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60900000003

第3章 宇宙:人类不懈的“ 天问”

茫茫宇宙,每天都在我们人类面前展示她的神奇和伟大。斗转星移,潮涨潮落,我们静心倾听……宇宙在均匀地旋转,轻歌曼舞,拨动我们生命的琴弦,洗尽我们灵魂的不洁,也把那神圣的、纯粹的好奇向上引导、引导……

升入星空,坠向神秘、幽远、深邃的中心,我们获得了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自由,我们获得了一种灵与肉的恐惧,我们睁开赤婴似的双眸,问道:

宇宙,你的故乡在哪里?

宇宙,你在孕育无限的生命吗?

宇宙,人类的父亲来自何方?

……

宇宙啊,请赐给人类一把解开奥秘的钥匙吧!

一、人类视野中的宇宙

1.遥望茫茫的太空

人类栖息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一颗中等的行星,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要说明银河系有多大,我们先要弄清楚太阳系究竟有多大。

要说明太阳系有多大,让我们还是从地球说起。如果你住在北京城,到北边的昌平卫星城有几十公里,坐汽车或火车,大约1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火箭飞行只需要几秒钟,你也许觉得还不太远。如果你由此向西走,到兰州和乌鲁木齐,铁路线的距离分别为1800公里和3800公里,坐火车分别需要30小时和60小时,火箭飞行这样的距离分别需要4分钟和8分钟,你一定觉得很遥远。可是,地球的直径约12800公里,赤道周长约40000公里,坐火车绕地球一圈需要670小时,大约是28天,坐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圈也需要80多分钟。

可是,当你走出地球,从太阳系来看地球时,它又很小很小。地球的质量只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几十亿分之一。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即地球的卫星——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地球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地球与最近的行星——金星的最近距离是4000万公里;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4960万公里,与最远的行星——冥王星的最近距离达40多亿公里。

这样的数字太大了,记忆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科学家们建立了另外一把量距离的尺子,叫“天文单位”。这把尺子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即1天文单位。这样,地球到冥王星的距离为38.4天文单位。以现在的火箭速度飞行,到冥王星需要10多年的时间。而冥王星的轨道还远远不是太阳系的边界。以太阳光能到达的范围计算,太阳系的半径可达100天文单位;如以太阳和太阳系的引力范围计算,太阳系的半径可达4500天文单位;如以围绕太阳系的稳定带计算,太阳系的半径可达10万天文单位;如按彗星的活动范围计算,太阳系的半径达23万天文单位!

可是,在银河系约有2000亿颗“太阳”(恒星)。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它与太阳的距离为43万亿公里,约3亿天文单位。这个数字还是太大了。于是,科学家们又建立了一把更长的尺子——光年,就是以光飞行一年的距离为1个单位。光的飞行速度为每秒钟30万公里,1光年约为10万亿公里。这样,太阳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距离为4.3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达10万光年!

银河系已经够大的了,可是,在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数量多达几千亿个,我们把它们叫作河外星系。星系有成团的倾向,如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等30多个星系组成本星系群。一般的星系集团叫星系团。星系群和星系团又结合成超星系团,如本星系群属于以仙女座星系团为中心的本超星系团。超星系团还不是最大的群体,在距银河系约2亿光年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重力源,它牵引着本超星系团,这个“大牵引者”可能是许多超星系团组成的超星系团集团。除星系外,宇宙中还有星云、类星体和暗物质等。我们现在探测到的星系、星系云或类星体,离我们最远的,已远远超过150亿光年的距离,但那里仍然不是宇宙的尽头。可见,我们的宇宙是怎样的无穷无尽!

2.由生到灭:星球的一生

在大爆炸形成的宇宙中,除了星球以外,是高度真空的宇宙空间。但是,在这种地面上无法制造出来的高度真空中,也有氢原子和氢分子等物质存在,这就是星际气体,它们是死亡的星球散布在宇宙空间的。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它们聚集成氢分子云,科学家称它们是星际分子云或暗星云。由于密度不断增大,它们在重力的作用下慢慢地收缩,大约经过100万年的时间,在星际分子云的中心就形成一个气体圆盘。圆盘中央的气体密度最大,温度最高,从那里开始放射出红外线,这就是原始星球。在原始星球周围,气体和尘埃形成原始行星系圆盘。

大约经过100万年的时间,原始星球中心的温度升高到1000万度以上,使氢核发生核聚变反应,它像被点燃的火球一样放射出光芒。这样,一颗真正的星球诞生了。科学家把这类星球称为主序星。

质量与我们的太阳差不多的主序星,大约有100亿年的寿命,而质量是太阳10倍的主序星,则只能存在3000万年左右。

老年主序星会逐渐膨胀。质量与太阳差不多大小的星球膨胀成红巨星。红巨星继续膨胀,到最后,大部分变成星际气体扩散到宇宙空间中去,而只在中心留下一颗白矮星。白矮星又逐渐变为红矮星、黑矮星。这时就再也观察不到了。质量是太阳6倍以上的星球膨胀成红超巨星,最后发生爆炸,天文学上叫超新星爆发。爆发后形成中子星和黑洞(或黑矮星),而气体则在爆炸时扩散到宇宙空间中去,成为星际气体。

红巨星和红超巨星产生的气体,又成为形成新的星球的材料。星球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产生又死亡着。

这里介绍的星球的演变过程,仅是一家之言,争论还很多。

宇宙中恒星的质量和体积差别很大。在风华正茂的主序星阶段,质量最小的还不到太阳质量的百分之一,而质量最大的则超过太阳质量的60倍。体积最小的,半径比太阳差一个数量级,而体积最大的则是太阳的20倍。

对同一个星球来说,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的体积差别也是很大的。如太阳,在原始恒星阶段和在发展后期的红巨星阶段,它的体积比现在(即主序星阶段)要大得多(直径大10倍以上),而在死亡的白矮星阶段,它的体积又将比现在小得多(直径不到现在的百分之一)。比太阳大数倍的恒星,它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体积差别更大。在红超巨星阶段的体积最大,红超巨星爆发后产生的中子星最小,直径约20公里左右,只有红超巨星直径的七百万分之一。

让我们暂不区分各类星球的各个发展阶段,而将年轻的、年老的各种星球的体积作个比较。

在宇宙中,最大的星球是红超巨星,它的直径超过太阳直径的100倍。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公里,可以排得下110个地球。能够排得下11000多个地球的红超巨星,该是多么巨大!红超巨星真不愧为星球个头的冠军。

其次是红巨星,它的直径是太阳的10倍,可以排得下1100多个地球。这个星球亚军的个头也是非常巨大的。

而白矮星的直径只有太阳直径的七十分之一,约2万公里,只比地球稍大一些。而中子星则很小,它的直径只有地球直径的六百四十分之一。

更有趣的是,有的星球,它的体积虽然比太阳小得多,但它的质量却比太阳大得多。如黑洞就是这样,直径10公里(太阳直径的14万分之一)的小黑洞,质量可达太阳质量的5倍以上,而体积比太阳小得多的大型黑洞,它的质量可达太阳质量的9亿倍!

