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0600000077

第77章 最后的希望

一而再再而三的败在晋国的脚下,齐景公愤怒不已,好在上天给了他足够长的寿命。并且,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内,还给他一次扳倒晋国的机会。

齐景公五十一年(公元前497年),晋国中军佐赵鞅命令邯郸大夫赵午(赵旃的孙子,赵氏族人)将卫国进贡的五百户人口迁徙到赵氏的大本营晋阳。

面对赵氏宗主的命令,赵午不敢有所怠慢,立马赶回邯郸准备迁徙的细节事宜。然而,当赵午带着赵鞅的命令赶回邯郸后,却遭到了邯郸赵氏长老们的一致反对。

他们理由很简单:卫国是因为跟我们邯郸亲善才给我们五百户人口的,如果我们就这样一声不响把这五百户人口迁往晋阳的话,怕是寒了卫国的心。

邯郸长老们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同样,他们也给赵午提出了可行的意见:不如我们假装去侵略一下齐国,引来齐国的报复,然后再借口避祸把这五百户人口按赵氏宗主的要求迁到晋阳。这样一下,即不会寒了卫国跟我们交往的心,又不违逆宗主的命令,岂不两全其美!

就事论事,邯郸长老们考虑得是挺周全的,然而,他们却疏忽了一点,那就是赵鞅的脾气。

自己的命令下达了多日,邯郸方面却迟迟没有动静,这视我赵氏宗主何在?于是赵鞅大怒,下令把赵午召到晋阳来,而赵午一到,立马就被关了起来,并且,不听赵午解释就把赵午杀了。杀完赵午,赵鞅还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邯郸赵氏说:“这是我对赵午的惩罚,邯郸大夫的位置你们就自己选择吧!”

把人杀了,就这两句话?这还把不把人当人了?怎么说赵午也是一个封邑的大夫,这也太无法无天了。所以当赵鞅的话带着赵午的死讯传到邯郸的时候,邯郸赵氏立马就炸了锅,于是,赵午之子赵稷当即就举起了反叛大旗。

就事论事,赵鞅这事确实干得比较过分。

但事既然已经发生了,总得解决。

对于赵鞅来讲,赵稷这是反家反国啊,而对于反叛的人,是很好对付的,于是赵鞅立马命令上军司马籍秦出兵进攻邯郸。

这又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上军是谁的地盘啊,中行寅是上军将,范吉射是上军佐,你说他上军司马会是谁的人?

不管了,还是说邯郸吧。

邯郸是晋国的一个封邑,当初分封给赵穿后,便一直父子相传,到了赵稷时已是第五代。当然,虽说邯郸与赵氏大宗的血缘关系有点远了,但终究还是赵氏家族的。也就是说,邯郸是赵氏的地盘。所以,对于此次赵稷的反叛,赵鞅更多的是当做家族内务来处理,因此,他不会想到,此次邯郸的反叛将会引起赵氏家族自下宫之难以来的最大一场危机。

晋国六卿,同朝共事,表面上互帮互助,但背后确实相互斗争,相互排挤,又相互勾结,为了家族利益,手段百出。而挖墙脚这种事,也是不少干的。

比如中行氏,为了削弱赵氏的势力,其实早就盯上了邯郸。

中行吴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午,想的可能就是为了今天。

所以中行寅作为赵稷的舅舅,看到他反叛赵鞅之时,心里肯定是乐开了花的看。因此,就在籍秦奉命出兵邯郸的时候,中行寅已经蠢蠢欲动了。并且,与中行氏世代联姻的范氏,也已是摩拳擦掌。

中行氏和范氏就等着看赵氏的好戏,随时准备插手一把,而这一切都被赵氏的家臣董安于看在了眼里。所以他对赵鞅说:“赶紧做准备吧!”

董安于所说的准备是是意思,赵鞅肯定是明白的,但他很不屑。

怎么了,自己收拾家族内务,还碍着中行氏和范氏的事了?

