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40700000011

第11章 大宋钦差与夏州来的党项人

三十七

方丈室与藏经阁、清辉阁等都在寺院的最后、也是最高处。真容院依山而建,院落殿堂也倚山势逐渐升高。广演老和尚平时其实并不住方丈室,因为去那里要登一段很高的石阶,老和尚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所以常日里就在前院的一处寮房中歇息。但自昨日从山门外归来后,他便让侍者搀扶着回到方丈室中。然后就一直没有出来。今日午后,他派人去将李从德请到方丈室。之后从德也再未出来。

郭敏他们刚来到大石阶之下,抬头却见王云卿陪着一人正走下来。

“两位公主、郭借职。”王云卿下了台阶,施礼道。

“王先生可是刚从方丈室出来?”

“我们确是想去探望老和尚,但门口的侍者说,大师疲乏了,此时不再会客。”

郭敏与公主听罢,说道:“那我们也就不去叨扰了。”

王云卿侧身让出他身边的人,说道:“公主,请容我引见。”

那人上前抱拳施礼。

“这位是我朝大理评事,寇准,寇大人。”

此时虽已天色昏暗,大家看得不是甚清,却仍然惊叹于寇准的仪态。见他年纪轻轻,身材高挑,面色白皙而不失英气,举止洒脱而不失庄重。不禁都在心中称赞,真是一表人才。

寇准施礼道:“两位公主、郭借职,得在此菩萨圣境与诸位相识,实为在下之幸。”

两位公主见到这样英俊的年轻公子,又是个当朝的官人,一时羞涩不知如何应答。

郭敏见此,急忙回礼,然后问道:“寇大人可是去年金明池上的‘簪花少年’?”

寇准一愣,然后大笑。“取笑了,取笑了。圣上的一句玩笑话,不想郭大哥却还记的。”

郭敏也笑道:“哪里是玩笑话,‘簪花少年’一时京城传为美谈。在下当时陪同太子殿下正在京城,自然耳闻。”

原来这寇准出生书香门第,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聪明好学,年纪轻轻便博学多闻。去年他只十九岁就考中进士,得在金明池面见皇上。当时正有宫女呈上新采的鲜花,依风俗请皇帝和大臣佩戴。皇上从其中选了最夺目的一朵,插到了寇准的帽子上,说道:“寇准年少,正是戴花饮酒时。”一时寇准声名传遍京城。

大家听后又是一番赞叹,寇准辞笑,然后说:“小生今负皇命,陪同御史蔡廷玉大人和新任五台山僧正睿见大师前来圣境。我在前面先行通报,刚到不久。蔡大人和法师明日应该到达寺中。”

众人听后面面相觑,心中嘀咕,已猜出这其中的意思:广演大师是北汉朝廷任命的“五台山十寺都监”,总管五台。此次大宋皇帝派来“五台山僧正”,岂不就是来顶替广演接管五台。

怪不得广演不愿见他,郭敏心想。但一转念:从昨日之事可以看出,广演老和尚圆融智慧,并非恋栈之人,不至于如此小器。

正想到此,忽听高处隐隐传来琴声,悠悠扬扬,飘飘荡荡。大家抬头寻找琴声来处,不错,应该是从方丈室中传出。

那是凤桐古琴之声,声音不算响亮,甚至有些滞涩绵弱,但却意蕴十足,幽然深远。

抬头寻琴声,众人却看见一轮明月已升上天际,清辉洒下,将斑驳松影印在石阶上,层层叠叠,随风变化。一时间,心境便和着琴声,如同空谷晚钟,在这台怀之地回响。

半晌,寇准叹道:“真是另一番洒脱的意境!弹的正是《将进酒》。”随后便吟诵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伴着琴声,听到这段吟诵,大家真似与古人神通。

王云卿对寇准说:“昨日我们拜见老和尚,才得知他原来是燕王刘仁恭、刘守光的后人。”

“啊,是这样!”寇准颇为吃惊,“我曾有所耳闻,原来果真如此。晚唐五代之际,刘氏父子割据幽州,有赖李克用庇护,但刘氏最终背弃沙陀,让李克用怀恨在心。李克用临终之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代表与他背叛为敌的三段世仇,分别是:幽州刘氏父子、后梁的朱温以及契丹。李存勖以此作为父王的遗命,发河东之兵四面征讨。完成的第一个遗命就是平灭幽州,俘获刘氏父子。他将其带回河东,在李克用墓前刺心血祭奠,然后斩首。当时刘氏满门被杀,但有传言,说李存勖放过了刘守光的儿子,将其削发为僧,送到了五台山。今日方知,原来此人正是广演大师。”

众人听罢感慨之际,却听那琴声渐弹渐弱,慢慢地声若游丝,依稀飘荡。

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明月沉时,真容院的僧人们都被唤醒,不久大家得知老和尚已然圆寂。

