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100000022

第22章 司马迁(3)

司马迁又西南行至陈(今河南淮阳县),这是战国楚地,春申君黄歇的城池和宫室还完好地保存着。司马迁参观了这座古城、凭吊了古人之后,便由此往西北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这是战国魏的都城。在这里,司马迁从当地人中了解到魏国灭亡的最后一幕:“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请降,遂灭魏。”(《魏世家》)由魏的灭亡,司马迁联想到对魏的存亡起过举足轻重作用的信陵君。于是便遍访关于信陵君的旧事轶闻。信陵君的故事中最为精彩的就是执辔迎夷门监者侯赢。司马迁在《魏公子列传》中记述了他的见闻:“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上者,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司马迁壮游便告一段落,然后回长安。

司马迁返回长安以后,被选到朝廷里当了郎中,郎中是汉朝宫廷内部官僚机构中一个很低的官职,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其职责是“掌守门户,出充车骑”,即皇帝在宫廷时,他们守卫宫门,出巡时,又侍从车驾。可见,郎中地位虽然不高,俸禄不多,却能接近皇帝,容易受到宠幸。在当时,这一职务还颇有吸引力,一度成为富贵子弟竞相追求的美差。在汉朝仕为郎中的途径很多,但主要渠道有三条:一是父亲官阶二千石,可以把儿子选送去;二是富可以家赀获得;三是可以先补博上弟子员,再经过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为郎中。司马迁的父亲是太史令,官阶六百石,家境也不富裕,司马迁不可能通过前两条途径仕为郎中,司马迁是作为优秀青年,先经过博上弟子员,成绩又考得好,才得任郎中的。从一个地位“近乎卜祝”之间的史官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皇帝的近侍,司马迁当初的确感到十分荣幸。

司马迁做郎中后,经常侍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司马迁24岁,随武帝巡行,西至空峒(今甘肃平凉县西)。他借此时机,经过实地考察,访问老人,把从书本中得到的关于黄帝的传说重新核实了一遍。他在《史记·五帝本纪》的“太史公曰”中记录了此事: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亚空峒,北过逐鹿,东渐于海,南浮江准矣,至长者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由此可见,这次空峒之行,司马迁虽为侍从,但他一刻也没忘记搜寻和印证史料,以完成他父亲的遗命。司马迁空峒之行的次年,即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奉命出使巴、蜀和滇中,这年他才25岁。这次奉命西征,是代表汉王朝去视察和安抚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他在《自序》中提到了这次使命的始末:“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司马迁此行,是西汉王朝与西南夷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早在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那时司马迁才6岁,汉武帝命唐蒙为将,率兵千人,从巴(今重庆一带)蜀(今成都一带)筰关(今四川西南汉源县)分道入夜郎国(其中心是今贵州北部桐梓),夜郎附近小邑因而归汉,汉遂建立了犍为郡,就是今天的四川宜宾。当时为了经营西南,汉朝曾动员了数万巴蜀之地的人民,修筑从宜宾到贵州北盘江(当时称牂柯)的道路,巴蜀人民不堪如此重负,纷纷逃亡,甚至有酿成民变的可能。汉武帝见仅靠武力镇压不能奏效后,便派司马相如前去安抚,推说此前的做法只是唐蒙等人的私意而已,朝廷本无心这样做,这才平息了众怒。司马迁的这次西南之行,比他的前辈走得更远了一些,不但到了巴蜀以南,邛笮(今西昌一带)之地,而且到了昆明。这次奉使是从元鼎六年启程,到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春回来的,时间不满一年。这次的西行路线,是南出汉中,经过巴郡,到了犍为郡,再到牂柯郡。由牂柯郡转到蜀郡,经零关道,到越巂郡(今西昌一带),最后抵沈犁郡(今四川汉源一带)。司马迁的这次奉使,不仅圆满地完成经略西南的任务,还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对西南地区的地理形势和物产状况以及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作了详细的观察和了解,这为他后来写《西南夷列传》和《货殖列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为了显示自己的功业,决定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汉武帝此次封禅的规模空前宏伟,在封禅之前,他亲自统率12部将军共18万骑兵,从云阳(今陕西淳化县之甘泉)北上,一路上旗旗招展,经上郡(今陕西绥德县)、西河(今内蒙鄂尔多斯左翼前旗)、五原(今内蒙五原县)等郡,越过长城,登上单于台,把匈奴威胁了一番。遂后又回到了桥山(今陕西中部县西北),在那里祭祀了黄帝冢,然后回到云阳,这是元封元年冬十月的事。到了这年的春天正月(当时历法以十月为岁首),这支庞大的队伍才又东下,去泰山正式封禅。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谈也随从东行,但在到了洛阳的时候,司马谈却病倒了。这时司马迁刚刚从西南出使归来,尚未见到武帝,便急忙赶到洛阳探视父亲。司马谈在弥留之际,嘱咐年时26岁的司马迁要继承祖业,着史立说,“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司马迁含泪接受了父亲的遗命后,因为职务的关系,便匆忙离开了洛阳,去追赶汉武帝的封禅队伍,扈从东行。汉武帝到了山东,先东巡海上。于这一年的四月才由海上到了泰山,开始正式封禅。因为封禅使司马迁有机会侍从武帝东巡海上,这便加深了他对齐地风土人情的了解,他说:

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琊,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齐太公世家》)。

此外《史记》中关于齐人的许多记载,如驺衍、公孙弘和许多方土如少翁、栾大、公孙卿、丁公、公玉带,也大都是侍从东巡时调查所得而写就的。

汉武帝封禅大典结束后,于元封元年五月,乘兴率领这支人马又“东至海上”。之后,便由东海北到碣石(今河北昌黎县境),巡自辽西(郡治在今河北卢龙县东),历北边至九原(今内蒙五原县),返回甘泉。司马迁这次从巡,又等于游历了一遍北部边疆,他在后来的《蒙恬列传》里提到了他这次北边之行的观感:

“吾造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为矣!”

他沿途考察了蒙恬所筑长城的宏伟,又为其滥用民力而叹息!

司马迁游历了东南、中原和西北,奉使出征又游了西陲和川滇,又领略了海上景色与塞外风光。有了这样的阅历,如此开阔的眼界,以及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写《史记》打下了基础。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即封禅的第二年,27岁司马迁,又侍从武帝参加了负薪塞河的工程。早在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夏五月,黄河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县南)瓠子决口,洪水泛滥,东南注入钜野(今山东巨野县),流经淮、泗,使河之南16郡人民大受其灾。当时武帝派汲黯、郑当时动员10万人去堵塞,但堵得不牢固,以后又经常被水冲坏。此后20余年,黄河不断在瓠子决口,人民深受其苦。至这次封禅,武帝到处礼祭山川,又念及此事。元封二年春天,汉武帝又到了缑氏城(今河南偃师县南),更东行,到山东半岛胶东,四月的时候,又去祭了泰山。因为这一年天旱,收成不好,而黄河在瓠子又一次决口,人民的生活更苦了。于是汉武帝便亲率百官去塞河。塞河前,武帝率领百官先行祭礼,“沉白马玉壁于河”,然后“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寘决河”。先在决口处用竹子打下一排排桩子,然后再填上百官背来的柴草和土石,加以防塞。除了堵塞决口之外,又为河水开了两条渠道,使其宣泄。又是宣,又是防,所以在这里盖了一座宫殿,称为宣房(取其与防同音)宫。这样做还担心难以成功,武帝于是作了两首《瓠子歌》,第一首是:

瓠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兮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延道驰兮离常流,蚊龙骋兮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

第二首是: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搴长茭兮沈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颓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

值得庆幸的是,在数万人的参加下,终于把瓠子决口塞住了,使河南、皖北、苏北一带的人民免受水灾。司马迁参加了这次活动,他通过实地考察的印象和有感而写下《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年才28岁司马迁在司马谈死后3年,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被任命为太史令,正式开始了他的史官生涯。太史令官阶六百石,在整个官僚机构中是低下的。司马迁对这一任命,还是十分高兴的。这一职务与他立志继承祖业,不辱父命,实现平生抱负的思想最相吻合了。为了当一名称职的史官,他“绝宾客之知,忘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尽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报任安书》)。这种极想有所作为的得意心情,流露在他给一位朋友的信中。他劝朋友挚峻不要离世隐居,而应该跟他一样,登上政治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建功立业。据严可均《全汉文》载,他在信中说:

“迁闻君子所贵手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伏维的陵(挚峻的字)村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荷累其名,固已贵矣;然来尽太上之所由也!愿先生少致意焉。”

然而他的朋友挚峻却是一位老于世故的人,宁愿当一辈子隐士也不肯出来,他在给司马迁的回信中说:

“峻闻古之君子,料能而行,度德而出,故悔吝去于身。利不可以虚受,名不可以苟得。汉兴以来,帝王之道,于斯始显,能者见利,不肖者自辱,亦其时也。《周易》“大君有命,小人匆用”,徒欲偃仰从容,以游余齿耳。”

如此韬光养晦是事业心很强的司马迁所做不到的,朋友是朋友,但志向各异。

司马迁为太史令的这一年,正是他处于富有活力的时期。他每天“细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从浩瀚的断简残编里,“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为继承父亲的遗命做好准备工作。司马迁除了游刃于这些文化遗产之中以外,作为皇帝身边的官员,他还得经常陪同武帝到各地巡视。开阔眼界,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有利于他的撰史工作。研究方法,既是太史令的本职工作,也是撰史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汉兴以来,仍然沿用秦历,即《颛顼历》。《颛顼历》很不精确,以致“朔晦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司马迁为太史令,很留心这件事,便于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和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等人上书,建议改历,汉武帝认为改历符合统治阶级受命改制的思想,接受了司马迁等人的改历建议,诏令司马迁等人制订汉历。当时参加的人有三四十位,其中公孙卿、儿宽、壶遂、唐都、邓平、洛下闳等,都是有名的专家。当然,主持改历工作的主要是司马迁。司马迁自己也曾说:“余与壶遂定律历”(《韩长孺列传》)。改订后的历法称“太初历”。这是一部“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汉书·律历志》)的精密新历。这个新历一改《颛顼历》以冬十月为岁首的旧例,而改或以春正月为岁首,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即所谓“夏正”。司马迁本是要学孔子的,孔子有“行夏之时”(《论语·卫灵公》)的话,《史记·夏本纪》中也有“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的说法,司马迁主持的这次改历,实现了孔子的理想。“太初历”奠定了现在阴历的基础,支配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达两千年以上。太初历对后世的影响之大,在汉代的重要性,就更不必说了。这正是司马迁写《天官书》和《历书》的实际根据和二书的价值所在。伴随历法的改订,武帝下令改元,即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紧接着的改革是“色尚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汉书·武帝纪》)。由历法的改订,促进了国家政治制度的改革,使汉王朝的面貌焕然一新。

司马迁立志撰写《史记》十分关心当代史,尤其是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他十分崇拜,他在《自序》中说:

“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青,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之言,罪莫大焉。”

可见他的着述是以汉兴以来的历史为重点。

司马迁为汉的强盛所陶醉,对汉武帝的辉煌业绩也充满了幻想。尽管太史令的工作十分繁忙,他还是夜以继日地赶写《史记》。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已经埋头写《史记》6年的司马迁,惨遭李陵之祸,面临着一场遭难。

天汉二年的夏五月,汉武帝对匈奴再次用兵,他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3万大军,从酒泉(今甘肃酒泉县)出兵,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李陵因立功心切要求参战。

李陵是李广的长子。李陵在年轻的时候当侍中,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仆与李陵,俱居门下。”李陵“善骑射”而且谦和、仁爱,人缘极好,所以武帝很赏识他,“以为有李广之风”。他曾带领800骑兵,出居延(今甘肃西北境),深入匈奴2000余里,去探察过地形。回来后,便拜他为骑都尉,命他在酒泉、张掖(今甘肃张掖县西北)一带教练5000名壮士以防西北胡人。这次当李广利出征匈奴,汉武帝便派他随同前往,专管辎重。有着乃祖之风的李陵,不愿屈居人下,便向武帝叩头请求,说他所练的兵,都是荆楚之地的奇才剑客,力能搏虎,射箭百发百中。他愿带领这些壮士独当一面,到单于山前,以分单于兵,这样就可以让匈奴不致专门对付李广利的大军了。武帝听后说:“将士难道还怕隶属什么人么?现在我发的兵多,分不出骑兵给你!”李陵说,他可以不用骑兵,愿以少击众,只带步兵5000人,就能去直捣单于的巢穴!武帝觉得李陵很有气魄,便答应了。武帝为万全计,又派驻居延的强弩都尉路博德率兵接应李陵。路博德从前曾是伏波将军,有过破南越(今天的两广)的大功,他也不肯屈做李陵的助手,便上奏武帝,说现在正是匈奴秋高马肥的时候,不可与之交战。不如待到来春,他和李陵各带5000人,到浚稽山(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喀尔喀境内)去夹击匈奴,一定会大获全胜。谁知武帝看了奏书后勃然大怒,以为李陵自己后悔了,故意托路博德上书的。当时,匈奴兵已人西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左翼前旗),武帝当即命令路博德将兵去西河,截断钩营之道,同时命令李陵在九月里出发,到达东浚稽山南龙勒河上,观察匈奴兵动向,如不见动静,即先回到受降城(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北),休养士卒。

