司总经理的人选最后落在了更懂得沟通的B君身上。

两个人的沟通方式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A君从一开始询问就带着盛气凌人的态度,只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询问,不管是否会打断别人的回答。有的员工即便想表达也没有机会,而有的员工则可能被A君不尊重人的态度激怒,消极敷衍A君的询问。A君咨询的员工虽然很多,但得出的信息却非常有限,且太过片面,可以说A君的沟通大部分是无效的。B君走的却是平易近人的道路,在沟通中放低姿态、循循善诱,先是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然后引导话题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B君虽然是抽样询问,但花费的时间少,获得的信息相对来说也比较全面,从沟通效果来看,B君远胜于A君。

如果沟通时对话态度过于强硬刻板,就会使沟通陷入僵局,无法继续下去。能够触动人心的沟通,往往更容易达到想要的目的,特别是与固执己见的人进行沟通时,硬碰硬是下策,顺毛捋才是良策。《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就是一个说服型沟通的经典实例。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去世,他的继承人孝成王年幼,国家大权落在了孝成王的母亲赵太后手中。秦国借着赵国政权交替、举国上下人心浮动之机进攻赵国,连占赵国三座城池,情势十分危急,赵国只好向邻国齐国求援。齐国的使臣说:“我们怎么能够知道你们是不是联合了秦国来陷害齐国呢?想要援兵也可以,把长安君送到我们齐国做人质吧,这样我们才能相信你们的诚意。”

长安君是赵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她怎么舍得让自己年幼的儿子在异国他乡做人质呢?所以不管大臣们如何直言劝谏,她都丝毫不为所动。劝得烦了,她索性下令:“谁再来劝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我就往他脸上吐口水。”赵太后疼爱长安君到了蛮横不讲理的地步,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导致事情陷入了僵局。

这时触龙前去觐见赵太后,赵太后知道触龙一定是来劝谏的,便一脸怒色地等着他。触龙见了赵太后没有说劝谏的事,而是说挂念太后的身体,所以前来探望太后,又说起了自己的身体,称自己素有足疾,不能快走,得靠车马代步。

太后见他没有进谏,一颗悬着的心稍稍放了下来,也没有了最初的冲天怒火。触龙见状不动声色,继续提到自己的儿子,说希望太后能够看在他的面子上让他儿子在王宫当差。太后便问起了他儿子的状况,触龙说:“我的儿子才十五岁,又没什么才干,我如今已经年迈,实在不放心,就厚着脸皮把我的儿子托付给您照看了。”

太后感叹道:“你疼爱儿子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啊。我不愿意将长安君送去齐国当人质,正是担心他离我太远,我无法照料他。”

触龙随即说道:“既然您也疼爱自己的儿子,那就应该为长安君做长远打算啊,如果他不能够凭自己的力量建立功勋,倘若有一天您不幸离世,长安君该如何在赵国立足呢?”

听完触龙一席话,赵太后久久沉默,随后她叹了口气说:“长安君的去留,就听凭你的安排吧。”于是,触龙为长安君安排了数百辆车马随行,前往齐国做人质。齐国见状也按照约定发兵营救赵国,一场危机迎刃而解。

触龙的沟通方式非常好,他理解赵太后那颗拳拳爱子之心,所以他站在赵太后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重就轻,先打消了赵太后的疑虑,成功避免了两人的冲突,再引导赵太后的思维方式,帮助她去发现究竟如何做才能令长安君有更好的生活,从而达到自己劝谏的目的。

由此可见,沟通是需要技巧的,以情感人正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化解抵触情绪的不二法门。会说话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生活中,很多人都曾有过参与演讲或观看别人演讲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的演讲声情并茂、格外感人,但有些人的演讲则空乏其词、让人昏昏欲睡,归根结底还是看演讲者是否走心了。只有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以真心换真心,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有效的沟通。

点到为止——话到嘴边留半句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话到嘴边留半句,得理之处让三分。”说的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时候应当把握相应的尺度。为什么把握沟通中的尺度、做到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话是如此重要的事情?下面这两个故事会令你对此有更为直观的理解。