三十八

御史蔡廷玉和睿见大师赶到真容院时,广演法师的示寂回向法会正在大雄宝殿前举行。五台山十大寺、三十六小寺以及上百座精舍兰若的住持、当家陆续赶来,还有闻讯而来的远近檀越信众,一时间真容院里颇为拥挤。

当旗帜招展的宋军队伍到达灵鹫峰下时,山上山下顿时有些人满为患。不过,大宋御史被军兵簇拥而来,也使得混乱的法会有了主心骨。

寇准将真容院的监院、知客等请到蔡廷玉面前,禀明广演于昨夜圆寂之事。蔡廷玉听罢,心想正可借法会之机完成此次巡礼之务。

他即刻请睿见法师主持法会。他则代表朝廷上香追思,命寇准协助僧众安排法会上下。

寇准领命,便来安排法会。他先请十大寺的当家上前依序站位,这十大寺分别是:大真容院、大清凉寺、大金阁寺、大王子寺、大建安寺、大福圣寺、大竹林寺、大佛光寺、大华严寺、大法华寺。十大寺排定,其后再排三十六小寺,大雄宝殿两旁是精舍兰若等各自当家。檀越信众则列于天王殿外,及至山门之外,等待依序上香。

如此法会井然有序,僧众开始做法事。诵经、法忏、进香、追思。

一整套法事做了半日还不见停歇。蔡廷玉有些坐不住了,他远路而来还不得歇息。寇准看在眼里,便上前低声问:

“在下要不去问问僧人,得一合适之时,大人先把圣诏宣了吧。”

蔡廷玉正有此意,点头说好。寇准便下去办理。

不多时,睿见法师并真容院的监院上前来请。蔡廷玉整理衣冠,走到大雄宝殿正前。

四方肃静之后,蔡廷玉宣读圣诏,大意是说河东平定之后,天下童子原出家者,尽可返回寺中,朝廷将颁发新度牒。又说五台深林大谷,禅侣幽栖,朝廷将尽蠲税赋。同时,许五台山每岁可度僧五十人,等等。

随后他赞誉刚刚圆寂的广演法师,称他为法忘躯、慈悲济世、四众崇敬,当今圣上甚慕其风,但恨未能亲聆法音。

然后又宣圣诏,说汴京太平兴国寺睿见法师,年少时于五台山出家,之后行化南北、弘法传禅、广建法幢、悲智愿行,堪为佛门风范,今特请为“五台山僧正”,总掌圣山佛事。愿百寺僧众齐心协助。

随后睿见便以僧正身份,接受蔡廷玉代表朝廷赐予的一套金泥书《开宝藏》。最后,蔡廷玉表示,当今圣上将在五台山敕建一座新寺,今后供历任僧正驻锡,已赐额为“太平兴国寺”。

宣完,蔡廷玉下去了,在寇准以及真容院知客的陪同下,去清辉阁中歇息。

大雄宝殿前的百寺僧众听后,面面相觑,交耳议论。不过当法鼓响起,大家便又恢复安静,在睿见的带领下,法会重新开始。睿见心中舒了一口气,暗想如此看来,一切还算顺利。

三十九

清辉阁位于寺院的最高处。阁高两层,每层都有回廊。立于二层回廊之上,更可极目远眺。

蔡廷玉品过茶后,在知客的陪同下,围着回廊走了一圈。此处正是台怀的最高点,而台怀位于五台之中,所以在回廊之上,五台风景尽收眼底。从回廊的四个方位可眺望东西南北四台,而中台则在西北方向。

蔡廷玉被眼前的景象吸引,倚栏赞叹:“这五台果然殊胜气象,景色各不相同。”

“蔡大人说的不错。”身后传来李从德的声音。

寇准见了,急忙上前介绍。

蔡廷玉施礼道:“故人了,故人了,正月的御宴,与太子殿下就相识了。”

从德也深施一礼,“大人别来无恙。若说故人,睿见法师也是小王的故人,我等在汴京时,便寄住在太平兴国寺,所以日日得与睿见法师亲近。今日能在圣境与两位故人重逢,真乃小王之幸。”

蔡廷玉牵着从德的手,哈哈大笑。两人于是立在回廊上,一齐眺望远山。

“殿下对这五台景色看来也有感悟。”

“感悟不敢当,不过大人刚才说五台气象殊胜,景色不同,让我想起了在沙州流传的《五台山曲子》。沙州远在千里之外,那里没有多少人来过此处,不过人人向往五台。那曲子也把五台的景象说得颇为真切。”

“哦,是吗,殿下何不说来听听。”

从德说他也记不全了,只将每段曲子的前两句背出:

“上中台,盘道远。万仞迢迢,仿佛过天半。

上东台,过北斗。雾卷云收,化现千般有。

上北台,登险道,石径峻峭,缓步行多少。

上西台,真圣境,阿溽池边,好似金桥影。

上南台,林岭别,净境孤高,岩下观星月。”

