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2800000019

第19章 锅碗瓢盆交响曲 1978.1—2009.7(2)

见丈夫答应得很痛快,李宗蕊顿时兴奋起来,麻溜地收拾了一下东西,就拉着王吉科出了家门。一路颠簸,两个人很快来到了井陉县。在县城给家里老人买了点东西,又拎上两捆时令的新鲜菠菜,俩人进了南蒿亭村。才进家门,一看到正在炕上玩耍的小远方,李宗蕊的眼眶就红了。

“方,让妈妈抱抱……”李宗蕊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掏出给孩子买的玩具和好吃的,示意小远方过来。

孩子似乎有点懵,眨巴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了李宗蕊和王吉科几眼,竟然快速地朝炕里头而去。李宗蕊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见到此景的王吉科也是唏嘘不已。孩子已经不认识父母了。

王吉科的母亲见状,忙笑着爬上炕头,把小远方抱了起来,一边逗她一边说:“这孩子,天天找妈妈、找爸爸,现在爸爸妈妈来了,却认生了。”见儿子儿媳依旧没有从伤感中走出来,老太太急忙又说:“你们呀,不要把自己搞得太忙,要抽空常来看看孩子……”

在老太太的诉说中,半年来小远方想爸妈的一幕幕展现在李宗蕊夫妻眼前。有话说的好:太阳上墙、孩子找娘。在南蒿亭村的这半年时间里,每到天空中的太阳西下,那最后一抹金色的光于墙头上消失时,小远方就会哇哇大哭,哭得是声嘶力竭,恨不得把嗓子哭哑。这时,奶奶就会抱着她走出家门,而且边走边说:“走喽,找妈妈去、找爸爸去,你们都跑哪里去啦?也不管方方啦,这哪行啊……”只有这样,小远方的哭声才会减弱下来。但这孩子很奇怪,若是奶奶抱着她往石家庄的方向也就是村子北边走时,她就乖乖的,瞪着大眼睛看前面,不再哭了;若是朝别的方向走,不管是东西还是村子南面,她的哭声定会再次响起,而且声音大得吓人--没办法,王吉科的母亲只得每天傍晚都抱着孩子朝村子北边溜达,直到小远方在奶奶的怀抱中睡着了,这一天才算结束……婆婆的叙说,让李宗蕊的心脏一阵阵紧缩。她是母亲,她是小远方的妈妈,这种身份,她一辈子也摆脱不了。没错,她是一个合格的机关干部,但她不是一位称职的母亲,这种自我施压的定位,使李宗蕊感觉亏欠女儿的太多太多。

王吉科老家的物质条件不是很好,尽管他的父母尽了最大努力保障小远方的生活,但孩子还是一副羸弱的样子,尤其两个小脸蛋,被风吹得红彤彤的的,而且有了皴裂。握着女儿冰凉的小手,李宗蕊下定了决心,这次要把孩子带走,哪怕是回家住一段时间也好啊!

“把孩子带回去,咱俩上班时谁管她啊?”王吉科不解地问。其实,他也不想让孩子在村里受苦,但他的确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谁管?我管!”李宗蕊的倔强劲儿又迸发了出来。“行,那咱就把孩子带回去。”王吉科也定下了决心。“实在不行,就还送回来。”奶奶关切地说。就这样,分别了半年之后,李宗蕊和女儿终于又生活在了一起。日子又开始忙碌起来。经历过母女分别的煎熬,如今的忙碌,在李宗蕊的眼里,突然觉得没那么艰难了,相反还有一种苦尽甘来的幸福感涌上心头。每天下班回到家里,看着在蹒跚学步的小远方,她的嘴角笑得怎么也合不拢。而王吉科更是如此,总是变着法地给女儿买来好吃、好玩的东西,常常逗得小远方追着爸爸满屋子跑。这个小小的家庭里,再次传出欢畅的笑声。每到星期日,李宗蕊总是留在家里做顿平时忙上班顾不上做的好饭吃,包饺子啦、小炒几道菜啦,之后就是手不识闲地收拾屋子,剪剪缝缝,变着法为孩子、丈夫做出各式舒适、美观、大方的衣服。而王吉科总要带着可爱的小方方在公园、陵园可劲儿地玩个够才回家。回到家,迎接这对父女俩的不仅有爱妻那灿烂的笑容,还有她一天下来超人般劳作获得的丰硕成果--整洁的室内摆放,香味扑鼻、美味可口的饭菜,还有一两件编织品或缝制品,三口人其乐融融的幸福可以想象。

