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7900000011

第11章 渡洋爆击南京(5)

“当然咯!”这位“川军”之子便神气活现道,“我爹活着的时候经常跟我念叨,说他们当年被刘湘骗到安徽芜湖跟小日本鬼子打仗,那可打得惨去了。去的四川兵根本也就没有打过啥子仗嘛!小日本鬼子的炮弹一落地,大伙儿就吓得抱头四处逃窜。长官们被刘湘刘麻子骂得狗血喷头,说你们不能丢脸丢到南京这边来嘛!更不能在日本人面前丢脸,得死守住!就是炮弹、机枪子弹来了,也得把阵地守住,决不能在鬼子面前丢我川军的脸面!长官们着急了,又拿不出啥办法。于是有人出了个馊主意:说我从小给地主家放牛,为了不让牛跑掉,我就把牛的腿用铁链子锁住,这样你爱干啥照样干啥。长官一听这是好办法,于是就派人在当地铁匠铺里找出许多铁链子,给阵地上的川兵们一个个用铁链子锁起来——锁住他们的脚。小日本鬼子开始进攻了,炮弹和机关枪齐上阵,打得连石头、草皮都开了花、翻了个,但就是不见四川兵跑散,死死地守在阵地上回击。日本鬼子兵大败,留在川军阵地的是一片片尸体。”

这一下把柳川的第10军指挥官们弄糊涂了:刘湘麻子的部队里是不是有共军呀?经过一番侦察得出:并无共军部队。“调装甲战车来!”日军指挥官下狠心了,冲着川军阵地就开去20多辆战车,外加大炮和飞机一阵狂轰滥炸。望远镜里,日军指挥官明明看着川军阵地上的官兵们一个个脑袋飞得满地滚,可战壕里一排排没了脑袋的士兵们依然整整齐齐地站在那里岿然不动!日军惊呆了:这是怎么回事?派敢死队往战壕里冲,结果发现:断了头的川军士兵们的一双双脚,原来都被一根根铁链子锁在了一起……

一个日军翻译问一位奄奄一息的川兵:“你们的,为什么脚被锁住了?”

川兵瞪了一眼日军翻译,说:“我们这叫血战到底!”

“血战到底”就是这么出来的。四川人现在把它用在麻将牌上,多少有些对自己的前辈不敬。不过笔者把“血战到底”的故事由来讲给南京的老乡们听后,有几个老人说,当年川军在保卫南京的外围战斗中,确实非常勇敢,死了许多人。

“血战到底”,苍天默然。进入1937年的12月,南京城已危在旦夕!此刻的战火,已经烤红了紫金山崖和长江水域……

江阴失守

南京外围真正可以抵挡一阵的可能唯有江阴要塞了!蒋介石这么想。日军司令松井石根也这么认为。

江阴要塞必死战一场。

新中国建立以前,江阴也属于苏州地区管辖,故此处也算笔者的故乡,且与常熟根接根、膀连膀,小时候父亲常带笔者去江阴看大江——即南京下游的长江最狭险处。江阴要塞即在此处,系南京水路之门户也。

滔滔长江,如从吴淞口逆流而上,在南通、太仓、常熟段的江面观江,可与大海相比,因为这里的江面均有十几里宽,甚至从此岸根本望不到彼岸。看惯了家乡的长江,后来当兵到四川、重庆一带见了那里的长江,我暗乐:这哪会是长江,简直就是我家门口的小河道嘛!