一个体型微胖的女生和几个朋友去商场买衣服,这个女生刚好看上一件连衣裙,正想让售货员找适合自己穿的号试试。谁知道,她刚拿起那件衣服,售货员就说道:“美女,你别看那件衣服了,我们这儿没你穿的号,而且我们这边不是卖孕妇装的,卖孕妇装的在三楼拐角处。”

售货员这么一句话下来女生的脸就黑了,本来因为胖的缘故,她就挺自卑的,售货员这么一说,等于往她伤口上撒了把辣椒面,她的朋友听不下去了,不满地责怪道:“你怎么说话的,这么没礼貌,叫你老板出来!”

老板听到动静走了过来,售货员还一脸委屈地向老板抱怨。老板听完售货员的话后,上前安慰这名女生说:“我们这儿招的售货员心眼实,有什么说什么,您别往心里去。再说您这都怀了几个月了吧,气坏了身子多不好。”

老板不安慰还好,一安慰给这个女生造成了二度伤害。这名女生直接气得哭了出来,她的几个朋友更是跟店老板吵得不可开交。从此,这个女生和她的朋友们再也没来这家店买过衣服。

沟通是一门技术活,有时候我们听人开口说话就能初步判断对方的性格、处事能力等。有的人说话和风细雨,让人听着就舒服;有的人说话则是直来直去,枪炮味十足,讲出来的话又往往不经过大脑的认真思考,不管对方能不能接受,就让想说的话脱口而出,以至于常常得罪人而不自知。对于这样不会说话、没有半点沟通技巧的人,我们可以说他们心直口快,不会拐弯抹角,但如果他们的率直总是伤害别人,谁还愿意和他们交流呢?所以沟通时我们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这样才不至于开口就得罪人。

三国时期,贾诩是曹操的幕僚。在当初没有立世子的时候,曹操就曾经纠结到底立哪一个比较好:长子曹昂死后,曹丕为大,按理应该是由他来继承大统,曹植虽然年幼,却已经颇有才名,曹操更为喜爱这个幼子。在曹丕与曹植之间,曹操犹疑不决。

曹丕希望自己能够被立为世子,就派人向贾诩求计。这个时候已经属意曹丕的贾诩告诉曹丕,在曹操面前要谨守孝道,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培养自身的气度就可以了。于是,曹丕在贾诩的建议之下,老老实实地践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帮曹操办事的时候勤恳有加,待人接物礼数周全。曹操便把曹丕立为世子,将曹植封为临淄侯。

但是后来随着曹植才名远扬天下,曹操立世子的心再次动摇了,他有意废掉沉稳持重的曹丕,改立才华横溢的儿子曹植。而曹操的谋士们的意见也是严重两极分化,有中意曹植的,也有支持曹丕的。一帮人争论不休,曹操自己也难以决断,他虽然非常喜欢才高八斗的曹植,但手心手背都是肉,毕竟一直以来曹丕处理事务都井井有条,并没有什么错处,他不能偏心得太过明显。

就在属臣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曹操看到贾诩立在一旁沉默不语,与整个环境似乎格格不入。曹操觉得奇怪:大家都在讨论改立世子的事情,怎么贾诩一言不发,难道他有什么高见?曹操屏退左右,对贾诩说道:“改立世子的事,大家都在讨论,你什么都不说是有什么意见吗?”贾诩回禀道:“没什么,我只是突然想到了别的事情,一时间分了神,没能参与讨论。”曹操连忙追问:“你想到了什么事?”贾诩说:“我突然想到了袁绍和刘表两家父子的事情。”曹操一听,哈哈大笑,顿时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从此以后,曹操彻底摒弃了废立之心,曹丕世子的地位也终于稳固下来。

在这场废立世子之争中,贾诩无疑是支持曹丕的,但他却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他所说的一番话看似答非所问,却清楚地向曹操传达了一个“废长立幼容易招致灾祸”的警示。原来袁绍和刘表两个人都非常宠爱自己的小儿子,为了表示荣宠,立嗣时都做出了废长立幼的举动,但这两个人去世之后,他们的儿子为了争权夺利,各自招揽党羽,斗得不亦乐乎,最后却被曹操给一锅端了。