由上可知,体积最大的是诞生不久的原始星和走向死亡的老年星,质量最大、体积最小的是死亡星。

3.宇宙也会死亡吗

宇宙中的天体不是均匀分布的,各超星系团形成泡沫结构。泡泡之间是星系密集的“宇宙长城”,距地球3亿光年的地方就有长约5亿光年,高约2亿光年的“宇宙长城”;而在1000万到1亿光年直径的泡泡中间则星系很少,叫“宇宙空洞”。

根据现在比较公认的理论,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的,即从“无”逐渐扩大。大约在150亿年前,刚刚诞生的宇宙是一个温度极高、压力极大的混沌火球,物质密度极大。所谓物质只不过是一些光子而已,然后逐渐形成各种基本粒子,成为现在各种物质的构成材料。巨大的压力使宇宙急剧地膨胀(即大爆炸),宇宙温度则因膨胀而逐渐降低,物质凝聚成一团团星系云,星系云又一步步分裂凝聚成一个个恒星,逐渐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如果宇宙确实是由大爆炸从“无”膨胀起来的,它就不可能是无限的,它只能是一个有限的三维空间。就像威力巨大的氢弹爆炸总有一个可以计算出的影响范围,不断膨胀的气球也总有一个一定的体积一样。但是,科学家们认为,宇宙没有尽头,我们无法说明哪里是宇宙的天涯海角,即我们找不到宇宙的边缘。

这怎么理解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地球的情形。从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一直向前走,我们都找不到地球的边缘,但最后可以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说明地球没有尽头,但二维空间的地球表面却是有限的。以此类推到三维空间的宇宙,不管从上下左右前后哪个方向前进,我们都找不到宇宙的边缘,但可以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说明宇宙是有限的,但没有尽头。当然,还没有人能从宇宙中的一点出发,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因此,这只有靠未来的科学技术去实践了。

根据“有限,但无尽头”的理论,宇宙是个什么形状呢?

最简单、最容易想象的形状是球形;其次是轮胎形,或叫甜面包圈形、环形;再就是一个瓶嘴弯过来插在瓶身上的形状,即克莱因瓶形。目前,科学家们认为宇宙的形状可能是这三种形状之一。当然,宇宙的实际形状也可能是与以上三种形状截然不同的形状。

宇宙到底是什么形状,这要靠未来的科学技术去揭晓。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目前宇宙的形状只能从理论上去确定,因为我们不可能跑到宇宙之外去观测宇宙。

有生便有死,这是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遵循的规律。那么,宇宙本身又如何呢?我们的宇宙既然是由大爆炸从“无”诞生的,它就必然会以某种方式走向死亡。不过,要确切地回答宇宙如何发展,如何走向死亡,这可是未来的事情。

关于宇宙如何发展,现代科学家们提出两种可能:一种是宇宙会继续膨胀下去,另一种是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转而逐渐收缩。科学家们已大致探知,宇宙自大爆炸形成后,至今已有100亿~200亿年,取平均值,我们可以说宇宙已有150亿年的历史了。但是,科学家们还不知道宇宙什么时候死亡,也就是说,不能确定宇宙的寿命有多长。当然,这会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时间,数字大得不可想象,或许是几兆、几百兆、几千兆年吧!

如果宇宙不停顿地继续膨胀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星球将耗尽内部的核燃料,逐渐成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再后,黑洞遍布宇宙。黑洞吞食所有物质,整个宇宙成为没有光线的黑暗世界。最后,黑洞也会蒸发,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也会衰变,宇宙又成为一个混沌世界。

那么,如果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后转而逐渐收缩,又将是怎样一种情形呢?首先,科学家们并不知道宇宙到什么时候才由膨胀转为收缩。其次,宇宙收缩以后的情况也只能从理论上去推测。它的大致情形可能是这样:

如果宇宙开始收缩,宇宙空间的物质密度会逐渐增大,星球之间的距离会缩短,这当然会给星球带来种种影响。不过,对星球影响最大的因素,可能是温度的变化。随着宇宙的逐渐收缩,整个宇宙的温度将逐渐升高。首先,地球上的生物将因温度的升高而不能存在下去。接着,地球也将毁灭。随后,当整个宇宙的温度升高到超过太阳这样的恒星的温度时,恒星也将化成气体,消失在宇宙中。而黑洞则可以趁机饱食一顿,使自己逐渐变“胖”、变重。同时,它们还不断地吞并,最后形成一个大黑洞。宇宙又沿着大爆炸后不断膨胀的逆反过程,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到那时,会不会再来一次爆炸,产生第二代宇宙,我们还不得而知。或许宇宙也是按照周而复始的规律,一代一代地衍生下去的!不过,那是过于遥远的事情,现在还不好妄加推测。

4.宇宙之外还有另外的宇宙

有没有另外的宇宙?如果有,又如何从这个宇宙到达另一个宇宙?

要回答有没有另外的宇宙的问题,我们也得从宇宙的形成说起。如果我们的宇宙是由高温、高压、高密度的火球(不妨称作“宇宙蛋”)爆炸而成的,那么,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既然一个“宇宙蛋”可以爆炸成一个宇宙,怎么就不会有另外的“宇宙蛋”爆炸成另外一个宇宙呢?!或者一个“宇宙蛋”爆炸后形成一个大宇宙,剩下的小火球再次爆炸而产生另外一个小宇宙呢?!

我们可以把不同“宇宙蛋”爆炸而成的不同宇宙称为“兄弟宇宙”。无数个“宇宙蛋”爆炸,可产生出众多的“兄弟宇宙”来。科学家认为,各“兄弟宇宙”之间有一条隧道互相连接着,人们把这条连接隧道称作“虫洞”。

我们也可以把一个“宇宙蛋”爆炸后形成的大宇宙叫作“母宇宙”,而爆炸后产生的小火球的再次爆炸形成的小宇宙,叫作“子宇宙”,“子宇宙”也可再生下一个“孙宇宙”。这样可以繁衍出无数个宇宙来。在“母宇宙”和“子宇宙”、 “子宇宙”和“孙宇宙”之间也有一条“虫洞”相互连接着,就像脐带连着母子一样。

由于各宇宙不是独立的,在宇宙群之间有虫洞串通着,科学家们设想,或许可以通过虫洞进入其他宇宙。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已走在科学家的前面,对如何通过虫洞进入其他宇宙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描述。

那么,到底有没有虫洞?虫洞在哪里?它是什么模样呢?这些都是未来科学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不过,现代科学家们设想,虫洞很可能是一条单行通道,它的进口专管吸入,就像黑洞吸入物质一样;而它的出口专管吐出,就像白洞喷出物质一样。

天文学家们已在宇宙中找到像黑洞一样的天体,但到底是不是黑洞,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同时,如果最后确认为黑洞,它是不是连着虫洞,即是不是虫洞的入口,也是不可保证的。至于可能是虫洞出口的白洞,也只是理论上存在的天体。

二、孕育无限生命的宇宙

1.宇宙中有智慧生物吗

地球上的居民,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这个说法能令人信服吗?

天文学家们估计,在望远镜所及的范围内,大约有102?颗恒星,假设1000颗恒星当中有1颗恒星有行星,而1000颗行星当中有1颗行星具备生命所必需的条件,这样计算的结果,还剩下10 14颗。假设在这些星球中,有1‰颗星球具有生命存在需要的大气层,那么还有10 11颗星球具备着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这个数字仍是大得惊人。即使我们又假定其中只有1‰已经产生生命,也有1亿颗行星存在着生命。如果我们进一步假设,在100颗这样的行星中只有1颗真正能够容许生命存在,仍将有100万颗有生命的行星……

毫无疑问,和地球类似的行星是存在的,有类似的混合大气,有类似的引力,有类似的植物,甚至可能有类似的动物。然而,其他的行星非要有类似地球的条件才能维持生命吗?

