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100000055

第55章 韩愈(4)

当时国子监的学宫有不少人均出身于势要之家,他们自视高贵,风气不正。有位直讲(品位较低的教员),很善于讲授礼学,但他的相貌比较丑陋,其他学官就轻视他,排斥他。在规定的中午集体用餐时,都远远地躲着他。韩愈获悉这一情况后,在用餐时吩咐一名吏员说:“你去把直讲请来,我要与他共同进餐。”韩愈以自己的行动提高了这位直讲的身价,教育了其他学官。此后,再没有欺侮这位直讲了。

韩愈担任国子监祭酒作了不少工作,使国子监的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韩愈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七月,被耀任兵部待郎。在此之前,成德节度使田弘正被其部将王庭凑杀死,王庭凑要求朝廷承认他为节度使,但遭到朝廷的拒绝,于是河北发生叛乱。魏博节度使李朔心听到田弘正遇害的消息,准备派深州刺史牛元翼统兵进讨王庭凑,王庭凑反而纵兵将深州包围。深州告急之后,朝廷把闲置已久的裴度请出来,让他率军三面援救深州,因粮草不足未能征服王庭凑。朝廷出于无奈,只得于长庆二年(822年)二月,委任王庭凑为成德节度使。与此同时,派韩愈充当宣慰使,前往镇州安抚王庭凑。对这危险的使命传开后,不少朝臣都为韩愈的处境担心。元镇上奏说:“韩愈可惜!”此时的唐穆宗也有些悔意,于是再下诏旨,要韩愈到达镇州边镜时,酌情处置,不一定冒险进入镇州。韩愈接到朝廷诏命却说:“让我进至边境相机而待,不要冒险而人,这是皇上对臣子的仁爱之心;但是为国尽忠死义,却是臣子的本分。”韩愈决心身入虎穴,表现出一种临危不惧的可贵精神。他在到达官军驻地后,写给裴度的两首诗:“日驰三百自嫌迟”,“恨不身先去鸟飞”,“风霜满面无人识”。

韩愈到达镇州,径人叛军大营。王庭凑如临大敌,剑拔弩张。韩愈入庭就座后,狡诈的王庭凑对韩愈说:“事情所以搞到如此地步,全是士卒闹的,不是我王庭凑的本意。”韩愈当即驳斥,喝道:“朝廷以为你有将帅之才,才授你以节度使之职,想不到你竟不能与士卒讲话安抚,听任他们胡来妄为!”韩愈刚说到此,一些兵士拥上来狂呼乱叫,说:“我们承德军的先太师(指承德军原首领。王庭凑之父王武俊)曾为朝廷赶走朱滔,征战血衣至今仍在。我们这支军队有什么对不起朝廷?朝廷为何把我们当成寇贼?”韩愈面对气势汹汹的士卒,镇静自若,侃侃而谈。他列举了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梁崇义、朱滔等背叛朝廷的军阀,不仅自己身败名裂,而且还贻害子孙,以及田弘正等归顺朝廷之后,子孙富贵荣华的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教育引导士卒忠于国家。但士卒却反驳韩愈说:“田弘正刻薄我们,所以我们才造了他的反!”韩愈机智地对士兵说:“你们说得也有道理,不过你们不是已经杀了他,并且杀害了他的全家吗?既然如此,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众兵士都觉得韩愈说得在理,情绪逐渐缓和下来。王庭凑担心韩愈继续鼓动士卒,于己不利,立即驱散士卒,哭着问韩愈来镇州的使命和真实意图。韩愈问:“你把牛元翼包围这么久到底想干什么?”王庭凑答应立即解围。韩愈一看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对他说:“如果真能解围,那你就没有事了。”后来牛元翼之围解脱,韩愈就怀着不辱君命的兴奋心情回京复命了。韩愈只身抚叛活动,表明他是一位既长于诗书道理,又具有胆略识见的难得人才。是他暮年为维护国家统一而做出的杰出贡献,

韩愈因镇州抚叛之功,又被朝廷耀为吏部侍郎。他在担任吏部侍郎九个月中对吏部某些不合理的旧制进行过整顿。韩愈长庆三年(823年)六月,又由吏部侍郎调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尹所管辖的主要地区是京城长安,这是皇戚贵族、权臣势要云集的地方,大批皇家的侍卫部队禁军,依恃其特殊的地位,横行不法,为非作歹。这是历任京兆尹最感头痛的官职。56岁之高龄的韩愈出任此职后,他执法严厉,禁军士兵私下议论说:“这个人连皇帝老子崇拜的佛骨都想烧,可千万别触犯他。”他担任京兆尹时,因为遇上旱灾,长安发生粮荒,韩愈采取严厉的措施,管制粮商,治理有序。由于韩愈执法不阿,得罪某些权贵和其他一些原因,当年十月,他又被调任兵部侍郎。不久,改任吏部侍郎。