同类推荐
  • 曹操:从洛阳小吏到魏武大帝

    曹操:从洛阳小吏到魏武大帝

    曹操,中国历史上让人又爱又恨、极为复杂、备受争议的风云人物之一。后世喜欢他的人,喜欢他敢做敢当、宁做真小人也不做伪君子,加之他文韬武略、才华横溢、体恤众生;而恨他的人,则恨他自卑多疑、权诈机变、虐残暴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让人恨得牙痒痒的。然而无论历史怎么评价曹操,都难掩其奋斗一生的事实。他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北部中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成就了不朽的功勋。
  • 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冯其庸传

    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冯其庸传

    冯其庸是我国著名的红学研究学家、著名艺术家、著名考证学家。他出身于贫寒之家,从童年起他就饱受苦难,历尽艰辛,由于家境贫寒和时世动荡,小学和中学曾经几度失学,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可以说,他主要是凭着不懈的个人奋斗完成学业,并最终成为令人敬仰的一代学术、艺苑大家。
  • 名人传记丛书:瓦格纳

    名人传记丛书:瓦格纳

    名人传记丛书——瓦格纳——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歌剧大师:“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是一本历史题材的人物传记图书,古今中外的十几个女人是《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的主角。俗话说,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这本《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中的主角都是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的杰出人物。她们征服的不是普通男人,而是世界上的翘楚,男人中的精英,她们是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她们性格迥异,追求不一,用的手段也是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将女性优势发挥到妙不可言的境地,她们同样可以在历史舞台上争取到耀眼的一席之地。
  •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来自德国的和平使者:“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丁玲文萃

    丁玲文萃

    丁玲,她在三十年代的出现,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她的吸引力,对当时的青年来说,是能使万人空雹的,举国若狂的。收入本书的十二篇短篇小说是丁玲文学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主神大道

    主神大道

    时间游荡,生命掌握在谁的手上?星河浩瀚,尘埃浮游漂向到何方?悠悠苍古,是谁在历史的长廊歌唱?长发满头,忽抬头凝望一生的时光?朝花夕拾,物飞流光。谁才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星光?成王败寇,悲凉枭雄。胜者绘画历史歌卷,败者悲愤浅吟歌唱。古来圣贤皆寂寞,遥遥千载时光过。命运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博弈天地棋局,笑谈百世人生。渺渺众生,皆为棋子。一生奋斗却不过是别人棋盘上的一卒。多元纵横,睥睨一切。无限挣扎只是我手指间的一抹余晖。欢迎来到主神的世界,欢迎来到我的世界……古月的主神空间:234250428全订书友群:451985924
  • 丞相,快到碗里来

