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700000047

第47章 魏征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魏州典城(今河北馆陶)人。他是唐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曾官至相位,进封郑国公。

魏征不但以谏诤流芳千古,而且在廉政爱民方面也堪称楷模。

一、安民

隋末唐初,由于连年灾荒和战乱,中华大地曾一片萧瑟。据史载,当时从洛阳向东直至大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曾围绕如何治国的问题让大臣们各抒己见。这时,有人提出:人心已变得浮荡奸诈,应学秦朝施以严刑峻法;有人认为人心虽变,但民不聊生,宜仿汉朝而以仁义、刑律双管齐下。时为谏议大夫的魏征力排众议,极力主张“偃武修文”,“抚民以静”,从而使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他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筒静乃可致耳。”他还将隋初和唐初的国势加以对比,说隋初的仓廪、户口、甲兵都比唐初又多又强,但“隋以富强动之而危,我以寡弱静之而安”。唐太宗深以为然,遂采纳了他那“抚民以静”的方针。

“抚民以静”,主要是不进行对外战争、不进行巡游之类的活动,以使百姓减少兵役、力役负担。

不久,北方突厥大兵压境,一直打到渭水以北。这时,满朝文武大都主张出兵作战,唐太宗却听从了魏征的建议,力主议和,并与突厥订立了“便桥之盟”,使之退兵。

接着,西域高昌王去麹文泰和一些小国使者一道来长安朝见唐太宗。唐太宗很高兴,当即下令派使者远迎。魏征却反对说:如果让他们作为商贾往来,边境百姓可以得到利益;如果将他们当作贵宾来接待,国家的财力必将消耗太大,沿途州县也一定会受到骚扰。唐太宗又采纳了他的意见,下诏停止了远迎。

唐太宗曾一度打算营造一座新宫殿,材料也已准备齐全,只待择一吉日开工。也是听取了魏征的意见,才打消原来的念头。不少大臣基于唐太宗患有“气疾”,而“气疾”又怕潮湿,便一再奏称“宫中卑湿”,理当建座高点的台阁。但是,唐太宗始终没允许。

为利于百姓发展生产,尽快脱贫致富,唐太宗还根据魏征的建议制订了“安人理国”的四项措施,即: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与此同时,他自己也在园子里种了几亩庄稼,亲自耕作,以便体会百姓之艰辛,鼓励百姓更勤俭。

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社会状况大为好转。一些流散人口纷纷回乡,到处“连续丰稔”,“马牛布野”。粮价从最初的斗米一匹绢,到斗米四、五钱,再到斗米三钱。过往行人“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很快呈现出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大好局面。

二、谏诤

随着国势的迅速好转和颂歌的日益增多,唐太宗渐渐滋生起骄傲与享乐的苗头。魏征惟恐他“滑坡”,常常犯颜直谏。

贞观六年,唐太宗在一些大臣的鼓动下,决定封禅泰山。魏征得知后,立即劝阻道:陛下虽然功高盖世,但百姓的生活还不富足;天下虽已平安,但财力还不十分充裕,还不足以应付重大的事变;隋末的战乱只过去十几年,国家的元气还没有完全恢复。这时候去进行封禅大典,必然会烦扰百姓。即使陛下蠲免几年的赋税,也不足以补偿对百姓的损害。所以,封禅之仪是图虚名而受实害,实在不应该实行。开始,太宗很不高兴;但仔细一想,觉得他言之有理,也便依了他。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为了个人享受,下旨在洛阳修建飞山宫。魏征得悉后,立即上疏反对。他说:“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虑后患,穷奢极欲,使百姓穷困,以至身死人手,社稷为墟。陛下拨乱反正,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于卑宫。若因基而增广,袭旧而加饰,则以乱易乱,殃咎必至,难得易失,可不念哉!”唐太宗听罢,思忖再三,下决心停修了飞山宫。

不久,唐太宗去洛阳巡视,住在了显仁宫。因当地供奉不周,他大发雷霆,并将有关官员叫过来怒斥了一通。魏征听说后,又立即进谏道:陛下因为供奉稍差就怒斥诸官,恐怕会造成恶劣影响。若将来上行下效,一定会弄得民不聊生。以前,隋炀帝出巡时常以郡县供奉多少定赏罚,结果闹得天下大乱,众叛亲离,以致灭亡。这是陛下亲眼看到的。那么,陛下又为何要学他呢?还说:像今天这样的供奉,如果知足,也可以满足了;如果不知足,即使再好上一万倍,也难以满足。唐太宗沉思了片刻,无限感慨地表示:若非爱卿,我听不到这番话!

