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0600000012

第12章 郑国的伤痛

就在还没有开始行动的时候,雍纠就偷偷的把计划告诉了自己的老婆(也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雍纠的老婆是谁,祭仲的女儿啊。

所以知道了这个计划后她也很是纠结的,于是,就去问她老妈了:“你说老爸和老公哪一个更重要啊(父与夫孰亲《左传》)?”

面对女儿的提问,雍纠的岳母虽然不知道背后的秘密,但是还是给了她一个答案:“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传》,天下的男人都可以做老公,但是父亲只有一个,这能拿到一起去比较吗?”

祭仲老婆的思想是挺开放的,这让得到了母亲指点的雍纠老婆立马就把公子突和雍纠密谋要杀死父亲的事全盘告诉了祭仲。这让祭仲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不过他立马就清醒了,他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于是,雍纠第一时间成了祭仲的刀下之鬼,祭仲把雍纠杀了之后还把他的尸体丢到外边去了。

雍纠一死,公子突就意识到事情败露了,于是,他选择了和公子忽一样的路,逃离郑国。

公子突是个讲义气的人,走的时候还不忘把雍纠的尸体带上,看着躺在板车上的雍纠,公子突是又气又恨,一边走还要一边骂:“这种事你跟一个女人讲,你真是死的活该。”

雍纠是听不到公子突的骂声了,不然他可能会回他几句:“这种事你跟一个弱智的人讲,真是丢了君位去逃亡也是活该的。”

公子突从郑国逃走,于是郑国又没有了国君,那么,选立国君的任务又落到了祭仲的身上。

这时候他想起了之前出逃的公子忽,于是便把他迎接回来了。

兜兜转转,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不过,好像公子忽天生就不是做国君的命,他没有想到这次回来自己将会葬身于此。

在郑国除了祭仲可以废立国君外,还有一个人是敢杀国君的,这个人叫高渠弥。

早在郑庄公时代公子忽就很不喜欢这个人,并且多次建议老爹要除掉。当然,寤生没有听他的,不过这却成了公子忽死亡的导火索,因为高渠弥一直记着公子忽在郑庄公面前想除掉自己的仇。

二进宫的公子忽现在贵为郑国的国君,这让高渠弥没有一天安生过,他总担心公子忽总有一天会对自己下手的。

当恐惧达到顶点的时候,也就是高渠弥下手的时候。所以他为了不让自己成为被杀的那一个,决定先下手。

杀人之前总是要不动声色的,不能被任何人察觉的,这一点高渠弥就做得比公子突和雍纠要好。

因为,他找了一个机会邀请公子忽一起出去打猎。

当然,公子忽是丝毫没有察觉到高渠弥杀气的,所以,他不曾想到这会是一个陷阱,于是,没有一丝防备的公子忽就这样被高渠弥杀死在前去打猎的路上了。

从公子忽到公子突,又从公子突到公子忽,现在公子忽又死了,郑国的国君就在这废立生杀中换着玩似的。

后郑庄公时代的郑国国君是一份高危职业,这一点所有人都察觉到了,但是国君的位置是不能空的,所以这个任务又落到了祭仲的身上。

若论人选,公子突当然是最合适的,有经验也有威望,不过祭仲却不想把他迎接回来,所以他想到了郑庄公的小儿子公子亹。

可怜的公子亹就这样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

在公子亹继位的第二年,齐国举行会盟,郑国毫无意外的在被邀请参加的名单之内。

这次的会盟从表面上看跟以往的会盟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老司机祭仲从他的直觉中却预感到这将不是一个什么正经的会盟,所以他劝阻公子亹不要去。但是年轻气盛的公子亹根本不听祭仲的话,泱泱郑国,当年纵横诸侯的时候谁不是俯首称臣,难道现在一个小小的会盟都不敢去了吗,这里面能有什么诡计。更何况公子突还逃亡在外,咱也正好借这个机会到各个诸侯面前露个脸,让大家知道我才是现在的郑国国君。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公子亹大步流星地就赶去了会盟,而在这里他将遇到一个老熟人。

齐国现在的国君是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齐襄公和公子亹可是相识已久的。

所以这次会盟两人刚好可以见个面叙叙旧,不过与公子亹只带了高渠弥等随从前去参加会盟不同的是,齐襄公是带着齐国的军队前来举行这次会盟的,而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收拾公子亹。