唯至江阴地段的长江,如葫芦口般地一下收腰勒细了自己的身段。此处江面窄道,水流湍急,原来是江阴境内的狼山、福山在大江东岸组成一道天然屏障,其小黄山、小君山如两把铁钳紧紧锁住江口,故而形成下游不可多得的天然要塞:对上可锁出逃海域的兵家,对下可拦逆进的犯敌。

淞沪之战开战前夕,查悉日本海军有5艘军舰和数10艘装备战物资的日商船,正在南京上游的武汉一带江上。蒋介石即令何应钦秘密派兵到江南要塞阻击日舰逃窜至下游,粉碎其与上海日军舰队汇合之阴谋。怎知军事秘密会议的记录被汪精卫机要秘书、汉奸黄浚获取,并告知日方驻华大使。8月13日清晨,接我海军总部之令,我平海、海容、海筹等10余艘舰艇,在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的指挥下,浩浩荡荡行驶至江阴地段的长江之上。突然,雾气笼罩的上游江面上冒出滚滚黑烟,稍许,只见在一艘名叫“八重山”号旗舰带领下的5艘日本海军舰队和数艘日商船,全速向上海方向急驶。

“天啊,是日本舰队呀!怎么回事?打不打?别让他们跑了啊!”我海军官兵个个急出一身汗,因为他们昨天半夜从南京出发奔赴江阴要塞的任务,就是准备阻击在上游企图要逃跑的日舰!现在日舰提前到达,就在我军要塞的大炮炮口之下和数十艘军舰的夹道之间……

“陈司令,我们到底怎么办?打不打?”各舰队首长纷纷寻问陈季良。

此时的陈季良也蒙了:我舰队的任务千真万确是要死堵上游的日舰!可怎么我才到,他们就来了呀?

“马上与南京方面联系——快!快快!”陈季良手忙脚乱地跳进舱内,让通讯官用电台赶紧与南京军委会值班室联系……

“什么?日舰已经到了江阴?怎么这么快啊?谁泄漏了我们的军事秘密呀?给我枪毙了他!”这么大的事谁敢做主?军委会值班室电话转了几道弯,最后接到何应钦那里,等到何大参谋总长气急败坏地吼叫“给我堵住!灭掉日舰!一艘都别让它跑啦”时,陈季良有气无力地向他报告:“何总长,一个小时前,日军舰队眼睁睁地从我们炮口底下溜走了……”

“你陈季良为什么不命令向敌舰开炮?为什么不?”何应钦从床上跳到地板上,对着电话大声责问陈季良。

“是、是……可之前我没有接到上峰的命令嘛!”陈季良哆嗦着身子,委屈地回答道。

本可被截获并能全歼的日舰,到上海后迅速加入了与我军殊死决战的日海陆空队伍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战场效应。这是江阴要塞失掉的唯一一个可以轻易取胜的机会。

之后的江阴要塞在被动的防御抵抗之中度过了最后的三个多月,能够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集中舰艇力量,阻止日海军逆流而上企图用炮舰攻打和进犯我首都南京;二是利用江阴要塞上的一百多门大炮和急从贵州等内地抽调来的几个师的兵力,死守两岸,全力打击从江上而来的日海军部队。

江阴要塞万万不能失了!一失首都南京便断了喉咙……没了喉咙,怎可活命?

老蒋、何应钦这一点还是清楚的。于是在淞沪大战期间,江阴的防御战备已经放在日程上,并成立了江防司令部,由刘兴任总司令,下辖原有的江阴要塞司令部——负责两岸8个炮台的锁江炮火群;江防司令部——下辖的第57军,有111师、112师及何知重任师长的第103师,分守在长江岸边的不同要地作为守备部队。还有国民政府耗尽国力从德国买进的十几艘战舰,在江上等待与敌舰搏杀一场。

“江阴要塞是我们的家!江阴要塞也是我们的坟墓!兄弟们,身为要塞司令,我和你们一样,活在江阴要塞,死也死在江阴要塞——!”许康是江阴要塞的司令,他平时就这样教育自己的官兵,眼下日军兵临城下,他把嗓子都喊哑了。

要塞的战备不能不说是花了功夫和代价的。如要塞的构筑工程处,是参谋本部城塞组派出的。在淞沪大战之前,军政部兵工署便运来从德国新买来的口径88毫米高平两用半自动火炮,4门装在东山,4门安在肖山,这种火炮到中国后被命名为“甲炮”,即中国最有杀伤力的好炮,高射射程可达9千米远,平射可达14500米,此炮在当时也算是世界上的先进武器了。中国总共从德进口20门,江阴要塞装备了8门,可见是花了血本。

至此,江阴要塞的防守虽不说“万无一失”、“固若金汤”,也算周密全面。严防江面江岸的守军,战斗意志高涨,齐声高呼:“与要塞同在!”

