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厨房,老王一拍脑门,不禁自嘲一笑:“说起来,外面那个小子也算是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位客人了……之前没客人,倒是忘了准备一些面条。”
之前,王明仲在吧台发呆的时候,猛然视线之中出现了鲜红的两个大字:有客!
来到异世界之后,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于是王明仲四处寻找所谓的客人,直到从玻璃窗看到藏在树后的半大小子,就确认了……那个鬼鬼祟祟偷窥店铺的小子就是系统指定的客人。
因为当时王明仲看到半大小子头顶显示着一行信息。
财富:36。
王明仲来到武帝城也有近七天时间,之前也曾有过一些人想要进来吃面,可惜的是,系统显示财富值为零,不予接待。
有钱挣不着,这就难受了。
既然难得见到一个客人,王明仲就是软硬兼施、坑蒙拐骗,也要让那小子进来吃碗面。
收回脑海中闪过的回忆,王明仲准备亲手揉面。
面条放置的时间一久,难免会腐坏发臭,虽然放到冰箱里也能保持可吃的程度,但是久冻的面条会变得硬,严重影响口感。
身为一名有追求、有梦想的厨师,王明仲明白食物的口感和新鲜度都会影响食物的味道。最好吃的,永远是现做的,所以他在未到这个世界之前,一向不怎么点外卖。
思绪不自觉飘到过去,他悠悠一叹,短暂地失了神。
家里到底怎么样了,老爸老妈是否知道自己失踪的消息?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回去。
诸般念头带着诸多想念,而后回家的条件顺势从脑海蹦出,老王精神一震,回过了神,握拳打气道:“不就是升级到五星店铺吗?想来也没什么难的,只要不放弃,有生之年总能实现的。”
说完话,王明仲手脚利索地从橱柜中取出三碗面粉,其中两碗放入和面盆中,一碗备用。
随后开始加水揉面,那碗备用的面粉此刻派上了用场,揉面的期间不断撒上少许的面粉,降低面粉的粘度。
王明仲控制着力道,双手齐动,轻拢慢撚。
不到一分钟,面粉渐渐变成了面团。
他停下动作,从备用的面粉里取出一些洒在面团上,之后便不再理会,而是转身洗手,取干巾擦拭。
只见老王从橱柜中拿出一条肥猪肉甩在砧板上,随着肥肉和砧板撞击的声音,他的左手顺着纹理一撸到底,瞬间将肥猪肉铺平。
顷刻间,王明仲计算出了这条肥猪肉切成几段为最佳。
当数值从脑海中浮现,他的右手在同一时间抄起砧板旁边刀架上的长刀(是一种多功能的厨刀,刀长二十五厘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肥猪肉上一划而过。
看似简单的一划,实则已经切下数十刀,砧板上响起一阵急促的“哆哆”声,整条肥猪肉被切成大小均匀的一片一片。
“果然不愧是堪称陆地神仙的帝尊,这切肉的手法,比母亲快多了,我连刀的影子都瞧不清。”
坐在餐厅中等待的陶翠翠惊叹万分,他的视线一直未曾离开过心目中的帝尊,通过那些透明的琉璃,厨房的情形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这一手切肥猪肉的迅捷,让没见过世面的半大小子觉得,哪怕是说书人口中的那些武夫、修士,也万万做不到这样的程度。
半大小子瞠目结舌,心里只肯定地想:眼前那人,便是说书先生口中可以搬山倒海的帝尊。
这种人物居然为自己煮面,陶翠翠不由得有些紧张,忽然肚子咕咕响起,想象着年关时母亲做的那半只烤土鸡,忽然杂着期待地舔了舔嘴唇:“味道一定不错。”
对于阳春面而言,缺少了猪油,就是缺少了灵魂,因此王明仲花了十二分的精力用来制作猪油。
大火猛烧,锅里的肥猪肉在高温之中不断滋出浓香却又浑浊的油,伴随着“滋滋”杂声,油香缓缓飘散开来。
虽然琉璃阻隔了厨房,但是进入厨房的门正虚掩着。
猪油香弥漫在厨房之中。
越来越浓、越来越浓,最后仿佛找到了宣泄口一样,从虚掩的门逃了出去。
正专心致志看着帝尊做菜的陶翠翠鼻子不住抽动道:“猪肉的味道?好香好香!”
浓烈的香气,让他口舌生津,像是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好、好久没吃肉了。”
从家里的小山村走到武帝城的这些日子,为了节省盘缠,陶翠翠是一丁点荤腥都没沾。
此刻初闻肉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空气中的猪油香气都吸到肚子里,吸一个饱。但人力有穷,他吸着吸着,体力竟然跟不上,受不住地喘着粗气,空气中仍旧弥漫着让他流口水的香气。
“滋~”
肥猪油在锅中爆香,大火猛烧,顷刻间锅中已多了一汪油。
阳春面的难度系数不大,但是王明仲对每一道菜品都充满敬畏,都会倾尽全力去完成。
做菜是饱含热爱的事情,厨师在每一道菜上的用心,食客可以吃出来,可以感受出来。
猪油渣成,王明仲找了一个大玉碗倒上去,随后转身走向先前静置的面盆。
此刻,面团已经发好。
正常来说,发面的时间不会那么快,但如今这是在琉璃屋。
对于琉璃屋的来历,王明仲也是云山雾罩,初来这个世界,睁开眼就躺在琉璃屋二楼的卧室里。
但是经过六天的摸索,知道在琉璃屋里做菜,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比如发面、腌制食材、以及解冻食材等需要时间的操作。
面板撒上一层面粉,王明仲将面团取出拍在上面,双手揉动,将面团搓成长条,然后各提一头甩了起来,最后又拍在面板上,重复着先前的动作。
时间不长,当王明仲感觉面的柔韧度已经达到最佳水平的时候,便抄起面刀舞动起来。
刀影重重,面团利索地分成了一根根细细的面条。
切好生面,王明仲将之提起,行至锅前,打开大火烧锅,大勺舀了三碗清水滚入锅中。当清水沸腾,生面下锅,直至生面熟透,大勺一动,将面条捞起拍入一玉质的雕龙大碗中。
接下来便是阳春面最重要的汤底。
在厨房的角落中,摆放着一坛汤瓮。有半人高,下方堆着石块,里面有文火慢烤,保证汤瓮的温度。
这一瓮高汤是王明仲昨晚便开始熬制的,底料是猪大骨,辅料是去了鸭肉的鸭架子,不加任何调料,就这样以文火熬制五个小时以上。
他提着一个大碗,走到瓮前,掀开瓮盖,迎面扑来阵阵的热浪以及高汤的鲜味。
浓烈的热气夹带着香味,让王明仲不禁闭起了双眼,深深吸了一口气,满足之后,勺出一碗高汤,便将汤瓮盖好。
刚出锅的高汤并不能直接放入面条,还需要进行调制,这步骤称为割汤,得用到三样东西:老抽、猪油、蒜叶。
他先用老抽和水混在一起烧开,然后滚入等量的高汤,搅拌数下之后,立马熄火。
大勺勾起调制好的高汤,在面条上淋一圈,面香浓郁;
再将备好的猪油淋入,顿时,猪油的香味和面香融合在一起,引得老王口水都涌了出来。
最后洒上蒜叶,淋上少许调制的汤底烫熟,蒜叶的味道完全被挥发出来,仿佛让人置身在春天的田野中。
一共三次浇盖,意喻着阳春三月。
大碗阳春面蒸腾的热气之中,王明仲放下大勺,露出了些许的满足的神色。
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