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0600000120

第120章 邯郸

秦军三路大军即将合围邯郸,看着身边临时召集的十万守军,赵孝成王知道,守已经是很难了,所以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和。

与长平之战前无心插柳式的求和不同,这一次,赵孝成王是认真的,所以,他很用心的研究了求和策略。

谁才是决定秦国战略方向的人,一直以来,赵孝成王的第一感觉就是秦昭襄王,但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原来自己错了。

秦昭襄王作为秦国的最高决策者,已快五十年,这五十年来他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在这五十年间他需要面对太多的问题。每一个时代秦国面对的问题都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一个人无法解决的,所以,秦昭襄王在前四十年选择了魏冉。而当魏冉的虎吞之策适应不了这时代时,秦昭襄王又选择了范睢。

从魏冉到范睢,秦昭襄王的角色从来都没有变过,但是,并不是战略制定者,而是观察者。

明白了这一点,赵孝成王便明白了在这个环境下谁能左右秦国的战略方向,他就是范睢。

确定了求和的对象,但赵孝成王也不能自己跑到咸阳去,所以,他还需要一个能为自己跑一趟的人。

而这个人很快也就出现了,他就是苏代。

这个苏代,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苏代。

说实话,这家伙命确实挺长的,到底有多长,咱也不知道,史书上关于苏代的年龄,只留下了四个字---寿终天年。

那一年,苏代代表齐国出使燕国,与燕王哙对话的场景,已是六十年前。

所以我们不妨来推测一下。

当年苏代见证老哥苏秦路过洛阳那磅礴的气势和排场时是多少岁,我们不知道,但从他的变化来看,心智应该是成熟的(一个小孩也不会想那么多),保底算就当他十五岁吧(也有可能是二十岁,二十五岁,三十岁,甚至更大)。然后花了几年时间游学天下,再然后又重走老哥的路来到燕国,不得志后又到齐国,在齐国混得还可以,又出使燕国,这中间怎么也要个几年时间。这么算吧,就当他从洛阳出来到出使燕国,总共花了十年,所以,与燕王哙对话时的苏代最少也是二十五岁。

现在距离当时已经六十年了,六十年后就是八十五岁,当时的卫生环境,医疗条件,活五十岁都算长寿了(很多国君拥有最好的条件都活不到五十岁),这八十五岁确实是个奇迹。

苏代由于毕生都在倡导合纵联盟,而各诸侯国在被秦国打的时候也会常常想起合纵联盟,所以苏代在各诸侯国之间一直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于是,当赵孝成王找到苏代的时候,而他也表示自己还走得动,愿意去咸阳一趟。

来到秦国,苏代找到了范睢,但他并没有送上大礼,也没有承诺给予任何好处,而是就范睢的个人地位进行了一个分析。

苏代问到:“武安君已经击溃了马服君的赵军了?”

这是一句废话,范睢瞟了他一眼回到:“是。”

苏代又问到:“秦军要包围邯郸了?”

这还是一句废话,范睢又瞟了他一眼回到:“是。”

知道就好。

“赵国灭亡,秦国一统,谁的功劳最大?武安君克敌制胜,攻城七十余座,在南夺取鄢邑、郢都、汉中,在北全歼赵军,围攻邯郸。这样的功劳,即便是当年的周公、召公和吕尚也不过如此吧。一旦秦国成就王业,武安君必定升为三公,到时您的地位可就在他之下了,您觉得您忍受得了吗?”

苏代说完,范睢便没有了最初傲慢的神态,此时留在脸上的只有僵硬的表情。瞅准时机,苏代继续说道:“秦国围困上党,但上党的民众却逃往赵国,这说明什么?说明东方诸国的民众向来已久不愿做秦国的臣民啊。试想一下,有这样的前提在,秦国即使灭了赵国,秦国就能得到赵国吗?我想不是的,到时候赵国灭亡,其北方的领土一定会归降燕国,东方的领土并入齐国,而南方的领土则落入到魏国和韩国的手里,到时候你觉得秦国还能得到多少好处吗?”