赵鞅之所以不屑,是因为他相信,中行氏和范氏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因为晋国国君曾和大夫们约定,谁先挑起祸乱,谁将被处死。

所以赵鞅就在绛城安静的等待着籍秦的消息,然而,等了一个多月,邯郸方面却始终也没有任何音信(很明显是籍秦搞的鬼)。反而是中行寅和范吉射(范鞅的儿子)按捺不住的向赵鞅发起了攻击。

于是随着中行氏和范氏的行动,本来赵氏的内乱也就演变成了晋国的内乱。而在晋国两大家族的夹击下,赵鞅也是连连败退,一路逃回自己的老巢晋阳城。

既然战火已经挑起来,中行寅和范吉射又怎能善罢甘休,所以当赵鞅逃到了晋阳,两大家族的军队也就紧随其后包围了晋阳。

看着晋阳城外中行氏和范氏的军队,赵鞅怎么也不会想到,赵氏会再一次陷入生死之地。当然,即便如此,他也是不会放弃的,而转机也即将到来。

中行氏、范氏联手围攻晋阳,却久攻不下。与此同时,晋国绛都的其他几大家族也在密切关注事件的动向。毕竟,不管谁获胜,都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获胜的一方必定会吞并失败的一方以壮大自己,而在目前晋国六卿因实力相差还不大而尚能保持一种平衡的时候,如果有一家突然壮大,必定会对其他几家造成威胁,甚至是打破晋国朝堂近一百年来保持的平稳。所以在大家都还没有做好完全准备的时候,显然谁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

当然,完全失衡的局面不愿看到,但是微调还是很愿意的。比如说,在保持六卿基本局面不变的前提下,把势力比较强的家族打压一下,或者给他们换一个能力比较平庸的宗主,又或者是直接替换成自己的心腹这样还是可以的。

晋国大夫梁婴父,向来对中军将智跞马首是瞻,因此,智跞早就有了扶持他为卿以壮智氏的想法。

范氏支脉范皋夷,向来不受宗主范吉射待见,所以他也早就有了取而代之之心。

韩氏向来与赵氏亲善,并且,韩不信(韩起的孙子,此时韩氏宗主)素来与中行寅不和。

魏侈(魏舒的孙子,此时魏氏的宗主)属于中立派,且属于隔代继承,所以他在晋国暂且还没有什么根基,但是,他也是有脾气的人,比如说,范氏前任宗主范鞅得罪过他可从来没忘过。

晋阳的战火如火如荼,绛城的暗流也在风起云涌。既然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那就开个会讨论一下吧。

首先,中军将智跞开口:“我跟谁都没有仇,但我想扶持梁婴父为卿。”

然后,下军将韩不信开口:“我跟中行寅不对付,除掉他就可以了。”

再然后,下军佐魏侈开口:“我跟范吉射不对付,除掉他就可以了。”

再再然后,梁婴父开口:“我没什么想法,全听中军将的吩咐。”

再再再然后,范皋夷开口:“我想干掉范吉射,成为范氏宗主。”

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就是综合一下信息然后想一个能满足所有人要求的办法了。很快这个办法也想出来了:除掉中行寅,让梁婴父替中行氏为卿。除掉范吉射,让范皋夷成为范氏的宗主。

商量一定,智跞立马就进宫面见晋定公:“晋国有法,谁先挑起祸乱,谁就将被处死。现在赵氏、中行氏和范氏三家为乱,却只驱逐了赵鞅一人,这可不公平,还请把中行氏和范氏也驱逐了。”

中军将都已经开口了,晋定公还能说什么,同意呗。

于是晋定公在智跞、韩不信、魏侈三大家族宗主的簇拥下开赴前线。

现在就是四对二了,还加上一个晋定公,胜算应该没什么悬念了。然而,最后的结果却还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中行氏和范氏在四卿轮番的攻击下,竟然丝毫不落下风,不仅抵挡住了自绛都而来的三卿势力,更是扭转战局,转守为攻。

中行氏和范氏的实力向来是六卿中最强的,这一点,大伙心里都有数,但是,晋国公室再加上其他四卿联手都不是他俩的对手,这就有点让人惊讶了。

但不管怎么说,中行寅和范吉射是有点生气了,他俩自认为是在为晋国平定祸乱,没想到晋定公会在后面给自己来一下,这让他俩就有点恼火。于是一咬牙一跺脚就商量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进攻晋定公。