实际上,生命只能在类似地球的行星上存在和发展的假设是站不住脚的。以往人们认为被放射物污染的水中是不会有任何微生物的,但是实际上有几种细菌可以在核反应堆周围足以让多种微生物致死的水中存活。有两位科学家把一种蠓在100℃的高温下烤了几个小时后,马上放进液氦中(液氦的温度低得和太空中一样)。经过强辐照后,他们把这些试验品再放回到正常的生活环境中。这些昆虫又恢复了活力,并且繁殖出了完全“健康”的后代。

这无非是举出了极端的例子。也许我们的后代将会在宇宙中发现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各种生命,发现我们在宇宙中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历史最悠久的智慧生物。

地球外的茫茫宇宙中,究竟有没有生命?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富有神话色彩的猜测,越来越激励着人们。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著名的宇航学教授佐贯亦男与地外生命学专家大岛太郎,发表了有关地外生命的对话,论点新颖,妙趣横生。

科学家能够提出地球外有生命,甚至推测存在比我们更聪明的外星人,是很了不起的。因为有些人会用地球上生命形成与存在的传统理论来衡量外星球,忘却了他们之间在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上的不同。

科学家希柯勒教授在实验室里创造了一种与地球环境截然不同的木星环境,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成功地培养了细菌与螨类,从而证明生命并不是地球的“专利品”。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不是按照同一个模式生活的。氧是生物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条件,但是有一种厌氧细菌就不需要氧,有了一定的氧反而会中毒死亡。高温可以消毒,会使生命死亡,但海底有一种栖息在140℃条件下的细菌,温度不高反而会死亡。据估计,地球上不遵守生命理论而存在的生物有好几千种,只是我们没有全部发现而已。

有些人妄断地球的环境是完美无缺的,什么只有一个大气压,温度、湿度正常……其实,这些标准是地球人自定的。事实上,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不一定都生活在“自由王国”之中,它们必须受到各种限制。我们不应该以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去硬套外星球,各个星球有自己的具体条件。如果表面温度为15℃至零下150℃的火星上存在着火星人,他们也许会认为在地球这种温度条件下根本无法存在地球人。

于是,在生命理论的研究领域中,行星生物学应运而生了。它主要研究地外各种行星的自然条件,是否存在适宜于这些环境条件的生物,地球生物是否可以移居到地外行星上去,以及发现行星生物的新方法。因为生物往往具有一种隐蔽的本能,即使存在也不一定能轻易发现。例如地球空间中存在着许多微生物,但又有谁能用眼睛去发现它们呢?目前,对火星、金星、木星等的探索工作刚刚开始,断言这些星球上不存在任何生命,似乎为时过早。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及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提出在地球以外的星体上存在生命甚至高级文明社会的问题不足为怪。科学家们为好奇心所驱使,极力想探索出个究竟来,于是在20多年前就产生了寻找“地外文明”的科学探讨方向。

外星人的传闻日益增多,不管男女老幼,对此都很感兴趣。但是除了我们地球的人类之外,其他天体上到底有没有类似人的生命?这件事已成为当代科学的第一大谜。

为解开此谜,1987年10月,世界上有69位著名科学家联合发出呼吁,要求对外星智慧生物进行世界性的探索。

2.几个可能存在生命的太阳系星球

智慧生物与生命是两个不等同的概念。即使我们能十分有把握地断定,在太阳系诸天体中,除地球外,没有任何一个天体拥有智慧生物,但仍不能肯定,在其他天体中也不存在任何生命活动,特别是那些低等的微生物。

在被怀疑拥有原始生命的太阳系诸天体中,火星是被议论得最多的一个。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斯坦福大学曾发表了一篇报告,认为40亿~45亿年前,南极大陆上曾存在微生物。而从南极大陆的火星陨石中发现的显示火星生命体存在的物质看,地球外存在有生命体的迹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可鲁把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体这个宇宙研究史上的最新发现称之为“令人震惊的发现”。

新发现是从1984年被发现的12个陨石中的一个叫作“ANL8400”的南极陨石分析中产生的。它大约是1500万年前火星与木星间小彗星群碰撞的结果,大致在1300万年前落在南极大陆,年龄大致是40亿~45亿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表明,对陨石进行薄片分析后,能见到一种叫“多循环芳香碳水化合物(PAH)”的有机物。从这种有机物看,可以证明火星的生成过程或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但从陨石切片看,可以看出火星上曾有生物体存在的痕迹。

从PAH中还可发现,有的细菌酷似地球细菌,其分子结构为与磁铁和巴代利亚硫化铁相似的单细胞物质,这也为火星上有微生物存在的推论提供了证据。当然,美国航空航天局仅用“有力的证据”、“有待进一步调查证实”等字眼,尽量避免使用火星上存在微生物的肯定性语言。

可鲁局长解释说:“陨石中发现的火星上存在与地球细菌相似的单细胞生物痕迹,并不是说火星上过去就一定存在高等生物。”

有关的详细研究成果刊在《探索者》上。关于火星上生命体存在与否的话题,今后必将有进一步的争论。

土卫六是土星的第六颗卫星,它也可能会存在生命。土卫六的直径约5800公里,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一颗卫星,也是太阳系里已知的唯一具有真正大气层的卫星。土卫六的表面温度,因距太阳较远,大约维持在零下150℃左右。

根据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实验研究,人们知道,用紫外线照射甲烷和氢,就能形成许多有机化合物,如乙烷、乙烯、乙炔等。而宇宙探测器的科学探索表明,土卫六的大气中确实含有甲烷、乙烷、乙炔等,还可能有氮的一些成分。因此人们相信,土卫六上有可能找到更复杂的有机物。人们还推测,在土卫六表面可能存在一层由较复杂的有机物构成的海洋和湖泊,如果这一推测是可靠的,那么土卫六上就很可能存在一些原始的生命形态。

第三颗引起人们注意的可能拥有生命的天体是木星的卫星木卫二。

木卫二的表面存在大量由水构成的冰。而根据其平均密度为3.03克/厘米3来估算,它可能有一个厚约100公里的由冰和液态水组成的壳层。

1979年3月,当“旅行者号”飞船飞越木卫二上空时,人们曾非常惊奇地注意到,木卫二具有奇特的与众不同的外貌,分布着许许多多纵横交叉的条纹,犹如一大堆乱麻。人们还注意到,这种像乱麻一般交叉的裂缝具有褐色的基调,与其周围颜色浅得多的部分相比,显得轮廓分明。对这种褐色物所作的光谱分析表明,它们很可能是有机聚合物。据此,人们推测,当木卫二从原始星云中形成时,可能也和地球等天体一样,聚集有一些来自原始星云的甲烷和氨。以后,这些气体可能在内热的作用下不断地释放出来,当其渗透到表面时,便会在太阳紫外辐射和来自木星的带电粒子的激发下,合成为有机物。尽管同样的辐射也会摧毁这些有机物,但液体水却能保护它们,甚至还会促使它们进一步水解,复合形成氨基酸,为生命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其实,不仅是上述三个天体,就是对金星、木星、木卫一,甚至我们的月球,是否就完全没有任何生命形态,人们也没有完全排除怀疑。

金星以其表面具有高达400℃以上的温度,而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不适宜生命生存的。然而,1977年以来,人们在调查洋底的地壳裂缝时,却发现在一些温度高达300℃甚至更高温度的海底喷泉旁,生活着许多可耐高温的生物。这使人们认识到,生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人们想象的大许多。因此,我们不能断定金星对生命来说就是绝对的禁区。何况,即使金星表面没有生命,也不能肯定地排除在它的大气层里温度适宜的地方,就没有漂浮着一些含微生物的云层。

