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1300000010

第10章 转型投资,全面开花(1)

李嘉诚心中的蓝图,岂是塑胶花所能包容?生产塑胶花,只是他积累资本的手段。他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展示人生的价值。李嘉诚清醒地认识到,世间万事万物,攀到了顶峰,就必然会走下坡路,塑胶花自然也是如此。塑胶花的成功,滋长并坚定了他建立伟业的雄心。在其后的10余年间,他在逐步淡出塑胶业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着在香港塑胶领域中的领先地位,这为他开创新事业积累了数以千万的资金。李嘉诚虽有高远的目标,但绝非好高骛远之人,他总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向既定目标迈进。他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要经过长时期的深思熟虑,周密部署。除非在紧要关头,他才会迅速做出决策。 李嘉诚以独到的慧眼,洞察到地产的巨大潜质和广阔前景。

李嘉诚财富人生:从涉足地产到竞标地铁

投身地产

香港是弹丸之地,不仅狭小,而且多山。三四百万人挤在区区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5000余人,是当今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1951年,香港人口才不过200万,到50年代末,已直逼300万。人口增多,不仅使住宅需求量大增,再加上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急需大量的写字楼、商业铺位和厂房。因此,香港长期闹房荒,房屋的增加量总是跟不上需求量。而且,“三世同堂”的大家庭格局渐渐被抛弃,随着独立的小家庭增多,社会对房子的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有限的土地,无限的需求,加之港府执行高地价政策,更使得寸土寸金,房贵楼昂。

香港工业化进程的急速发展,使物业商们喜笑颜开,于是便趁势提高租金。许多物业商只肯签短期租约,待用户提出续租时,业主又大幅加价。用户苦不堪言,李嘉诚自然也对此有切肤之痛。

身为一业之主,李嘉诚也曾不止一次地为厂房伤透脑筋。要找到交通便利、租金适宜的厂房实在是太难了。好几次扩大生产规模,都是在现有的厂房内重新布局。在各个车间里,设备、人员、制品,无不挤得水泄不通。

此时,正是1958年,李嘉诚的长江工业公司正值快速发展的高峰,这一年李嘉诚的长江工业公司异军突起,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成为香港塑胶业的龙头老大。李嘉诚也由此获得“塑胶花大王”的美称。美中不足的就是厂房问题,胸怀大志的李嘉诚显然不会因为现有的生产规模而满足的。塑胶花的成功,更加滋长并坚定了他建立伟业的雄心。

李嘉诚在每次为寻租厂房而大伤脑筋之时,都会想:我要有自己的厂房该多好,那就用不着再受物业商的任意摆布了。他的构想,经过长时间酝酿,进一步明朗:我为什么不可做地产商?

在今天,我们知道,百亿身家的超级巨富中,90%是地产商或兼营地产的商人。可在当时,房地产并不是人人都看好的行业,大富翁分散在金融、航运、地产、贸易、零售、能源、工业等诸多行业,地产商在富豪家族中并不突出。

做地产商,对于目前处于事业高峰的李嘉诚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有足有的资本,进军地产业并不困难,但是就一般人看来,李嘉诚在这个行业轻车熟路,应该继续开拓,争做世界塑胶业的泰斗才是。

然而,李嘉诚并不这样想。他心中的蓝图,岂是塑胶花所能包容?生产塑胶花,只是他积累资本的手段。他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展示人生的价值。李嘉诚清醒地认识到,世间万事万物,攀到了顶峰,就必然会走下坡路,塑胶花自然也是如此。塑胶花的成功,滋长并坚定了他建立伟业的雄心。在其后的10余年间,他在逐步淡出塑胶业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着在香港塑胶领域中的领先地位,这为他开创新事业积累了数以千万的资金。

李嘉诚虽有高远的目标,但绝非好高骛远之人,他总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向既定目标迈进。他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要经过长时期的深思熟虑,周密部署。除非在紧要关头,他才会迅速做出决策。

李嘉诚以独到的慧眼,洞察到地产的巨大潜质和广阔前景。

1958年,李嘉诚在香港北角购地兴建了一座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开始插足地产界,兼营房地产。1960年,李嘉诚在柴湾购地兴建了两座工业大厦。这两座大厦的面积共12万平方米。而在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香港的港岛和新九龙中心地段地价猛升6床煜然睦罴纬希陈?长江“先人一步跨入地产界,并成为其中最积极的一支劲旅。

