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1300000002

第2章 生于忧患,长于磨难(2)

香港的花花世界虽然让李云经迷茫,彷徨过,但是这个纷繁的世界让他作出的决定却造就了后来的一代实业巨子,那就是对儿子的教育。可以这样说,没有李云经的举家迁徙,没有再贫苦交加中李云经的正确教育,就没有今日的李嘉诚。

学徒

然而香港的繁荣也是暂时的,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辟了更大的战场,12月25日圣诞节前夕,日军占领了香港,在香港上空飘扬了100年的英军米字旗颓然落下,太阳旗耀武扬威地高高升起。

日本把大批物资作为敌产,装船运往日本,造成香港市场物资奇缺。食米严重不足,日军实行配给制,每人每天限定6两4钱,匮乏时只能供应3两。黑市米价飞涨,最贵时每斤卖二百多元。日本还推行军票制,通过不等值兑换,逐步把港民手中的港币变成一把废纸。

李嘉诚一家生活原本就困难,日寇的掠夺使得生活愈加困难。虽有庄静庵的资助,但一家人也只能免于被饿死。

祸不单行,父亲李云经因长年劳累、贫困、忧愤,染上肺病,终于在家庭最困难时病倒了。

肺病,这个威胁着中国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疾患,不但给病人肉体上的痛苦,而且需要悉心的治疗,而不菲的治疗费用威胁了大多数中国的贫苦劳动者,这个威胁对贫病交加的李家来说更是严酷。

为了维持儿子的学费,李云经坚持不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却不去药店买药,偷偷省下药钱,供日后儿子继续学业。

庄静庵知道这情况,“强行”送姐夫住院。李云经住入医院,仍偷偷把药钱省下来,他预感自己活不了太久,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李嘉诚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泪水潸然。

李嘉诚在每天放学后都要去医院看望父亲,向父亲汇报自己的学业,父亲总是流露出宽慰的微笑。

1943年冬天,李云经走完坎坷的一生,离开这动荡纷乱的世界。他知道未成年的儿子未来更需依靠亲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存在太重的依赖心理,临终前他留下“贫穷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的遗言。

李嘉诚对此永生不忘。

临终前一天爸爸问:“你有什么事跟我讲?”李嘉诚很有自信,安慰爸爸,说:“我们一家人,一定会生活得很好。”每次提及父亲,李嘉诚都是眼泛泪光,哽咽说着往事。

李云经在贫穷中辞世,除了留给儿子一副养家糊口的重担和治病欠下的一屁股债外,没有给年少的孩子留下一分钱,但是,他给儿子的却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也是世间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如何做人。

这一年,李嘉诚14岁。

14岁的孩子,正是备受父母呵护疼爱、充满梦幻的时代。父亲辞世,弟妹尚幼,母亲是懦善的家庭妇女,更加上经历时局动荡,世态炎凉,促使李嘉诚早熟。

他明白,从今后必须靠自己瘦弱的双肩,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

尽管舅父表示资助李嘉诚完成中学学业,接济李嘉诚一家,但李嘉诚仍打算中止学业,谋生赚钱,养活全家人。

李嘉诚被逼上了独立谋生之路,后来的超级富豪开始了他的学徒打工的生涯……

重担

1943年,李嘉诚14岁。

年轻的李嘉诚明白,从今后必须靠自己瘦弱的双肩,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

尽管舅父表示资助李嘉诚完成中学学业,接济李嘉诚一家,但李嘉诚仍打算中止学业,谋生赚钱,养活全家人。

舅父未表示异议,他说,他也是读完私塾,10岁出头就远离父母家乡,去广州闯荡打天下的。原本,外甥嘉诚,进舅父的公司,顺理成章。庄静庵未开这个口,舅父的意思嘉诚心知肚明,他今后必须靠自己,独立谋生。

庄静庵似乎显得太无情。

李嘉诚给逼上独立谋生之路,由打工族而渐成为超级富豪。

从这点看,舅父的“无情”,又胜过“有情”。

1943年冬,正是香港少有的寒冬。北国的风,翻越南岭,掠过珠江平原,直扑香港。日治时期,市景本就萧条,寒冷降至,街上行人愈加稀落。

在这缺衣少食、人人自危的日子,谁也不会关注一对行街的妇人和少年--他们就是李嘉诚和母亲庄氏。母亲带嘉诚沿街挨家挨铺寻找工作,他们足足行走了一整天,从母子俩沮丧的表情,可知未能如愿。