贾诩这番话说得可谓巧妙,他只将话说一半,剩下的那部分让曹操自己去领会。因为以曹操多疑的性格来看,如果贾诩在废立世子多说一言半语,都难免会遭到曹操的猜疑。所以深知曹操性格和心理的贾诩没有贸然告诉曹操自己究竟属意哪一个人做世子,老练圆滑的他点出了袁绍和刘表两家父子的前车之鉴,巧妙地让曹操看到了废长立幼的危害,而且做到了点到为止、绝不多言。这样一来,不仅让曹操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自己的意见,还成功地避免了曹操的猜忌,沟通技巧比其他属臣高出一筹。

其实不只是在与曹操这样性情多疑的人沟通时需要做到点到为止,任何时候“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都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处事原则和生存之道。因为言多必有失,有些人往往在不经意间说出一句极有可能得罪别人的话,就会为自己埋下祸根。

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之后,国内爆发了一场由自由分子领导的叛乱,这些自由分子要求俄国实现现代化,尽快在工业和国内建设方面追上欧洲的一些国家。尼古拉一世采取暴力镇压的措施平定了这场叛乱,并捉到了自由分子的领袖之一李列耶夫,将其判处绞刑。

在行刑的当天,由于李列耶夫奋力挣扎,用以绞首的绳索居然断开了,这罕见的现象无疑是上天的恩赐,通常遇到这种情况时,犯人都会被赦免。李列耶夫没有沉溺于劫后余生的喜悦,他站起来对着人群大声喊道:“你们看,俄国的工业就是这么落后,就连制造出来的绳索都会轻而易举地断裂。”

这时,信使连忙跑到宫殿中向尼古拉一世汇报绞刑失败的事。尼古拉一世虽然对这一消息非常不满,但还是拿起了笔打算签署赦免令。尼古拉一世问信使:“绞刑失败后,李列耶夫说了什么吗?”信使诚实地把李列耶夫的一番话复述了一遍。听完信使的话后,尼古拉一世递出赦免令的手迅速收了回去,他把手中的赦免令撕得粉碎,愤怒地说道:“既然李列耶夫这样认为,那我们不妨来证明一下事实与他所说的相反吧!”第二天,李列耶夫又一次被送上了绞刑台,这一次奇迹没有再发生。

可见有些话是不能随便说的,尤其是会泄露自己真实心理、会伤害到别人的利益和情绪的话。这些话一旦出口、入了那些并不会和你站在同一条阵线上的人的耳朵里,就注定会在此后的某个时间令自己的利益受损。

在中国的词典中,有很多形容朋友之间关系的词语,比如:点头之交、泛泛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刎颈之交、生死之交等。为什么会分得这么详细呢?因为交浅言深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但现实社会中仍有很多“大嘴巴”完全不忌讳这个,他们喜欢逢人就说自己的私密之事,见人就表露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不同见解,对着周围所有人畅所欲言。孔子云:“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意思就是在并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之下,深入地交谈是失策。如果我们将自己的秘密告诉泛泛之交,难保第二天这些秘密不会被传得人尽皆知。改变“自己挖坑自己跳”的沟通方式的最佳办法就是划定某个无形的界限,在界限内外把握适当的尺度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维持人际关系、保护自身利益。

注意拿捏好表述的分寸和深度,这不仅仅是在和不相熟的人沟通时要注意的,即便和亲密无间的朋友相处时也要时刻谨记这一点。生活中,很多人都曾遇到朋友前来倾诉感情烦恼的问题,如下“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状况的发生更是司空见惯:

女主:我要跟我男朋友分手。

闺密:为什么呀?

女主:他瞒着我跟他前任联系,两个人还一起甜甜蜜蜜地吃了顿饭。

闺密:居然敢脚踩两只船,分!赶快分!这样的男人不分手留着过年吗?