这可把自齐国投靠他们而来的高强吓了一跳,当年自己就是因为在齐国世卿斗争的时候准备挟持齐景公,才落得个如今流亡的结局。

所以高强极力阻止说:“我是吃过亏上过当的,这种事,怎么干都行,就是不能把枪头对准国君。现在智氏、韩氏和魏氏三家并没有表面上的那么和睦,如果你们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一定能战胜他们。到时候不管是谁赢了,国君不还是会去亲附最后的胜利者吗!但是如果你们先去攻打晋定公,这必定会促使他们三家更加团结。”

高强有理有据,并且还有惨痛的经验,但是此时脑袋已经热起来了的中行寅和范吉射哪能听进去他说的一个字。

二话不说,就发起了对晋国绛都的围攻。

从晋阳到绛都,从赵鞅到晋定公,作战的地点变了,作战的对象也变了,所以,战争的形势也意义肯定也就变了。

攻打赵鞅时,晋国人大多是在看热闹的,可能还有几个叫好的,甚至还有几个搬板凳吃西瓜的。但是现在开始攻打晋定公了,晋国人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于是在晋定公的号召之下,晋国人都把枪头对准了中行寅和范吉射。

引起了众怒,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一战过后,败下阵来的中行寅和范吉射只得逃往卫国朝歌。

中行氏和范氏逃跑了,赵氏的危机也就等于解除了。但是,当初智跞请求晋定公出面时说的可是驱逐三家啊,现在中行氏和范氏既然走了,那赵氏有该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赵氏的忠实盟友韩不信站了出来,极力为赵鞅说情。

而在智跞的计划中,本来也就没赵氏什么事,他要的是替换中行氏和范吉射,既然韩不信如此恳求,不如就随他而去。于是,在韩不信的安排下,赵鞅来到绛都,与晋国公室重新订立盟约,而他的这一页也就等于彻底翻了过去。

赵氏是平安着路了,但中行氏和范氏哪会甘心就此退出晋国朝堂,身处朝歌的他们巴不得再给晋国掀起一阵风浪。

于是,他们再次行动。

齐景公五十二年(公元前496年),中行氏和范氏的同党析成鲋和小王桃甲带领着狄人进攻晋国绛都。

与此同时,赵鞅也带着韩不信和魏侈正在前往朝歌的路上。

在绛城,是智跞坐镇,所以狄人并没有讨到多少好处。然而在朝歌,中行氏和范氏的处境就不一样了。

赵鞅率大军而来,并没有立即发起进攻,而是把朝歌团团围住。

围而不攻,有时候是最好的战术,比如这一次,中行氏和范氏作为逃亡之人,已无后援可用。被围一天,他们的实力就被消耗一天,日子一长,终有支撑不住的一天。果然,不出半年,籍秦以及高强就开始突围。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自己能够突围,其实是赵鞅的安排。

如果让中行寅和范吉射一直合兵一处,那将是最难对付的,所以,对他们围而不攻,先消磨他们的锐气,这才是最好的办法。当他们之中有人开始支撑不住的时候,必然会全力突围,而给他们一些突围成功的机会,这便会瓦解还没有突围的人的信心。当然,已经突围成功了的,赵鞅也并不准备放他们一条生路,比如这一次,从朝歌突围而出的籍秦和高强就被赵鞅在潞地打了个大败。

赵鞅玩得风生水起,远在齐国的齐景公也注视着这一切。范鞅的去世没有给晋国带来内部动荡,但这次邯郸赵稷的反叛却是实实在在的把晋国的朝堂搅了个底朝天。而齐景公等的就是这个机会,所以,早在中行寅和范吉射逃到朝歌的时候,齐景公就已经开始对他们进行援助,以求他俩能够多坚持一会。

齐景公以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然而,就在籍秦和高强突围成功后,受齐景公之命准备前往朝歌救援的郑国军队也遭到了赵鞅的袭击。

不管是进去的,还是出来的,赵鞅都密切的关注着,犹如围点打援。就这样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

