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此刻心里也清楚此时的景驹称王倒不是什么大事,最令他担忧的是张良应该也在这个时期和刘邦会面。
要是能够得到张良,那韩信就多了一个运筹于帷心里定会幄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囊,虽然现在有杜充,但是韩信心中还是缺一个让他心完全定下心来的谋士。为了探寻有关张良的行踪,韩信又派出探子在泗水境内四处打听。
然而一切都已经迟了,此时刘邦虽然攻打丰县失败,但却在下邳遇到了张良。
刘邦此刻吃了败仗,撤军途中遇到了张良和他带领的一百多人。
刘邦刚碰到他们还担心是支援丰县的军队吓得带着手下躲了起来,仔细一看对方一百多人便才放心出来碰面。
刘邦仗着自己人数多,语气便也傲慢的像个小混混似的毕竟自己以前也就是个泥腿子,便对张良发问“你们聚集这么多人在这里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我严重怀疑你们是秦军伪装的奸细。”
张良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眼前的人所包围插翅难逃,便也无奈忍受刘邦的欺凌。
“在下韩信,字子房,前往彭城投靠楚王。”张良心里也只能无奈,家道中落至此竟被混混无赖似的拦道。
一旁的萧何听到张良的名号,倒是来了兴趣“敢问阁下,祖籍何处。”
“韩国新郑。”张良面对他们的提问仍然保持着一股贵族的气质。
萧何继续追问“可是五次担任韩国国相一职的韩国张氏贵族。”
“正是。”
萧何把刘邦拉到了一旁低声细语。
刘邦也好奇“萧何,你拉我做啥,看那个人就不是一般贫民,说不定能抢一点财务啥的。”
萧何拍了下额头“沛公,你可知他是韩国贵族,他祖父做过三代韩国国君的丞相,他父亲做过两代丞相,相门之后啊!”
“那又如何,韩国早就被灭了,他家道中落现,在还不是一样落魄至此?”刘邦不以为是。
“若是他跟我们一起,如果日后我们发现到了韩地,以他的身份还是能够有仅次于王族的号召力,以后肯定会有作用,再说我看他遇事面不改色,若是为你所用,又多了一个谋士。”萧何苦苦的劝说着刘邦。
刘邦知道萧何的话应该没错,想要有所作为靠他自己这个泥腿子显然不可能,如果能多个人帮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刘邦和萧何又回到张良面前
刘邦一改自己刚刚的态度变的恭敬起来“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子房兄,我给你赔罪。”
刘邦果真如历史中的形象一样,粗鄙的说就是属狗的,一会儿就能换个脸去舔别人。
张良见他突然变化如此巨大,也是满脸疑问“不必了,家门不幸,无法续写家族荣光,就没有冲撞一说了。”
刘邦不以为然“哎,相门之后,我辈理应尊之敬之。”
“还不知你姓甚名谁。”张良反应过来还不知道对面是谁。
“我是刘邦,再这泗水郡的沛县起兵抗秦,他们也叫我沛公。”
“原来是沛公,在泗水郡,我已听闻您的壮举。”
“子房别取笑我了,我就是个啥都不懂的乡野村夫,这不,又打了败仗。”
“沛公不必气馁,今暴秦命数已尽,定会有所作为的。”
两人逐渐聊了多了起来,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便在附近一处村庄借了一户人家,开始坐着相聊。
“子房兄,你我既然如此投缘,何不加入我们,我们一起抗秦,我相信有了你的帮助,我们定会逐渐壮大。”刘邦现在摆明了就想拉张良入伙。萧何在一旁也频频点头。
张良则是受宠若惊“沛公如此看重我,我实在受不起,我来投楚王是想以后楚国复兴,若能立一个新的韩王,我会去韩地辅佐,继承先辈的事业。”
这时刘邦有点犯了难,不知如何才能留住张良。
萧何这时便插了进来“既然子房兄想辅佐日后的韩王,我们本不该阻止,,可是如今韩国还没有复国,也就暂时没有韩王,沛公如今刚拜会过楚王,沛公同样是个惜才之主,子房兄何不暂时加入我们,待日后韩地若新立韩王,我们定会送子房去辅佐韩王,决不食言。”
就把你随即表示“对对对,就如萧何所言,一旦有韩王,我定不会再强留子房。”
张良看见这儿人如此想要自己加入他们,自己又和这个沛公聊的投缘。自己此时也需一个栖身之所。
“那好,我就先跟随沛公。”
听到张良答应自己同意加入自己后,刘邦竟开心的手舞足蹈,拍手称快。
“好好好,我们多了子房兄,以后肯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张良跟随刘邦回到沛县,自此初步加入了刘邦的军事集团。
张良很快在一周之内指导刘邦出兵攻下防御虚弱的下邳,立刻奠定了自己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韩信的探子探知张良加入刘邦后便迅速回报给韩信。
韩信得知消息后,心中自是十分不爽,还是让刘邦快一步。
探子刚走,又有项梁派来的使者。
韩信便以上宾之礼待之。
使者很快表明了来意
“平公,我家将军让我前来是想让平公助他一臂之力。”
“项将军有需求随时吩咐就好,我定会听从。”
“我家将军希望平公你在三天之后能够和他一起去攻打楚假王景驹。”使者也呈上了项梁的亲笔竹简。
韩信打开看后上面是项梁诚恳的寻求自己的帮助。
“使者放心,回去告诉项将军,我韩信定会在三日后发兵助他,以后我军随时听从项将军的军令。”韩信也是诚意十足对使者说。
让人送走了使者后,韩信知道自己现在已经做出了选择,既然刘邦拜会了这个新楚王,那么他就要和项梁一起灭了这个新楚王,到时候看他还能投靠谁,如果他再敢来投项梁,韩信一定会找机会提前解决这个项羽未来最大的敌人。
韩信的目光坚定的看向远处训练的士兵,他们是韩信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