大家听了,拍手说好,民间曲子言语简单,却描画得非常形象。

回到阁中,分主客坐定,蔡廷玉抬眼细看,见多了不少人。从德于是将阴信均、宝物公主、没孤公主、王云卿、郭敏等一一介绍。

蔡廷玉依次施礼后,坐下说道:“廷玉受圣上之命,陪同睿见法师前来。方才法会上,已然宣了圣诏。睿见法师择日升了座,我等便可复命了。”

从德道:“如此匆匆,蔡大人何不多住些时日,亲近法幢,共沐佛光。”

蔡廷玉摆摆手,说道:“不会是匆匆即别。此次升座是全山方丈升座,其中筹备运作之事颇多,所以我等在此处肯定会多叨扰些时日。另外,定难军节度使留后、夏州[11]李继捧不日将携家人来山中礼佛,朝廷嘱我在此与他接洽……”

蔡廷玉说到此,瞅了寇准一眼,见他朝自己点了一下头,知道此事不必再多说了。于是调转话头:

“不知太子殿下会在山中多长时日?”

“并无确切计划,只待菩萨显化。”

众人听后哈哈而笑。从德然后说:“待五台圣境、伽蓝大刹巡礼之后,便离山归国。”

“哦,太子西去之路可过灵州?[12]”

从德看看郭敏,见他点头,便回道:“西归之路当过灵州。”

“哦,既如此,寇大人可与殿下同行。”蔡廷玉侧身指了指寇准,寇准站起向从德施礼。

“寇大人此次除了陪我入山,还将赴太原领命,点押粮草送往灵州。殿下使团西去,正可与寇大人同行。押送粮草远行,朝廷向来会派重兵保护。殿下随粮队同行,一路上也多有照应。”

从德听后,急忙起身向蔡廷玉、寇准施礼,“多谢两位眷念,从德感恩不尽!”

四十

夏州的党项人,从德多有耳闻,不过还是要听郭敏讲讲。郭敏常年走动中,与党项人打过不少交道。

原来这党项族本姓拓跋,唐朝初年归附朝廷,迁到河套一带,遂以夏州为中心发展起来。唐末黄巢起义,当时的党项领袖是拓跋思恭,他出兵平叛有功,唐朝皇帝升他为夏州节度使,封夏国公,赐姓李。从此拓跋族便改姓李。这之后又获得“定难军”的称号,统辖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并在五代之时,得以稳步发展。

郭敏记得,这些年党项族的领袖、定难军节度使是李继筠,而如今蔡廷玉要在五台山接见的是定难军节度使留后李继捧。郭敏推测,那李继筠想必已然亡故,继任的李继捧还未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所以称为节度使留后。

郭敏推测的不错,这年年初,李继筠在壮年病故,而他的儿子尚年幼。于是部下推举他弟弟李继捧接任。李继捧担任留后之后,仍面临很多族人的质疑。于是他便向大宋朝廷寻求支持,上书请求正式任命为节度使。

皇帝赵炅自然想将定难军之地纳入中央的管辖,同时消解藩镇兵权。平灭北汉之后,他更是志向坚定,但因为先要向契丹用兵,所以就对党项人施以安抚。正好李继捧请求携老母家眷等赴五台山礼佛,赵炅便嘱咐蔡廷玉、寇准予以接洽,希望他们能给自己带回一份惊喜。

“李留后,远路而来辛苦了!”蔡廷玉知道皇帝想要的惊喜是什么,这个任务有难度,他必须拿捏好。面对眼前的李继捧,自己既要带着皇权的威严,又要表示出朝廷的热情。

李继捧身材不算矮,但有些佝偻;年岁不算老,却有一副沧桑的长相。他身穿圆领窄袖红里白袍,头戴黑色卷檐毡冠,嘴上留八字小胡子。举手投足间,并没有强藩军阀那种彪悍跋扈的样子,这让蔡廷玉感觉很好。

他向蔡廷玉表示感谢后,又介绍了自己的老母和家眷。女眷们基本不会说汉话,双方寒暄一下后,老母亲和女眷们便出了清辉阁,去前面礼佛上香去了。

蔡廷玉却见李继捧身边还留着一个高大的汉子,见他也身着圆领窄袖长袍,只是腰束宽边护髀。这人长得粗粗大大,极为魁梧,络腮胡子,一副武夫的模样。

“这位是?”

李继捧急忙回答:“噢,这是族弟李继迁。他从小在北面的地斤泽长大,因为有膀子力气,马箭功夫也不错,先兄喜欢他,便让他做了管内的都知蕃落使。此次一起随行前来,也想沾沾佛喜。”

蔡廷玉说声幸会,向他点点头,不想那人却也只是点点头作为回复。蔡廷玉一时不快,心想这武夫如此无礼。

两厢坐下后,蔡廷玉把寇准介绍给李继捧。随坐的还有李从德、阴信均、王云卿和郭敏,不过蔡廷玉只介绍到王云卿。郭敏知趣,便悄悄退出去了。

他心中暗笑,这蔡廷玉完全是个衙门里的官僚习性。在他眼里,人没有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只看你有没有官职、官职有多高。我不过是个译人,怎么能劳费他的尊口?怎么能入了他的法眼?