女主:可是他说他只爱我一个。他跟他前任只是好久不见才一起吃了顿饭。

闺密:这摆明了是骗你的呀!我要是被抓现行,我也会找这样的借口。现在藕断丝连,将来也未必能断得干净。

女主:可我还是好喜欢他,分手的话我忘不了他怎么办?

闺密:你现在多喜欢他都没用,将来还不是别人的老公?你在他身上耽误的时间越多,就越忘不了,还是尽早抽身为好。

女主:好,我听你的,跟他分手。

第二天,闺密眼睁睁地看着女主挽着她的男朋友跑到自己面前秀恩爱。

女主:我想了想,还是放不下他,就跟他和好了。

女主的男朋友则上前质问:“听说是你怂恿我们家小A跟我分手的?你们这些‘单身狗’是不是心理变态啊,怎么总想着拆散别人?我劝你呀,赶紧找个人谈恋爱去吧,别在这里搅和别人家的事了。”

闺密想必也委屈得不行,明明是帮助好朋友解决烦恼的,怎么到头来落得出力不讨好的下场。女主固然有错,但闺密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她虽然是在为女主着想,却没能真正了解女主的想法——女主看似态度强硬地要和男友分手,实则句句都在等待闺密劝她打消这个念头。但闺密恰恰没能弄清楚女主的真正意图,只顾着把自己的想法塞给对方。太过主观、太过直接,都是闺密所犯的沟通错误。

而且这位控制欲较强的闺密在沟通中也没能把握好朋友间交往的尺度,过多地干涉了别人的感情生活。在电视剧《欢乐颂》中,邱莹莹一味地想要跟心心念念的“渣男”白主管双宿双飞,甚至做出了搬出欢乐颂的决定。好朋友关雎尔担心邱莹莹被骗,想要劝住邱莹莹,但樊胜美说了一句话来阻止她:“亲人之间还得有个界限呢,更何况是朋友呢?”的确如此,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管有多么密切,言谈举止上也不能过界,一旦过界,反而会损害彼此的关系、伤害彼此的感情。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不需要总是直抒胸臆、畅所欲言,有时候只需要点到为止地将自己的意图简单明了地点出来就好,不需要说得太详细,因为说得太多,难免会有失言之处。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不够光明磊落,是世故、圆滑、为人不够真诚的表现,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想要了解我们的烦恼和秘密,有时候我们把烦恼倾诉给关系一般的人,对方反而会觉得我们过于唐突和冒昧,会让他人有被冒犯的感觉。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够理解或把握对方的思想与行为趋势,那么“点到为止”“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无疑是最好的箴言。

不怯场——辩论和演讲亦是沟通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和他人进行交流。一般情况下我们所采取的沟通方式都是一对一的,因为这样能够方便对方理解我们的观点和思想,但有时候我们需要和他人进行一对多的沟通,这时候最适宜的沟通方式莫过于辩论和演讲。这种沟通以有声语言作为主要沟通手段,以身体语言作为辅助,言辞清晰、立场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获得他人的肯定和支持,这正是辩论和演讲的魅力所在。

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的著作《文心雕龙·论说》中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从古至今,无数的政治家和商业家无不拥有着卓越的辩论和演讲能力。战国时期鬼谷子的弟子苏秦通晓纵横捭阖之术,有心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却出师不利,没有受到霸主秦国的重用,失望之极的苏秦转而改变策略,游说六国合纵抗秦,并身任六国宰相,致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三国演义》中更有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以三寸不烂之舌力驳群儒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很多实力强硬的大军阀,能与曹操对抗的就只剩下孙权和刘备两方势力。曹操有心吞并东吴和蜀汉,形势对于孙权、刘备两方非常不利。

曹操心知一下灭不掉两股势力,便派出使臣带着书信前往东吴说服孙权,希望孙权能够投降。孙权手下的谋士们眼见形势不妙,纷纷劝说孙权降曹自保。刘备知道情势危急,立即派出了麾下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前去说服孙权。