年少的李嘉诚就在着严寒与饥饿中找寻着工作。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第三天中午,李嘉诚终于在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一份工作,但他却不能上班,老板要李嘉诚找一位有相当资产和信誉的人担保。

李嘉诚兴冲冲跑回家,跟母亲说起这事。最好的保人,就是做中南钟表公司董事长的舅父。舅父不在家,嘉诚又等不及,母亲就随嘉诚先去茶楼看看。

母亲见了老板,向他诉说家庭的不幸。老板动了恻隐之心,竟同意母亲为儿子担保。

李嘉诚进了茶楼做煲茶的堂仔。

广东人习惯喝早晚茶,天蒙蒙亮,就有茶客上门。店伙计,按照季节的不同,必须在早上5时左右赶到茶楼,为客人准备茶水茶点。

上班的头一天,舅父送给李嘉诚一只小闹钟,让他掌握早起的时间。他每天把闹钟调快10分钟,最早一个赶到茶楼。李嘉诚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他要抓住这个养活一家人的机会。这一习惯,他保留了大半个世纪,直到今天,李嘉诚的手表始终比别人的快10分钟。

茶楼每天都在15个小时以上,而且李嘉诚在茶楼中还要不断的跑堂,这对一个才十四五岁的少年,实在是太累太乏了。白天时,茶客较少,但总会有几个老翁坐茶桌泡时光。李嘉诚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大伙计休息,他却要呆在茶楼侍候。

李嘉诚对儿子谈他少年的经历:“我那时,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3天3夜。”

茶楼是个小社会,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们或是贫穷,或是富有,或是豪放,或是沉稳。这一切对李嘉诚这个初涉社会的人来讲,都有一股特别的新鲜感。

在那里,李嘉诚学会了察言观色。这些为李嘉诚日后从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开始学着根据茶客的外貌、举止、言语去揣测他们的职业、财富和性格,这份匠心正是李嘉诚与其他茶楼伙计不同的地方。

每天15个小时的工作量,练就了李嘉诚的意志和毅力;长时间的跑堂,又练就了李嘉诚日后当行街仔(推销员)的脚力。

他在努力干好每一件事的同时,又给自己定了两门必修功课。

其一是时刻揣测茶客的籍贯、年龄、职业、财富、性格等,然后找机会验证;

其二是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既真诚待人又投其所好,让顾客在高兴之余掏腰包。

李嘉诚对每一位常到茶楼的顾客几乎都做到了心里有数,对于他们的消费需要和消费习惯都了如指掌。比如:谁爱吃虾、谁爱吃鱼,谁爱喝红茶、谁又爱喝绿茶。李嘉诚的这一招,令客人们十分满意,很多成了茶楼的回头客。

这样,李嘉诚成了春茗茶楼加薪最快的堂倌。

茶楼也是一个信息场所,李嘉诚从茶客的谈话中暗暗学会了许多做生意的诀窍。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要从商,必须用心。

听茶客谈天,是排困解乏的最佳疗法。有一次,李嘉诚听得入迷,竟忘了侍候客人茶水。他听到大伙计叫唤,慌慌张张拎茶壶为客人冲开水,不小心洒到茶客的裤脚上。

李嘉诚吓坏了,木桩似地站在那里,一脸煞白,不知向这位茶客赔礼谢罪。茶客是茶楼的衣食父母,是堂倌侍候的太爷。若是挑剔点的茶客,必会甩堂倌的耳光。

李嘉诚诚惶诚恐,等待茶客怒骂惩罚和老板炒鱿鱼。在李嘉诚进来之前,一个堂倌犯了李嘉诚同样的过失,那茶客是个黑社会的师爷。老板不敢得罪就逼堂倌下跪请罪,然后当即责令他滚蛋。

这时老板跑了过来,正要对李嘉诚责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茶客说:“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能怪这位小师傅。”茶客一味为李嘉诚开脱,老板没有批评李嘉诚,仍向茶客道歉。