不过李继捧和李继迁的确很让他感兴趣,尤其那个看上去比赏哥还要魁梧的李继迁,一副不卑不亢的样子,着实让他佩服。由此他想起那个“捉刀之人才是真曹操”的典故。

他压抑不住自己的好奇,就像当初在文殊堂的石屏风后一样,他打算偷听一会儿。

清辉阁有一圈回廊,他退出门来,便顺着回廊慢慢走到了阁子的北面。那正是蔡廷玉和李继捧身后的位置。清辉阁前面有宋兵把守,这后面倒是无人注意。

他立在廊下假装眺望风景,耳朵却可听见里面的对话。

阁子里,大家相互好一阵子寒暄,不过好像两名党项人都不太精通汉话,所以主要是蔡廷玉、寇准在说话,偶尔从德也插两句。

吹嘘了一阵子太原的赫赫战功,蔡廷玉便又问了些夏州的民生、党项的风俗。李继捧简单地回答了几句。随后蔡廷玉又让了几回茶,大家端杯捧盏之后便陷入到一阵沉默。

好一会儿,但听蔡廷玉咳了一声,叫了一声“寇大人,你看……”

这时,还未听见寇准说话,却听到从德的声音:

“哦,两位大人、李留后,小王还有事要去请教睿见大师,就先行告退了。”

显然,李从德已看出蔡、寇二人此时希望他们回避,于是便起身带着阴信均和王云卿离开了。

郭敏并未听见那李继迁起身,想来他不需要回避,或是他不想回避。

旁人散尽后,只听蔡廷玉清了清嗓子,开口道:“李留后,还有这位李将军,廷玉此番秉圣上口谕,欲传送其垂念之情。李留后上表陈情之事,圣上挂记在心。留后一家世代效忠朝廷,耕牧一方,可谓功勋至伟,授予李留后节度使职是理所应当,李留后也是当之无愧。”蔡廷玉停下来,又清了清嗓子。

屋中无人应话,大家都知道他话还未说完。

“不过贵封使职,未必要节度一方。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时,像两位英雄人才,圣上正有延揽之意。两位若入朝中,定然封侯加爵,功名常荫后代;两位的家眷去了京城,圣上也自然不吝赏赐。哈哈……”蔡廷玉在话中硬加入了几声干笑,颇显尴尬,“我听说,圣上已在京城把赏赐的宅院准备好了,是吧,寇大人?”

“是,是,我也听说了,圣上日日思念李将军,希望能在身边常常亲近。”

这时,听见了那位李留后笑着说道:“是,是。”

他话音未落,却传来李继迁洪亮的声音:“你的意思是,可以封为节度使,但全家要搬到汴梁去,是吗?”

能想象出蔡廷玉一定对这李继迁颇为不满,只听他硬硬地回道:“入朝为官、赐宅京城,这都是圣上的恩泽。何人不感念这份福报。”

“那我们都搬到汴梁去,定难军、夏州城,还有党项族人谁来管?”李继迁继续咄咄逼人地提问。

“圣上对此自有安排,不劳你我费心。”蔡廷玉的语气已颇为难听。

“好,好,此事慢慢定夺,慢慢定夺。”李继捧急忙开口调节。“者龙般,我们回去再商量,再商量。”这应该是他在对李继迁说。

“今日就不打扰两位大人了。我等先下去了。”这应是他对蔡、寇二人说。

随后便听见众人起身之声。

蔡廷玉又说道:“对了,圣上还有口谕,待留后入京城面圣之时,圣上将赐国姓赵,以表垂爱之意。”

李继捧道谢的声音和李继迁冷笑的声音,从门口传到郭敏的耳中都已不太清晰。

郭敏急忙轻手轻脚从回廊下去,沿着小道向清辉阁北面的一片小松林走去。回头张望,远远地看见党项人和蔡、寇二人先后步出阁子,向前院去了。他庆幸无人看到自己。

四十一

顺着幽静的松林,他独自漫步,心中回想刚才听见的会话。

自己偷听来的,的确算是军国机密了。他暗自想:大宋朝自先帝赵匡胤创立以来,一直谋求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宋朝皇帝很清楚,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源于藩镇割据。所以为了避免自己沦为又一个短命的王朝,自建国以来,大宋皇帝就在想方设法消除藩镇。“杯酒释兵权”就是最有名的例子。到如今,大宋实际控制的区域中,藩镇已名存实亡,中央实现了对地方的真正掌控和管理。这次,看来对党项人也是想用这套怀柔的策略:以丰厚的馈赠和待遇来吸引地方领袖,换取朝廷对藩镇的实际占有。

