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0600000117

第117章 集结长平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一日,年轻的赵丹做了个很奇怪的梦,梦中满天的彩云向自己飘来,不久之后又四处散开。紧接着又突然有一条五爪金龙从天而降,匍匐在他的脚下,然后,赵孝成王就骑上了这条五爪金龙直冲蓝天。

然而,就在他骑龙急速拉升的时候,这条金龙又突然凭空消失,搞得他又开始急速下坠。而就在他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突然眼前又出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金山,差点亮瞎了他的眼,这时,他才醒了过来,结束了这个不知道算是美梦还是噩梦的梦。

梦是有特别含义的,这是那会人民的共同认知,所以,做完这个特别的梦后,第二天赵孝成王就迫不及待的找到了解梦的人

“梦衣偏裻之衣者,残也。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着,有气而无实也。见金玉之积如山者,忧也。”

这是解梦者给出的术语,大意就是说本来乘龙上天是好事,但是中途却掉了下来,毫无疑问,也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而看到的那座金山,不过也是眼前虚化的东西罢了,更算不上什么好事。

梦这东西到底准不准,咱也不好,毕竟咱也不是研究这一块的。但看到赵孝成王的遭遇,再想到当年晋景公的梦,突然就觉得,这东西,有点玄乎。

这不,赵孝成王做梦的三天之后,冯亭的使者就来到了邯郸,任务上文也已经讲过来。当然,赵孝成王有没有把这件事跟自己的梦联系起来,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后面的事情来看,这梦还真准。

当初,上党还躺在晋国怀抱里的时候,就是一块大地方,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三家分晋的时候,就对这块地方进行过争夺,最终魏国只捞到了一点,大部分都被赵国和韩国抢了。

这么一块地方,赵国自然是觊觎已久,现在,他自己还送上门了,赵孝成王这激动的心情啊,简直是难以形容。但是,他还要强装镇定,不想让人看出来自己很兴奋。

于是,他找到了赵豹,假装商量一下:“冯亭带着十七座大县想投靠我们,接受他如何?”

赵孝成王之心,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但是赵豹却不想如他的意,于是说道:“很多祸乱都是因为无缘无故得到利益而来的。”

赵豹的意思也很明显,无缘无故白得十七座大城,难保不会因此引火烧身,到时怕是失去的比得到的还要多。

然而,赵孝成王就是不甘心,强行辩解道:“我们这么有德行,怎么就叫无缘无故呢?”

这话就没法说了,你说你有德行,他还说他有德行呢。

于是,赵豹只能跟赵孝成王分析一下了:“秦国蚕食韩国,占领野王而令韩国南北不通,肯定是想得到上党之地的。冯亭为什么不直接带着上党降秦呢?无非就是想把战火引到赵国身上来罢了。秦国不辞劳苦发动军队来攻打韩国而赵国什么都没做就接受了上党,这难道还不叫白白获利吗!秦国国力强盛,军队善战,政令统一,最好不要在这个时候与他为敌啊,希望大王还是不要接受上党的好!”

赵豹分析得很有道理,但赵孝成王就是铁了心的要上党,当然,他也是有自己的道理的:“就算发动百万大军去攻一座城,一年半载内也不一定能攻下来,现在十七座大县送上门,这对赵国是大利,怎么不要!”

没办法,固执的人怎么说都是说不通的,赵豹只能退了出来。

而在赵豹走后,赵孝成王又找到了赵胜和赵禹,想跟他们商量一下。

按理说,赵孝成王作为赵国的国君,他想接收上党,没人能拦得住他,直接派人去就是了,完全没必要在这费什么口舌

然而他没有那么做,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想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侄子的这点小心思,赵胜就看了出来。所以当赵孝成王找到他的时候,他只说了一个字。

“善”。

好,既然王叔都同意了,这赵国也就没人敢再说什么了,那么,就辛苦王叔一下,去上党跑个腿?