齐景公五十四年(公元前494年),赵鞅开始了下一轮动作,分兵去包围中行寅和范吉射的第二个据点—邯郸。此时的邯郸大夫依然是赵稷---已经倒向中行氏和范氏了的赵稷。

而见邯郸危急,齐景公也连同卫国一去出兵救援邯郸。

除此之外,他还想到了一招,派卫国大夫孔圉联络世代受晋国压制的鲜虞人,并怂恿他们出兵伐晋。

齐景公为了使晋国多线作战,十八般武器尽出,然而这一切都没有使赵鞅有所意外。

见齐景公有意把这次争夺的焦点放到邯郸来,赵鞅立马识破,于是立即从邯郸撤兵,又合兵于朝歌城外。

赵鞅离开邯郸,这也就代表着齐景公准备在这里大干一场的愿望落空。从赵午被杀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的时间,齐景公希望通过晋国的内乱瓦解晋国的实力,看样子到现在还没有一点成果。

时间是不等人的,上天虽然给了齐景公很长的寿命,但齐景公也知道,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所以,面对自己一生的劲敌,齐景公决定下点血本干一次。

齐景公五十五年(公元前493年),齐国开始为中行氏和范氏输送粮草,由郑国大夫子姚和子般押送,而范吉射则前去迎接他们,当然,这一切自然是不能逃过赵鞅的眼睛的。所以为了彻底切断中行寅和范吉射的給养,赵鞅决定,亲率大军,前去阻截。

大战一触即发,赵鞅战前动员:“范氏和中行氏违逆天意,残杀百姓,想在晋国擅权而亡国君。我们晋国曾与郑国交好,但现在郑国也抛弃道义,附庸于乱臣贼子,既然如此,我们何不顺应天意,就此一战,匡扶正义。所有人听着,上阵杀敌的,上大夫得县,下大夫得郡,士人可得田十万亩,庶人也可得官职。”

多年以后,一个叫卫鞅的人在秦国施行变法,其中最著名的一条就是军功制度。秦军也正是凭借着这条制度,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可谁会想到,赵鞅是最早施用这个制度的人。

赵鞅身先士卒,战斗过程异常惨烈,赵鞅本人也身负重伤,但结果对赵鞅来说是极其欣慰的---郑国军队被打得惨败,慌忙丢下粮草辎重落荒而逃。

这一年对赵鞅来说,绝对是一个丰收的年份,齐景公给中行氏和范氏的粮草被断。郑国的军队又败于赵鞅手下,更重要的是,此时的晋国,发生了一件对赵鞅极其有利的事---中军将智跞死了。

长逝次补,中军将智跞死了,中军佐赵鞅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晋国唯一的实权人物。

这回做事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虽然他之前好像也没什么顾忌)。

齐景公五十六年(公元前492年),赵鞅再次包围朝歌,军队驻扎在朝歌城南。

之所以驻扎在城南,赵鞅是有他的想法的:城北留着给他们突围。

果不其然,见赵鞅的军队在城南驻守时,已在城里躲藏了多年的中行寅终于忍耐不住了,开始带着自己的部下于城北突围。

中行寅的突围很顺利,没有遇到赵鞅的军队。

但是,从朝歌出来后,他又能去哪?

这时,他想到了邯郸的赵稷,二话不多,便投奔而去。

中行寅能去哪,赵鞅肯定想得到,所以第二年,赵鞅就率兵包围了邯郸。事到如今,中行氏和范氏已是穷途末路,但此时齐景公依然不打算放弃。

齐景公五十七年(公元前491年),齐景公命大夫田乞(陈无宇的儿子)、弦施带领齐国的一支军队,汇和卫国大夫甯跪,发兵朝歌,救援范氏。

赵鞅的主力在邯郸,齐景公却让人到朝歌去救范吉射,他想干嘛,赵鞅不知道,此时他也不想知道。

赵鞅兵临邯郸,中行寅、赵稷在邯郸固守近两个月,终抵挡不住赵鞅的攻势。不多时,邯郸守军便力竭而溃,当赵鞅率军攻入邯郸时,沦陷六年的邯郸宣告回归。

败军之中,中行寅逃亡鲜虞、赵稷逃奔临地。

然而,就在赵鞅大胜之时,齐国的另一支军队却直入晋国腹地,一连夺取八座城邑,一下打通了一条齐国到鲜虞的路(看样子这就是齐景公救援朝歌的目的)。随后,这支军队便到鲜虞与中行寅会合,把他送到柏人(晋国封邑)。