    丞相,快到碗里来

    女扮男装文,爆笑,非NP!!但口味略重,男女主干净,结局一对一,入坑者慎之…*她常常在想,名气这玩意绝对是炒出来的!否则为何一本“合房指要”背的融会贯通的她,愣是被传成了三岁识五经,四岁论国策,这般坑爹?她也偶尔会想,若不是当初头脑一热,放着好好的公主不做,非要女扮男装入朝为官。如今便也不会落得遂安城断袖之首的名声,任人鄙视了…她曾无数次的想,如果不是当初色迷心窍,调戏了当朝丞相,结果弄得被他三天一次大弹劾,两天一次小弹劾,也就不会被皇上那鸟人,俸禄扣到差点倒贴了…面对着这样一个正直,凛然,从来不拿正眼瞧一下自己的丞相,她到底是该挠墙呢?还是挠墙呢?*片段一边关战事告急,众臣举手表决。看着尚在犹豫中的丞相大人,莫纤语猛的一拍桌子:“丞相,你到底举是不举?给个话!”众臣无不低头窃笑,某丞相脸上一道绿光闪过,缓缓将手举了起来…话说此时谁敢说“不举”?片段二清早时分,正是欲望最胜之际,某男某女折腾了半个晚上,终于气喘吁吁…被骑在身下的男人,喘息道:“我说你到底行不行?要不还是我来吧…”说完正准备翻身将某女压在身下。某女:“他婶婶哎~明明书上就是这么教的么,怎么换到我身上就不灵了呢?再来…”某女再一次将男人按在身下,口中说道:“我在上面!”片段三某丞相温柔执笔,一副爱妻的丹青摆在眼前,低头对着自己四岁的儿子,说道:“宝贝,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的东西便是你要画的东西…”萌宝看着娘亲的丹青,奶声奶气道:“爹爹闭上眼睛就看见娘亲了?”某丞相微笑着点头,示意萌宝闭上眼。片刻之后,丞相问道:“看见什么了?”萌宝:“一片漆黑…”==!P:本文开头要多搞笑有多搞笑,过程要多激情有多激情,结局要多美好有多美好~狐狸再次声明,简介无力,内容不小白,至于乃喜不喜欢,看上几章自然会有答案!倘若乃不喜欢,完全可以甩甩衣袖,呸上一句:“什么鸟文…”转身即走~如果乃喜欢,也请成全作者,动动手指“加入书架”,狐狸将会万分感激~若是恶意留言的,狐狸据对可以保证,先删了乃的留言,然后…P:推荐自己的完结文《无赖王爷彪悍妃》推荐好友古文:霏妍《霸宠懒妃》原妖《阁主,夫人来了》推荐好友现代文:风若羽《重口味腹黑小萝莉》
  • 快穿之我在位面拆红线

    快穿之我在位面拆红线

    本文1V1双洁,男主一直都是同一个人,大家放心观看~~林小暖的任务就是改变那些悲剧向的小说,拯救被后妈作者写死的男主,可是这些男主都是被女主害死的啊,拯救的前提就是要拆散他们……所以副作用就是被男主缠上了怎么办!!!本文甜宠,请大家放心食用~~~~本文又名:《爱好挖墙脚》,《女主恨死我怎么办》,《月老要疯了》,《男主都喜欢我怎么办》世界一:徒弟不好养世界二:三个男人一台戏世界三:男宠再爱我一次世界四:总裁不要跑
  • 想做先生的小尾巴

    想做先生的小尾巴

    第一次住进他家,他对她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哪里来的丑丫头?”后来却是:“喵小七,我允许你喜欢我!”“喵小七,你亲我一下!”…“不管你是什么妖魔鬼怪,鬼魅魍魉,喵小七,我都喜欢你!”在喵小七还没有出现之前,慕熙南认为他喜欢的人应该是有淑女的气质,飘逸的长发,好听的声音,娴雅的性格。但当喵小七出现之后,慕熙南才发现他真正喜欢的人是,会撒娇,会卖萌,不温柔,不优雅,除了可爱一无是处。【甜宠/软萌小甜心vs腹黑大恶魔】
  • 戈尔巴乔夫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戈尔巴乔夫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1991年苏联的解体震惊世界,对国际关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的讨论,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本书作者分别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形成与发展、“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要理论观点及纲领主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引发的恶果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形成过程、核心内容及其对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是一路货色、“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联剧变的关键性原因、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剧变的罪魁祸首。
  • 不朽迷途

    不朽迷途

    三百年后地球,灵气复苏;不朽仙朝驻入地球,它的到来开启了地球的武修时代。求收藏推荐,谢谢!
  • 你是我的小星星:星座宝贝个性化教育攻略

    你是我的小星星:星座宝贝个性化教育攻略

    本书独辟蹊径,从星座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教育的案例,对不同星座的孩子进行个性化识别,并将之与个性化的父母形成对照,再进一步分析家长和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的适应情况,最后给出家长和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的应对建议。以此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发现培养孩子的合理目标,针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孩子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的走向目标,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斩鬼传

    斩鬼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