迎接诸葛亮的是主张联蜀抗曹的鲁肃。鲁肃带着诸葛亮见到了孙权手下的一帮谋士,这些谋士无不饱读诗书,才华过人,讲起话来引经据典,能把人驳得体无完肤。众位谋士一见到诸葛亮就开启了“嘴炮”模式。为首的正是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他说:“我张昭在江东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读书人罢了,听说先生在隆中隐居时曾自比管仲、乐毅,不知道是否确有其事啊?”诸葛亮承认道:“我的确曾自比管仲、乐毅,这只不过是与朋友间的戏言罢了。”

张昭接着说:“听说刘备为了请先生出山,往先生住的地方跑了三趟才把先生请出来,本指望在先生的帮助下实现宏图大愿,没想到居然连自己驻扎的荆州也丢了,不知道你们蜀中还有什么策略?”

诸葛亮也知道张昭不好对付,如果连他这关都过不了,肯定没办法说服孙权,所以他从容地解释道:“我主刘备要想取得荆襄这块地盘并不难,只是他生性仁义,不忍心夺取同宗刘表的基业,所以才让曹操白捡了便宜。如今我们在江夏屯兵,自然有更好的计划,等闲之辈又怎么能够清楚呢?”

张昭可不是好糊弄的,他直白地说道:“那这样先生岂不是言行相悖吗?先生自比管仲、乐毅,这二人都是辅佐诸侯匡扶天下的人物,称得上是济世之才。先生出山之后辅佐刘备,本当为苍生兴利除害。可刘备没有得到先生的辅佐前尚且能够纵横天下,得了先生之后,虽然人人都说刘备是如虎添翼、剿灭曹贼、复兴汉室有望,然而一旦与曹兵交战则丟兵弃甲、节节败退,几乎没有容身之地,全然没有当初割据疆土的威风。先生果然能和管仲、乐毅比肩,被称为济世之才吗?”末了张昭还补了一句:“我直肠子,话糙理不糙,你别跟我计较。”话里讥讽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诸葛亮听完也不生气,笑着说道:“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就好比人身患重病,大夫肯定先要让他喝粥恢复体力,而后再让他服药;等到五脏六腑调和之后,再用大鱼大肉补身体;等身体补得差不多了,才下重药治病;除掉病根之后,人才能够健康起来。要是不等五脏调和便下重药,肯定病还没治好,人就撑不住了。我主刘备兵败之时手下兵不满千人,强将也只有关羽、张飞、赵云几人而已,此时好比一个人病情严重、身体羸弱,怎能下重药呢?何况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战败也是兵家常事,就算是管仲、乐毅在世也未必能够扭转乾坤,何况刘琮投降曹操一事,我主刘备的确不知道,只是心怀仁义,不忍夺取同宗的基业罢了。”

紧接着,诸葛亮话锋一转说道:“不过,社稷安稳和家国大事都是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来决断的,那些沽名钓誉的机巧诈辩之徒坐而论道、侃侃而谈,虽然说得天花乱坠,可真到了危难关头却一点用处都派不上,只会让天下人耻笑罢了。”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这时突然有一个人问道:“如今曹操拥兵百万,麾下猛将数不胜数,虎视眈眈意图吞并江夏,先生认为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道:“曹操不过是有袁绍和刘表的乌合之众罢了,纵然有百万人之多,却没什么好害怕的。”

那人接口道:“你们败给曹兵之后,困守夏口处处求人,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不害怕,把我们当孩子耍吗?”诸葛亮说道:“我主刘备麾下只有数千名仁义之师,虽难敌曹兵,却仍旧退守夏口,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所以不害怕曹操百万雄兵。而如今江东兵强马壮,又仗着长江天险,你们却都劝孙权屈膝投降曹操,也不怕天下人耻笑。”

接着东吴的其他谋士也一个个地向诸葛亮发难。但诸葛亮根据对方的身份、经历、性格有针对性地据理力争,说得东吴诸位谋士面有惭色、哑口无言,不得不心服口服。在这样的状况下,孙权终于同意联合蜀汉共同抗击曹操。