于是,赵胜带着赵孝成王的命令来到了上党,封冯亭为万户,上党的其他县令全部为千户。

赵国成功接收上党,按理说,冯亭该高兴才是,但是,他并没有。见到赵胜后,冯亭甚至眼泪都流了下来,哭着对赵胜说:“我不义有三,其一,作为上党的郡守,不能守之。其二,韩王令我降秦,我不能听令。其三,卖上党于赵国,为自己谋爵。”

说完,冯亭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赵国的封赏。

真大丈夫也。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这样子的吗?

关于冯亭降赵之后的具体去向,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有的说他跟着上党一起去了赵国,然后战死于长平,也有的说他回到了韩国。当然,还有的说他去了秦国,依据是秦始皇时期的右相冯去疾以及御史大夫冯劫,说他俩是冯亭的后代。

首先,不管冯亭最终去了哪,但根据《战国策·赵策一》的说法,在把上党交给赵国后,冯亭曾一度回到了韩国。

这是很难让人理解的,就如他自己所说,身为上党郡守,既不能守地,也不能听令,他还敢回韩国,就不怕韩桓惠王杀了他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冯亭大义凛然不怕死的可能,但问题是,他要是真死了倒好说,可偏偏他就没有死。相反,从结果来看,冯亭回到韩国根本就不是去领死的,而是去做工作汇报。

这就越让人看不懂了,这还有什么好汇报的,你做的根本就不是韩桓惠王安排的,汇报个鬼啊。

当然,为了看清真相,我们还是先看一下冯亭汇报的内容: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

意思就是说赵国听说韩国守不住上党了,已经发兵占领了它。

明明是你主动联系人家送给他的,现在却说是人家发兵抢的。那么问题来了,冯亭为什么要说谎?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稍后再看,我们先看一下冯亭汇报工作后韩桓惠王的反应。

《战国策》记载,听完冯亭的报告后,韩桓惠王没有任何怀疑,直接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秦国。而后面的事,也很有趣,秦昭襄王听完韩桓惠王的解释后,表示很生气,当即就派出了白起和王龁领兵至长平与赵国对峙。

整个过程看似没有问题,但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要知道,上党那么大个地方,冯亭把它送给赵国是正大光明的送的,又不是偷偷摸摸的。再者,赵国接收上党的时候也是光明正大的去的,还大气的封了冯亭为万户,其他县令为千户,生怕别人不知道。

那么这里就说不通了。

冯亭送的时候大张旗鼓,赵国收的时候也没有遮遮掩掩,这应该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为什么韩国和秦国就是不知道。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做个假设,比如说,其实韩国和秦国都是知道的,只是,出于某个目的,装作不知道比知道好。

有了这个假设,那上一个问题也就很好回答了(冯亭为什么要向韩桓惠王说谎),因为,他在演戏,包括韩桓惠王和秦昭襄王,他们都在演戏,而观众就是天下人。

当时的天下形势,楚国、魏国、韩国三个已是被秦国收拾得不要不要的,一点脾气也没有了。而齐国自从被乐毅摁在地上摩擦过了一次之后,就没缓过神来,算是得了半身不遂。至于燕国,在燕昭王手里虽强盛一时,向北拓地千里,但随着燕昭王的死,继位者没一个有出息的,其霸业也迅速凋落,更重要的是,燕国从来没有过雄心向中原发展。所以,在战国七雄中,此时能与秦国还能扛两下的,只有赵国了。

赵国在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以及吞并中山国,向北拓地等运动后,领土已是极大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赵国军队的战力曾冠绝七雄。虽然在赵武灵王死后,赵国停止了继续强盛的步伐,但在赵惠文王手里,赵胜、廉颇、赵奢、蔺相如等能臣武将相继登台,力保赵国国力不减。所以,在赵惠文王死后,赵国就已经被人盯上了。

其实,从白起率领秦军占领野王时,剧本就已经写好了。

韩国自知上党不能保,但就这么便宜的秦国又有点不甘心,所以,把赵国拉进来,让他两个大国火拼一场,就算韩国不能从中捞点好处,至少也可以让他们两败俱伤,怎么说应该也可以为韩国赢得一点安稳的时间。