郭敏走到了松林的边际,这里已是灵鹫峰的山脊。他手搭凉篷眺望远方。

说来也挺有意思,李从德、李继捧还有李赏哥都姓李,但其实都不是本姓。于阗人李从德本姓尉迟,党项人李继捧祖上姓拓跋,沙陀人李赏哥祖先本姓朱邪。他们都是因为先唐皇帝赐姓,或是仰慕中原,才改姓为李的。如今唐朝灭亡已有时日,新的王朝建立后,新皇帝又开始给归顺者赐姓,估计不久以后,赵姓也要遍天下了。

正胡乱想着这些,忽然一个熟悉的颜色映入他的眼帘:杏色的百迭旋裙。他不禁心中一颤,自己也有些诧异自己的反应。

果然山坡上,明愿仍穿着那件旋裙、戴着回鹘头巾在草地上采花玩耍。不过让郭敏惊奇的是,她身边还有一个牵马的少年。这少年与她年纪相仿,头扎小髻,余发垂肩,身上穿白色圆领窄袖长袍,腰束革带,足穿浅帮布鞋。却与方才的党项人一样的打扮。

“明愿。”他唤了一声,向着她走去。

“郭大哥。”她对他改了称呼。看见他,明愿露出笑容,她手中捧着刚摘的花束,等着他走近。“你的手怎么样了?”

“挺好的,没事了。”他扬扬手,“这位是?”

“哦,我们也是刚遇见。他叫李……”她扭头看那少年。

少年有张紫红色的脸庞,他还有些腼腆,但面对郭敏却一脸严肃。

“李—德—明。”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来,显然不太会说汉话。

明愿笑了起来,她把手中的花递给少年,“送给你,李德明,就当是见面礼了。”

李德明脸涨得更红了,而表情也更严肃了。郭敏看得出这是个很要强的孩子。

“夏州来的吗?”

李德明点点头。

“你父亲是谁?”

“者龙般。”

郭敏记起,方才在清辉阁中,李继捧称呼李继迁为“者龙般”。

“哦,是李继迁将军的公子,幸会,幸会。凉州郭敏。”郭敏朝他抱拳,“刚与你父亲见了面。”

李德明也急忙施礼。

“李德明,你们也是来拜佛的吗?”明愿问道。

“妈妈是。”他笨拙地答道。

明愿明白,来拜佛的是他妈妈。她不想再为难他,于是走向他的马。

“能骑骑你的马吗?”

德明点点头,拽起缰绳,把马拉到明愿面前。明愿扶着他的肩膀,跨上马鞍。

“骑一骑夏州的马。”明愿兴致颇高。不过,那马却不怎么配合。正在吃草的它,猛然被生人上背,一时不甘,扬起前蹄,嘶叫起来。

李德明急忙拽住缰绳,呵斥几声,把马稳住。郭敏也是一阵紧张。好在马很快就平静了。

明愿在马上一声尖叫后,又笑出声来。德明和郭敏看着她也笑起来。

明愿忽然指着天上,“看!”

原来,马的嘶叫把松林中的鸟群惊起。那些鸟都如鹧鸪般大小,灰色的羽毛,却有一条又大又炫目的彩色尾翼。发出的叫声奇异动听。

“那是什么鸟啊?真漂亮啊!”明愿手搭凉篷眺望鸟群,脸上洋溢着喜悦的光彩。

这时,德明忽然追着那鸟群跑去,一边跑一边从腰间抽出一根皮鞭似的东西。郭敏认得,那是牧民使的抛石绳。

只见德明从地上捡起块石头,熟练地套在皮绳上,右臂将皮绳甩起,紧跟着石块飞出。眨眼间,一只鸟应声坠落。

这一切发生在片刻间,还未等郭敏和明愿反应过来,德明已经把那只死鸟送到了明愿的马前。

“送—给—你,见—面—礼。”

明愿瞪大眼睛,张着惊诧的嘴,半天也合不上。

四十二

回到真容院后,李德明与明愿、郭敏告辞,向着他父亲的住处走去。他垂着头有些闷闷不乐,想给明愿留下个好印象,却似乎吓到她了。

在真容院的西院,李继捧和李继迁两家被分别安排在两个院落中。

德明走进父亲的房屋,看见张浦和叔叔李继冲陪着父亲在一起。

张浦是个汉人,他虽然穿着党项的长袍,却不梳辫子,而是束发;虽然留胡子,却是长髯,不是八字胡。德明平时不太喜欢他,总觉得他的言谈举止与大家不同,似乎很高傲,感觉自己比别人高一等。今天碰见的那个郭敏也是这样,一副很聪明的样子。

只见父亲坐在床头,凝眉发呆,好一阵子,才开口道:

“我们家族在那里已经生活了三百多年了,父兄子弟各居州郡,雄踞一方。如今宋朝的皇帝想让我们全家搬到汴梁去。去了那里生死就由不得自己了,家族的存亡也未可知。”

叔叔李继冲一副愤愤然的样子,大叫一声:“那个李继捧……”刚出口,李继迁和张浦都同时作出“嘘”的手势。

“满院子都是宋兵,你没看到吗?说不定还有李继捧的人在周围呢。”

李继冲叹口气,压低声音说:“那个李继捧就是个卖祖求荣的东西。当时他做了节度使留后,有几个服的?他就是想借宋朝皇帝来压我们。要我说,老虎离不了山、鱼离不了水,汴梁咱们肯定不能去。相反,如今李继捧来了这里,下一步说不定就直接去汴梁了。所以夏州正好空虚,不如咱们偷偷回去,占了夏州城,由大哥来做节度使。”

李继迁还未作言,张浦在一旁却笑了起来。李继迁不解,李继冲气愤难当:“你笑什么?你有高见就说呀!”