先前到达的通济、大同、自强、德胜、威胜、武胜、理胜7艘曾多次南征北战的老舰,突然接到命令:就地在江心“破釜沉舟”!

“什么,还没跟小鬼子干一仗,就让我们自己沉至江心?这是啥子事嘛!”舰队官兵一听,如晴天霹雳。几位老舰员,不由嚎啕痛哭起来。

“这是命令!沉舰堵江——让小鬼子的军舰驶不进我们的首都!”舰队司令陈季良这回板着脸,命令道。

无奈,首都危急,日舰随时都有可能逆水而至,不能让强盗从长江水路上得逞!沉舰开始——大同、自强、通济……一艘又一艘伴着呜咽的江水下沉、下沉。之后是德胜、威胜、武胜、理胜,统统的不战而自沉……

“谁下的臭命令?我要军法惩治他——!”据说何应钦向蒋介石汇报德胜、威胜等舰艇已经沉入江阴要塞处的长江底后,蒋气得大骂。其实沉舰阻拦日军舰艇的决定,是经蒋介石批准的,可身为中国三军统帅,老蒋实在心疼他仅有的十几艘海军舰艇啊……要塞处的江流太急,7艘旧舰下去,远不能达到封江之目的。军方立即出面,调来宁兴、醒狮等一批商船一起沉锁于江中航道。

“还是不行呀!”接任陈季良的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曾以鼎将军发现,这么多军舰和商船下沉后仍然没有封锁住港道,便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只好找到地方官员商量燃眉之急。

“还有没有其他船只了?”曾问江阴地方官。人家回答说:仪征县那边有个盐港,是淮盐的集散地,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的食用盐都从那儿运去,故那里经常停泊几百条大大小小的运盐船。

“好,马上派人带我去!”曾司令一听,仿佛有了救命稻草。

次日,即有省里派来的两名专员,打电话告知仪征县长葛克信:“你到盐港那儿等我们……”此时正为办理“兵差”忙得不可开交的葛克信听说让他放下手中的活,立即到港口征用民船百余只,原想推辞,却遭专员大骂:“敢贻误军事,是要杀头的!”葛克信知道没辙了,便亲自到港口征船。百姓不知何意,只好连夜腾船,那盐船都是拖家带口的主儿,所以征船把整个盐港闹得比菜市场还热闹,老的喊,小的哭,女的骂。不管怎样,葛克信算完成了一项艰巨任务,征船130余只。几天后,这些民船全部装满水泥和石子,然后在江中排成一排,凿破沉入江底,作为封锁港道的一部分。船主听说自己的船全被军队沉入江底,更是哭天喊地,举着木棍和鱼叉要找县长葛克信算账,可怜葛县长被逼得天天向南京方面要个说法:“那都是百姓的家产呀,总得有个赔偿什么的,要不咋交待?”

“没有说不赔,可现在是战时,小日本都要打到首都了,你做做工作啊,做做工作嘛!”上峰这样推诿道。

是啊,战时,一切都变得无头无序无章法!