诸葛亮的一番讲演虽然是即兴而为,却能够在孤身一人、客场作战的不利情况下临危不乱地抓住对方的弱点逐个击破,这种沟通能力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在古代打仗时,将军都会在阵前演讲来鼓舞士气,以求大败敌军;在近代社会,更有无数的革命领袖以演讲的方式传播革命思想,鼓舞青年参加爱国救亡图存的运动,从思想上招揽一大批追随者,为革命事业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在美国,竞选总统的过程中需要候选人在各个地方举行演讲为自己拉票,让受众理解、支持和拥护自己的观点,在关键时刻投自己一票。

到了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这种一对多的沟通能力依然是人们非常需要掌握的。一个人的讲话水平不仅反映出了他的思想和他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也决定着他的生活层次;一个企业领导人的讲话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高度,能说会道也是一种巨大生产力。可见,掌握了辩论和演讲的技能,就能够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为自己将来的发展谋取更多的福利。

不管是辩论还是演讲,都是对个人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极大考验,一边要有所准备地了解听众的喜恶、摸透对方的心理,一边要巧妙而明确地把你的想法深深地植入听众的心中,一边还要打起精神来应付那些随时可能会提出尖刻问题和质疑的人。一旦我们在面对听众们质疑的目光和冷漠的表情时产生了紧张和怯场的心理,那么别说做出精彩辩论和演讲了,恐怕连完整地表述出自己的观点都成了有难度的事情。

想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要先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为什么面对一个人说话时,你往往不会感到紧张,面对两个人、十个人、几百人的时候,你的紧张程度就依次递增了呢?主要还是因为你对听众的不熟悉、不确定,你在担心对方会对你提出质疑、打断你的话,甚至尖酸刻薄地针对你。想要将紧张情绪控制在不失控的范围内、避免怯场失言的尴尬,最好的办法就是有备无患地做好了解听众的工作,明确自己将要与哪些人沟通、主题是什么、他们关心的是什么、支持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忌讳的是什么,你的准备工作越完善,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就会越小。等到你身处面对几百人的大场合开始高谈阔论的时候,面前的这几百人看起来其实和一个人没有什么区别,你也就没什么可紧张和害怕的,也就能从容自如地掌控全局,将语言的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同类推荐
  • 三天读懂管理学

    三天读懂管理学

    管理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其核心是人。任何企业的经营运作都离不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 儿童行为心理学

    儿童行为心理学

    《儿童行为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许多行为常常会令父母感到困惑。有时候,孩子会开心大笑;而有时候,却又会放声大哭起来。有时候,孩子会和小朋友为争夺一个玩具而大打出手;而有时候,孩子却又会独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自言自语地玩着什么……孩子的行为多种多样,而其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着和成人不太一样的行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儿童行为心理学》列举了一些宝宝比较常见的行为举止,并且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了分析与讲解。深奥的理论摇身一变,成了通俗易懂的小问题,深入浅出,为父母指出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径。《儿童性格心理学》: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每一位家长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期是形成好性格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儿童性格心理学》将孩子的性格分为四大类:表现性、思考性、领导性和亲切型,并分别在每一章节前设置了性格测试题目,家长们可以根据测试判断出孩子的性格类型,然后对之施行专门的性格培养方法,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性格好,情商高的优秀儿童。
  • 自控心理学

    自控心理学

    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诱惑。那些自控力差,无法拒绝诱惑的人,只能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也许你也曾因为无法拒绝诱惑而陷入一个又一个陷阱中。只有当你识破那些诱惑的诡计时,你才能提高自控力,从而轻松摆脱他人的摆布。通过阅读此书,你会对“自控心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能将书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去,那今后的一切都将改变。你也能成为一个控制情绪和欲望的高手。
  • 催眠术:一种奇妙的心理疗法(第3版)

    催眠术:一种奇妙的心理疗法(第3版)