他将自己的经济发展方针订为:“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尽管是小心翼翼,不劲易冒险,但他还是技高一筹地将经营塑胶花工厂所赚取的利润,以及第一幢工业大厦源源不断的巨额收入,全部投资到房地产经营上。

李嘉诚虽吃准了房地产的乐观前景,仍采取谨慎入市、稳健发展的方针,他没有走捷径--预售楼花,而是将此作为出租物业。

不可否认,卖楼花能加速楼宇销售,加快资金回收,弥补地产商资金不足。卖楼花是霍英东于1954年首创,他一反地产商整幢售房或据己出租的做法,在楼宇尚未兴建之前,就将其分层分单位(单元)预售,得到预付款,即可动工兴建。卖家用买家的钱建,地产商还可拿地皮和未成的物业拿到银行按揭(抵押贷款),真可谓一石二鸟。

继霍英东后,许多地产商纷纷效尤,大售楼花。银行的按揭制进一步完善,蔚然成风。用户只要付得起楼价的10%或20%的首期,就可把所买的楼宇向银行按揭。银行接受该楼宇做抵押,将楼价余下的未付部分付给地产商,然后,收取买楼宇者在未来若干年内按月向该银行付还贷款的本息。

无疑,银行承担了主要风险。

李嘉诚认真研究了楼花和按揭。地产商的利益与银行休戚相关;地产业的盛衰又直接波及银行。唇亡齿寒,一损俱损,过多地依赖银行,未必就是好事。

李嘉诚最欣赏本港最大的地产商--英资置地公司的保守做法,重点放在收租物业。置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一直雄踞中区“地王”宝座,拥有大量大厦物业。只要物业在,就是永久受益的聚宝盆。

资金再紧,李嘉诚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楼花加速建房进度;他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

他兴建收租物业,资金回笼缓慢。但他看好地价楼价及租金飚升的总趋势。收租物业,虽不可像发展物业(建楼卖楼)那样牟取暴利,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物业增值,时间愈往后移,愈能显现出来。

李嘉诚预测无误。据港府公布的统计数据,1959年港府拍卖市区土地平均价:工业用地每平方米104.85元;商厦、写字楼、娱乐场等非工业用地1668.44元;住宅用地164.75元。而到1980年,这三类拍卖地价分别为29549.03元、124379.06元、13728.30元。升幅分别为280.8倍、73.5倍、82.2倍。

地升楼贵,李嘉诚“坐享其利”。他拥有大批物业,储备了大量土地,渐成为香港最大地主。

地产危机

地产业的成功并没有让李嘉诚头脑发热。

俗话说:无风险不成生意。因此,做任何生意都不可能十拿十稳,多少会有一点冒险成分。风险有多大,利益就有多大。这就需要根据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一些胆子大的商人,只要有五成胜算就敢冒险;胆子小的,非有八成以上胜算便不敢采取行动。一般来说,风险与利益成正比。前者敢于冒险,很容易倒大霉,也很容易暴发;后者比较稳妥,却难求快速成长。

由此可见,经商应该敢想敢干,许多现实和成就便是由梦想开始,经过努力而达成的。

梦想可以是基础,可以是动力,能够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但关键是要切实可行。

李嘉诚进军地产业的壮举就是源自一个梦想,由这个梦想所触动,他进行了踏踏实实的可行性研究,认准了地产的广阔前景以后,这才毅然挺进。

从这里我们能够得到启发:当我们有把握确信一个行业的美好前景时,就应果断地进入。不然,就会丧失先机。与此相应,当我们正从事的行业前景注定不妙时,应及时抽身。

当然,这需要我们练就一双审时度势的火眼金睛。

审时度势的眼光并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形成的,它是通过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不忘充实自己,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然后再找机会加以验证。久而久之,必有收获。

当我们的经验足够丰富,占有的信息足够充足时,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指导我们的行动走向成功。

当时地产界的许多人士,认为李嘉诚的作风过于保守。

李嘉诚看似保守的做法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

1961年6月,潮籍银行家廖宝珊的廖创兴银行发生挤提风潮。廖宝珊是“西环地产之王”,他在西环大量购买地盘兴建楼宇,并在中环德辅道西兴建廖创兴银行大厦。廖宝珊发展地产的资金,几乎全部是存户存款,将其掏空殆尽,而引发存户挤提。