茶客坐一会儿就走了,李嘉诚回想刚刚发生的事,双眼湿漉漉的。事后老板对李嘉诚道:“我晓得是你把水淋了客人的裤脚。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错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说不准就能大事化了。这客人心善,若是恶点儿的,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

回到家,李嘉诚把事情说给母亲听,母亲道:“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儿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李嘉诚再也没见过那位好心的茶客,他成为巨富后对友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这是李嘉诚一生中惟一一次“饭碗危机”。李嘉诚终于熬过了最艰辛的一年。老板不断给他加工钱,他开始能够像其他堂倌一样,轮流午休或早归。他从心里感激茶楼老板,是老板实现了他养家糊口,供养弟妹上学的愿望,并给予了他极好的锻炼机会。在当时的贫困情境下,茶楼付给他的工资,足以让李嘉诚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全家不再挨饿了。

李嘉诚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十分感激茶楼老板。为此,他工作更卖力,也更勤快了。

但李嘉诚开始意识到,茶楼工作出息不大,没有多大发展余地,他又开始动脑筋了。

一年之后,李嘉诚辞去了茶楼的工作,去了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起初,他也是从扫地、煲茶、倒水做起,随后开始修理装配钟表。不久,他被派到高声街钟表店作店员,干起了销售。

学徒

李嘉诚进了舅父的公司,舅父不因为嘉诚是外甥而特别照顾。

庄静庵回忆少年李嘉诚时说:“阿诚的阿爷谢世太早,故阿诚少年老成,他的许多想法做法,就像大人。”

虽然有在茶楼工作的经验,但是在复杂的钟表行业中李嘉诚还必须从小学徒干起,初时还不能接触钟表活儿,做扫地、煲茶、倒水、跑腿的杂事。李嘉诚在茶楼受过极严格的训练,这样的活计他轻车熟路,做得又快又好。开始,许多职员不知李嘉诚是老板的外甥,他们在庄静庵面前夸李嘉诚,说他“伶俐勤快”,“甚至看别人的脸色,就知道别人想做什么,他就会主动帮忙”。

李嘉诚进中南公司的目的,是学会装配修理钟表。他利用打杂的空隙,跟师傅学艺。他心灵手巧,仅半年时间,就学会各种型号的钟表装配及修理。

舅父对嘉诚的长进心喜不已,但他从不当面夸奖他。

少年时的李嘉诚,就显示出与众不同。只是他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引人注意。他在茶楼打工,常常利用短暂的空闲默读英语单词。他怕遭茶客耻笑和老板训斥,总是靠墙角,迅速掏出卡片溜一眼。他深知眼下吃饭比求知更重要,只能给自己定下最低目标--不遗忘学过的单词。

大凡成大器者,聪明是其一,重要的还是勤奋。

没有知识,很难做成大事业,这是极浅显的道理。

李嘉诚在中南公司,晚上的时间全是自己的,白天做工不那么劳累。李嘉诚给自己定下新目标--利用工余时间自学完中学课程。他年少位卑,骨子里却有股不屈的傲气,渴望出人头地渴望干一番大事业。

“先父去世时,我不到15岁,面对严酷的现实,我不得不去工作,忍痛中止学业。那时我太想读书了,可家里是那样的穷,我只能买旧书自学。我的小智慧是环境逼出来的。我花一点点钱,就可买来半新的旧教材,学完了又卖给旧书店,再买新的旧教材。就这样,我既学到知识,又省了钱,一举两得。”

作为一个工薪菲薄,要维持全家的生活,还要保证弟妹读书的学费的小学徒工的李嘉诚尽管有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却为买教材而发愁。他希望弟妹能一帆风顺读完应读的学业,而不是像他这样。迫不得已李嘉诚也就只能花一点点钱,可买来半新的旧教材,学完了又卖给旧书店,再买新的旧教材。

李嘉诚谈起节省几港币买新书的钱,言谈表情,比现在赚几亿港元还兴奋:

少年李嘉诚,不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开始具备商业头脑。

跳槽

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实际上是个不安分的人。

当时的中南公司在香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摆在年轻的李嘉诚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条路,在舅父荫庇下谋求发展,中南公司,已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擘,收入稳定,生活安逸;另一条路要艰辛得多,充满风险,须再一次到社会上闯荡。

李嘉诚选择了后者,他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呆在舅父的羽翼下,更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要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的是今后做大事业!