这时的李宗蕊,刚刚调入省卫生厅工作没两年,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个新人。为了在新的岗位上做出点成绩来,她经常加班加点,而且还会把当天没来得及干完的工作带到家里来,一边照顾女儿、一边忙工作上的事。如此一来,李宗蕊的身体有点吃不消了,日渐消瘦下去,甚至有时忙得顾不上梳理头发,就那么蓬乱着--这何曾是爱美的李宗蕊的风格?王吉科见妻子实在是忙,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就劝李宗蕊还是把小远方送回井陉老家。开始,李宗蕊还一口拒绝,但随着工作任务的增加,她也感到有些吃力了,便稍微动摇了。可她依旧没有松口,仍是任劳任怨地带着女儿。她教女儿学说话、学走路,为小远方取得的一点小小进步而鼓掌雀跃,为女儿偶尔的磕磕碰碰而心疼不已。

尽管李宗蕊再怎么舍不得,现实情况还是需要把小远方送给她的公婆去照料。就在夫妻俩商量妥当,打算择日把女儿送回南蒿亭老家之时,小远方竟然在一次体检中,被检查出了转氨酶偏高。这可把李宗蕊给吓坏了。怕孩子发展成严重的疾病,夫妻俩再也不敢让小远方离开身边了。为了更好地照顾小远方,李宗蕊经过多方努力,把饶阳老家的大妗子给请了过来,帮忙看护孩子。李宗蕊的妗子是位淳朴的农村妇女,照顾孩子很有经验。她的到来,使一家人的生活又恢复到正常运转的状态。就这样,直到王远方两三岁时,勤劳善良的妗子才离开石家庄,回了饶阳自己家里。在妗子和李宗蕊的悉心照料下,小远方健康地成长起来,最后被顺利地送进了省医院的幼儿园。李宗蕊和丈夫王吉科总算可以安心地去干自己的工作了。幸福的生活,的确是需要有人来守护。对于李宗蕊一家人来讲,这个幸福的守护者就是李宗蕊本人。丈夫王吉科当然是家里的顶梁柱,但男人毕竟是粗线条的,在具体的事务上还是李宗蕊管理的多、也付出的更多。付出总有回报,即便是她的潜意识里没有这种想法,上苍也不会忽略于她。

在干好工作和抚育女儿的繁重责任下,李宗蕊把一个中国传统女性所拥有的耐力发挥到了极致,她执着地前行着,对单位、对家庭,无私地奉献出着自己的青春和活力,换来的是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家里的欢笑一天比一天增多。

自打参加工作以来,李宗蕊就非常渴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然而与王吉科谈恋爱到如今,家里的经济条件始终不具备,她也只得把这个想法深深地埋在心底。现如今,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夫妻俩的工资也在逐渐增加,家里的物质条件也终于有了很大的改善。其实早在70年代后期,年轻人们结婚就已经讲究“四大件”了。除了缝纫机、收音机和手表外,最诱人的就是拥有一辆自行车。可李宗蕊与王吉科结婚时,别说

自行车了,就连唯一的“一件”,也是李宗蕊自己戴的手表。为此,王吉科总感觉对不住妻子。现在家里一切都步入了正轨,两口子虽然每月工资只有七十二块钱,还要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以及日常开销,但两人都是过日子的人,平时很节俭,因此一年多下来,也攒了一百多块钱。在那个年代,对于两个年轻人来说,这可以算是一笔巨款了。于是,王吉科跟李宗蕊商量,决定买一辆自行车。李宗蕊欣然赞同。

这一天,夫妻二人抱着孩子兴冲冲赶往商场,左挑右选之后,买回一辆邯郸产的“蝴蝶牌”28型男式自行车。车子买回家后,一家三口像欣赏珍宝一样围着看了半天,怎么看都觉得不够过瘾。李宗蕊对这辆车子更是倍加珍惜。怕车子磨掉漆,她让王吉科买来一盘半寸宽的绿色塑料条,两个人一起把车大梁、车把,甚至连后衣架都一圈圈缠了起来。在使用的过程中,更是一天一小擦、每周一大擦,晚上怕放在楼下丢失,还天天费力地扛到三楼的家里。尽管被这辆自行车累得不轻,但李宗蕊每次出门骑着它,都感觉心里美滋滋的。有时,望着坐在后座上的女儿,她常常不由自主地露出幸福的笑容。

