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1300000024

第24章 收购外资,扩展空间(3)

李嘉诚为首的华资财团,为何不决一死战,较个高低胜负而就这么草草收兵了呢?市民甚感纳闷。

在当时这次收购虽然被称为“华商滑铁卢”、“一场不成功的收购”但在事后,传媒不断披露一些材料,才使人们略知此事的内幕。

包伟士抛出的杀手锏,是置地将步文华东方后尘,如法炮制。文华东方按4.15元/股的价格,发行新股予怡策,以增强怡策的控股权。

怡策认购文华东方新股后,所持股权必超过35%的全面收购触发点,怡策按收购及合并条例向文华东方小股东提出全面收购。由于收购价(4.15元)低于该公司资产值(估计约6元),文华东方少数股东对收购计划反应冷淡,这正中怡和下怀,不必动用大量资金,又可使所持文华东方股权超过收购触发点(现有股东可按其权益认购,也可放弃)。这样,怡策所持的股权由35%增至41%,文华东方可保万无一失,收购方不可能通过全面收购使其控股数过50%的绝对数,因为被收购方可反收购,能轻而易举再增购9%的股权,以达到过半的绝对控股量。

置地效仿文华东方,将会使华资财团陷于极被动的局面。

置地从华资财团手中,以8.95元/股的价格赎回8.2%股权,共耗18.34亿资金。这意味着,置地总估价为约223亿港元,以8.5元左右的市值计,总市值也近200亿港元。华资财团若想全面收购达到50%略多的绝对控股权,得耗资100亿以上。

事实上,怡和不会坐以待毙,在收购反收购的价格战中,股价必会不断抬高,华资财团欲获全胜,所需的资金远远会超过这个数。华资四财团是否能在发起全面收购的短暂限期内筹措这么多现金,尚是个未知数。

怡和控股数近26%,已优势在先。

怡和售出港灯和香港电话的股权后,已从最困难的谷底走出,业务渐入顺境。怡和系尽管大量出售本港和海外企业,仍是本港最大的综合性集团,除银行外,市值仅次于长实系。凯瑟克家族在海外还拥有不少非怡和系资产,有人估计,其控有资产在李嘉诚之上。

即使能控得置地,必付出极昂贵的代价--这不是李嘉诚所希望的。

李嘉诚是个商战高手,而非民族斗士(虽然客观上起了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他必须权衡商业利益,而不会将其撇在一边决一死战,以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穷追不舍-况且,对方仍是一头老狮子,虽垂暮,余威尚在。

华资财团中,有一位引人注目的干将--中信的荣智健。这使得新财团带有中资背景。大陆读者,甚至中资机构的部分成员,都认为急剧膨胀的中资(一千多家),将是要在1997年后取代英资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中国政府有关官员多次强调:未来的特区政府将对各种资本(自然包括英资中资)一视同仁,在港中资必须按香港的游戏法则参与公平竞争,而不是去抢香港人饭碗(包括不同国籍的香港居民);中国政府希望英资集团继续留在香港,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发挥作用……

须知,香港的经济发展和腾飞,是华资、英资以及所有国籍的香港居民共同创造的。香港在20世纪初,还是个落后的转口商埠。

因此,荣智健的参与,新财团并不像某种舆论所说“向苟延残喘的英殖民经济势力发起总决战”。收购置地,还只是商业行为,进与退,都是自身利益所决定的。

那么,新财团既已退出收购,为什么还要签订带妥协性的7年不得染指怡和系股权的协议呢?怡和赎回8.2%股权的价码并不高,不足成为交换“怡和7年太平”的条件。

市场曾有种种揣测,种种揣测都不足以令人信服,故笔者不想再妄加揣测。

现在,7年内不得染指怡和系股权的“大限”已过,未见有哪家财团发起收购攻势。1988年6月收购战落幕之后,证券界透露的怡和系股权结构显示如下:怡和控股与怡和策略互控,各控有对方45%和30%股权;怡和控股控50%怡富,以及其他各种业务;怡和策略控33%置地、35%牛奶国际、41%文华东方。

母公司控子公司股权均在30%以上,能攻能守,全系控股权已相当稳固,给外强可乘之机委实太少。另外,已经迁册百慕大的怡和系,从1995年起取消在香港的上市地位,股票不再在香港股市挂牌买卖。怡和系虽仍在香港经营,却不再是本港企业。这为外强收购增加很大的难度。

李嘉诚的收购是一种善意收购。他收购对方的企业,必与对方进行协商,尽可能通过心平气和的方式谈判解决。若对方坚决反对,他也不会强人所难。

李嘉诚富有心计,又极有耐心,擅长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最典型的莫过于收购港灯,他从萌发念头到控其到手,先后历经几年,倒是西门·凯瑟克沉不住气,落入李氏“圈套”,以相当优惠的折让价出售港灯股权。他收购和黄,心术之精,让人叹为观止。他借汇丰之力,兵不血刃,战胜资产大其十多倍的庞然大物。