这次挤提风潮,使廖创兴银行面临倒闭,廖宝珊脑溢血猝亡。

廖宝珊算起来是李嘉诚的同乡,廖氏是潮商中的成功人士,深得商界新秀李嘉诚的尊敬。从廖宝珊身上,李嘉诚进一步意识到地产与银行业的风险。

廖创兴银行挤提事件,并未引起地产银行界人士的足够重视。

1962年,香港政府修改建筑条例并公布1966年实施。地皮拥有者和地产商,为了避免新条例实施后吃亏,都赶在1966年之前建房。

地皮拥有者和地产商缺乏资金,于是银行的积极资助,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建房热潮。银行不仅提供按揭,自己也直接投资房地产。

在建房热潮中,炒楼、炒地风空前炽热,职业炒家应运而生。他们看准地价楼价日涨夜升的畸形旺市,以小搏大,只要付得起首期地价楼价,就可大炒特炒,趁高脱手。大客炒地,小客炒楼(花)。大客大都是地产商,甚至还有银行家;小客多是炒金炒股的黄牛党。

在这股风起云涌的炒风中,李嘉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买空卖空是做生意的大忌,投机地产犹如投机股市,“一夜暴富”的后面,往往就是“一朝破产”。

此时的李嘉诚他一如既往地在港岛新界的新老工业区寻购地皮,营建厂房。他尽可能少依赖银行贷款,有的工业大厦完全是靠自筹自有资金建造。公司下属的塑胶部经营状况良好,盈利可观。地产部已由开初的纯投资转为投资效益期,随着新厂的不断竣工出租,租金源源不断呈几何级数涌来。

李嘉诚坚定地以长期投资者的面目出现在地产界;同时,他又是长期投资者中的保守派 。

正在炒地、炒楼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危机产生了。

1965年1月,本港小银行--明德银号发生挤提宣告破产,究其原因,是“参与房地产投机,使其没有流动资金,丧失偿债能力”。明德银号的破产,加剧了存户恐慌心理,挤提风潮由此爆发,迅速蔓延到一系列银行,广东信托商业银行轰然倒闭,连实力雄厚的恒生银行也陷于危机之中,不得不出卖股权于汇丰银行而免遭破产。

银行危机却持续了一年有余。港府采取紧急措施,才遏制住挤提潮,但不少银行虽未倒闭,却只能“苟延残喘”。在银行危机的剧烈振荡下,兴旺炽盛的房地产业一落千丈,一派肃杀。地价楼价暴跌,脱身迟缓的炒家,全部断臂折翼,血本无归。靠银行输血支撑的地产商、建筑商纷纷破产。

在这次危机中,李嘉诚的长江实业的损失,与同业比微乎其微。它只是部分厂房碰到租期届满,续租时降低租金,而未动摇其整个根基。

那些激进冒险的地产商,或破产,或观望。“保守”的李嘉诚却仍在地产低潮中稳步拓展。

一年多之后的1966年年底,低迷的香港房地产开始出现转机,地价楼价开始回升。银行经过一年多“休养生息”,元气渐渐恢复,有能力重新资助地产业。地产商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

中国内地波澜壮阔的“文化大革命”就在此时开始波及香港。1967年,北京发生“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内地红卫兵的过激行动,给英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左派”注了一剂强心针,“左派”到市民中煽动反英情绪,并把大字报贴到港督府的大门墙上。英方暴力镇压,触发“左派”掀起“五月风暴”。

香港人心惶惶,谣言四起。“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传遍大街小巷。这些触发了自二战后第一次大移民潮。

香港市民纷纷移民,移民又以有钱人居多,他们纷纷贱价抛售物业,司徒拔道的一幢独立花园洋房竟贱卖60万港元。新落成的楼宇无人问津,整个房地产市场卖多买少,有价无市。地产、建筑商们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这时的李嘉诚也是忧心忡忡。他不时听广播,看报纸,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李嘉诚时时刻刻担心着他的家人和他辛苦奋斗得来的数个地盘、物业……

《明报》的社评综述当时的情况:“ ‘左派’的行动在升级,(他们)烧巴士、烧电车、杀警察、打巴士电车司机、烧贝夫人健康院、炸邮政、用定时炸弹炸大埔乡事局、攻打茶楼、大石投掷行人和汽车、向警察投掷鱼炮、爆炸水管、烧报馆车辆……”