三、快乐的经营者

一个家庭跟一个社会是异曲同工的,只要内部安定团结,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感情真挚,那么必定会工作一帆风顺、事业蒸蒸日上。李宗蕊凭借自己的努力,渐渐迎来了这种局面。家里的生活条件逐渐好转,在1984年年底,她终于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26型“飞鸽”坤车,尽管这又用去了夫妻俩一年的积蓄,但毕竟有积蓄可用。这对于年轻人来讲,当然是心情特爽的一件快乐事。每天,李宗蕊骑着这辆新车去卫生厅上班,迎着朝霞在宽敞的马路上奔驰,她会感觉自己像要长出了翅膀,若是有风的助力,就可以扑棱棱飞起来--她想到了在团里老家学车的情形,想到了两个哥哥骑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这时,她会有一种感恩的情感在心中荡漾,觉得生活赐予自己的已经很多很多……然而好事还在后头。

因工作业绩突出,李宗蕊的丈夫王吉科的职务顺利获得提升,成了省计委的一名副处长。根据相关的规定,他的待遇也随之得到提高,加上时任老处长很器重他,所以,李宗蕊一家得以从合作路的三楼宿舍搬到了一楼--由301到103,虽然几个数字没变、只是换了个位置,但对于李宗蕊一家人来讲,生活条件上却发生了质的改变。

那时,省计委建在合作路的机关宿舍,不是谁想住哪儿就住哪儿的,是需要组织上统一安排的。李宗蕊一家虽然早早搬进来住了,但由于开始的条件有限,只分到了两间房子,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势必有点小了。如今,一家人搬到了一楼的103室,这可是三间房子啊!任何一个女人,都心怀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大房子的想法,哪怕是再伟大的女人,这种心理都是一样的--恍如一夜之间,李宗蕊的这个愿望就实现了,让她有点觉得自己是在做梦一样!

宽敞的新房子让已经上小学的王远方兴奋不已,小姑娘在每个房间里跑来跑去,看看这里、摸摸那里,而且还在有回音的房间里大声喊上几嗓子,逗得李宗蕊夫妇笑个不停。但小姑娘还是很怀念陪伴自己长大的三楼301室,有时放学了没事的时候,她还是噔噔噔跑上三楼,而后敲开人家的房门。新住户的主人就很纳闷地问:“小姑娘,你找谁呀?”王远方就会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曾经是我的家,我来看看……”然后便会闯进门去,转上一圈再出来,常常搞得大人们哭笑不得。

103室的窗外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子,却没有门。为了营造生活的气息,也为了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李宗蕊夫妇把这里开辟了出来。没有门,夫妻俩就从窗户跳出去--反正也是自己的窗户,只要不把人跌坏就可以了。先是把面积不大的地面进行松土、整平,然后满怀希望地种上南瓜、丝瓜、豆角、葫芦……随着日子的延伸、气温的逐渐升高,很快有嫩绿嫩绿的小苗钻了出来,向着天空舒展开柔弱的肩膀,看着就惹人爱怜。每天下班后,李宗蕊都会和丈夫一起,在小小的园子里忙碌。浇水、施肥、灭虫,在这个过程中,两个来自农村的青年似乎找回了过去的时光,干得十分投入、十分惬意。夏天来了,种下的瓜果蔬菜开始收获了,那一个个圆滚滚的南瓜、一条条脆嫩的丝瓜,还有饱满的豆角、鲜脆的黄瓜,常常让一家人一天三顿吃还吃不完。李宗蕊是个热情好客的人,自己家种的蔬菜吃不完,她就摘下来洗干净,挨家挨户送给左邻右舍们品尝。邻居们都是王吉科的同事,李宗蕊如此这般热情,彼此的关系便越发融洽。一来二去,人们都牢牢地记住了她这位落落大方的卫生厅女干部。