齐襄公和公子亹的仇是年少的时候就结下的,所以,齐襄公举行会盟的真正目的有可能就是为了公子亹,就这样,本来一场正经的会盟因为公子亹和齐襄公的关系而变了味。

齐襄公是有备而来的,所以他一到会盟举行地的时候就开始跟公子亹翻旧账了,并且郑重的要求公子亹为年少之事道歉。

这让公子亹很是恼火,本是来参加诸侯会盟的,怎么就把私人恩怨也带过来了呢,并且还是陈年旧账,所以公子亹决定不理会齐襄公。

公子亹的做法是正确的,他要是道歉了,那以后在诸侯间还有郑国的地位吗?

当然,这个结果也早就在齐襄公的意料之内,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带军队来举行会盟的原因。

他要的可是公子亹的人头,要求公子亹道歉只不过是走走程序,要的是借题发挥,然后趁势杀了公子亹。

公子亹是个可怜儿,从他被动接手这个夕阳之下的郑国开始,他的命运就不属于自己了,落入齐襄公的圈套,看似可以避免,实则根本不可避免,身为郑国的国君,死于非命,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祭仲虽然不知道这次会盟正不正经,但他隐约感觉到主持这次会盟的齐襄公肯定是不正经的,所以他选择了不去。

公子亹没有这个运气,他逃不了这安排,倒是死得痛快,但是祭仲可就累死了,因为公子亹死后郑国大小所有事物又落到了他身上。

祭仲不仅要处理公子亹死后的事,他还要再为郑国找一个国君,好在寤生的儿子有很多,祭仲不需要花太多的力气。

能力强的不好找,填坑充数的还是有一大把的,这回寄住在卫国的公子仪就成了郑国的新国君

公子仪的能力虽然没有很出众,但至少还是个聪明人,他从前几任的经历里彻底认清了郑国现在的形势,这再也不是郑庄公时代了。

郑国必须要开始学着怎么做人了。

于是,公子仪一改郑国数十年来在诸侯间霸道的形象,从此,郑国开启了一段岁月静好的时光。

公子仪的岁月是静好的,但是有一个人却在负重前行,这个人就是他的兄长公子突。

当然,公子突负重前行的日子也快要到头了。

公子仪十二年(公元前682年),六朝元老祭仲在郑国去世,他的去世意味着公子仪拿到了在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不过好景不长,因为,仅仅两年之后,公子突回来了。

公子突的回归是蓄谋已久的,当初狼狈出逃的他其实根本没有离开郑国,而只是逃离了郑国的国都,随后便占领了郑国边界的一个封邑。

当然,这件事公子仪也是知道的,只是他没有对自己的兄长赶尽杀绝。

拥有一个封邑,也就等于是一个独立的诸侯,更何况郑厉公本就是郑国的国君,所以在郑国边邑的郑厉公在其他诸侯的眼里也就是郑国的国君。

一个郑国有两个国君,这让人受得了的啊,就连公子突自己都受不了,所以他多次联合诸侯进攻郑国都城企图复位。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让郑国在接连不断的遭受内忧外患之下,实力大减,郑厉公也就有了可以和公子仪斗一斗的资本。

周僖王(周庄王儿子,周桓王孙子)二年(公元前680年),公子突又一次带兵打到了郑国的国都,战争僵持不下。

这时,一个决定公子突命运的人出现了,此人名叫傅瑕,是公子仪的大夫,被公子突俘虏的。

傅瑕有一个过人之处----他比任何人都会求饶。

所以就在他被俘后,公子突还没有开口要怎么处置他,他自己就一个劲的说:“你要是放了我,我就可以想办法让你成为国君。”

开口第一句就是背叛自己的国君的,公子突当然知道这种人是什么德行,不过他说的话倒是挺吸引人的,所以,公子突还是决定跟他合作。

公子突把傅瑕放回去了,当然不是白放的,而是让他回去做内应。

而傅瑕也没有辜负公子突的期望,他顺利的把公子仪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杀了。

公子仪一死,公子突也就顺利进城复位。不过傅瑕却没有迎来他的新国君,当他还在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有拥立之功时,公子突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却是把他杀了,手起刀落一点都不犹豫。