“中共会不会以武力收复香港,在香港推行大陆的共产主义制度”。是每个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事情。

香港传媒透露的全是“不祥”消息。李嘉诚知道,香港的“五月风暴”与内地的“文革”有直接关系。那时,不少内地群众组织的小报通过各种渠道流入香港,李嘉诚从中获悉,内地春夏两季的武斗高潮,自8月起,渐渐得到控制,趋于平息。那么,香港的“五月风暴”也不会持续太久。

这时候的李嘉诚在想:“不可能,中共若想武力收复香港,早在1949年就可趁解放广州之机一举收复,何必等到现在?香港是大陆对外贸易惟一通道,保留香港现状,实际上对中共大有好处。中共并不希望香港局势动乱。”

深思熟虑后的李嘉诚,毅然采取惊人之举: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大陆“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主持工作,中共中央做出决议:“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中共的决议,虽未涉及“香港式文革”,但香港经济界和知识界,都把那场“五月风暴”视为空前灾难,此乃后话。

这次战后最大的地产危机,一直延续到1969年。

时间证明李嘉诚又一次判断正确。

李嘉诚逆同业之行而行,坚信乱极则治,否极泰来。大规模移民潮虽渐息,而移居海外的业主,仍急于把未脱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厂房贱价卖出去。李嘉诚认为这是拓展的最好时机,他把塑胶盈利和物业收入积攒下来。他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

同行业的有些地产商,正等着看李嘉诚的笑话;不少朋友为李嘉诚的“冒险行动”捏一把汗。

1970年,香港百业复兴,地产市道转旺。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只有李嘉诚自己清楚他的惊人之举是否含有赌博成分。他是这场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但绝非投机家。

经过这次的危机,20世纪70年代初,李嘉诚已拥有的收租物业,从最初的12万平方英尺,发展到35万平方英尺。每年租金收入为390万港元。

同类推荐
  • 做懂得感恩的员工

    做懂得感恩的员工

    感恩不仅是一种职场心态,更是一种工作动力。在本书中,我们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故事和案例,阐述了现代职场为什么需要感恩精神,以及如何践行感恩,从而将自身塑造为一名受企业欢迎的优秀员工,进而成就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 用女人的方式轰轰烈烈

    用女人的方式轰轰烈烈

    《用女人的方式轰轰烈烈》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商界奇女子的暖心励志之作。
  • 待上驭下亲同技巧篇

    待上驭下亲同技巧篇

    庸俗无能的领导无法与一个精明能干的部下成为挚友。僵化老朽者也不可能爱护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这样的人思维迟钝,反应缓慢,习惯于陈旧模式,本能地拒绝或反感新生事物。他的身子生活在现代,他的思想停滞在古代。在办公室里,能否与领导相处好,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升降、荣辱甚至前途和命运。对待领导,通常情况下应以“奉”为主。
  • 鲁豫给女人的24堂智慧课

    鲁豫给女人的24堂智慧课

    她在新闻主播台上从容镇定,在灯光绚烂的演播厅理侃侃而谈,在各种突发事情的现场临危不惧,精彩的事业让她如此夺目。镜头转场,她就成了丈夫身边娇小的妻子,与爱人一起演绎两小无猜的爱情。这就是鲁豫,事业与家庭都要兼顾的“贪心女人”。她的成功绝非偶然,鲁豫以及她一样成功的精英女性告诉大家---智慧用不退色,成功也可复制。
  • 犹太人的经商课

    犹太人的经商课

    本书从犹太民族特有的历史和文化中去探源,以生动的故事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方式阐释了犹太人的经商哲学。
热门推荐
  • 网游之从大江湖开始

    网游之从大江湖开始

    叶无德是一个重生者,前世被人陷害,导致公测后一年才能登录游戏。这一世重生归来,他势必走向人生巅峰。【注意,这是爽文,毒点很多,受不了的可以不看】
  • 回到明末去当兵

    回到明末去当兵

    惊天伟业从小兵干起!现代特种兵穿越到了明末成了一个小边兵,没有任何外挂,有的只有特种兵的体质和一腔兵者热血,时值朝廷腐败,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千疮百孔,大明朝已如风口之灯……管他呢,上天既然让老子来到这个乱世,身为兵者就要执干戈以卫桑梓!看我凭一双铁拳,内惩国贼,外驱鞑虏。
  • 萧红散文: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散文: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虽然命运多舛,情路坎坷,却没有埋没她的热情和文采,她用短短31年的生命,用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留给世人近百万字的作品,令人赞佩!《萧红散文: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汇集了作者的经典散文、经典书信等作品。这些经典作品能打动亿万读者的心灵,值得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花都红颜:美女保镖