木星是一个主要由氢和氦组成的天体。理论分析表明,它的云层厚约730公里,下面是厚约24000公里的液态分子氢组成的木星幔,再下面是具有金属特性的原子氢组成的下部木星幔,然后才是一个可能由硅和铁组成的石质木星核。木星距太阳较远,理论计算表明,其云层顶的表面温度应在-168℃左右,但实测的结果比理论值高出20~30℃,这表明它有来自内部的热量。因此可以算出,在云层底部,温度可高达5500℃。

1979年,“旅行者号”飞船飞临木星上空所作的光谱分析表明,木星大气中除了氢、氦、氨、甲烷和水外,还可能有乙炔、乙烷、硫化铵、硫化氢铵、磷化氢等各种有机或无机聚合物。人们还发现木星上不时发生闪电。这使人们推测,在木星的大气层里完全有可能合成复杂的有机物,甚至出现生命。一些研究者指出,由于木星大气存在着垂直湍流运动,来自云层底部的高温、高压气流会对生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所以气流运动相对平稳的两极地区,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要比木星赤道地区大一些。

木卫一是木星的另一颗卫星,具有石质的表面。根据对其红外反射光谱的研究,木卫上没有水的痕迹,但富含硫质。1979年,“旅行者号”飞临它上空时,曾观察到它的上面有活跃的火山活动。木卫一上这种强烈的火山活动,和伴随火山活动喷溢出来的硫,使一些人猜测,在它的上面有可能存在像太平洋底热喷泉周围的那种以硫为食料的生物。换言之,这种生物可以不必依赖阳光来提供能源,也无须依靠光合作用来生活。

至于月球,尽管已有阿波罗6次登月和苏联2次月球自动站的考察记录,但仍有一些人对月球生命问题不肯轻易罢休。他们提出了种种怀疑,并猜测是否会有生命隐居在月面之下。

综上所说,我们对太阳系中其他天体是否拥有生命的讨论远远没有结束,人们正期待着今后更深入的探索。

三、地球生命源于何处

1.生命来自天外吗

生命是怎样起源的,这是一个自古以来最为人们关切的课题,并与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并列为四大起源之谜。

众所周知,在生命起源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早期的神创论和自然发生说,今天已没有多少市场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渐渐相信,生命是物质进化的必然结果,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由无机物进化为有机物,再进化为复杂有机物,最后才形成最原始的简单生命。然而,对于这一进化过程究竟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却存在着是地球环境还是宇宙环境的争论。

早在19世纪末,当人们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在正常条件下生命不可能从无生命物质转化而来,即证明生命自然发生说是无稽之谈时,就有人把视线转向了宇宙空间。1907年,瑞典著名的化学家阿列纽斯(1859~1927年)发表了《宇宙的形成》一书。他主张,宇宙一直就有生命,生命可以孢子的形式存在于宇宙空间,并在光的压力推动下从一个星球飞向另一个星球。经他计算,孢子从火星飞向地球仅需84天,只需14个月就可飞出太阳系,若要飞到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距地球4.3光年)也不过9000年。显然这些数字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是微不足道的。阿列纽斯还认为,孢子有着厚厚的外衣保护,所以有很强的生命力,足以忍受住遥远的、寒冷的、没有水分和营养的星际旅途的各种艰难,而不丧失其复苏的能力。一旦由于纯粹偶然的原因,这些宇宙间的“流浪汉”来到了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便开始了征服这个星球的过程。

阿列纽斯的理论一度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但是,由于他主张生命在宇宙中是永恒的、一直就有的,这就抹煞了生命有起源过程的问题,把生命起源的探索推向不可追溯、不可认识的唯心领域,甚至为神创论者所利用。另外,1910年,有人通过实验还证明,孢子即使有可能抵御寒冷和饥饿,但却无法躲避宇宙中各种高能射线的危害。

这样一来,阿列纽斯的理论便失去了它的重要支持。

20世纪20年代,原苏联科学家奥巴林(1894~1980年)提出,生命是在地球早期由无生命物质长期进化而来的。1952年,美国青年科学家米勒通过在实验室里,模拟地球的早期状态,让加上氨、甲烷和氢的水循环流经一个电弧(模拟太阳的紫外辐射),获得了一些可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氨基酸。米勒实验的成功,大大鼓舞了人们对这方面的探索。许多人纷纷仿效,也都从不同的原始大气配比中获得了不同的氨基酸组成,有的人还更进一步获得了具有某种活性的类蛋白球体。这就使生命地球早期起源说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然而,科学的发展往往是曲折迂回的。近年来,一系列发现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生命天外来源说的热情。首先是人们注意到,地球上的生命尽管种类庞杂,但它们却具有一个模式,即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都由同样的核糖核酸组成遗传物质,由蛋白质构成活体。这就使人们不能不问,如果生命果真是在地球上由无机物进化而来,为什么不会产生多种的生命模式?其次,还有人注意到,稀有金属钼在地球生命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钼在地壳上的含量却很低,仅为0.0002%。这也使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个如此稀少的元素会对生命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地球上的生命会不会本是起源于富含钼的其他天体?第三,人们还不断地从天外坠落的陨石中发现有起源于星际空间的有机物,其中包括构成地球生命的全部基本要素。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在宇宙的许多地方存在着有机分子云。这使许多人深信,生命绝不仅仅为地球所垄断。一些人还注意到,地球上有些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常周期性地在全球蔓延。而其蔓延周期竟与某些彗星的回归周期吻合。这使人们有理由怀疑,会不会有些传染病疫苗来自彗星。如果这是可能的,那么当然也不会排斥有其他的生命孢子从彗星传入地球。

当然,近代对生命天外起源说的最重要支持,还是来自下述的两个实验。

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曾注意到,来自宇宙的星光,在到达地球的途中,因被星际物质所吸收,从而造成了星光的减弱。然而,究竟是什么物质造成这种星际消光现象,却长期没能获得妥善的答复。近代利用人造卫星研究的结果,把来自宇宙的星光展成光谱,发现在红外区域的3.1微米、9.7微米、6~6.7微米和紫外区域的0.22微米波长处,均有强烈的吸收带。这使我们有可能在实验室里进行实物模拟,来确认究竟是什么物质造成星际消光。人们一度曾经认为,造成星际消光的物质是石墨构成的宇宙尘,也有人认为是硅酸盐尘,还有人认为是带有苯核的有机物,但实际模拟的结果却将这些物质一一否定。不久前,英国加迪夫大学教授霍伊尔对此重新进行了研究,他大胆地假定,宇宙中充满了微生物,正是这种微生物造成了星际消光。根据这一设想,他用大肠杆菌进行模拟试验,结果果真在紫外0.22微米的波长范围里,找到了与星光相吻合的吸收带。

在霍伊尔实验的启迪下,日本京都大学的薮下信助教授等人对大肠杆菌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结果在红外区域的3.1微米、9.7微米和6~8微米之间均找到了相似的吸收带。但在紫外区域减光曲线则与霍伊尔的结果稍有出入,减光曲线的峰值不是在0.22微米,而是在0.19微米。尽管有这0.03微米之差,也仍不能令人完全信赖。薮下等人认为一个原因可能是大肠杆菌在宇宙中也许会有一些不同于地球上的特征,从而造成了这种差别;另一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也会吸收紫外线,也许是氧气造成的干扰。因此他们正准备到“空间实验室”中去进行这一实验。