人啊,还是要有点骨气的好。

当然,这事也不能怪公子突卸磨杀驴,只能怪傅瑕他自己,一怪自己没本事被俘,二怪自己认不清人。不过,他最要怪的还只能怪自己命不好了,碰上公子突讨厌的正是自己这种人。

公子突离开郑国都城的事我们一笔带过了,可是这一笔是十五年的时间,这十五年来郑厉公无时不刻在煎熬着,无时不刻在被磨砺着,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到郑国的都城,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对这座都城抱着幻想,他希望城内的每一个人都是盼望着自己回来的,不过他知道这是不现实的。所以现在他回来了,他要把这些年来没有支持自己的人全部杀掉。

光杀一个傅瑕是不可能过瘾的,所以他又找到了一个叫原繁的人,这个人在郑国可是来头可不小的。

他是郑武公的儿子,并且出生比寤生还要早。

也就是说公子突看到这个原繁还得叫声伯父。

不过伯父又怎么样呢,不拥戴我的都要受到制裁,为了让原繁死的明白,公子突找他谈了一下话。

公子突对原繁说:“傅瑕这个人啊,他对国君有二心呀,我才遵照周王室的礼仪刑法惩罚他的。那些帮助我复位并且没有二心的人我都会封他们为上大夫,但是伯父在我离开的时候,没有告诉我一点国都内的情况,现在我回国了伯父又没有来亲附我,我真的感到很是遗憾啊。”

公子突的话让原繁听得很明白,但他并不想过多的去解释什么,只是告诉公子突:“我只负责管理宗庙的一部分,其他事概不过问。你是想说我有二心吧,可是国家有君主而自己的心一直在外的,试问天下有比这更大的二心吗?国家有君主,试问国内的百姓谁不是君主的臣下。对,做臣下的就不应该有二心,但是公子仪在位已经十四年了,请问那些策划请你回来的人,他们难道不是二心吗?寤生的儿子还有好几个都在世呢,是不是他们都可以用加官进爵诱惑别人来拥护自己,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你又怎么办呢。”

原繁的话,字字见血,句句诛心,公子突被他的这一席话顿时说懵了,并且更让他想不到的还在后头,原繁最后又说了一句:“国君的意思我也明白了。”

说完便自杀了。

公子突在外的这十五年间我们很难去考察他遭遇了什么,他被人背叛过,他杀了自己的亲兄弟,所以我们很难去评论他。他以为自己可以看透人心,以为天下人都是像傅瑕那样的。从出逃到回来,他知道自己强大了什么,知道自己拥有了什么,知道自己可以利用到什么。可是总有一些人的心是他看不透的,有一些人即便出身公族,即便身处春秋那个乱世,他们依然可以不为外界所动,只留一颗心,一颗只属于自己的心,像原繁这样的。

公子突在这几十年里认识了一个世界,权力的纷争,势力的侵袭,他在这个世界上也学会的生存的手段,他已经很厉害了。但是他认识的那个世界只是人的一部分,还有太多他是见识不到的。

对公子突来讲,上天对他是不公平的,让他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他已经在这些磨难中变得麻木了。

他现在所做的一切,没有一个信仰,仅仅只是因为他需要这么去做,这对于他来讲其实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

不过,换一个角度去看,公子突又是被上天眷顾的,因为最后在郑国这个君位上的还是他,这是别人穷其一生都没有得到的,比起他的几个兄弟,公子突不知道要幸运多少倍。

当然,上天之所以选择了公子突,那也是有任务的,他还有一项使命需要去完成。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周王室强盛时期的天下法则,不过那是历史了,现在的诸侯相互杀伐兼并已经不是周天子可以管得住的了。

周天子的号令走不出洛阳城,所以天下的凡尘杂务也就用不着周天子来操心了,这倒给他节省了不少的精力。

但是,人是不能闲下来的,一闲下来就废了,这个道理同样适合周天子,所以现在闲下来了的周王室就搞了点事情出来。

周庄王(周桓王的儿子)时,他非常宠爱自己的小儿子王子颓,宠爱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他巴不得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给这个儿子,只是,现实不允许他这样做。因为,王子颓是小老婆生的,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所以,这个儿子在周王室其实是没有多大的地位的。