所以,用冯亭换掉靳黈就是走剧本的第一步。

当然,韩国也不是唯一一个拥有剧本的人。赵国的强盛,在韩国这里也就是个嫉妒,但在秦国这里,就是眼中钉、肉中刺,统一大业上的绊脚石了。因此,这样的赵国,秦国是对它必是除之而后快的。

上党确实不错,但韩国毕竟肉少,所以,用上党把赵国钓了出来,这对秦国来讲,当然属于意外的收获。于是,韩国和秦国就很有默契的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了。

至于赵国,作为唯一一个蒙在鼓里的人,韩国和秦国肯定是不能亲自出面的,所以,他们派出了冯亭。而关于这个剧本,我想冯亭肯定也是有看过的。

因此,我们不妨假设,冯亭其实是一个三面间谍。表面上主动把上党献给赵国,其实是受了韩国和秦国的指使。韩国的目的很简单,让赵国跟秦国火拼一次,秦国的目的也很简单,既然要统一,这赵国迟早是要打的,晚打不如早打,没借口打不如找个借口打。

于是,赵国成了唯一的冤大头,虽然他现在正抱着上党偷着乐。

看完了剧本,现在再去解释冯亭的后代为什么能在二三十年后就能做到秦国右相的原因了,因为冯亭给他们攒了资本。

当然,以上内容仅限推测,并非史料所载。

总之,不管冯亭把上党献给赵国是阴谋也好,还是迫于形势也罢,这一步终于还是来了。

赵国在出兵接收韩国上党后,好像对三年后的那场大战有所预料似的,所以同时派出了廉颇领兵驻扎于长平。

两年后,战国最残酷的战斗开始。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这一年也是赵孝成王六年。为报复赵国从秦国口中夺食,秦国派出大将王龁率领秦国精锐直扑赵国,在长平与廉颇的驻军形成对峙之势。

秦军来势汹汹,但廉颇也不是吃干饭的,毕竟头上顶了一个春秋战国十大名将之一的头衔。所以面对秦军的进攻,廉颇丝毫不怯,率领赵军就是迎头痛击。然而,现实却给了廉颇一个教训:打仗,不是光有名将就够的,实力才是最重要。

很不幸,此时赵军的实力与秦军已经不在一个档次上了。几次交锋,廉颇皆败下阵来,士兵死了一批,手下的主将也死了几个。

不过,仗虽然打输了,但赵军的实力并没有损失多少,而此时,廉颇也再次发挥了他名将的作用。

眼看战场局势不利,廉颇立马调整了姿态,一改进攻为防守,开始在长平大肆修构防御工事。

据说廉颇在长平修筑了三层防御工事,第一层以山丘地形为依托,设据点,挖陷阱。第二层以河流为依托,占渡口,抢有利位置。第三层在平地以石头垒砌长城,延绵百余里。这三层防线东西横跨数十里,南北纵向百余里,在长平这块地方星罗棋布,又相互接连,

廉颇改变了策略,但秦军的攻势依旧不减,赵军的第一层防线很快被秦军突破,被迫退守第二层防线。

然而面对这第二层防线,秦军却久攻不下。

依靠着第二层河水防线的稳固,廉颇开始稳定局势,赵军也逐渐从接连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看着对面多次强攻无果的秦军,廉颇觉得,只要守住这条防线与秦军对峙,秦国必会退兵。

廉颇这么肯定,是有依据的,因为他懂一点地理。

长平位于赵国境内,与邯郸相去不远(与到咸阳比),不管是兵源补给还是粮草补给,都很方便。而此地与咸阳却是相去甚远,秦军千里奔袭,意在速战速决,这也就是它为什么前几波攻势异常凶猛的原因。因为秦军要想把咸阳的粮草运到长平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光路上就要消耗一部分,还要有专门的人,不管是效率还是速度,都是难以支撑秦军在长平打持久战的。

当然了,如果战争能按廉颇的设想进行,也就不会有一年后那悲惨的一幕了。

在战场上廉颇是主帅,但是在赵国,廉颇却没有多少做主的权力。

赵军接连败退,廉颇固守不出的战报很快传回了邯郸。看着赵军阵亡将领的名单,以及廉颇准备打持久战的准备,赵孝成王陷入了沉思。廉颇已经在长平驻守了两年,这两年间,粮草消耗巨大,赵国都已经开口找齐国借粮了,如果再要扛下了去,赵国怕是会先于秦国崩溃。