于私,白起将超过自己的地位,于公,秦国调兵遣将最后得利却不多,有了这两点,要是还不能说动范睢,这就没天理了。

果不其然,苏代说完后,范睢沉默良久。不久之后,他便找到了秦昭襄王,极力劝说他下令秦军从邯郸撤兵。

当然,范睢劝说秦昭襄王的理由肯定不会是说白起功大,所以,他避重就轻的讲:“秦军连年征战,现如今已是疲敝不堪,不如现在趁携战胜之威与赵、韩议和,让他们割地,也好让士兵休整。”

说的也是,长平一战,秦军虽然全歼赵军,但自身伤亡也不小,消耗巨大,现如今既然已经吞并了赵国一半国土,不如就此收手,临走前还可以找他们再索要几块割地。

于是,秦昭襄王下令,让韩国割让垣雍,赵国割让六城。同时派出楼缓前往邯郸,与赵国交涉议和之事。

既然要议和了,那就不能再兵戈相见了。所以,在派遣楼缓前去邯郸的时候,秦昭襄王还派出了一名使者一同前往邯郸方向,但是,并不是进入邯郸城,而是来到了白起的军营。

就在白起准备与王龁和司马梗汇合进攻邯郸的时候,秦昭襄王的一份诏书也来到了他手里,内容很简单,要求他即刻从邯郸撤兵。

拿着秦昭襄王的诏书,白起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现在是唯一能灭亡赵国的机会,一旦错过,当赵国恢复了国力,下一次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也许不在自己的有生之年。

白起不愿意相信,然而,这一切又是那么的真切,看着眼前的邯郸城,白起发出了一声怒吼。

纵有再多的不甘,那又能怎么,白起只能率领秦军回到秦国。

回到秦国,迎接白起的是无数的荣誉和呼声,然而,在这些荣誉和呼声下,白起却满脸愁容。也许此时的白起就已经料到,邯郸,这就是自己一生最后的战场。

对于秦昭襄王的命令,白起耿耿于怀,但他知道,这一定不是秦昭襄王自己想出来的。于是,白起把目光投向了范睢,两人的梁子就此结下。

白起率领的秦军走了,邯郸的包围也就解除了,赵孝成王本该高兴,然而,他却如同白起一样---高兴不起来。

因为,楼缓带来了秦昭襄王议和的条件---割让六座城。

话说六座城与邯郸比起来也不算什么,但此时的赵国新败,半片国土已经沦陷,再割让六座城,确实有点下不了手,所以,赵孝成王犯起了难。

面对这样的难题,赵孝成王一个人不好决定,于是,他找到了一个人商量。有意思的是,他没有找到赵国人,而是找到了替秦国出使而来的楼缓。

对于这一点,我很难理解,这是什么逻辑。估计楼缓也是,所以面对赵孝成王的询问,楼缓(楼缓曾在赵国被赵武灵王重用)也觉得很尴尬,所以只能推脱的说道:“此非臣之所能知也(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说的也是,人家代表秦国来找你索要割地,你却问人家这地割好还是不割好,换了谁也不好回答。

然而,赵孝成王却不觉得尴尬,看楼缓把这个问题踢走了,他还心有不甘的追问道:“虽然,试言公之私也(话虽如此,你发表一下个人意见也是没关系的嘛)。”

碰到这样的主,也是没办法,楼缓只得开口:“但话我先说清楚,人的身份不同,说出来的话被人理解的意思也是不同的。我代表秦国过来,要说不割地,那肯定不是我的本意。但要说割地吧,别人肯定又会觉得我是在为秦国说话,所以,也不太好说。但大王非要我说的话,那我就觉得还是割地给秦国的好。”

听完楼缓的话后,赵孝成王轻轻的点了点头,说了一个“好”字。但他具体是什么意思,没人知道,不过这可把虞卿吓了一跳,于是赶紧找到了赵孝成王,表示千万不能割地给秦国。

当然,虞卿也是有有备而来的,所以见到赵孝成王后,虞卿直接就问到:“大王觉得秦国这次退兵时,是疲惫了还是有所保留?”