旧舰该沉的都沉了。主力舰能调的都从长江上游全速向江阴要塞靠拢……

干吗我们总吃亏?趁小日本在上海吃紧,我们为啥不袭击它一下?江阴要塞处有国民党军队的一个新组建的防御式的海军电雷学校,这里有一支鱼雷快艇队,是前两年从德国和英国进口的,共13艘,政府原本还向德国订购了一艘六千吨级的“谭伦”号航母,但尚未交货,另一艘从英国订购的“戚继光”号航母此时则在香港,还没能赶回长江防线。电雷学校的年轻海军学员们,个个血气方刚,他们向校方提出如此大胆建议。“奶奶的,干一把何妨!”校方领导竟然同意快艇队主动向下游的敌军舰队出击!

8月14日,也就是淞沪大战开战第三天,快艇大队派出史无102号、文171号两快艇,伪装掩护,由江阴黄泥港出发,经太湖、松江,从黄浦江上游,于16日深夜,出其不意地偷袭了敌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日海军好在实力强大,方没让我快艇全面得胜。而此举让日方着实吃惊不小,后日将军评价道:“这是中国海军唯一的一次积极性攻击。”

从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的日派遣部队的作战官兵们,决定给江阴要塞,尤其是那个敢于挑战他们的电雷学校来点“厉害”——果不其然,8月22日,有备而来的日方派出12架飞机,目标直接盯住电雷学校,进行报复性的轰炸。

“嗡——”警报在校园内紧急响起。

“敌机来啦——!”学校官兵迅速进入阵地,一时间,高射机枪、步枪,齐向空中盘旋的日机瞄准射击。

“哒哒哒——”

“轰隆隆——”

炸弹声、枪弹声,乱成一片。

敌机一架接一架地向学校俯冲而下,并掷下罪恶的炸弹。迎接他们的是一排排雨点般的子弹……地面上,有人流血,有人倒下,但没有一个退却畏缩。当敌第五架飞机再次俯冲而下时,地面学生队的机枪、步枪来了个迎头痛击,结果敌机拖着一团长长的烟尾,坠地摔毁在学校的校舍一角。见此景,其余敌机急忙掉头逃之夭夭。

“我们胜利啦!”警报解除。学员们纷纷跑到坠毁的敌机前观看胜利成果。这是中国海军在抗战中击落的第一架日九四式轰炸机,机号为“154”。

“电雷学员们不愧为我军英勇顽强的军中佼佼者!”江防司令给打下这架敌机的学校第三期学生队授予锦旗一面,上面写着四个大字:铅刀小试。

再说江中要塞的其他阵地。

日军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把江阴这一通向南京的最重要的江域要塞作为主攻目标进行攻击。就在9月22日轰炸电雷学校的同时,日机开始向守卫在要塞江面上的我海军舰艇实施袭击。中午时分,三四十架敌机绕过炮台,轮番向中国舰艇投弹,落至江中和舰艇甲板上的炸弹,发出一次次可怕的爆炸声。中国海军早有准备,一时间,江面上的各艘舰艇的高射炮、机关枪甚至长官的手枪、士兵的步枪,齐向空中的敌机开火,为首的敌机很快被击中而栽入江心。战斗持续两个多小时,最后敌机因弹尽返航。此役中国舰艇仅有平海舰被炸伤进水,艇长高宪申负伤,舰员高品衢、罗汉霖阵亡,另有十余人负伤。

如此结果,中国海军非常振奋。然而日军怎能罢休?

“拼了!小鬼子敢再来,老子让它更多地栽到江中喂鱼去!”中国海军将士斗志昂扬。第二天——9月23日清晨,首先出场的是海军电雷学校的十余艘鱼雷快艇,年轻的中国海军学员们驾着快艇,绕游于我军舰艇周围,那隆隆之声震耳欲聋。这是江阴要塞有史以来所没有的阵势,一场恶战即将拉开序幕……江面上各艇队官兵也提前各就各位,盯住东方的天空,等待敌机的出现。

果不其然,刚过十时许,只见东边的天空上突然黑压压的一片向江阴要塞飞来……其数量是前一天的数倍!

“敌机来啦——!准备战斗!”