为了解决这个危机,赵孝成王找来了大夫们开会,主题内容就是要不要下令军队主动出击,速战速决。

当赵孝成王抛出问题后,第一个开口的人是楼昌:“出击也好,不出击也罢,这都是没有用的,还不如派人去跟秦国讲和。”

等等,哥们,你跑题了,咱现在讨论的是要不要主动出击的问题,不是议不议和的问题。

然而,没有人在意这个。

既然会议的主题都变了,那就接着往下聊吧。于是,虞卿(估计把魏齐送到魏国后又回来了)也开口了:“现在主张议和的人,一定是觉得不议和赵军必败,但是请注意,此时议和的主动权在秦国手里。”

虞卿这话什么意思,没人理解,就在大家暂停的片刻,虞卿又把目光投向了赵孝成王,问到:“请问大王,秦国是想打败赵国,还是不想打败赵国?”

这不废话吗,人家远道而来,难道是来给你开演唱会的啊。

所以赵孝成王回答:“秦国不遗余力,肯定是想打败我们的。”

正确,既然秦国那么想打败我们,而现在的主动权又在他们手里,赵国这样空手去跟他议和,秦国会理你吗?

说的也是,那该怎么办?

虞卿继续说道:“不如我们派出使者携带重礼前往楚国和魏国,看在这礼的份上,楚国和魏国肯定会接待我们的使者的,这样一来,秦国肯定就会怀疑楚国和魏国在跟我们联盟,到时候肯定会心有余悸,这样去议和,效果才能好。”

虞卿的方法确实不错,但年轻的赵孝成王却不这么认为。当然了,他也忘记了自己开会的初衷,会议过后,他既没有下令廉颇出击,也没有按虞卿的计划做,而是直接把议和的任务交给了赵胜,同时还派出了一个使者前往秦国。

同类推荐
  • 假如王伦没有死

    假如王伦没有死

    在《水浒传》里,王伦一般被认为是心胸狭窄的典型,后世常用来比喻各种嫉贤妒能、求贤若渴、但又是没有胸怀的人。自从被吴用设计,被林冲火并以后,从此身死名灭,成了别人眼中的笑柄。但是,当初王伦能成为梁山的第一任寨主,并且成为杜千,宋万的大哥,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如果当初王伦能识破吴用的暗算,躲过林冲的火并以后,梁山会怎么发展。本小说试图用假设的手法,为你讲述另一个你不了解的王伦,那个王伦没有死,水浒会怎么发展下去的故事,希望能写完。
  • 策行三国

    策行三国

    重生孙策,雄霸三国。一梦醒来,成了小霸王孙策,亲爹孙坚正在襄阳作战,命悬一线。爹要救,江山要打,乱世和美人都要拯救,但事情却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袁绍四世三公很强大,江东缺马难争霸。天子年少很聪明,读书人自负又天真。黄巾余波尚未平,门阀已经现雏形。名臣猛将只是舞台上的影子,背后还有无形的手。有痛快,有遗憾,更有无奈,但初心不变。用一点先见之明,集结良臣猛将的智慧和坚强,铸就一个强大文明的脊梁。这是我的三国,我是小霸王孙策。——老庄书友群:23470572,欢迎入裙!
  • 唐煜本纪

    唐煜本纪

    这是一个后世兵王意外魂穿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欢迎加入唐煜本纪书友群,群聊号码:724849953.
  • 王莽传记

    王莽传记

    简介:“君主“仁”,臣修“德”,民持“孝”,妃守“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山河一寸,将士万血。”朕从后世穿越而来,唯有一心,斩断汉运,接续汉骨。不求流芳百世,亦无惧万古骂名...
  • 重生之飞将之子

    重生之飞将之子

    生子当如孙仲谋!很多三国迷都遗憾三国第一猛将吕布没有儿子,若吕布有智勇双全的儿子,局势又会怎样?吕布孤傲,勇冠天下,其子又当如何?一统天下,平定天下,是凭霸道、谋道还是兵道?
热门推荐
  • 怀情