这是一个非常犀利的问题,它的犀利之处在于这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除非白起率领着秦军继续围攻邯郸,直到打下来或败退,但现在白起带着秦军已经走了,所以,这是一个无解之题。但如果非要给它一个答案,那就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虞卿问这个问题,显然是有自己答案的,并且,他还坚信赵孝成王的答案跟他一样。

果不其然,赵孝成王回答到:“秦国攻打我们,已经不遗余力了,肯定是因为疲惫不堪才退军的。”

漂亮。

“既然大王认为秦国是因为疲惫不堪了才退军的,那大王为什么还要拿他们没有攻下来的六座城去换他退兵呢?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他们无力攻打的,并且他们的退兵也是迟早的事,现在为什么还要用这六座城去资助秦军呢,要是第二年他们修养好了再来攻打赵国,那是大王还能有什么办法呢?”虞卿追问到。

说的也是哦。

不过赵孝成王还是没有下决定,而是再次找到了楼缓,把虞卿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他。

这还真是有意思,还有国君背着臣子准备把国家卖了的。

当然,赵孝成王再次跟楼缓谈过后也没有直接下决定,而是在虞卿和楼缓之间来来回回谈了好几次,充当两人的传话筒。

在数次谈话后,赵孝成王和虞卿终于达成了共识:不如割让五座城给齐国,让齐国跟赵国结盟,以齐国和秦国素来的恩怨看,到时秦国一定会忌惮有了齐国加持的赵国,这样一来,赵国就可以用少一城的代价一下子交到齐国和秦国两个朋友,东西两边就都安稳了。

这逻辑,确实也挺感人的,还别说,赵孝成王也挺赞同,当即就把虞卿派到了齐国去,以五座城商量结盟之策。

齐国当然高兴了,无缘无故白得五座城,反正自己也不跟秦国交界,无非就是替赵国壮壮声威,这种事不干白不干。

这回轮到秦昭襄王傻眼了,咱使者派出去了,军队也撤回来了,都洗好澡换好了衣服就等着接受赵国的六座城呢,突然给我来这么一出,耍猴呢?

秦昭襄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刚回到秦国还来不及休整的秦军又接到了向邯郸进军的命令。

最可怜的还是当兵的,打仗的时候上阵拿刀砍的是他们,作战行军用脚长途跋涉的也是他们,现在被耍的又是他们。可是,他们有什么办法呢,接到任务后还是只能起身,火速赶往邯郸。

士兵们的苦是可以不在乎的,但武安君却是不能不照顾的。可能是为了让白起好生休养,也可能是秦昭襄王有足够的信心,所以这一次攻赵,秦昭襄王没有用白起,甚至连王龁都不用,而是直接叫王陵带着军队就去了。

再次踏入赵国境内,王陵跟秦昭襄王一样,信心满满。作为长平之战的参与者,他能体会到那场战斗对赵国的打击有多大。而走在赵国的境内,王陵也深深的感受到,一路走来,秦军未遇任何抵抗。

正如王陵所料,赵国已经彻底失去了抵抗力。

然而,事实是这个样子的吗?

当王陵率领秦军来到邯郸的时候,眼前的一切超乎了他的意料,因为这里戒备森严,城头站满了守城的士兵,各个英姿雄发。

其实,早在秦军发兵邯郸的时候,赵孝成王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也是秦军为什么会一路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原因。因为,赵孝成王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了邯郸,并且,还向各诸侯国派出了使者,请求救援。

面对有所准备的赵孝成王,王陵有点骑虎难下了,大家都知道赵国已经被白起打得他妈都不认识了,可偏偏此时的赵国又是兵强马壮(起码邯郸是这个样子的)。你要说打他吧,可能打不下来,你要说不打的,这千里而来的,一刀不砍,确实没面子。

于是,为了面子,为了名声,王陵决定干他一票,下令向邯郸发起了进攻。

如果王陵知道赵军此时守城的将领是廉颇时,可能他会重新考虑一下,然而,他没有这个机会了,当秦军发起进攻的那一刻,也就是王陵身败名裂的一天。

面对秦军猛烈的进攻,廉颇有条不紊的防守,几个回合下来,王陵一点好处也没捞到,人倒是死了一大批。

消息传到咸阳,秦昭襄王也很纳闷,没想到赵国竟然还能做垂死抵抗。当然,这一次他并没有把责任怪到王陵身上,而是对他继续信任。于是,秦昭襄王增兵赵国,协助王陵围攻邯郸。