李嘉诚的收购,从不情绪化,没有把被收购企业当做古董孤品非买不可的心理。若持这种心理,往往会付出过昂的代价。他遇到阻力,权衡利弊后,会不带遗憾地放弃,收购九龙仓、置地,他都持这种态度。

李嘉诚的收购,无论成与不成,通常能使对方心服口服。如成,他不会像许多新老板一样,进行一锅端式的人事改组与拆骨式的资产调整;他尽可能挽留被收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照顾小股东利益;股权重组等大事,必征得股东会议通过。他收购未遂,也不会以所持股权为“要挟”,逼迫对方以高价赎购,以作为退出收购的条件。

以李嘉诚为首的财团退出收购,将所持的置地股权售予怡和,售价(8.95元)仅比当日收盘价高出5分。新财团先后购入置地股票,相信比8.95元的出售价,低不了多少。新财团售股的税后利润,估计约在1亿元。这对四家大财团来说,先后耗费一年多精力之所得,实在是微不足道。

这次李嘉诚的收购虽然失败但并不是媒体所说的“华商滑铁卢”、“一场完全不成功的收购”。 细细体味,适时退出也正是李嘉诚的良苦用心所在……

这次收购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但是李嘉诚的做法却值得称道。因为投资不可以意气用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两败俱伤中夺取微弱的胜利,在一般情况下不是真正的投资家应有的做法。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李嘉诚退出收购反而是一个胜利。

中英谈判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北京,准备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会谈。

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详细阐明了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其语言之强硬有力,深深地震惊了素有“铁娘子”之名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邓小平说: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英方在第二阶段的实质性谈判时,仍然坚持1997年后英国继续管理香港,主权可以归还中国,但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的管治。而中国提出,为了香港的稳定和繁荣,实行“港人治港”,主张中国收回主权后,由港人治理香港。这一主张在香港不同阶层都赢得了一部分人的公开赞成。

中英谈判就这样在主权问题上搁浅了一年,在1983年下半年引起了激烈的争辩。这一年6月至9月,恰逢香港刮起一阵“金融风暴”,港市暴跌。“金融风暴”虽然与中英双方谈判受阻有关,但是其背后也有人为因素。英国政府却借此大作文章,预言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香港的繁荣和金融中心地位就会消失,投资就会转为负增长,资金会进一步撤走,撒切尔夫人9月23日在伦敦对美国记者也说:“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无比如何也不能被指责为殖民地。”英国“只关心香港居民的利益”“从未自香港拿走一个便士”,等等。9月28日,英国政府有关人士在香港攻击中国政府“公开评论英国的立场”,并威胁说,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如果失败而找不到顺利的解决办法”,就会出现“骚动”“冲击”和“风暴”,这种无理的说法立即遭到中国方强烈的驳斥。

在将来的政治制度不够明朗,“金融风暴”又接连迭起的情况下,香港的工商界潜藏的危机就暴露出来了。

迁册的始作俑者是怡和大班西门·凯瑟克。1984年3月28日,怡和董事局突然宣布:本集团基于香港前途问题,决定迁册百慕大;股票将在伦敦、新加坡、澳洲同时挂牌上市。

1997年之后,香港会怎样?它将何去何从?怡和在香港经济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的这-举动,引起香港工商界发生强烈动荡。股市是香港政治经济的晴雨表,消息传来,股市立刻发生动荡,恒生指数急挫62点。并持续滑落,到年底恒生指数就暴跌676点。

迁册风从此刮起来,再加上移民潮推波助澜,香港经济局势动荡不安,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象。香港英国会所,经济界名流紧急聚会,商讨对策。

同类推荐
  • 胸怀决定规模

    胸怀决定规模

    随时与上司保持沟通,他可能就是你的贵人,强烈的企图心,让你不再为别人打工,相信自己不单是一种品格,而是生存的技能。一开始心中怀有最终目标,就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眼界。胸怀宽广的基本标志是能够容得下不顺眼的人、听得进不顺耳的话、装得下不顺心的事。美国总统林肯曾试图跟他的政敌交朋友,引起一位官员不满,他认为林肯应该利用权力消灭他们。对此,林肯则十分温和地说:“当我们变成我的朋友时,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胸怀决定规模》以一个个醒目、响亮的法则为引导,内容涉及职场、管理、创业、理财、人际交往、自我完善等方面理念和技巧,语言通俗易读,行文流畅,尽最大能刺激人们的眼球和心灵、激发人们!
  • 心态的构建(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心态的构建(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寻找理想的工作都是一件既难得又易求的事情。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择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已成为许多择业者关注的焦点。
  • 命运对你另有安排