李宗蕊在干好本职工作、经营好家庭的同时,对子女的关爱更是堪称人母之典范。大女儿王远方小时候在饶阳老家出过事故,李宗蕊夫妇担心女儿将来会留下残疾,于是经多方充分申述和长期繁琐的执着的申请,取得了生育二胎的指标。尽管李宗蕊心里一万个不乐意,但考虑到大女儿的实际情况,以及丈夫的盼子心切,她还是顶着各方压力,于1989年再次怀孕,并于1990年2月22日又产下一女,取名王远馨。生王远馨的时候,李宗蕊绝对是高龄高危产妇,这一点作为学医出身,又做过产科护士的她来讲,心里十分清楚。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她完全可以选个合适的日子,到手术室一刀剖出。可是,可是她更相信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个朴素的真理,她知道自然顺产对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更有好处。这时,她固执地又作出了牺牲自己来完美孩子的决定--顺产。可等到孩子真正要降生时,事实却出人意料--瓜熟蒂不落!虽是二胎,但间隔过长,距离11年啊,再者李宗蕊已是小40岁的人了,自身孕育能力和肌肤的弹性已经远不及最佳生育期的年轻女性。更有甚者,为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宝贝,李宗蕊夫妇在怀孕期间就对这个未出生的宝贝加强健康预测啊、增强营养补充啊、及时进行胎教啊等等,吃了不少偏饭,致使胎儿在妈妈肚里就肥硕健壮,瓜熟时体重已接近9斤,属于超大型婴儿了。这时期母体羊水已严重老化,产科大夫一次次把加大剂量的催产素打入母体,可是这个顽皮的孩子仍然不停地在妈妈肚子里转磨磨,玩得很开心,顾不上出来。这时更令人不安的险情频现,一是孩子脐绕颈,再等孩子会有生命危险,二是羊水破裂!孩子再不出来也会危及生命。怎么办?怎么办?负责任的医生此刻毫不犹豫地作出了决定,马上送产妇进手术室剖腹取出孩子……真是祸不单行,接下来的过程又让参与剖腹产手术的全体医护人员冒出了冷汗,而李宗蕊则依靠她超人的顽强意志,承受住了剧烈地疼痛,在鬼门关溜达了一圈。

同类推荐
  • 卡内基自传

    卡内基自传

    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第一位现代工业巨头,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工业革命早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个阶段。卡内基从小信差干起,此后,偷学发电报、进铁路公司、当上铁路公司主管、贷款开发卧铺车厢、创建钢铁公司,直到建立起垄断美国钢铁业的钢铁王国。卡内基的前半生拼命赚钱,成为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50年后,已经成为钢铁大王、世界首富的安德鲁·卡内基以5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的200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产业卖给了金融大王摩根,并在此后的余生将个人财富全数捐赠,成为第一个倡议裸捐的财富榜样。如今,遍布全球的卡内基音乐厅、卡内基大学、卡内基图书馆,在他的身后延续着成功的人生。
  • 朱德群:从汉家子到法兰西院士

    朱德群:从汉家子到法兰西院士

    朱德群先生是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1920年生于江苏省徐州萧县白土镇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44至1949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他为追求自己的艺术发展而赴法国,从此在巴黎定居至今。这本传记叙述、剖析了一个三十年代中国土生土长的青年,如何踏上世界艺术之峰的平凡而不凡的历程。
  • 历史的辫子:陈寅恪与王国维

    历史的辫子:陈寅恪与王国维

    大清帝国土崩瓦解,只给那些清朝的臣民留下一根阴魂不散的辫子。他们就像捍卫最后的战旗一样保存着自己的辫子,以此为没落王朝的僵尸守灵。作为遗老遗少的后代,陈寅恪祖父陈宝箴备受皇上恩庞,出任兵部侍郎。而王国维家族早年随宋高宗南渡,他自己为末代皇帝溥仪之师。溥仪出宫后,他与陈寅恪受聘于清华国学院,早年交往、共同游历使两位饱学之士结成莫逆之交。在现代文明摧枯拉朽的冲击下,两位传统文化的捍卫者经历过怎么的煎熬与阵痛?怎么的绝望与悲悯?十余万字的篇幅,80余张珍贵的老照片,让我们看到两条纠缠在一起的民国的“小辫子”,发人警醒,令人深思。
  • 正道直行:修涞贵自述创业心路和人生感悟

    正道直行:修涞贵自述创业心路和人生感悟

    修涞贵,下过乡,当过警察,不惑之年进入陌生的医药行业开始创业。他深入研究了中国传统中医理论和儒学理论及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创立了“企业修正哲学”;他仅用22年的时间,就把负债425万元的袖珍小厂做到了年销售收入626亿元的医药集团企业,并且以个人资产175亿元的身价荣登2016年《胡润百富榜》和吉林省首富,被尊为中国吉商领袖;他的创业案例被哈佛大学收录。本书既是修涞贵先生创业心路的真诚告白,也是他运用东方哲学素养(修正哲学)创造商界传奇的管理感悟。
  • 凄苦的少年时代