第一次打败可能是运气问题,也可能是风水问题,但如果第二次还败,那就是能力问题了。于是王陵告诉自己,邯郸已经不堪一击了,于是得到援兵后,王陵再次向邯郸发起了进攻。

如果说上一次是意外,这一次就是实力的体现了。得到了援兵的加持,王陵依旧没能攻下邯郸,连城墙上的土都没刨一块下来,自己倒是损失了五个营。

仗打到这个份上,再打下去就没意思了,但就此退兵,这面子实在是没法搁。所以这时,秦昭襄王想起了白起,于是,如同上一次请他去长平一样,秦昭襄王又一次来到了白起的府上。

然而,与上一次的两人相视一眼,无需多言相比,这一次白起是无语。

面对白起的沉默,秦昭襄王只好挑明了讲,但白起依旧不给面子,说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现在的邯郸确实不好攻打,各诸侯的救兵每天都有到达的,他们对秦国的怨恨已积存很久了。秦军虽然在长平消灭了赵军,但是自身的伤亡也超过了一半,现在国内兵力空虚。远行千里越过河山去争夺别人的国都,赵军在城里应战,诸侯军在城外攻击,这样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战败秦军是必定无疑的,这仗打不得)。”

白起可能是做过分析了,说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是,这话从他嘴里讲出来就没多大意思了。那当年你以七万秦军攻破全盛的楚国都城时,不照样飞起来吗?

当然,秦昭襄王不能这么怼白起,他能做的只是强令白起出发。

然而,白起这次好像是铁了心的不动,连秦昭襄王的命令都置若枉然。没办法,秦昭襄王也不想跟白起杠,于是叫范睢出面,前去劝说白起。

范睢不出来还好,一出来更气,想到自己在战场上腥风血雨,还要防备这人在背后的暗算,白起那个气得啊,直接就称病躺床上不起来了。

对于白起心里的小算盘,精于算计的范睢当然知道,但他不会挑破。劝说不成,他只能如实汇报秦昭襄王。

违抗王令,按说这罪够杀几次头的了,但秦昭襄王像什么是都没发生一样,提也不提。

既然白起不愿去,秦昭襄王也不再强求,于是,他找到了王龁,命他领兵前往邯郸。

王龁没有白起的资本,也没有白起的脾气,所以对秦昭襄王的命令,他是十分的服从的。

看着离去的王龁,秦昭襄王内心翻涌,除了前方的战事,还有为秦国效力了近四十年的白起。

同类推荐
  • 从废墟到罗马帝国

    从废墟到罗马帝国

    经过黑死病洗礼的欧洲大陆并没有像历史中的那样开始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反而在活尸的威胁下苟延残喘。血脉凋零,王冠落地,帝国倒塌。而在这遍地废墟当中,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悄无声息的降临在这个崩溃之后的世界。
  • 泱泱秦歌

    泱泱秦歌

    穿越战国,一睁眼便是生死迷局!秦王即将一统的时代,却因他的穿越而发生许多变化。战役的损伤远超史实,秦王的能臣并未出现,六国的联盟,招招致命的刺杀,让秦国危在旦夕!面对自己带来的变化,沈御该何去何从,是辅秦?还是刺秦?
  • 楚汉杂谈

    楚汉杂谈

    你是皇长子,你父亲是个威严的皇帝。父亲发现你生性文弱,想让你磨练磨练,安排你去边关做监军。父亲用心良苦,安排帝国当家大将和二十万大军陪着你。父亲突然病故,有人想要弄权,矫诏让你自杀。你父亲给你准备了当家大将和二十万大军,他的意思是,无论朝堂有任何变故,你有皇长子身份还有良将、大军,都足以应付。没想到人家矫诏让你自杀,你真的自杀了。
  • 一本书读完人类探险的历史