韩愈长庆四年(824年)六月,病倒,获准休假百日,在长安城南村内的一所庄园中静养。他的学生、挚友张籍来此相伴两个月,贾岛也不时地前来探望。张籍在《祭退之》一文中,详细地描写过韩愈养病的生活情况:有时他们移船入南溪,荡舟起清波,鸥驾围着小舟飞翔,引来农夫村童聚岸观看;有时他们垂钓板亭,吟诗唱和,心情欢畅,忘却许多世俗烦恼;有时他们乘月登高滩,观赏着满天星斗,兴致盎然,经常是露沾衣衫,深夜方归;有时他们遇上老农,品尝他们送来的时鲜瓜果,深为他们的质朴所感动。但韩愈毕竟是患病的老人,他自己也深深感觉到身体状况的恶化,有时竟到了“足弱不能步”的程度。八月十六日夜,张籍应邀再度入韩宅。他们在一起赏月畅谈,兴致颇浓。为了助兴,还特地命两名歌妓“合弹琵琶筝”,丝竹之声在微凉的秋风中回荡。大概由于此晚夜深风冷,韩愈的病情加重,此后张籍天天到韩宅视疾。57岁的一代文学大师韩愈当年十二月二日去逝。对家人说:“获终牖下,幸不致失大节,以下见先人,可谓荣矣。”他辞世时,神色不变,仪态安详,张籍由此而称他为旷达之士。韩愈的遗体第二年归葬于河南河阳先人墓地。后来朝廷追赠韩愈为礼部尚书,溢号为“文”,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韩文公”。

韩愈重视教育,敢为人师,韩愈之家族是一个文学世家,又是一个官宦世家。其父辈兄辈,“才名振耀”,“文章冠世”,“道德文章优一世”,“立词为世轨式”。韩愈正是在这种家庭教育、熏陶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深知“正心”、“修身”在“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中的重要作用,更清楚教育在重要作用。韩愈自从步人仕途后,曾四次国子监之门,他三为博士,一为祭酒,专门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达八年左右。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提倡儒学的使命感,使他分外看重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韩愈志存高远,每每以振兴儒学自许,他深知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场扭转潮流的宏伟事业。重视教育,提倡师道既是培养队伍的有效途径,又是韩愈要实现政治抱负的必然要求。唐朝中叶以来,一部分把持朝政的士大夫仍然沿袭了魏晋门阀制度的弊风,将门第家世视为入仕的捷径。他们轻视学校,“耻学于师”,使尊师重教之风日衰。韩愈“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的坎坷经历,使他对钻营之风日盛、重教之风渐衰的认识更加深刻。韩愈在崇学重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教育理论。

《旧唐书·韩愈传》中说:韩愈“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韩愈一生学生很多,凡是经过韩愈指导教诲过的士人,都以“韩门弟子”自喜。在汴州时期,韩愈就结识了两位学生。一是比韩愈小四岁的陇西人李翱,他偶尔从徐州来到汴州,开始与韩愈有了接触。当李翱听到韩愈“讲文析道”之后,大为叹服。从此他一直追随韩愈,不久又娶韩愈堂兄韩弇之女为妻。另一个是比李翱稍大的张籍,贞元十三年冬张籍到达对州后,韩愈派车将张籍接到家中,二人互致倾慕之情。就给张籍安排了住处,以便就近读书、交流和指导。韩愈与张籍建立了一种在封建时代很少见的师生朋友关系,张籍一方面接受韩愈的悉心教诲,尊重崇拜老师;逐渐结下终生的深厚友谊。李翱和张籍经韩愈的教导,进步很快,成为韩愈后来领导的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在他赋闲洛阳时,身边就聚集了像侯喜、李翊等一批后进。韩愈教导弟子,热情认真,循循善诱。他要求从学的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他要求学生脚踏实地,打好基础,要排除各种干扰。由于韩愈的教育目的比较明确,所以,凡是诚心求教的后学,他都以诚相待。他曾热情地接待过一个狂生,事后此生又以信陵君礼贤下士之风要求并责难韩愈,韩愈非但不怪,反而复信给以解释和安慰,表现了他奖掖后进的殷殷之心。韩愈憎恶那些为谋取官职才去读书。习文的官迷和禄蠢。他曾严厉地回绝过一个姓陈的不肖子弟,此人向韩愈请教人仕的捷径,韩愈告诉他:向我求取做官的诀窍,就像向盲人问路一样。