    凄苦的少年时代

    一向墨守成规的表伯父闻讯更是暴跳如雷。他一方面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又大加指责政府提倡婚姻自由“成何体统”、“是何世道”?而且他还专门去我家大兴问罪之师,他当面斥责我母亲教子不严,治家不力,致使“竖子”居然有此无礼之举;同时又骂我“忘恩负义”、竟然做此荒唐之事。他声色俱厉地说:“这孩子的书算白念了,竟会做出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事,真是有辱程家门声!今后我和你们家一刀两断,再不来往!”话虽如此,此后表伯父一家仍和我们有亲密的联系;而我对他老人家给我的厚爱,也一直感念不忘。
热门推荐
  • 升级从见习死神开始

    升级从见习死神开始

    穿越到灵气复苏的世界当死神,还是个见习死神!林小闲觉得自己应该会被觉醒者们揍的鼻青脸肿吧?难道还能当个嘴强王者?说服他们乖乖的死去?显然不可能!或许升级到更高阶的死神是个不错的方向……
  • 玉玄大帝

    玉玄大帝

    天骄群出,谁主沉浮。神异少年,拥有多重属性,一遇风雨,瞬化金麟。
  • War of the End of the World

    War of the End of the World

    The War of the End of the World is one of the great modern historical novels. Inspired by a real episode in Brazilian history, Mario Vargas Llosa tells the story of an apocalyptic movement, led by a mysterious prophet, in which prostitutes, beggars and bandits establish Canudos, a new republic, a libertarian paradise.
  • 祖龙之尊

    祖龙之尊

    秦始皇,千古一帝,“皇帝”由此朝开拓。宁夏,现代穿越者,成为秦始皇护国法师,助秦皇统天下,越战西方,目标世界大统!
  • 精灵之我是带学家

    精灵之我是带学家

    免费定制游戏!惊天血本大定制!神兽幻兽,点击就送!本来以为是个钓鱼的弹窗,一点之后居然真的进入了一个定制的游戏。只是为什么是个种田游戏?说好的点击就送在哪里?“为什么卡普岛发电不用精灵?”“为什么卡普岛的城市里面野生精灵可以遍地走?”“为什么卡普岛研究所每年总能搞出一些实质性的科研成果?”“我们最喜欢卡普岛产出的衣服用品了!”
  • 这个王后有点咸

    这个王后有点咸

    ——“你告诉她怎么用盐击败对手?咸死他们吗?”天要亡她却又让她异世重生?重活一世,苏扶自然是要把前世张扬随性,有仇必报的优良品质延续,但即使操纵乾坤、独步天下,苏扶看着面前这个貌若谪仙风华万千的妖艳贱货内心还是宛如呼伦贝尔大草原,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她真的想撕裂时空去把当初说什么“颜值即正义”的自己捶死!百里观澜看着小狐狸一步步步入自己的圈套,逐渐情根深种,嘴角上扬:追媳妇嘛,他不择手段!既然媳妇喜欢这张脸,那他就得好好利用!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墨竹河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墨竹河

    《墨竹河》以作者(熊忠彦)援藏12年期间的生活、工作经历为主线,以原始日记为依据,用纪实性的笔法讲述了墨竹工卡县各项援藏建设者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1976年—1988年那个时代背景下藏汉干部群众的高尚情操和鱼水相依的融洽关系,讴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 重生女尊不用慌:系统带我飞

    重生女尊不用慌:系统带我飞

    她重生在女尊国度,今生身为女皇废柴嫡女的她,如何走好下一步路。不用怕!还好她有系统的引导|?'-'?)??“系统求带~”系统:“放心(??ω`?)”
  • 穿越古代的命定之人

    穿越古代的命定之人

    在好友的推荐下,叶冉进入了一个完成任务就可以赚钱的群但是,暗夜魔人要求叶然将群的账号,任由大家盗走,她不同意,于是就被暗夜魔人送到了古代,她经历重重困难,最终才发觉自己是命定之人,是注定要消失,保卫大家的,到最后她成功找回了自己是神仙的记忆,并且将所有经过这个游戏被传送过来的人放了回去,游戏最终也被销毁
  • 赢在起跑线: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赢在起跑线: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赢在起跑线: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是在畅销书<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改良,引入更多富有时代意义具体案例和教育方法,全面仔细地为父母介绍“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要做的全部工作。相信本书一定能帮助父母更有效、更出色地做好孩子的学前准备,为孩子未来的腾飞垫上第一块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