    一本书读完人类探险的历史

    包含近200个冒险故事串成探险史,每个都是征途上的历险记,知识性强,受户外社区驴友青睐,是展示毅力和胆识的百科全书和资料大全。对于人类探险者来说,世界没有尽头,宇宙也不是极限。现在,就让我们翻开《人类探险的历史》,跟随探险者们的脚步,一起去感受探险带来的乐趣。
  •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历史不忍细看。历史如何能够细看?一细看,便好比用高倍放大镜看美人,光洁圆润全然不见,入目但是鳞纹交错、毛孔贲张、瑕疵毕露。于是,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处着墨,更何况,还需为尊者讳、为名人遮、为君王避、为时政忌。因此,读史时,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几分闪烁。那当然是史家的难言之隐。但其实那几分含混和几分闪烁中,往往藏着许多细节的真实。
热门推荐
  • 卦随天

    卦随天

    八卦五行相克相生,世间万物相辅相成。男主本一名“花样”少年,却命运多舛,误入异世界——混元境,在这里,又会发生怎样的奇异事件呢?欢迎大家观看玄幻小说——《卦随天》
  • 逆天特工妃:废物五小姐

    逆天特工妃:废物五小姐

    (正文完)她是紫荆大陆出了名的废物,家族的耻辱,更因貌丑无能,被欺辱至死,再次睁开眼的,是21世纪顶级特工,天都四强之首——紫云傲!废物?笑话!你见过会驾驭空气的废物吗?那些泼过我冷水的人我会烧开了还给你们!天下皆知,紫氏五小姐,左脸血色胎记,丑倾四方,可又有谁知,守宫砂破,毒斑消失,颜倾天下,风起云涌!她赚进天下财富,手握神力,不曾报复,却让陷害过她的人闻风丧胆,当21世纪的顶级特工穿越到这片紫荆大陆,且看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倾尽天下!他,是紫荆大陆闻名遐迩的鬼王皇君奕,出生便毒死了自己的生母,日夜药不离身,更被断言活不过二十……废物与药罐珠联璧合,共谱一世一双人的传奇。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没有哪一位艺术家能在全天二十四小时里不间断地创作艺术。他们成功完成的那些关键性的、具有恒久意义的作品,都出现在为数不多而且难得一现的灵感降临的瞬间。历史也是如此:我们敬慕一切时代中最伟大的诗人和表演艺术家,但是她也绝不是一位永无闲歇的创造者。歌德曾经充满敬畏地将历史称为"上帝的满是秘密的作坊"——即便在这个作坊里,无关紧要和日常繁琐之事也是无尽无休。在这里如同在艺术和生活的各种领域一样,那种精致的、令人难忘的时刻难得一现。大多时候,历史是一位编年记录人,她心思冷淡却持之以恒地将一个个环套编成一个巨大的链条——这链条延伸几千年,在它上面一个个平淡事实比肩而列,因为所有的精彩纷呈都需要准备时间,每一桩真正的事件都需要有发酵的过程。
  • 重生成为多肉植物

    重生成为多肉植物

    重生成为多肉植物后,张禹发现一切都变了……
  • 全唐诗补编

    全唐诗补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誓不为妃:空间之农家小医妹

    誓不为妃:空间之农家小医妹

    第一次见他,为了财直接看上了他。第二次见他:“看到钱的份上,先救你再说”许秋秋撇撇嘴。再次见他“宫月寒,我和你犹如这断发,恩断义绝,永不不相见!”笑看许秋秋,医术无双,玩转擎天大陆。
  • 条山苍

    条山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才不要和大魔王谈恋爱

    才不要和大魔王谈恋爱

    公然拒婚被贬回下界,回就回吧,为什么我会变成一棵草?草就草吧,我努力修炼还不行吗?可是为什么一直单身的我,回到这个熟悉的大陆会桃花朵朵开?一朵两朵,掐都掐不完。此时,身后的大魔王说:“不怕,我帮你掐。”“谢谢,麻烦你先掐死自己!”
  • 元诗别裁集

    元诗别裁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剑化魔传

    神剑化魔传

    本部小说是【天山化龙剑】的延续,江湖武林中流传的天下第一宝剑化龙神剑,却被西域沙海龙门客栈的老板娘凤落雁从天山派盗走,继而被江湖武林中人所争夺;朝廷东厂的势力如日中天,皇权渐渐被阉党所暗中掌控,魔爪开始疯狂的伸向江湖武林;化龙神剑却被化魔,成为一柄沾染邪气的魔剑;一时之间,江湖武林被搅动的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