另一个使相信生命天外起源说的学者得到鼓舞的实验是对生命在宇宙空间存活能力的研究。

早年,人们对阿列纽斯理论的主要批判,是认为生命无法经受宇宙空间紫外射线的考验。因此要使阿列纽斯理论复活,就得对这一批判作出有力的否定。

1985年,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彼得·威伯等的实验结果。他们把枯草杆菌置于模拟的宇宙环境中,即气压低到七亿分之一个大气压以下的高真空条件,温度为10开尔文时,进行紫外照射。结果发现枯草杆菌具有非常强的耐受能力(比在高温条件更能经受得住紫外线的照射),其中有10%可存活几百年的时间。如果枯草杆菌不是置于高真空条件下,而是置于含有水、二氧化碳等的分子云内,则其存活时间竟可达几百万到几千万年。因此,威伯指出:这种“云”足以在显著短于枯草杆菌平均存活时间的时间范围内,从这个星球移向另一星球,从而把生命的种子撒向四方。

基于以上各种原因,生命天外起源说正在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和早年不同的是,人们深信,即使生命来自天外,也与上帝创生毫不相干,它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只不过从无机物进化为有机物的条件不应在地球上寻找,而应着眼于宇宙中的环境条件。

2.彗星:播洒生命的使者

据对大自然的忠实记录者——化石的研究,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遗迹可追溯到35亿年前。也就是说,地球在诞生几亿年后就已有生命的存在。而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的产生当然应该更早——距今40亿年?抑或45亿年?

这里明显出现一个问题:从原始的生命形式演化成生命体需要多少时间?

现代科学认为,生命的化学演化起码需要数十亿年,仅从无核细胞进化到有核细胞就需要10亿~20亿年。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不可能是自产自生的,地球不是生命的母亲,而仅仅是位品格高尚的“奶娘”。

既然如此,生命还能来于何处呢?只能是那广漠的宇宙。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学说——天降论(又称宇宙“孢子”论)。这种学说认为宇宙间普遍存在着生命物质,而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是以彗星、陨石为载体实现的。如果换句形象些的话说,彗星、陨石就像播种机,地球恰恰具备养育生命的条件,于是就成为今天万物万类生机勃勃的世界。宇宙间无数的星球当然应该享有同等的机会,但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繁衍的条件就很难说了。

持“天降论”观点者提出的证据是,他们在许多坠落地球的陨石上发现有由孢子或细菌转化成的碳粒。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乔治·克劳斯和巴特·内吉,在1938年坠落于澳大利亚塔斯玛尼亚的一块陨石上,发现一种奇怪的结构:在这颗陨石上有丝状表层,形状很像蘑菇。通过精确的辐射鉴年法显示,这颗陨石的年龄同整个太阳系一样古老。这显然说明,生命早在地球诞生之前就存在了。

据此,有人大胆地提出一种假设:30亿或40亿年前,一颗彗星曾与地球相撞,这次相撞对年轻的地球几乎是一次生死考验,但同时也在地球上播撒下了生命的种子。

其实,对于彗星可能携带生命之种,很早就有人发现。差不多每当一颗彗星飞临地球后,地球上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流行病。而且这种流行病几乎都首先发生在一个有限地区内,然后逐渐向其他地区流传,继而危害整个人类。

1664年,人们观察到一颗彗星,那一年,英国伦敦流行鼠疫,短短5个月内,竟有几十万人殒命。

1825年,埃及人看到一颗彗星,在那段日子里,成千上万头牲畜倒毙于地。

1918~1919年流行于欧洲的大流感也与一颗彗星有关,这次流感致使3万多人丧生。

我国是最早观测彗星的国家,曾有“春秋昭十七年冬有星孛入于大辰”的记载。我国民间形象地称彗星为扫帚星,素来被视为不祥之兆。在这点上,尽管东西方文化渊源不同,观点却不谋而合。

但现实似乎也不尽然,例如,1811年那颗彗星拖着长达1800万公里长的彗尾蔚为壮观地出现时,那一年欧洲的葡萄却意外地喜获丰收。美滋滋的欧美人把那一年酿出的葡萄酒美其名曰:“彗星美酒”。

1858年,当多纳蒂彗星出现时,所过地区的葡萄园又是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著名的哈雷彗星似乎对地球人类淡漠处之,它感兴趣的好像只是在个别鸡蛋上搞点小动作。

1682年,哈雷彗星光顾地球,在德国的马尔堡,有只母鸡产下一只异乎寻常的蛋,蛋壳上布满清晰可见的星辰图案。

76年后,即1758年,英国霍伊克附近乡村的一只母鸡产下一枚蛋壳上印有彗星倩影的蛋。

1834年,哈雷彗星再现苍穹,希腊科扎尼有一个名叫齐西斯·卡拉斯的人家里,有只母鸡下了一个彗星图案格外规则、清晰的“彗星之蛋”。

1910年5月17日,哈雷彗星如期再次光临,法国一户人家的母鸡又生下一枚“蛋壳上绘有彗星图案的怪蛋,图案如雕似印,可任君擦拭”。

对于哈雷彗星与鸡蛋的不解之奇缘。原苏联生物学家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认为决非偶然,“二者之间肯定具有某种因果关系,这种现象也许和免疫系统的效应原则甚至和生物的进化有关。”他为此断言,当1986年哈雷彗星再次返回时,一定还会有一枚“彗星蛋”降生人间。

为了得到1986年的这枚彗星蛋,早在1950年,原苏联科学界便大动干戈,以多种方式与国内外数以万计的农户建立联系网,许以重金悬赏。法、美、意、西班牙、瑞典等30多个国家也不甘落后,大范围地建立起类似的调查网络。苍天不负苦心人,1986年,意大利博尔戈的一户居民家的母鸡真的生下这枚预想中的彗星蛋,如今这枚蛋成了名副其实的稀世奇珍。

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仍困惑不解,哈雷彗星为何对鸡蛋如此情有独钟?“哈雷”与“鸡”(而不是鸭、鹅之类)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微妙的关系?为什么其他彗星却无此效应?细细思量,不禁使人哑然失笑,天下的母鸡可谓多多,而哈雷彗星每次光顾却只肯留下一枚彗星蛋,害得人们如沙海觅珠似地到处找,这不是简直在开人类的玩笑吗?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是漫天播撒病毒的彗星,还是辛苦光临一趟却只肯下一枚蛋的彗星,都与地球生命有着十分微妙的关系。

1981年,一批日本天文学家的发现使生命来于彗星的说法进一步得到辅证。他们通过对彗星缜密的观测发现,彗星彗尾中粒子的大小与细菌的大小完全一样。同一年,美国天文学家又指出,彗星粒子释放出的辐射光与有机物释放出的辐射光完全一样。

其后不久,科学家们在金星、木星、土星的大气层中也陆续发现了形同细菌的粒子。这说明,生命之源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近年来,射电天文学家们的发现更令人震惊,在目前已判明的存在于星空中的50多种化学物质中,起码有45种具有生命意义,似乎整个宇宙,就是一部制造生命的奇妙机器。

持“生命源于宇宙”观点的人认为,生命和宇宙同源,大爆炸产生了宇宙,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用这种理论勾勒出的生命历程简明而清晰:

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形式;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础;