因为这个原因,周庄王苦恼得很。

没有地位的人就不配拥有任何东西,连呼吸都是错的,这一点在周王室体现得淋漓精致。

可是,周庄王不想看到这个结果,所以他把自己的爱全部给了王子颓。

当周庄王在世的时候,王子颓享受着这一切,因此,他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地位有低于其他兄弟,但是,王子颓的好时光并不长。

周庄王十五年(公元前682年),周庄王去世,他的长子姬胡齐继位,也就是周僖王。

在周王室的历史上,周僖王是一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天子,如果非要给他找个特点,那应该就是短命吧。

短命的周僖王在天子的位置上仅仅只坐了五年就一命呜呼了,他死后是他的儿子姬阆继位,称为周惠王。

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周王室就换了三任天子,这对一个人的命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用猜,这个人就是王子颓。

自周庄王死后,王子颓的命运就走向了另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是通往一个远离周王室中心的地方,这是王子颓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王子颓作为一个依靠王室身份生存的人,离开了周王室的中心也就意味着前途命运的未卜,这样的落差,让从小就生活下周庄王偏爱下的王子颓有点接受不了。

从周庄王到周僖王,从周僖王再到如今的周惠王,王子颓跟周王室的血脉联系越来越脆弱,这不是王子颓想要的命运。

但是,经历了这些,在王子颓的脑海中就慢慢产生了一个想法,他觉得上天既然让他生在了帝王家,那么就是想要他有一番作为的,他不甘心就这样看着周王室天子的宝座在别人那里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而这一却跟自己却没有关系。

看着现在的天子周惠王,他还要叫自己一声叔父,可真实的情况却是跟自己年纪差不多。

王子颓从小就得到父亲的宠爱,但是父亲却没有把最宝贵的东西留给自己,这让王子颓在内心感到了极度的不平衡,他觉得天下最好的东西就应该属于自己的,包括天子这个称号。

看着现在这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侄子,王子颓很不甘心,他不想承认这个事实,所以他要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自己名正言顺的机会。

等待的过程肯定是痛苦的,不过好在周惠王也不是什么好鸟,所以这个机会并没有让王子颓等太久。

王子颓是一个内心戏超级多的人,但是周惠王并没有看出自己的这个叔父有一丝的野心,所以他依旧安稳地坐在自己的君位上,并没有察觉到什么危险。

同类推荐
  • 诗酒剑唐

    诗酒剑唐

    开元末,圣人废杀太子李瑛。长安城内暗流涌动,皇子诸侯包藏祸心。吐蕃南诏各怀鬼胎,袄教邪魔人心惶惶。诸夷跃跃欲试,藩镇摩拳擦掌。这是诗人赞美的盛世,是侠客博名的乱世,是英雄野心的闹市。正是大唐。
  • 海南农垦发展史

    海南农垦发展史

    海南农垦的产生、发展、存在与命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中国当代史和海南历史密切相关。海南农垦发轫于中苏橡胶合作,经历了抗美援朝、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时期,一路颠簸走来,前进与发展是其永远的主旋律。海南农垦的每一次发展与变革,对于海南社会历史、土地开发、人口增长、生产关系改造、基础设施完善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大唐仁心

    大唐仁心

    熟悉金庸的读者都知道,金庸武侠小说的武功一般都是基于道家或者佛家的理论,基于儒家或者墨家的武功在金庸先生的作品里并不多见。儒家学说自对我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团体,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中一直流传着墨家的侠义精神。我想在我的这部小说里展现一些基于儒家和墨家思想理论的武功。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坚持“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开放胸襟,重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各个国家的宗教、文化、科技都传入了唐朝。我想在这部小说里也展现一些唐朝与周边各国宗教、科技、文化输入与输出的景象。安史之乱爆发,江湖侠客们皆认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遂纷纷投身义军,一场江湖腥风血雨就此展开
  • 一本书读懂礼仪常识

    一本书读懂礼仪常识

    在现代社会,礼仪修养几乎成为一个人,或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优雅的行为举止。得体的仪态言语等,都将成为构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本书从现实生化出发,对商务礼、职场礼仪、社交礼仪、举止气质、服饰形象仪表、用餐礼仪、说话艺术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礼仪常识进行详尽地阐述,帮助读者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魅力、改善人际关系。
  • 从三国开始的穿越