    怀情

    避雷专区:什么时候写的忘了,这篇节奏很快,剧情漏洞比较多,阅读感受并不是特别好,以及依旧是be。杀伐果断、风流一世的夜无双,伤风败俗、不知分寸的艾南方。相遇本是天注定,奈何有缘却无份。世人都道夜王府有痞妃,挥霍无度,流连烟火,不知廉耻,伤风败俗。世人都道夜王府有病妃,容貌尽毁,不学无术,卧病在床,无所事事。可谁又知世人口中的妃,倾国倾城,温婉贤淑,学富五车,有一手好厨艺,亦有一身好武艺。夜无双与艾南方从小结伴,长大后顺了父母的意思结成娃娃亲。成婚第一年夜无双与艾南方如胶似漆。……成婚六年,艾南方大病,几次从鬼门关徘徊,全靠草药吊着命。她有她心里的夜无双,可夜无双心里又是谁呢?
  • 问仙可有情

    问仙可有情

    “我叫云一一,师兄,你叫什么啊?”“你那么喜欢吃馅饼,以后我就叫你馅饼,臭馅饼”
  • 山自在,水如来: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山自在,水如来: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度思考。书中精选熊召政游记多篇,并有高考阅读原文和模拟试题阅读原文多篇。全书分三辑,第一辑以旅行和生活中的感悟为主;第二辑以游记为主,旅行和文化气息浓郁;第三辑旅行游记和佛语禅悟较多,大多数讲淡然的心境,纵情于山水之间,不要太追逐利益等精神。
  • 当爱已超越

    当爱已超越

    她生在农村,年轻时心高气傲,一心想嫁出去,嫁到有宽宽马路的镇子上去,但终没有如愿,依旧嫁在了村里。男人是个独子,家里条件还算不错。但是独子也有独子的不好。第二年,她生了个女儿。在当时的农村,尤其是在这种只有独子的家庭里,她的身份一下子掉下来,不得不开始低眉顺眼地做人……所以,她对这个女儿,并不是十分疼爱。从女儿呱呱坠地开始,她就觉得,自己的所有不顺利都是女儿带来的。
  • 魔武云传

    魔武云传

    云梦武府三少爷因自身问题,无法修炼魔法以及战技被人称为废物,但就在六岁那年,他强势崛起,横扫一切说他是废物的人
  • 纯爱之城

    纯爱之城

    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躲藏着一个崇尚爱情的火种,当火种遇到一个可以将之点燃的火源,爱情便一发不可收拾。然而长久处在抑郁中的年生,是否能将生性凉薄且善于行走的阮清微留下,让她为自己驻足呢?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第一章:遇见你,开启了一扇门 第二章:满城荒草,覆了谁的梦靥 第三章:。。。。。。
  • 超级武僧

    超级武僧

    天上掉馅饼的时候,地上一定有个坑等着你……信手涂鸦的练习册,无意中造就了一位畅销作家;早已习惯快意恩仇的生活,偏偏做起了执法者;突然想唱歌,于是就唱了,唱着唱着就成了歌星;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意外开启了户外真人秀的先河;武僧是假行僧,硬汉也柔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低碳饮食:属于你的绿色时尚新生活

    低碳饮食:属于你的绿色时尚新生活

    低碳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低碳生活也不仅仅是一种时尚,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件利在千秋万代的大事。节水、节电、节气,摒弃高碳模式,崇尚低碳生活……就是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可以让低碳生活变为现实,让我们为低碳环境、绿色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
  • 嬉笑者

    嬉笑者

    在旧神那个不怎么露面的混蛋胁迫下,轮回者们挣扎求生亦或是享受于无数个有着千奇百怪规则的世界中。轮回世界中的生存、各大势力的角逐、挣脱欲望的束缚、寻找世界深处的本质以及屠些蛮碍眼的神云云。这是一个即将编不下去的三流故事……(由ThepPopest作词作曲编曲演唱的第一卷同名曲《罪名》已在各大音乐平台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