韩愈不仅热心地教导弟子,也积极地为他们谋求出路。贞元十八年礼部考试时,韩愈向有关官员推荐侯喜、李翊等十名优秀青年。10人当中还有5人也在以后的考试中被录取。有4人当年进士及第。

韩愈在阳山贬所,又有区册、刘师服等投奔求教。韩愈在潮州,也不忘为当地兴办学校,聘用教师。他对潮州废学已久,百余年间没有一人在进士、明经考试中及第的现状十分不安,他特聘既通经典,又明先王之道的赵德为师,负责创办学校,教授生徒。同时,韩愈还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刚刚兴办的州学。韩愈此举,对潮州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

韩愈在《答刘正夫书》中说:“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韩愈并未为此退缩,他针对“好为人师”的责难,写了着名的《师说》,赠给弟子李蟠。在这篇赠言中,他提出了恢复师道的主张,针对当时社会上严重的耻于从师的弊风,阐明了为师的任务、作用和从师的必要性;还论述了为师的标准和师生关系的准则,批判了士大夫不重视教育、不重视师道的不良社会风气。

在这篇文章里,韩愈还有力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师道”不存的不良现象,以雄辩的事实说明“耻于从师”只能造成“愚益愚”的可悲下场。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韩愈关于“圣人无常师”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者不必贤于弟子”的见解,比较好地把握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鼓励弟子超过老师。正由于韩愈不顾世俗的嘲笑,既招收后学,抗颜为师,又作《师说》,公开宣扬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师道。为此,他遭到“群怪”的“聚骂”。

韩愈步入朝廷的最高学府,并担任了博士和祭酒之后,他就名正言顺地开始对国子监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了整顿。他首任博士时就发现,由于“公卿子孙,耻游太学”,致使学校生员不足。他提出充实国子太学和四门学生员的建议。他担任国子祭酒时,针对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官选择轻率无章、部分贵族出身的学官骄纵无理等流弊,上书有司,提出较为完整的改革方案,使国子监死气沉沉的局面为之一改。

愈在《源道》一文中,为保证教学目的实现,对教学内容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德育看,包括仁。义、道、德等整套儒家的伦理;从智育看,包括《诗人《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其他还有礼、乐、刑、政等政治、社会教育等内容。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确定,是搞好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韩愈在他的着作中曾多次阐明这个道理。在韩愈的教育思想中,他的“人才观”也是较为全面的。他首先强调德才兼备,在《进学解》中,韩愈坚持反对“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他主张智勇兼备。为挽救时弊,振兴儒学,巩固统一,他建议起用一批“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他对“舍身许国,视死如归”的大智大勇给以热情颂扬,要求选拔人才时名实兼顾,才艺兼顾。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杂说四首》)。他在任国子祭酒时,对面貌不佳但却能说。在韩愈看来,对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既要重六经,也要重六艺,凡是“名一艺者无不庸”。

韩愈在学习方法方面,特别强调勤奋刻苦,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但要在学业和诗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光有勤奋还不够,还需要具有独创的精神。韩愈在《进学解》中借学生之口谈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及心得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更要在提纲挚领方面下工夫,以把握书籍中的重点、宗旨和其中的深奥道理。

韩愈与弟子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争论、彼此批评、共同提高的平等关系,他的不少学生成为他终生相伴的挚友,成为他领导古文运动的骨干力量。韩愈尊师重教的实践和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济世安邦、振兴儒学为己任的韩愈,历史地担负起反对佛教、兴复儒学的重任。他在《原道》和《论佛骨表》中,对佛教学说及其危害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首先指责佛道耗费大量财富,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造成民“穷且盗”的严重后果。他认为,中国古代只有土农工商四民,而唐代却增加了僧、道二类,因而不从事生产的人民由古代的“士”一类而增加为“士”、“僧”、“道”三类,这样一来,生产者减少,坐食者增多。他说:“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他其次指斥“佛本夷狄之人”,即是说佛教是外来的异族宗教,它的教义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格格不入,让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中国就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他说:因“佛本夷狄之人”,所以“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他认为佛教的盛行破坏了世俗的封建统治秩序,是导致国家政治和财政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他说:“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丝麻,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者也。”但是佛教则“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正是鉴于以上见解,韩愈认为佛、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他要求严厉制裁佛教道教,提出“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主张,即令僧尼道士还俗为民,烧掉他们的经典,将寺庙道观改造为民居。他在《论佛骨表》中曾激烈地建议,将皇帝老子崇拜的佛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为此,他险遭杀身之祸。