顿时,天上、江上,一个下掷,一个上射,整个江阴要塞上空一片光电闪闪,硝烟弥漫,炮声轰鸣。当一颗炸弹落在宁海舰上时,敌机也摇摇晃晃栽入水中。而我宁海舰艇上的舰长陈宏太刚要从驾驶舱探出头去救航海员林人骥,炸弹的一串弹片飞进他的胳膊,“哎呀——”陈舰长一声惨叫,摸摸手臂,血肉模糊,再回头看林人骥,他早已气绝命亡,白糊糊的脑浆溅遍了指挥舱……

“为林人骥报仇——!”陈舰长紧握着拳头,高呼着。

江面上空再度火光一片,江中的一根根冲天水柱,仿佛要刺破天空。

同类推荐
  • 兵行天下

    兵行天下

    《兵行天下》记录了徐国良从普通士兵到大校,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过程:当战士时下粪池掏粪,忍受恶臭的沼气;当班长时,十天练就爬杆技术;当指导员时,长年坚持睡班排,与战士同训练同劳动,身先士卒;当团政委时亲率部队抢险救灾,一夜行军八十里;当警备区政委时,率先改革干部提拔制度,使基层官兵有了干部提拔的推荐权、表决权,增加了干部提拔的透明度……
  • 小巷弯弯

    小巷弯弯

    小巷弯弯,作者魏惠玲。认识魏惠玲有几年了。第一次见她,好像是去郏县参加一个活动,她是以《时代报告》驻平顶山记者的身份参与其间的,让人惊讶于一个弱女子在一地的坚守。后来知道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奔流》杂志社的副主编。虽然属于圈内人,但是不常见,也就不能说很了解。她曾将自己的作品拿给我看,这才知晓她工作之余还有文学爱好。再后来她带来一部书稿,说看看能否写个序言。我不好拒绝,也不好答应,就此拖了下来。差不多两年过去,以为她的书早已出版,她却又把重新整理的书稿送来了,可见她的慎重。书稿显然有了增减,与先前那版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 漱玉词

    漱玉词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传情之作,宋代婉约词派代表作品——《漱玉词》,因李清照济南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词人少时与知己爱人赵明诚几次生别离,多感相思惆怅。后又经历夫妻阴阳相隔、时局动荡,更添孤苦凄凉。其作词自辟途径,锦绣才思尽赋清雅言语,又妙解音律。明代杨慎有评:“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雪域风华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雪域风华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雪域风华》是作者在西藏工作20年的“老西藏”,她以自己的切身体验,讴歌党的民族政策英明伟大、老西藏无私奉献、吃大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藏汉人民族团结友爱亲如一家和祖国边疆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等等。通篇洋溢着一个老西藏的革命情怀。
  • 中国寻路者

    中国寻路者

    《中国寻路者》是解放日报特聘首席记者、高级编辑高渊的人物特写选集。在本选集中,作者对那些在中国当代发展模式上贡献过力量的重要人物,那些改革的探路者,进行了细致地刻画。包括:邵宁、王新奎、周其仁、陈佳洱等15人,和“WTO谈判者”“东京审判中方三杰”两个人物群体。这些人物的人生,既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侧影。作者通过温糯和软的访谈书写,将受访者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与国家命运串联起来,闲话中国70年发展史。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火花,为新中国70年巨变留下珍贵实录。
热门推荐
  • 我去战国看历史

    我去战国看历史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几个年老的时空穿梭爱好者制造了一个庞大的机器,实验中把一名宅胖送到了未来,刚获得金手指,却面临着未来世界的崩塌,情急下穿越到了战国,手无缚鸡之力的宅胖,刚利用金手指打开局面,金手指居然没电,宅胖跌落神坛,咬牙奋起,努力拼搏再创辉煌的英雄事迹。
  • 末日天城的崛起