    花都红颜:美女保镖

    安子豪原是特警队毕业的,专业人才,非常优秀,五官俊朗,本是大好前途,由于防卫过当罪无法进去警署,百般聊赖的安子豪在朋友的介绍下作了富二代晴天的保镖,以一人之力击退绑架晴天的犯罪组织……
  • 思忆漫长

    思忆漫长

    从学校到家,需要经过三条马路,两条小巷。你总是在我前方陪我走过半程。三年的时光,在那个六月我们彼此分离。我去了你的城市,想让你知道我这个女孩。
  • 名门盛爱:冷少的契约情人

    名门盛爱:冷少的契约情人

    生活在单亲家庭,有一个嗜赌成性的妈妈,每天被不同的人上门追债,这是顾婉言来到江家之前的人生,那样的日子,她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直到她捧着契约进入江家的一刻,她的人生观就这样瞬间崩塌,江夫人只是动了动她尖酸刻薄的嘴唇,她就立刻成为了只配匍匐在她脚下认错的下等人。手被那双温暖的大手包裹住的一刻,有那么一瞬间,顾婉言心中生出一抹幻想,她多么希望,眼前的这个男人,带她逃离的不只是一场难堪,而是她无法自拔的水深火热。然而...
  • 重生女王的日常

    重生女王的日常

    (双重生)什么叫青梅竹马?能吃吗?凌知薇故作懵懂的样子,望着将自己抵在墙上的某恶魔少爷。“凌知薇,本少爷有没有警告过你,不准你对除我以外的男人笑,而且还笑的那么灿烂,你是不是不把本少爷放在眼里了?”恶魔大少上官修年警告的目光,紧紧锁定怀中女孩。凌知薇表示好怕怕,瑟瑟发抖地不知如何是好了。她自知自己身份低微,哪里敢高攀上官家的大少爷。但这种时候,她也只能回答,“不,不,不敢。”“最好不敢,如若再犯,看本少爷怎么治你!”凌知薇连连点头,狗腿道:“不敢犯不敢犯,你是少爷,你说了算。”然而一转眼,上官修年就又看到她在跟某男聊地火热笑地灿烂。这他怎么忍得!
  • 娇妻带球跑之萌宝坑爹

    娇妻带球跑之萌宝坑爹

    男人勾唇冷笑道:“你以为,你有资格生下我的种?打掉。”语罢男人毫不留情的摔门而去。“不,你会后悔的,我恨你。”隔着房门女人撕心裂肺的嘶喊。四年前他宠她入骨,却只是为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亲自将她推入地狱……
  • 晚安,我的总裁先生

    晚安,我的总裁先生

    安逸尘是向晚的后桌,男生帅气有型,是很多女生心目中的王子。很多女生都喜欢他,各种花样吸引他注意,只希望他可以多看自己一眼,但她们不论怎么做,都引不起男生的注意。向晚是他心里特别的存在,从开学起就对她颇多照顾,在安逸尘有意无意的撩拨下,向晚终于承认了自己的感情。俩人感情升温,最后终于被安逸尘强势的母亲知晓……高三那年,向晚不告而别,安逸尘疯了似的找了她三天。三天后他母亲拿出一张汇款单告诉他,他放在心尖儿上的女孩,为了三十万离开了她,她是一个虚荣拜金的女孩,不值得他安逸尘倾心相对。从此安逸尘的世界里,向晚是一个谁也无法触碰的雷区。安逸尘恨她,午夜梦回中,他真的很想很想将这个肤浅的女人给送入地狱,让她也尝尝煎熬之苦......十年后,向晚和安逸尘在电梯里相遇。多年未见,十年前那个温润如玉的男孩已变成了双目森然冰冷的男人。向晚从来没有想过会再遇到安逸尘,见到他的那一瞬间,身上的所有器官细胞都不属于她了,她僵硬地站在狭小的电梯里,双目混沌地看着男人宽阔伟岸的背影,直到他跨步离开......**一对一,身心干净,欢迎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