韩愈反对佛教道教的思想武器是传统的儒家思想,主张全面恢复“先王之教”,继承和发扬儒家仁义道德的封建道统。韩愈为了与佛教对抗,他仿照僧侣传法世系的法统,编造出儒家圣人递相传道的道统说。他在《原道》中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在圣人之间存在一个递相传道的道统。儒家圣人所传袭的这个道,它是以仁义为具体内容。不同于佛教、道教所鼓吹的道。韩愈的使命继承这个道统,使之传袭下去。把一切学术思想都纳入儒家学说体系之中,更好地为封建的政治、经济服务。

同类推荐
  • 千古枭雄朱元璋

    千古枭雄朱元璋

    少年贫寒,徘徊在死亡边缘;中年称王,终创建千秋霸业;千古枭雄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做过和尚,做过乞丐,终君临天下,成为九王至尊;后人评说,他是明君,惩治贪官毫不留情;后人评说,他是暴君,兔死狗烹杀人如麻,他,被人称为千古枭雄——朱元璋。
  • 九州俏佳人

    九州俏佳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千古一帝之武则天、楚汉二媖之吕雉、楚汉二媖之虞姬、喻世三婧之赵京娘、喻世三婧之秋香、喻世三婧之白娘子、醒世四姣之三巧儿、醒世四姣之弄珠儿等。
  • 曾国藩为官五十年

    曾国藩为官五十年

    曾国藩去世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他影响了几代人,人们至今仍然对其顶礼膜拜。很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梁启超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年轻时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即使是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则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捧读不辍。的确,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异数,尤其是他独到的思想见解,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五千年智慧的独到感悟,而且这些见解是他历经官场、战场磨难之后提炼出来的,不空洞、不浮夸,有积极的实用价值。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德国人的后裔、壮志难酬、战争中的新星、向意大利进军、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向德国本士进军等。艾森豪威尔毕业于将星云集的西点军校。作为战功卓著的军人,他创立了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指挥过北非登陆战、西西里登陆战、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解放巴黎、攻占德国等战争;作为政治家,他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即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达到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独占中东的图谋。但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最终失效。
热门推荐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巾军起义》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讲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和方国珍发动红巾起义的全过程,以及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并建立明朝的始末。
  • 我的虚假系统

    我的虚假系统

    真正的系统:随身老爷爷、全系魔法、奖励丰富、尽职尽责的新手引导。虚假的系统:纯文字界面、现编技能、鸡肋回报、任务自带死亡率加成。等等……我的怕不是个虚假的系统吧?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女神教父

    女神教父

    对直男来说,人生最悲剧的莫过于---我抱着她,她却当我是女人!“CAO!老子不是人妖!老…老子是…”说着,林允儿忽然一愣,低头望了望自己的胸,口水哗啦啦的流了下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肉

    镇上寂静凋敝的一隅,一家连锁超市悄然开张。灯光,货架,收银台,表面看上去一切都如此熟悉而日常。有意或无意走入的小镇居民,终于发现——这家仿佛随处可见的超市,服务的顾客并不是自己……面对超出常理之物,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他们不得不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了回到所爱之人的身边、回归日常生活的正轨,自己到底能将人性舍弃到哪个地步?
  • 大国高科

    大国高科

    我们的骨子里,就流淌着创新进取的血。要是连我们都不来搞高科创新!那么未来世界的话语权在哪里?而在九十年代的某一天,张东升很轻蔑的告诉外国投资者:“我不但不给你便宜,还要抬高价格,因为全世界除了我这儿你无处可买……”
  • 龙城孤子

    龙城孤子

    他本是龙城城主杨潇天独子,家世显赫,武学渊源,却年幼之时,龙城遭遇莫大浩劫,其父为天下第一高手却身死人手,流浪江湖。二十年后,龙城孤子重现江湖,又将会搅动怎样的风云?
  • 重生之极品宝镜

    重生之极品宝镜

    纵观徐宝镜一生,她都在与“天煞孤星”的恶名抗争:十二岁,先丧父,后亡母;十六岁,收养了她的堂叔在一场意外中落得终生残疾;二十二岁,新婚前夕,未婚夫离奇失踪再也不曾出现过……四十四岁那年,徐宝镜孤零零一人,饥寒交迫,死在了脏乱的地下室!死不瞑目的徐宝镜再一睁眼,发现自己重生到了1980年。这一年,徐宝镜11岁。这一年,徐宝镜父母俱在。这一年,徐宝镜还没有弄丢与她同名的传家宝,她白嫩的脖子上,带着一面小铜镜………………这一世,她不会再弄丢属于自己的机缘,手持家传宝镜,她一步步踏上人生巅峰:以镜探灵,在赌石界,她是断玉识翠的徐先生!以镜鉴物,在古玩场,她是声名鹊起的徐大师!以镜观人,在医学界,她是口口相传的徐神医!徐宝镜:重生一次,我要做学霸,做精英,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做个内外兼修的白富美,出任CEO,迎娶高富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