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李·布鲁斯迟到了,但是因为之前在一众教授的眼里已经形成了乖学生的印象,就像撩妹理论中的首因效应一样,所以教授倒没有找他的麻烦。
索然无味的课堂过后,珊·布莱迪与贝蒂斯·凯奇同李·布鲁斯告别之后,就和其他同学离开了,因为下午的课只有两节,所以时间还早,李·布鲁斯就约了旧金山巴斯出版社的编辑一起喝咖啡。
晚上七点的时候,李·布鲁斯就来到布兰南街的Blue bottle coffee(蓝瓶咖啡)分店,在这里,巴斯出版社的编辑爱德华·夏洛克已经定好了包间等着他。
为了方便签订李·布鲁斯所写作品时能够方便看到初稿,爱德华·夏洛克特意选择了距离李·布鲁斯住的地方最近的,也最出名的蓝瓶咖啡作为谈判的地点。
“好久不见,李·布鲁斯。”刚进入包间,爱德华·夏洛克就热情的站起来张开双手想李·布鲁斯走过来。
李·布鲁斯同样也张开双手和爱德华·夏洛克左右拥抱了一下,但是还是感觉不习惯。
西方国家中有着一种拥抱礼仪。拥抱礼是流行于欧美的一种见面礼节。
在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特别是现代的上层社会中,也常见到双方熟人见面时相互拥抱,这就是拥抱礼。
而且拥抱礼也不是随便拥抱一下就完事,虽然拥抱礼最初是由于街头混混打架以后和解的仪式,但是如今已经成为上流社会常用的例子。
在拥抱礼最初的时候,是因为在街头混混们打完架以后,如果想要和解,那就拥抱对方。
对方如果接受,就表示达成共识,双方就此和解。
而如果对方拒绝拥抱,那自然不必多说,操起家伙准备来干吧。
后来这种仪式被用于表达朋友之间见面的激动和亲密,再后来就被规划成为一种礼仪。
既然是礼仪,自然就有它特有的规则。
拥抱礼行礼时,通常是两人相对而立,各自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绕在对方的左后肩上,左手环抱于对方的右後后腰,彼此将胸部各向左倾而紧紧相抱,并头部相贴,然后再向右倾相抱,接着再做一次左倾相抱。
在天朝,可没有这样的礼仪。人们一般见面都是握手礼,除非是久别重逢的朋友或者正处于热恋期的小男女,否则谁会去有事没事抱人家(?ω?)。
和爱德华·夏洛克拥抱之后,李·布鲁斯忍着搽脸的冲动,看了一下桌子上使用的痕迹,坐在了爱德华·夏洛克的对面。
“服务员,来一杯蓝瓶(咖啡)。”爱德华·夏洛克看李·布鲁斯坐下,连忙招呼服务员上咖啡。
“李·布鲁斯,你前两天说的书已经写好了吗?”等到服务员出去端咖啡的时候,爱德华·夏洛克迫不及待的问道。
李·布鲁斯被爱德华·夏洛克急切的态度咽了一下:“这才几天,哪有这么快。”
撩妹理论说起来干货也就那么一点,但是想要出书就不可能一两万字就出吧?那要怎么样才能让书显得充实呢?
除了灌水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撩妹理论虽然说白了也就那么几个要点,但是人家买书不是为了看你的理论,因为你的理论只是你的理论。
想要将理论化为实际,就要详细说明理论依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论。
有了理论依据,如果没有实际案例,这个理论也不过是理论存在,而没有实际意义,也没有说服力。
所以在书中必须要举例说明。而举例说明的时候,不是说干巴巴的说一个例子就行了,还要用理论去分析这个例子。
有时候为了增强说服力,也可以先举例,然后分析案例中的行为形成的理由,然后分析这个理由适不适合。
如果适合,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果案例中的情况有所变化时应该怎么做。
如果不适合,那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地步,面对相似而不相同的情况又该怎么处理。
(以上理论各位老爷可以用于论文写作等。)
所以一本书要耗费作者大量的时间去构思分析以及总结。因此写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两天就写出一本。当然,抄的除外。
爱德华·夏洛克听到李·布鲁斯没好气的反问,也反应过来自己太过于心急了,可还是抱怨道:“还不是怪你,好好的中世纪架空文不写,偏要写什么理论。”