“我是笑,大哥做节度使,不还要等着宋朝皇帝的任命吗?”

“那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要做就做一个不用别人来封的。”

“什么官不用皇帝封?”

“当然就是皇帝自己了。”

李继迁、李继冲包括李德明都呆住了。德明心想,这个张浦的确非比常人,并非他高傲。

“先生的意思,是让我去做皇帝?”

张浦微微一笑,“现在说这个,的确太远。但我却想听听将军的志向。若将军想荫庇家族、安享生年,那去汴梁的确比在夏州舒服。如果将军有鸿鹄之志,想重振祖先事业,而且为此不惜奔波亡命、拼死沙场,则另当别论。”

李继迁仰面而笑,然后指着德明对张浦说:“若我拼死沙场、一生奔波,能让这小子日后安享太平、受人尊敬,我愿意另当别论。”

张浦看着德明说道:“若选那条路,这小子的一辈子也未必能安享太平。”

李继迁笑了笑,看着德明说道:“那就听这小子的,看他是想去汴梁享受荣华富贵,还是回夏州……”

德明未等父亲说完,就回道:“阿爸,我不想去汴梁。”

三个大人都笑了出来。

“好,那先生说说你的想法吧。”

张浦开口道:“如果选择回夏州,去打自己的天下,就要想想那里有多少人支持你。那里支持李继捧的的确不多,但不支持李继捧,他们会转过来追随你吗?”

李继迁听到此,转身从床头拿过来一个布包。揭开布,却是一幅画像,上面画着一个双目有神的党项老人。

“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先祖拓跋思恭的画像。如今党项人一盘散沙,即将分崩离析,我要去做的就是把大家团结起来,就像先祖做的一样。如果天命是让党项人分崩离析,那我即便失败,也无怨悔;但如果不是那样,则天命在我,只要我振臂一呼,不愁没人追随我。”

张浦露出钦佩的笑容。“好,那就只剩眼下的事了:如何回到夏州?关键是我们怎么逃出这五台山。如今他们已给我们交了底,自然会对我们严加防范。我猜想,如果我们不同意去汴梁,说不定他们会采取非常手段,也未可知。”

李继迁点点头,“的确,现在山上山下全是宋兵,我们来硬的肯定不行。”

三个人正在思量之时,忽听有人叩门。德明转身去开门,进来的却是母亲身边的一个老妈子。

“老爷,饭备好了,夫人唤你们去用饭。”

“好,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我们随后就到。”李继迁摆手让她退下。

张浦把这老妈子上下打量一番,待她退出去后,便俯在李继迁耳边低语。

李继迁凝眉听罢,略一沉思,然后点点头。他对德明说:“去把那妈子叫回来!”

德明跑出去,不多会儿,和老妈子手牵手回到屋中。

“老爷有什么吩咐?”妈子施了个礼。

此时,李继迁已经站起身来,“来,你且近前。”

妈子听罢,垂首向前走来。

李继迁两步迎了过去,未等她反应过来,一把将其揽入怀中。一只手扣住她的嘴和下巴,一只手抓住咽喉。

那妈子惊得手脚乱舞,眼睛瞪得几乎要迸出,嘴里却出不了声。一旁的德明也着实吓了一跳,木然呆立,不敢出声。

只听张浦说了一声:“注意不要留下伤痕!”

话音未落,只见李继迁双臂一使劲,那老女人的脖子里传出骨碎筋裂之声。随之,她绵软无力,停止了挣扎。

“对不住了。”李继迁将她放倒在地上。

张浦蹲下,摸了摸她的气息,确定已死,又看了看五官和脖子,的确未见伤口。

李继迁抬头时,正好看见儿子惊恐的眼神。他已经相信张浦的话了:如果选择这条路,儿子这辈子也必然是奔波亡命、拼死沙场!