    命运对你另有安排

    人生,是不公平的。陷害、利用我们的人,时刻存在。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未知的强加。我们很难成为苦难的制造者,却容易成为苦难的埋单者。任何苦难背后,都有奇迹。这是命运的规律。
  • 每天一堂感恩课

    每天一堂感恩课

    感恩之心的形成是心灵修炼的结果。心理学认为:心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常怀感恩之心,我们的人生将更加美好。一天一个感恩故事、一天一段感恩阐述。从一月到十二月,让读者在这一年的感恩之旅中完成心灵的蜕变。
  • 自励:成就强大的自己

    自励:成就强大的自己

    《自励:成就强大的自己》论述如何达观生活,实现自信人生。指出自励是一种坚忍,一种风范,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学会自励,能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炼出一颗坚强的心,是每个渴望成功的人必备的要素。《自励:成就强大的自己》旁征博引,列举事例,使读者于轻松阅读中告别烦躁、焦虑和不安。
热门推荐
  • 我的甜心来日方糖

    我的甜心来日方糖

    (双重生宠爽文,男主重生为了女主)前世唐初初识人不清,被白莲花割舌断腿失去所有尊严,而白莲花借她上位,名声与爱情双丰收!一朝重生,唐初初智商上线,打渣女,虐渣男,玩到他们爹妈不认。唯一头疼的,就是那个追随她而重生的男人——不要不和她对着干了,就宠她宠到昏天黑地令人发指ok?男人日常画风,“我想求个亲亲,还得赠个抱抱。”唐初初握小拳拳:“滚……”“遵命老婆”男人从善如流,抱着她滚在床单上。“……”
  • 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本书是教育部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项目,主要内容是从学校生活主体的儿童的视角关注学校管理应该如何改进与创新,并结合项目实施的经验,给与学校管理如何改进与创新以实际的指导,可与已出版的《爱生学校与学校管理》成为姊妹篇。
  • 最强红包王

    最强红包王

    红包在手,天下我有。左手拿屠龙宝刀,右手拿40火,一句话谁不服就是干。
  • 茉下鹿不言

    茉下鹿不言

    茉莉清茶高洁亮雅,父母给女儿引诗为名,自然盼她长成那样的女子。韩茉妈妈曾经说过,女儿的名字好,茉莉花仙喜欢,所以给了她芝兰玉树的形态,只可惜他们无力为女儿提供做人中之凤的资源。好在,在他们和女儿都看不到的地方,有个少年曾为韩茉保驾护航;在他们与女儿都知晓的时间里,有个男人给韩茉长久守护。在韩茉二十岁那年,过去与外来失去界限,一切痛苦与磨砺都织就未来的幸福。
  • 帝王恋曲

    帝王恋曲

    精灵世界,是一个巴掌大一点的地方也可以成立一个国家的世界。创世之初!在这里,人妖共存。在这里,夜不闭户。在这里,即使洪水泛滥,也没有流离失所。在这里,即使暴雪袭城,也少不了鸟语花香。在这里,少有战乱,少有杀戮,少有鸡鸣狗盗,少有嫉妒与挑拨离间。因为,这里,有六根柱子,分别叫红武柱、蓝刃柱、碧水柱、青轩柱、墨糜柱、白玥柱,在天之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次重生

    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次重生

    每当叶绮要突破金丹期时总会有意外发生,这种意外带来的结局就是死亡,可偏偏叶绮每次重生之后都会保留前世的记忆,这种情况已然出现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八次,最后一次出现意外的时候赫然是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次,而这一次,他重生在了地球。
  • 末世:危险的家伙们

    末世:危险的家伙们

    末世危机,丧尸狂潮!那是宇宙中的一颗陨石划破夜空,炸成碎片落在全球各地。惊奇的是,所有国家的天体物理测算中心,都没有勘测到陨石出现的痕迹,它就像是突如其来的幽灵,降临博仑述星球!随之而起的是,一场毫无预兆的丧尸爆发。好在,这次的病毒爆发,只是在人类之间传染和爆发,并没有传播到其他物种。末世笼罩的三十年以后。一名少女从异世界穿越而来,带领全人类寻找丧尸爆发的秘密!……我叫安和!安居乐业,和平共处!
  • 高冷江少爱上我

    高冷江少爱上我

    在外人面前的他一直是个高冷范,可为什么偏偏一碰到这个女人,就不知不觉的变得好像不是自己了。原来一切都是因为“爱”字
  • The Master Key

    The Master Ke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