1946年年初,17岁的李嘉诚突然离开势头极佳的中南公司,去了一间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五金厂,做行街仔(推销员)。有人说,跳槽,穷则变,变则通。而此时的李嘉诚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现在人说到跳槽的理由或许是你在原有的工作上很难再有发展。你需要有一个更富有挑战性、更有发展前途的工作或职业。也许你想纠正一个错误。你已在这个工作上消耗了10年、15年甚至更长,而这个工作一开始就是个错误的选择,你得马上纠正这个错误。也许你喜欢的老板走了。你有一个理想的工作,可是你喜欢的老板走了,工作发生了变化,理想的工作也变得一团糟。于是你想要一个新的老板,或是你愿意追随老板而去。当你不断地追求“人生目标”时。也许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但你若知道现在从事的工作不是向着“人生目标”迈进,那么跳槽或许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知道李嘉诚离开的消息,同事大惑不解,阿诚是老板的外甥,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叻仔(有本事的青年),在公司前程无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为的是哪般?莫非他神经出了毛病?

推销

李嘉诚的新工作是推销员,广东话叫做“行街仔”

最初,李嘉诚每次向客户推销产品之前,心情也十分紧张。所以他总是在出门前或者在路上把要说的话想好,准备充分,并且练了又练。渐渐地,李嘉诚发现自己推销有术,他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行街推销,与茶楼侍候客人,和坐店销售钟表皆不同。后者顾客已有购买的意向,而行街推销,最初只有一方的意向。

对方有没有买的意图?需不需要你的产品?你如何寻找客户,联系客户?你与客户初次会面该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客户没有合作意向,你如何激发他的意向?建立了购销关系的客户,你如何巩固这种关系?

真正的推销艺术,大学课堂里学不到,任何书本里也找不到。推销的艺术,在推销的本身,只能在推销之中去把握和领悟。

很多老板创业都是从销售起步的。做好销售,一方面能积累资本,为创业做好物质准备。另一方面能锻炼自己做生意的能力。不管是替人打工还是自己开公司,销售都是一个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现在的时代里不缺产品,而是市场,要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要把市场需要的产品推销出去,需要市场营销。我认为销售是营销的核心部分。如果学会了做销售就是学会了做生意。因此,对有些人来说,要创业,不妨先从做销售做起。

李嘉诚虽然生性腼腆、内向而不喜主动交谈。但通过推销的锻炼,让他拥有了说服别人的好口才。

同类推荐
  • 职场新人不可不知的98个职场秘密

    职场新人不可不知的98个职场秘密

    本书从资格培训、职业中介、岗位招聘、签订合同、薪酬福利、管理手段、同事关系、社交应酬、离职跳槽9个环节出发,把隐藏在其中的鲜为人知的职场秘密一一摆到读者面前,并深入剖析其中的奥秘,以期为职场新人提供帮助。
  • 36招解除3M魔咒

    36招解除3M魔咒

    本书着力解决职场中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问题,让您在面对各种类型的要求、请求、苛求时,都可以找到有效的拒绝方法,从而摆脱困境,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次贷风暴下的中国牌局》充满了轻松的睿智。为了能让您解除3M魔咒、面带微笑地轻松工作,让您每天的生活变得幸福、愉快,《次贷风暴下的中国牌局》不仅讲述如何规避3M魔咒,而且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可以帮助您尽快树立起在职场中取得成功的正确的观念、心态与思维方式。《36招解除3M魔咒》让您投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帮助,它为您提供了36招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您驰骋职场,无往不利。
  • 知错就改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知错就改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培养青少年树立榜样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树立榜样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
  • 罗斯福演说:战火中的民族精神

    罗斯福演说:战火中的民族精神

    美国总统经典演说系列图书本书采用了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供读者赏析和品评。这些总统大多在美国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其演说变各具特色。每一篇演说都在美国的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造就了传诵千古的名篇。需要指出的是,受限于历史背景,演说者认知角度不同,国情不同和学识的差异,部分图书收录的演说掺杂着冠冕堂皇和言不符实之词,如炫耀自己国家既有的成就,夸大自身政绩,甚至贬低其他有别于美国制度的国家等,明显带有时代的、民族的甚至阶级的烙印。这本图书主要介绍了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执政以来的历次演说。
热门推荐
  • 啼笑因缘