四十三

第二天,睿见法师被李继迁请去,说昨夜自己的养母突然病逝,请为其做法事招魂。

随后,李继迁着一身白衣,前去向蔡廷玉陈情。说寺中还在为广演长老超度,自己的养母暂厝于此并不合宜。而且养母生前就嘱咐往生后要归葬故乡,所以请求即日起程,赶回地斤泽,埋葬养母。

“我从小与养母相依为命,视若亲慈。如今养母病逝于菩萨仙境,我已无憾,若能亲手将其归葬故园,则我母子的心愿圆满。”

蔡廷玉听罢,温语抚慰,点头答应。“将军且去收拾行装,待走时,我等亲自护送下山。”

李继迁感恩后,退下。

寇准对蔡廷玉说:“昨日刚传达了口谕,今日就冒出这么个事,急着要赶回去,岂不蹊跷?”

“有什么蹊跷不蹊跷,难不成还要硬扣住他,去查个水落石出?圣上虽然希望能把他们都召去京城,可也没说要强行押送啊。再说,李继捧已然表态了,何必在意这么一个小头目呢?送一个顺水人情,也符合圣上的怀柔之策嘛。”

寇准听罢,便也不再说什么。

同类推荐
  • 四姨

    四姨

    四姨被四姨夫那头蠢驴,石杵子舂莜麦一样舂了一辈子。四姨说,怨自己蠢呗,要不怎么会叫蠢驴,舂一辈子呢?在外人嘴里,说法可就不一样了。在我们老家,早些年提起王五媳妇,都会睁大眼一惊一乍:“那货?咋说哩,烂得跟庙湾那口石砵子,差不多!”这让外公家的亲戚们很没颜面。大家都躲得老远老远,甚至不愿说自己是外公家亲戚。其实,都是借口。外公家和我家一样,解放前,也是名满全县的四大富绅之一。我们县过去流传四句顺口溜,至今尚有余响。说,“东川郭,家中牛羊比鳖多。西山王,讨吃上门一斗粮。北窊吕,元宝树上结桃李。南岭韩,慈禧逃难借盘缠。
  • 原振侠29:人鬼疑云

    原振侠29:人鬼疑云

    柳絮跟着原振侠来到希腊康维十七世的巨宅,希望借神通广大的帮助脱离组织,没想到康维第一眼就看穿了柳絮体内装有核子炸弹!原振侠只好将柳絮留在康维巨宅中,自行回到家中……康维从柳絮的脑电波中去除「忠于组织」的信号,却发现柳絮的脑中竟然产生了与组织同归于尽、为恋人陈庆国报仇的信号!此时已经爱上柳絮的康维想让陈庆国复活以阻止柳絮送死,于是他找到原振侠帮忙,原振侠找来「灵媒」阿尼密招魂,柳絮与陈庆国人鬼相会后,发现陈庆国做鬼还要忠于组织,于是两人产生分歧不得以分开。
  • 甩鞭

    甩鞭

    2003年,山西作家葛水平写出了她的小说成名作《甩鞭》,甫一面世,一鸣惊人。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喊山》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本书是葛水平的一个中短篇小说集,选入《甩鞭》和《喊山》两部有代表性的作品。葛水平的心灵一直行走在故乡的山神凹。她的创作更多地源于她对乡村的记忆。“普通人的寻常生活”成为葛水平审美观照的对象。这在哑巴的喊山(《喊山》)、铁孩的甩鞭(《甩鞭》)中都是如此。小说以细致而又充满温情的笔调描写了晋东南人民的原生态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太行山地区农民的斗争和日常生活,政治、风俗、人性相纠缠;作者着力追求“好看”,善于经营故事,情节性强,语言很有晋东南地方特色。同时,谴词造句又有女性的温婉,古典而清美。作者善于捕捉民间大地和俗世生活的真实与质朴,有尘世的石头般的坚硬的质感与疼痛,又有民俗风情的淡雅与诗意,有超然的水般的柔和与温暖。
  • 伤心咖啡馆之歌(译文经典)

    伤心咖啡馆之歌(译文经典)

    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美国女作家,美国南方文学代表性人物。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伤心咖啡馆之歌》、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婚礼的成员》《黄金眼睛的映像》等。初版于1951年的《伤心咖啡馆之歌》收入同名中篇小说和六篇麦卡勒斯发表于不同时期的短篇小说,包括她19岁时发表的处女作《神童》,贯穿她一生的关注,探索爱与被爱的不对等关系,环境机遇对天分的影响,有限生命里人的悟性启蒙……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是麦卡勒斯的代表作,讲述美国南方一个蛮荒小镇上,有钱、有才华但性格孤僻的艾米莉亚小姐、来路不明的驼背表哥雷蒙以及坏痞子前夫马文梅西,以杂货铺改造成的咖啡馆为中心,展开的一段畸零的三角恋情。
  • 芯魂之殇

    芯魂之殇

    任务进行得很顺利。一家七口,已经有六个倒在血泊里了。雷雨在窗外倾泻,血在地板上流淌,逐渐淹没了它的脚。每迈一步,都留下一个血脚印。它没有任何不适,血嘛,不就是混着各种杂质的黏稠液体吗?对它来说,血液与石油没有多大区别。它关心的是,这家人里的最后一个,藏在哪里?它把声波接收器调到最大功率,仔细辨别着空气中的每一丝震颤。
热门推荐
  • 素食有理