在柏人,中行寅遇到了一个熟人—范吉射。

然而,赵鞅并没有准备给他们叙旧的时间。

齐景公五十八年(公元前490年),赵鞅便率军包围了柏人。在晋国的地盘上,被晋国的军队包围,中行寅和范吉射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不得已,只能弃城出逃,一路奔向齐国而去。

历时八年,经大小数十战,在晋国已有一百多年的中行氏和范氏终于被连根拔起。他们逃亡齐国后,赵鞅便取消了他们的世袭卿位。

晋国从此告别六卿时代,来到四卿时代(智跞想要扶持梁婴父为卿的想法最终没能实现,而范皋夷更是在中行寅突围朝歌的时候就被赵鞅杀了)。

遥想当年,荀林父与士会共同执政晋国的画面,谁会想到,他们五代之后的子孙,会走上一条这样的路。

这场战争,对赵鞅来说,他是最终的胜利者。而除了中行寅和范吉射外,还有一个人,也被称为失败者,他就是齐景公。随着战争的失败,已进入暮年的齐景公也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

同年,齐景公便带着未完的事业走入了坟墓。

当年被崔杼选中,年幼登基,在位五十八年,从一个嫩稚的孩童,到一个雄心豪迈的霸主。虽一生终还是未跨过晋国这座高峰,但其一扫齐国百年来的颓废,也算是成就功高。

只是,齐景公不会想到,自己会是姜氏齐国最后的辉煌。

同类推荐
  • 买宋

    买宋

    一翩翩少年郎,梦回大宋,阴差阳错买了个爹,没想到这个便宜老爹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八贤王,这……更凑巧的是,仁宗皇帝无子,论宗亲自己最近,要让自己继承大统,这……以武举之身入仕途,天下第一武状元,本是文人鄙夷的武夫,却以才华名满天下,这……平西夏,征辽邦,拥新法,促变革,继皇位,争礼仪,且看一介翩翩少年郎,如何买爹买来一个大宋……………………(本书为戏说党,并非考究党,许多桥段来源于历史典故,相声评书,如王华买爹神马的,不喜勿喷QAQ~~~)
  • 率土之滨

    率土之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乱世出枭雄,在血与火之中,在群雄并起的乱世,在战争里成长,在死亡边缘蜕变。他凭借手中的长枪和追随者的浴血奋战,以弱胜强,由弱变强。一步一步将强敌扫落,建立起了一个不可撼动的王朝。这里没有所谓的穿越乱入,没有所谓的金手指,没有熟知历史的未卜先知。有的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三国原居民艰辛的征服之途。用另一个角度去观赏这枭雄并起,英豪相争,逐鹿中原的三国舞台。
  • 九一八

    九一八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探究隐于事变背后的某种玄机。为此,《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九一八》撷取了事变发生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细节性的事件和话题,力图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你会看到,虽然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事变的爆发也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努力复杂博奕的结果;虽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早已臭名昭著,但也脱不开当时的国情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中日双方是事变冲突的主角,但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列强的姿态,从定意义上讲也极大地影响了事态进程与结束。
  • 混在大唐的屠夫

    混在大唐的屠夫

    你以为躲起来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像你这样出色的男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稀嘘的胡喳子,神乎其神的刀法,和那杯三勒浆,都深深地迷住了我。不过,虽然这是这样的出色,但是家有家规,无论怎样你都要和我回去,难道娶完媳妇就不用负责了吗?
  • 如果这是宋史(新版套装全5册)

    如果这是宋史(新版套装全5册)