美利坚国是没有中世纪的,现在在美利坚国国土上生活的人,除了本地原生民印第安人以外,都是有欧洲国家的冒险家与被流放的罪犯以及被贩卖的黑人奴隶的后代。
在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误以为这里就是距离天朝很近的白象国(印?度,怕被和谐,所以用了代指),所以称呼这里的居民为白象人。
后来根据哥伦布的航海记录登上美洲的人发现了哥伦布的错,为了和真正的白象人区别开来,但是因为美洲“白象人”的称呼已经很普遍,所以只能将美洲原住民称呼为“西白象人”,而将白象人又称呼为东白象人。
后来西白象人的称呼传入天朝的时候,就被翻译成了“印第安人”的名字。
所以在1492年以前,美洲是没有美利坚国的历史的,甚至于美利坚国建立于1776年的7月4日,在这以前都不存在美利坚国的历史。有的只是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四百年左右的屠杀印第安人的历史。
而建国刚好二百三十年(1776-2006)的美利坚国,哪有什么历史底蕴可言。
本来建立美利坚国的那些人,就是欧洲地区,主要是英牛的冒险家、殖民者以及被流放的罪犯,因此关于建国初期的历史简直不堪入目。
不提其他的,就说安德鲁·杰克逊将军(后来当上了美国总统),他在第二次英牛和美利坚国的战争期间就宣布:“有必要灭绝全体印第安人部落”。
南北战争的英雄谢尔曼将军就说过:“我见过唯一的印第安好人,就是死人”。
还有他们为灭绝印第安人所作出的决策和行动,真的让李·布鲁斯没办法给他们洗白,而如果完全架空,那时代背景就必然会描写到各种屠杀以及种族歧视。
现在的美利坚国,种族歧视是一个很严重的话题,心里知道就好,说出来就里外不是人。
如果李·布鲁斯真的写了以美利坚国历史为背景的小说,势必会提到印第安人和黑人守到的种族歧视的压迫。
黑人和印第安人会认为是在揭他们的伤疤,白人则会认为是在抹黑他们,而生性谨慎的李·布鲁斯可不会冒这个险,否则CIA或者FBI什么的指不定会以种族歧视的罪名起诉他。
但是这种话肯定不能和爱德华·夏洛克这个美利坚国人说的,只能说道:“我这不是灵感来了吗,觉得有意思,就写了。”
爱德华·夏洛克点点头认同了李·布鲁斯的说法。
在爱德华·夏洛克当编辑的这些年,也见过不少突然来了灵感,就转换文风的作者,所以对李·布鲁斯的变化也不稀奇。
“那你已经开始写了吗?”爱德华·夏洛克好奇的问道:“总编辑已经给了我权限,如果你的那个什么理论写的还行,就可以给你写历史架空文作品一样的报酬。”
李·布鲁斯早有准备,于是将写作思路大致地给爱德华·夏洛克说了一遍。
因为作品思路也可以说是作品大纲,两者的差别不是很大,所以就算给爱德华·夏洛克说了思路,后面泄露出去,也不用担心被抄袭。
作品思路更多的是这么写的理由,会涉及到那些看点,更多的是一些抽象的东西,而作品大纲则是剧情规划,更多的是偏向具体写作内容。
爱德华·夏洛克听着李·布鲁斯的构思,感觉这个话题确实有很大的市场,所以基本认可了他的作品,但是为了保险起见,爱德华·夏洛克还是决定要先看一看李·布鲁斯完成写作的部分。
虽然爱德华·夏洛克已经被李·布鲁斯描绘的思路所吸引了,但是李·布鲁斯不着急,他也不能表现的太过急迫。
这并不是爱德华·夏洛克想比李·布鲁斯更沉得住气,而是在这种时候如果自己表现的对李·布鲁斯的作品抱有很大的期待,难保不会让李·布鲁斯狮子大开口。
两人慢慢喝完咖啡,然后在李·布鲁斯的带领下,一起来到了李·布鲁斯的出租屋中,打开电脑后给爱德华·夏洛克看已经完成的部分。
明明已经设想过很多次,见到李·布鲁斯的作品一定要冷静,一定要故意挑刺,好在接下来报酬谈判中取得先发制人的优势。
但是当爱德华·夏洛克接触到电脑上的文字的时候,仍然不可避免的陷入进去。
到现在为止,李·布鲁斯写的内容也才三四万字,所以爱德华·夏洛克花了不到两个小时就看完了?乛?乛?
“该死的李·布鲁斯,你会魔法对吧,你一定会魔法是吧?”
看完已经是最后一句的文字,爱德华·夏洛克震撼的对李·布鲁斯说道:“为什么我每次看到你的作品都会这样。”
李·布鲁斯好奇的看着爱德华·夏洛克,不懂他到底在说什么。
“每一次!每一次我都在你的作品中迷失了自己,你一定是在你的作品中下了诅咒!”
李·布鲁斯张目结舌的看着仍在回味其中理论的爱德华·夏洛克,无言以对。
“我要是会魔法诅咒,我还写书做什么。”李·布鲁斯翻了个白眼,无奈的对爱德华·夏洛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