贞观十三年(639年),魏征又针对唐太宗对自己约束不严的实际情况,特向他上了一封奏章,指出他渐不克终者有10条,此即历史上有名的《十思疏》。《十思疏》的前几条是:一、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暇荒;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二、贞观之始,视人为伤,恤其勤劳,每存简约,无所营为;顷年以来,意在奢纵,轻用人才,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三、贞观之初,损己于利物;至于今日,纵欲以劳人,卑俭之迹岁改,骄侈之情日异。虽忧人之言不绝于口,而乐身之事实切于心。四、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惟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名其是……他还强调指出:“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衷心希望唐太宗能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励精图治,继续发展贞观之治。这篇奏疏,极大地震动了唐太宗。他“深觉词强理直,遂列为屏障,朝夕瞻仰”,并当面向魏征说:“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

当然,有时候也由于魏征谏言尖锐激切,不留情面,惹得唐太宗怒不可遏。有一次,刚刚罢朝回宫的他就恶狠狠地对长孙皇后说:我早晚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他指的是谁,他说是魏征,又说魏征竟然在朝堂上当面顶撞他,使他下不了台。幸亏长孙皇后是位深名大义的贤内助,立即退入内室、换上朝服向他祝贺:“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因陛下之明也。”这才使唐太宗转怒为喜,并于次日当众重赏了魏征。

三、清廉

魏征在积极倡导清正廉洁的同时,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

有一次,唐太宗大宴群臣。数杯酒下肚,情绪更加激昂。他说:为了国家的利益,敢于向他提意见,帮他纠正错误的,当首推魏征,并当场加封魏征的爵位,以表彰其卓着功勋。魏征却认为:一个人的爵位高了,若不警惕,会滋长骄气;富裕而不注意,会趋于奢华。于是,马上叩首,婉言谢绝了太宗的加封。

此后,魏征又因为主持修完了朝廷的祭礼、朝拜礼、军礼、婚礼和丧礼“五礼”,唐太宗按往常惯例,决定给他的一个儿子封爵。魏征再三推辞无效,竟然请太宗为他一个已故的侄子封了爵。这是因为:被封者已死,封与不封都一样。

在唐太宗提升魏征为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时,照规定,应领取从一品官的俸禄。对此,魏征又力辞再三。太宗说:“朕好比埋在矿藏中的黄金、白银,正需要像你这样高明的工匠来锻铸,你哪能推辞呢?”魏征还是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太宗无奈,只好册封他为二品。

魏征早在青年时代就不置家产,官至宰相后,仍过着俭朴的生活。唐太宗听说他“所居室屋卑陋”,曾几次要为他营造宅第,都被他一一谢绝了。

贞观十七年(643年)初,魏征患了重病。唐太宗派人前去看他,竟发现他家中连个待客的正厅都没有。使者深为感动,马上报告给了唐太宗。唐太宗立即下令将宫中准备建造小殿的材料送给他,并限期5天之内为他建造了一个客厅。接着,又根据魏征的俭朴习惯,赐给他一些白褥、布被、几案、手杖等日常用品。在魏征弥留之际,唐太宗又带着太子前去探望他,询问他有何要求。他摇了摇头,什么也不要。但过了一会,又硬撑着说了一句话:“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意思是:寡妇不愁织布的纬线少,而只担心国家的衰亡。唐太宗见他这时候仍旧一心想着国家社稷,又感动,又痛惜,不禁泪流满面。

四、殊荣

据史传,魏征死的前一天晚上,唐太宗梦见他前来上朝,一如既往,状貌如常。而到第二天一早,却听到了他去世的噩耗。唐太宗强忍住无限悲伤,亲临魏府哀悼,“悲痛异状”。史书上还专此记载道:“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

接着,唐太宗下令以一品官的规格隆重安葬魏征。然而魏征的夫人裴氏却恳辞道:魏征一向俭朴节约,若以一品官的盛大葬礼安葬他,不符合他平生志向。唐太宗鉴此,才答应了她的请求。

史书上说:唐太宗特地为魏征“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而到送葬那天,他又登上苑西楼,“望哭尽哀”,还作了《望送魏征葬》一诗,感叹“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并亲自为他撰写了碑文。

后来,唐太宗仍常常思念着魏征,“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他还向人叹息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魏征生前,曾对唐太宗说:“愿使臣为良臣,不为忠臣。”太宗问:“忠良有何不同?”魏征说:良臣身有美名,如稷、契,君主也获得好的声誉。而忠臣则不同,如商纣王时的尤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综观魏征的一生,他的的确确算得上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良臣廉臣!