碳、氢、氧、氮是构成氨基酸的四大要素。

大爆炸时产生碳、氢、氧、氮,同时产生氨基酸等生命前物质,并在宇宙尘云中演化为原始生命形式,然后通过彗星、陨石为载体广泛播撒在无数颗星球上。仅就地球而言,由于条件适宜,于是生命之种得以繁衍、演化、进步、发达。

这里所说的只是宇宙创造的无限生命形式中的一种——蛋白生命。因为地球的条件适宜蛋白生命的存在,所以情有独钟地接纳了它,而在别的星球——以我们地球人类狭隘的认识范围视之不可能存在“生物”的那些荒漠球体上,也许恰恰生存着一种或多种我们未知的生命形式,这种想法应该是合乎逻辑的。

3.跳动着生机的陨石

1806年,瑞典化学家贝尔采留斯在法国陨落的“阿列”陨石中首次发现有机化合物,进而成为前所未有的碳球粒陨石的收藏创始人。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对碳球粒陨石进行有机化学研究。然而,在此期间,对陨石中有机化合物起源问题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一些科学家认为,陨石中的有机物是非生物起源,即通过无机途径产生于无机物中。

我们会发现,当今的天文学家能列举出许多极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可能是未来生命的“半成品”。这些有机化合物都是在宇宙中被发现的,它们都是无机起源。还有的科学家认为,陨石中的有机物就是地外生命存在的证据。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迄今尚未停止。

有利于“陨石中有机化合物是非生物起源”的支持者的充分论据是这样一个事实:陨石沥青中硫、氮和氯的含量高于地球上的同类化合物。“碳球粒中的有机物是生物起源”的支持者们从自己的观点出发,一谈到在陨石中发现很像地球石油的碳氢化合物时,便一下子用上地球石油是生物起源的理论。但实际上,关于“地球上的所有石油都是生物起源”的假说并未得到公认。此外,其中有些假说还把所有地球石油的起源同彗星碎块和碳球粒陨石等宇宙天体陨落到地球上联系到一起。不管怎样,石油碳氢化合物多半是起源于宇宙,石油中所含的元素和化合物在太阳系中被发现,而且其分布很广。对太阳系行星的光谱研究已证实,在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上都发现有石油成分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宇宙探测器在金星大气中还发现碳氢化合物的大量凝聚物。在月球的环形山中也发现了如上所说的陨石中所含的那些化合物。

俄罗斯科学家罗金勃留姆赞同“石油是宇宙起源”的观点,但他认为,地球上的石油并非处在“童年时代”,在时间上更加久远。地球上的石油是彗星带来的。

实际上,关于“陨石中的有机物是生物起源”的假说的支持者们,早在20年前就得到有利于自己观点且有说服力的论据——在某些陨石中发现了排列有序的奇怪元素,其中包括很像地球上发现的生物体——单细胞藻类。有趣的是,在许多排列有序的元素中含有只对生物性物质表现独特的碳族,其碳原子数不详。原来,在碳球粒中发现的某些有机物具有光学活性,它们有善于翻转极化的光线表面,进而在生物起源的有机化合物身上首次发现它们的光活性特点。而“陨石中有机物是非生物起源”的支持者们立刻站出来宣布,这些排列有序的分子是遭到陨石陨落后在地球上的污染。

有关陨石中有机物的争论迄今仍在继续。尽管根据各方面的情况推断,陨石中含有地外生命某种残存的形式,但这尚不是最终的结论。况且,到目前为止,尚无人认为“排列有序的分子”是在实验室试验过程中某种污染进入陨石内部形成的。许多直接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认为,“排列有序的分子”就是被矿化的残留下来的地外微小生命物质。

在谈到“碳球粒可能是对地外生命生存”的观点有利的证据时,需补充一点:在地面上陨落的天体中,很少有如此独一无二的。迄今为止,这些陨落的天体尚未被正式认定为陨石,有时它们被称作“假陨石”。在这些陨石中,有的还被称作“铜陨石”。1931年,一块黄铜块陨落到美国的伊顿地区。1820年,一块通红的石灰石碎块从天而降,陨落到英国“艾舍尔”号船的甲板上。1925年4月11日,一颗耀眼的火流星掠过天际,一块巨大的石灰石陨落在瑞典,在这块陨落的石灰石中发现了类似海洋生物的某种残存的贝壳类和类似三叶虫动物的残留体。在“假陨石”当中,最令人惊奇的是,1820年,一大宗“天书”在俄罗斯的近波罗的斯克从天而降,著名学者T·格罗古斯给它起名叫“气生植物”。这种天降之物就是一种宇宙起源的植物体。不久,致力于这项“假陨石”研究的T·格罗古斯被同行们指责为对“天书”的化学分析有误,这同对他的许多其他学术著作的抨击没什么两样,从而导致这位年轻学者悲剧般地早逝。

这些陨石甚至成为加速同地外文明之间联系的“信使”,它们或许是最令世界震惊的其他智慧生物均可利用的联系手段。科学家确认,在某些陨石的碳球粒中发现的长有机链分子,很可能来自那些大量射向我们的某个遥远的文明。这些长有机链分子是否载有密码信息呢?

还需指出的是关于自远古时起人类就同地外文明有过接触的“古代宇宙接触”说。这一假说的支持者正在从神话、传说、古代文化遗迹以及古世纪和中世纪的历史文献中,寻找人类同地外文明接触的踪迹和证据。

1974年、1975年和1976年,先后在俄罗斯的卡卢加举行的第9届、第10届和第11届“科学继承和发展K·齐奥尔科夫斯基思想”研讨会上,“古代宇宙接触”说的支持者们和反对者们经过充分研讨和辩论,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关于“天外来客”的假说并非是什么幻想,而是完全科学的推断。

此外,参加研讨的许多专家学者强调指出,关于“天外来客”的科学假说是可以应用的。不过,在应用这一假说对文化古迹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应特别慎重,该假说创始人之一M·阿格列斯特早在1961年就强调过这一点。

从陨石中有机物的生物性到国际急进派协会发射宇宙联系信号的人工性的论据,都是关于“存在外星生命和地外文明”假说的支持者们提出的。他们把这些作为地外存在生命和智慧生物的证据,但这些推断都尚未被科学事实所证实。寻找地外文明庞大的天文工程活动迄今毫无收效,进而无法解释是否真的存在地外文明——宇宙仍在沉默。

关于宇宙沉默(“心理真空”)的问题已引起许多科学家的关注,科学家们提出一系列推断以解释这种宇宙沉默。一些人发现了这种“心理真空”的原因在于寻觅人工信号的方法不正确。另一些人认为,关于地球文明的科学技术尚不完善。还有人认为,在有人类居住的太阳系的周围存在一个人造“沉默区”或“隐秘区”,况且,人类还刚刚步入自身发展的“年轻阶段”。

C·什克洛夫斯基热情地捍卫和广泛宣传处于初期阶段的宇宙生命的万能性思想,他反复检验了自己的观点后得出结论:地球生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生命现象。

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必将遭到许多人的坚决反对。其实,下面的论据是最富有实质性的:第一,不应把技术文明暂时存在这一可能性观点视作其发展中一成不变的定律;第二,“类地”文明是可能存在的,但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C·什克洛夫斯基在最近的一次证明他关于“任何技术文明存在的暂时性”论断的讲演中,提出关于“智慧生物是生物演化走进死胡同的一个演化分支”的论题。

他认为,人的智慧是在自然界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发明”,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发育过剩,从而使这一生物物种走进演化的死胡同。从这一意义上讲,可把人的智慧同中生代爬行动物的犄角和甲壳或剑齿虎那奇大无比的獠牙相比较。

这自然会使人们如此类推:目前处于高级演化阶段的人类物种智慧上的发展过程和对其自相矛盾的运用,是标志着物种本身将面临下一个演化的死胡同?人类大量储存核武器以准备自我毁灭生存环境——这是不是人类由于发展过胜的一种自杀行动?归根结底,这种演化的死胡同是不是宇宙中智慧物种一个可能的演化分支?——这自然可用以解释宇宙沉默!