    素食有理

    素食是件利于自身及全球的良心运动,它可以让你生活得更健康,可以减缓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可以减少世界性的饥饿和不公,可以为这个星球上其他动物的切身福利着想。成为一个有良心的素食关怀者,首先是要了解与素食有关的健康、环境、饥饿、资源、动物权利等各方面的知识。爱惜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多地接触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最新且权威的科学知识;减少肉品消费,多食谷物、蔬菜、水果,或干脆成为素食者或严格素食者;让更多的人了解肉类对心脏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等的形成和加速有着重要的影响;呼吁减少农场化养殖或集约化畜牧,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向政府提议具有永续的、少伤害的农业建议,以维护我们日益紧缺的资源.
  • 两个牧师

    两个牧师

    吉姆·马尔罗尼和我在神学院一直是最好的朋友,但是,直到我们被正式任命为牧师一年以后,我才慢慢发现他的隐密爱好。
  • 希冀于沙

    希冀于沙

    这是一段细腻绵长的成长之旅,你无需经历但应该见证。沙漠的深处到底是什么,历史的真相又是什么?为了解答心中疑惑,精灵艾伯纳与骑士诺伦踏上了一条不孤单的孤独之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这种崩坏穿越是出bug了吧

    这种崩坏穿越是出bug了吧

    关于某空中劈叉舰长刷贴吧把自己刷到崩坏3世界中的各种bug故事。(你就当真的听)傲娇又有点小野蛮的琪亚娜?人妻又有些高冷的芽衣?面瘫但反差萌的布洛妮娅?倔强而好胜的姬子?合法又超龄的德莉莎?古板又平板的符华?还有八重樱和卡莲小姐姐?这些东西……都没有啦!这得等到什么时候天命才会建立啊?!这种穿越出BUG了吧?!
  • 乡村话语

    乡村话语

    那天早上下了点雪,雪很薄,很小气,落在地上一会就不见了,把地上弄得湿糟糟的。就像老天爷没小心掉了点头屑在地上,他不好意思让人知道,也知道冉姓坝的人爱用嘴打话牙祭,便悄悄把它收了回去。王希凡起床后先去看了看牛,下雪了,他对牛说,你冷不哇?牛不冷不热地看着他,他在牛圈旁边取了把小锄头,走到屋檐下的菜园里,在地当中挖了一个坑,挖好后摘了两张青菜叶放在锄把上,然后解开干咸菜一样黢黑的裤带,青蛙一样蹲在那个坑上,“哎呀哎呀”地叫唤起来,像从自己身体里往外拨拉什么东西一样拉起屎来。
  • 佛说舍利弗悔过经

    佛说舍利弗悔过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敢偷亲为夫,你死定了!

    敢偷亲为夫,你死定了!

    被退婚后,忽然跳出一个传说神通广大、俊美无俦的魔教教主前来提亲,会有什么反应?慕容云舒:“对不起,慕容府的女儿不外嫁。”魔教护法:“那他嫁你成不?”“…贵教教主哪里有问题吗?手残还是脚残?”“我想,大概是脑残吧。”*数日后,八百红衣男子手持刀剑斧锤各种兵器,列队排开,从城门开始,绕街十里,一直延续到慕容府客厅。“你们是…”“嫁妆。”“…这嫁妆未免也太…奇怪了点。”“教主说了,咱魔教嫁人,不能随便,一定要十里红妆。”十里红妆是这样解释的吗?慕容云舒哭笑不得,沉吟了好大一会才说,“其实我更想要真金白银。”全天下人都知道她慕容云舒缺钱啊!*“教主说,既然定了亲,就算认识了,希望夫人能随我等去教中一叙,见一见老夫人。”慕容云舒不甚赞同地挑了挑青眉,道:“让他先来见岳丈。”“小姐,老爷已过世,姑爷没有岳丈可以见。”绿儿好心提醒。“牌位不行吗?”“…”“何况还有很多丈母娘。”P一下S:慕容云舒由读者yyy912ling养北北由读者巧克力星星糖ling养★★★★★★★下面推荐墨枫的其他完结文★★★★★★★架空:《凤戏东宫》睿智淡定女VS桀骜太子穿越:《财迷王妃》腹黑女VS腹黑男架空:《鸾凤鸣》又名《忽悠公主》小魔女VS冷情男★★★★★★★下面推荐朋友的文★★★★★★★南乔妩媚《妾本倾国》兰若惜《御臣》浅水的鱼《冷滟稚妻》上面俩文,希望大家有空也过去看一看,喜欢就多多支持。墨枫在此谢过~墨枫的新文《初恋这件大事》推荐月舞花溪樱花芷的穿越文《盗妻魅夫》
  • 异界伪学霸

    异界伪学霸

    三千世界,无限精彩!唐铁在表白当天被杀,是阴谋?还是意外?获得穿越能力,是机遇?还是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