    从三国开始的穿越

    突然的来到三国,本来以为是个争霸流,谁知道想家的时候竟然能回去。带着地球的特产来三国交易,以为是个两界交易流,谁知道统一了三国以后突然出现了第二个世界。老天爷,你到底是个什么流?
热门推荐
  • 聪家与聪明

    聪家与聪明

    聪家所有人想对聪明说的话
  • 诺贝尔经典文学:田园交响曲(经典收藏版)

    诺贝尔经典文学:田园交响曲(经典收藏版)

    本书收录了纪德的三部代表作:《田园交响曲》《帕吕德》和《忒修斯》。《田园交响曲》被公认为安德烈纪德最成功的作品,是一个关于人性的自我欺瞒的故事。《帕吕德》和《忒修斯》则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宗教矛盾和古希腊神话对纪德文学创作的影响。
  • 蓝帽会·写给我的挽歌

    蓝帽会·写给我的挽歌

    林志铭遇见童海琪时,已经很红了,海报贴满全国各个唱片店的玻璃门,广告身价飙到了很多位数。他离最顶尖最当红的歌星只差一线,并且似乎永远差一线。“那是一道天堑,”林志铭向经纪人摇头,“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机遇。”他去一个剧组友情客串,在剧组包的酒店餐厅用餐,经纪人接电话出去了,正巧从外面进来一个女孩。女孩抬头看见他,脚步忽然顿了顿,一脸震惊。
  • 毒蛊小医仙

    毒蛊小医仙

    花洛伶本是花宗宗主得意门生,前途不可限量,谁知她遭奸人陷害被驱逐出宗,后被高额悬赏,过上了逃命的生活。“哎!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伶儿,你的记性真的很差。”她修的一手毒蛊把世人玩的团团转,唯独他体质百毒不侵“你如何认出我来的?”“这天下,修蛊的不就你一个吗。”“可这天下不容我。”“我容你,或者变成我的天下。”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假如生活斯骗了你》主要内容:说真的,他可是真心喜欢你的啊!如果我是你,肯定会带他远远地离开这里,这样不是很好吗?他可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未婚夫……你为什么不想嫁给他呢?
  • 我家鱼缸是万界飞升点

    我家鱼缸是万界飞升点

    一阵电闪雷鸣后,我家鱼缸成了万界飞升点。从此,一尊尊度过大劫的“神明”降临。就在陈歌惊慌失措的时候,他发现这些神明,好像有点不一样…手指一般大,御剑飞行的剑仙?手指一般大,脚踩魔云而来的魔尊?手指一般大,倾城倾国的圣女?就算是巨人,也只有二十厘米不到的身高?陈歌表示很无语:拜托,你们真的是神吗?小人国出来的还差不多!关键是,这些所谓的神,陈歌居然能像拍苍蝇一样一巴掌把他们拍飞。这就是神?天啊…好弱的神!
  • 名侦探柯南进化时代

    名侦探柯南进化时代

    义明:系统,你能做什么?系统:我能强化你的技能。义明:那么能强化力量,速度吗?系统:只要你有这技能,我都能强化。义明又问:怎么强化?“只要你能完成任务”“那么开始我的新生活吧”柯南:你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游泳,电脑,枪……都这么厉害。义明:那是哥有天赋。看义明,如何在高犯罪,悬疑名侦探柯南世界中装逼。。。。。。。。。(不要在意系统)本人第一次写书更新不一定
  • 我是仙界大玩家

    我是仙界大玩家

    这是虚拟游戏测试员齐禹,忽悠地球玩家征战仙侠世界的故事。
  • 末世宅活

    末世宅活

    一觉醒来拉开窗帘,她发现她没有穿越,但是世界却变了,这个到处是丧尸的末世让苏妙有一瞬间的恍惚,恍惚过后苏妙淡定的拉上窗帘继续了她的死宅,是的,我们的目标是:末世好宅活!(总之这就是一个在末世中顽强致力于她“一生好宅”远大梦想并偶尔打别人脸的死宅异能者的故事。)Ps:这可能是一篇佛系爽文
  • 动脑筋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动脑筋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