    乱世是一只万花筒,能变幻出任何意想不到的东西。军阀郭威在家人尽被屠戳后登上了人世间至高无上的皇位宝座;柴荣众叛亲离濒临绝境却开始了自己百战百胜、波澜壮阔的一生;赵匡胤穷极无聊受尽白眼选择离家出走,没有任何人看好他的前景,几年之后居然轮到他来设计新一代帝国的蓝图。阴差阳错,期间历史的进程只要稍微正常一点点,就绝不是这个结果。而这些,也导致了新帝国的不一样。身为军人的开国皇帝却压抑军队;拥有一生不败的战绩,却在历代所有开国皇帝中创造出拓地速度垫底的纪录;站在支离破碎的土地上,却以惊人的速度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财富!
热门推荐
  • 长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长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长拳的特点是在出手或出腿时以放长击远为主,其动作撑长舒展、筋顺骨直,有时在出拳时还配合拧腰顺肩来加长击打点,以发挥“长一寸强一寸”的优势。套路动作数量和趟数一般较多,长拳中也间或使用短拳,但整套动作是以长击动作为主。
  • 河岳英灵集

    河岳英灵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蜜宠:总裁大人超给力

    豪门蜜宠:总裁大人超给力

    某日,季氏集团最年轻的继承人,掌管整个M市金融界的经济命门的季凉川坐在办公室“报告总裁,颜小姐被人跟踪了!”“解决掉。”“报告总裁,颜小姐被人陷害了!”“解决掉。”报告总裁,颜小姐被赶出来了!”“收拾东西,接她回家。”“总裁,哪个家?”“我的家。”婚后,某颜靠在某季肩膀上。“话说,我那么多次化险为夷,是不是都是你帮我的?”某季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否认三连,默默走开。留下某颜偷笑:早就知道是你啦~我的总裁大人!
  • 逍遥仙尘

    逍遥仙尘

    我本楚狂人,寻仙觅长生。剑指九天同,琴拂四海平。
  • 殿下,妾身很低调!

    殿下,妾身很低调!

    她,是被遗弃府外自生自灭的镇国大将军之后,是笑里藏毒的紫魅毒仙,还是江湖中闻名的大判官。受无数追捧,黑白两道路路亨通,一双魔眼,未卜先知。他是东楚皇唯一封王的皇孙,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夺命魔尊,他尊贵高傲,亦正亦邪唯我独行,翻手云雨,一念之间。当她遇见他,他说:你不过是我眼中的一个小丫头,永远跑不出我的掌心。她说:你就算是整个天下的主宰,也要乖乖称我一声老婆大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国之灵气复苏

    三国之灵气复苏

    [本书已崩,作者毒发身亡。慎入。书荒不在乎的可以看看前20万字,当时时间充足,没有那么水]当灵气复苏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代,面对无法调和的种族之战,三国的豪杰们能否放下仇恨与对立?曹刘孙三人又是否甘心放下手中权力,还给献帝?当一道现代的灵魂重生在麦城之战,面对灵气复苏的大争之世,面对关羽兵败被擒的结局,又会发生何事?(推荐票加更)
  • 北大经济课

    北大经济课

    “经济”是个无处不在的东西:无论是政治、商业,还是职场、社交甚至婚恋,都有或深或浅的经济学知识贯穿其中。《北大经济课》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事例对与我们休戚相关的各类经济现象进行全新解读,让你用更睿智的头脑洞悉世事。
  • 我睡了多久

    我睡了多久

    作者太懒不想写,别问我为什么。……...……
  • 甜穿80年小媳妇

    甜穿80年小媳妇

    李梦月有点烦恼,老公太能挣钱了,还总让她花,花得少就说不爱他,晚上各种折腾,真是个蛇经病。廖文辉:我老婆每天都在变美,还总不记得我,有点烦恼,只能晚上多让她恢复记忆。半疯婆婆:丈夫发财了不要我,儿子娶了媳妇不要我,气死了!还有两个女儿总也嫁不出去,老天怎么这么对我呀,命好苦!李梦:我每天都在想着怎么害死李梦月,可是这个贱人怎么也弄不死,还越来越美,越来越有钱,气死我了。
  • 建个营地当王者

    建个营地当王者

    诡谲重重的森林,捉摸不透的人性,深陷其中的暗局。这原本只是一款游戏。对,就这么简单。PS:题材源于《明日之后》《森林》《七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