    本书2005年初次出版,2013年再版,先后重印15次,又告售罄。第三版中,作者再做修订、补充,使内容更充实、逻辑更明晰、文字更流畅。版式亦做更新,更符合当代读者阅读习惯与审美情趣。全书从回顾催眠术从迷信到科学的历程切入,探索催眠术的生理基础与心理机制,介绍16种简便有效的催眠方法,进而对催眠术在治疗生理疾病、解决心理问题、实现自我改善诸方面的应用一一道来。
  • 每天学点做人心理学

    每天学点做人心理学

    《每天学点做人心理学》教你如何化解困惑,抛开在心中积聚的忧伤和痛苦,发掘生活中的幸福和欢乐,摆脱心理的阴霾,拥抱健康明媚的阳光。翻开这本书,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内心,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中受益,把书中的指导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获得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蔡徐坤的心尖

    蔡徐坤的心尖

    蔡徐坤“记住了,我这一辈子,就只认你这一个人,我蔡徐坤非你不娶,知道了吗。”韩苡诺“那我韩苡诺,也非你不嫁。”
  • 无敌大狗腿

    无敌大狗腿

    太阳异动,地球危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有人都在忙活做好面对危机的准备,然而……“哎呀大娘你这啥护肤品啊皮肤这么好!看起来只有三十岁出头啊!”“拍马屁狗腿值+1”“大爷你看,我帮你把狗抓回来了!”许牧抱着一只还在挣扎的小土狗跑过来,交到对方手中。“帮忙办事狗腿值+2”“小仙女你来了,小仙女我给你捏捏肩捶捶腿啊!”转头就看到小萝莉,许牧一溜烟就跑过去了。“狗腿值+10”卧槽!这个好这个好!“系统,我的狗腿值又三百了,这次我要兑换其他异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路为雄

    异路为雄

    在这里你会看到中华军师技与魔法的对抗。这里你会看到中华武将技与斗气的对抗,你会看到三国人物降临异界,征服之旅
  • 火爆神医:殿下,别乱来

    火爆神医:殿下,别乱来

    她是刁蛮任性的惹祸精凤柒公主,一夕之间失去所有,掉入某殿下的陷阱,成了他的药师。他是苍穹大陆最出色的男子,天界未来的王,却因渡劫变成一个病秧子。某女仰着头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我解不了的毒,要想解你身上的毒,你得听我的!”某男在轿子里扑倒某女,邪魅一笑,“要乖乖听话,我有的是办法让你变乖,不信你可以试试。”
  • 李鸿章(全集)

    李鸿章(全集)

    长篇历史小说经典书系:李鸿章(全三册),本书是迄今为止写李鸿章最好的小说,与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熊召政的《张居正》、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唐浩明的《曾国藩》并称为“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五大名作”。
  • 王爷认栽吧

    王爷认栽吧

    连续几天紧张压抑的工作,把本来热爱生活乐观活泼的南菲儿逼的想要绝望,终于周末要来了,她终于可以放松了,一定要好好对待自己,于是她决定去蹦迪,缓解自己上周劳累的身体,可是她却在将要跳下去的时候,她怂了,太好了吧,她想,要是安全措施没有做好的话,自己小命可就没有啦…可是自己是花过钱的,工作人员怎么也不会让她退回去,于是勇敢的跳了下去…他,星耀国四皇子墨轩,拥有无上至高的权利,为人孤僻,杀人如麻,一张俊美的脸上从来看不出任何的表情,却时时刻刻牵动无数少女的心,令她们神魂颠倒。可就是这两个不同世纪,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两个人,却跨越世纪,给我们带来旷世奇缘。可能也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让我为你们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吧!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头,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南华残梦

    南华残梦

    “那么,小生有礼了~”子沐——南华。这一年,落花纷纷,蝶衣兰心。“妖又如何?我这辈子,就只有你一个命门。”:世人皆正义?未必。ps:抱歉,我怕你们不吃这种cp。因为我写的时候也是很纠结的,因为好像没有我这样子这么严重的,涉及了很多问题,只是想把想表达的东西放进去。灵感来源都是因为做梦。为了怕书被封就把主角的名字稍微改了,角色原型还是那个。只要有人看我就会更,没有那么跪求票啊什么的,只是希望有人理解我,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