    末日天城的崛起

    文明与文明的对抗,人类的恶梦的开始,也是时代的崛起,本是美丽的流星,却把世界化作炼狱,高等文明入侵注定了人类的悲剧,末日之下众生悲鸣。未来我们渴望着的英雄,也不敢寄托希望于英雄,因为当再次升起的希望落下时,才是真正的绝望。但末日天城的升起,承载了所有人类的希望,而它将带着所有人类的希望,在这片浩瀚宇宙中崛起。而苏天羽走过希望、绝望、还失去了一切,但当他再次醒来时,他必将拼尽所有,守护自已所爱之人杀出丧尸都市、再入末日世界,冲上天城,决战宇宙。末日尽是荒原、废墟、杀戮还有人心算计,在这个世界要么化身成魔,要么任人鱼肉、决已生死踏星路、开神门、百战悲歌,今,以我为尊
  • 玄学大爆炸

    玄学大爆炸

    ‘重生’有了,‘系统’有了,两大金手指在身,注定自己不用多久,就能成为天才,创建公司,大把赚钱,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真的有些激动。等等……这是什么情况?语文课变成了铭文课,数学可变成了能量课,其他各个学科全都转变为各种玄学课程?重生之后,世界竟然变了?在改变之后的世界中努力专研,同样可走向人生巅峰!玄学大爆炸,超凡都拥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虫族霸天下

    虫族霸天下

    “卑微的生命,我很同情你们,但我并不会因此命令我的孩子们停下”——虫族基因变异虫,异虫女王——西德尔.莉莉安“无尽的屠杀是我最不愿看到的,但别无选择,这是我们的使命。”——虫族高仿智慧虫,暗夜女皇——奈莎。“我只忠于主宰。”——虫族基因变异虫,复制女王——瑶儿。“恐惧,是生命体最懦弱无能的表现。”——虫族高级智慧战斗虫——虫族战神——震荡波。“卧槽!”虫族主宰——燕小浩。
  • 我有宗门金手指

    我有宗门金手指

    天地两阶下玄黄,宗门林立各一方。王朝帝国四处起,硝烟弥漫殇元荒。林赐所在的宗门被受无妄之灾,身负血海深仇的林赐突然发现自己收到了个金手指,从此林赐走上了建设宗门的道路...
  • 开宝马的老板

    开宝马的老板

    见人都到齐了,何大为才阴沉沉地开了口:“大家说怎么办吧,刚才金鑫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马总打电话过来了,问我这事怎么了断?”女记者万圆圆的一篇报道,给《长河晚报》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得罪了一位在长河市举足轻重的人物。《长河晚报》作为长河市委的机关报,在长河市起着宣传喉舌作用,市委每年专门拨出宣传经费给《长河晚报》,说是“宣传经费”,其实是报社五十多名员工的基本工资,也就是说,这笔宣传经费,可以使报社的五十多名员工每月能拿到基本生活费,至于奖金和福利之类的,就要靠报社自己拉广告了。
  • 谎婚

    谎婚

    18岁那年,亓红桂和村西头的赵子良参加了乡里的柳琴戏大汇演。大汇演是乡妇救会长肖桂花组织的。肖桂花将全乡汇演的事跟乡长一汇报,乡长立马就说,很好很好!到时候把八路军115师的首长们也请来观看观看。妇救会长肖桂花听了吓一跳,赶紧说,可别!可别!乡长问,咋啦?肖桂花说,这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汇演,也就是把各个村里那些能说会道的识字班、小伙子组织起来,活跃活跃,要服装没服装,要道具没道具的,节目哩,也是逢年过节的老一套,无非就是扭扭秧歌、唱唱小戏啥的。
  • 云门志

    云门志

    一个山野郎中的女儿裴沂风前往齐云山寻找父亲,突逢云门遭袭,从此这一生都是变数!变!变!变!这苍茫三界、宇宙洪荒还能怎么变?前半世的裴沂风没有死去,未完的因果由我来续!
  • 三论元旨

    三论元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