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中缺少轰轰烈烈奇迹的这种沉默,是任何一个地外文明在宇宙中进行扩张时制造假象的一种必然。

科学家们提出一种观点,基本粒子是通向毗邻、膨胀、紧闭或振荡的宇宙的微小通道,我们所处的宇宙就是这种宇宙,它也像一个基本粒子。

俄罗斯科学院著名学者M·A·马尔科夫院士认为,在星系和神秘类星体那活动异常激烈的核心中所发现的惊人的能量释放,可能就同自然或人为的物质湮没和反物质有关,这进一步证明在我们的假闭合宏观世界和应该毗邻的假闭合反物质世界之间,发生和发展直接有效的实体性和物质性接触是完全可能的。

作为在宇宙中诞生和生息的生物体的人是由宇宙物质造就的,因而也受宇宙规律的支配。同时,人又是有高度组织性和有思维的宇宙物质体。如果宇宙创造了以人为代表的智能物质,那便可合乎逻辑地推断:整个宇宙是由思维物质构成的。

这一有组织的宇宙物质体完全不该让人繁生,因为它可能已有无数种形式,大概其思维和实现思想的方法都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因此,可以合乎道理地推断,宇宙中可能存在有思维的构成物或生命的许多形式,它们的特性与我们人类截然不同。

天空和海洋出现的各种怪物和奇异现象、光怪陆离的“云朵”、UFO以及载有类人生物的光球——这一切都可能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不容忽视:宇宙能,其中包括太阳能,都可在近地宇宙空间形成各种全息图像。这一结论是根据专家们的全息摄影的假说得出的。

美国心理现象工程技术专家认为,全息模型或校正模型的实质在于,宇宙中的信息并非像我们习惯认为的那样仅限于在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形成,就其实质而言,是人的意念所支配的频率振幅结构进行的一种“傅立叶校正”,以便调整信息使其变成人更习惯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由我们实验的基本方位坐标组成的时空坐标就直接变成可利用的有序参数了。例如,一个线团如果处在我们已习惯的三维空间,我们看上去它就是一个球形。线团如果处于二维空间,它就是这个线团的球形截面,我们看上去它就是点和椭圆形剖面线的组合图形。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工程技术的实践中:把复杂的三维零件变成平面图上的二维图形(即零件的图形是一个三面投影图)。否则,人就无法将准确的图形绘制在一张平面纸上。现在让我们想象有一个参数少的空间,但不是四维空间。

这样一来,便可照此推断,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想象中的“天空”实际上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由此可见,我们的意念可借助上面所说的“校正”穿越时空的任何部分,获得有关信息,它还能以某种特殊的形式解释信息。

根据维纳茨基的“智力圈”学说,由此可得出一个结论:宇宙空间本来就存在一个监控宇宙智能发展的永久性天然系统。实际上,各种特异现象都是太阳能和生物能在地球磁场条件下,经过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们还能在人的意识中引起时空移位,空中出现过去或未来的事件以及同久故者“接触”的事件,都是它们的表现形式。

一门新学科——心灵动能学的奠基人普里戈任认为:UFO和类人生物就是一种等离子体构成物,它能使自身组织达到可被视为生命体和智能体的最高程度。

卡兹纳切耶夫院士在这方面的研究计划中提出一种重要假说:如果第一个智能生物发现他是银河系中孤独而唯一的智能生物,他就会试图将“生命的种子”播种到其星球周围的其他天体上。为此会出现一些诸如“智能生物自身复制”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可能是,微生物“使者”将成为银河系第一批人类借助基因工程创造的人工生物“产品”。这样一来,星系的操纵者便可把对生命体的演化和发展编有密码基因的这些基因工程“产品”传播到宇宙空间的诸天体上,在这些基因工程“产品”中还包括这样一些智能生物——对星系操纵者在宇宙中发出的信号具有超敏感性。

如果“宇宙大爆炸”假说成立的话,那毫无疑问,明显不同于核蛋白生命体的各种能量物质千奇百态的生命形式也应成立和被人们所接受。该假说认为,地球上不仅存在许多其他形式的生命体,而且这些光怪陆离的生命体还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不仅能独立存在,还能同时存在于同—机体内,即分子生物体可与场的生命形式并存。这一观点同费多罗夫和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学说完全吻合。

俄罗斯杰出哲学家费多罗夫认为,生命不仅能以生物体的形式存在,还能以其他形式存在,而且生物的各种形式由于处在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它们还能同时并存,其中包括那些生命形式完善的永生的高智能生物的代表。

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他的《宇宙一元论》一书中阐述和创立了这样一种思想:“宇宙中高级生命的传播多半是通过繁衍和移民的途径来实现的,并非像古典人文学认为的那样是本星球自然产生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宇宙的意志·未知的智能》中强调指出:“在高级星球上诞生的高级生物的智慧和强盛是通过他们的后代传播到其他星球上去的。他们能预见行星的爆炸、太阳的熄灭,还能从那些即将发生宇宙悲剧的毁灭地迁移到其他安全地方。他们的意志几乎就是宇宙的意志。”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H·C·卡尔达索夫对地外文明的可能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类:已掌握本行星能量的文明;掌握了自己恒星能量的文明;掌握了自己所在的整个星系能量的文明。

4.外星人是人类的父亲吗

19世纪末,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赫胥黎说过:“古代的传说,如果用现代严密的科学方法去检验,大多像梦一样平凡地消逝了。但是奇怪的是,这种梦一样的传说,往往是一个半醒半睡的梦,预示着真实。”

德国语言学家史密特神父在研究中发现,在印、欧民族的宗教中,上神(天主)一词的语根是“照耀”的意思。而且《圣经》中“上帝”一词在古希伯来语中的意思更明确,它是“来自天空的人们”。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

关于人类的起源,一直有众多的猜测。从宗教观点出发,认为人类是由神创造的;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则认为人类的祖先是猿人。最近,一位科学家马莱斯提出了新见解,他认为,人类的始祖来自外星球。

大约在6.5万年前,一批有着高度智慧和科技知识的外星球人来到了地球,他们发现地球的环境十分适宜他们居住,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带充分的设施来应付地球的地心吸引力,所以他们改变初衷,决定创造一种新的人种,这种新人种是由外星人跟地球猿人的结合而产生的。

当时地球十分原始,最高等的生物只是猿人,尚未发现火种。外星人选择具有高智力和精力充沛的雌性猿人作为对象,设法使她们受孕,结果便产生了今天的人类。

马莱斯提出了证据,他对最近在圣地亚哥发现的一个5万年前的头骨的研究结果表明,后者的智慧远远高于今天的人类,从而推断他就是当时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之一。

马莱斯认为,目前唯一的问题是找出他们来自哪个星球。他指出,安第斯山脉的巨型图案,有可能是外太空船降落地球的基地。

当然,马莱斯的新论断还有待论证,我们姑且拭目以待。

据美国《世界新闻周刊》报道:在墨西哥一个孤独的村庄里,发现了不可思议的狼人人种。科学家们闻讯后大为震惊,立即对这个奇异的种族展开了研究。

狼人除了全身上下(包括脸部)都覆盖着黑色的卷毛以外,这个奇怪的种族从各方面看都像人。

专家们不能明确地解释这些狼人是怎样形成的。但在关于他们来源的理论中,也包括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他们是外星人的后裔!