同类推荐
  • 居里夫人传

    居里夫人传

    本书是伟大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留下的唯一的人生自述,其中也包括她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她以直白、坦诚的语言,记录了一个出生在华沙普通家庭的女孩,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传奇人生。居里夫妇致力于科学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 荧河踏浪

    荧河踏浪

    本书收录了作者21篇新闻作品。其中1-8篇是作者在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期间采写的部分新闻稿件,除了在电台播发外,还被《黄石日报》刊发。9-21篇是我到湖北电视台工作后留存的部分稿件。
  • 高语罕传

    高语罕传

    高语罕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曾参与发起新文化运动、参与策划八一南昌起义,本书叙述了高语罕61年生涯中的61件重要事件,以此反映其参加革命和曲折坎坷的一生。
  • 聆听撒哈拉的歌声:三毛传

    聆听撒哈拉的歌声:三毛传

    三毛,一个传奇而洒脱的女子,她将流浪的灵魂安放在撒哈拉的黄沙上。她的文字平实简单却富含着饱满的感情。她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华人世界红极一时的台湾著名女作家。她踏遍万水千山,寻找梦中的“橄榄树”,带给读者一个流浪远方的梦;在她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情博爱的世界。而她的一生又是一个精彩绝艳的传奇。
  • 百位世界杰出的谋略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谋略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我在沙漠种树

    我在沙漠种树

    主角退伍回家,接班父亲留下的位于无人区公路的客栈一家。喜提沙漠绿洲系统一枚……
  • 绝地传输

    绝地传输

    必死无疑时吞下毒药,却意外得救。虽有瞬移在身,但也难一帆风顺。步步杀机,且看许冬如何绝地传输,美人在抱!
  • 战族传说系列(一)

    战族传说系列(一)

    苍老的脸上,竟有了一种让人敬仰的刚毅顽强之色,便如一棵与风雨相搏的不倒苍松……
  • 启禀陛下夫人装怂

    启禀陛下夫人装怂

    荀域把毕生所学都用在了戚安宁身上,谁叫他从前弄丢了她。
  • 幸福像鱼儿一样游来游去

    幸福像鱼儿一样游来游去

    李铭,男,汉族,1972年生于辽西。现为农民。辽宁省作协第五、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辽宁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小说和散文作品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作家文摘》等多家报刊转载,被收入多种年度选本,多篇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短篇小说连续两届获得辽宁文学奖,两次荣获《鸭绿江》年度小说奖。先后毕业于辽宁文学院首届“新锐”作家班,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高级研习班(青年作家班),西安曲江电影编剧高级研习班。矿工郝兆玉的脾气火爆是远近出名的。
  • 美人权术

    美人权术

    她,本是永乐帝女,玉叶金枝。因宫闱惊变,母妃惨死,被迫隐匿于尚书府邸。还君明珠,杳然无期。他,原是方孝孺公十族血案遗孤,终生以刺杀朱棣为己任。豪气凌霄汉,长风吹客愁。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当他们的命运有了交集......暗潮涌,风云动,荆棘满怀天未明。
  • 傲娇慕少的忠犬之路

    傲娇慕少的忠犬之路

    他,S市鼎鼎大名的花花公子慕少,出入情场,却片叶不沾身,虽每次身侧总是流连各种美女,但从未将薄唇上的初吻送出去。她,S大的校花,法律系高材生,对待男人宛如秋风扫落叶,毫不留情。他第一次见她"三个月,我保证你会爱上我。"她冷笑,"慕少,话别说的太满,不然期限过后,啪啪打脸。"于是,鼎鼎慕少开始了漫漫的追妻之路。
  • 石根苗的辈分问题

    石根苗的辈分问题

    石根苗的辈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模糊的问题。当然,这不能怪石根苗,石根苗本人无权决定自己的辈分。问题之所以搞得语焉不详扑朔迷离,完全是根苗他爹造成的。现在他爹死了,这个问题也就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想翻案都难。古秀花并不是石磙的女人,古秀花是石洪喜的女人,而石洪喜是石磙的族侄。石榴湾二百来户人家除了西头一户姓刘的早年逃荒到这里扎根以外,其余的都姓石,一脉相承,辈分丝毫不乱。完事之后,古秀花仰躺在棉花地垄里一动不动,石磙以为自己弄出了麻烦事,吓得不行。好半天才听古秀花长出一口气:哎哟我的娘啊,死了也值了!
  • 重生九零娇妻有系统

    重生九零娇妻有系统

    秦晚被觊觎她未婚夫和财产的姑姑、表妹逼到跳楼,断了腿、污了名,还连累了至亲至爱。重生回到危急时刻,正想着如何反败为胜,被一高能系统砸中。还没来得及高兴,某统哭叫绑错了人。它从亿年后奔来,本是要助她隔壁家的帅哥哥逆袭。非死无法解除绑定,黑芝麻馅萌妹子与同属性系统……建立互助联盟。于是,霸道小哥哥占多了错婚媳妇便宜后,非要以身相报的故事开始了。
  • 最强狂神升级系统

    最强狂神升级系统

    穿越灵武大陆,废材林封意外得到狂神系统,从此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一剑斩阴阳,一掌握九天!一脚踩死小蟑螂,爆出神技狂神决!神技在手,天下我有!