    啼笑因缘

    《啼笑因缘》主要描写旅居北平的江南大学生樊家树和天桥唱大鼓的姑娘沈凤喜之间的恋爱悲剧,同时又穿插了大家闺秀何丽娜对樊家树坚持不懈的追求,卖艺为生的关寿峰之女秀姑对樊家树的暗恋,军阀刘德柱仗势霸占民女以及豪侠仗义的关氏父女锄强扶弱等情节。该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动乱的一个社会侧面。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京味浓郁,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不仅在旧派章回小说的老读者群众,引起强烈反响,也使当时的新文艺界惊异不止,流传广泛而深远。
  • 花都绝品强少

    花都绝品强少

    五年前,他是蝼蚁!五年后,他傲世苍穹!!
  • 明伦汇编官常典给谏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给谏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数字侠客行

    数字侠客行

    我辈仗剑走天涯,路遇不平拔刀助。空有一身本事不用来行侠仗义哪这力量有什么意义?
  • 海贼之守护之心

    海贼之守护之心

    (跟船流)如果善良也算罪过如果维护贵族才是真正职责那我们海军背负的正义,到底是谁的正义?海军英雄枉死,幼子为奴十余年,背负血海深仇,他将如何抉择。
  • 被掩埋的巨人(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

    被掩埋的巨人(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

    公元六世纪的英格兰,本土不列颠人与撒克逊入侵者之间的战争似乎已走到了终点——和平降临了这片土地,两个族群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地共同生活了数十年。但与此同时,一片奇怪的“遗忘之雾”充盈着英格兰的山谷,吞噬着村民们的记忆,使他们的生活好似一场毫无意义的白日梦。一对年迈的不列颠夫妇想要赶在记忆完全丧失前找到此刻依稀停留在脑海中的儿子,于是匆匆踏上了一段艰辛的旅程。他们渴望让迷雾散去,渴望重拾两人相伴一生的恩爱回忆——但这片静谧的雾霭掩盖的却是一个黑暗血腥的过去,那是一个在数十年前被不列颠人的亚瑟王用违背理想的手段掩埋的巨人。一个神秘的撒克逊武士肩负使命来到这片看似平和的山谷,他那谦逊的外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秘而不宣的动机?他的使命带给这个国度将是宽恕的橄榄枝还是复仇的剑与火?而亚瑟王最后的骑士高文则决心用生命守护国王的遗产,因为守护它就就意味着守护最后的和平。记忆与宽恕,复仇与和平,四人的命运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了一处,而结局只有一个。
  • 爱你掠不过沧海

    爱你掠不过沧海

    相遇相知不到一年,我已情根深种,你却渐行渐远。冥婚,肖易楚要把梅钰玲活埋,阴差阳错被救,却被他当成了代孕的工具。梅钰玲恨他入骨,却不曾想一年时间,她却爱上了最恨的人。但她嘴硬,同他一样。“肖易楚,你承认吧,你是爱上我了!”“你是不是幻想症犯了?”其实对于爱情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它不是在特定时间来,也不是在特定地点到,它就那么悄然而至,打得你措手不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唱之恋

    绝唱之恋

    他从小把她当成瑰宝一样呵护,她懂他的情,他的爱。无奈为了恨,又不得不嫁于别人。终究是伤了他,也伤了自己。他用尽全部的爱也化解不了她的恨,那么就陪着她一起沉沦。那样一个优雅灵动的女孩,为何会那样的忧伤?从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爱上了她,当她要嫁于他时,他的心情飞上了天空。原来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场报复。
  • 婚有千千劫

    婚有千千劫

    五年前,一念之间,做了错误的决定。却不料,怀孕之际,一纸休书,断了她所有爱。五年之后,订婚宴上,他席卷重来。爱你是命,遇你是劫。见你,次次劫。爱你,终是命。
  • 将门盛嫁

    将门盛嫁

    重生回来,傅司棠只打算从此远离京城,远离那些人。不料他却向她伸出了手:“阿棠,跟我走,我会护你一世平安!”“好!”剪不断地牵绊,且为你,斩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