他们有16个人:15名儿童和一名成人,共同生活在扎卡铁斯州的劳列托村里。他们都是一个名叫玛丽亚·露伊莎·迪亚兹的老妇人的子孙。孩子们绝顶聪明,但是,有关他们的情况却不多。这些狼人都是贫苦的农民,他们不喜欢抛头露面。

科学家们研究了遍体长毛的孩子。不少人因而得出结论说,他们的情况是遗传的。狼人家庭里的孩子,并不都有这种情况,但即使那些看来正常的孩子,也可以在下一代中生出长毛的后代。

另一些看到过狼孩的人认为,他们可能真是一个新的种族,由来自另一个行星的父亲繁衍下来。

支持这种理论的事实是,玛丽亚·露伊莎·迪亚兹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

在各民族早期的英雄神话中,英雄或者圣人常常表现为处女所生,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我国古代神话来看,这方面的材料也不少。如《太平御览》中保存有一种古老的传说,书中记载了禹的母亲“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而后又“吞神珠”生下了禹。关于黄帝的记载也是如此,《初学记》说,黄帝的母亲“见大雷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然后“感而孕”。对于诸如此类的神话记载,古人有一个重要的结论性观点,那就是先秦典籍《春秋公羊传》所说的:“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推论人类的起源,通常从考古学和人类学出发,把知母不知父的上古时代称为母系氏族社会,并且认为是由群婚现象所造成的,而所谓处女生育的问题只是表示一种禁忌。“处女生殖”的确是上古时代的一个事实。最初的人类根本就没有今天我们所认为的那种“人类父亲”。而所谓的“母系”实际上就是地上的母猿。因此,人一方面作为物质生命体,具有动物性的欲求和局限;另一方面,人作为精神生命体,又具有一种潜在的特异能力。

同类推荐
  • 谁来修补破损的地球(星球保卫战)

    谁来修补破损的地球(星球保卫战)

    关爱自然,热爱地球,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爱她的鸟语花香……我们要真正学会保护地球,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筑起一道绿色的环保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关注生态文明责无旁贷。
  • 骑行:知道这些就够了

    骑行:知道这些就够了

    一辆自行车,骑遍全世界,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农民十万个怎么做·生产生活篇

    农民十万个怎么做·生产生活篇

    《农民十万个怎么做·生产生活篇》主要内容涵盖四个方面:一是介绍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方法,增强农民生产管理的本领;二是介绍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三是介绍与消费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农民更好地做出消费决策,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介绍饮食保键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 思维简史

    思维简史

    《思维简史》这本书所要描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思维技巧,解题方法,而是在于了解我们自身的思维方式,其是否能让我们确定方向,到达目的地;是否能让我们更接近自我层面,启迪我们能有更多的一些关于自我的思考;是否能从多种思维方式或方法中汲取对我们自身有益的养料。但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形成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如媒体、网络、物质形式等,一些固有的思维或观念,已经泛滥了。比如“技能是可以速成的”“成功是可以被提炼的,可以被复制的”。当这些“思维谬误”出现在还未经世事的未成年人身上,我们或许会付诸一笑。可它一旦广泛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或工作中,甚至是出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其结果是令人恐怖的。
  • 动物世界的全报告(科学知识游览车)

    动物世界的全报告(科学知识游览车)

    《动物世界的全报告》本书为你讲述关于各种动物的科普知识。本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通俗易懂,能够培养读者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热门推荐
  • 游戏

    游戏

    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终结?在我身上发生了十分荒唐的事,起初看起来像是个意外,后来又像个玩笑,但最后我发现这事情其实非常严肃。第一次发生,是在地铁上。晚上10点40分,从天台路开往仁义广场的末班地铁驶出。车厢里空荡荡的,加上我一共七个人,镶嵌在天花板上的灯管奢侈地照亮了整个车厢,人们脚底下拖着长长的影子。大家仿佛都不乐意群聚,分散在车厢里的各个部位。两个看样子是刚下班的中年男人隔开一米的距离坐在我对面,一个扭头望着窗外,一个在专心发短信。一对年轻情侣紧靠在车厢尽头,互相之间做些小动作。
  • 洞玄灵宝千真科

    洞玄灵宝千真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亲爱的请别黑化

    亲爱的请别黑化

    国际变态苏锦重生了,重生在了一个女扮男装的娱乐圈小透明身上,从此走上了一条妖孽巨星的不归路顺带认识了某个国际大影帝以及国际心理犯罪学家。路亦斯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被人吸引,在此之前他一直坚定的认为自己是直男,直到某个变态妖孽对他说:“真不好意思,斯先生,我可能一直没有告诉过你,我是女人,为了表达我的失误,我决定将我最珍爱的艺术品——食人花苏锦标本送给你!”路亦斯:“……”接着夙七又道:“所以你要接受我的求欢么?”
  • 魔都歌手群

    魔都歌手群

    被雪藏了七年的歌手,突然有一天加入了一个歌手群。“魔都歌手群邀请你加入!”“杰伦哥,听说你要开演唱会了,十万张门票一天之内就售完了,真是好羡慕啊。”田芙甄说道。邹杰伦:“小甄,你也不错啊,演唱会也开了好多场了。”这才发现原来这个群,是在另一个星球里……
  • 安迪密恩

    安迪密恩

    在霸主陨落247年后,圣神教会在当年的朝圣者“牧师”的领导下,成为了人类世界的新一代独裁者。而在海伯利安上,一个名叫安迪密恩的死刑犯则从传说中的“诗人”手中接过了一项任务——保护赛博人济慈与“侦探”的女儿,因为这个200多年前消失在光阴冢中的孩子将成为全人类的救世主。
  • 不死局

    不死局

    算无遗策的天才相士,生平第一次遇见了一个他无论如何也算不准的少年。明明看到了少年确切无疑的未来,但现实却是一次又一次地脱离他的算计。最后一次,他对少年说:你会在五年内死去,而且会是自杀而死。少年笑了,说:五年后见。在这个曾经繁盛昌荣、此时却正在迈向死亡的江湖里,少年与相士相遇,然后对五年后的未来做出约定。所有人的命运都将在这一晚后发生改变。而江湖,也会开始改变。
  • 我还能陪你到天亮

    我还能陪你到天亮

    乔语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嫁给了一个恨她的男人。婚后两年,她日夜守候,费尽心思地讨好,却换来他一句:“离婚,你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她被他赶出家门,意外得知怀孕三月,满心欢喜地想要跟他分享这个好消息,却撞见他和其他女人颠鸾倒凤。那个被她放在心尖上的男人,亲手将她推下楼梯……她失去孩子,如他所愿地在他眼前消失无踪,那个曾经对她厌恶至极的男人,忽然像是疯了一般,满世界地找她……
  • 亿万星辰不及我和你

    亿万星辰不及我和你

    他们是青梅竹马,自从苏熙熙回国后,他总要调戏她一番,“江墨辰你好像变了一个人!”“哦——?我哪里变了?”“你变得好无赖!以前的陌尘哥哥去哪了!”他嘴角一笑,“宝贝~我只对你无赖。”
  • 糖尿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糖尿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